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县农村基层突出问题调研[范文]

时间:2019-05-13 05:3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犹县农村基层突出问题调研[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犹县农村基层突出问题调研[范文]》。

第一篇:上犹县农村基层突出问题调研[范文]

上犹县农村基层突出问题调研

为及时了解掌握当前损害农村基层群众利益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探索和建立维护农村基层群众利益的有效机制。近期,上犹县对农村基层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当前农村基层群众反映的三个突出问题

(一)教育问题仍为焦点。一是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农村孩子上不了好学校。在农村,大部分村小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家长都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县城学校,但县城学校人满为患,班级人数大大超过上级规定,无法接纳农村学生,很多农村学生因此只能在村小就读,家长抱怨他们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二是教育收费依然让家长头痛。虽然今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免除了学杂费,国家下拨了生均公用经费,但有的学校还在收取借读费,有的学校则打着学生自愿的幌子或以家长委员会的名义,变相收取各种名目的资料费、订刊费、试卷费、饮水费、兴趣班培训费、补课费、军训费等等,这些费用一般都不开具票据,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违心地一次又一次掏钱,苦不堪言;有的学校代收费不跟学生结算,将多余的代收费截留他用;三是教育手段显失公平。有家长反映,有的教师,尤其班级人数多的教师,只对成绩好的学生关爱有加,对一般学生放任自流,而对一些成绩不好的“差生”则另眼对待,这种从小就形成的精英教育模式使得不少家长颇有微词。四是学前教育不规范。一些小学为了收费,以教师股份制名义挤占教育资源办起“全托”班、学前班,收取高额费用。一些私立幼儿园,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难以达标,而且收费偏高,教材不统一,无统一标准。

(二)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为难点。有的医疗机构执行收费标准不到位,药品加价超过上限标准;二是并单提成,小病大治,重复检查、重复化验现象依然存在,被访者反映,到二所医院看病,同一项目的检查结果都互不认可,重复检查、重复化验,增加了患者负担;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偏低,用药目录偏少,一旦遇上大病,还是难以承受昂贵的医疗费用。如某中学高二学生朱某患上白血病,按补偿1.2万元封顶,还差几十万元,面对昂贵的治疗费用家长万般无奈;四是农村基层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遇到稍微难一点的病就无法在当地医治,无形中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三)农民负担问题仍为热点。一是假劣农资坑农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农资经营户受利益驱动,违规经营假劣农资和哄抬农资价格,使农民的隐性负担不断增加,一定程度地抵销了支农政策带来的实惠;二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执行不规范。在实施中乱议、多筹、滥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某乡(镇)新农村理事会为搞好规划点建设,要农户缴3000元拆除杂房、搬迁电杆、整平地面等费用;三是乱收费现象难以杜绝。如有的乡镇提高标准收取育林基金,有的乡(镇)在农民建房中向农民收取房屋拆建费、审批费等等;四是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一些新问题。少数基层干部忽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这一关键,只顾将着力点放在村容村貌上下功夫,甚至盲目大拆大建,导致农民出资投劳的负担过重。

二、损害农村基层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

一是认识上的偏差。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追究的观念还远未形成,无论是学校、医院、还是乡(镇),一些领导和部门忽视群众利益,注重强调本位利益,对上级有关为民、亲民、惠民的一系列政策规定灵活变通、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使一些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大打折扣。如有的单位为了部门利益,对上级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仍然变换花样收取,甚至还在执行过期的文件。

二是利益上的驱动。就教育系统而言,这几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生均公用经费,出台了一系列制止乱收费和教育经费保障政策,但有的学校对上级的政策规定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成天想着怎样搞活“单位内部经济”,怎样多发福利,如有的学校为了多收钱,打着关心“留守孩”的幌子,挤占教育资源,千方百计办起“全托班”(每生每月收取全托费400元左右),学前班(每生每学期收取300元—550元左右不等),有的学校甚至规定不到本校就读学前班就不能入本校小学学习,有的学校外籍学生非“全托班”不接收,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就医疗系统而言,有的医院只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擅自提高药品加价比例,开大处方,小病大治等;就基层乡镇而言,有的乡(镇)不顾上级的三令五申,在农民建房、计划生育等方面想方设法收费。这些做法的归结点都是为了一个“钱”字,都是为了小团体利益,加重了群众负担,损害了群众利益。

三是监督管理上的乏力。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职能部门就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基层群众利益出台了不少政策,制定了不少监督惩罚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甚至有时被浓厚的感情和主观成分所左右,从而使种种有损农村基层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屡禁不止。就拿治理乱收费来说,尽管上级文件说得很严,但到头来一次又一次乱收费的单位同样不痛不痒,一些很好的文件成了摆设。

三、解决损害农村基层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解决好认识问题

一是切实加强教师的师德,医生的医德和基层干部的品德教育,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荣辱观,牢记宗旨意识,坚持民本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不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二是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基层干部依法行政,依规办事,在执行上级政策上不打折扣,不滥用权力,不谋小团体利益。切实提高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自觉性。

(二)完善政策法规,解决好利益驱动问题

一是坚持创新性和时代性,对一些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完善的及时修订完善,该重新制定的及时制定,同时,要注重政策法规的衔接配套,形成系统的政策制度链,发挥整体约束力;二是研究提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的措施办法,制定学前教育行为规范和“全托班”管理模式及收费标准等;三是针对侵害农村基层群众利益中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建立完善相应的纠错机制和问责规定;四是改进对教育和教师,医院和医生、基层和基层干部的考核奖励办法;逐步增加投入,不断改善教育、卫生、乡(镇)基层的办公和生活条件;五是合理配置教育、卫生资源,逐步改变以药养医的状况,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逐步建立完善大病救助体系;严禁挤占教育资源以教师入股为名办“全托班”、学前班;严禁医生开单提成;严禁多收多开支、多收多发奖金福利的错误做法;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从源头上遏制乱收费行为的发生。

