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学初的心理调适
开学初的心理调适
开学一周来,一直有学生存在同样的一个问题:新学期一开始,就觉得没劲,课堂上打不起精神,回到家里感觉很疲惫,什么都不愿意做,也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这个现象可能或轻或重的出现在很多同学身上。
不用着急,这种现象很正常。假期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一下子进入到高强度、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不少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不适应症。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等症状。其主要诱因是学生经历寒假长时间的精神放松,脑子里多想着怎么玩,很少有上学时的那种紧张与刻苦。另外,父母上班后长时间睡懒觉,夜里看电视到很晚。忽然开学了,短时间内要改变生活方式,从纯放松的状态回到开学时的紧张生活,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但这只是短期的、暂时的,经过调适是可以改变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自我意象”。所谓“自我意象”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与认定。自我意象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虽然我们对自身的评价难免有主观成分,有时甚至完全脱离实际,但任何的自我认定都会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行动和自信。如果一个学生认定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那会有什么后果?多半他会放弃对数学的努力追求,从而使数学成绩一落千丈。而当他有一次做对了一道很难解的数学题后,他信心大增,并由此改变了原来的自我评价,那么这个同学的数学成绩就会不断进步。
心理学向我们提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决定我们成功与否的不是我们的先天遗传,而是我们对自身的肯定程度。面对新学期,我们同学该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呢?
其一,改变认知。人的行动是受认识支配的。如果你能改变原来对老师、同学和学习的不恰当的认识,如果你能改变对自身的消极评价,我相信你将在新学期有新收获、新感觉。
其二,改变行为习惯。变懒散为勤奋,变逃避困难为面对困难,变孤独内向为开朗外向等等。改变习惯就是改变人生。
其三,改变态度,态度就是我们面对周围事物的喜欢与不喜欢,接受与不接受。如果我们对某事物不喜欢不接受,我们就不会去接近和从事这些事。比如,如果你不喜欢某一个老师,你就不会认真听他的课。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同样对人的行动有重大影响。所以大家要学会调整态度,进而改变态度,改变你自己。
假期听人讲起这样一件事情,很有启发。这里何大家分享:某电影制片厂要在两位考生中通过考试选取一名见习演员。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一进这个房间,我们的考试就开始了。”甲被指定进甲室,乙被指定进乙室。甲敲了两下门,里面便传出清脆的“请进”声。甲推门进去,室内一位正在理妆的少女,从穿衣镜里看到进门的甲,便惊喜异常地扭过身来,快步迎上,亲昵地喊:“哥哥。”这位考生一楞,脸红至脖,连连后退:“你——,你——,你认错了吧!”乙连敲几次门,屋里才传出细声的“进来吧”。乙推门进去,见一位老太太模样的人,正戴着花镜对光穿线。他一下子扑上去,离老太太约一米左右,便跪着前进,扑进老太太怀里,双手捧着老太太的脸庞端详,眼泪涮涮淌下:“妈妈!妈妈!”出色地演出了一场游子归来的戏。
当然,乙被录取了。
这就说明,一个人要以最快速度进入角色,只有这样,你才能最大程度的抓住机遇。
同学们,相信大家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心态,进入角色,找到自己的位置。快乐健康的成长。新学期新梦想,让我们加足马力,驾驶理想的巨轮,扬帆远航!
接下来老师介绍一下我校心理辅导室开放的情况:大家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成长的烦恼,心里产生困惑,与朋友发生误会,对异性产生情感萌动,与家长老师的摩擦,情绪困扰,学习压力,考试焦虑,或者是莫名的孤独感与自卑感等等,遇到这些问题大家都可以到学校的心理辅导室来,这里会有老师帮助你解决心中的困惑,这里将会成为你倾诉的场所,宣泄的空间,解惑的钥匙,心灵的港湾。学校开通了心理邮箱,学生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咨询。
第二篇:考前心理调适
考前心理调适十大症状
编者按:
本文是记者采访华师一附中心理高级教师尹邓安后整理得出的十大考试症状既解决方法。
症状一:一想到考试就紧张激动,呼吸加快,心跳加剧,肌肉紧张,甚至身体也不由自主地抖动。
[处方]找一两件高兴的事去做,也可以讲述一些发生在身边的愉快故事,与家长在饭桌旁讲一些高品位的幽默小品。这样,整个家庭气氛就会变得轻松活跃。或者有意识地做些家务,如整理自己的卧室、扫扫地、擦擦桌子等。陪父母聊聊天,出去散散步。也可以适当地去找同学轻松轻松,因为有着共同奋斗目标的同龄人在一起可以互相鼓励,找到慰藉。
症状二:失去自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一定考不好。
[处方]自信心不足,重要原因是对学习的知识不能扎实地掌握,还存在知识空白点。这时要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夯实基础知识。另外也要注意回忆自己的优点和考试的成功经验。早晨起床时马上暗示自己心情愉快、有信心,适当与同学进行交流以放松情绪。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多进行本书中所列举的提高自信心的心理训练,克服自卑情绪。或以伟人、杰出人物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人物,遇险不惊、沉着机智是他们的优点,这正是在高考临场中要树立的典范,在心中树立他们的形象,也能帮助自己以良好的心态参加高考。
症状三:越是临近考试,越是觉得知识生疏;越是拼命复习,越是觉得掌握不扎实。
[处方]这是心绪紧张的具体表现,属于正常现象。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疲劳战术的恶果,必须缓和绷得太紧的神经。具体方法为:适当参加文体活动.但不能过于剧烈;一旦感觉到学习得特别疲劳了,立即放下书本,休息锻炼。即使在这时,头脑里仍然要注意对知识系统的完整梳理和把握。
症状四:心情烦躁,容易发脾气,对很小的事情也容易发火。
