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首先,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其次,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现实生活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他本身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或时事政治划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评价政治课。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科学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
1.预习: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搞好预习要求做到:(1)列预习提要:(2)做好笔记:(3)勤思善想(发现问题):(4)持之以恒:
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
3.课后及时复习
之所以要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反复性特征的要求;爱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也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三、牢固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和原理虽然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总是记不住学过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同类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不仅记起来困难,而且只能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形成长久记忆。大家知道学习知识懂是基础,记是手段,用是目的。在真正弄懂的基础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须做到:
(1)运用记忆技巧。(2)要做到及时复习和定时复习。(3)多思多用,熟能生巧。
(4)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5)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会知识运用,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应试成绩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从宏观上驾驭知识。其次要培养理解分析知识的能力。
最后就是学会答题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
第二篇:高中政治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指导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竞争,会学习将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必须重视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对学习能力的养成。下面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同学们谈谈如何系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同学们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中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学科的误解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尝到了学习政治科的甜头,就能改变部分同学中存在的感觉政治课枯燥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现实生活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他本身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或时事政治划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评价政治课。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科学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
学习就是一边是学,一边是习。“学”主要是指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习”主要是自我检测和运用(练习,考试,和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记忆。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
1.预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念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预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从近期效应看可以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从远期效应看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搞好预习要求做到:
(1)列预习提要:要带着老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去预习,边读边思,并列出提要,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预习时可以利用标题、不同字体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体系,以便我们有轻有重、有精有粗地阅读教材。
(2)做好笔记: 在书上,做出眉批,在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哪些是语言叙述属文法方面的内容,可以不管它。另外自己还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可以加上框、线、点、圈、标号、点评、注释符号,留下预习的“痕迹”。
(3)勤思善想(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在预习中,不仅要关注知识,还要关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掌握初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有恒心、有自信心。预习是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和运用检测良性循环学习过程中的起始阶段,只有坚持一个时期才能看到效果。
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
听课要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握老师如何分析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老师提出问题,要主动思考,寻找答案。还可利用教材的“议一议”、“想一想”、“试一试”、“忆一忆”、“说一说”、“算一算”、“查一查”,以及“小资料”、“语录”等栏目促进思考,帮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只要长期坚持下去,自己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做好课堂笔记是课堂听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科学地做笔记也是检验是否能调动多个学习器官听讲及听课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笔记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复习资料,对我们的学帮助很大。笔记内容不能仅限于老师的板书提纲。它还应包括:
(1)老师对课本上落后于社会现实的知识进行的更正补充。如党在政治、经济理论上的新突破、社会现实的新变化——银监会设立、国家宏观调控任务的变化、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的变化过程、国家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等等。
(2)自己在预习时难以理解的问题。这种问题因人而异。预习时的难点也是听课时的重点,把预习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在笔记中,复习时多加思考,可使知识掌握得更加巩固。
(3)老师讲课时推导知识的思路和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4)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整理总结的知识体系和对易混淆知识进行的对比。如高一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生产率对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总量的影响;高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高三的政体的不同形式等。当然,老师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大家积极思维而补充的具体实例和课本上一目了然的知识是没有必要记录的。这四个方面其实也是我们听课的重点。
有的同学说,我也想思考,就是不知道怎么思考。这点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培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主动思考呢?(1)注意知识的积累;(2)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
(3)学会一些思维方法: 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等等;
(4)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如高一的发展农业,怎么发展:领导农民 科技人才 其它)。经过以上过程,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3.课后及时复习
之所以要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反复性特征的要求;爱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也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复习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忆: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象过电影一样。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相互启发,补充回忆,可以按笔记回忆,也可以按教材纲目回忆。(2)读:读书、笔记,同回忆对照,这样就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
(3)思:把新知识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让知识各就各位。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
三、牢固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和原理虽然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总是记不住学过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同类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不仅记起来困难,而且只能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形成长久记忆。大家知道学习知识懂是基础,记是手段,用是目的。在真正弄懂的基础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须做到:
(1)运用记忆技巧: 例如,将关键词提炼出来着重记忆,最后将其他词汇补充完整形成完整记忆。如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的关键词是:调节„„分配,刺激„„提高,促使„„分化。又如联想记忆, 做好知识的迁移,知识是有连带性的,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新视角、新层面的认识,这时我们不必重新记忆,只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加工即可。如市场、市场经济的作用。
再如协同记忆,多种感官联动,耳听,眼看,手写,口念,效果可能好些。
记忆的方法很多,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方法。
(2)要做到及时复习和定时复习。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时间与遗忘的数量成正比,因此对待遗忘最好的良药就是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定时复习,巩固记忆;经过多次复习后,知识即可成为长久记忆。
(3)多思多用,熟能生巧。常说常用,随时随地运用我们所学知识说明日常生活的人和事。如用价值规律说明钢材价格的升降。改变学习形式可以使学习更有效率,而且语言要规范、运用政治术语要准确。
(4)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首先要仔细比较这些知识点的异同,找出它们相同和相异的原因,在真正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把它们放在一起掌握,第二,找出区分的关键词;整理出比较表,使异同一目了然。第三, 把这些知识点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体会.如在日常生活中用的都是价格,只有研究价格的背后时我们才用价值。总之要比较异同,整理异同。
(5)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的同学常有这样的问题:对老师上的每一节课都能听懂,但总觉得知识非常零散。搞不清所学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高中政治所学的知识是科学理论的常识性知识,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真理,每一个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知识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从联系的程度来看有显性联系和隐形联系之分,即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很明显就能表现出来,很容易就能表达清楚,如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税收与国家的财政收入等,但有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则需要我们透过现象去抽象和提炼或者搭建桥梁、借助其他知识去寻找。比如遵守市场交易原则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调整经济结构与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之间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民族政策等。从联系的空间角度看,可分为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横向联系是指平行知识间的联系,如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之间的联系;纵向联系则是从深度上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一课或一节中包含的知识。除此以外,由于条件的变化,还会在知识间产生其他的联系。由此看来,知识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要想比较熟练科学地驾驭知识间的联系,就要掌握发现知识联系、建构知识体系的一般方法。