(三)提升政策执行力度,解决好管理乏力的问题

一是加强政策规章的学习宣传,努力形成人人学习政策,人人遵守政策的环境,把执行政策的理念渗透到人们的行为准则之中;二是注重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落实政策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情况,交换意见,相互协助,密切配合,妥善处理;三是建立严格的执行政策的考评机制,把解决损害农村基层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纳入工作考核范围,进行专项治理,按照一个突出问题,一名领导负责,一支工作队伍,一个工作方案,一套解决办法的要求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到位。同时,根据各部门及其领导干部承担执行政策的责任,细化量化考核目标,确保执行政策有压力、有动力;四是建立执行政策的监督制约机制。整合人大、政协、纪委、舆论等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避免表面上多方监督,实质上互相让贤谁也没有监督到位情况的发生;五是建立执行政策的责任追究机制。继续保持查处教育乱收费等损害群众利益案件的高压态势,对于不按政策办事,视群众利益于不顾的单位和部门绝不姑息迁就,必须严格处罚到位,除了责成纠正外,还应对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追究,采取诫勉谈话,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等问责处理。六是充分发挥好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对典型案件予以曝光,达到查处一例,教育一片的效果。七是在执行政策上毫不含糊,不搞下不为例,切实维护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证政策执行的刚性,维护好广大农村基层群众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作者系上犹县纪委常委、纠风办主任)

第二篇:农村基层妇女工作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妇女工作问题调研报告

**镇位于**南部,东至李树乡、中寨镇,南邻贡溪乡,与贵州省天柱县坪地镇接壤,西连新寨,天堂乡,北靠晏家乡。总面积101.3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8个自然寨,169个村民小组,3574户,14898人,其中劳动力8459人,外出打工人数达3765人,剩余劳动力大多以农村妇女为主。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该镇各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大多为妇女,妇女成为该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形式下,抓好基层妇女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抓好基层妇女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心骨作用,已经成为我镇妇联工作发展中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狠抓基层妇女工作的意义探讨

随着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中一个特殊群体正在形成———她们忍受着与丈夫长年两地分居的孤寂,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担,她们被称为“农村留守妇女”。可以说,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留守妇女正扮演着农副业生产的生力军和新生活创造者的重要角色。她们集生产劳动、家务劳动、抚养教育孩子和孝敬老人等多重重担于一身,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撑起了农村发展的一片蓝天。因而重视这一群体,尽快解决这一群体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二、农村基层妇女工作现状

从目前情况来看,该镇妇女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状。

一是重视不够,工作开展难。由于**镇系**南部中心重镇,工作任务繁重,而妇联工作就被忽视冲软任务和务虚的工作,虽然说要实行“党建带妇建”但是往往过于重视党建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妇联的重要性,仅仅是组织妇女群众搞些文体活动,或者是配合乡村妇女群众进行学习和培训,解决一些简单的家庭邻里纠纷等,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农村妇女思想观念影响。部分村组的农村妇女依旧是传统思想占主导,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谋求经济发展的做法还看不惯,持有抵触思想。

三是经济条件限制。农村留守妇女的收入较低。接近九成的留守妇女以从事种养殖业为主,依靠科技致富的比例偏低,部分留守妇女家里有病人或有一两个孩子上学,高额的医疗费用和教育开支使家庭经济负担沉重。而作为乡镇基层一级,财力十分有限,对农村妇女工作缺乏必需的经济支持。据调查,村级妇女主任的工作待遇一年仅仅只有三千元。

三、对抓好基层妇女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在把妇女工作与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同时,突出妇女工作的重要性。

在健全党建带妇健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关键抓好“带”字,要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工

作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要争取把妇女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妇女工作的例会制度。将妇女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其党政领导自然会主动思考、积极指导、尽力支持妇联工作,让妇联组织在新形式下更好的实现“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宗旨,更好的服务全局。

二是加大农村基层妇女工作经费投入,切实关心农村妇女群体。

要多渠道、多形式落实乡村妇女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适当提高工资待遇,或适当减少所兼工作项目,稳定基层妇女干部队伍;同时,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基本情况调研,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农村妇女实施关爱工程,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妇女群众,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和关爱。

三是强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致富能力。

大力推广技能培训,提高留守妇女的致富能力,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一方面加大宣传引导。组织专门力量收集致富信息和科技妇女致富典型,并采用科技电教片、妇女致富典型宣传片、文艺宣传等形式,调动留守妇女勤劳致富的热情。另一方面依托党员远程教育中心、妇女活动中心等载体组织留守妇女开展种植、养殖以及果树栽培、缝纫、刺绣等实用技术培训,鼓励她们发展特种养殖、反季节蔬菜等一些种、养技术,提高留守妇女科技致富的能力。据初步统计,**镇“十佳产业能手”“十佳庭院调解员”等“五个十佳”评选活动中,妇女同志占了30%,这也充分说明了抓好农村妇女工作的重要性。

