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支持企业发展财政政策培训
关于开展支持企业发展财政政策培训的实施方案
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省加大了对各类企业的支持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用足用好这些政策,是效益、是机会,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为了促进全县各类企业了解政策、熟悉政策和掌握政策,为了促进广大企业充分认识政策蕴含的效益、机会和出路所在,最大限度的用活国家政策、千方百计增加效益、壮大实力,企业股拟对全县的企业高管进行一系列政策培训,现将2012年度培训计划报告于后:
培训时间:2012年12月20日
培训地点:行政服务中心二楼大会议室
培训对象:全县规模以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培训内容:
1、各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
2、专项资金项目如何申报。
3、其他相关政策
授课人员:
其他准备:
财政局企业股
2012年12月7日
第二篇:浅谈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支持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支持
摘 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对农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和诸多环节的建设,它包涵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层次,财政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调节部门,如何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财政部门在新形势下重要的历史性任务。
关键词:新农村 建设 财政 政策 支持
中图分类号:F8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10-0060-01
一、政府积极为农村公共服务创造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范围极其广泛的领域,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公共卫生、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保护、文化娱乐、公共安全等诸多方面。从财政支持的角度讲,主要是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不发达地区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投入保证社会成员获得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体现社会公平原则。中央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地区人口数量、地区财政收入水平等有关数据,制定地区财政收支平衡指标,确定地区财政应承担的公共服务支出水平,然后,中央财政根据全国公共服务平均水平,确定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数额。同样一省区域内,由于同样存在经济基础、地理条件、资源情况的差异,因而也存在财政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的不同,存在着本地区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同,需要省市级财政通过本省市范围内的财政转移支付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以及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投入的不足,使本地区农村人口获得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改善本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设施,提高落后地区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从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三、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的需要,通过国家、社会和个人多渠道共同投资,可以拓宽投资渠道和服务范围,促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速度和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
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环境。一是大力加强农业重大工程的建设,搞好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一些重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要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制,逐步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要继续搞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山区综合开发等生态建设工程,改善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解决贫困地区人畜吃水困难,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速度。
五、加大农业科技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提高农业科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保证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国债资金用于农业科技投入,用于农业重大科技工程和重点农业科研基地的建设。二是要利用财政贴息、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三是要发挥农业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作用,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联系科研机构和农业生产环节的桥梁作用,调动社会资源用于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农业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多种形式的结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根据市场需要搞科研,培养“公司+农户”、“科研+基地+农户”等多种科技推广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培养农业科技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六、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入,改善农村医疗条件。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卫生投入比重,保证各级政府卫生预算支出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的速度,并保证各级政府卫生投入向农村公共卫生倾斜。二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经费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山西省已经制定了实施全省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规划,中央和省财政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财政部门要加强经费的监督管理,保证项目资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三是加快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步伐,加大对医疗救助资金的支持力度,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重点解决好农村五保户等贫困家庭的医疗救助问题。四是严格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建立稳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认真总结试点工作以来一些有效的做法,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简便有效、农民认可的筹资办法。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将提高补助标准所增加的资金最大程度地用到农民身上,以要避免出现基金透支,防范基金支出风险。
