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背诵

时间:2019-05-13 05:2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务员申论背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务员申论背诵》。

第一篇:公务员申论背诵

2.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服务型政府。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切实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3.完善网上政务、新闻发布制度、听证会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发挥媒体导向和监督作用,加强政务公开、科学民主决策。健全规范政府采购,发挥政府采购对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的导向作用。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坚决纠正限制和干涉群众正常信访活动的错误做法。

4.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格环境执法,加强环境监测。

5.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做好粮食储备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解决流动人口各方面的实际困难,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

6.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发挥慈善组织的“三次分配”作用。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建立法律援助、心理援助体系。尊重人的尊严。

7.打造集约经济,不断完善养老保证体系,迎接老龄化社会。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新体制。完善B超管理,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

8.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荣辱观,弘扬正气,弘扬民族文化。加强素质教育,提升社会道德水准、国民素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互联网管理监督和行业自律,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9.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管理、卫生防疫、知识产权保护、城市市容管理等执法工作中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畅通举报渠道。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服务水平。防止“ 粗暴执法”、“消极执法”、“人情执法”、“以罚养管”、“一阵风式执法”等问题。

治理***,首先要完善立法,强化监管,加大惩处力度。要严格立法,进一步细化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建议在监管和惩罚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立法,避免出现*****监管法律上的真空。在现有监管体系下,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配合,切实负起责任,提高监管水平,将*****审批、发布、监控整个链条一管到底,使******没有空子可钻。要加大惩罚力度,不仅使******违法收益小于违法成本,还要考虑对进行虚假宣传的媒体处以欺诈罪,改变目前以罚代刑的状况。

其次,要加强教育和引导,提高行业自律水平。要加强对广大****机构的诚信教育,使他们从*****的噩梦中觉醒,自觉认识到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不断加强行业自律。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广大(新闻媒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审查(医疗广告)内容,发现违法内容及时向卫生、工商和药监部门举报。广告制作部门也要严格按照审批内容设计制作广告,自觉抵制制作虚假广告的请求。

要引进“引咎辞职”制度。这不是对“一把手”的苛刻,而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惯例。从国内外的实践看,引咎辞职通常就是位居高层的官员,当自己所负责的机构发生了问题,虽然自己没有直接责任,但还是要提出辞职以示负责的一种惯例。当然,如果有证据表明“一把手”直接卷入了****问题,那就不是引咎辞职的问题了,而是要撤职查办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了。

经验证明,我们从来都不缺少类似追究“把手责一任”这样严厉的规定,缺少的往往是把这些规定落到实在处的具体措施。这就使得这些规定往往成为花拳绣腿,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人们常说,社会在转型,政府需再造。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应该是有限政府、有效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责任政府等等。不管对政府的要求和目标如何定位,我们都可以看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讲效率,应该有责任意识,应该为人民服务。在政府具体行为的落实过程中,只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一项制度有效执行的参照标杆,民意与政情才可能通过一些小小的平台实现无缝对接。从这个意义上讲,细节造就现代政府。正如交易成本经济学大师奥利弗·威廉姆森所言:“行动在于细节”。

现代化需要现代政府,现代政府推进现代化。中国告别了“短缺经济”,但并不意味着告别了“短缺社会”,与现代化的经济社会相比,我们在许多供给上过剩的同时,却面临着许多“短缺”:短少信用、短少人才、缺少市场秩序等等。可对于转型时期的政府而言,缓解乃至消除社会“短缺”服务,为政府机关提速应该是其努力的最明确方向;而要实现这一切,就应该从******开始。

提高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就是要求政府部门认真接受群众、舆论和监察机关的监督,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做到执法公正、廉明。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应当带头严格遵诺守信,廉洁公正和依法行政。

行政问责制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规

定:“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非典危机过后,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加快推进问责的制度化。《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及2004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等,都成为目前问责处分的主要依据。这标志着官员问责制正向制度化、法制化方向深入发展。

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目的。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人民利

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把服务理念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切实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客观上承担了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积累的任务;当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程度后,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能力,这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之道。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应当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相应措施,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首先,企业应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将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并要求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逾期不能达标的,限产或关闭。其次,政府将监督、引导、鼓励资源开发利用企业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发、技改投入,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并改进管理措施。此外,政府将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投资责任制主要针对政府投资而言。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家将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在政府投资中,工程咨询、投资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和单位,都应有相应的责任约束,对不遵守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为政必修德,这是古今中外成功的为政者都普遍强调并身体力行的必修之课、必用之功、必行之道。这是由为政者的身份与责任决定的,由道德在“为政”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是我们党和政府强调为政之德的核心。

“和谐”是当前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和谐是一种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就是 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间的联系,有物质利益的,有精神文化的,千姿百态,彼此交织,要使其和谐,道德建设是一条必经之路,为政之德无疑又是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勿以善小而不为。

诚信形象。政府是社会最具公信力的组织,它对社会诚信系统建设具有根本的引导与示范作用。树立诚信的政府形象,首先要使政务公开,只有实行政务公开,才能使政府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只有实行政务公开,才能使政府在管理公共事物过程中保持中立和公正、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并以此来营造一种“守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的社会环境。

服务形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改革政府管理方式,构建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实现行政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服务型政府借助市场、社会的力量管理国家。既节省了政府开支,又使政府真正实现由“划桨人”向“掌舵人”的转变,实现从部门利益向公共利益的转变,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是政府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要彻底根除官本位思想,树立以民为本的意识,由“为民做主”转变为“由民做主”,淡化为官思想,强化职业意识,做人民公仆。

责任形象。所谓责任政府,是指一种政治原则,以及建立在这种政治原则基础上的政府责任制度。政府把老百姓的利益看成是最高点,真正从公共利益出发,善于倾听民众的呼声,了解百姓的疾苦,及时解决公众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对政府的信任感,增强政府的责任心,从而有效的推进政府工作,真正树立起“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新形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国人的理想和追求,而其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013年的全国人大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重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必然,既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方向,也彰显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6]

真抓实干成就“中国梦”

“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民族复兴的希望。全国两会将把党的十八大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景、路径,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人民的期待需要转化为一项项具体措施,落实到一件件好事实事。唯有真抓,才能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唯有实干,才能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弘扬中华文化 实现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7]

——民富才能强国,国强是民富最根本的安全保障,民富则是国强的内生动力。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一句话,“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首先,描述现状,也就是概括材料反映的问题.其次,分析问题.分析这和现象产生的根源.第三,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展望未来.也就是适当拓展一下,眼光看长远一点,不只是就事论事.大体结构是这样,但不要搞三段论.中间两点要分一下段,比如解决问题,一个方法一段,两三条措施就两三个自然段,整篇文章五六个自然段就漂亮多了.另外再强调一点,中间两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整篇文章的关键,可详写一方面,略写一方面.比如你分析问题拿手,就重点写分析问题,搞出三四个方面来,那么解决问题就一毛带过,稍微提一下就行了.这样详略得当还更好.不然,申论试卷只有不到两千个格字,你尾毛胡子一把抓,啥也不是.最后,字要写漂亮点,多看一些文字,句子通顺一点.要不然,给定格式你也填个狗屁不通,龙飞凤舞,要是你阅卷你会如何评呢?