[处方]在疲惫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有时也很容易发火。内向的考生这个时候可出去散步,看看风景,平复心情;外向的考生在不伤害他人和自身的情况下发泄一下,如大笑、大哭、打枕头等,但要有度,否则引起情绪失控,只会适得其反。
症状五:怀疑自己得了“健忘症”,不仅对所学知识常常遗忘,日常生活也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
[处方]这时需要暂时放下所有功课,做一些放松训练,以减轻直至消除这些不良反应。具体做法是:全身放松地坐在一张软椅上,脚撑着地,两臂自然下垂,双眼微合,深呼吸10次。吸气时收小腹,绷紧身体。呼气时要慢慢放松下来,心中默念:我的左手变得很沉重,我的右手变得很沉重„„就这样把左右手、臂,眼、脚都缓慢地默念2―3遍,同时专心体验各部位的沉重和松弛感。
然后默念:我现在开始全身放松,我感到非常轻松、非常的舒服,我的心情很愉快„„为配合训练,也可选一些轻松舒缓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症状六:身体状况出现问题,如呕吐、拉肚子、过敏等。
[处方]身体出现不适,就要注意合理饮食和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用刻意地吃得特别好,如果肠胃不适应的话,反而会收到负效果。考试前既不可空腹,也不可过饱。要忌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每天定时睡觉、起床,调整好“生物钟”也是保证最佳身体状况的方法。很多身体不适的原因也有心理紧张的因素,可以参照消除紧张感的方法使自己放松,心理上轻松了,身体上的压力也能减轻不少。
症状七:出现失眠,晚上难以入睡,越是逼着自己睡,越是睡不着,结果白天没有精神。
[处方]不要硬逼自己入睡,可以用一些小方法诱导自己睡觉。如上床后熄灯,躺下仰卧,做一次舒畅的深吸气,然后徐缓地往外呼气。在第二次吸气时,默默地对自己说:“放松,放松,„„”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反复地用一些不致引起自己情绪激动的词语和景象来占据自己的思想。用这个方法来催眠。不可急躁,不应急于求成。
症状八:临考怯场,一进考场就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恐惧感,不能放松下来。
[处方]考试前做好精神、物质上的准备工作,有利于放松紧张心情。精神准备除了要凋整好情绪外,也可以适当做些“幻想式的应考法”测试,暗示自己能够沉着、成功地通过考试。还应熟悉到考点的行车线路,考场所在的学校、楼层、教室,考场位置和自己的座次、编号甚至厕所的位置。看考场后,心里不断暗示自己:我的座位真好,我一定能正常发挥。这些准备工作都能缓解怯场心理。
症状九:精神难以集中,总是走神,容易被外界的刺激所吸引。
[处方]当注意力集中得不是很好时,最好先放松一下而不是拼命地去看书,适当放松一下再回到桌前看书时,会发现你的注意力比没放松前强很多。有些考生复习得很累了,在有厌倦心理的情况下,注意力就难以集中。这时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些比较容易做的题目,不要做非常难或怪的题目,然后从易到难,精神状态会更好一些。
症状十:一紧张就想上厕所,在考场上也总想上厕所。
[处方]这种现象是紧张造成的。考前几天若能每天闲侃、散步或娱乐一阵,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预防应考尿频现象的发生。同时控制饮水量,这对降低排尿频率大有帮助。在考试当天,早、午餐少喝或不喝饮品,少喝一点菜汤。考完后则可适量饮矿泉水,以供新陈代谢所需。另外,在饮食中适当降低含盐量,以免因口渴而饮水过多。
第三篇:公务员心理调适
面对心理压力应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公务员心理与健康问题初探
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 斌
编者话:何斌同志长期从事组织、人事、党务工作,在此岗位上曾发表过多篇有关方面的文章。近年来,他结合所从事的岗位,对人(特别是对青少年和公务员)的“心理与健康”有极大关注和重视。通过学习心理学专业的有关知识,在名师、教授的传教和指点下,参加了全国心理咨询师任职资格考试,一次获得通过,并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任职资格证书。他执着于“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专研,在助己的同时愿热衷于助人。他撰写的《面对心理压力应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一文,已被“机关党建”采用,并在“云南机关党建网”党建研究一栏刊载,经本人同意,现将此文转载,以供交流。
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我的生活理念,有的人生活的很快乐,有的人却对生活出奇的失望,归根揭底是心态的问题。生活中总是会出现许多突如其来的灾难,会让人突然陷入一种茫然、焦急、狂躁的情绪之中,更有甚者对生命的绝望。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的激烈,人们的各种压力增大。如果当这种压力超过了某种负荷能力的时候,就会让人出现偏激情绪,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如果一个人能在压力重叠中,努力找出一个出口,走出心理误区,就会排除精神压力,让心态逐渐平和起来,使人生重新走向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一面。
近几年来,公务员所面临的各式各样的压力在逐年加重,虽然尚未到十分严重的程度,但还是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我国公务员队伍中92%是科级以下人员,因工作、生活压力大或心态不平衡等诸多原因导致的心理问题,带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据报道,重庆市有关部门曾牵头做了一个《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的调查。调查显示:34.5%的公务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抑郁倾向。其中,重度占3.46%、中度占9.9%、轻度占21.3%。主要表现为烦躁、忧郁、失眠、头痛等现象。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除工作压力外,还有很多种压力类型。比如社会压力、人际压力以及包括情感压力、经济压力在内的家庭压力等等。这些压力都会造成公务员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出现极端的做法。还有一些自觉不自觉地攀比也会带来失落、自卑、彷徨等消极心理。出现这种现象的人,在工作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表现为敷衍塞责、态度冷漠,有时还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甚至出现腐败心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准“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下面就此题略作初探。
