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上世纪90年代全球性的信息化建设浪潮使许多国家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为社会、企业、公众创造全新的沟通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同时也为各国政府提高其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尽管各国政府为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近年来各国政府信息化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不但存在着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差异,甚至在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着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没有同政府机构改革很好的配合、各自为政而引起重复建设等问题,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信息化投入和应用程度差异所产生的严重的数字鸿沟使得强势人群更强、弱势人群更弱,强化了社会的不均衡。这说明政府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单向的技术、投入和管理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重视政府信息化的社会责任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网络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和正在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进步速度仍然遵循甚至超过摩尔定律的更新换代步伐,虽然我们无法预见未来的最终成效,但其对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却是人所共知。世界各国电子政府的实践表明,网络化信息技术对于促进政府行政体系的改革、行政过程效率的提高、服务观念的变革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政府向更快捷地服务于社会公众方向发展,各国正在努力将政府改革同政府信息化应用相结合。因此,在变革的过程中我们无法为电子政府设定最终的目标,更不能简单地规定具体的电子政府终极功能和技术应用体系,而应当以超越技术与管理,在更高的层面上立足于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基点,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政府信息化过程以及相应的政府改革。否则,不可避免地还要出现本文开篇所述的资源浪费、政府网站使用效率低、数字鸿沟引发的社会发展不均等问题。政府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过程,既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力、人力、信息等资源,又通过依法行政过程将这些资源有效地集成,为社会和公众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资源采集者、发布者和产品与服务的采购者,将不
单单引导社会对政府信息化的认识和消费,其政策及行政的杠杆作用还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经济产业结构、社会资源配置等。政府信息化的各种应用系统功能的发挥,也能够大大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的公众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众服务水平、强化公众的参政、议政程度等,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随着政府信息化在政府对内、对外电子行政和服务高效作用的发挥,其正反馈和锁定作用将可能使政府的公共行政和服务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效用,也将促使社会和公众更愿意接受和使用电子政府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带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政府在信息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二、研究的重点内容
政府信息化建设是改善行政方式、提升行政效能的重大变革,是促进市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构建安定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如果各部门、各单位能够认真对待,精心研究,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我相信息政府信息化建设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制度创新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动力的角度分析,实现强制性制度创新与诱致性制度创新的相互依存与相互兼顾,实质上就是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建立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有机联系。随着强制性制度创新与诱致性制度创新在全国乃至各地区逐步深入展开,电子政务发展的制度空间将在更深层次上得到扩充,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及政府改革将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可以预计,强制性制度创新和诱致性制度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化,将为电子政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丰富的制度资源和更广阔、更科学的研究视角。
三、进度计划
10月20日-10月30日
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学习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知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11月1日-11月16日
划分电子政务研究模块,进行方案论证,编制软件。
11月16日-11月30日
撰写毕业论文并征求导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的评议。
四、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第二篇: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及发展情况研究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及发展情况研究学生姓名:学 号:
系(部、院):专业:电子商务班 级:指导教师:
2011年4月5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前完成,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后生效;
2.学生应按照统一要求(从教务处网站下载开题报告标准格式电子文档)填写开题报告,其中:字体小4号宋体,行距20磅,日期的填写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6年1月17日”或“2006-01-17”;
3.根据专业的具体情况,学生应查阅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不包括辞典、手册);
4.完成后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届专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第三篇: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09信管2班03成雅婷