四是积极引导农村妇女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来。

2010年该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推广烤烟种植业,全年落实种植面积3000余亩,而在整个烤烟的种植、采摘、烘烤及收购过程中,种烟村的妇女群众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成立了妇女烤烟生产工作队,热情高涨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来,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解除了孤独感和寂寞感,精神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第三篇: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经过调研和认真分析,目前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党建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党组织缺少活力。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得到减轻,政府收入相应减少,乡镇收支缺口较大,需要上级政府下拔转移支付资金弥补缺口,维持各项工作运转。在有限的办公经费面前,乡镇往往确保公共行政性支出,压缩甚至冻结党建办公经费支出。对于乡镇公共行政性支出,上级下发了明确具体的配套性文件,可以列入年初财政预算,而农村党建工作经费支出上面没有明确的配套文件,只能挤占乡镇办公经费支出预算,杯水车薪,自然制约了党建工作正常开展。

(二)一些合并乡镇的干部对工作面的增加和新职能的确立还不够适应。合乡并镇后,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中有不少人交叉任职,一人多职。有的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减到4—5人,有的干部身兼2—3职,管理7—8摊,使乡镇领导班子职数大大下降。从理论上讲,职能交叉,一人多职,是精简干部的好途径、好办法,既精简了职数,又减少了支出,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个别乡镇没有真正理解减人增效的意义,做法简单,作风肤浅,不能很快适应工作职能的转变,所以合并后的部分乡镇在减人增效方面没有显现出来,反而

有降低工作效率的趋向。

(三)党员干部培训教育不够、素质下降,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税费改革前,乡镇一般作出规定,农村党员和村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由各村社负担,两项培训费都上交乡镇党委或市委党校,由党校统一安排教育培训。而改革后,村社收入减少,培训开支压缩,党委或党校举办培训班的资金主要来源被切断,最关键的是乡镇财政预算没有将对农村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经费列入,造成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教育培训的力度不够,造成了党员干部的素质下降。

同时,党员的教育、管理、发展与党员队伍实际不相适应。一是青年党员发展对象后继乏人。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渐趋下降。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党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二是流动党员缺乏有效管理。许多农民党员外出务工经商,长年不归,不学习、不过组织生活,地方党组织在管理上缺少有效措施。三是党员年龄严重老化,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党支部活动难开展,党组织缺乏凝聚力。税费改革后,每个村只能维持村社干部工资,村级办公经费紧缺,村党支部没有足够的组织活动经费,出现了三个不够:一是热情不够。感到支部越来越没有干头,党建活动越来越没有

抓头,村支部被紧缺的经费捆住了手脚,想出了路子,却迈不开步子;想办的事很多,办成的却不多;有心办事,有人办事,却无钱办事;党建经费只能从村“办公经费”中挤,而往往又挤不出多少经费来。因此,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感觉到村级党建可抓可不抓的错误信号,有的村支部干脆不抓了。二是精力不够。税费改革后的村支部由于与村委会“双向进入,交叉兼职”,同时还有部分村干部兼任社干部,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村级事务上,搞“一边倒”,认为村级事务有硬性经费投入,有钱办,能摸得着,看得见,容易出政绩,而不愿去干无钱投入,难见成效的党建活动。三是活动开展不够。有的村在税费改革后,党组织成为没有活力的“三不支部”:不开展党组织活动、不培训教育党员、不发展新党员。

(五)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党建工作动力不足。目前看一些大多数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还抱着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的思想认识;还处在想起来就抓一下,想到哪就抓到哪的阶段,没有形成制度性、规律性的东西。对一年的党建工作谋划,支部负责人心里没数,肚里没谱,不知道该怎样抓。没有了规划和机制,党建工作就如同迷失了方向的航船,不知道何去何从。这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原因还是各级党委对党建工作重视的力度不够,投入的精力、人力、财力、物力都不够,使之成了摆设性的东

西。

第四篇:当前农村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省纪委联合调研组

根据XX同志关于“摸清目前乡镇的真实情况,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指示,最近由省纪委牵头,省监察厅、省纠风办以及省民政厅、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信访局和有关市纪委派员参加,组成了3个联合调研组,分赴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等地区的9市、16县(区)、35镇(街),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各调研组在各地分别召开纪检监察机关、有关职能部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十百千万”驻村干部、村民代表等方面座谈会共136场,并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实地察看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情况,随机走访农户72户,综合分析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322例。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从调研情况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农村基层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总体状况良好。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都能够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大多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都能够遵纪守法,关心和维护农民利益,带领农民致富奔康。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与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并保持了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央和我省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得群众的拥护。农村税费改革、治理农村“三乱”、教育收费“一费制”、清理拖欠征地补偿款、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撤并过多过密的路桥收费站、治理报刊散滥和摊派等工作的成果,给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带来了实惠,为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如东莞市长安镇等一大批镇村,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正以良好的实力和姿态,朝着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大步迈进。同时,对于发展、前进过程伴生的矛盾,各地农村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农村土地问题

近年来,农民在土地问题上有“四个不满”:

(一)对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不满。《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目前,有的地方政府不是完全出于公共利益需要,而是为了上大项目出政绩,或者获得较大地价收益去征地,存在极不正常的征地积极性。为了达到目的,往往“高压”威迫,越权行政,最终使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

(二)对征地补偿政策标准低不满。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性规定,从农民手中征地一般每亩补偿一、二万元左右。经过政府转手给使用单位每亩就可卖几十万、上百万元。政府认为符合政策,而群众不认账,认为是“政府对农民的剥夺”。今年7月,佛山市南海区政府要收回17、18号统征地时,村民要求对往年低价征用的土地,重新补给征地款,并返还部分土地,发生了群体性事件,国(境)外一批媒体就此事件对国内征地补偿等方面的政策大做文章,丑化政府与群众的关系。