一、公务员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公务员是生活、工作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人群,面临着种种社会压力,最易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一)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现实表现
1、精神抑郁: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神经性障碍。是因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处于该状态中的人,看到的一切仿佛都是灰暗的,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同时自我评价偏低,对生活缺乏信心,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2、情绪焦虑:焦虑是公务员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它是一种紧张、害怕、担忧、焦急混合交织的情绪体验。当面临威胁或预料到某种不良后果时,就会产生这种体验。被焦虑所困扰的人内心感到紧张、惶恐害怕、心烦意乱,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钝,记忆力减弱,常伴有头痛、心律不齐、失眠、食欲不振及胃肠不适等身体反应。如当前许多公务员倍受失眠的困扰主要就是焦虑情绪引起的。
3、激动发怒:情绪情感难以控制而导致发怒是公务员常见的又一种消极激情。有些公务员常因一句不中听的话或一件不顺心的事,就会激动得暴跳如雷,有时甚至会出口伤人,或拔拳相向。发泄之后,又往往会追悔莫及。发怒对公务员的身心健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通常当人发怒时,会导致心率失常、心悸、失眠、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心脏停博甚至猝死。
4、自卑心理: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以及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如目前日本公务员自杀的现象异常严重,其主要原因就是自卑心理造成的。
(二)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心理健康认识不够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绝大多数公务员过分强调克制、忍耐,回避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认为心理问题完全是性格上的软弱、能力上的欠缺造成的。而不少公务员对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心理健康的知识知之甚少,对谈论心理问题往往羞于启齿,有时甚至会故意掩饰自己的心理压力。
2、社会压力不断增大
当前,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作任务的增加,难度加大,标准提高,使我们有些公务员经常会感觉到一种“无助感”,认为对自己命运的掌握失去了主宰能力。同时又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援助。当感到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时,就会产生焦虑;而遇到事业上的挫折、家
庭中的不幸,尤其是自尊心受到打击时就更容易产生抑郁。
3、履职难度不断增强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公务员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岗位的不断调整、年龄结构优化等情况,客观上造成了公务员流动比较快,担任现职务时间比较短。在此过程中,公务员对工作不熟悉,尚处在学习、摸索、适应的阶段。而新的历史时期,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对其工作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客观上增强了履职的难度。如果缺乏心理调适能力,也容易产生抑郁。
4、管理方式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在扩大民主、完善监督、推进能上能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尚未形成以职责管理为中心的完善管理方式,公务员的工作任务不够明确,突发性工作较多,使得有些公务员往往疲于应付,经常被打乱原定计划,无形之中增加其心理负担。这种不完善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也使一些心理脆弱的公务员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心理问题。
5、自我调适手段欠缺
有些公务员虽然已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自我调适能力不强,不善于自我调节、自我减压。往往是有了压力以后,在上级领导面前不敢说,同事面前不能说,面对亲人朋友又不愿说。更严重的是自我调适手段缺乏,致使心理压力不能得到及时的释放,日积月累,导致心理严重失调或身体健康出现问题。
6、自身工作能力不强
有些公务员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一些常用的调适方法也是了解的,但是面对工作中复杂或突发性问题,自身缺乏有效的应对思路,感到较大的压力。这主要是因为自身工作能力的欠缺,胜任岗位难度较大。这种情况在年轻公务员、新任职公务员中表现更为突出。
二、解除公务员心理压力的方法和原则
(一)方法
1、倾诉:找人倾诉自己心中的不愉快,使不良情绪得到发泄;
2、行动:面对压力,不逃避,积极地正视它、接受它,从而改变它;
3、宽容:不要苛求别人,与人为善,要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容、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经常赞美别人,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更轻松快乐;
4、求助:人要学会向别人求助,要善于求助;
5、等待:有时候,时间可以帮助你抚平创伤,时间也可以让你看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