第二篇:申论背诵公务员

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时再次强调指出: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指明了方向。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同时,要结合浙江省的具体情况,明确思路举措,把降低能耗和节约资源作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把建设节约型社会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突出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结构调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最大的节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在生产领域,要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投资结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在消费领域,要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文明的节约型消费模式。在城乡建设领域,要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建设节约型的住宅建筑和交通运输体系。

二、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在节约方面的技术创新,既要大力推广已有的技术,使之真正发挥效用;又要注重对引进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尽快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三、保护环境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前提。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我们不但要推进经济发展,也要保护生态环境。要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资源来看待。要加强大气、土地、水资源保护与环境整治,加强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深化改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有针对性地消除导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性根源。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电价和油气价格改革。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的政策措施,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措施,继续实行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节约资源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使节约者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机会,使浪费者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

五、加强监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目前,我们在资源开采、储运、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还存在着大量损失浪费的现象,重要的原因是管理松懈,监督不力。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促进资源节约使用、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科学管理和严格管理,坚决改变各种浪费资源的现象。制定更加严格的节约的标准,建立强制淘汰制度,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新上建设项目的资源评价体系。还要进一步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

六、政府表率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政府机构在节约上存在着巨大潜力,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完全可以实现大幅度的节约。为此,各部门要自觉做资源节约的表率,带头做好节约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和所有公务员都要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抓好政府建筑物和办公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公务车节能,推行政府机构节能采购,还要抓紧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

以创新促和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2007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这表明在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社会公共产品相对短缺的背景下,以创新求和谐,不断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体制,积极创建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体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有着深刻的现实动因。党中央和国务院不失时机地提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任务,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目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其次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推动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只有不断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应对当前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的现实情况,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给为重要的是,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失衡是制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不断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从而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为推动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开拓思路、多策并举,有重点、有步骤的逐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这一重大历史性任务。

其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点内容,是要努力建立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舒缓社会紧张,平和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和谐。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四个着力点,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和发展社会事业,这些也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着力点。工作要做实,重心要下移,优先解决广大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步做到了,才能为进一步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整体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完备的社会管理体制是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为浩大而艰巨的社会建设和改造工程,需要从长计议,稳步推进。

其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加大对社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投入。这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最实在的表现。而评价政府效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用于政府本身的管理成本与用于受益对象的资金的比例。在国际上,一般认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标志是60%以上的财政预算要用于社会发展,中国当前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可喜的是,最近几年,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对社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都在大力推进之中,社会事业投入严重不足的局面开始有所转变。这是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的,也是全国老百姓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众的福祉。

其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是明确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分工。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又非常复杂,再庞大的政府也不可能包揽全部社会事务。在目前我国社会自治能力较弱、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将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制度化、法制化,真正维护和确保公众和社会组织对社会管理的参与权。要创新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听证、质询、公示、论证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减少公共决策的随意性,做到公平管理、透明管理。其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难点在于新的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创造。在经济领域成功地实行了市场化改革以后,社会管理是否可以市场化?经验证明,市场机制在社会领域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在某些社会领域,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正面的;而在另一些领域则是负面的,无节制地在社会领域尤其是公益事业领域实行“市场化”、“产业化”,难免走偏方向。社会生活比经济生活复杂得多,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的不仅有市场机制,还有法律的、伦理的、心理的、文化的机制,让这些机制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而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就必须创造综合的机制系统。考试大收集整理

总之,社会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对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于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推进。

怎样应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

在第二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揭晓的2004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50强榜单

上,我省有26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前10名中,我省更是占据着7个席位,占浙江省

GDP的71%,就业的90%,税收的60%源于民营经济。这一组数据表明浙江的民营企业

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在这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背后,民营企业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发展得特别顺畅,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多项阻力,能挺的民营企业走过来

了,脱颖而出,而大部分民营企业相当弱小,蜷缩在一角。在这里,我们不仅要问,民营企业到底遇上了哪些阻力?

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一,人才的缺乏。人才在企

业中发挥的作用力不可言喻,一个点子的产生,一项洽谈会的磋商,乃至一个企业

内部的发展总结与计划,一名资质平庸者与一名真才实干者作出来的效益是完全不

同的,它可以将企业引向正负两面。但现在的现状是民营企业因大多从家庭作坊、社队企业发展而来,固有的家族观念使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大多也是从家庭成员中产

生,这自然弥补不了其他人才的先进意识和先近理念,同样道理,人才在民营企业

难以受到重用,故而转投其他行业,久而久之,形成了连锁反应,民营企业只是人

才短暂的避风港而已。

其二,民营企业的融资力量薄弱。我们看到国有企业由于政府的扶持,常常能

够得到银行的长期贷款。但同样作为市场主体的民营企业,虽然发展颇具特色化,但从开始的小企业,□□商业银行严格的贷款审批权,政府的放之任之态度,使得

大多数民营企业主难以得到银行贷款支持,即使走关系拉上了贷款,也是还贷期限

紧,贷款数目少,这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又套上了一层圈。

其三,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过多限制性政策。政府往往重视工程大,项目多的外

资经济、国有经济。但对民营企业包括行业的选择进入,民间资本的进入,民营企

业的上市等诸方面进行卡制,致使民营企业与其他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发展境遇方

面薄弱许多。

民营企业的这些制约性因素将导致民营企业虽然能在21世纪的今天风风光光,但其以后的发展未必仍然势如破竹,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

首先,民营企业也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通过科学论证的以“产权明晰、权

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也应予以借鉴并采用,在企业的体制和管理方式上充分发挥

其优越性。

其次,打造人才促企战略。从企业内部自身来讲,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资福利

待遇是前提,让人才能在民营企业中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余地是根本;从外部

环境来讲,政府应在人才引进、人才安置、人才培养等措施上真正给予人才有吸引

力的优惠。

再次,政府应从解决民营企业行业发展、民营企业资本、民营企业享受其它优

惠措施上全面制定措施。政府应逐步放开民营企业的行业进入制度,使民营企业向

更多垄断行业全方位发展;在融资成本上,给民营企业扶持,以较低的贷款利率获

取资金;在对发行、上市的大型民营企业,更好在核定相关情况后,给予其上市的资格。在其他方面,积极扶持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和商会等非政府组织,加强自律管

理。

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作为浙江省的一个新增长点,我们的政府应从打造“有为”

政府着手,从各方面予以积极引导,使它这辆高速列车越开越快。

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近年来,国际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暴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成本压力和资源性产品的供应安全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在某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企业的正常生产。此外,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世界面对的迫切问题,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也是我国应该承担的责任。可以说,节能减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节能减排已经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12月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今年6月初,我国政府先后公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方案提出,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方案提出,要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各级政府应将节能降耗指标作为“硬”任务来抓。为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虽然随着技术和装备的进步,我国工业产品的能源消耗近二十年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会增加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因此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宣传教育的配套措施,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来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地和重点企业,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是加大政策的调控力度。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通过严格的土地、信贷、项目审批、进出口关税和配额、差别电价等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全面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和水污染处理、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等减排工程;启动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促进资源的综合节约利用。进一步修订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三是加快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快制定、修订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等节能减排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节能减排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和单位,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追究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重点企业以及发电、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

第三篇:申论背诵

一、语句:

“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建设,促进中央企业各级领导人员廉洁从业,保障中央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推进农村中职教育免费进程,尽快将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

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不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补偿机制的严重失衡。

煤矿主的高收益和矿工的高风险形成鲜明对比,矿主的高收益与所交纳税收数量相比形成鲜明对比.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安全设施投入,不断维修、更新安全系统,是防止矿难频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人,业主道德素质提高了,一切问题则可迎刃而解,否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事故仍是防不胜防。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到前面,做到家,做到位,以防患于未然。亡羊补牢当然是必要的,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在于在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的过程中始终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根主线不放松,让全社会在普遍关注财富增长的同时,也伴以道德的教育、宣扬、倡导,真正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并自觉付诸于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正在形成共识。

“赶超式”发展不是你有多大能耐去超过别人,而是你看出别人走过的弯路可以自己选择直路去走。

农民工,这一活跃在城镇和乡村中最积极、最能干、最可敬的新生力量,他们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

我们在痛斥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徇私枉法等司空见惯的现象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道德的失却、良知的丧失、人性恶欲的膨胀。

德不立,行则偏,业则毁,政则败。

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工作,大力调整和改善住房供应结构,严格控制被动性住房需求,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预期•,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积极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对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强协调和配合,切实稳定住房价格。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价格听证会”的举行,意义深远。首先它在百姓与政府之间构筑了一道相互沟通的桥梁。其次,“价格听证会”的举行是我国政府决策法制化的表现。再次,举行“价格听证会”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映了新时期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

公务员是政府人员构成中的主体,他们的诚信程度如何,无可厚非地对政府信用程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因为其言谈举止,代表政府信用的形象,更因为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对一个地区、部门、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二、短信有关问题

手机短信已经成为国人一种非常重要的通讯与娱乐工具,然而我们在享受拇指间便捷的同时不得不随时面对“垃圾短信”的骚扰。治理垃圾短信的措施 :

1、加强立法。利用短信犯罪的案件不断增加,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专门法规,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短信市场是最根本的解决途径。

2、加强监管力度。电信、网络公司要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相互协调,共同监督。要加大技术投入,对短信息进行充分过滤,对涉及色情、人身攻击内容的短信要立即删除,对情节恶劣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3、加强对公民道德素质的教育。引导公民自觉学习信息安全防面的知识,培养公众对不良短信的免疫力,不要因贪图小利而上当受骗。公民要努力提高思想素质,洁身自好,不制造、不传播不良短信,有效地消