信息时代的国家竞争力最高评价标准已从过去的土地、原材料、技术、人才等变为以信息能力为最高参数的评价标准系统。对信息的把握和支配能力,是影响国家竞争力的重大要素之一。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十六大报告指出了我国政府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和挑战,但同时也更具备了进一步改革的思想基础、方向指南与技术准备。作为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的典范,电子政务在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是运用信息以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公众摆脱传统的层层关卡以及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获取的方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等,高效快捷地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政府机关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
电子政务的建立将使政府社会服务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但也使政府敏感信息暴露在无孔不入的网络威胁面前。由于电子政务信息网络上有相当多的政府公文在流转,其中不乏重要信息,内部网络上有着大量高度机密的数据和信息,直接涉及政府的核心政务,它关系到政府部门、各大系统乃至整个国家的利益,有的甚至涉及国家安全。因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是制约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和核心问题,是电子政务的职能与优势得以实现的根本前提。如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不仅电子政务的便利与效率无从保证,更会给国家利益带来严重威胁。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大致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纵横成网、架构合理
电子政务的应用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建设之初,我们都在遵循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同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原则,结合省、市、区情况,按照国办提出的规划和技术指导书,紧紧贴近需求,由小到大,由浅人深,由单机到网络,递进发展,并已形成了一个“三网一库”的科学架构。
(2)电子政府、雏形已具
电子政务建设中组建的“三网一库,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各级政府机关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通过“三网一库”,使物理的政府“升华”成了一个虚拟的电子政府体系,使办公效率提高、交换加快、决策走向科学、政令更加畅通。
(3)育有队伍、拥有数据
经过近十年的耕耘,政府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引起政府部门各级领导的关注,井且人员的结构也日趋合理,突出的特点是,人员知识结构的“两栖化”,即这些同志既懂得机关行政管理业务,又熟悉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操作技能,现已成为政府机关办公不可或缺的部门和力量。
(4)业内认可、应用有序
由于中国政务信息化建设走了一条贴近需求、便捷实用的务实之路,使广大公务员尝到甜头,既解放了生产力,又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和辅助领导决策的水平,同时还使个人素质一了一个档次,从而调动了机关干部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5)先行一步、优势无比
中国政务信息化系统,相对于其它领域的信息化系统而言,启动较早,有连续性,应用扎实,系统可靠,安全性高,已成气候,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由于政府部门上下左右间的可干预性、协调性互动性以及对于其他信息系统数据索取的高权限性,使得他的发展壮大具有很强的优势。
二、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国内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有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城域网的基本雏形。从具体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公效率大为提高。虽然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我国
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在一些纲领性文件中,虽然也提出要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步伐,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电子政务”或“电子政府”的概念,而且还将“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与“金融、财税、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相区别。这表明,我们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实际上,电子政务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需要来自多方面力量的推进。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无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从我国现阶段来看,政府的信息资源最多,占总信息资源的80%;同时政府也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最大使用者。因此,信息化应该首先从政府开始,政府先要解决好自身的信息化问题。
其次,电子政务将带动企业、社会信息化。一方面,在政府实现信息化之后,企业如果不及时转变,便享受不到政府所提供的快捷、透明的信息化服务;而如果放弃政府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或者缺乏与信息化政府交往的有利手段和渠道,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自然就会受损。这就迫使企业也不得不信息化,与政府保持同步。另一方面,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相应的网络商、技术开发商的支持,这就为信息产业开辟了极大的商业市场,使得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找到了结合点,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将促进全社会的信息化。
第三,由于自身的特殊地位,电子政务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示范效应,特别是在信息化意识不够主动的地方,政府更可以用相关的优惠政策刺激民间信息化的发展;或者藉由自身的特殊权力,强制推动信息化的进程。
(二)缺乏统一规划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例如,在某些省会城市,省工商局、市工商局甚至区工商局同时建立各自的网站,给工商行政管理带来混乱。即使是前面介绍的办得比较成功的“海淀园数字园区”,其职能范围也只仅限于中关村海
淀园区区内的企业,出了这个地域范围就不灵了。电子政务是一种新事物,涉及技术、产品、标准、管理等众多领域。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在宏观层面上对各级政府及部门电子政务的建设也就不能进行很好的协调。
(三)基础条件比较落后由于当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三网融合”迟迟实现不了,影响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