6、妥协:在现代生活中,妥协已成为人们交往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明智的妥协是一种适当的交换,为了达到主要的目标,可以在次要的目标上做适当的让步;
7、放弃:人之一生,需要我们放弃的东西很多,只有我们学会了放弃,我们才能拥有一份安然祥和的心态;
8、闲情:工作重要,休闲必要。要学会在工作之余放松自己,去郊外的山野徒步,去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打打球、听听音乐,享受那份悠然、宁静的环境;
9、关爱:学会关爱自己。只有多关爱自己,才能有更多的能量去关爱他人。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就要尽量帮助你能帮助的人,那样你得到的就是几份快乐,多帮助他人,善待自己。
10、热爱:热爱生命,每天吸收新的养料,每天要有不同的思维,多学会换位思考,尽量寻找新的事物满足对世界的新奇感,神秘感。
(二)原则
1、心理调节与身体调节相统一原则。在进行心理调适的同时,要加强营养,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旺盛的精力。
2、自我调节与寻求帮助相结合原则。一般心理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解决。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则应积极主动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3、全面调节与有的放矢相结合原则。既要对身心健康进行全面呵护,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某方面的问题。
4、认知调节与行为调节相结合原则。一方面进行内部心理反思,转变观念,转变看问题的态度;另一方面通过外部动作、行为和活动来释放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平衡。
三、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心态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每天保持饱满的心情。心态好,运气就好。要学会调整心态, 有良好的心态,工作就会有方向,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有位哲人说得好,“既然现实无法改变,那么只有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必须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才能使自己在人生道路的各个阶段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战胜各种困难,创造美好的人生。
1、树立正确的理想观。作为公务员,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信共产党的领导,自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这样我们才能感到我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自然就会减少心理烦恼和心理疾病。
2、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作为公务员,要珍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对从事的职业有一种自豪感、神圣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上不愧党,下不愧百姓,自己活得也充实,那些工作中的压力和烦恼也自然会烟消云散。
3、具有正确的金钱观。金钱具有两面性,生活中不能缺少钱,但如果把钱看得过重,就会为金钱所累,成为拜金主义的俘虏。公务员要学会采取一种淡泊的态度,在生活上要多与那些普通群众比,我们也自然会消除那些心中的不平和无端的烦恼。
4、具有正确的名利观。作为公务员,要正确对待个人的升迁去留和名誉待遇,学会辨证地看待个人得失,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就会卸下思想包袱,身心清爽,心理调适力自然就会增强。
(二)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公务员健康良好的性格品质的培养,要服从人格健康发展的需要。
1、从方法上优化性格品质。品质的培养是为了实现性格品质优化,达到人格健全。要学会择优汰劣。择优即选择那些良好的性格品质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如:自信、开朗、勇敢、热情、勤奋、坚毅、诚恳、善良、正直等;汰劣即针对自己性格品质上的缺点、弱点予以纠正,如:自卑、胆怯、冷漠、懒散、任性、急躁等。
2、从基础上优化性格品质。人的知识越广博,人的本身也越完善。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性格品质优化的过程。实际上,现实中不少人有性格缺陷就是源于知识贫乏。丰富的知识使人更加容易自信、坚强、理智、热情、谦恭。知识的积累与性格品质的完善是同步的。
3、从细节上优化性格品质。“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性格的优化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关注细节开始。一个人的言行往往是其性格品质的外化,反过来一个人日常言行的积淀成为习惯就是性格品质。许多人所具有的坚强、细致等优良的品质都是长期注重细节修炼的结果,是一点一滴形成的。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是每一个人努力的起点。
(三)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公务员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水平,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他的人格走向及未来事业的前景。
1、确立健康的自我观。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身份,以及社会、群体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才能科学地对待自己的过去,恰当地确立自我发展的方向,实实在在地把握现在,在社会情境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从而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和谐相处,被社会所接纳。可以通过经常性地评价自我,提高对自己以及自己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认识;另外听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也是一很好的办法,如找亲近的朋友直言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获得更为全面的认知。
