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政治必修2教材修改[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5:0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高中政治必修2教材修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高中政治必修2教材修改》。

第一篇:2013年高中政治必修2教材修改

2013年高中政治必修2教材修改

《政治生活》部分

1、P5:“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改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P44:删除“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要做到:。。”这一段及专家点评中“关于权力与责任的关系的理解”内容。

3、P46:“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改为“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4、P48:小标题“为政府的‘阳光工程’喝彩”改为“为政务公开喝彩”;增加一段“政务公开,有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P49:“综合探究”中所有关于政府的权威一词,改为政府的威信。

6、P5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7、P64:增加一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

8、P65:删除“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9、P67:最上一段改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1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改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改为“核心立场”。

11、P75:删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这一段。

12、P83:“综合探究”的标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改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增加一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13、P94:“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小框内容增加:“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和“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这两句。

14、P100:删除“中国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各国应当做到: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安全上。。环保上。。”这一段。

15、P104:课时标题“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改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16、P106:将“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改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第二篇:高中政治必修2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2014年7月10日,潍坊市物价局举行城市公交票价听证会,来自社会各界的18位听证会参加人围绕城市公交票价制定方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发表了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①民意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②政府充分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和表达权 ③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④民主决策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014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约束人肉搜索曝光个人隐私等侵害人身权益的行为。这一规定 ①目的是坚持和贯彻依法治国原则

②不利于公民充分行使监督权 ③有利于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说明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014年l0月7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通知,要求登革热疫情重点地区各级疾控机构要加强登革热疫情监测,及时、准确、客观地发布疫情及防控工作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这一要求有利于

①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

②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③公民监督政府工作,促进廉政建设

④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提高政府威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为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应该

①充分发挥多党合作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

②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学习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成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以161票赞成、2票反对、7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①行使立法权

②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行使决定权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于2014年10月8日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本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这是因为 A.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B.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D.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7.2014年9月21日,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纪念日。65年来,人民政协在建言献策、增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由此可见,人民政协 ①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②依法积极参与行使国家权力

③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④围绕参政议政这一主题开展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青州市是山东省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县(市)之一,各民族交错居住在同一社区的现象比较普遍,做好社区民族工作非常重要。做好社区民族工作

①应当赋予少数民族居民民族自治权

②必须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③需要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

④有助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面对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呼吁,调动多方资源,向西非埃博拉疫区伸出援助之手。这主要表明

A.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B.中国积极履行主权国家的义务

/ 5 C.共同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的中国特色的是

D.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世界政党制度中独具特色。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这一制度①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②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相互监督 ③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

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2014年11月4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16周年纪念日。16年来,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威信高、政治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被推上了村级领导岗位。村民自己选举当家人 ①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有利改进农村基层政权机关的工作 ③是村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和标志

④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这句谚语启示我们,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必须 A.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

B.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充分的自治权 C.调动各族群众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性

D.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

13.从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到携手东盟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从推动连接东亚与南亚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到规划中国——东盟高铁“黄金走廊”„„一个活力四射的经济圈正在形成。我国这样做是基于 A.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C.当今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B.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D.各国处理国际关系以尊重双方利益为落脚点

14.出席2014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这是因为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必然要求 ③我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14年7月22日,经国务院研究决定,取消和下放45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将3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我国政府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①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②树立了政府威信,扩大了公民政治权利

③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关键

④促进了政府管理创新,提高了行政效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2014年9月18日至19日,全国推进地方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座谈会在杭州召开。所谓权力清单,是指对政府及政府部门行使的职能、权限,以清单方式进行列举,不属于清单列举范围内的职能和权限,行政机关不得为之。这表明政府致力于

A.强化管理

B.依法行政

C.科学执政

D.民主决策 17.2014年10月17日是我国首个“扶贫日”。重视扶贫富民表明我国 ①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

③人民民主有了法律保障

④是人人当家作主的国家

/ 5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18.2014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认为,要采取特殊措施支持南疆发展,加大以贫困群体为重点的民生改善力度。采取特殊措施支持南疆发展是基于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中心工作和核心内容是发展经济

②南疆的发展是加强南疆地区各民族大团结的物质保证 ③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④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为民族团结打好坚实的政治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杜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构成的

③坚定不移地发展人民民主,切实保证广大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④三者分别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根本保障和行动指南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20.李克强在做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脱稿谴责昆明暴恐事件:“今天大会开始时,我们对3月1日发生在云南昆明火车站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表示了强烈谴责,对不幸遇难群众表示了沉痛哀悼,对遇难家属和受伤群众表示了深切慰问,我们要坚决打击一切亵渎国家法律尊严,挑战人类文明底线的暴恐犯罪,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共同建设平安中国。”从总理的讲话中可以看出