我国在电子政务的立法方面也严重滞后,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上网工程”有待深入1999年开始的“政府上网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政府网站数量在短时间里成倍增长,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这过程当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政府上网工程秘书处,2000年1月,《政府上网工程白皮书》。),从内容的组织、网页制作到服务应用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和完善。由于缺乏预算来源和合理的经营机制,相当多的政府网站仅仅局限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公开的信息数量少,质量也不高,网上信息更新很不及时,网页与网页之间的连接渠道少,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还没有形成网络。有些政府网站只重视了网页介绍宣传的静态功能,而对于政府部门的信息未有动态的反映,也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群众虽然从网上可以了解一些政务信息,但要办理一些事务却缺乏必要的渠道,政府与上网公民之间缺乏互动性、回应性
三、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这两年来,尽管从市场发展速度来看,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较快,但是这并不表明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了。恰恰相反,由于“数字鸿沟”以及各种体制的障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根据联合国“2003年电子化政府完备程度”的调查,在173个成员国当中,我国排在第74位,只在中等水平。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还面临着一个大发展的问题。
四、近期内应该采取的措施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近期内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一)加强宣传,突破误区。电子政务是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其概念、内涵和特点尚不为大多数公务员所理解。实际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人对电子商务还是一知半解,对电子政务就更是一无所知了。因此,当前必须就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差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等加强宣传工作,破除各种错误认识,使各级领导树立正确观念。
(二)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为此,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总体统筹”就是:国务院领导机构对全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对重大工程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分工负责”就是:各部委、各地方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
(三)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这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
(四)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这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和难点,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健全和完善政府专网,加快建设宽带高速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网络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专用通讯网络(政府专网)。
(六)吸引私人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参与电子政务的建设,确保电子政务顺利发展。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这样既可减轻政府部门的预算压力,确保维持政府网站运行的资金来源,企业也可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
利润。实际上,有些地方已经尝试过这种方式并获得成功。建立电子政务研究、咨询、统计和评估等方面的非政府机构,促进电子政务的改进与提高。
(七)加强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网络安全。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务信息的公开、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等,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现有政策法规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成份。
第四篇: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电子政务的实施,能够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内外资源利用效率;能够推动政府管理现代化,扩大政府行政系统开放性,增强公众的参与程度。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由传统政府职能向现代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基于电子政务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两者紧密关联的论述,提出发展电子政务以促进政府管创新的对策,借鉴国外电子政务对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的法工作,积极开发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再造和优化行政业务流程。
【关键词】 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信息化
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深刻影响,促进了信息时代的来临及信息化社会的形成。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不仅仅改变着社会和经济,更重要的是在改变政府自身。电子政务的发展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政府管理的必然趋势,是一种世界性潮流。作为技术与行政相结合的产物,电子政务对传统政府管理方式带来了一系列变革与创新,已成为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电子政务的实施,对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最终实现由传统政府的管理职能向现代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促进政府管理创新主要表现为世界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浪潮,以电子政务为依托的信息化建设将给政府管理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实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从而实现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 建立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从操作层面来讲,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把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借助Internet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和优化 超越时间 空间和部门分离的限制,从而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告别传统层层