2、肯定自我。如同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珍视自己,爱自己才能爱别人,要自尊、自信才能被别人尊重。肯定自我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持悦纳、积极的态度。对于自己的优缺点,要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同时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3、有效地控制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认识与评价的根本途径。作为公务员,要学会控制自我:要培养意志力。在努力实现自己远大理想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自制能力和意志,经受住挫折和打击,具备恒心和自制力,自觉主动地认清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量身制作自己合乎实际的发展目标,不苛求自己,明确自己的期望。
第四篇:教师心理调适
教师的心理调适意义
作为现代教师,教师自己也应该学会调整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健康的心 理素质,去适应社会大变革。
通过《教师心理调适与辅导》的学习,我明确了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现 状以及职业压力带给教师的影响;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压力从何而来;掌握了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心理调适等有关知识。
作为现代教师,教师自己也应该学会调整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健康的心理素质,去适应社会大变革。如:学会积极地想问题;学会给自己照镜子;正确 补偿自己;进行自我调节等,以减少压抑,达到“乐而忘忧”的目的,获得心理上的解脱和疏导,以解除由于心理遭受创伤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我认为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不断的了解认识自己的心理,一旦发现自己存在不良的情绪,要及时进行调适。如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保健,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受到损伤,对教育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调适自己的心理:
首先,必须遵守生活秩序,按时上下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形成稳定规律的生活。从稳定规律的生活中领会自身的情趣。拓宽自己的情趣范围,丰富自己的课余时间,多做有意义的活动。对待他人的态度要热情,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教师尤其是对于学生更要亲切热情,要有足够的忍耐和爱心:与同事也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要为人师表,就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仪表,注重自己的仪态与服装。仪态就是不得强压怒气,对人对 事要冷静宽宏大度,不能冲动。
其次,从自己做起,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自身要保持良 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竞 争中,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应有的位置,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有意识地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再次,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要有一种不平衡的心态,失意时要学会调整心理的失衡,就要尝试换个角度想问 题,这样就能以一种坦然的心态面对生活。我们要学会并坚持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选择一个积极的心态介入生活,这是一种获得心灵平衡的极好方法。而当生活工作压力较大时,可用想像置身海边等优美景点的方法来消解压力,千 万不要把自己困在房间里独自烦恼,不妨多与好友会面,可为你带来灵感和解决困难的启示。也可培养一项与几项健康的业余爱好可以调节身心,增添生活情趣,缓解心理压力。
第五篇:(整理后)残疾人心理调适
调整心理状态,积极面对人生,走向自立自强
心理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心理的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例如:看病、会诊;中药名称,地龙„
一、残疾人的现状及心理特点
残疾人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差异),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残疾人,残疾的原因的必然性,人类的多元性(古今中外)。
2014年我国残疾人8500万。如果加残疾人问题的严重性上心理疾病更多。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听力残疾人2800多万;智力残疾人1320多万;肢体残疾人1000多万;视力残疾人1000多万;精神残疾人300多万;多重残疾人近1000万。
现在,人们压力很大,出心理问题的人很多„(举例介绍)。残疾人由于自身残障、生存的压力、社会的歧视,心理往往有以下特点,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1、孤独感。这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缺陷(如聋哑人言语障碍,肢残人和盲人有行动障碍),活动的场所太少,交流的对象有限,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的体验会日益增强。
2、自卑感。这是每个残疾人都有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会遇到诸多困 难,如果他们从亲属及其他社会关系中 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甚至遭到厌弃或受到歧视,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与健全人相比,他们在婚恋、家庭等问题上遇到的不顺心会加重其自卑情感的体验。