①恐怖主义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威胁

②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针对以往换届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山东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深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严格按标准程序选举,积极解决部分村民(居民)参与选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严厉打击拉票贿选等违纪违法行为;各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以保证2014年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搞好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

22.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PEC蓝”,用来形容本次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在此之前,以治霾为契机,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北京及周边省市政府积极行动,多措并举,联防联控,大大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民众对政府的治霾措施给予了广泛的理解和支持,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在治霾过程中政府和公民是如何作为的?(6分)

/ 5

材料二 本次会议,各成员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商区域经济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提出共同规划发展愿景、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打造合作平台、共同谋求联动发展等4点主张。其中,中方将捐款1000万美元,用于支持亚太经合组织机制和能力建设,开展各领域务实合作;未来3年,中国政府将为亚太经合组织发展中成员提供1500个培训名额,用于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能力建设项目。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会议达成共识及中国提出相关主张的原因。(8分)

2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结合材料,说明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上述原则的政治生活依据。(7分)

24.建设法治国家,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一一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的依据。(9分)

/ 5

综合2选择题答案:

1---5ADDBC 6---10CBCAB 11---15CDBAD 16---20BDCAA

非选择题答案

21.24.①宪法和法律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制保证。(3分)②党的执政地位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绳;(2分)③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4分)

/ 5

第三篇:高中政治必修2第二课教案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行方式,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识记文化的来源

(3)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二)能力目标: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理解和感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从而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教学重点: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

区分文化对人影响的两个特点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通过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化对社会的影响,那么文化对人的影响具体又是怎样的呢?在接下来的第二课中,我们一起来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

牛顿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18岁进入剑桥大学学习,26岁就成为剑桥大学的教授,29岁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创立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创建了经典力学,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但是,他的成就基本上都是在前半生取得的,晚年在科学上却再无建树,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

牛顿晚年由于深受宗教神学的影响,沉迷于宗教世界,这使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再不能象以前那样正确的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

牛顿的事例也正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之大。那么,文化对人产生影响来自于哪里呢?

1、文化影响人的来源: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板书)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有不同的文化活动。一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使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打上特定文化的烙印。

比如:为什么藏族同胞一般都能歌善舞、精于骑术?因为他们生长于那样的文化环境,经常参与那样的文化活动。

因此,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过渡:文化影响人的来源我们知道了,那么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对人都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2.文化对人有那些影响

(板书)(1)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板书)-------浅层次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而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比如: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人们深受“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在交往的活动中首先要看双方社会地位的高低,先君臣、再父子。所以在《红楼梦》中,当元妃回贾府省亲时,贾母要先向元春参拜,行君臣之礼,然后元春再向贾母行母子之礼。而在我们现代社会里则没有这种情况。

另外如在受到别人称赞时。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反应就各不相同。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文化对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此外,文化对人的影响还表现在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上。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板书)-----深层次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比如:看到有两个异性在拥抱,我们中国人首先想到的他们是什么关系?要么是恋人,要么是夫妇。而美国人就不这么想,他们会认为两人的关系可能性太多了。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有“男女授受不亲”的伦理观念,虽然已是现代社会,但这种传统观念仍然在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制约着我们的认识活动,进而指导着我们的实践活动。

文化影响与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

文化→思维方式 ↑

↓ 实践←认识活动 课本P15情景问答:

“互换礼物”属于交往方式,“名字的写法”,反映思维方式;中国人家族观念较强,强调对祖辈的敬重,所以姓在名前,而欧洲人则更注重自己的独特性,所以名在姓前。

过渡:上面我们讲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其中对交往活动和交往方式的影响属于浅层次的影响,对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属于深层次的影响。文化影响的来源和表现我们知道了,那么文化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板书)

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一个熟人,打招呼时你会怎么说?一般就是:吃饭没有?或者干啥去呀?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什么时候学会这样和人打招呼的?估计很少有人能回答出这两个问题的。为什么不好回答?因为我们所受的文化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板书)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板书)

所谓潜移默化,是指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等都体现了文化影响的这一特点。

过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墨化的特点。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影响了,而文化对人的影响又具有两重性,即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人的发展则具有阻碍作用,会把人引向歧途。人的大脑就好像一个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②人们应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板书)注意:主动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与文化影响潜移默化的特点并不矛盾。因为潜移默化≠消极被动、无目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主地选择文化,比如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游览名山大川,或者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游览、阅读的过程中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上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以上我们学习了文化影响的第一个特点,除此之外,文化对人的影响还具有什么特点呢?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写道: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为什么诗人在外漂泊多年却依然乡音无改?