(1)有意识地自己动手整理知识体系。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先从课题或节题(中心)入手,逐渐细化知识点,认真思考本课或本节为什么包含这些知识,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对本课或本节知识进行阐述的,把能够准确反映知识间关系的内容用尽可能简短的词句甚至用一个词概括出来,用不同方向的箭头将知识连接起来,这样你就可以自己绘制一个知识体系图,这种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和隐性联系较为科学准确地挖掘出来。如果能经常进行上述工作,就会提高构建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扩而广之,你可以对整册书包含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对一个学科的知识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
(2)重视一册书的前言部分,前言是对本书所学内容的整体介绍。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把知识置于整体当中去认识。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自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知识,能够经常去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3)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教学原则和重要的学习方法,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去发现和积累一些感性材料,自觉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地认识和分析一个问题。在长期坚持的基础上可以对同一类社会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找出解决这类问题一般使用的理论知识,以实际材料为背景构建一种新的知识联系。如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活动与成果等。
(4)借助教参中列出的知识结构来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但这一方法远没有前面的方法好,因为没有经过自己消化,拿来主义的东西效果不会太好。掌握知识体系不但有助于牢固的掌握概念和原理,还能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一个清晰、科学的知识网络。
四、学会知识运用,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应试成绩
有的同学感到,知识背过了,但做题时却不知如何下笔,成绩提高不快。这涉及如何驾驭和运用知识的问题,对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局限于“背过”,要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想熟练灵活的运用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下功夫: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从宏观上驾驭知识。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除了在试卷上“纸上谈兵”外,应该将提高能力的工作放在平时,注意知识和感性材料的积累。实践证明,政治学科的高分同学都具有知识广博的共同特点;
其次要培养理解分析知识的能力。将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放在平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知识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理解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
第三要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注重建构知识体系,学会用多个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问题,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最后就是学会答题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掌握一些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我们应试能力的重要条件。要想掌握科学的审题和答题方法,就必须要了解政治试题的题型,如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一个立意中心,审题时应先把握住这个中心,把握中心立意的简单办法是对材料进行提炼,找出“谁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立意中心的明确可减少答题的盲目性,提高答案的针对性。对选择题来说,审清题干立意后,可先排除错误、无关或重复性题肢,将剩下的题肢与题干条件认真对应,慎重比较后做出选择。
解答主观题,在审清材料的同时,还须明确(1)设问的规定性和要求,共有几问?限定在哪个范围内等;(2)带着设问仔细阅读背景材料(文字),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抓住关键词等;(3)结合材料设问,寻找所需知识的切入点,是考什么知识点;(4)把理论知识及内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或归纳(怎样体现)、或演绎(怎样进行)。
同学们除了掌握上述基本的学习方法外,还必须努力做到:
1.努力培养学习知识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及创新意识。不少人常常以为创造能力很抽象,离自己很远。作为学生,离创造性成果可能会有一大段距离,但作为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却是常见的。充满童趣的想象是,在学习中,最常见的提问也是。不要小看问题意识,能提问题、发现问题恰恰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才回去探究,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2.积极关注国际国内大事,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能力。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平时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同学,政治考试,特别是高考的成绩往往就比较好。这是因为有了时政热点的知识储备,思维会更开阔,而政治考试是不回避现实热点的。生活是鲜活的,是不断变化的,由于教材的稳定性以及时间上的限制,教材对此往往不能及时反映,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的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材与现实的脱节。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政治课的过程中,关注变化的生活,及时的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补充进来。3.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高信息能力
信息社会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信息能力就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开阔思维,学会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要利用搜索引擎,访问相关网址,学会选择相关资源。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利用,培养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
总之,学有法则,学无定法。每个同学在学习这个问题上要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而不要盲目模仿别人,照搬别人的方法。万事开头难,但如果你能够长期坚持做好上述工作,就会培养一种科学的思维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你一生受益。
第三篇:高中政治学生学习方法
我想吗,在座的大多数同学恐怕对政治抱有不以为然的态度,我认为这很正常,文科倾向的同学毕竟占少数。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政治?我们为什么要学政治?如果连这些都不明确就去学习它,钻研它,就犹如瞎子走路般,举步维艰,犹如迷雾中的航路,迷失方向,其结果可想而知。总之,我们要想学习政治,就必须对政治这门学科持有明确的态度,以我的观点看来,政治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举足轻重,也许很多人觉得,政治仅仅是入仕做官的工具,实则不然,政治已经渗入了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说,学习政治也是有相当的意义的。
俗话说,“士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任何学科都必须事先打好提前量,课前预习也是生本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前预习对于不同倾向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理科倾向的学习,抽出时间,把即将学习的内容逐字逐句的通看一遍,对新课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就足够了,如果愿意可以将学案认真填写。但文科倾向的学生来说,要求就更高,不光要把预习的内容要认真看一遍,还要对照学案,将认为重点的内容画出来,然后逐个理解,这样可以将面的知,识拆分为点的知识,逐个击破效果更好。
课上表现决定了容纳知识的程度,无论是生本教育还是师本教育,课上认真听课总是最基本的,在此,我想对立刻倾向的同学说,虽然学政治对你们高考没有贡献,为了提高个人素质,认真听课也是理所应当的,课上认真听课的表现就是记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是以后复习的烦人凭证,我的做法,是将笔记抄在书上而不是笔记上,这样做比较方便,课本在手,复习无忧,当然,记笔记上也有许多优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做出选择,在听课时要将老师讲的内容和自己在之前预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并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梳理自己的知识脉络。
关于学习资料,理科倾向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的多少,有选择性的做,可以只做选择题,以检查自己上课的听课的效率,文科倾向的同学就必须将学习资料的问题逐个做一遍,练习并完善自己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为你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自己错的问题旁边做好记录,要知道错的原因,怎么改正,并作好记录。牢牢记下了。政治学习和历史学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需要大量的背诵,学习强度不言而喻,在这里希望文科倾向的同学要事先做好觉悟,以最好的状态迎接高强度的高考。而且要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兴趣是钻研的前提,有了兴趣,才会跟好的学习。
政治学习与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关联性,在这里,希望大家可以抽出时间来看看报纸,看看新闻,了解时事,以培养自己的政治敏感度,为政治学习打下基础。
生本学习,其目的是希望同学们共同发展和提高,希望我的经验能对同学们有所裨益,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第四篇:高中政治学习方法心得
一对一天材教育
从今年考试命题的形式来看,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注重基本知识的考察;另一方面是注重社会热点和时事热点问题的考察。从相应命题的方式上看主要有以下形式:一是与基本观点、原理相结合;二是与近年党中央的文献相结合;三是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四是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具体的内容有以下方面
所以,从毛中特命题的形式看,复习这门课程是要注意学习方法:一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史有许多相互覆盖的地方,因此复习时要以历史事件为线索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活的灵魂。要特别注意毛泽东发表的几篇著名的文章,这是毛泽东思想概论中每年必考的知识点。对这些文章没有必要全都看一遍,但是要知道每一篇文章的基本要点,而这又是一般的参考书很少提及的,这就要求考生自己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知识脉络图来加强理解和记忆。二是注意点、线、面的结合。所谓点,就是基本的观点、原理和范畴;所谓线,就是一章内容的联系;所谓面就是整个学科的内在联系。复习过程中要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使考查的内容了然于胸搞清楚了各个概念的内涵、概念之间的异同、易混淆的地方之后,不但容易记忆,而且效果好,在考试的时候又能灵活运用,自如应付。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复习要特别注意当年发生国内外大事,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很快,新内容和新经验多,所以历届考试中这部分的内容修订最多,而这些新修订后增加的知识点命题的机会也最多,有时甚至是当年的论述题或材料题的考查内容。考生在复习这些内容时,也要对其实质进行很好的把握。