(三)对征地过程不公开不满。粤东、粤西等地一些农民反映,从土地征用的认定,到补偿费的确定和劳动力的安置等,基本上由政府、用地单位和村干部说了算,农民没有多少知情权、发言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往往变成了“村干部所有制”。村干部操纵着集体土地,在征地补偿款分配、发放、管理和使用等问题上积聚着较大的民愤。一些地方土地租给企业建厂后,村干部转身以“农方总经理”的身份“代表农民”到工厂里去挂名拿钱,一年出好几趟国,而有的村民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

(四)对征地安置方式简单不满。农村征地安置简单化,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生活出路。目前有的地方已出现“想耕田无地、想打工无文化、想做生意无本钱、低保无份得到”的“四无农民”。正在“打散工”的失地农民也普遍担心日后生活无保障,心里很不踏实。珠三角地区一些“无地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长期处于“择业”等待状态,全靠村办企业有限的分红过日子,一旦企业发生困难,他们的生活将出现严重问题。

二、农民负担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承担的税收等政策性负担已全部免除,但反映农民负担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一)农村“三乱”仍时有发生。各地群众主要侧重于反映“乱收费”问题。免除农业税后,农民仍然负担着诸多不合理收费。一是有些地方在农业供排水、供电、农资销售、农产品流通等环节乱加价、乱收费,如违规收取生猪费。二是有些学校在“一费制”以外,想尽名堂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如揭阳普宁市一些小学向学生收取“财产维护费”;佛山高明区有的学校向学生收取“午间休息费”。三是有些医院利用医疗技术的专业性和垄断性,违规设立收费项目,随意提高收费标准和重复收费。如佛山市南海区一些医院产妇检查,既收产妇诊金,又收婴儿诊金。四是有些地方对应征入伍人员办理入团手续,收取入团费。一些地方广播电视部门推行数字电视收费过高,加重基层群众负担。

(二)“上学难,上学贵”。农民生活成本不断上升,“上学难、上学贵”,构成了新的负担。

1、偏远山区学生上学难。乡镇撤并后,学校布局调整导致一些农村学生上学路途远,带来了新的“上学难”。偏远山区小学生每天步行六、七公里上学的现象比较普遍。韶关市曲江区沙溪镇窝子、沐坪、长坪等村有近400位学前班至初中的学生,必须到镇里的小学和中学就读,路程最远的有20多公里。学生靠搭乘违规上路“营运”载客的农用手扶拖拉机上学,每辆手扶拖拉机上往往挤了二、三十个学生,存在严重安全事故隐患。由于路途远,一些学生不得不住校,一年下来500多元的住校费用比以往家里一年所缴300多元的农业税还要多。有些家长考虑到子女自理能力差,索性在镇里租房子来照顾子女,负担就更大了。

2、中低收入家庭供孩子上学难。供孩子上学费用贵已成为困扰中低收入家庭的头等难题。一是学校所收的正常费用较高。小学几百元,初中几千元,高中大学就更高了。二是学校规定收费项目之外收费多。家长认为最头痛的是零星不断的各种交费,如在校喝纯净水要交费,外出游园要交费,看电影要交费,试卷资料复印要交费,补习班和兴趣班要交费,校服要交费等等,虽说每次十元、几十元不算多,但一学期累计起来负担很重,少则几百元,多则过千元。三是学校之外的上学费用也比较大。远途学生中巴车接送交通费、学生在校午餐费等,一个学期也需要七、八百元。中低收入家庭为了孩子,怎么节衣缩食也要保证这些开支。

3、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难。九十年代中期虽然已明令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制度,但时至今日,为重点学校“锦上添花”、“扶强抑弱”的做法并没有真正废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展示政绩,不惜集中有限的教育资金打造“豪华”的名牌学校、示范学校,人为地拉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制造了广大家长的“集体恐慌”,从而使“择校热”愈演愈烈,形成千军万马挤“名校”的局面。不少城乡中小学“名校”收取的“择校费”少则二、三万元,多则近十万元,普通群众家庭望尘莫及;即使负担得起这么高昂的费用,还得辗转托人找关系和门路,才能安排上学位,所以大部分群众子女被拒之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门外。一些人大代表说,当前“上名校难、上名校贵”的问题,实际上是大多数城乡群众子女享受平等教育权利难的问题。

4、高等教育费用高不可攀。供孩子读大学的费用对于收入低微的农民来说近乎天文数字。韶关市翁源县一位农民说,供孩子上四年大学用掉了家里近30年的积蓄。他说:“我这辈子挣的钱都给大学了。”为供孩子上大学,大额借债的农村家庭比比皆是。“不上大学等着穷,上了大学很快穷”成为当前农村一种流行的说法,一些家庭“因学致贫”既成事实。如在韶关市曲江区沙溪镇麻坝子村一户吴姓农民家中走访时了解到,他供女儿上大学每年费用约11000元,到今年女儿大学毕业为止,他为供女儿上大学共借了3万多元,其家庭的日常生活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面对昂贵的高等教育费用,粤北、粤西等农村不少两孩家庭,不得不保一个孩子上学,让另一个辍学。粤北山区有个县分管教育的领导说:“通过上大学从而改变孩子的命运,是许多农民最热切的愿望。而高不可攀的高等教育费用堵塞了农家孩子‘鲤鱼跳龙门’这条路。”

(三)“看病难,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当前农民生活又一种负担。

1、农村医疗资源难以满足需求。不少村镇医疗条件和服务质量差,无法满足农民的看病要求。一些村镇医疗点不足,农民看急诊往往无法保障。旨在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乡镇卫生院,由于医疗设施落后,医务人员水平偏低,农民光顾的不多,出现“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状况。而农民从山里赶到城里的大医院看病,由于城里优质医疗资源紧张,常常又遇到挂号难、候诊时间长、检查预约等候天数多、住院床位紧缺、手术排期长等问题,造成看病成本上升,所以不少农民感叹“看病难、治好病更难”。

