第一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推荐)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切实有效地处理当前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着力化解一些不和谐因素。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对此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方针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当前,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确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由此引发的议论也比较多。这些问题都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以一定要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妥善处理。为此,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对诸多现实矛盾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在这方面,经济与社会问题的研究者、理论宣传工作者及媒体工作者尤其应当以真正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正确地提出并分析问题,从而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否则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而且会从消极方面影响社会和谐。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首先是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现状。例如收入分配,需要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但对这种差距的实际状况,包括群体、行业、地区、城乡的实际收入差距及其趋势,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作出合乎实际的分析评估,正如不少经济学家所做的那样。相反,如果笼统地以“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等词语和其实对之不甚了了的“基尼系数”、“国际警戒线”等等,在大众传媒上作声调高亢的空泛议论,则是颇为不妥的,是对社会情绪的一种误导。再如对与此有联系的社会阶层状况的评价。十六大提出了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以及社会各个新阶层在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概念,但目前在许多“专家学者”和“媒体写作者”那里,已几乎不提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用一种简单化的两分法来概括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状况,所谓“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穷人”与“富人”,并将二者对立起来,甚至以此作为对人划线的善恶标准。应当严肃思考的问题在于:真实而不是歪曲地反映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变动发展的状况,有利于促进社会团结与和谐而不是起相反作用的,究竟是哪一种看法?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分析判断,还是那种简单化的两极对立的看法?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还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造成问题的原因。中国的改革很难,进入必须对旧体制的基础和核心真正进行攻坚的阶段以后,中国的改革尤其难。由于缺乏市场经济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很难,当要素市场上积累、集中了几乎一切深层次体制障碍时,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尤其难。当前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都与这种困难有关。在这样的情况下,把问题归咎于改革和市场化,进而怀疑、否定中国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的那些议论会再次多起来,有些来自境内,有的来自境外,同声相应。随之而来的,是在意识形态上会再次引起一些复杂的情况。不是说改革不能批评,市场经济不能批评,而是说有许多问题——突出地存在于要素市场、收入分配、企业改革以及医疗、教育等等方面——实际上是由于一些具有根本意义的改革受到阻滞以至不到位、不彻底而造成的;是由于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不正确、不稳妥而造成的;是由于一些来自旧传统的非市场、反市场因素而造成的;是由于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和要求正确推行市场化而造成的,因此不能把事情颠倒过来,反而在一般结论上把改革与市场化指为各种问题、矛盾和弊端的根源,否定其方向、目标和基本战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不仅挽救了中国经济,使之走向空前的繁荣与发展,而且挽救了社会主义,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并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划时代的进步,这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根本事实。在改革处于最紧要的攻坚阶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种种困难和障碍的时候,以一些很具有社会鼓动性的言词来否定改革、笼统反对市场化,会带来怎样的社会危害?是在人民群众中增强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动力还是会瓦解它?是促进社会和谐还是会加剧社会对立?进一步说,果真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批倒了,批掉了,中国还能不能有现代化?还会不会有社会主义?这些,都是要敬请人们三思的。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当前,努力促进社会和谐,重在切实有效地针对具体问题,协调社会矛盾。为此,一定要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一定要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保持战略上的清醒与坚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观察和处理现实的具体的问题,从而真正有助于增进社会的和谐和广大人民的福祉
第二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
关于十八大
党的十八大召开了,马上就要掀起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十八大关乎国家的发展,关乎老百姓的现实生活,可以说离我们大家都很近,大家都值得关注党的十 八大。我关注十八大,就从胡总书记作报告不念全文讲要点开始,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而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更应该求真务实和创新实践,要让国家强盛、民生改 善得到新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大会,胡总书记在报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报告总结了我国经济上保持了连续多年的跑步前进速度。稳定与发展两个大局相辅相成。这种成绩据说引起了一些西方理论学界的人士开始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和怀疑,对社会主义特别是我们的模式给予更多的关注。虽然,还有很多的不如意之处,腐败问题、分配不公,贫富分化、权力分配等等,但在当今的大环境下,以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视角看,我们还是应该有充足的理由自信。我们的成绩的取得是不容易的,对成绩必须予以肯定。自信,我们就能更好的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我们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对胡总书记的报告进行再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素质。当前,我们多数单位多数人已经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但这种群众观是处在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层次上,已经不能满足于当前群众对我们的期待和任务的需要。要变被动消极的姿态为积极主动的姿态。
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饱满的热情可以激发工作的创作灵感,谦虚勤奋工作做法则是让人获取事业上成功的关键。作为一名基层普通的人们公仆,时刻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像李部长要求的那样:“立足本职、争创一流,为民服务、多作贡献”。立足本职,为了自己事业上的目标,勤奋工作,发现工作中可以进步的 1
空间,在勤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寻求进步,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
高校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寻找对策,构建和谐校园,确保校园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动力源。