近年来,新一轮的“以生为本”、“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那么,在新形势下, 如何抓住机遇,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使之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学”转变为 “我好学”,是每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师面临的热点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精心设计导言课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巩固学习兴趣;第三阶段是巧设课堂结尾,延续学习兴趣;第四阶段是巧设作业,发展兴趣。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有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课堂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导语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用歌曲、传说、典故、名言警句、新闻资讯、时事、生活事例、诙谐、幽默、恰当的比喻等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1]例如,在讲解高一经济生活《多彩的消费》时,我先对班里的同学进行调查:这个月家庭月收入有多少,从哪里来得,支出是多少,都用到哪里去了。让这些家庭里的小王子和小公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每个月的收入和支出。以此导课,既自然又能够引起同学们对消费的重视。课后许多同学都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自己一个月居然花那么多钱,而且这些钱大都用到买零食上。最终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对他们的生活是真正有用的,能够使之终身受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搞好课堂设计,培养思维,巩固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2]因而在第一堂课激发了学习兴趣,这只是第一步。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一对一天材教育 一对一天材教育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巩固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若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其中,借助电脑、投影仪、触摸屏、电子白板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课件,就能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形象具体,便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如我在讲生活与哲学《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时,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将其制作成PPT,配之以背景音乐《为了谁》,授课时播放给同学们看,引导他们认真思考观察,激活他们的思维;要求他们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多层面分析归纳。(1)人生的价值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2)从实际出发,谈谈现在你作为班级中一员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3)根据自己的理想,想想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这样,同学们的情趣被调动起来了,竞相回答,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3.以幽默的语言等形式巩固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在很多人的思想意识中,是一门枯燥无味、呆板的课程,因此教学效果很低,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优美感人的语言、形象的漫画等方式教学。如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好奇,而新鲜好奇正是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比如在讲哲学前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时,我给同学们讲了《哲学家与船夫》的寓言故事,不仅使学生开怀大笑,同时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寓含的深刻含义。许多的笑话、漫画、格言警句、歇后语,教师可信手拈来,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开展课堂小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去。这种新的学习观的形成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例如,在讲授《神奇的货币》这一内容时,针对学生难以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根据教材图示的物物交换的例子让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商品所有者在课堂上扮演买者和卖者的角色进行循环交换,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扩大了的物物交换所面临的困难,并乘机引导学生提出可能解决的办法,从而为货币的应运而生埋下伏笔。
6.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思想政治课可以采用的学习方法很多。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点、线、面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指导。点是指知识要点;线是指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面是由相互联系的知识点综合起来的知识网络。进行点、线、面相结合的学法指导,不仅能使学生微观准确地掌握知识要点,而且能使学生宏观系统地把握知识体系,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增强学习兴趣。[6]例如,在学习发展观时,要求学生先分别掌握(1)发展的含义(2)事物发展的实质(3)事物发展的普遍性(4)事物发展的动力(5)事物发展的原因(6)事物发展的状态(7)事物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之上,将上述观点综合起来,就完整地把握了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至于学习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与以上发展观的掌握是同样的道理,最后把三者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体系。
四.巧设作业,发展兴趣
一对一天材教育 一对一天材教育
1.作业设计要注意技巧
不同的学生在时间、数量、难易程度及内容范围上有区别,因此,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有所区别。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适宜布置一些简单再现型作业;对于中等生,可布置一些基础智能型题;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则应该布置一些综合智能型作业。也就是说,少布置或不布置“统一作业”,多布置“弹性作业”。尽量使作业内容适宜每一个学生,调动每个学生思考和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2.作业批改应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把作业设计完后,还要对作业进行批改,教师批改作业不仅要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业的对错,而且还要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7]教师对作业中出现遗漏、粗心大意或书写潦草等问题,可以在作业评语中直白地告诉学生;对敷衍了事、照抄他人作业、书写杂乱的学生,作业评语不妨严厉一些,促使学生醒悟;对大部分中下游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己的错误缺少明确的把握,作业评语应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教师可以根据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作出适时适当的指导,指导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学习方法、做题方法,当然也包括做人之道。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更需要受到肯定和表扬。严谨的作业评语,不仅可以起到指出错误、评价学生劳动、鼓励学习意志等作用,而且也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劲动力。例如,在每一次考试后,我都认真地看每一名学生的试卷,并且分别在每一份试卷上用红笔写上不同的批语。批语多是针对审题、字迹、答题方法等方面展开的。试卷评完后,我还要找部分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对评语的看法。
第一点,学会自主预习。预习课本至少要将老师下次要讲的课文看三遍。第一遍要熟悉课文,掌握大体内容。第二遍要找到主要内容和重点所在。第三遍要理解课文,即使不能将其理解,也会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框图。这样在老师授课时能更快更好的理解并吸收,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第二点,学会自主学习。上课时会学习、会做笔记,要积极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会的问题能及时向老师请教,及时的解决。
第三点,会复习。要知道复习从何入手能及时的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
第四点,要多做题。多做一些中低档试题,不要去做很多的高难度的试题。因为在做中低档试题时,已经起到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的作用,通过做题可以及时的了解自己的不足和欠佳的地方,能及时的改正,预防以后再犯。还有在做题过程中也要适当的去理解试题的含义,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掌握命题的规律。所谓“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就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像平常一样。
“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想得到,没有做不到。相信自己一定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了高中,才知道,政治原来是这样学的,不再是原来初中的表面现象,高中政治要的是深层次的理解。
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发现有的同学政治成绩好,有的却是大相径庭,成绩却比较差。原因在于对政治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还有学习兴趣。政治成绩不好的同学认为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兴趣。其实政治课有些内容是比较生动有趣的。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其原因在于学习方法有问题。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首先认识学习政治科是极有价值的。一般的学习方法就是一边学,一边习。“学”是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
一对一天材教育 一对一天材教育
“习”主要是多做题。最重要的是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要学习好,就要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同学政治成绩好,有的同学成绩差。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有问题。我学习政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上课时要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重点 记下来,思路要跟着老师走,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背基础知识点。
二、把报纸上的题认真做好,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把知识掌握的更牢固。问答题一定要自己先做,再对答案。
一对一天材教育
第五篇: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篇一:高中政治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指导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竞争,会学习将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必须重视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对学习能力的养成。下面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同学们谈谈如何系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同学们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中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学科的误解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尝到了学习政治科的甜头,就能改变部分同学中存在的感觉政治课枯燥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现实生活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他本身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或时事政治划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评价政治课。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科学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
学习就是一边是学,一边是习。“学”主要是指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习”主要是自我检测和运用(练习,考试,和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记忆。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
1.预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念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预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从近期效应看可以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从远期效应看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
搞好预习要求做到:
(1)列预习提要:要带着老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去预习,边读边思,并列出提要,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预习时可以利用标题、不同字体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体系,以便我们有轻有重、有精有粗地阅读教材。
(2)做好笔记: 在书上,做出眉批,在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哪些是语言叙述属文法方面的内容,可以不管它。另外自己还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可以加上框、线、点、圈、标号、点评、注释符号,留下预习的“痕迹”。(3)勤思善想(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在预习中,不仅要关注知识,还要关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掌握初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有恒心、有自信心。预习是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和运用检测良性循环学习过程中的起始阶段,只有坚持一个时期才能看到效果。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
听课要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握老师如何分析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老师提出问题,要主动思考,寻找答案。还可利用教材的议一议、想一想、试一试、忆一忆、说一说、算一算、查一查,以及小资料、语录等栏目促进思考,帮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只要长期坚持下去,自己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做好课堂笔记是课堂听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科学地做笔记也是检验是否能调动多个学习器官听讲及听课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笔记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复习资料,对我们的学帮助很
大。笔记内容不能仅限于老师的板书提纲。它还应包括:
(1)老师对课本上落后于社会现实的知识进行的更正补充。如党在政治、经济理论上的新突破、社会现实的新变化——银监会设立、国家宏观调控任务的变化、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的变化过程、国家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等等。
(2)自己在预习时难以理解的问题。这种问题因人而异。预习时的难点也是听课时的重点,把预习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在笔记中,复习时多加思考,可使知识掌握得更加巩固。
(3)老师讲课时推导知识的思路和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4)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整理总结的知识体系和对易混淆知识进行的对比。如高一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生产率对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总量的影响;高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高三的政体的不同形式等。当然,老师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大家积极思维而补充的具体实例和课本上一目了然的知识是没有必要记录的。这四个方面其实也是我们听课的重点。
有的同学说,我也想思考,就是不知道怎么思考。这点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培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主动思考呢?(1)注意知识的积累;
(2)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
(3)学会一些思维方法: 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等等;
(4)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如高一的发展农业,怎么发展:领导农民 科技人才 其它)。经过以上过程,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3.课后及时复习
之所以要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反复性特征的要求;爱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也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复习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忆: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象过电影一样。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相互启发,补充回忆,可以按笔记回忆,也可以按教材纲目回忆。(2)读:读书、笔记,同回忆对照,这样就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
(3)思:把新知识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让知识各就各位。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
三、牢固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和原理虽然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总是记不住学过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同类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不仅记起来困难,而且只能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形成长久记忆。大家知道学习知识懂是基础,记是手段,用是目的。在真正弄懂的基础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须做到:
(1)运用记忆技巧: 例如,将关键词提炼出来着重记忆,最后将其他词汇补充完整形成完整记忆。如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的关键词是:调节??分配,刺激??提高,促使??分化。
又如联想记忆, 做好知识的迁移,知识是有连带性的,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新视角、新层面的认识,这时我们不必重新记忆,只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加工即可。如市场、市场经济的作用。
再如协同记忆,多种感官联动,耳听,眼看,手写,口念,效果可能好些。
记忆的方法很多,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方法。
(2)要做到及时复习和定时复习。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时间与遗忘的数量成正比,因此对待遗忘最好的良药就是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定时复习,巩固记忆;经过多次复习后,知识即可成为长久记忆。
(3)多思多用,熟能生巧。常说常用,随时随地运用我们所学知识说明日常生活的人和事。如用价值规律说明钢材价格的升降。改变学习形式可以使学习更有效率,而且语言要规范、运用政治术语要准确。
(4)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首先要仔细比较这些知识点的异同,找出它们相同和相异的原因,在真正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把它们放在一起掌握,第二,找出区分的关键词;整理出比较表,使异同一目了然。第三, 把这些知识点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体会.如在日常生活中用的都是价格,只有研究价格的背后时我们才用价值。总之要比较异同,整理异同。
(5)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的同学常有这样的问题:对老师上的每一节课都能听懂,但总觉得知识非常零散。搞不清所学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高中政治所学的知识是科学理论的常识性知识,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真理,每一个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知识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从联系的程度来看有显性联系和隐形联系之分,即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很明显就能表现出来,很容易就能表达清楚,如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税收与国家的财政收入等,但有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则需要我们透过现象去抽象和提炼或者搭建桥梁、借助其他知识去寻找。比如遵守市场交易原则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调整经济结构与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之间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民族政策等。从联系的空间角度看,可分为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横向联系是指平行知识间的联系,如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之间的联系;纵向联系则是从深度上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一课或一节中包含的知识。除此以外,由于条件的变化,还会在知识间产生其他的联系。由此看来,知识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要想比较熟练科学地驾驭知识间的联系,就要掌握发现知识联系、建构知识体系的一般方法。
(1)有意识地自己动手整理知识体系。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先从课题或节题(中心)入手,逐渐细化知识点,认真思考本课或本节为什么包含这些知识,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对本课或本节知识进行阐述的,把能够准确反映知识间关系的内容用尽可能简短的词句甚至用一个词概括出来,用不同方向的箭头将知识连接起来,这样你就可以自己绘制一个知识体系图,这种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和隐性联系较为科学准确地挖掘出来。如果能经常进行上述工作,就会提高构建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扩而广之,你可以对整册书包含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对一个学科的知识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
(2)重视一册书的前言部分,前言是对本书所学内容的整体介绍。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把知识置于整体当中去认识。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自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知识,能够经常去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3)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教学原则和重要的学习方法,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去发现和积累一些感性材料,自觉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地认识和分析一个问题。在长期坚持的基础上可以对同一类社会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找出解决这类问题一般使用的理论知识,以实际材料为背景构建一种新的知识联系。如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活动与成果等。
(4)借助教参中列出的知识结构来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但这一方法远没有前面的方法好,因为没有经过自己消化,拿来主义的东西效果不会太好。
四、学会知识运用,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应试成绩
有的同学感到,知识背过了,但做题时却不知如何下笔,成绩提高不快。这涉及如何驾驭和运用知识的问题,对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局限于“背过”,要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想熟练灵活的运用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下功夫: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从宏观上驾驭知识。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除了在试卷上“纸上谈兵”外,应该将提高能力的工作放在平时,注意知识和感性材料的积累。实践证明,政治学科的高分同学都具有知识广博的共同特点;
其次要培养理解分析知识的能力。将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放在平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知识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理解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
第三要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注重建构知识体系,学会用多个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问题,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最后就是学会答题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掌握一些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我们应试能力的重要条件。要想掌握科学的审题和答题方法,就必须要了解政治试题的题型,如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一个立意中心,审题时应先把握住这个中心,把握中心立意的简单办法是对材料进行提炼,找出“谁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立意中心的明确可减少答题的盲目性,提高答案的针对性。对选择题来说,审清题干立意后,可先排除错误、无关或重复性题肢,将剩下的题肢与题干条件认真对应,慎重比较后做出选择。