书面审批的作业方式,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高水准的管理和服务。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可以通过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的沟通,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和快速地进行信息传递。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重点推进阶段和进入新世纪后的加速发展阶段。90年代后期和进入21世纪后,伴随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加大,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全面规划、整体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正抓紧“五金”(即金关、金桥、金卡、金税和金盾)信息化工程建设。其中,金关工程已经实现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金税工程完成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查系统建设;政府上网工程在我国开始从1999年推行,绝大多数大城市政府网实现了向社会公众发布政务信息,网上在线服务等功能。2007年9月30日,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中央级传输骨干网网络正式开通,这标志着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为各部门各地区开展业务应用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资源丰富、管理规范、服务专业的公共平台,意味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里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市场规模大约在1800亿到2000亿之间。中国政府电子政务的总体成熟度为23%,尚处于正在建设平台的阶段,落后于其他19个被调查国家(共24个)。中国政府能够以在线方式提供的服务共有52项,其中的46项已经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在线服务。中国电子政务服务成熟度的广度(国家级政府提供的在线服务的数量)达到了88%,超过全球85.5%的平均水平。电子政务服务成熟度的深度(所提供的每种在线服务的完善程度),中国仅为28%,表明中国政府通过网络提供的大多数服务目前仅限于信息发布的阶段,双向互动服务的能力仍然非常薄弱。
三、电子政务环境下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社会是一种新的生态架构,它使电子政务成为政府治理的新方向。这种治理变革对“以权力为中心,以控制为单位”的传统行政产生巨大的冲击。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社会,由于对政府行政行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国政府
都十分重视行政管理改革、特别是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问题。信息公开与共享是信息技术的一大特点,这给传统政务活动的不公开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信息技术中的一些技术手段 也给传统的政务流程造成深远的影响
由于政府治理的过程实际上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处理的过程,因此,政府职能的履行无不依赖于适时、准确、相关的信息。而电子政务对于提高政府效率 信息的公开透明、信息的互动与共享等方面为政府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优化政府的服务质量,促进行政职能向服务方向发展,可以有助于提高政府效率、促进政府的精简与重组 节约政府治理的成本,促进整个社会向民主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有助于公开政府信息,实现政务公开。建设开放性政府,促使权力结构向分权式方向转化,促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因此,电子政务是适应信息社会这一新的行政生态环境下政府治理改革的新选择,是在信息社会这种特定的生态系统中政府治理的新方向,是对政府治理改革的积极推动。各国政府只有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主动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才能在未来社会更加剧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环境基础和技术支持
1、电子政务的发展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环境基础
电子政务实施为政府传统管理方式的变革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动力支持。首先,表现为政府管理工具的创新。政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可以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和生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降低管理成本。其次,这种新的生产力工具的使用将不断改变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重塑政府业务流程。再者,这种从管理工具的创新到管理结构改善再到管理方式的变革 将极大地改变现有政府的管理观念,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建构起适合信息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因此,实施电子政务不仅能够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而且会改变过去的政府管理环境 引导人们逐步走向一个全新的政府管理世界。与此同时,电子政务又与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因素结合起来,综合作用于政府管理过程,引起政府管理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这就必然要求政府随着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与环境不相适应的官僚型行政体制进行结构性变革和适应性调整,以求得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2、电子政务的发展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在行政管理上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有效整合起来,为提高行政效能提供技术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子政务在政府机构之间架起了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使得各部门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多层次、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信息的垂直历时性传递转变为信息的水平共时性传递,既提高了信息共享的程度又缩减了信息传递的周期,突破了部门间信息沟通与工作协同的传统界限。在电子政务的跨部门平台之上,政府内部也能够较为容易地突破部门之间的横向限制,并能实现资源共享与跨部门的协同应用。第二,随着电子政务的建设,政府与公众交流的界面由办公室,窗口移至计算机屏幕,这势必会改变原有的政府机构设置。同时,由电子政务带来的新岗位需要新的人员,而一些旧的机构在政府信息化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因此,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中,都必须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展开机构改革也要向纵深推进,以实现基于不同平台的信息系统互通。第三,信息技术使行政组织变得简洁而明快。这主要表现在电子政务下较为灵活的处理机制有效克服了科层制程序繁琐的局限。比如,以客户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的引入让行政组织变得“可亲可近”、“简单明了”,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必将会持续冲击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其中最突出的是要求政府减少管理层级、扩大管理幅度,使管理工作具有更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