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各领域各阶层,需要全体中华儿女长久的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其中,人的因素是基础,尤其是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把13亿人口的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就成为高等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目前,中国的教育逐渐迈向大众化教育的阶段,1999年高校实施“扩招”计划,2004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280万人。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庆祝第20个教师节暨全国优秀教师表彰大会时谈到,教育对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强化素质教育。科技、人才、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大学作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对构建和谐社会负有政治责任、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和质量责任。归结为一点,即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些人才绝大部分由各类各层次高等院校培养。当代大学肩负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与科学研究三大使命,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专门人才。
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素质人才和谐发展的摇篮。一是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一个幸福、公正、和谐的社会,将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实现和谐校园,将直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二是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高校的科学发展。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核:学校办
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三是和谐校园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高校和谐校园的特征是: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安全文明。四是构建和谐校园,应着力处理好办学层次与办学类型的和谐、学科之间的和谐、规模与质量的和谐、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和谐、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校园文化设施与学校发展的和谐、法制与法治的和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等。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赋予高校更加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必须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作为高等院校,一要有战略眼光,设立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专业;二要有全球化视角,建立符合国际人才需求的培养体系。当前,课程设置中的突出问题是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导致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较差。仅仅具有理论知识,离人才培养目标还相差很远。此外,还要加强教师教学工作管理,开展教学评价的专题研究。目前,许多学校重科研轻教学,但事实上教学与科研同样都是我国高校的基本职能,两者应是双管齐下、互相促进的关系。
培养创造性人才。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创造性人才。所谓创造性人才,就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支配下,在拓展性的创新思维主导下,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与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在未来社会实践活动中做出创造性成果,在相应的领域里有所建树的人。一要明确和谐社会创造性人才的品质。创造性人才要具有面向世界的战略眼光,能够从哲学的视角去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领悟人生的意义。二要找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途径。创新教育方法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中教育方法过度重视基础、片面强调知识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等偏差,树立起新的教育质量观,实现教育方法现代化,加速培养符合新的人才观、教育质量观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第三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目标,各级党委政府要扎扎实实地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做到四个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宣传教育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作,每个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和谐社会的构建要通过社会公民来实现。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掀起宣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通过开展学习宣传,构建和谐社会活动,统一思想,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教育为中心。在大、中、小学校加强对学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育,增强学生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融入教材,进入学校,进入学生头脑,使学生走向社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实施者。三是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改掉放任自流,过分溺爱。改掉拳脚加棍棒的教育方式,学会以平等的态度与子女沟通,增进互相了解,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下一代。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同时,家长要强化对子女预防意识的教育。经常掌握子女的思想动态、去向,留意子女结交的朋友,警惕子女的谎言。对出现的苗头,及早加以纠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责任落实到位
各级党委政府一班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件大事,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加强领导力度。所谓大事,就是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以及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加强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责任制的落实到位,建立和完善制度,强化机制入手,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把各部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三、政法综治工作到位
一是政法综治工作要围绕有利于创建健康的社会环境。社会腐败和不良风气不但影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直接诱发各种犯罪。政法机关要对社会环境整治到位,持续不断地进行反腐、打黑、扫黄、禁毒、禁赌、反邪教等工作。从根本上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整治力度,使公民遵纪守法。
二是对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为打击要到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在一个地方搞示范等待验收合格,而是要经过漫长的不懈努力,巩固好创造成果,做到管理不松、力度不减,全力维护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案件,实现社会稳定,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环境。
四、执政为民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执政为民”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提高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执政为民的能力,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位。