七、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教育条件。一是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强化中央、省、市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支出责任,改变长期以来重视大专院校,轻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方式,改变基层财政负担本级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方法。中央和省级财政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问题,使贫困地区的农民子女享有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二是政策上对农村居民给予支持,对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子女在城市上学,给予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禁止向农民子女收取各种名目的入校费用,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三是大专院校招生时,应适当降低贫困地区学生的录取分数线,增加农村地区招生数量,为农村地区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为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
第三篇:支持事业单位改革的财政政策
支持事业单位改革的财政政策
贾康
2012-8-10 10:46:53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08月10日
对所有的公益资金投入、运行,都必须实施严格的全流程资金监管,并发展、健全相应的资金绩效考评制度和公益事业资产监管制度,这样来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共利益的实现,保障我国公益事业的公正性、公信力、效益水平和可持续性。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大幕已徐徐拉开,将以五年左右的时间分类推进,基本实现相关的公益事业发展和机制创新目标。以财政政策支持事业单位改革,是形势发展的需要、配套改革的需要。如何优化财政政策、发挥好财政分配应有的支持作用?在此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些初步的分析探讨。
一、以必要的财力投入支持事业单位分类转型归位
我国现有事业单位合计职工规模约4000万人,机构有种类繁多的具体形态,但可大致归为承担行政职能、公益服务职能和经营职能的三大类。按照分类改革思路,其中承担政府行政职能的,需回归于公务序列;具有经营职能的,应转型为企业;为数众多的承担公益服务职能的机构,应进一步整合、提效,从保基本公共服务入手,改变公益事业发展滞后现象,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因此,运用财政资金支持现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首先有必要分析认识、正确把握以财力投入支持改革的不同要领:
1、对于应归位于行政公务序列的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具体改革方案,清理整合现行职能,在财政预算中规范地列入其行政经费,合理衔接机构人员前后的工薪与福利待遇,尽快以公权单位 “收支两条线”原则和管理机制对其单
位收支实行全覆盖,即规费、罚没等收入一律不许与本单位职工待遇作任何形式的挂钩,而应有的人员薪酬、福利必须全部经过预算作规范的足额安排,保持必要透明度和投入力度。
2、对于应转型为企业的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其转型安排,分步减少财政资金的直接投入,最终使之进入市场公平竞争、财务自负盈亏状态。但由于存在着一些相关的复杂情况和政策性支持的必要,财政在转型中与转型后,需积极研讨以某些合理的税收优惠或专项补贴政策手段,支持此类单位的顺利转型,乃至转型后一个时期内“扶上马”后再“送一程”的特定扶助。
3、对于大量需继续承担公益职能、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之内的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支持上还需细分两类情况:第一,对于承担基础科研、义务教育、大众防疫等较纯粹公益功能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应以全额拨款方式支持其运行,按照业务特点、岗位编制等规范化、标准化安排预算资金予以投入支持。第二,对于承担开发型科研、高等教育与社会培训、部分竞争型公立医疗等非纯粹公益功能、具有一定“创收”能力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应主要以差额补助方式支持其运行,并针对不同特点形成透明规范、相对合理的差额补助资金估算方式与计算公式。为处理好这两类公益事业单位改革中的人员过渡和政策衔接,财政都可以视具体情况运用一定财力来支持必要的过渡安排。
二、以财政政策支持事业单位创新机制,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
事业单位履行公共服务功能的状态好坏和水平高低,不仅与财力投入相关,也与其运行机制关系密切。要针对以往运行机制层面的弊病与不足,按照高效率、可持续的要求,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事业单位改革中的机制创新,并力
求“花钱买机制”,即在投入的同时附带和捆绑创新实践、机制试验。
比如,在公共服务的“政府采购”方式上,既有国际经验可资借鉴,又有国内前些年已开展的某些探索值得重视:同样是新农村建设大概念,同样要花钱,比之以往的“设机构养人”方式,基层“村医服务”的政府采购和“文化(电影、戏剧等)下乡”的政府采购,就已被一些地方的实践证明是“少花钱多办事”和“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的新机制新方式。我国公益服务领域人、财、物、事的管理方面,类似的机制创新空间,所在多有,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在支持事业单位改革中,应抓住这种潜力空间不放,以机制创新贯彻绩效导向、打造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长效、高效机制。
三、以财政政策动员、吸引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多元发展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资金、民间资本不断壮大,在公益慈善、公共服务领域这些非政府主体的介入和参与,既有国际经验、历史经验可循,也有近些年国内现实生活中的活跃表现和一些先进案例。事业单位改革中,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需高度重视、大力动员和吸引社会力量来合力支持公益事业发展,在整体的社会现代化管理方面,这是一项重要内容。
动员、吸收社会资金民间资本、自愿者组织社会团体、非营利机构等兴办社会公益,至少可考虑如下一些政策方式:
1、以财政资金和政策在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框架内,提供一些以准公共产品为特征的公益服务,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放大效应带动民用资金与资源共同参与,并提高公益服务水平。
2、以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民间办学、培训、办医等准公益或半公益事业发展。
3、以税收优惠、定向支持等方式支持民间机构、志愿者组织开展救灾、慈善等公益活动。
总之,多渠道筹措公益资金可以和探索、发展多种新型业态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相互推进、多轮驱动、多元发展,开创我国公益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当然,在论及以上三大方面之后,还应提到:对所有的公益资金投入、运行,都必须实施严格的全流程资金监管,并发展、健全相应的资金绩效考评制度和公益事业资产监管制度,这样来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共利益的实现,保障我国公益事业的公正性、公信力、效益水平和可持续性。
第四篇:我省出台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财政政策
我省出台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财政政策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及财政部、教育部的有关部署,大力促进我省学前教育发展,更好满足社会需求,经省政府同意,近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对全省各地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并明确了我省当前阶段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主要政策有以下八项:
1.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各级财政按照改建面积、新增入园幼儿人数和一定标准,给予资金补助。
2.依托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各级财政按照新增班数和一定标准,给予资金补助。
3.开展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对纳入国家试点的县,各级财政对巡回支教志愿者和新设的巡回支教点,按一定标准,给予资金补助。