2、医疗高费用超过农民承受力。群众普遍反映当前药价贵,不合理检查多,住院“门槛费”高。“做个阑尾炎、白耕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的说法并不夸张。在清远市清新县了解到,农民在镇级医院看一次门诊一般要10到20元,看门诊三、五次则要100多元,有病在镇级医院住院三、五天要1000多元,在县以上医院住一次院一般要5000元以上,到省级医院看病住院往往要过10000元。对于普通农民来说,这样的费用负担太重,不少农村家庭“因病致贫”比较常见。因此,多数农民对待生病的态度是“小病拖,大病挺,实在挺不住了才去医院”。不少农村重症病人甚至放弃了救治。

3、不正之风使患者难以放心看病。一些群众说:“到医院看病,就有一种进了自由市场买东西的感觉,很怕挨‘斩’。”一些医生不是“为医用药”,而是“为药而医”,开大处方、乱检查,联合起来抵制“中标药”,排斥低价药,最终将负担转嫁到患者身上。患者看病还苦于要找“关系”,特别是生病住院时如果找不到关系“关照”,在手术、用药、护理等各个环节担心会“吃一些亏”,心里不踏实。如果是做大手术,就要送“红包”。现在“红包”不能在医院里送了,要找关系联络到医生、麻醉师等,到家里去送。群众痛恨的还有“医药代表”现象。不少群众认为“医药代表”至少有两大危害:一是他们以“回扣”推销药品,对造成药价虚高起到很坏的作用;二是他们每天拿着一叠叠人民币在医院里上下游说和对医务人员“论功行赏”,毒害了医疗风气。

4、合作医疗尚未普遍惠及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谓“借千家之力,解一家之难”的好办法,是一件利农助农的大好事。但现实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尚未完善,农村参保率还不高,投保额较低,能汇集的资金有限,对大病的救济能力仍不理想,农民尚难于利用新型合作医疗的优越性,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烦恼。

(四)农资涨价不断。农业生产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去年以来,种子、化肥、农药、薄膜、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以粤北地区的尿素价格为例,去年每袋70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每袋将近120元。农资价格上涨冲销了取消农业税等惠农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粤西一位农民扳着手指头边算边说,去年他家的耕地每亩平均负担农业税12.16元,今年农业税取消了,但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农资开支每亩实际提高了29.7元,农业税取消后增收的希望已化为乌有。尽管农资涨价与取消农业税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农资涨价恰好发生在农业税取消之时,少数农民对税费改革产生了一定的误解。加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宣传教育不够,对农资市场监管不到位,对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行为打击不力,市场上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农民的“怨气”比较大。

三、农村干部问题

目前,农村非常需要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谋福利的“村官”。但现在不少农村基层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对村干部意见较大。

(一)一些农村干部与群众“离心离德”。群众反映现在交通便利了,干部却离群众远了;通讯发达了,干部与群众交流却少了;干部文化水平高了,做群众工作却简单漂浮了。在对“办好事”的认识上,干部与群众之间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们热心的是如何立项目、上工程,群众关心的却是“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等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干部自认为“好事”做了,群众却打心底里不买账。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吃拿卡要、铺张浪费,办事不公、以权谋私,与群众“离心离德”,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二)村委会直选出现的矛盾影响农村稳定发展。争当“村官”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经济较发达地区。一些候选人为了拉选票,小到送一包烟、一瓶酒,大到分发数百上千元的现金。一些地方在选举中排斥党组织的作用,导致党组织建议名单上的候选人无一人当选。一些地方大姓宗族及黑恶势力干扰和影响选举,造成“族大当官”、“恶人受宠”。部分农村干部群众认为三年一次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周期过短,村干部思想基本上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些情况使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大打折扣”。

(三)“村官腐败”损害农村群众利益。当前“村官腐败”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以地敛财。一些城郊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一夜之间入到村里的账上,由于缺乏监督及管理不善,一些“村官”借机谋私,中饱私囊。二是以权谋私。一些村干部私款公报,私分盈利;将集体的果园、鱼塘、农机具等转卖或低价承包给他人,从中牟利;一些有利可图的工程如修路,村干部能干的自己干,干不了的转给别人,从中拿介绍费。三是村务公开漏洞大。这次各调研组所到的近70个村,对照《村务公开条例》落实情况,村务公开开展比较好的占30%, 开展得一般的占50%,开展得比较差的占20%。在揭阳、汕尾等地,调研组所到的村中,没有一个村的村务公开内容达到规定的要求。

四、乡镇政权问题

(一)税改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未到位。我省大部分农村税改后完成了乡镇撤并,但不少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还未到位,政权运作新机制尚不健全,一系列矛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乡镇政府在以下三方面职能“缺位”,群众反映比较强烈:一是公共服务职能未跟上;二是保护农民的职能未履行好;三是组织农民的职能未发挥好。

(二)乡镇财政吃紧影响政权运作。免征农业税以后,乡镇财政收入渠道变得更窄,而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有限,财政资金缺口难以填补,部分乡镇政府运作艰难。如韶关市曲江区大坑镇政府因无力负担电话费,办公电话已停用。不少乡镇政府为建校、修路、办企业等筹借了大量资金,形成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如清远市目前村镇债务总数为25.4亿元,其中乡镇负债22.9亿元,村级负债2.4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近2千万元,每个村委会负债17万元。由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缺乏资金保障,一些地方未能及时处理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清新县龙颈镇龙北村大坑山水库年久失修,多处漏水渗水,随时有决堤的危险。若发生事故,约1千亩水田、1500人将受灾。此情况已上报有关部门,但因资金困难至今仍未得到解决,村委会只好向驻村工作组单位申请部分资金,作简单修补。不少干部群众认为,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的缺口和债务问题,乡镇政府将不得不再次向农民“伸手”。这样一来,就免不了要走回历史的老路,农村税费改革将毁于一旦。