3、敏感多疑,自尊心强。残疾的状态容易造成当事人过多的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格外敏感,尤其是计较别人对自己带有贬义的、不恰当的称呼。如称他们为“残废”,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如果有人做出有损于他们自尊心的事情,他们往往难以忍受,会当即流露出愤怒情绪或采取自卫的手段加以报复。
4、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他们对外界的情绪反应强烈,较少与非残疾人交流,除了“话不投机”的原因外,还与交流不方便有关。这种特点在许多残疾人身上都相当突出。如聋哑人情绪反应强烈,而且多表现于外,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盲人情绪反应多隐藏于内心,虽然情感体验很激烈,但情绪表现却不十分明显,而且爆发性情感较少。
5、富有同情心:而残疾人对残疾人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心,与不是同类的人却很少交流,如盲人很少与聋哑人交流,更少通婚。这主要是因为残疾类型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
6、不同类型残疾人的性格特征。残疾人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环境与普通人不同,于是就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如孤僻和自 2 卑是各类残疾人共同的性格特征。但每一类残疾人又有其独具的性格特点。
盲人性格内向,温文尔雅,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深沉而含蓄。由于没有视觉信息的干扰,形成了爱思考、善思考的习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比较发达,言语听觉能力发达,记忆力比较好,词汇比较丰富,促成了他们语言能力强的特点。探索问题深刻、健谈、说话有条理、词汇丰富、语言生动、说理充分。
聋哑人与盲人不同,他们性格外向,情感反应强烈,频度高但持续时间短,性格豪爽耿直。他们通过兴趣、具体行动和自己的情感表达来分析生活,观察问题往往只看到表象,不太注意内在联系,多倾向于眼前世界,较少考虑长远利益。聋哑人视觉敏感,形象思维非常发达,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差些。
肢体残疾者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倔强和自我克制,“忍”字当头,只有在忍无可忍时才会爆发。
二、调整心理状态,维护心理健康
现在人们压力大,心理问题剧增,每年因心理自杀38万人。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必须注意调整心理状态,维护心理健康,才能自强自立,幸福生活。
决定残疾人成功与失败、幸福与不幸,往往不是因为残疾,而是由残疾导致的心理问题。心态积极,人生美好,事业成功;心态消极,事 业失败,往往悲剧。
(一)残疾人自身的心理调适(心象降落伞,打开才有用。)
1、不逃避。积极面对人生,人类残疾人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自古以来,就有残疾人,残疾的原因具有必然性,人类本身的多元性。不可能都健全、都正常、都一帆风顺。
全国8500万残疾人,还有几千万心理有问题的。两项加起来是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再加上疾病、车祸、火灾、水灾等等,许多人在受苦受难。残疾不是过错、只是个遗憾。
能改变的改变,不能改变的改善,不能改善的接受。残疾人助的事实无法改变。改变现实,天昏地暗,改变自己,天高地阔。例如张海迪… 阳光,朱彦夫。
2、不放大。例如,一个“鸡蛋与养鸡场”。正确对待,客观评估,不放大苦难。天无绝人之路,也没有塌下来。认为没法活了、天塌了。有压力、有痛苦、有歧视、有磨难。身体残障,心智健全。关上一扇门,打开一扇窗。心理有补偿作用。盲人听力好、以耳代目、以触代目。乐器、听音。例如星光大道的阳光…
(年总决赛冠军 8个月失明,7岁学琴,15岁学习声乐,17岁在黑龙江声乐比赛美声唱法业余组中获奖。杨光,一个黑暗中的歌者,没有光明却不失阳光的性格。没有光明的世界更需要美妙的音乐 杨光说,杨光7岁的时候,父亲去上海出差回来给他带回一架电子琴,对于小杨光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上好的礼物,没有经过任何音乐方面学习的小杨光却能够无师自通的弹出收音机中的曲子,父亲意识到小杨光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于是小杨光的姑父成为他的音乐上的启蒙老师,从电子琴到钢琴,从此在音乐的道路上一路走到今天。身体上的缺陷并不妨碍他拥有饱满向上的灵魂,杨光小的时候总会有这家那家的顽童追着他叫小瞎子,妈妈常常气得要去找他们的家长理论,每当这时杨光总会对妈妈说,“我本来就是个盲人,他们说的也没有错,怕什么呢?”杨光的自理能力很强,在生活中,每当家人要帮他做什么的时候,他总是说他自己可以做。从1998年开始,杨光便外出参加表演,这么多年来母亲几乎没有为他生活上的事情操心过,凡事他都能自己独立完成,就像普通人一样,完全可以照顾自己。杨光的母亲认为,正是因为杨光拥有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才会有他今天的一些成绩,老天让他失去了光明,却也同时赋予他充满阳光的内心。)2011星光大道总冠军盲人刘赛
3、不攀比。人们往往有攀比心理,总想当别人。健康问题是吃出来的,心理问题是比出来的。认为别人比自己好,比自己幸福。世人都觉得别人过得好,实际上人人有烦恼。各有烦恼,各有各的不幸。都羡慕公务员,领导干部。但是他们压力很大。出问题、失眠、自杀的很多。残疾人与正常人没有可比性。不要与官员比地位、与马云比财富、与正常人比健全人、与健全人比方便、与别人比眼力、体力。可以比善良、心智、毅力、坚持。台湾人攀比的变化…郑逸梅…(加幻灯片)美国人自愿简单…
4、不消沉。要有积极心态,防止消极心态。心态的“态”,就是心大一点。心大了,事就小了。心态积极,心灵阳光,乐观向上,遇事总是往好处想,往往幸福愉快;消极心态、悲观,往往遇事往坏处想,结果往往苦闷、忧伤、不幸。例如:今日里出门来…林黛玉消极心态…生活中有许多残疾人,有的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人生辉煌;有的生活凄凉、痛苦忧伤,人生失败。往往是心态所至。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很重要。例如秦师傅…
