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报告 - 副本
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报告
大学生培养质量是高校在激烈的招生、就业以及学校影响力等方面竞争中得以生存的根本,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是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心。高校必须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中求得发展,在发展中获得生存。“以质量谋求发展,以质量赢得生存”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系的教学管理工作理念,在系领导和全系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系开拓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管理改革为动力,以专业建设为保障,不断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为实现音乐系的培养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质量状况
(一)学业水平
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遵照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依托行业、打造专业、办好专业、服务企业”为理念,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从事服装设计、制作、销售等工作,熟悉服装生产现场管理等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端技能人才。
服装专业毕业生通过专业学习后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
1、具有服装设计、款式绘制能力。
2、具备操作常用缝纫设备的能力。
3、熟悉服装企业工艺流程,具备生产一线的管理能力。
4、具备服装平面制版、生产制作的能力。
5、具备服装销售能力。
6、具备服装卖场的展示、陈列设计能力。
(二)学生满意度
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风建设是手段,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目标。我们坚持“抓教学促管理,抓管理为教学”的方针,在学生教育管理上作了些尝试。
基本实现了管理理念的两个转变,即由学生管理转变为学习管理,由管理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管理工作体现了“三个一切”,体现了关爱,体现了“人本”,减少了训戒,减少了“必须”,基本实现了“目标化管理”,学生的个性得
以释放,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进一步的提高了学生对于我系的教学常规活动的满意度。
(三)教学系自评
我系自建系以来,在学院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本专业全体教职工团结拚搏,开拓进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服装专业共有5名专业教师,其中讲师1名,研究生1名,本科双学士学位2人;具有“双师”素质的(实践课)教师4人。这是一个学历层次有待提高的教学管理团队。我们这个教学管理团队在成立时,就明确了思想: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并在日常工作中坚决贯彻了这一思想,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的认可。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注重老师课堂教学,提出了“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教学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发挥校、系督导组的检查、督促作用,及时纠正老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发挥好老教师的作用,支持他们独立自主地开展教研活动,每个老师能够紧紧围绕各自特点,每学期开展1-2项活动。三是真正落实好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制度,使老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四是认真组织学生参与对老师的教学评价,注重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五是严格执行教师上课点名制度,确保学生的听课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把常规教学工作抓实、抓细、抓好,脚踏实地地走好提高教学质量的每一步。
我系充分认识到,对教学活动的研究对促进教学质量的和整体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教学研究活动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非常可喜的突破。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地区服装产业发展不够兴旺,工人工资低,工作强度大,而且局限为蓝领阶层。因此,报考本专业学生不多,专业招生人数不够理想。
2、招生目标的局限性。招生过程中,可以多招职高生、中专生。
3、虽形成了“订单式”培养模式,但由于校企融合深度不够,联系不够紧密,因而开展 “订单式”培养的覆盖面还不够宽。
4、教师队伍不能满足专业快速发展和行业技术更新的要求,师资队伍中缺
乏本行业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5、精品课程建设方面薄弱。
三、整改意见及措施:
1、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市场需要和欢迎的“订单式”学科或专业教育,以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对高级蓝领和灰领人才的现实需要。
2、继续发挥已有独立办学特色,在优势学科和专业体系上有所突破,有所前进。
3、如何结合本部门、本专业的学科特点,同时结合本专业的前沿热点课题,找到最佳结合点,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这是科研工作能够起步并形成突破的重要前提。
4、必须把培养和吸引科研人才、形成科研梯队,放到与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制定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人才建设战略规划。
第二篇:基于中职服装人才培养的市场调研报告
基于中职服装人才培养的市场调研报告
陈莹燕刘清炎
(澧县职业中专学校常德·湖南 415500)
摘要:基于中职服装人才培养的市场调研报告,分析现状,研究对策,为学校服装专
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实践、课程改革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服装专业;人才;调研
近三年来,我校《职业中专服装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就业需求有效对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的研究几近完成,为进一步了解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把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为今后专业教学的改革提供重要依据,课题组结合我校服装专业课程改革发展要求,于2012年暑假期间,对常德及广东沿海一带的相关企业进行了市场调研。
一、调研准备说明