(三)“老板经济”影响基层政权威信。不少村镇要求外出经商的“成功人士”无偿支援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这种“老板经济”对村镇干部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汕尾陆丰市桥冲镇修32公里水泥路,中小桥梁6座,总投资1168万元,主要依靠“老板”的捐赠。“老板经济”给农村带来了一定利益,但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一是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不少农村群众宁愿相信老板而不相信政府。二是村干部对老板产生依赖思想,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老板,而不是党和政府。村镇干部对“老板”的依附,往往影响了办事和行政的公正、公平。三是影响农村民主进程。在少数地方“老板”开始插手村委会换届选举,影响群众对选举人的投票。一些“老板”被请回当地参加竞选当上村干部后,往往从“赚钱”的角度来考虑党和政府相关政策的落实,对事物的认识上起了质的变化。

五、农村稳定问题

(一)珠三角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目前珠三角地区外来人员急剧增多,如东莞市东城区以往每年遣送“三无”人员达二、三十万人,收容遣送政策调整后,大量三无人员、流窜人员滞留当地,造成巨大治安压力。外来人员多以同乡等关系聚居,形成了以地缘为纽带的“河南帮”、“苏北帮”、“浙江帮”等。他们互相争夺地盘形成“割据”,当地治安力量也难以进去。他们各有标志,如某帮派以“在车子的后视镜上扎红绳”为标志。他们组织性极强,遇有涉及本帮派或其成员利益的事件,动辄在十几、二十分钟内,聚集几

十、几百人到现场,围攻当地群众,或向公安示威和对政府施压,警察被围攻的事件频频发生。如今年9月初,东城区岗背派出所6名干警被围殴,当值的派出所所长衣裤被扯烂,还被打伤下体。

(二)“六H彩”赌博依然猖獗。群众反映目前“六H彩”赌博活动依然猖獗。粤北、粤西农村“彩报”满天飞,一些镇村报摊不再卖《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报纸,清一色卖“彩报”。调研中在清远市一些农村报摊实地察看,《粤彩实战》、《东方心经》、《彩神》等各种“彩报”足有十种之多。农村群众不但埋头钻研 “彩报”,还放下农活,沉迷于《天线宝宝》等香港电视节目,皆因传说这些节目中暗寓“特码”。有些不法分子甚至将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联播》节目里中央领导人在镜头中出现的情况加以“诠释”,作为散播中奖“玄机”的依据。每周二、四傍晚“六H彩”开奖,不少镇村都会出现一段时间通信堵塞,手机打不通,原因是通过手机查询或相互告知中奖情况的人太多,通信系统超了负荷。群众认为“六H彩”赌博问题一直解决不了,主要原因是执法不严。一些执法人员参与其中,采取向“庄家”买“特码”等“霸王”手段,变相收取“保护费”。

(三)农村信访问题仍然突出。目前农村信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出于私人恩怨,煽动群众上访,达不到不法目的不罢休的现象增多。今年9月,韶关市开展煤矿停产、整顿、关闭工作后,发生了矿工游行、静坐等群体性事件。据群众反映,参与事件的大部分矿工是由某些煤矿主以每天50至100元不等的“活动费”请来的。当前农村还出现了“土律师”、“非法信访代理人”以及所谓 “信访精英”等有偿组织策划群众上访的新动向。一些中介机构挂出“策划、筹备上访”的收费项目,赚群众的“信访钱”;一些“非法信访代理人”走村串巷收取“信访费”,并向群众施压说,如果不交费,争回来的利益就“没有你的份”。一位多年从事基层信访工作的干部说:“群众上访被不正当因素所掺杂,信访工作难度更大了。”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第一,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先进性教育,认真解决当前农村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大各方面特别是财政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和投入的力度,高度重视解决农村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动员全省各地结合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针对当前农村基层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想方设法认真加以解决,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第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税改后农民负担监管机制,确保农民减负的落实。要根据中央有关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探索乡镇财政走出困境的可行之路。强调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建立完善税改后农民负担监管机制。继续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四项制度”。严肃查处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严重群体性事件和造成重大影响的其他案件。教育、医疗等部门要积极研究推进教育和医疗体制改革,抓紧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对农资产品生产、流通领域的监管,坚决打击坑农害农行为。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来之不易的成果。

第三,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化乡镇政务和村务公开等工作,严肃查处“村官腐败”问题。要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相适应,建立健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适时以省委的名义下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明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点部署。进一步研究细化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若干规定。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争取三年内对全省村两委正职全部培训一次。坚决制止在农村土地资源开发承发包、农村财务管理等过程中发生的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等行为,坚决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各种违纪违法案件。要创新农村民主管理机制,深入推行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规范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程序,试行村务民主听证等制度。进一步探索完善“村帐镇代理”、“村帐第三方代理”、“会计选聘”等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制度。鼓励珠三角等有条件的地区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村务管理。强化对农村基层的审计监督,大力推行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尽快出台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操作办法。积极探索统一发放工资补贴、实行“年薪制”等规范村干部收入的措施,从源头上防范“村官腐败”。