身残志坚,心理健全。成功案例很多。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奠基者---邓朴方 青年楷模、作家——张海迪 以文学思考人生的作家——史铁生 阿炳的绝唱《二泉映月》 中国的保尔---吴运铎 盲童教育家——徐白仑 聋人手语主持人——姜馨田 印象派巨匠——凡高 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 轮椅上的提琴家——帕尔曼 永远的超人----克里斯多夫 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 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海伦·凯勒 音乐大师——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留下了大量科普文献的科学家---高士其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不朽的聋人发明家--爱迪生 坚强的小说家---海明威。
5、不自卑。仅仅是某方面有残疾,心智健全、有的比健全人还聪明、有志向、毅力。残疾人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差异),自有人类以来有残疾人,残疾的原因的必然性,人类的多元性(古今中外)。都是社会成员、人格平等。残疾人自强自立,应当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有平等的公民权利,充分的参与机会。机会均等。歧视残疾人是你没有修养。阳光说:我是走夜路的正常人。架双拐登上总统宝座。首次参加竞选他就通过发言人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刘伯承元帅也是残疾人。
6、不埋怨。残疾人及家属往往会心里不平衡,希望公平。感到自己倒霉,怨苍天不公、埋怨人生不幸、怨社会、怨父母、怨家庭、不怨天尤人。这样,只能徒生烦恼,现实不会因埋怨改变。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例如:母鸡与奶牛对话„;有人生到比尔盖茨家、马云家、高官家;有的生来就要饭。倒霉的人多呢。一年,出车祸死亡20多万,中国新增380万癌症患者并造成约260万人死亡。▲黄陂邹峰夫妻都是老师,现在灾难降临,孩子七岁,父亲植物人、母亲疯了、爷爷癌症、奶奶心脏病。▲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盏心灯。▲残疾人作家史铁生,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
▲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在扑灭了一场林火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疗病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 7 为“笑声震天的地方”。1924年,他又拄着双拐重返政坛,并在1928年成为纽约州州长。
7、不过度依赖。克服依赖心理,自信、自立、自强,成就幸福人生。社会关爱、家人照顾是应该的,但是,残疾人尽量不要依赖,最好靠自己,学一技之长,自食其力。通过工作,与社会、别人保持联系,对社会贡献,获得成功喜悦人的价值体现,会让人感到幸福、劳动、付出会带来回报和愉快。人的肢体用进废退,残障不是残废,如按摩、音乐、中医、修理电器等等。
▲一想二干三成功,一等二看三落空。▲成功不是条件是信念,成功不是方法是想法。▲相信是成功的起点,坚持是成功的终点。▲任何取得成功的人,都要度过一段落魄的时光,人生苦、人生累、人生无坦途。▲在家想,成功难;出去做,成功易。▲卓越的人只有一个特点: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要生存,就要进取;要成功,就要坚强;▲只要你勇敢的作出选择,再加上一个永不放弃的承诺,那么,成功一定属于你自己!
▲我们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但能拓展生命的宽度。▲不读昨日的失败,不做明日的幻想,把握眼前的时光,奋发人生的目标。张海迪,1955年9月17日在济南出生。5岁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成中学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4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锋”,其二是"“当代保尔”。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2008年11月13日,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张海迪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2010年03月31 日,人民网消息称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已报名学车,有望成为国内首批拿到驾照的双下肢残疾人。朱彦夫的《极限人生》故事„
(二)残疾人家人应注意的问题
残疾人家人如何积极应对:
1、尊重和了解残疾人,给予关心、温暖;
2、了解、利用好政府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政策,如帮扶、就业、培训等等,寻找政府政策和社会资源,帮助解决困难等。
3、当好一名称职的“家庭老师”,教残疾人慢慢一点一点去学会做事,陪着残疾人一起成长。
4、了解社工的工作,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共同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
5、残联是残疾人的娘家,如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及需求要及时向残联反映,残联应当及时做好跟进。
1、不指责、不埋怨。自古人生多磨难,无需喟叹怨苍天。孩子是上天送的礼物。给予关爱、温暖。家人的态度,对残疾人心理影响很大。应调整心态,面对现实,不要被“倒霉”、“命苦”、“不幸”占据头脑。现实虽然不能改变,但未来之路是可以选择的,不要顾影自怜,孩子需要你,你的所作所为是对孩子最有力的激励,孩子的命运也掌握在父母手里。烦恼来自于欲望,给欲望设限„终生劳碌只为饥„
2、不言弃、不放弃、不嫌弃。有的家长,看孩子残疾,抛弃孩子,放弃治疗,放到孤儿院、当做包袱给慈善机构。这是不负责任。张海迪父母、周婷婷爸爸周宏„残疾人需要更多关爱、温暖、理解、支持、亲情。
3、不自责、不包办、不代替。这是一种过度自责的补偿心理。感到对不起孩子、亏欠孩子。怕孩子伤心、难过、委屈。全部的爱都给孩子。一切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啥都不会,依赖心理,成了残废。惯坏、失败。正确的做法是,适当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孩子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让残疾人人格健全、思想丰满,头脑善于思考。注意交流、观察。防止产生心理缺陷、偏执人格,如,敌对、压抑、抑郁、迁怒、强迫、顾影自怜、绝望。哀莫大于心死。让每个残疾人心里都有一片阳光和美丽!