1、调研目的了解本区域及全省纺织服装行业的现状;了解当前服装企业发展情况和对中等职业学校 人才的需求以及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现状,研究对策,为我校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实践、课程改革等提供依据。
2、调研方法
主要采用访谈企业法人和生产一线管理人员、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等形式。
3、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为常德及周边地区、广东沿海一带的代表性企业:常德圣德西服装有限公司、澧县祥生制衣厂、荣隆制衣有限公司、环亚制衣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等相关知名企业。
4、调研内容
与行业企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中职服装专业的内涵、能力结构、课程改革、人才培养途径、一线就业人员的素质、规格及现状。
二、调研情况分析
1、本区域纺织服装行业现状
近些年来,市场竞争势头迅猛,服装企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服装企业的生产呈现从单一型服装“来料加工”向品牌开发转型转变的趋势,依托现有品牌形象,立足国内市场,瞄准国际市场。因此,企业不仅需要大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一线技术工人,而且越来越迫切地需求精通设计、制板和服装CAD、CAM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2、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我省的服装企业达几千家,其中株洲的纺织服装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常德次之。这些服装企业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服装外贸公司(外贸加工),另一类为时装内贸品牌企业(以 设计、制作为主)。近年来,中、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学生以及社会短期培训的学生就业人群激增,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精细。
调研表明,服装行业对人才能力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是掌握服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正确方法,具有较高的绘画技能,专业服装设计能力和 综合能力强。二是具有服装、服饰的审美能力、独立进行服装艺术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具 1
有依据社会需求和行业状况,把握消费市场快速灵活完成设计方案的能力;具有独立进行服 装结构研究和实践的能力;具有独立加工服装、设计与指导服装工业生产工艺流程的能力。三是掌握相应的行业规范、标准和业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四是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初步具有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五是学过人文社会学科等方面的课程,具有较高的艺术、美学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六是了解国内外服装设计的发展动态,并具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能力。
调查显示,下列几类人才企业最为急需:
一是服装一线工人;二是工艺流程分析师;三是制版和服装推版人才;四是服装工艺师;五是服装生产管理与检验人才;六是服装跟单人员。
调查还发现,服装企业现有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企业“供、产、销”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另外,企业对于员工的综合素质特别关注,用他们老总的话说:我们并不需要特别有才气、有个性的人才,我们需要的是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虚心好学、脚踏肯干能吃苦的人。这样的人可塑性强,有发展空间,也留得住。
从与近百位毕业生及十多家企事业单位联系交流情况来看,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存在 如下问题:
第一,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后,总不能放下架子,端正心态,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毕业生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而笔者所在学校一些卓有成就的毕业生都是从基层做起,经过多年的磨练和挫折才得以成功的。第二,在某一单位长期服务的意向不够。当实习期满,学有所成时就不再愿意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的用人协议,这样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失去信心,不愿意让这些学生在重要部门任职。第三,缺乏教学实习实践。实习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调研中,各校友及用人单位反映最多的是学生的实习问题。实习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的成功与否,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提高及毕业生的就业,甚至发展前途。
三、调研对策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思考、分析,初步形成今后一段时间学校服装专业建设的意向:
1、明确定位服装专业培养目标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强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措施。课程设置,要模糊学科概念,减少文化课,淡化理论与实践课程概念,以够用为原则,突出“教、学、做”的教 学理念。同时,教学计划应围绕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即以就业岗位为中心,以专业技能和素质能力为两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计划。
2、加强课程、教材与就业需求针对性的建设
开发适应本区域教学的课程、校本教材,课程的开发与就业需求针对性是重点,特别是要将企业案例用于教学。服装专业的教材较多、较零乱,并不实用,应为适应教学要求编写校本教材,以按服装的九大基本款式为项目,从制图制板、裁剪、工艺制作、熨烫要求、技能考核、工艺单等方向编写符合现代生产技术要求的校本教材,如女衬衫项目教学法、男西装教学法等,使学生学起来循序渐进。
3、建立课程、校本教材评价与鉴定机制
加强对校本教材开发过程管理和阶段管理。建立健全课程的评价机制,促进课程完善发展。对本课程的评价将坚持科学化、多元化、学生主体化的原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宗旨,促进课程完善发展。
4、加强基本技能与情商训练
学会打版,懂服装工艺、制作,可向设计、管理或营销方向发展的人才最受企业欢迎。
同时也要关注情商的培养。“情商重于智商。”一个人技术好,并不等于成功,人品加技术才等于成功。学校应加强 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学校对学生情商的培养也不可少。要培养学生做事情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要提供多方面技能的培养。很多企业用人是拿来就 用,学校应给学生创造多项技能训练的机会。
此外,要介绍成功经验。毕业生其实很注意母校在社会上的地位,以母校的繁荣而自豪。学校应做好毕业生的“售后服务”,有计划地把教育成功的学生请回去,给在校生上课,讲述创业的甘苦,这样容易引起在校生的共鸣,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永远不要失去信心。只有这样,毕业生才更有竞争力,在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学校的就业市场才会越走越宽。