解答主观题,在审清材料的同时,还须明确(1)设问的规定性和要求,共有几问?限定在哪个范围内等;(2)带着设问仔细阅读背景材料(文字),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抓住关键词等;(3)结合材料设问,寻找所需知识的切入点,是考什么知识点;(4)把理论知识及内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或归纳(怎样体现)、或演绎(怎样进行)。
同学们除了掌握上述基本的学习方法外,还必须努力做到: 1.努力培养学习知识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及创新意识。不少人常常以为创造能力很抽象,离自己很远。作为学生,离创造性成果可能会有一大段距离,但作为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却是常见的。充满童趣的想象是,在学习中,最常见的提问也是。不要小看问题意识,能提问题、发现问题恰恰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古人云: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才回去探究,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2.积极关注国际国内大事,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能力。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平时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同学,政治考试,特别是高考的成绩往往就比较好。这是因为有了时政热点的知识储备,思维会更开阔,而政治考试是不回避现实热点的。生活是鲜活的,是不断变化的,由于教材的稳定性以及时间上的限制,教材对此往往不能及时反映,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的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材与现实的脱节。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政治课的过程中,关注变化的生活,及时的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补充进来。3.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高信息能力
信息社会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信息能力就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开阔思维,学会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要利用搜索引擎,访问相关网址,学会选择相关资源。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利用,培养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
总之,学有法则,学无定法。每个同学在学习这个问题上要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而不要盲目模仿别人,照搬别人的方法。万事开头难,但如果你能够长期坚持做好上述工作,就会培养一种科学的思维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你一生受益。
篇二: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构建知识脉络 高中政治学习对知识体系的把握上要用基本思维方法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脉络。
知识点是零乱的,不利于记忆和掌握,把他们串起来,形成一个体系,彼此联系起来,就有助于知识的掌握了,而且知识本身就是有内在联系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并运用一定的方法(一定的思维方法)作为“红线”把知识“串”起来。(每框题、每节、每课和一本书)
1、运用“是什么、(性质、本质等)、为什么(原因)、怎么样(意义或危害)、怎么做(手段和措施)、怎么体现的(在具体材料中)”的思考问题的逻辑层次来联系知识。比如“国家的宏观调控”一框。就包括“为什么需要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含义和目标是什么”以及怎么样进行宏观调控?三个层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框则是按照“经济效益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怎么样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层次展开的。
2、经济常识教材的知识组合方法一般是按照“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归纳(个别---一般)与演绎(一般---个别)相结合的逻辑展开的。比如:先讲什么是“使用价值”、“价值”,再讲二者的干系,这是分析与综合的运用;讲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前,先讲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经济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三个方框就是按照“演绎法”展开的。
3、注意矛盾分析法(一分为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运用。比如第一课第一节,先把商品一分为二:使用价值和价值,然后具体分析二者的内涵,最后,确立“价值”应该是重点掌握的对象。第三课地二节“企业的经营者”,先一分为二地也就是全面地的分析企业的经营者有三个方面,然后具体分析这三个方面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重点分析厂长(经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应该具备的素质。
4、经济常识的8课内容,前两课是基础理论,后6课是我国具体。后6课是按照“生产(3、4课)、分配(5、7课)交换和消费(7课)以及对外经济关系(8课)的顺序展开的。以本为本、学会看书,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课本是我们学习的根本所在,当然也需要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看一些参考书,但决不能抛开课本。看书应该作到四看:看目录(经常看)、看序言(总序言和每课的序言)、看内容(大小字、黑体、楷体都应该看)、看小结(课后知识小结是每课知识的浓缩)
看内容、看小结以加强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是基础;看目录、看序言以加强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掌握是关键。
学好高中政治的心得和方法 高中政治的学习一定要有学习方法,什么事情方法最重要,有了方法学起来会事半功倍,而且不会觉得那么枯燥,下面就讲一些自己的心得和借鉴的方法。
(一)关于平时
(1)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它能够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还能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可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搞好预习首先“要做好笔记”。预习时应该在书上做出眉批,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来提示自己,以达到在学习和复习中提醒自己注意,便于向老师提问或者避免遗漏知识和犯同样的错误;再次,要“勤思善想”,也就是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能阐释哪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最后,要“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恒心、自信心。要把“课前预习”这个起始阶段搞得深入、扎实,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学习不是一蹙而就的,还需要坚持一定时期才能见到效果。
(2)上好课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提高成绩和培养能力的瓶颈。上课的关键是“专心”。“心”专在哪里?一般来说专在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与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将你预习时确定的听课重点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
“看、听、参与”等形式有所不同,但共同的东西就是都必须动脑,这是贯穿整个上课全过程中的一条主线,也是衡量专心不专心的唯一标志。主动思考要求①注意知识的积累②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③学会一些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具体化等)④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
(3)学习具有实践性、个体性、反复性的特点,反复性以及爱宾浩斯遗忘曲线要求学习过程应该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特别是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复习包括:及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
进行及时复习,应着重抓好以下个环节:
①“忆”:即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如本课的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网络图等等,要达到在大脑中要象放电影一样能把它再现出来。
②读:读书、读笔记并同回忆进行对照,这样就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③思:把新知识进行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让知识各就各位。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复习的这几个环节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学习中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不可孤立的强调一个方面,否则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二)注重方法发散思维(1)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也叫全面分析法,就是在分析解答问题时运用矛盾的观点,一分为
二、全面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这一方法是针对试题的片面性观点,如内容不全、关系理解不全、原因表述不全等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矛盾分析法在运用过程中,并不一定要否定题目中的结论或观点,而是在承认其合理成分的前提下,指出其片面的一面,并补充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认识。
(2)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也叫关系分析法,是指把要分析的对象放到系统的知识框架之中,找出一个或多个相互关联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思维方法。要正确运用系统分析法,首先必须能深刻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能简单记忆、再现知识点;其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始终把教材中的观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所学的理论思考经常遇到的问题。
(3)历史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是指把认识的对象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分析的思维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可以深刻地理解事物产生的特殊背景,认识事物的来龙去脉,从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必然趋势。历史分析法在文科综合、文理大综合考试中的运用更为普遍。(5)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法的思维特点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设问的形式诸如材料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反映了什么政治常识理论之类的题目就要运用归纳法解题。运用归纳法解题,要遵循从个性到共性、从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原则,要注意材料与观点在内容上的对应性。有的材料可体现出若干个观点,需要逐一列出,有些观点需要自己去综合和概括。这就要因题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演绎法。
演绎法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一般性、规律性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的思维方法。应该用演绎法题目的设问形式通常是: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某某观点(原理)的?用演绎法解题要遵循从共性到个性、从普遍性到特殊性的原则,将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演绎法首先要审清题目所涉及的原理和观点是什么,这是分析材料的前提。其次要恰当地分析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就是阅读材料、归纳材料、处理材料的有机统一的过程。通过阅读,对材料进行归类、筛选,抓住有用信息。
好了,说这么多如果用心的话就够用了,其实学什么都是兴趣,其次是方法,没了兴趣有方法也没用,所以政治的学习要培养兴趣,然后自己去总结,去体会。理论的东西是要用发散的思维去理解,不能死背定律,那样不会起到多大的效果,记住了哦!2012年高考政治备考复习的思考与建议
深信每个高三文科生都想走上学习的成功之路。要想走上成功路,除了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事实上,只要是在学习,不管是否意识到,人们都在选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只不过所用方法有优劣之分罢了。学习得法,事半功倍,不但能帮助文科生在今后的一年间顺利前行,取得优异成绩,更能成为一个人的宝贵财富而让人终身受益。
其实,达尔文早就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那么,学好高三文科有哪些方法?怎样去掌握这些方法呢?笔者以为首先必须抓好以下五个关键环节。
1、教材的阅读
阅读是“学习之母”。它既是学习的开端,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研究表明,阅读后的记忆率要比听讲后的记忆率高出1.66倍。
当然,看书未必是阅读,只有读懂了至少是用脑了才能算是阅读。那么,从高三文科生的角度看,应该怎样阅读文科教材?