4.各级财政设立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专项资金,建立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机制,对普惠性、公益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给予奖励性扶持。
5.各级财政设立扶持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专项资金,建立扶持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机制,对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园和城市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办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低收费学前教育服务等,给予奖励性补助。
6.建立困难儿童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对普惠性幼儿园的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每人每月减免保教费100元,由政府财政对幼儿园给予补偿。
7.2011—2013年,在全省新建700所公办幼儿园,所需资金由地方各级财政共同分担。
8.从2012年起,按照“工资全保、公用适量、收费补充”的思路,建立我省公办幼儿园经费保障基本制度,保证公办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第五篇: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财政政策调研
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财政政策调研
近年来,大连市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不仅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引发了新的投资热潮,开辟了就业增收新渠道,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而且电子商务正加速与制造业融合,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业态,成为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新力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2015年,大连市电子商务交易额3560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B2B交易额3430亿元,同比增长11.3%;网络零售(B2C和C2C)交易额130亿元,同比增长50.4%。大连市成功获批为国家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试点城市,瓦房店市获批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中国(大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得批准。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种种问题,亟需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为加速推动大连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对供给侧改革的撬动作用,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减少束缚电子商务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着力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重大问题,大力推进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快建立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电子商务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全面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健全支撑体系。本文以市服务业委《2015大连市电子商务发展报告》的基础数据及专业分析为着眼点,从大连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大连市现有扶持电子商务财政政策,从财政角度针对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一、大连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015年,大连市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显著,结合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电子商务进入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阶段,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电子商务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社会电子商务应用意识逐渐增强。
(一)电商规模持续扩大,增速趋于平稳
2015年,大连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3560亿元,同比增长12.3%,然而受宏观经济下行和上年基数较大的影响,增速有所放缓。大连市占全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18.3万亿元的1.9%,占全国市场份额较2014年下降0.6个百分点。
(二)电商市场结构稳定,B2B占据主体
2015年,大连市B2B电子商务交易额3430亿元,同比增长11.3%;B2B电子商务交易额占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的96.3%,B2B电子商务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网络零售(B2C和C2C)交易额共计130亿元,同比增长50.4%;网络零售交易额占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的3.7%,份额比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
(三)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平台全面突破
2015年,大连市电子商务国家级试点示范争创取得突破,大连获批为国家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瓦房店获批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大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瀚闻资讯、出口时代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再生资源交易所、东北亚现货商品交易所、东北亚煤炭交易所已成为全国区域性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国外贸网、锦程物流网、泰德煤网已经成为全国性专业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较快,迈克集团“出口时代”、西姆集团“中国方舟”网成为中小企业和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平台。传统企业转型发展凸显,大商集团天狗网等上线运行,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迈出了实体商业转型发展步伐。
二、大连市现有电子商务财政政策
近年来,大连市出台了《推进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四年行动计划》、《中共大连市委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大连市“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大连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大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智慧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快递末端投递车辆规范、末端服务网点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心建设、开展第三方信用评价、跨境电子商务融资体系建设、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全市家庭光纤入户改造等方面予以扶持,旨在运用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作用为大连市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发展指明方向。与此同时,中山区、高新园区、旅顺口区、金州新区等也研究制定了促进本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大连市电子商务呈现出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而随着“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等一系列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以及金普新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获批,大连市跨境电子商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越发全面具体的电商扶持政策纷纷出台的同时,我们也需认识到,扶持电子商务财政政策为近两年发布,政策效果尚未显现,财政资金对电商经济建设的扶持任务依然艰巨。