●此文为2010年湖南省常德市教科院规划课题CDJYKY201003研究成果。
第三篇:数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案
上海市群益职校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V1.2版)
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惟学历凭能力”职业教育氛围,体现“以技能为核心,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是推动群益职校数控专业进一步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改革,促进数控专业技能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指导思想。为进一步促进数控专业由注重“规模效应”向“内涵建设”转型,改变“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的倾向,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形成以能力提升,注重实践能力的职业教育导向。现制定《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方案》。
一、评价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根据数控专业的特点合理设定评价指标,设定各类指标的权重比例。每一项指标在评价时,努力体现与实际相符合,最大限度减少考评者主观差异而产生的误差。
该评价指标体系是自我诊断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引领性原则
建立本方案评价指标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要推动数控专业教学目标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引导学校数控专业的教 1
学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新技术、新标准、市场需求相结合。促进专业师资不断自我学习充电,适应专业教学发展的需要。评价指标将引导专业的教学理念向与国际接轨。
(三)可操作性原则
本评价方案将注重可操作、可测量、便于把握。实际开展评价时,评价者能直观理解,简便操作,防止因方法复杂冗长影响评价参与者的评价标准的把握。
(四)开放性原则
让群益职校数控专业的每一个参与者(学生、教师、学校、企业)都能参与对专业教学评价,成为推动专业教学上水平,上台阶的参与者。
(五)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案将经过一个阶段沉淀积累的,相对稳定的,客观的结果,专业质量提升所必备的基础条件作为客观评价指标。该类指标体现了数控专业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所具备的前提条件。
而数控专业教学所有参与者从各自角色出发,对专业教学不同维度设定指标,由评价人主观评价。这类评价以反映数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结果呈现。
二、评价对象
本方案所评价的对象是以数控专业整体教学的质量为目标。从教学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设备设施的配置、教学管理的规范有序、实
践技能教学的高质有效、校企合作的互动结果等方面对专业的整体培养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促进数控专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三、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本评价方案由数控专业组成立专业评价工作小组。组织学生、教师、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进行评价打分,每学年进行一次。邀请相关专业团队协助进行实施,统计分析数据。
评价数据作为本专业教师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方向。
不作为评价专业教师个人业绩的依据。
四、评价内容
见附件量表
五、评价方法
(一)客观静态指标的评价,以逆向打分法评价。由专业评
价工作小组实现调研形成初步的评分,提交所有评价
人。评价人对初步评分有不同的评价时,可调整初步
评分,但需简要说明理由。
(二)主观动态指标的评价,以正向打分法评价。由评价参
与人根据量表所列指标进行评价打分。评价参与人只
需在数轴上的分值点画圈即可。
主观动态指标根据不同的评价参与人角色不同设定
不同的指标体系。分为学生评价用量表、专业教师评
价用、企业和社会机构评价用。
(三)本评价方案要求所有评价参与人对两份量表进行打
分评价。一份为客观静态指标,所有评价参与人均需
进行客观静态指标的评价。一份为主观动态指标,每位评价参与人根据角色进行对应相关的量表评价。
六、评价等级
(一)评价测评值的计算方法
各类指标均实行百分制评价。评价人的单体评价同样以百分制形式体现。总评价结论以百分制体现。
由静态指标和三类动态指标评价结论平均分值权重之和。静态指标评价结果权重为20%;学生评价结果权重为30%;专业教师及教学管理者评价结果权重为30%;企业和社会评价结果权重为20%。
1、每一指标项评分以10分评价。单指标项分值计算:
M=评价分值*权重
2、每一评价人测评分的计算方法:评价人评分总值V的测评总分为100分。即:V=Σ(M1+······+Mn)
3、评价结果总分的计算方法:
V总=Σ(V静平*20% +V学平*30%+V师平*30%+V企平*20%)
(二)评价结论
依照上述计算,评价等次依如下标准确定:
优秀:V总≥85
良好:85≥V总≥75
合格:75≥V总≥65
不合格:V总≤65
第四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质量分析报告
建筑园林工程系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建筑园林工程系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期末考试已圆满完成。现对考试质量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试卷来源及试卷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的试卷由建筑园林工程教研室的任课老师统一命题,每位教师按照所教授课程的知识内容和实际情况进行命题,命题完成后交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处进行审核,通过两级审核最终确定试卷内容。纵观整个试卷,本期末测查试卷是一份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分值分配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归纳,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按照学院要求的格式统一印制、装订,在试卷印制、装订、保管存放过程中严格保密,未出现试卷丢失、考题泄露等现象的发生。考试前的试卷发放过程,监考老师亲自到场领取试卷,并签字确认,直至考试开始前亲自打开试卷。
二、考试质量情况
本次考试班级数、参考学生数,设置考场场次,缺考人次,作弊人次。从总成绩来看优秀人数及优秀率,及格人数及及格率,不及格人数及不及格率等(或划分分数段)。对专业主干课程和重点考试课目的考试质量情况应有单项的重点分析。
三、取得的成效
1.立足基础,恰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建筑工程中的基本常识,对于在建筑工程中经常用到的常识性知识,在考试中应该常抓不懈,保证学生一一过关,使学生牢固掌握,不至在工作中出现常识性低级错误。本次考试中学生基础知识的得分率相当高,对于建筑识图、建筑材料、建筑法规、项目管理等重点学科的基本常识做到了了如指掌。