一是提高执政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协调社会利益,推进社会主义管理体制创新,形成各族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执政能力的表现就是有能力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坚决纠正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要求,用民主与法制解决社会各种矛盾和纠纷的能力。
二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确保政府履行各项职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就是提高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知识结构的更新,学习法律、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树立“行政就是服务”的理念,健全和完善反腐倡廉的监督制约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提高行政能力水平。实现总体目标,使社会更加稳定,治安更加良好,群众更加满意,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通过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开展保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公安交巡警工作实际,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公安工作性质决定人民警察必须要做维护和捍卫和谐社会的模范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随后,在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2005年的主要经济工作重点之一,再次表明“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政府社会建设的新理念。这一任务的确定,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战略性推进,也为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和发挥作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只有和谐,社会才能进步,经济才能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进程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例如土地分配、企业重组、下岗再就业、贫富差距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给公安工作带来了很多压力,同时也赋予我们新的更大的使命。***部长上任后,提出了公安机关要肩负起“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使命,明确了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中央对公安工作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公安的地位不断提高,位置不断前移,公安的性质越来越重要。这个性质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做维护和谐社会的先锋和模范,共产党员则更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人民警察必须不断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因此,人民警察必须要做维护和谐社会的模范,做推动时代进步的先锋。在去年XX公安机关开展“万人评警”活动期间,一位人大代表在XX日报上署文,对公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言语致情致理。他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就是对人民警察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认可。人民群众与警察的关系拉近了,对公安工作满意了,安全感提高了,那就说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又前进了一步。
今年2月18日,XX县公安局长XXX在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题报告中从“做和谐社会的忠实守护者、服务经济的探索创新者和固本强基的奋发有为者”三个方面阐明了XX公安机关保持和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具体要求。联系我们交巡警部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归根到底就是要使各项工作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转化为深入推进“平安XX”建设的实际行动,为“两个率先”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道路交通治安环境。那么结合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工作来讲,就是要处理好交巡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因果关系。
二、构建和谐社会与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工作的关系
社会和谐和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就交巡警工作而言,将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个视野调整、理论重建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的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在理论研究和具体运用上不断地开拓新的空间、探索新的服务途径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们离不开衣食住行。而“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又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因此,做好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分支,如果说和谐社会是分母的话,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工作就是分子,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在这个关系中交通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特大或恶性交通事故控制不住,频频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人民群众对“出行”这个最基本的行为都没有安全感,那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交巡警的职责就是维护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安全通行效益,为人民群众出行、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我们再从和谐社会的定义上来理解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从这一角度看,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这里涉及到一个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交通安全工作搞好了,人们的出行环境改善了,交通事故减少了,外商就愿意来投资发展,一个地区的道路交通治安工作搞好了,那个地区的经济也会很快发展起来。许多贫困地区经济之所以发展不起来,除了其他原因外,道路交通治安环境的滞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相反,例如国内诸
如大连、青岛、无锡等城市发展的这么快,应该得益于其良好的道路交通治安环境,近些年来,我们很多干部民警去过大连、青岛,除了夸其风景美丽外,还对他们的交通赞不绝口。XX近几年城市变化很大,一个重要的因素也体现在交通上,体现在路面上。从实践上说,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人际关系、资源配置、社会结构,即个人、群体、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具体的条件和机制。就人际关系方面看,要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就必须加速和谐社会的主体培育。主要是通过人的社会化机制,把社会成员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就要求我们交巡警在执法过程中,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认真学习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省条例》等,熟记法规的条款,正确运用法律。同时要注意处理好罚款与服务的关系,要明确罚款是手段,服务才是目的。通过我们的工作,使人民群众理解、支持交通治安管理工作,最终达到人人自觉遵守法规,养成良好、规范、和谐的交通行为的目标,处理好这个关系也就是处理好了道路交通治安管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我们自身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时时想到要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目标,做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楷模。
三、公安交巡警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怎么办