因为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无论在外多少年,中国人都要过春节,西方人都要过圣诞节,阿拉伯人都要过开斋节等等,这些都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这正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第二个特点。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特点

(板书)

①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板书)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家都非常熟悉,最起码对其中这段话非常熟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部著作曾深深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它是通过什么影响人的成长的?通过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影响人的成长的。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板书)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注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但并不是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无法改变。如:为什么一些党员、干部一开始能够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但是后来却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所腐蚀,经不起金钱、权力和美色的诱惑而腐化变质,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究其原因,都是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被打开缺口而迷失方向,走向堕落的。所以我们不仅要注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更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免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结合本节内容,思考p17问题

通过阅读这段话,可以感受到,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一份令人心动的情感、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会深深地影响着人的发展。

丰富的人生经历、令人心动的情感、远大的理想、催人奋进的力量实际上都是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对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潜移默化的,有时是激烈深刻的。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多方面表现和特点。通过学习讨论,我们知道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影响人们的交往活动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我们应当提高识别先进与落后文化的能力,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板书设计:

一、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环境,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人们应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特点

①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第二框 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优秀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过程和对健全人格的塑造过程 2.理解优秀文化对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和对人产生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3.理解优秀文化在人全面发展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4.理解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客观地、联系地、历史地、辩证地剖析文化现象的能力。2 教育学生主动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先进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巨大鼓舞作用,明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不断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个人发展观。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

教学重点: 优秀文化的作用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对人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塑造人的。

二、讲授新课:

学生看教材p17—19,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是否所有文化都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3).优秀文化为什么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问题处理:1.(教师点拨)人作为生命的存在物,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精神需要是人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与其文化生活密切相关。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能陶冶人的情操,升华人的情感,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

【材料展示】弗洛伊德说,“上帝是有过失的,因为他的工作粗糙,质量不高。”

(教师归纳)弗洛伊德的这句话说明,我们每一个人并非生来就是完美无缺的,不仅生理和肢体难以确保完美,心理和精神上也难免存在或产生缺陷。为了弥补心理的缺陷和精神的空虚,我们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引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回答)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不同:先进、健康、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对人的成长起消极作用。所以本节课我们探讨文化对人生的影响作用时主要讲优秀文化所起的作用。

3.师生共同分析教材,说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进入新课讲述。(一)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问题处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列举出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一本书,一首歌,一幅画等等,说明它是如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以及它在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8页材料,并思考:当代中国应该倡导什么样的文化?

学生思考讨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问题处理:教师运用事例引导学生对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民在思想、观念、道德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从而明确现阶段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二)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问题处理:学生看书讨论:优秀文化为什么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试举例说明 1.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例如:充满爱国激情的法国的国歌《马赛曲》,鼓舞着法国人民奔赴抗击国外封建联军的革命前线;《国际歌》鼓舞着世界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义勇军进行曲》则激励着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

表明优秀文化作品的感召力是无可比拟的,影响力是深远持久的,生命力是难以估量的。由此得出结论: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可以超越时空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无论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年代,还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

课堂探究:举例说明你能感受到的先进文化的精神力量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其主要方面包括:“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

此外还有:延安精神: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女排精神: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精神;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等等。

(三)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什么关系?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2)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3)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2、人的全面发展

(1)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2)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3)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健康有了基本保障。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渐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课堂点拨:①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不同:先进、健康、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对人的成长起消极作用。②区分先进健康文化的三个作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强调人格的完善;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强调力度的加大;促进全面发展强调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全面发展成为可能。【课堂总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对人生的塑造,知道了文化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人的发展应该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应该是物质发展与文化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板书设计: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第四篇:高中政治教材[推荐]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2)正确掌握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理解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民主与专政的辨证统一关系)。(4)识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人权问题。

(2)联系实际,结合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3)培养比较辨别能力,分析我国国体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的本质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中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重 点

(1)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难 点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3)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复习导入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

(2)政治的实质和根本属性是?

(3)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

简单分析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关系,引出这节课要讲的内容。『讲授新课』

思考: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从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两个方面想一想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一、国家的介绍

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因此国家是历史范畴,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国家含义: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 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家性质,又被称为国体,是指社会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4、国家类型: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S国家——新型的)

二、人民民主专政

1、我国的国家性质(即我国的国体)——P5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注意:

(1)工人阶级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主要是通过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的;(2)社会主义国家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文化上(社会主义新文化);

(3)工农联盟为基础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2、民主与专政——P6(1)民主的含义: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注意:

第一,一定阶级范围是指在统治阶级内部,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民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没有超越阶级的民主。

第二,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也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而不是全民。第三,民主是一种制度安排,它所要保证的仅仅是统治阶级的利益。(2)专政的含义: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统治。注意:

第一,专政的对象往往是被统治阶级;专政的主体往往是统治阶级;

第二,专政存在的原因是统治阶级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和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的反抗。第三,统治阶级之所以能实行专政的原因是因为手中掌握着国家政权和具有国家机器。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与本质——P5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占人口绝大多数人民是我国的统治阶级,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的手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 区别于剥削阶级的优点:(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 第一,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一方面,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P9

另一方面,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第二,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内容—P6 ①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必须具备专政职能,人民民主专政也不例外。②人民民主专政的对象是极少数敌人;

③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 2

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我国的民主与专政的关系——P7 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正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三、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P7(Why?)