(三)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对内外资源的利用效率
传统政务实际上是一种以高成本、低效率为标志的粗放管理方式,粗放的管理常常导致官僚主义产生,这既与政府的各种繁文褥节有关,也与人民群众能否把握各种信息对政府实施监督有关,单纯地用缩编来遏制官僚主义是不可能完全成功的;而电子政务则是一种集约管理方式,某种程度上电子政务将因其披露政府各种信息和废除繁文褥节而对官僚主义进行相当大程度的遏制。实施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成本的降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降低政府机构与人员费用的开支
电子政务的应用,将大大减少管理的中间层次,使中间层次的机构与人员失去存在价值;依靠知识和技能的工作方式,将改变传统的人海战术,技术革新所带来的行政组织规模会大大缩小,精简机构与人员的力度会更大。网络时代的政
府用于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等财政开支的总费用将减少。当然,更主要的是网络政府对既有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最充分地利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以较少的投入产生较大的产出。
2、降低政府传统办公设备的开支及公务处理成本
虚拟办公、无纸办公的出现,无疑将减少办公楼宇的建设和维修费用,减少购置办公设备的财政支付,以及为组织成员提供交通工具或交通补助的费用。同时电子政务可以方便地进行跨部门或跨地区的电子交换作业、公务活动的连线输送、电子邮递、办公自动化、公文电子化处理,并做到用固定的软件进行公务统计、整合不同政府部门的资讯、政策能够迅速下达、信息能够做到动态收集和动态处理,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管理和服务的成本。
3、组织内外资源连为一体,降低管理活动和社会活动成本
电子政务中网络把全国或全地区的行政机关连接在一起办公,从而实现众多资源(比如信息、人力、创新的方法、先进的管理方式)的共享,也减少了有形资源(比如机构组建、在不同部门和地区的来回奔波)的重复建设和浪费,真正达到“大而全”的目标。更主要的是通过网络系统,把行政系统与外界社会系统的信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全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这对政府组织也好,对全社会各组织和公众也好,无疑大大降低了管理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成本。
4、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电子政务的发展,使人们必须面对复杂的、以个人方式负责的、有着较高要求的技术设备来工作,这不仅无形中给组织成员在工作上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压力,而且从简单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为主的工作内容的趋同,将使更多的体力劳动者变为智力劳动者。同时,分权、参与、责任感、关注自我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风格,会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使人的潜能得到了全面的挖掘,人的能力也会得到更为全面的运用,工作效率也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四)扩大政府行政系统开放性,增强公众的参与程度
1、推动政府行政系统与外界的信息共享
互联网不仅可以确保行政系统内部的信息共享,更主要的是可以实现行政系统与社会各界乃至全世界的信息共享。通过政务信息上网,社会各界和公众可以
便捷地得到政府的有关管理法规、政策和各种便民服务信息,政府组织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关于管理活动的信息反馈,并利用有关的社会信息资源改进管理。
2、推动政府部门由单向管理到社会公众参与的互动管理
传统的政府管理活动更多是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单方面意志的体现,尤其是民主化程度不高的社会或部门,情况更是如此。而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的决策和管理活动将更加关注民意,注重政务公开、公开交流和民众参与,行政管理与社会整体系统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通过信息网络及政府的电子民意信箱,公众可以随时与具体经管的行政部门或行政人员保持联络和相互监督,可以随时参与政府部门的各种讨论,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
四、发展电子政务以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一)借鉴国外电子政务对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经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应用的不断深入,以“电子政务”促进管理创新成为了一个全球性趋势,许多国家将其列入国家级重要事项。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对62个国家(39个发展中国家,23 个发达国家)进行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但各国电子政务建设以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成效却各不相同,根据美国埃森哲 Accenture 公司曾对全球 23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状况按信息公开化和通讯程度,政府网站的构成、用户的满意度的标准、电子政务服务水平进行的调查评价,加拿大名列首位,其次是新加坡,第三名是美国。
加拿大是全世界最早推行“政府信息化”的国家之一,也是21世纪数字化时代电子政务发展促进管理创新最为领先的国家。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推行“统一的政府”(A whole of Government)实施策略,加强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协同发展,充分关注公民、企业和国际客户的服务需求,重新设计政府的服务,构建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体系,推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网上服务,全面转变政府职能以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政府主导的社区互联计划(CAP)建立了8800多个公共互联网接入点,覆盖全国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
新加坡电子政务建设在政府管理变革中经过了行政事务计算机化、“一站式 政府服务”、随时为公众提供服务、网络化政府服务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新加坡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第一,实施政府主导、制定国家信