除不良短信生存蔓延的空间。

三、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解决办法:

保护农民工权益,解决欠薪问题,要多管齐下。

1要靠政府部门的主动行政行为,欠薪行为违反劳动法,政府部门有责任主动对于欠薪工头进行行政处罚;

2要靠司法机关司法便民、司法为民,欠薪案件往往事实清楚,案情简单,如果司法机关降低费用、简化程序、有力执行、热情服务,就能让欠薪者知道欠债难逃,也能给农民工以诉讼的信心。

3要靠社会舆论的关注,农民工走上绝路,是走投无路的结果。

4,要建立起完善的维护农民工权利的机制,前提是要关爱弱者、以人为本。

四、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中央已经三令五申强调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应文件。真正做到让进城农民工子女人人有书读,现实的解决办法是:加大财政投入,鼓励民间办学,动员社会捐赠。政府为主,三管齐下。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

五、错误的政绩观的表现:一是偏,即片面理解“政绩”,二是散,即只求局部、不求全局的政绩,三是急,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求眼前政绩,不管身后“洪水滔天”。四是虚,即华而不实,虚报浮夸,用“水分”制造“政绩”。五是混,不思进取,认定“无过便是功”,不冒风险、抱残守缺、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错误的政绩观的危害:造成发展的片面与畸形,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和宝贵时间的浪费,严重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二是滋生、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诱发领导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六、政府公信的标准与功能 政府应是负责任的政府。无论是否出现公共危机,政府都应当履行职责,言而有信,政策要相对稳定。对于公共危机,政府更应当果断、及时地回应公民的要求。政府应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必须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努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高效地为向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政府应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在任何行为中,政府都应当根据宪法、法律、法规以及法律精神来为人民服务,避免文件和领导讲话大于法的现象,使人们形成对法律和制度的信仰,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体现政府的诚信。政府应是透明的政府。人们的利益需求创造了政府,政府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而政府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措施、过程、方式等都应当为成员们所了解。方面。政府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与规范性文件、政府机构职能、人员配置、行政程序、执法依据、会议活动及文件资料等信息都应当公开和便于公众查询,政府的决策过程因此也应当使公民知晓和参与。

建设服务型政府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基础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问题

(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不守信用,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

用的基础。

其次,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政府公信力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履行公共职责情况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信用政府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政府失信则会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任的丧失,从而造成社会普遍失信,削弱政府的合法性。

第三,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公信力的评价标准

第一,政府的诚信程度。

第二,政府的服务程度。政府的宗旨是执政为民,为公众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如果政府能够全面履行公共责任,努力提高政府及其各部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就高,政府的公信力就强。特别是在危机状态下,政府能不能负责任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社会安全与秩序的公共产品,保障公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是政府公信力程度的突出体现。

第三,政府依法行政的程度。政府应当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做到依法行政,依据宪法和法律为人民服务,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四、政府民主化程度。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体现,政府能否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决策能否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仅反映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水平,也反映政府公信力程度的高低。政府民主化程度主要体现在决策程序的规范、决策制度的健全、信息化状况、调动基层积极性的情况。

(三)、政府公信力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二是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政府部门的决策缺乏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度,行政效率不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问题突出,致使政府缺乏亲和度和感召力。三是政府依法行政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措施:

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当前,应该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并且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紧迫任务,认真研究、(四)、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建设信用政府的思想基础。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要脚踏实地,有诺必践,讲究信用,靠自己求真务实的作风,在群众面前树起良好的诚信形象。要在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中树立诚信观念和责任观念,加强公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使其恪尽职守。同时,还要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第二,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特别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要努力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公共服务需求。要在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注重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系统,不断加大对社会公共领域的财政投入;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级政府都应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群众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及突出矛盾。要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要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将社会矛盾与纠纷解决在基层,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难、就业难、就学难、看病难、行路难、办事难等问题。

第三,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讲不讲诚信,有没有公信力,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政府

能不能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纲要,继续加强行政立法,努力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强化政府法律责任机制。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审批事项,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和多重多头执法的问题。要强化行政监察,及时处理和纠正行政不作为、滥用职权、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等行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加强信用法规建设,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第四,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要规范决策程序,健全决策制度,优化决策环境,强化决策责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涉及全局性、长远性和公众性利益的重大行政事项,都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措施的要求和规定的权限、程序进行决策。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制定重要经济社会决策事项公示办法,对事关全局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要强化行政决策责任制,对因违反决策程序和决策失误给国家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追究部门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同时,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立政府与公众对政府有关信息的互动回应机制,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能力。

第五,加强政风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加强对公务员的行政监督。要推行公共服务承诺制,建立政府信用评价机制,实施连续性的政府信用民意调查,将诚信记录作为公务员考核、任免的依据。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应该改进会风、文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力推进勤政廉政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旗帜鲜明地反对、惩治和预防腐败,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行风建设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真正做到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在新时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提高执政兴国的发展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巩固政权,就要得民心;要得民心,就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而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必须下大力抓好发展。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集中到发展建设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加快完善市场经济的秩序和规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健康运行提供基本保证。

提高对利益关系的调节能力,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寓于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之中。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而如果不能把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关系调整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就难以实现。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地处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关系,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保持社会利益的基本公平,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

提高对社会各阶层的整合能力,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阶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它的趋势是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变化,涉及到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正确地把握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坚持把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作为党执政的主要依靠和骨干力量。增强党对新社会阶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社会各阶层的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努力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在各种新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区等领域的活动方式,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提高对社会意识的主导能力,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文化基础。社会意识形态是一个政权的魂。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如何使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社会主义文化,用社会主义文化把广大群众的思想真正统一起来,也还有一系列问题值得研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因此,我们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不仅要深入研究解决社会主义文化如何以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从群众日常生活所关心的事情入手,真正掌握群众的问题,坚持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民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对社会风险的化解能力,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面对着复杂的内外环境和社会矛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主题。要围绕这个主题,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主要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协调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要建立多渠道的利益表达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危机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群众的困难、矛盾和情绪,有效地预防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要建立严密高效的工作机制,以各种形式的灵活方法,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教育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改革中出现的暂时困难,积极引导群众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共同推动改革和发展。

上述能力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通过整合,才能发挥其效能,形成现实而强大的执政能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努力提高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水平

八、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1、是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力度,加大对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促进全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要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二是要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建立健全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体制机制,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才辈出的局面。三是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加强社会道德教育

九、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缺乏对贫困农民家庭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救助办法,二是城市困难群体和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缺乏保障,三是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四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没有系统的解决办法。

十、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问题:

一、食品源头环节。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三、食品流通环节。

四、食品消费环节。

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而近年来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却频见报端,党和国家政府也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然而效果却还不令人满意。

严格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健全食品标准体系,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提高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为食品安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消费。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1.制定和完善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有关标准,将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2.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长期化。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带有很强的短期行为的色彩,通常是在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自上而下,进行突击检查和处理,而后很快偃旗息鼓。这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在国家三令五申之后依然泛滥的重要诱因。为保证食品安全管理的长期性和规范化,应在目前“食品打假专项斗争协调小组”的基础上,从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经贸委、农业部、公安部、国家药品监管局以及总后卫生部等有关部门抽调部分力量,建立国家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这样的常设机构,挂靠在卫生部,统筹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通过长期规范的管理遏制食品安全问题恶化的势头,促进食品安全。

3.加强对剧毒农药的管理,堵住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具体而言,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农药生产过程和流通渠道的管理,发挥农村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农药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堵住一些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在市场中流通,在必要的时候对剧毒农药进行必要的市场管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普教育,提高对农药的鉴别能力,促进农药安全合理地使用。其中,可以和最近几年开展的“三下乡”活动相结合,通过科技服务的大学生对农民进行农药使用常识的教育。

4.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建设和治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由食品产业链相关企业的主要厂商组成的行业协会可以在保证食品安全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行业协会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成员置身食品行业中间,对于食品安全拥有较政府和消费者更多的信息。行业协会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行业自律,向消费者推荐优质食品,对不合格食品进行曝光,从而减少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的作用在于对行业协会进行必要的治理,对其推荐的产品进行突击检查和必要的抽查等措施,对行业协会进行资信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布,取缔信誉差的行业协会,改变目前国内评奖过程混乱的局面。