今年以来,全市交巡警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局党组的统一部署,把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作为推动党员队伍建设和整体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极好机遇。在精心组织好学习培训、分析评议、整改提高等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推出一套《XX市交巡警路面执勤规范》、为路面民警配备一支录音笔、设立一本民警随身携带的“群众表扬记载本”、建立一个共产党员先锋岗(窗、车)、树立一个“万起纠违无投诉”的先进典型郭晓红等富有特色的“五个一”举措,努力在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上求实效。通过开展“三走进,三服务”、“大接访”等主题实践活动,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使群众得利益,让党员受教育。通过开展调研,重点围绕简化程序、提高效能、方便群众等方面出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新举措,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这些工作,都是为了让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工作不断跟上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所有取得的成绩,是交巡警党组织在业务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结果,是全体党员民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不断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具体体现。那么,新形势下交巡警在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怎么办呢,我想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民警头脑,坚定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想信念。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党,是党的建设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支队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广大党员民警,系统全面深入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要把对党忠诚作为警魂,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进一步增强履行公安机关执法责任、巩固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维护公安机关的执政形象的自觉性、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切实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在各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次,要牢固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予以切实保证。”交巡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民警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树立正确政绩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方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在全面考核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的基础上,注重考核工作实绩。要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继续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将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发展上有成效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建立和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民警的积极性、创造性,真正使民警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为广大民警搭起一个成材成干的“平台”。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围绕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加强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的能力培养,为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百姓,加快推进“平安XX”建设提供保障。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及省、市委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开展好向焦裕禄、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李荣法、常德胜、张云泉等同志的学习活动,对照他们找差距、查不足,学在先,做在前,全面推进公安交巡警工作和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第三,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之所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她的先进性。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民警要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在各自岗位上展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风采。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和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省委提出的“四个一”、“五个坚持”以及市委提出的“五个求实效,五个进一步”的要求,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求真务实的自觉性,把求真务实落实到各项公安交通治安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公安交通治安管理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体现求真务实精神。要按照两个《条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党的组织、纪律建设,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报告工作制度、述职述廉制度、谈话制度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主动向上级党组织汇报思想,党的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不能流于形式,要提高质量,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要加强群众监督,走群众路线,把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地听取群众对公安交通治安管理工作和公安交巡警队伍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将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中。第四、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深入扎实地开展好大练兵活动,为创建“平安XX”、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保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到公安交通治安管理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按照创建“平安XX”的总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加强公安交通治安管理工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交通环境和规范的法制环境。各级党员干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组织带领广大民警积极投身到“平安XX”建设和大练兵活动的大潮中。广大民警要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积极投入到大练兵活动中,勤于学习,刻苦求知,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紧紧围绕支队的中心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好各项大练兵活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质量,确保练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队伍。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训练,要善于到那些工作问题多、措施难落实、条件最艰苦、成效不明显的地方去开展工作,带领广大民警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敢于胜利,以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优质的服务水平、高效的执法能力在“平安XX”建设中建功立业。