第四,采取各种有力措施,认真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积极构建制度化的农民利益诉求机制。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动态管理和控制能力。坚决打击地缘性“帮派”团伙非法活动,保证群众工作、生活正常秩序,保证政令畅通。进一步加大打击“六H彩”赌博等活动的力度。近期对全省文化市场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坚决取缔非法“彩报”。同时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围绕《信访条例》的贯彻实施,加强配套法规建设,尽快形成制度化的农民利益诉求机制,依纪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教育群众依法信访,加大对不法分子的甄别和打击力度。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把解决农村各种矛盾和冲突的运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第五篇: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措施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

及对解决措施

2012年1月2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历史处在了一个转型时期,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工作性质和特点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年初,我们深入各村对全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座谈调研,摸清了基本情况,找出了存在问题,分析了当前形势和全镇农村实际,提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发展党员难。当前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逐渐增多,在家的大部份是些老、弱、病、残及妇女和留守儿童,党员队伍出现老龄化发展趁势,帮带力弱,党在群众中的威信逐渐降低,发展党员难。

(二)、是农民素质偏低问题相当严峻。农民的素质与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的高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水平偏低。由于小农意识和既得利益思想严重,绝大多数农民看不到国家巨额资金投入的作用,斤斤计较,使农村各项工作很难在上级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二是科技素质较差。近年来,农民的科技意识虽然有所觉醒,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很多人看不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潜力,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科技含量低,不懂科学管理,部份边远村寨的农耕技术仍处于“刀耕 火种”状态,生产得不到发展,劳动效益低。调查结果显示,除常规的种养技术外,能够掌握1—2门致富本领的农民只占10%左右;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致富的特殊技能。三是思想陈旧落后。一部分农民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在一定范围内,一些腐朽的东西有滋生蔓延的趋势,传统落后习俗根深蒂固,导致一些国家重大项目在实施建设上进度缓慢。更为可怕的是有相当部分人认为农民受穷天经地义,缺少“穷则思变”和“富而思进”的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四是市场意识不强。“两高”建成后,世界变小了,市场变大了,我县有望成为“珠三角”地区后勤的供给站,农民推开家门就是沿海经济开发区,农作物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所以了解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经济规律,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前提。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只有10%至20%的农民树立了市场经济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大多数农民仍旧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传统农民,习惯于盲目从众,根本不懂得按市场经济规律生产和经营,缺乏开拓、创新意识,总是看到别人成功了再去做,而不能独辟蹊径,单闯门路,最终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三)、干部领导水平和带领农民致富能力低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镇村干部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能力素质等诸多方面出现了与当前形势不相适应的新问题。一是历史责任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大部分镇、村干部面对当前的形势和农村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农民增收难,公益事业发展难,集体经济壮大难等问题束手无策。二是市场知识不多,“双带”能力 不强,90%的村级干部不注重学习不善于积累,市场经济知识掌握的不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不强,自身既不能为各行各业树立典型,带头致富,又不能提供各种服务,带领致富。三是职责定位不准,工作方法不当。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镇、村干部的工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干部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把自己的工作职责仍然定位在对上完成任务,对下行使命令或传达指令上,而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的意识,导致工作中不会服务,服务不好的问题相当突出。调查中,大部分镇、村干部仍旧思路不开,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收效甚微,群众不买账,工作很被动。

(四)、村级经济发展思路不清的问题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推着干,发展没有思路。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村经济发展思路模糊,有的村思路不清,有的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既无长远打算,又无短期安排,把工作仅仅定位在保证工作正常运转,保证该村稳定上,至于农村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民增收却顺其自然,任其发展。二是工作跟着干,发展思路不清,有的村虽然有经济发展的思想,但既不切合实际又无明确目标、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还有的村发展思路制定之后就是为了应付上级党委、政府全是一张废纸,思路归思路,实际归实际,起不到指导工作的作用。还有个别村在工作中不能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不能准确把握自己的工作重点,不能大胆开拓创新,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而是亦步亦趋,上面部署啥就干啥,别人干啥就学啥,甚之善于用虚招、摆样子,作表面文章。

(五)、公益事业发展问题十分棘手。农村税费改革后,镇村两级组织可支配的财力,远远满足不了公益事业发展的需求。今后必须要通过“一事一议”的途径解决公益事业发展的问题。从目前我镇的实际来看,除个别村外,其它村在“一事一议”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事难议、事难决、决难行”的问题。有的地方虽然能议成,但在具体实践中却难以落实;有的地方让村民不掏腰包的事能议成,让村民掏腰包的事难议成;有的地方原本议成的事,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由于遇到阻力也大多夭折。由于“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导致我镇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缓慢,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六)、村干部文化素质低、农村工作机制不适应的问题愈发明显。一是村干部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文书工作上过多依靠包村干部来完成,工作进度慢。二是激励奖惩机制没有形成,在我镇,镇、村两级干部工资标准低,没有与实绩挂钩,从根源上无法调动村级干部的积极极性和能动性。因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没区别的思想支配下,一些村级干部因为自身“不脱产”,表现为不求上进,只图守业,不谋发展,只求安稳,部分干部应付思想严重,工作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见工作能躲就躲,见难题能绕就绕。

二、解决措施以及今后努力方向

(一)、调整党员发展方向,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输送新的血液,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农村发展党员从以往偏向从中老年男同志中培养现象转变到从在校大、中专(或高中)生和初中毕业生及农村年轻、有知识、思想先进、帮带力强、群众口碑好的妇女中培养,及时为党员队伍注入新的血液,同时尽快落实党内关怀激励机制,使党员干部、党员群众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军人物,切实改变发展党员难的尴尬局面。