5、重视情商培养。情感智慧、心眼灵活、很懂事、会来事、善谋事、肯做事、能成事,不惹事。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不能动不动发脾气。情商高,智商高,春风得意„秦师傅„
▲喜欢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
▲喜欢感恩,顺利就越来越多; ▲喜欢助人,贵人就越来越多;
▲喜欢抱怨,烦恼就越来越多; ▲喜欢知足,快乐就越来越多;
▲喜欢逃避,失败就越来越多; ▲喜欢生气,疾病就越来越多;
▲喜欢占光,贫穷就越来越多; ▲喜欢施财,富贵就越来越多;
▲喜欢享福,痛苦就越来越多; ▲喜欢学习,智慧就越来越多;
▲喜欢倾听,朋友就越来越多.6、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作为残疾人的终身照料者——家属群体,目前,整个社会还缺乏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关爱的制度安排和人文氛围。对残疾人家属的关爱和帮扶,当残疾人遭到疾病、残疾、贫困等 11 难题时,残疾人家属理所当然地挑起照料、康复、救济等重担。这不可避免会对残疾人的家属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心理上的负担,虽然给残疾人家属带来极大痛苦,却又较为隐蔽,往往没有机会表达,也不太为社会所关注,政府和社会也缺少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缓解他们心理上的压力。残疾人家属这种心理层面的痛苦、对精神慰藉乃至心理健康的需求,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定、制度创新乃至社会和机构的设置等方面予以完善。目前存在的问题:
1、残疾人家属心理援助缺乏政策支持;
2、心理卫生知识缺乏。残疾人家属因为对残疾人的护理和照顾负担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焦虑以及抑郁、失眠。但是,当残疾人家属产生这种心理压力的时候,他们自己往往并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以为是自己太累了,只要休息一段时间就会好。因此,当残疾人家属出现心理问题时,往往容易延误最佳干预时间,导致病情的加重。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出现残疾人家属和残疾人一起自杀的行为。
三、残联和社会要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程度,体现了整个社会文明的底线水平,也是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已经如此迫近。相信我们国家实现小康社会,不会落下8500万残疾人。如果政府、社会都会为“不落下”做出相应的努力。现在,国家正在实施精准扶贫。
残联是残疾人的娘家,对残疾人意见、建议及需求应当重视,及时做好跟进。本着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理念,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积极主动地为残疾人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一)关心残疾人就业与培训。全国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达到5357个,其中残联兴办2022个,依托社会机构兴办3335个,37.8万人次城镇残疾人接受了职业培训。让每个残疾人心里都有一片阳光和美丽!
(二)关注残疾人心理健康
1.广泛宣传人道主义,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尊重、理解和帮助残疾人。大力发展福利事业,帮助残疾人就业。残疾人自强自立,应当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有平等的公民权利,充分的参与机会。机会均等。
2.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水平,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积极开展适于残疾人参与的各种健身、医疗、文娱、体育等活动。
3.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残疾人办实事,解决住房、婚姻、乘车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并普及无障碍设施。
4.大力开展残疾人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家庭、社会应了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提高残疾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5.鼓励残疾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各项社会活动,消除其孤独感和自卑感,提高自我社会价值。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调动残疾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教育孩子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的残疾,自强不息,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6.培养残疾人“+”式思维方式。“+”式思维方式是当代提倡的一种积极思维方式,它要求人们凡事往好处想,用“加”的方法而不是用“减”的方法想问题,这对残疾人来说极其重要。几点建议
一、政策扶持,建立长效机制。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针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时,不仅要重点关注残疾人,同时还应顾及残疾人家属,以家庭为单位对其进行政策扶持。比如,在残疾人家属就业、创业上予以政策上的优惠;对残疾人家庭,不仅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要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将“喘息服务”延伸至残疾人家庭,由政府提供志愿者上门服务,并对志愿者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志愿者技能为残疾人家属提供喘息和调整时间,又能为其既提供心理援助。
二、加强相关心理卫生知识培训和宣传。一是要加强残疾人康复队伍的心理卫生知识培训,特别是提升其干预残疾人家属心理问题的技巧。因为残疾人康复治疗师最容易接触到残疾人家属。他们在给残疾人做心理康复的同时,就可以兼顾残疾人家属的心理支持。二是教授残疾人家属一些简单的心理减压技巧,传授一些照顾残疾人技巧,传授和残疾人沟通的技巧,促进残疾人家属对自身心理状态的了解,提升其自我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