从阅读的步骤看,首先是要经常看看目录及其教材内各章节下的子目。目录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它能体现各章节、各子目之间的关系和核心内容,因而是学习的导游图,经常加以浏览,就能对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了然于胸。如阅读《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目录就不难发现编者将中国古代社会分成了六章六个阶段,其中从第二章开始分五个阶段介绍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再看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下面又设八节,实际上是从制度、政治、社会经济、疆域、民族关系和文化等方面论述了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状况,其中“大一统”的特征非常鲜明;而
第五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的介绍,则是从“繁荣”的角度切入,以八节的篇幅分别介绍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变革、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和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时代特征可谓是一目了然。
顺便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学科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教材的改革力度也相当大,高三文科生在阅读时应当予以适当的关注,因为高考将会体现这些成果。关注的最佳捷径就是钻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俗称“考纲”)中的“考试内容”,看看它的框架结构及重要的知识点的表述与教材有什么不同。再就是翻看新教材的目录,看看其框架结构、基本线索和重要观点有什么变化,新旧版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就极为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情况。第三是关心教师及各类媒体的介绍,如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完成及其研究成果的正式公布,公元前841年就已经不再“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其次是在对每个章节的阅读时要重视寻找“灵魂”(或者说是“中心思想”)。社会学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因此,要多想想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一内容放进教材?他想借此说明什么问题?他又是通过什么材料来说明问题的?重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养成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灵魂”常常表现为是隐性知识,它并没有直接用文字表述出来,而是隐蔽在教材之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这就需要去理解、去挖掘。如“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就中国”就是蕴藏在中国近代八十年抗争与探索史中的历史结论,但教材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这么说;又如“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中共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正确决策的结果,但教材也没有这么说。显然,这些都是在了解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而且,还完全可以从其它的角度得出更多的结论。
第三是确定并用各种标记划出学习目标,以便于日后复习时一目了然,更可以明确基本的知识点。从阅读的技巧看,要特别注意四点。
一是要重视关键词(又称段落主题句)。
它通常在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是最后一句。要想一想,支撑它的依据是什么?
二是要善于把标题变成问题对自己提问。
如“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就可变为:中共为什么要组织战略决战(背景)?战略决战是怎样进行的(过程)?战略决战产生了什么影响(意义)?
三是对某些重要材料要加深理解。
如需加深理解,可按“浏览—自我提问—阅读—复述”的程序进行阅读。
四是如需较长久地记住的知识。
可使用“考试通过器”(又称三r体系):阅读(read)----逐段阅读,弄明白作者在这一段中讲了什么,重点是什么。这是关键一步,必须弄懂。记录(recond)----对所阅读的教材有选择进行划线,或归类制表。背诵(recite)----对所划的东西掩卷回忆并背诵,最好是出声地背诵,背对为止。在时间分配上,背诵时间占50%较为适宜。
2、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课前预习是高效地学习新课的基础,但不少文科生对教材的预习向来是忽视的,其后果是听课时心中无数甚至于是不得要领,只得忙于生吞活剥教师讲授的东西。不搞课前预习,除了认识上的原因,时间过于紧张也是客观原因。其实,如想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并保持较高的效率就不能不重视课前预习。那么,怎样预习?建议按下列三个步骤去尝试:首先是纵览章节、引言和子目。纵览犹如给机器上润滑油,化时不多,便可了解基本内容,明确学习方向,还易于整体地把握方向。其次是根据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俗称考纲)了解教材的要点、难点,并把重要的知识目标(如时间、地域、人物、事件、术语)划下来。最后是把不懂的地方确定下来,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明确它,才有可能消除它。做好了这一切,上课时就可以集中精力关注老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了。
在高三年级,复习恐怕是学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这里的复习主要是指课后的复习。遗忘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复习则是战胜遗忘的利器,它当然也应当连续不断地进行。不过,课后复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新的知识。
高三文科的课后复习应该怎样进行?
从复习内容的角度看,当然是要抓住“学科主体知识范围内”的主要学习目标(也称学习重点或主干知识)。以历史学科为例,所谓主要的学习目标,一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术语,如鸦片战争、林则徐和《南京条约》;二是与基本线索有关的,如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孙中山的民主革命、陈独秀的“民主”与“科学”;三是一些历史的基本结论,如“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等等。对非主要的学习目标要敢于忽略,千万不要试图“把书本上的东西都记住”。当然,由于是高考,所以具体的考试内容每年都有所调整,这就需要重视考纲。注意,要想事半功倍地进行高三的历史复习,就务必要重视考纲并在考纲的指导下进行,在新《考试说明》颁发之前,可以先参考2003年的《考试说明》。至于考试的“超纲”肯定不是命题的方向而只能视为是命题的失误。复习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下列四种。对平时的课后复习,通常可以重要的知识点为中心进行。随着学习的推进,归类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的复习方法。
宏观的归类可以形成基本线索。如《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大体可归为“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工运与共运”“殖民与反殖民”四个专题,进而形成一条主线索和三条副线索。而微观的归类则可以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识集中起来,便于识记。如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关键性战役等等。
归类还可以表现为抓住一些小专题进行复习。在文综考试的背景下,这种归类方法似乎变得更为重要了。小专题复习当然意味着要把有关知识系统化、专题化。以中国古代文化为例,它可以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社会科学可再分为思想、教育、文学、史学、艺术等小专题,自然科学也可再分为农、医、天、算、工程等小专题。应该强调指出,小专题复习的注意重心不应放在知识点的归类、梳理和识记上,更不要刻意在知识点上去“深挖洞”,而是要放在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上,放在对这些历史现象的探究上。要学会以小见大,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理解这些历史现象。以中国古代的教育为例,如果对私学、书院的兴衰拉线索并不能算错,但终究只是一些细小知识的堆积,意义并不大;而如果能够揭示蕴藏其后的经济、政治根源,进而理解“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它的兴衰受制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社会的发展”,那么才实现了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探讨的价值。
第三种方法是编制各类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识排列有序,一目了然。
第四种方法难度最大,但对发展思维能力、对于一年后的应试却是极其有效的,这就是比较的方法。高考非常重视比较,这是因为比较能力是一种层次较高的能力,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那么,怎样进行比较?