1、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写入宪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意义或为什么)第一、坚持人民民主的必要性(意义或为什么)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第二、坚持专政的必要性(意义或为什么)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时代内容—P7(How?)『结束新课』 练习(略)

第二节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2)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3)把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4)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联合实际,结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其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分析说明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权利观、义务观,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特权”、“拖权”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处理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做到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重 点

(1)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3)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难 点

(1)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2)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复习导入

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复习导入

:国家的产生、国家性质和本质是什么?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

国家活动虽然是一定阶级意志的体现和维护,但任何国家的活动都必须有本国公民的参与,国家与公民之间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从法律上讲,国家与公民应实施哪些责任?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这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讲授新课』

思考:结合图片和文字说明,生活中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

公民依法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简单举例解释一下这六项自由的区别)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但是,自由要在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许可的权利。

3、监督权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权利。

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Why?——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2)How?(结合教材的列举事例,简单了解一下。)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个义务。

二、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这是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

第一,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适用—法律制定前:立法不平等;

法律制定后:守法和司法的平等。

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权阶级。】

(二)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1、关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是不可分离,具有统一性,相辅相成。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

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怎么做?—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因此这一原则对我们的要求是:

一方面是要树立权利意识

第五篇:2016高中政治必修2 世界多极化教案

《世界度极化:不可逆转》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三、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原因极表现,发展演变过程极意义。

讲解国际竞争的实质及中国在世界多极化趋势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如何定位和发展自己。只有充分理解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才能更好地把握国际竞争的实质,才有利于更好地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定位中国,发展中国。

2、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视野逐渐开阔,喜欢关注国际时事,思维敏捷,这是教学得

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本课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国际关系复杂,时空跨度大,高一学生受其年龄和知识面的制约,很难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又是教学难点。所以,在教学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情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通过探讨和引导,提高学生理性思考和理论分析能力。

3、教法设计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4、学法指导

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法

5、媒体应用

结合教材,利用相关图片

6、教学建议 通过学生课前自主收集有关世界多极化的资料和预习,感受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探讨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思考,理解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格局相应的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将呈现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板书)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0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与二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两极格局有明显不同。这种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板书)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板书)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01-102页内容,思考所提出的探究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有力的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盟成为多极化力量中头等实力单位,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当今的实力虽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大国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目前正在保持经济大国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板书)

(1)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竞争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之,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板书)

1、国际竞争及其实质(板书)

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各国人民要求

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

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2页“专家点评”内容,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文化、经济、政治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3页“相关链接”内容,了解各国是如何展开竞争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制定发展战略,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加快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板书)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3页图表,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我们学习和了解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和意义,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以及我国应如何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通过学习,我们深刻领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领会了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于维护和实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等的重要政治经济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坚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微薄力量的信心和勇气。

(五)课后作业

分析讨论,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五、教学体会

本框内容学生根据以往的历史知识有所了解,不会很生疏,但对本框的重点知识多极化的意义以及国际竞争的实质了解不透,所以通过问题式的教学,让学生逐层思考得出结论,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理解透彻,达到了学习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一)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2、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2、加快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下载2013年高中政治必修2教材修改[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高中政治必修2教材修改[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高中政治教材修改《生活与哲学》部分

    2013年高中政治教材修改《生活与哲学》部分 1、P23:内容修改“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

    高中政治必修一

    高一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第一课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

    高中政治必修测试

    2017-2018学年(上)高二年级期初试题 政 治 试卷总分:100分 答题时间:90分钟 命题人: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70分) 1.......

    高中政治必修2第四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单元综合检测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3年10月10日,在斯里巴加湾市出席第八届东亚峰会的李克强总理说,离开和平稳定,发展......

    高中政治教材阅读指导

    高中政治教材阅读指导 ——基于“有效学习指导”培训的反思与总结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

    高中政治教材目录--人教版

    经济生活必修一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消费及其类......

    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目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

    高中政治必修二答题

    《政治生活》(必修二——答题模板) 1.凡是涉及到“我国政府”机关为人民做好事的材料,材料中的关键词有国务院、我国政府、某省(市、县、乡)政府、财政部等政府机关(行政机关)等,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