5.发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积极作用。食品是“经验产品”,消费者在消费之后的体验及其反应对于发现假冒伪劣食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目前情况下,消费者消费了假冒伪劣商品如果不出现重大事故一般会忍气吞声,而不是积极举报。要创造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消费者在消费了假冒伪劣食品之后进行举报。国家可以在对假冒伪劣食品厂商的罚款中抽取一部分资金建立起重奖举报假冒伪劣食品消费者的专项基金,国家和地方的食品安全委员会要专门设立食品安全问题举报电话,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并将检查处理的结果及时向举报人反馈并向公众公布。

十一、知识产权的保护

目前问题(申请数量偏少、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屡被侵犯)措施:

第一、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维权意识;企业要重视自主创新重视知识产权工作;要加大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的宣传力度,扭转人们的传统观念。增强人们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认识程度,同时还要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与法律性条款。

第二、建立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保护知识产权是一项涉及立法、司法、执法和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以形成统一、协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开发与保护,既不去侵犯他人,也不容许他人来侵犯自己。

第三,国家应对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进行积极的保护,制定完备健全的法律体系,使人们在自己的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受到损害时能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完善国内的法律,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加强对知识产权法律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日常监督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机制。

第四、发挥行业协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作用。各类行业协会以及专门的知识产权社会团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是推动知识产权法律实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五、建立对企业自身切实有效的内部制度(比如奖励机制保密制度等),主要是要形成一个法律、外部强制性规范和内部管理制度相结合的体系,并要保证它是一个动态的、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的体系。

十二、突发公共事件有关问题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就是要提高国家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这项安国利民的大事做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

对策: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1、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3、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4、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

5、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6、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十三、房地产问题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其危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住房价格上涨过快,将直接影响城镇居民改善住房条件,加重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负担,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

措施:

(一)、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平稳发展,更好地发挥房地产业对改进居民住房条件、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因此,调控要坚持积极稳妥、把握力度的原则。既要积极采取措施,尽快把房价上涨的势头控制住,又要防止措施不当而导致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同时,调控工作要突出重点。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以及经济适用住房的供给;另一方面,要重点围绕需求做好文章:要遏制投机性炒房,控制投资性购房,合理引导住房消费。

(二)、加强市场监测,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给老百姓创造一个透明有序的房地产市场。不断加强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各类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逐步形成反映房地产真实供求关系的房地产价格,更好地发挥市场功能,改善投资结构,(三)、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切实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销售行为;加大打击、处罚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的力度;认真组织对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督促检查;建立房地产企业信用档案,违规、违法行为公开予以曝光。对一些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要及时依法从严处罚,并向社会公布;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需求。

(四)、积极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强化规划调控,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严格土地管理;调整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政策,严格税收征管;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防范金融风险;“明确享受优惠政策普通住房标准,合理引导住房建设与消费;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严格控制被动性住房需求。

人民网:

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在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等作用。

因而,抓住机遇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文化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发展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面临很多问题: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2/3左右分布在东部地区;文化创新能力比较弱;精品力作少,质优价廉的大众文化产品也不能满足需求。《决定》提出,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这对于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调整结构就是指改变文化资源的存量构成和比例关系。首先,需要调整文化产业规模结构,提高集约化程度,形成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其次,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促进传统文化生产模式和传播模式改造,推进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拓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

此外,还要优化文化产业组织结构,支持“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将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企业群体和协作配套体系,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另外还要适应文化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为文化产业发展开辟新的空间。还有,文化产业的区域结构也需要优化。文化产品两种属性: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既有意识形态属性,也有商品属性。为了确保文化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鼓励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自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努力创新体制机制,把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与面向市场统一起来,准确把握群众需要,在占领市场的过程中服务于群众,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赢得市场。

打造民族知名品牌:集聚各方面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品牌

随着国际文化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的文化竞争力压力越来越大。在此形势之下,《决定》提出,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

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

力不强,知名的自主品牌不多。在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果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和知名文化品牌,我们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走不出去,就连国内市场也难以守住。

因而,需要集聚各方面优势资源,加快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着力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知名民族文化品牌。

加快与其他产业融合: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文化产业链

文化产业的内涵是文化,外在形态是产业,产业融合是其本质特征之一。不仅文化产业内部存在融合发展的态势,而且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决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的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这既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的迫切要求。

从文化产业生产的角度看,只有加快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存储、传播和消费形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文化产业才能最大限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文化传播角度来讲,文化生存在于传播。只有最大限度地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广泛传播,为更多的人所认知和认同,文化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因此,《决定》指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

要引导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确立正确的价值坐标,用高质量的优秀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思想的力量、艺术的魅力感召群众、打动人心。正确创作方向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根本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道路。我们必须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社会效果,牢固树立精品意识。

要加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规划,加大对优秀作品的扶持力度和推广力度,使弘扬主流价值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并在全社会得到广泛传播。一部好的作品应当经得起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我们要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把上述三个方面统一起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评奖机制,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对于好的作品,在资金、频道、版面、场地等方面为展演展映展播展览弘扬主流价值的精品力作提供条件;设立专项艺术基金,支持收藏和推介优秀文化作品,鼓励和引导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讲导向、讲品味、讲格调,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和消解主流价值的倾向,努力形成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良好文化生态。文化产品既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产业属性、经济属性。其中,社会效益是首位的。当下,有的文化产品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迎合低级趣味,放弃了自身的社会责任,误导和扭曲人们的是非标准。对于这些,我们都应坚定不移地加以抵制。

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指标: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认同、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导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价值理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第二,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要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在增加文化产品数量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第三,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

等化。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让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基层和贫困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倾斜,满足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需求,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第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使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第五,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要以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为重点,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围绕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积极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第六,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方针,着力加大对年轻人、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名家、文化大师和各领域领军人物,培养一支宏大的、适应时代要求、富有开拓精神、善于创新创造的文化人才队伍,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文化传统是我们国家的灵魂,文化是我们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不突破主流价值与社会道德底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鼓励健康文化,允许通俗文化,抵制腐朽文化,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从产品和服务具有商品、经济、产业属性出发,在文化建设、创造和生产中,尊重市场规律,注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让阳光照进微博”

如何提高微博可信度,促进微博健康发展,就成为这组报道着力的地方。这组报道提出了实现微博良性发展的三条路径:一是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二是引导微博使用者坚守道德底线;三是充分发挥微博的自我纠错能力。微博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并正在发挥着重要信息平台的作用,但微博毕竟只是一个渠道,如何规范微博言论行为仍值得我们继续探究。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密切的民间文化交流超过外交家的语言。近年来,北京市与一些国家的首都合作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文化对话周”、“文化艺术节”、“艺术家联展”等活动,促进了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开辟了新的形式。

党的十七大更加明确地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把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到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历史高度,既为我们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研究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提供了宏观的指导原则,同时也把文化建设与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联系起来,为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化“魂”与“体”的辩证关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廓清对文化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思想性知识性与艺术性观赏性等一些重要关系的模糊认识,进一步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培育、大力提升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确保文化建设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前进;进一步增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推动繁荣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涌现更多的精品力作。充分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竞争力强的文

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增强文化传播力,使当代中华文化之“魂”广为传扬、影响深远。特别是要深刻领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更加广泛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总之,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正确处理文化“魂”与“体”的辩证关系,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牢牢抓住文化的“魂”,创新和用好各种文化的“体”,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做到形神兼备、强“魂”健“体”,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保护与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并重,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发展

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对立统一的,开发不仅是为了利用,也是为了科学地保护;保护是为了持续地开发和有效地利用。科学地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一方面,要把握好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范围和力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持续利用。坚决反对片面强调严格保护、对开发利用限制过多或只顾眼前利益、一味强调开发的做法。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对文化产业的效益与兴衰起着决定性作用,文化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处理好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关系,既要实现文化资源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又不失自身传统和特色。党 官德建设

如今,官德不彰、权力失范的问题颇为突出,媒体曝光的形形色色缺德官员的各色“事迹”,令人揪心,刺激着社会的敏感神经。有的官员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有的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有的官生活腐化、情趣低下,有的官吃拿卡要、与民争利„„日记门、艳照门、微博门、短信门等等,无不折射少数官员官德的严重沦丧,官德建设刻不容缓。