第五,要以深化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为中心,在着手抓好公安交巡警服务上下功夫。交巡警执法主要是管理,管理就是服务,我们交巡警管理就是要以服务确立工作导向,研究具体措施,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问题,办实事、办好事。实现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要由过去重处罚向“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转变,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管理的方法、手段上,要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执法水平。交巡警是重要的政府“窗口”,也是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热点”部门,同时也是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要坚持公正、公开、公平、文明的原则,严格依法办事,坚决杜绝滥用权力、执法犯法、徇情枉法等违法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特别是窗口单位要坚持坚决把亲民、利民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个民警,简化办事程序,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加强监督制约机制。把提高执法质量作为首要之策,狠抓源头管理,实行内部执法办案倒查与外部社会监督相结合,加大对违纪违法人员的处理力度,以达到防微杜渐、正本清源的治理效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日常考核监督,将执勤执法、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全部纳入考核,定期考评,奖惩兑现,与民警的政治待遇、经济利益相挂钩,奖优罚劣,激发队伍内部活力,对违法违纪问题,要坚持从严治警的原则,严肃处理,不护短,不手软。
第五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
精选范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共2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目标,各级党委政府要扎扎实实地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做到四个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宣传教育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作,每个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和谐社会的构建要通过社会公民来实现。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掀起宣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通过开展学习宣传,构建和谐社会活动,统一思想,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教育为中心。在大、中、小学校加强对学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育,增强学生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融入教材,进入学校,进入学生头脑,使学生走向社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实施者。三是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改掉放任自流,过分溺爱。改掉拳脚加棍棒的教育方式,学会以平等的态度与子女沟通,增进互相了解,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下一代。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同时,家长要强化对子女预防意识的教育。经常掌握子女的思想动态、去向,留意子女结交的朋友,警惕子女的谎言。对出现的苗头,及早加以纠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责任落实到位
各级党委政府一班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件大事,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加强领导力度。所谓大事,就是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以及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加强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责任制的落实到位,建立和完善制度,强化机制入手,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把各部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三、政法综治工作到位
一是政法综治工作要围绕有利于创建健康的社会环境。社会腐败和不良风气不但影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直接诱发各种犯罪。政法机关要对社会环境整治到位,持续不断地进行反腐、打黑、扫黄、禁毒、禁赌、反邪教等工作。从根本上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整治力度,使公民遵纪守法。
二是对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为打击要到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在一个地方搞示范等待验收合格,而是要经过漫长的不懈努力,巩固好创造成果,做到管理不松、力度不减,全力维护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案件,实现社会稳定,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环境。
四、执政为民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执政为民”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提高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执政为民的能力,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位。
一是提高执政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协调社会利益,推进社会主义管理体制创新,形成各族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执政能力的表现就是有能力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坚决纠正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要求,用民主与法制解决社会各种矛盾和纠纷的能力。
二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确保政府履行各项职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就是提高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知识结构的更新,学习法律、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树立“行政就是服务”的理念,健全和完善反腐倡廉的监督制约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提高行政能力水平。实现总体目标,使社会更加稳定,治安更加良好,群众更加满意,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共2篇)]篇一: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教师二支部 常妙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明年工作的一个重点。这是一个顺民意、得民心的奋斗目标。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这样的稳定、和谐社会,尽管在中国真正实现的时候并不多。今天我们有许多有利条件,人民期盼的社会目标是有望实现的。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共2篇)]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党和政府有责任,各单位和组织有责任,每个社会成员也有责任。
信访严重的河南省今年以来从省委、省政府到地市、县各级领导亲自深入基层,帮助解决群众在信访中提出的大量难题,使人民比较气顺满意,全省信访人数大幅渡减少。这说明是否真正关心群众、是否把工作做到基层,情况是大不相同的。
构建和谐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谁也不应该把自己置之度外。因为社会是否和谐,与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有关系,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系。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身作则,从我做起,违法乱纪的事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做,欺压他人的事不做,而且能善待别人,同情和帮助弱者,一个单位、一个集体还能不和谐?在社会成员中,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尤其重要。全国将近7000万党员,哪个社会细胞里没有党员?哪级权利机构中不是共产党员当政?只要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执政为民,只要党员把自己管住,在群众中做出好样子,哪个单位和集体能不和谐?