息化战略为电子政务提供坚实的基础。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建设全部由政府投资,统一引导。2000年新加坡政府宣布一项《电子政府行动计划》,斥资150亿美元三年内建成电子政府,2003年又启动e化政府的第二次行动计划,在2006年实现100%的政府服务电子化。第二,实施电子公众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策略,电子公民中心是新加坡政府一系列改进政府管理项目中的一个,旨在保证新加坡的所有政府部门以无缝式政府开展运作,致力于把所有有用的服务整合在一起提供给全体新加坡公民,以此来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管理从统治型过渡到服务型。第三,加强门户网站建设。近年来,新加坡政府不断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并使它们互联互通。公众已经能够在网上获得 1600多项政府在线服务。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一级机构和州一级政府已经全部上网,几乎所有县市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站点。美国政府正在将一个个独立的网站连起来,做到网网相连 构筑无缝隙政府,创新政府组织结构和重塑了政务流程。美国每年都有电子政务建设预算,在管理创新研究方面也投入巨大。根据 INPUT 调查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2010 年美国联邦政府仅对创新管理解决方案的投入就将达13亿美元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
法律是我国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它已从影响、配合向基础转化,成为了电子政务的基石。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其中包括规范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公文、电子信息发布、电子证件等各项业务的开展,维护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已刻不容缓。目前,我国虽已出台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关于加强政府上网信息保密管理的通知》等以及相关办公自动化的规定,并已开始制订《电子签章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法》,但就整个电子政务而言,还需要较为系统、较为翔实、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更多相关法律法规。
(三)积极开发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问题是所有国家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都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解决我国电子政务中的安全问题,当务之急在于积极开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个安全管理体系应当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技术方面:
1、电子政务的安全支撑体系由从网络系统层到应用层的多项安全要素构成,具体包括:统一的安全策略、统一的数字证书及支撑平台、统一的数据资源访问控制机制、统一的网络安全措施和统一的数据备份和应急方案。其中较为重要的模块有:位于数据链路层及网络层的信道加密及管理模块、网络防火墙、访问代理攻击检测等模块、数字证书应用管理系统、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应用支撑平台、系统监控、日志分析、系统管理模块监控、在线保护模块。
2、管理方面
可以通过安全评估、安全政策、安全标准、安全审计等四个环节来加以规范化并进而实现有效的管理。安全评估应该根据系统中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受到的潜在威胁的严重性来确定系统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安全措施。对我国电子政务安全评估有必要建立一套标准程序,而任何系统在可行性论证前都必须完成安全评估。安全政策,就是在政府对电子政务安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安全政策,包括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分类、与安全等级相对应的安全措施的要求、对参与系统开发和运行的企业的要求和约束、系统安全的审计、安全问题的报告制度和程序、紧急情况的处理和应急措施等。安全标准,就是在电子政务安全政策的指导下需要制订具体的,对每一个安全等级的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包括硬件、软件、人员、系统安全,运行规范,数据和软件备份,系统的物理安全等。安全审计,就是每一个政府信息系统在建成和运行的过程中,都应该接受部门的安全审计,以确保政府安全政策和安全标准的落实。
3、服务方面
主要是构建外部服务体系。包括相关法律支撑体系 安全咨询服务体系 应急响应体系、安全培训体系等。相关法律是从法制角度对政府信息化及其安全问题做出严格的规定:咨询服务体系是由第三方为政府机构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安全技术分析等。应急响应措施是在政务信息系统发生异常或遭到破坏时提供尽快解决问题、恢复正常的方法手段。安全培训体系主要包括安全意识与安全理念培训 安全基础知识培训、安全管理培训和专业安全技能培训等。
四、再造和优化行政业务流程
政府业务流程再造是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们之间良好互动关系的建立,是电子政务实现对当前政府管理创新有效推动的坚实基础。政府业务流程的再造和优化,是政府根据电子政务运作的内在机理为原则,按照一体化政
府的要求,对传统的以行政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流程进行再造。
1、制定和完善政务规范
制定与完善政务规范,是优化行政业务流程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在业务描述上,如何结合各类不同政府部门的业务特点、业务需求来制定业务流程设计方法的规范,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优化行政业务流程必须突出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这个环节,行政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过程各个环节事务的计算机自动化处理和政府内部事务的网络化协同办公。每一项工作或业务处理都有一个完整的流程,围绕事务的处理,将所涉及的各个部门或管理人员、各个环节及资源有效整合,由发起者发起流程,经过若干部门和环节的处理,最终到达流程终点。政府部门所有的工作流程又是互相连接,交叉或循环进行的,一个工作流程的起点可以是另一个工作流程的终点,淡化工作流程之间的界限,可以加强各流程之间的集成、互动与联系。
2、确定行政业务流程再造需要解决的问题
具体如下:需求与业务两张皮;需求与设计两张皮;由于业务本身的具体内容不明确不规范而造成业务不清不楚的问题。优化后的政府业务流程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面向公众,以事务为中心;二是跨越职能部门、所属单位的现有边界。政府业务流程的规范和优化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与政府业务和运行流程需要在不断的相互调适中发展,最终形成一种良好互动关系
五、结语