为官必须修德,我国自古以来就一直重视官德的养成。古语云:尔禄尔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儒家笃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众所周知,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五德”并提,彰显了官德修养的时代意义与时代要求。事实上,很多官员出问题,不是出在能力上,而是出在官德上。

从历史上看,官德水平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政权的兴衰成败。表面上,官德只是官员个人修养层面上的道德问题,实质上更为重要的是公共权力的监督问题,是法治缺位问题。事实上,当下官德不彰,权力失范,其背后是权力制衡机制的严重缺失。正如学者哈耶克所说,“制度决定官员的变形与扭曲”。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让无德官员不敢轻易作恶;而一个坏的制度,却能让天使变成魔鬼,将人性的恶无限放大。

作为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理应是道德的楷模,官员的官德理应比一般群众的道德水准更高。官德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官德影响民德,影响社会风气。官德水准提高了,群众的道德水准随之也会提高,社会风气因此得以净化,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因此得以提升。官德良好,社会才能风清气正;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官德不良,上行下效,殃及整个社会风气。

官德问题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官员的道德修养决非官员个人的私事、小事,与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密切相关,官员的道德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官德”需要内在的修炼和培养,更需要外在的刚性监督制约机制。良好“官德”的养成,除了各级官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加强自身修养外,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机制。考核和培训固然重要,但都不是解决官德问题的治本之策。唯有法治和监督,才是解决官德不彰问题的根本之道。

拿什么拯救官德?拿监督拯救,编织一张权力监督的天网,发动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高度重视媒体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将官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曝光在阳光下,同时监督要见实效,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官员要坚决问责。官员要有敬畏之心,没有监督就很难培养官员的敬畏之心,没有敬畏之心,官员的道德水准就会滑坡,就容易恣意妄为和胡作非为。监督,唯有强有力的监督,才能守护住官德的防线。

所谓“举世皆浊我独清”、“官官相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等等说法,实质上都说明,官员的“群体道德”超越“个体道德”而存在。一个自身品德优良的官员,置身于官员群体之中,往往不得不“舍个性”而“取共性”,主动或者被动地适应官场环境和规则,服从于整个官员群体的道德取向和道德作为。如果官员群体的道德价值发生偏差,那么,单独的个体官员的道德操守,往往是无能为力的。曾经“饱读圣贤书”的人,一旦走入官场,就不得不随波逐流,甚至变本加厉,面目全非。

加强官员“个体道德”修养,主要靠宣传学习、严格自律、科学考核、有效监督等,那么,加强官员“群体道德”建设,则更需要深化权力运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强化对公权力的依法民主监督约束和绩效考核。权力有“权德”,官员才会有“官德”。两者相铺相承,整个“官德”建设也就事半功倍。

始终保持务实本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在学习中提升能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始终保持为民本色。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紧密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保持为民本色,坚持善谋大事、乐办小事、多办实事,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进一步畅通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渠道;坚持每季度集中办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初步建立起为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

始终保持清廉本色。有效预防和消除腐败,不仅需要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而且需要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信阳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廉政教育载体,建立廉政教育长效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对选人用人全过程实行制度化管理、流程化运作,让制度成为党员干部的“高压线”,努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出现;切实用好述职述廉、公开公示等监督方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在监督下运行,扎实推进党务和政务公开工作,确保权力在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上运行。加强文化辐射力

一、加强重要媒体建设

《决定》强调,要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是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主阵地、主力军,必须作为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战略重点。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同时,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媒体传播理念、传播渠道、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调整。加强重要媒体建设,必须科学把握这些新形势、新趋势,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数字化采编播能力、统筹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发展能力。

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贯穿媒体建设始终。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三贴近”原则,大力推进宣传创新,切实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建立常态化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新闻工作机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有效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服务百姓生活。要健全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要积极探索把握新形势下舆论引导机制,提高新闻信息量,提高现场直播能力,增强引导和回应群众参与互动的能力。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覆盖广泛、影响巨大的大众传媒。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就必须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就必须把握新媒体发展主动权。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新媒体、发展新媒体,切实增强统筹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发展的能力。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拓展网络报刊、网络广播电视、手机报刊、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等新兴领域和新兴传播阵地,使新兴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切实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为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内容,着力扩大对外宣传,建设全球传输覆盖网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切实增强我国国际舆论话语权,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与国际大型传媒集团相比,我国重点媒体在制播能力、传播能力、新媒体发展能力等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国际舆论影响力、国际事务话语权还相对较弱。必须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打造语种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媒体,实现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主流媒体的图像、声音、文字、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打造国际一流媒体,要立足我国媒体发展实际,充分借鉴跨国传媒有益经验,坚持硬件和软件并重,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内容建设。一要完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把新闻触角延伸到世界各地,提高采编播发综合业务能力,特别是能够做到现场报道、权威报道重要国际新闻事件,努力提高新闻信息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二要加强内容建设。深入研究国外受众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贴近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利用现代传播技巧,运用国外受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增强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要加强本土化建设。逐步实现信息采集、编辑制作等业务流程的本土化运作,切实增强传播实效。四要扩大海外传播发行、落地覆盖。在巩固传统传播方式的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完善全球传输覆盖网络,扩大在境外的覆盖面。要注重培育市场化、专业化的营销主体,构建符合市场运作规律、覆盖广泛的营销体系,不断提高新闻信息产品营销能力。

三、建立国家应急广播体系

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是党中央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对我国现代传播体系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从国际上看,利用广播电视传播紧急信息、发布预警消息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有效手段,欧洲、美国、日本等都把广播电视作为政府应急体系中最重要的信息发布渠道,将广播电视机构纳入应急体系,建立应急广播系统。

在这些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广播电视在及时传达政令、发布信息、引导舆论、稳定人心、协助救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证明了其在应急处置中的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国家应急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已列入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有关工作正在抓紧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要根据国家应急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无线、有线、卫星等传输资源,综合采取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移动多媒体广播和数字音频广播等技术手段,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龙头、联结省市县,着力建立健全应急广播的信息采集播出、传输覆盖、接收等系统,努力做到统一联动、安全可靠,使之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推进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网融合是我国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充分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文化传播作用的内在要求,必须作为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工作来推进。

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融合发展,新型信息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网络利用率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繁荣,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丰富多样、快捷经济的信息和文化服务。

推进三网融合,必须加强内容和服务创新。要大力开发高清电视、视频点播、互动电视、政务信息、远程教育医疗、电子商务等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多样化服务。加强和丰富节目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加强网络建设,从地市延伸到区县,扩大深度覆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随时随地收听收看的需求。要通过三网融合,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精神文化生活新变化和新实惠。推进三网融合,必须积极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文化传播作用。推进三网融合,必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这是三网融合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必须贯穿于三网融合全过程。要落实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职责,加快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监管机构和监管系统,确保内容可控可管、安全播出。有序发展。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

互联网业界是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的重要力量和主体,要进一步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网上良好舆论氛围。

互联网业界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斗征程中承担重要使命,必须以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推动互联网在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互联网站和互联网企业要带头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带头把握正确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带头秉持社会责任,切实增强网络媒体公信力;带头加强管理,守法自律,促进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有序发展;带头改革创新,推动我国互联网取得更大发展;带头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树立我国良好国家形象作贡献。

互联网业界应加强技术跟踪和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依法经营和加强自律,维护好用户合法权益和市场竞争秩序。

互联网企业必须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严格自律,模范履行企业法律责任、社会责任、道德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深入开展文明网站创建,积极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把互联网建设成共建共享、健康有序、积极向上的美好精神家园。

一、领导干部要主动融入网络时代

网络问政,既体现出领导干部能力的提高和作风的改进,又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融入网络时代,使网络为个人所用。第一,要正视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时代,网络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集散地,更是各种意识形态的较量场。如何面对互联网,如何对待网络舆情,成为今天领导干部执政理念是否与时俱进的一个显著特征,领导干部要以开放的视野、平等的心态、法治的理念直面网络时代,融入网络时代,不断强化网络问政意识,让网络运用成为重要的工作方式、生活习惯和修养途径,拉近与人民群众的时空距离。第二,要关注网络民意。在相对虚拟、隐蔽的互联网上,很多人平时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说、不方便说的话,往往都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只有及时关注并收集民意,才有可能做出符合民意的正确决策。第三,要善于利用网络。网络已经成为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渠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领导干部要善于利用网络,正确对待网络民意,主动邀请网友参与进来,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来推动我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