(二)、加强村级组织体系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村级组织体系是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金字塔”,它由党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民间组织组成。塔尖是党组织;塔身是自治组织、群团组织、民间组织及其分支机构。加强村级体系建设是新形势下解决农村新问题的治本之策。抓好村级组织体系建设就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就能实现村级其他组织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就能把党组织的决策顺畅地贯彻和落实到群众中,就能把党组织的意图变成村民的自觉行为,最终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行为的目的。

要想建好村级组织体系必须抓住三个关键,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引导成立村级民间组织,并纳入村级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民间组织,吸纳、教育和培养能人,能够使民间协会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巨大的潜能和作用。二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探索实施“1311”议事决策程序。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发展公益事业,必须通过群众代表“一事一议”来决定,而“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严重影响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解决这个难题,实施“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是最好的办法。这个决策方式,既能突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又能突出村民代表及各类能人在议事决策中的参谋作用;既能充分发扬民主又体现了村民自治,又能实现党组织意志和 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三是推进村民自治进程,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途径,免征农业税后,村集体和农户之间的经济往来关系弱化,镇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没有“章程”,迫切需要一套完备的村规民约来教育约束村民。村规民约经全体村民大会通过后,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对于违反村规民约而不接受处罚的村民,除实行强制性措施外,还可用非强制性的道德舆论手段来解决。

(三)、创新选人用人办法,优化村级干部队伍。农村发展,关键在人。因此,要想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一是优化村级班子结构,选准带头人。在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上要大刀阔斧地把那些只说不干,没培养价值和潜力的平庸型村干部,通过换届选举、组织调整等手段,淘汰出村干部队伍。同时,要加强对镇村两级党组织带头人的培训,经常组织他们相互交流经验、外出学习考察,提高他们统、带的能力和本领。今后在选拔村干部的标准上,要大胆地把那些既能自身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有门路、懂经济的能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二是转变工作职能,合理设置新形势下村级干部岗位。努力实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建议放宽从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中选拔进乡镇公务员队伍的条件,采取公开招考的办法把他们中“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人选拔到公务员队伍中来。这样既可以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四)、以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完善干部激励机制,用活人才,提高工作效率。镇党委政府在制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上,要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州、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实行因岗设人,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从根源上调动镇村干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搭设农民教育平台,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农民素质不高,是影响当前各项工作及他们增收的主要因素,加强农民教育是农村发展根本出路。要想提高农民素质,除了应用好政策宣传、科技培训等原有的教育手段之外,还应运用综合性教育载体,那么,充分利用县委在各乡镇投资建成的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各个乡镇要发挥远程教育设施的作用,刻录基层党建、政策法规、种植业、养殖业、人口与计划生育、市场信息等课件。教师来源除部分来自于乡镇站、所、学校外。县上为了全面提高全县农民素质,可否成立一支农村多学科的专业教师队伍,每星期分赴各乡镇培训基地授课。教学教育对象可分为,村干部、党员、农民三个层次。教育形式可采取以会代训,专题讲座,观看光碟,入户辅导等教学方式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教育,是否可行,可参考或通过试点,不过根据了解,农民群众还是盼望有知识的科技专家下乡讲课。

(六)、改进村级干部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的提高,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增强,他们参与管理各项村务工作的愿望愈来愈高,这就要广大基层 干部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克服各种困难,化解各种矛盾,应对复杂局面。要不断强化执政为民的思想,办事情,作决策,要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极力为民解忧,帮民解难,努力把农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同时,镇村干部在深化农业产业调整结构中,要为农民提供好的项目,解决难题,提供服务。其次是要为农民提供有关农业政策、科技信息、市场行情等方面的咨询。要做好“四个引导”即,观念引导、引导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商品观念和效益观念,弃小农意识,主动关注市场、走向市场。规划引导要结合各村实际,制定好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正确导向;政策引导,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典型引导,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抓好一批示范基地和专业大户,带动农民发展效益农业。

(七)、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物质是基础,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要靠大力发展经济。只有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党组织才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才有实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八)、强化党员经济意识,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找准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对接点”让党的政治“贯穿”三农建设,使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促进双丰收”。一方面,要结合我镇的实际,在平和、小河两村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其他村,积极探索,村组合并的新趋,改革和完善农村党 组织设置。把党组织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合作社上。把党的建设渗透到解决“三农”问题和各个环节中去,更加有效地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通过开展“支部+合作社”等形式。找准与各行各业发展对接的路子,使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渗透”到农村各个环节中,促进我镇党和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下载上犹县农村基层突出问题调研[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犹县农村基层突出问题调研[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历史处在了一个转型时期,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经济市场化、基层民主化、城乡一体化、利益多元化、信......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 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执行政策的重要桥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的政治......

    当前我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当前我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与推动海南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与党的工作要求和老百姓的期待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些农村基......

    农村基层党建调研

    龙密村委会开展农村基层党建 工作调研报告我党总支部下设三个党支部,其中由卡巴一、二、三、四队、石坝村小组、黑岭脚村小组组成一支部,由保盆村小组、那孟村小组、玉林村小......

    农村基层妇女工作问题调研报告5篇

    关于我镇妇女工作的调研报告 独店镇妇联杨文娟 独店镇位于灵台县什字塬东部,居陕甘两省泾长灵三县交汇处,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的休憩之地。全镇共辖21个......

    石化联合会调研产业发展突出问题

    石化联合会调研产业发展突出问题 2013-5-24 来源:中国化工报 5月23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了解到,为切实推进石化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石化联合会组织开展的产业......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的调研报告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的调研报告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从坚持政治原则、严明政治纪律的高度,紧盯对党中央重大......

    调研材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XX县XX街道办事处 古晓杰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党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如何提高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