三、大连市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
(一)东北现象亟待破解
东北地区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等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东北的经济结构主要依赖投资和制造业,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低,轻工业、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大,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一些资源性行业和重化工业,而民营经济不发达,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和扶植力度不够,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受限。政府长期作为投资主体,市场化程度不够,市场开放度不高,市场活力不足,缺少创新创业氛围,高端专业人才匮乏。此外,大连电商主要是由传统实体企业转型而来的传统电商,线下关注销量、线上关注流量,投入不足,不敢冒险,且急于收回投资成本,成为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产业体系尚待完善
大连电子商务市场生态系统尚未发展起来,缺乏货源、物流、资本等配套产业支撑,整体布局缺乏统筹规划,产业聚集度较低,缺少生态链完善、形成集聚效应的载体,产业竞争优势不足。电子商务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运营稳定性不足、经营模式不清晰等问题。企业经营者的“电商”意识和产品标准化意识较缺乏,“触电”企业尚未形成产业合力和规模效应。电商企业自建平台比例低,第三方平台数量和规模小,本土电商平台缺乏全国影响力和知名度,产业体系尚待完善。
(三)普及应用仍需深入
大连市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基于互联网进行的商务活动主要集中在信息发布、信息共享、客户服务与沟通的初级阶段。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对市场动态的把握、对战略决策、产品研发和创新、品牌建设、售后服务、供应链和成本控制支持等诸多作用还远远未被充分利用。此外,传统企业转型触网程度参差不齐,大中型企业资源丰富,比较系统成熟,但缺乏灵活性,投入相对谨慎,小微企业机制虽然灵活但随意性较强,不够系统化。
(四)基础设施亟需加强
大连市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多数小型企业的发展跟不上市场的需求,计算机网络设施仍需进一步加强,导致整体发展水平落后。由于网商成长迅速,对办公、仓库的需求急速扩张,但居住生活空间有限,缺少专业化的仓储和管理空间。电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阻碍了电子商务服务业跨区域发展。比如WLAN覆盖范围有限,高速公路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制约了电商企业跨区域协调发展。此外,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光纤进村、农村宽带提速降费等亟待解决;物流服务资源有限,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难,“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仍未达到全覆盖,生鲜类农产品输出仍受技术的制约;优势产业和涉农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不足,难以形成有效农业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
(五)营商环境有待提升
电子商务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产业、多个环节,行业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商业规则和政策法规亟待完善。大连鼓励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尚不系统,政府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措施针对性不强,在统计监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制度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市场监管制度较少,建设与完善市场监管制度迫在眉睫,比如在线产品信息管理、交易服务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制度和机制等。同时,相关配套服务有待完善,第三方支付环境有待优化,跨境支付结算业务尚未启动;信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缺乏公正的第三方信用评估平台。
四、财政政策建议
为加快大连市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大市场,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促进创业、稳定就业、改善民生服务重要平台,助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财政政策和资金为撬动点,建议从以下五方面着手推进大连市电子商务发展。
(一)优化财政政策支持结构,促进东北转型发展 增加和优化财政对电子商务的财政资金支出与结构,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完善体制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全面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市场开放,逐步规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法无禁止的市场主体即可为,法未授权的政府部门不能为,最大限度减少对电子商务市场的行政干预。大力扶持中小微电子商务企业健康发展,促进电子商务领域创业就业,根据大连电子商务服务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制定针对中小微电商企业、符合重点扶持但处于起步期电商企业的财政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在电信业开放领域获取相应资质、开展业务试点,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激活市场活力,支持相对规模较小但地方特色突出、市场前景看好的电商企业,带动全域电商整体水平的提高。支持中小零售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优势互补,加强服务资源整合,促进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融合互动。推动各类专业市场建设网上市场,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向网络化市场转型,研究完善能源、化工、钢铁、林业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规范发展的相关措施。推动传统商贾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鼓励有条件的大型零售企业开办网上商城,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面向网络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建立网络化经营管理模式,发展“以销定产”及“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鼓励创意服务,探索建立生产性创新服务平台,面向初创企业及创意群体提供设计、测试、生产、融资、运营等创新创业服务。