二、领导干部要提高网络沟通的能力

第一,领导干部要注意语言的契合性,熟悉网络的话语方式和特点。在网络问政工作中,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也开始打破“文件语言”和“太极作风”。一些像“拍砖使人进步,灌水使人落后”,“当领导不是过路打酱油的”这样幽默并在网上流传一时的网络流行语,就是出自于一些领导干部的口中。第二,要保持坦率的真诚心态,领导干部在与网民的交流中任何虚情假意、推诿敷衍都逃不过网民雪亮的眼睛。网上问政必须做到坦率真诚,即使工作中存在一些缺点和过失,也能赢得网民的理解和宽容。第三,要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在网上与网民交流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可能会遇到尖锐的、过激的嘲讽甚至辱骂,对于这些都应坦然、平和、冷静对待。

三、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上网原则和尺度

上网是领导干部适应时代要求,做好领导工作的必备技能。然而,网上冲浪随时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果不掌握好一定的原则和尺度,不培养上网抗击打和免疫能力就容易翻船下水。第一,注意身份的平等性。领导干部在网上就是普通的网民,与网民交流必须以理服人,不能够以权压人。第二,注意不能丧失独立思考。领导干部在借鉴和利用网络知识和信息的时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有选择地运用网络素材,不轻信网络言论,要习惯进行独立思考以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结论,不能人云亦云、丧失主见。第三,注意不能把网络表达等同于完整民意。领导干部在尊重网民、尊重网络民意的同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受年龄层次、职业范围、发展差异等影响,通过网络表达的民意有很大的局限性,网络传达的民意并不是全部民意。对此,领导干部要更加关注那些不会上网、没有上网条件和设备的人群的利益诉求,要在畅通、利用网络渠道的同时,继续保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优良作风,更加畅通那些传统的民意反映与表达渠道。

四、领导干部要积极做好网络舆论引导

领导干部要对突发事件中的各类网络舆论事件要高度重视、快速反应。第一,快速发现网络舆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了一个法则叫做“黄金4小时”法则,就是说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负面信息处置的关键在最初发布的4小时内。如果能在4小时内及时处置,就可能化解危机,防止成为舆论热点,否则就可能演变成网络热点事件。第二,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对于网络信息和相关舆情,必须迅速了解、收集并发布相关信息,并及时作出回应。最好在事发4小时内发布准确信息,最迟不要超过24小时。最初的信息发布后,还要密切关注舆情发展,及时分析、研究和判断,在传统媒体跟进报道前不间断地发布相关信息,主动引导舆论;同时,还要密切关注传统媒体的热点报道,因为传统媒体的热点报道会很快被网络转载,这时要尽快发布权威信息,避免网络的跟进炒作。第三,认真回应公众质询。领导干部在面对网络舆论,尤其是网友提出的批评和质询时,回应要有针对性,要紧扣质询议题,而不是简单应付。对于反映属实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在网上公布结果;对于反映情况不属实的,也要及时做出澄清。

总之,群众的“网上”满意更需要官员的“网下”给力。领导干部只有能够做到“网上见诚意,网下见行动”,使网络民意最终在现实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效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够建立良政和善治,社会才能出现和谐的局面。

中央军委批转《关于深化军队职工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职工队伍在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承担着大量服务保障工作,是军队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和国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加快落实职工待遇,稳步深化职工管理制度改革,对于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优化军事人力资源结构、保障部队战斗力生成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统筹兼顾、分类管理、以人为本和积极稳妥的原则,逐步建立与国家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制度相衔接,与军队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新型职工管理制度。

意见》明确,要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政策规定和分类管理、用管一致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统一标准和属地政策相结合的职工工资政策规定,调整职工工资经费保障方式,促进职工工资、社会保险、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等待遇落实到位,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奠定好改革基础。

《意见》要求,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部署,清理全军现有事业单位,建立统一的事业单位数据库,进一步压缩事业单位规模。按照控制规模、精干高效的原则,完善用工定额编制标准,逐级组织核定,总部统一审批下达,切实把用工规模控制住;合理设置用工岗位,规范聘用程序,坚持竞聘上岗,把用人机制搞活;按照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原则,健全符合军队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类管理的职工收入分配制度。

《意见》强调,深化职工管理制度改革,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各级要站在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以满腔热忱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宣传教育,严肃政策纪律,贯彻落实,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停车难

拥有私家车的快乐渐渐被停车难的烦恼取代了。停车泊位数量的增长远远赶不上汽车高速度增长、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的发展趋势,是形成我国许多城市停车难的主要原因。

小城市乃至中心镇都应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注重城镇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将停车设施建设列入城市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利用交通干道、闲置土地、地下空间等开辟公共停车场所;商业中心、住宅小区建设要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保证配套建设的停车设施比例;合理控制汽车牌照发放量;适时实行有偿停车。同时要加强车主的文明素质教育,规范停车秩序,引导车主依法停车、文明行车。

一是做好规划,增加停车泊位。规划部门要有前瞻性,根据城区机动车保有量与人口的比例以及建设项目的定位等因素,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的配建停车泊位面积。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泊位必须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二是在城市道路改造中,因地制宜设置道路停车泊位。在泊位设计上,既要让车进出方便,又要保障交通畅通。

三是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建设现代化的立体停车场,以增加停车泊位供给量。

四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近年来,我国城市的公共交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离人们的出行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的服务,以降低自驾出行的比例。自驾出行减少了,城区交通压力和停车难问题自然会得到缓解。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市民养成文明停车、规范停车的好习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不按规定配建停车场、侵占挪用停车场以及车辆在中心城区乱停乱放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停车秩序。加强和改进对特殊人群的服务和管理搞好关系国计民生重要设施的安全保护

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吸毒人员、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艾滋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是需要给予特殊关心帮助的人群。做好对这部分社会成员的服务管理,是社会管理工作要加强和改进的一个重点,关系社会的安宁和谐。党和政府对此历来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对特殊人群的帮教、安置、救

治、管理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不少服务盲点、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必须紧紧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家庭、社会的作用,必须坚持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施策。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人格上尊重、感情上亲近、生活上关心、权益上保障、心理上疏导,通过教育和帮助,努力使他们遵纪守法、与社会和谐相处。

要根据不同类型特殊人群的特点,坚持分类施策、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对服刑在教人员,要做好分类收押收容、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对刑释解教人员,要落实出狱出所必接必送和安置帮教机制,积极帮助解决就业、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对社区矫正对象,要建立司法机关、社区组织、家庭成员密切配合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共同做好教育改造工作;对吸毒人员,要建立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帮助他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要建立监测预警、救治救助、服务管理机制,科学有效地医治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危害;对艾滋病患者和易感染艾滋病病毒人群,要坚持预防、救治、救助、管理相结合,加强综合干预,坚决遏制艾滋病传播。要加强工作保障,落实必要的经费、人员和场所,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帮助特殊人群的良好局面。

铁路、公路、水路和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及输油气管道,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用设施。近年来,这些重要设施的建设发展非常快,做好护路护线联防工作、确保安全运行,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按照保障国计民生、维护公共安全的总要求,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条块协同、依靠群众、综合治理,及时排查整治化解突出治安问题、安全生产隐患、涉路涉线矛盾纠纷,维护良好管理秩序。要依法打击盗窃、破坏基础设施等违法犯罪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工作。要总结多年来的经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健全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铁路、公路、航道、车站、港口、油气田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地方、部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企地共建、警企共建、军地共建和各方面联防联治的合力。(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窗口服务的过程,实际也是拉近干群关系的过程,密切党群联系的过程。窗口服务的效应,应当作为创先争优的“晴雨表”,当作群众得实惠的“试金石”。惟其如此,窗口态度才能真正“暖”起来,窗口形象才能真正“亮”起来。

柴油供应紧张,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石油市场体制机制的深层次思考。在市场体制方面,国有石油公司发挥着保障市场供应的主体作用,在获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也承担了较多的社会责任;民营资本在石油领域主要是运营地方炼油企业和社会加油站,是保障市场供应的重要补充。在市场机制方面,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上。