政府管理创新是 21 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是政府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信息化时代,只有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实施政府管理创新,借助于技术和制度的互动,政府才能重新角色定位,顺应时代要求。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我国的信息化进程起步较晚,发展速度也相对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趋于完善时,我国的电子政务才刚刚起步,且由于受传统行政文化、“拿来主义”和我国信息化教育发展现状的影响,我国在电子政务创新政府管理的过程中重“电子”轻“政务”、数字鸿沟、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信息安全等问题还很突出。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会阻碍政府管理创新。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推进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已遇到或将要遇到的各种问题,达到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只有这样,中
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才能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满意于社会公众,真正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侯卫真《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02。[2]蔡立辉《电子政务:信息时代的政府再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崔学军《论电子政务对我国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意义及实施对策》,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11)28。
[4]邱跃华《电子政务发展和政府管理创新研究》,长沙:湖南大学,2008。[5]何忠国《发展电子政务与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福州党校学报,2004(5)39。[6]董清潭《试论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行政与法,2005(4)14。
第五篇: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电子政务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由英文E-government 翻译而来,现已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它是指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以实现政务工作的高效、公开和准确。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进行行政管理。作为一种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处理系统,它主要通过机关内部处理流程模拟、协作、信息发布以及受理各类申请、投诉、建议、要求来实现,既有信息的发布与接收,也有交互式的处理。在我国,电子政务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电子政务建设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在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即从基础建设到全面应用的深刻变革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将加强电子政务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新的五年规划,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将起到革命性的作用。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电子政务的目的、作用,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开展和发展这项工作,正成为政府领导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者、IT业界人士乃至社会公众日益关心的问题,它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在我国,大力推进和发展电子政务有其社会和时代背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政府行政与时俱进。“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和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先决条件。WTO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入WTO 后最大的冲击不是对产业,而是对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冲击。农村经济时代,政府是“守夜人”;工业经济时代,政府积极干预经济建设;今天的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时代,要求我们的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创造环境。电子政务能使现代政府的服务功能以开放式、交互式、“一网式”、“一表式”、自律式的管理加以体现并得以实现。推进电子政务是引导政务电子化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
展中蕴含着巨大市场和商机,这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二、研究的重点内容
中国电子政务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各级政府普遍实现了政府上网,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启动,政府办事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逐步提升,政府行为进一步规范。明确建设原则及策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统一标准、解决行政体制障碍、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等都是我国这些年推行电子政务建设上取得的宝贵经验。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在经历了全面“热启动”之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总的来说,重形式轻内容;重内部轻外部;重电子轻政务;重局部轻整体;重资本轻知本。具体来讲: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法律和技术标准、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突出,安全保障和培训机制不健全;政府网站管理不到位以及电子政务市场操作不规范,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数字鸿沟普遍存在;外部环境欠完善等。而究其原因,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中,最关键的是社会信息化差距、技术瓶颈以及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脱节,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因此,本文对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
三、进度计划
10月20日-10月30日
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学习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知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11月1日-11月16日
划分电子政务研究模块,进行方案论证,编制软件。
11月16日-11月30日
撰写毕业论文并征求导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的评议。
指导教师:
年日
四、指导教师意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