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电子商务发展产业体系 加大专项资金对电子商务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扶持货源、物流、资本等配套产业的财政政策,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电子商务发展整体布局,运用贷款贴息、以奖代补、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财政工具,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盘活存量土地、物产资源,积极推进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平台建设,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发展潜力良好和市场前景广阔的本地大型、特色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就业和社会保障指标统计制度,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可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其中在网络平台实名注册、稳定经营且信誉良好的网络商户创业者,可按规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拓展业务领域,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园区,指导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为电子商务创业人员提供场地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加强电子商务企业用工服务,完善电子商务人才供求信息对接机制。促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物流的发展,补上地区电子商务“短板”,促进结构同步升级、产业协调发展,研究以资源入股作资本、进行区域内外合作开发的模式,增强电子商务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链条完整、电商企业集聚、功能配套齐备的电子商务聚集发展区域、园区和楼宇。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大力开展品牌经营,优化配置研发、设计、生产、物流等优势资源,满足网络消费者需求。
(三)提高政府资金支出比例,深化电子商务普及应用 发挥好财政资金对电子商务的引导和推动作用,积极探索多样化资金扶持方式。注意引导,把握趋势,因势利导,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中前瞻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研究,及时在商业模式创新、关键技术研发、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引导力度,引领电子商务向打造“双引攀”、实现“双目标”发展,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加速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步伐。积极拓展信息消费新渠道,创新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支持面向城乡居民社区提供日常消费、家政服务、远程缴费、健康医疗等商业和综合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开展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工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电子商务孵化器、电子商务企业上市计划及电子商务普及培训等方式,为创业型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运营基础环境和企业运作、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支持,降低中小企业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中小企业成活率和成功率。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对市场动态的把握、对战略决策、产品研发和创新、品牌建设、售后服务、供应链和成本控制。支持高校、职业学校加强电子商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对组织职工培训的电子商务企业可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和职能技能鉴定补贴,创新服务民生方式。创新工业生产组织方式,支持生产制造企业深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 设计及打印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各环节的应用,建立与客户电子商务系统对接的网络制造管理系统,提高加工订单的响应速度及柔性制造能力。支持教育、会展、咨询、广告、餐饮、娱乐等服务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
(四)增加财政支出规模,加强电子商务基础支撑 充分运用财政资金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信息基础设施、国内物联网传输基础设施等,建设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机构的宽带接入进行财政重点扶持,对公益性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实行政府采购。吸引社会资本,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本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编制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发展和建设规划,通过竞争性分配方式,有序建设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对新入驻的电子商务企业,按相关规定,减免应缴的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对新入驻企业的租金返还、网络宽带资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予以相应的资助。支持物流配送终端及智慧物流平台建设,鼓励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发展共同配送等物流配送组织新模式。规范物流配送车辆管理,推动城市配送车辆的标准化、专业化发展,强化城市配送运力需求管理,保障配送车辆的便利通行;鼓励采用清洁能源车辆开展物流(快递)配送业务,支持充电、加气等设施建设。合理规划物流(快递)配送车辆通行路线和货物装卸搬运地点,合理布局物流仓储设施,完善仓储建设标准体系,鼓励现代化仓储设施建设,鼓励物流(快递)企业发展“仓配一体化”服务。支持快递服务网络向农村地区延伸,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引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现代管理理念和方式,研究制定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出台支持政策措施。加强鲜活农产品标准体系、动植物检疫体系、安全追溯体系、质量保障与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
(五)完善财政政策体系,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构建统一的财政制度体系,整合和梳理现有扶持政策,不断完善政策设计和优化制度安排, 以“相互配套而不重复”为原则,从项目投资、引进外资、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基础设施、物流配套、销售体系、政策法规、网络诚信认证、行业监管等全过程多角度,研究构建大连电子商务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细化现有的电子商务专项政策,填补行业财政政策空白。根据电商行业、业务和产品属性差异,实行分类管理和差别化的扶持政策,以项目来确定资助,避免出现政策交叉重叠。加强电子商务监管,规范网络秩序,支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出台行业规范,对网上交易的原则、商品以及监督管理进行明确规定,保护网络经济中有关各方合法权益。保护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抢占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建立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重点帮助电商企业解决发展环境、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包括政策、物流、宣传、专业人才培训等。建立网络诚信认证体系,实现交易、支付和税收信息共享,建立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和信用披露制度,防范金融风险。在政府资源开放、网络安全保障、投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保障电子商务网络安全,采用安全可控的信息设备和网络安全产品,建设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数据资源安全管理体系和网络安全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完善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制定相关应用服务的政策措施,推动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银行卡清算机构、支付机构、电子商务企业等加强合作,实现移动金融在电子商务领域的规模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