2.关注差异,不追求各门课程的整齐划一而追求评价最优化。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各门课程内容结构的不同,根据各年级、各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的差异,在各门课程中采取了灵活的命题方式,即在学校统一的命题格式下,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题型灵活多变,适当调整各类题型的比例,重点考察能够反映学生对本课程重点内容掌握情况的方面。如
3.补差帮困,因材施教颇有成效
全体教师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负责,让每一位学生进步的态度。加强补差的力度,强调补差帮困的实效性,激发学习兴趣,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及时做好补缺、补差工作,力争做到日日清。对学困生采取优先措施,如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面批作业等等,全面提高合格率。正是因为各班有提高合格率的具体措施和行为落实,我们的合格率在逐渐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1.2.3.4.五、改进的措施
1.抓严抓实各项常规工作。
严抓各科教学计划的落实。学期开学后,我们要严抓各类计划的制订,要求专业教师在一周内制订好本学期的各项工作计划,要保证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可行性,做到每项工作开展时有目标、有方案、有规划、有管理。同时制定各类教学计划时,要注意和加强可操作性,保证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
2.加强随堂听课。
新的学期,组织专业任课教师不定时走进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线,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导、改进。随堂听课后将查教师的教案、听教师教学设想、看教师课后作业设计、问学生掌握情况等,并做好记载,提出建设性意见,敦促整改,使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从而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认真组织开展好每次的教研活动。
要求教研组精心组织,定时间、定人员、有针对性,确保教研活动有成效,让全体教师都能受益。加强集体备课,通过集体研讨,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建筑园林工程系 建筑园林工程教研室 2011年 12 月 31 日
第五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商务英语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武昌职业学院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为进一步完善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形成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我院专业建设发展的定位和学校师资、基本教学条件的状况,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参照兄弟院校比较成功的培养方案,经过科学论证,确定了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目前该专业有2个班,在校学生139人,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立是我系顺应人才市场需求,从我院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尝试往职业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实践。
二、专项分析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涉外各行业对商务英语工作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培养对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系统地运用商务英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本专业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级职称教师7人,研究生1 人,本专业多渠道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自专业设立以来,学院十分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确保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顺利进行,积极投入建设商务英语专业的使用的语音室已有四个;而且正在投资建设实训室,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自招生以来,本专业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培养人才的原则,不断加强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创造、完善教学条件。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逐步进入良性发展。本专业对高职高专来说是个富有挑战性的专业,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途。
三、总体评价
一是进一步端正了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定位更加准确,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定位清晰,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二是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初步形成。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学校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校企共建设实训基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硬件保障,校企合作已成为我省高职院校发展的共识并落实到行动。
三是教师数等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学历职称结构得到改善,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教师的整体质量和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四是教育教学工作科学规范。随着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教育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质量评价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各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需要,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了管理运行机制,质量意识明显增强。
人才培养如何与湖北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更加紧密的结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教学投入不足,现有办学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等。应按照学院要求,加强对管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商务英语教研室2013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