国有企业积极推进公司制改革,促进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股份制改革和境内外上市有力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了市场化、国际化运营水平。国有企业围绕做强做大主业,积极开展调整重组,缩短管理链条,改制分离辅业,释放了国有资本的活力。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一些产业关联度高、具有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效应的国有企业进行了联合重组,增强了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要解决“打车难”问题,首先要对目前出租车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根本的改变,出租车牌照实际上是公共资源,但实际上被少数企业或个人垄断了。“份子钱”养活了一个庞大的出租车公司食利阶层,只有去除暴利,对那些拿到特许经营的出租车公司或者早期承包人进行成本核算,制定出一个行业指导价,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及如何解决目前的打车难问题。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从源头上加强监管,杜绝食品安全隐患,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在经历了一次次危机后,各国正不断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设立多道防线,构筑从“农场到餐桌”的安全。食品安全工作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高的要求和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不够完善、食品安全的危害难以杜绝的矛盾。我国食品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保障食品安全,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质量追溯制度,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链;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

系,强化快速通报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监管执法,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检查和不良反应监测等食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等。

食品安全是一项与时俱进的长期性工作。随着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全社会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将得到更有效的保障,百姓餐桌远离危害的愿望将会实现。官员腐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假如每一个地方对腐败分子都能坚持“露头就打”,那么领导干部才不会心存侥幸,才会慎行慎言慎微,时刻做到自省、自警、自励、自勉、自净,才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有效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关键是要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加大反腐倡廉建设力度,提高反腐败能力,不让一名贪污行为的官员逃脱法律的惩罚,始终把“利剑”高悬,把问责的板子重重地打下来,才能彻底摧毁破灭腐败者的“赌徒心理”防线,以正国法、以肃政纪。银监会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银监会在机构准入、资本补充、不良容忍度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不能收承诺费、资金管理费等,以此减轻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今年以来,银监会在差异化监管方面迈出新步伐。5月底,银监会印发《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从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指标等方面提出差异化的监管政策,积极推动银行加大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要继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加金融体系的弹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将是未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一章中,提出“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继续鼓励金融创新,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中国金融业三大监管机构——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

慈善事业被誉为“社会的第三次分配”。如果慈善事业不能改善贫穷和困难群体的生存状况,不能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反而加速部分利益集团的原始资本积累,拉大基尼系数,加剧社会矛盾,“社会的第三次分配”就会完全与初衷背道而驰。这远远不是打击公众对慈善事业积极性的问题了,整个社会的公正秩序都有可能被打乱。因此,我们希望“要赚钱的,远离红十字会”不是一味的口头说教,而应该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

公民个人信息已受刑法保护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公民个人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不再仅仅体现为公民个人身份及其他个体特征的记录,而是日趋成为能够带来巨大商业利益或其他利益的一种无形财产。然而近年来,个人信息频频受到侵犯的现象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反感,甚至有人因此受到诈骗、敲诈勒索等侵害。中国经济“硬着陆”还是“软着陆

“硬着陆”指国民经济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的急剧回落。“软着陆”则指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平稳地回到适度增长区间。

“硬着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经济运行过程中自然发生的现象,一种是宏观经济政策使然。经济运行过程中自然发生的现象是指经过一段快速发展之后市场本身的调整和收缩。“硬着陆”对于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有着积极作用:①强制性地挤出经济快速发展时的泡沫。②强制性地淘汰落后,特别是淘汰过剩的落后产能,激励创新,再一次占领市场时必须是先进的。这同时也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③强制性地破产、兼并和重组,使资源实现更有效的配置。所有这些,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几乎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

另一种“硬着陆”则是由于宏观经济政策而产生的经济急剧滑落。例如花钱买速度,致使国民经济急剧扩张、大大超过其潜在的增长能力,形成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宏观经济政策采取“急刹车”出现的“全面紧缩”,会形成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

说到中国经济的健康运行,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不是“硬着陆”或“软着陆”的问题,而是建立和完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包括市场和政府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符合市场规则的作用之下,该硬就硬,该软则软。

**转世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发展

中央政府对有影响的大**的封授体现着国家对西藏地方的主权和在大**转世认定上的权威,体现

第四篇:申论背诵(全)

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时再次强调指出: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指明了方向。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同时,要结合浙江省的具体情况,明确思路举措,把降低能耗和节约资源作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把建设节约型社会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突出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结构调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最大的节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在生产领域,要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投资结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在消费领域,要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文明的节约型消费模式。在城乡建设领域,要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建设节约型的住宅建筑和交通运输体系。

二、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在节约方面的技术创新,既要大力推广已有的技术,使之真正发挥效用;又要注重对引进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尽快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三、保护环境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前提。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我们不但要推进经济发展,也要保护生态环境。要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资源来看待。要加强大气、土地、水资源保护与环境整治,加强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深化改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有针对性地消除导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性根源。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电价和油气价格改革。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的政策措施,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措施,继续实行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节约资源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使节约者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机会,使浪费者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

五、加强监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目前,我们在资源开采、储运、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还存在着大量损失浪费的现象,重要的原因是管理松懈,监督不力。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促进资源节约使用、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科学管理和严格管理,坚决改变各种浪费资源的现象。制定更加严格的节约的标准,建立强制淘汰制度,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新上建设项目的资源评价体系。还要进一步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

六、政府表率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政府机构在节约上存在着巨大潜力,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完全可以实现大幅度的节约。为此,各部门要自觉做资源节约的表率,带头做好节约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和所有公务员都要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抓好政府建筑物和办公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公务车节能,推行政府机构节能采购,还要抓紧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

以创新促和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2007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这表明在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社会公共产品相对短缺的背景下,以创新求和谐,不断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体制,积极创建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体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有着深刻的现实动因。党中央和国务院不失时机地提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任务,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目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其次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推动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只有不断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应对当前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的现实情况,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给为重要的是,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失衡是制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不断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从而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为推动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开拓思路、多策并举,有重点、有步骤的逐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这一重大历史性任务。

其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点内容,是要努力建立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舒缓社会紧张,平和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和谐。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四个着力点,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和发展社会事业,这些也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着力点。工作要做实,重心要下移,优先解决广大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步做到了,才能为进一步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整体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完备的社会管理体制是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为浩大而艰巨的社会建设和改造工程,需要从长计议,稳步推进。

其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加大对社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投入。这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最实在的表现。而评价政府效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用于政府本身的管理成本与用于受益对象的资金的比例。在国际上,一般认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标志是60%以上的财政预算要用于社会发展,中国当前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可喜的是,最近几年,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对社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都在大力推进之中,社会事业投入严重不足的局面开始有所转变。这是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的,也是全国老百姓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众的福祉。

其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是明确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分工。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又非常复杂,再庞大的政府也不可能包揽全部社会事务。在目前我国社会自治能力较弱、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将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制度化、法制化,真正维护和确保公众和社会组织对社会管理的参与权。要创新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听证、质询、公示、论证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减少公共决策的随意性,做到公平管理、透明管理。其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难点在于新的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创造。在经济领域成功地实行了市场化改革以后,社会管理是否可以市场化?经验证明,市场机制在社会领域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在某些社会领域,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正面的;而在另一些领域则是负面的,无节制地在社会领域尤其是公益事业领域实行“市场化”、“产业化”,难免走偏方向。社会生活比经济生活复杂得多,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的不仅有市场机制,还有法律的、伦理的、心理的、文化的机制,让这些机制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而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就必须创造综合的机制系统。考试大收集整理

总之,社会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对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于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推进。

怎样应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

在第二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揭晓的2004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50强榜单

上,我省有26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前10名中,我省更是占据着7个席位,占浙江省

GDP的71%,就业的90%,税收的60%源于民营经济。这一组数据表明浙江的民营企业

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在这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背后,民营企业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发展得特别顺畅,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多项阻力,能挺的民营企业走过来

了,脱颖而出,而大部分民营企业相当弱小,蜷缩在一角。在这里,我们不仅要问,民营企业到底遇上了哪些阻力?