中国历史上长期不和谐、不团结、不稳定,给外国列强以可乘之机,中国人吃尽了苦头。建国后,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运动不断,社会也不和谐,人民吃苦头也不少。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目前存在一些有碍和谐和稳定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现象。只要党和政府重视,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心同德,不和谐问题是完全可以逐步化解的。
篇二: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内容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明年工作的一个重点。这是一个顺民意、得民心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和谐社会 发展
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2004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这样的稳定、和谐社会,尽管在中国真正实现的时候并不多。今天我们有许多有利条件,人民期盼的社会目标是有望实现的。
一、和谐社会认识概念
和谐社会一言蔽之就是社会中的人都要讲社会道德、遵循各自的游戏规则的社会。无论是我们的高官们,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我们家庭,还是我们各单位里的同事之间„„也应大力推行这一思想。显然,当人们都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该按何种游戏规则去做事去工作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就一定是没有矛盾的,就是一个和谐的单位、和谐的社会。
二、和谐社会的认识发展
从上到下都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正面临一个特殊历史发展阶段,构造和谐社会环境,是现实需要。去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这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是经过多少年艰苦奋斗才取得的成果。但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处于经济起飞的国家,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的阶段,是经济转型时期,充满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调整、冲撞,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凸显。这个阶段各种矛盾处理得好,平安渡过,一个国家就可能比较顺利地进入更高发展阶段的轨道;如果处理得不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酿成严重危机,将使社会陷入停滞、徘徊,甚至倒退,多少年缓不过劲来。中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情况远比其它国家复杂,如何渡过这个敏感而关键的发展时期,值得全国上下高度警惕,因为
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也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及其后代的切身利益。至关重要的是,在认清我们面临发展阶段的特点的基础上,大家要树立齐心协力,和衷共济的思想,排除一切障碍,渡过这个难关。
三、和谐社会的弊端问题
全国上下要抓住那些严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不放。什么东西影响我国社会和谐?这一点,全国从中央到基层到普通群众,都是心中有数的,而且有高度共识。问题是要有决心,有办法。
1、腐败,是影响和破坏社会和谐的头号死敌,它的泛滥严重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激起群众怨恨,加深社会矛盾。要在已取得重大战果的形势下,乘胜前进,在舆论上把腐败搞臭,在制度上建立起反腐的铜墙铁壁,切实把在这个问题上失去的民心收回来。
2、失业队伍扩大,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除通过增加投资,新增项目,扩大就业外,最重要的是提倡各企业科学安排劳力,扩大就业门路,创造不减员而能增效的经验,尽量减少把人员推向社会而加大就业压力。
3、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是影响当前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另一个突出问题。要坚决打击那些通过权力或种种非法手段而暴富的人,对自然条件恶劣和历史上经济文化落后地区以及社会弱势群体,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富裕地当然,还有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也应缓和与消除。如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也应该整顿和加强,司法战线应公正执法,为那些受欺负和受委屈者声张正义。
4、可能影响和破坏我们和谐稳定的外部因素也是存在的,最明显的是“台独”。但只要内部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外部问题并不可怕。
四、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而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以,为了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青少年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的共同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五、小结
构建和谐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谁也不应该把自己置之度外。因为社会是否和谐,与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有关系,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系。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身作则,从我做起,违法乱纪的事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做,欺压他人的事不做,而且能善待别人,同情和帮助弱者,一个单位、一个集体还能不和谐?在社会成员中,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尤其重要。全国将近7000万党员,哪个社会细胞里没有党员?哪级权利机构中不是共产党员当政?只要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执政为民,只要党员把自己管住,在群众中做出好样子,哪个单位和集体能不和谐?
中国历史上长期不和谐、不团结、不稳定,给外国列强以可乘之机,中国人吃尽了苦头。建国后,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运动不断,社会也不和谐,人民吃苦头也[构建和谐社会心得(共2篇)]不少。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目前存在一些有碍和谐和稳定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现象。只要党和政府重视,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心同德,不和谐问题是完全可以逐步化解的。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