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一,人才的缺乏。人才在企

业中发挥的作用力不可言喻,一个点子的产生,一项洽谈会的磋商,乃至一个企业

内部的发展总结与计划,一名资质平庸者与一名真才实干者作出来的效益是完全不

同的,它可以将企业引向正负两面。但现在的现状是民营企业因大多从家庭作坊、社队企业发展而来,固有的家族观念使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大多也是从家庭成员中产

生,这自然弥补不了其他人才的先进意识和先近理念,同样道理,人才在民营企业

难以受到重用,故而转投其他行业,久而久之,形成了连锁反应,民营企业只是人

才短暂的避风港而已。

其二,民营企业的融资力量薄弱。我们看到国有企业由于政府的扶持,常常能

够得到银行的长期贷款。但同样作为市场主体的民营企业,虽然发展颇具特色化,但从开始的小企业,□□商业银行严格的贷款审批权,政府的放之任之态度,使得

大多数民营企业主难以得到银行贷款支持,即使走关系拉上了贷款,也是还贷期限

紧,贷款数目少,这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又套上了一层圈。

其三,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过多限制性政策。政府往往重视工程大,项目多的外

资经济、国有经济。但对民营企业包括行业的选择进入,民间资本的进入,民营企

业的上市等诸方面进行卡制,致使民营企业与其他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发展境遇方

面薄弱许多。

民营企业的这些制约性因素将导致民营企业虽然能在21世纪的今天风风光光,但其以后的发展未必仍然势如破竹,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

首先,民营企业也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通过科学论证的以“产权明晰、权

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也应予以借鉴并采用,在企业的体制和管理方式上充分发挥

其优越性。

其次,打造人才促企战略。从企业内部自身来讲,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资福利

待遇是前提,让人才能在民营企业中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余地是根本;从外部

环境来讲,政府应在人才引进、人才安置、人才培养等措施上真正给予人才有吸引

力的优惠。

再次,政府应从解决民营企业行业发展、民营企业资本、民营企业享受其它优

惠措施上全面制定措施。政府应逐步放开民营企业的行业进入制度,使民营企业向

更多垄断行业全方位发展;在融资成本上,给民营企业扶持,以较低的贷款利率获

取资金;在对发行、上市的大型民营企业,更好在核定相关情况后,给予其上市的资格。在其他方面,积极扶持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和商会等非政府组织,加强自律管

理。

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作为浙江省的一个新增长点,我们的政府应从打造“有为”

政府着手,从各方面予以积极引导,使它这辆高速列车越开越快。

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近年来,国际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暴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成本压力和资源性产品的供应安全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在某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企业的正常生产。此外,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世界面对的迫切问题,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也是我国应该承担的责任。可以说,节能减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节能减排已经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12月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今年6月初,我国政府先后公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方案提出,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方案提出,要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各级政府应将节能降耗指标作为“硬”任务来抓。为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虽然随着技术和装备的进步,我国工业产品的能源消耗近二十年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会增加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因此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宣传教育的配套措施,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来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地和重点企业,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是加大政策的调控力度。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通过严格的土地、信贷、项目审批、进出口关税和配额、差别电价等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全面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和水污染处理、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等减排工程;启动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促进资源的综合节约利用。进一步修订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三是加快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快制定、修订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等节能减排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节能减排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和单位,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追究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重点企业以及发电、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

四是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节能减排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利用经济手段

激励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积极稳妥推进煤、油、气、电、水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将能源和环境的成本内化到企业的生产决策中去,将节能减排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自觉地实施引进新技术、改造旧设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等节能减排行动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笔试(面试)背诵材料《申论》《行测》(本站推荐)

公务员考试(面试)常用词汇

诚实 负责 自信 务实 进取 踏实 谦逊 共赢 兼顾 周全 益彰 贯彻 客观 公正 遵循 严肃 妥善 核查 原委 混淆 监管 基调 偏离 健康 挥霍 疏漏 委婉平息 取缔 辟谣 营造 查证 甄别 澄清 重申 摒弃 杜绝 遏制 质询 推诿 恳请 佐证 踏实 契机 欠妥 商榷 贻误 症结 环节 汲取 福祉 秉持 缜密 匮乏 剪影

不抱怨 正能量 公信力 常态化 向心力 归属感 政绩观 公信力 接地气 中国梦 推助力

因势利导 壮士扼腕 理性看待 集思广益 浅尝辄止 舌尖上的 因噎废食 边际道德 舆论引导 人性关怀 排查整改 匡扶人心 怒目相向 其乐融融 不可苛责 积极表现 心生芥蒂 以怨抱怨 政令严明 颐指气使 将心比心 兢兢业业 克己奉公 以正典章 加班加点 年轻莽撞 作风高调 主题会议 表明决心 舒缓情绪 扬长避短 人尽其才 筹备小组 秉公处理 分工到人、明确职责 绝不推诿 化堵为疏 渐臻完善 思虑周全 精心准备 有条不紊 配置模式 来源渠道 整理存档 廉政建设 紧急预案 锐意进取 供需平衡 恰如其分 详尽深入 虚浮表面 夯实基础 轻重缓急 统筹兼顾 循序渐进 推陈出新 不偏不倚 声讨檄(xi)文

集体荣誉感 具备立案条件 拍脑袋决定 以大局为重 利益最大化 对立的心态

注入生机活力 行政道德建设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尽其力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不骄不躁,谦虚礼让,虚心学习,择善而从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之以诚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

公务员考试(面试)常用句型

一,温家宝: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二,邓小平: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三,注意使用规范语言,用自己的真情实意打动考官。四,开门见山,引出下文,不拖沓。五,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六,联系现实谈借鉴

七,对问题理解正确,分析问题透彻,谈思想观点有深度,并有独到的见解或能够自圆其说。

八,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社会评价体制,让民意在工作评比、政绩考核、干部升迁中占有更大的权重,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干部目光向下看、身子向下沉、有劲往下使。

九,明,张居正: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十,这件工作由我来做,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一定不负所托,认真的将工作做好。

十一,胡锦涛:群众利益无小事。十二,周恩来: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十三,活动结束后,经领导同意后将活动的结果向广大群众公布,接受大家的监督。

十四,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十五,习近平:功崇惟志,业广唯勤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十六,在各项工作中,真正的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十七,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

十八,角色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树立服务意识。十九,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二十,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做点好事,做点实事,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使人民群众相信,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谋福利、办实事的政府。

二十一,相信群众会支持配合我的工作顺利开展的。二十二,最后,从这件事中,我认识到了沟通技巧的重要性。二十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二十四,维护领导的权威。

二十五,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政府执政能力的建设。

二十六,单位的工作任务始终是第一位的,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我都会按时、保质、保量地把单位的工作任务完成。二十七,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二十八,海明威: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二十九,江泽民: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三十,真诚回应社会关切,积极提振政府公信,自觉维护“无形资产”,市政府的责任。

三十一,建立道德评价和自律体制。

三十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一个人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三十三,毛泽东,1944.9.8,《为人民服务》: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么没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只要你说得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三十四,舆论是行动的先导。

三十五,不让政策停留在一纸空文之上。

三十六,用该贯穿工作的方方面面,用心做好人民的公仆。三十七,“有偿社工”是慈善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慈善事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十八,习近平,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讲话: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三十九,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感必速。四十,李克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福利。

四十一,臧克家:为人民当牛做马的,人民会记住它。

四十二,诗:每个人都是单翼的天使,只有相互拥抱着才可以飞翔。四十三,河海不择细流,方能成其深。

四十四,常怀敬畏之心,把钱用在民生的刀刃上。四十四,胡锦涛: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四十五,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下载公务员申论背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务员申论背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务员面试背诵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毛泽东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母语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命脉。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懂团......

    申论写作背诵资料

    申论写作高分背诵资料 开头的句式集锦 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

    公务员申论万能精华汇总(最终定稿)

    公务员申论万能模板 公务员申论万能模板精华汇总 总的原则还是一个原因对应一个对策,此外对策还来自材料提供的对策/报纸、百姓、官员的观点等。尽量不要硬套“万能八法”对......

    公务员申论

    古人作文,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那么,怎样巧饰“凤头”,以博得阅卷教师的青睐,让阅卷教师眼睛发亮,迅速发现你的才情、个性呢?文章是由语言构成的,积词成句,缀句成段,组段成章。构......

    公务员申论

    5.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文明素质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英模人物。但有一些地方依然放松道......

    公务员申论

    申论考试的资料部分,是D部长的一个讲话,大约4000-5000字。 一、 要求概括D部长讲话的主要内容(500字) D部长讲话的内容,主要涉及人与自然的矛盾,在社会转型期人为造成的问题(......

    公务员申论

    卓博教育整理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万能模板。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从总体上分析无外乎是社会的教育、医疗、环保、社会报障、经济建设、文化差异等几个大的方面,以下为卓博......

    公务员申论

    公务员申论范文: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与意义 一、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