首先当然要掌握与理解基本概念。其次是要掌握比较的方法,这就要依*平时的训练。比较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人物、事件、历史概念、文化成果等均可以进行比较。比较时需注意三点:首先是明确思维方向,求同还是求异,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本质性的异同点找出来。其次是确定比较点,也就是划分一些领域进行比较,如可以是两个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等,当然还可以是两个历史事件的性质、特点、影响等。
从加深记忆的角度看,成功的复习至少应当抓住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把新学的知识放入已学的知识中去考察并要努力将它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因此整理笔记和做一些卡片是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步是适当的练习。
3、听课
听课,是指倾听,是指在听的过程中用脑吸收词或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理解事实和概念,并尽量将它转化为记忆。
听课,是现阶段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能否实现高效地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要听好高三的课,应当做好下列几件事:
一是要端正听课态度,这是有效听课的最重要条件。
你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幸运:每堂课都是老师化了几个小时甚至于是一生的心血才准备好的,你就这么容易地得到了;你应当想到,课后的自学很难在相同的单位时间里获得相应的信息。
二是要认真倾听。
它包括:集中思想----要专注地听课,尤其是专注于①学习目标;②预习中未解决的的部分;③老师强调的知识和重点分析的知识。
三是要多种器官并用,做好笔记并积极地提问和回答。
在课堂上,要坚持耳听、眼看、手记、嘴巴问答,这样才能为大脑印下清晰的记忆痕迹。
四是要及时归纳。
可在下课再花费一、二分钟追忆一下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在听课问题上,要注意消除以下两种常见的坏习惯:认为课乏味或是挑剔讲课老师而不认真听,这会导致有用信息的遗漏;分心,在上课的时候“兼顾”其它学科的学习,这当然会“担惊受怕”,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4、笔记
为什么要记笔记?有研究表明,课后马上测试,一般学生能够记住老师讲课内容的50%,48小时后只能记住其中的25%,隔两周后再回忆,记住的大约只有8.4%了。
毫无疑问,记笔记有助于眼、耳、脑、手密切配合,多种器官刺激大脑,有助于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强化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然而,笔记的功能还不止于此,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与教材相比,有时会更有层次性、逻辑性,或是更显浅易懂。
一般说来,高三课的容量是比较大的。从技术角度看,宜准备专用的16k本笔记,这样就易于较为舒适而快捷地书写;每一页应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于日后的整理和补充;字的书写以自己能看懂为条件,不必苛求端正整洁;可用一些自己能懂的简略词或缩写词;一些教材上有的内容可直接在教材上做好标记以节省时间。怎样做笔记?
当然要学会预习与听课,这是记好笔记的前提。
固然要把老师的授课提纲(要点)记下来,但作为高三的课,这已不是重点。需记的重点有:重要的概念、结论及其分析;重要的知识归类或知识框架(含线索、结构);精典的例子或练习题;教师对某些问题的新见解和思考方法。
记笔记是为了应用。笔记应多次复习,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般应在对其内容记忆犹新的时候(即是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一次较为仔细的复习。当笔记“冷却”时(起初一般是1—2周,以后可逐步延长),再复习一遍,一是强化识记,二是看看是否有新的疑问,三是尤其要注意各部分笔记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互相关联。
5、练习
第一是“任它长水三千里,我只取其中一勺”。
换言之,我们应走“精练”之路。因此,进入高三后,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较好的复习资料以备用。所谓“较好”,当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科学性正确无误;编写体例适合于高三的复习(至少应有同步辅导与专题辅导两个部份);内容与高考改革方向、与考纲相一致。从练习的角度看,还应该有同步练习与专题练习两个部分。有了这些资料后,就应有计划地、踏踏实实地去逐步完成。在练习问题上,切忌收集了许多资料,今天做这一份,明天做那一份,到头来就很难做到“系统”和“全面”。
第二是要重视老师布置的自行设计的练习题。
复习资料一般都是面对一个较大的使用群体,对个体的你未必适合。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会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高考的形势,设计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供学生们选用。对此,你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做其中的一些。
第三是坚持“细水长流”。
许多同学对文科作业有认识误区,以为数理化才需要天天做作业,文科主要就是看书,要么就是做试卷。其实不然,作为一名文科生,文科作业恐怕同样需要天天做,只不过不需要大量做罢了。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少做“抄抄书”就可以完成的作业;即使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也应努力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概括与组织。这样就能做一次有一次收获,不至于感到是“无效劳动”。
第四,对典型题目要认真研究。
典型题目一般有两类,一是较好的高考题,特别是列入了高考《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的例证题;二是教师们设计的对某一类专题有“范例”意义的练习题。之所以要认真研究典型题目,是因为练习题是永无穷尽的,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像学习数理化一样,把那些例题研究透,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实行文科综合考试、不再追求知识覆盖面的今天,这种练习方式尤其值得提倡。
篇三: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试论高中政治的学习方法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竞争,会学习将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下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系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同学们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中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学科的误解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尝到了学习政治科的甜头,就能改变部分同学中存在的感觉政治课枯燥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
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后,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现实生活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他本身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或时事政治划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评价政治课。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科学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
学习就是一边是学,一边是习。“学”主要是指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习”主要是自我检测和运用(练习,考试,和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记忆。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1.预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念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预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从近期效应看可以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从远期效应看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3)勤思善想(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在预习中,不仅要关注知识,还要关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掌握初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听课要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握老师如何分析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3.课后及时复习。之所以要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反复性特征的要求;爱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也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三、牢固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和原理虽然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总是记不住学过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同类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不仅记起来困难,而且只能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形成长久记忆。大家知道学习知识懂是基础,记是手段,用是目的。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首先要仔细比较这些知识点 的异同,找出它们相同和相异的原因,在真正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把它们放在一起掌握,第二,找出区分的关键词;整理出比较表,使异同一目了然。第三,把这些知识点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体会.如在日常生活中用的都是价格,只有研究价格的背后时我们才用价值。总之要比较异同,整理异同。
同学们除了掌握上述基本的学习方法外,还必须努力做到:1.努力培养学习知识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及创新意识。2.积极关注国际国内大事,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能力。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平时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同学,政治考试,特别是高考的成绩往往就比较好。这是因为有了时政热点的知识储备,思维会更开阔,而政治考试是不回避现实热点的。3.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高信息能力。信息社会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信息能力就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开阔思维,学会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总之,学有法则,学无定法。每个同学在学习这个问题上要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而不要盲目模仿别人,照搬别人的方法。万事开头难,但如果你能够长期坚持做好上述工作,就会培养一种科学的思维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你一生受益。
篇四:高中政治学习方法(全)2.3.4政治学习方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尝到了学习政治科的甜头,就能改变部分同学中存在的感觉政治课枯燥的问题。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二、科学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 1.预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念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预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从近期效应看可以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从远期效应看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搞好预习要求做到:
(1)列预习提要:要带着老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去预习,边读边思,并列出提要,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预习时可以利用标题、不同字体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体系,以便我们有轻有重、有精有粗地阅读教材。
(2)做好笔记 : 在书上,做出眉批,在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哪些是语言叙述属文法方面的内容,可以不管它。另外自己还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可以加上框、线、点、圈、标号、点评、注释符号,留下预习的“痕迹”。
(3)勤思善想(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在预习中,不仅要关注知识,还要关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掌握初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有恒心、有自信心。预习是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和运用检测良性循环学习过程中的起始阶段,只有坚持一个时期才能看到效果。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
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
听课要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握老师如何分析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老师提出问题,要主动思考,寻找答案。还可利用教材的议一议、想一想、试一试、忆一忆、说一说、算一算、查一查,以及小资料、语录等栏目促进思考,帮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只要长期坚持下去,自己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做好课堂笔记是课堂听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科学地做笔记也是检验是否能调动多个学习器官听讲及听课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笔记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复习资料,对我们的学帮助很大。笔记内容不能仅限于老师的板书提纲。它还应包括:
(1)老师对课本上落后于社会现实的知识进行的更正补充。如党在政治、经济理论上的新突破、社会现实的新变化——银监会设立、国家宏观调控任务的变化、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的变化过程、国家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等等。
(2)自己在预习时难以理解的问题。这种问题因人而异。预习时的难点也是听课时的重点,把预习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在笔记中,复习时多加思考,可使知识掌握得更加巩固。
(3)老师讲课时推导知识的思路和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4)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整理总结的知识体系和对易混淆知识进行的对比。如高一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生产率对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总量的影响;高二的主要矛盾和矛 盾的主要方面;高三的政体的不同形式等。当然,老师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大家积极思维而补充的具体实例和课本上一目了然的知识是没有必要记录的。这四个方面其实也是我们听课的重点。
有的同学说,我也想思考,就是不知道怎么思考。这点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培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主动思考呢?(1)注意知识的积累;
(2)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
(3)学会一些思维方法: 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等等;
(4)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
经过以上过程,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3.课后及时复习
之所以要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反复性特征的要求;爱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也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复习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忆: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象过电影一样。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相互启发,补充回忆,可以按笔记回忆,也可以按教材纲目回忆。
(2)读:读书、笔记,同回忆对照,这样就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
(3)思:把新知识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让知识各就各位。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
三、牢固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和原理虽然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总是记不住学过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同类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不仅记起来困难,而且只能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形成长久记忆。大家知道学习知识懂是基础,记是手段,用是目的。在真正弄懂的基础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须做到:
(1)运用记忆技巧。例如,将关键词提炼出来着重记忆,最后将其他词汇补充完整形成完整记忆。如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的关键词是:调节??分配,刺激??提高,促使??分化。
又如联想记忆,做好知识的迁移,知识是有连带性的,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新视角、新层面的认识,这时我们不必重新记忆,只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加工即可。如市场、市场经济的作用。
再如协同记忆,多种感官联动,耳听,眼看,手写,口念,效果可能好些。
记忆的方法很多,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方法。
(2)要做到及时复习和定时复习。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时间与遗忘的数量成正比,因此对待遗忘最好的良药就是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定时复习,巩固记忆;经过多次复习后,知识即可成为长久记忆。
(3)多思多用,熟能生巧。常说常用,随时随地运用我们所学知识说明日常生活的人和事。如用价值规律说明钢材价格的升降。改变学习形式可以使学习更有效率,而且语言要规范、运用政治术语要准确。
(4)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首先要仔细比较这些知识点的异同,找出它们相同和相异的原因,在真正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把它们放在一起掌握,第二,找出区分的关键词;整理出比较表,使异同一目了然。第三,把这些知识点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体会.如在日常生活中用的都是价格,只有研究价格的背后时我们才用价值。总之要比较异同,整理异同。
(5)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的同学常有这样的问题:对老师上的每一节课都能听懂,但总觉得知识非常零散。搞不清所学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高中政治所学的知识是科学理论的常识性知识,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真理,每一个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知识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从联系的程度来看有显性联系和隐形联系之分,即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很明显就能表现出来,很容易就能表达清楚,如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税收与国家的财政收入等,但有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则需要我们透过现象去抽象和提炼或者搭建桥梁、借助其他知识去寻找。
(1)有意识地自己动手整理知识体系。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先从课题或节题(中心)入手,逐渐细化知识点,认真思考本课或本节为什么包含这些知识,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对本课或本节知识进行阐述的,把能够准确反映知识间关系的内容用尽可能简短的词句甚至用一个词概括出来,用不同方向的箭头将知识连接起来,这样你就可以自己绘制一个知识体系图,这种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和隐性联系较为科学准确地挖掘出来。如果能经常进行上述工作,就会提高构建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扩而广之,你可以对整册书包含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对一个学科的知识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
(2)重视一册书的前言部分,前言是对本书所学内容的整体介绍。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把知识置于整体当中去认识。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自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知识,能够经常去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3)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教学原则和重要的学习方法,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去发现和积累一些感性材料,自觉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地认识和分析一个问题。在长期坚持的基础上可以对同一类社会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找出解决这类问题一般使用的理论知识,以实际材料为背景构建一种新的知识联系。如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活动与成果等。
四、学会知识运用,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应试成绩
有的同学感到,知识背过了,但做题时却不知如何下笔,成绩提高不快。这涉及如何驾驭和运用知识的问题,对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局限于“背过”,要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想熟练灵活的运用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下功夫: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从宏观上驾驭知识。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除了在试卷上“纸上谈兵”外,应该将提高能力的工作放在平时,注意知识和感性材料的积累。实践证明,政治学科的高分同学都具有知识广博的共同特点;
其次要培养理解分析知识的能力。将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放在平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知识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理解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
第三要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注重建构知识体系,学会用多个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问题,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最后就是学会答题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掌握一些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我们应试能力的重要条件。要想掌握科学的审题和答题方法,就必须要了解政治试题的题型,如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一个立意中心,审题时应先把握住这个中心,把握中心立意的简单办法是对材料进行提炼,找出“谁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立意中心的明确可减少答题的盲目性,提高答案的针对性。对选择题来说,审清题干立意后,可先排除错误、无关或重复性题肢,将剩下的题肢与题干条件认真对应,慎重比较后做出选择。
解答主观题,在审清材料的同时,还须明确(1)设问的规定性和要求,共有几问?限定在哪个范围内等;(2)带着设问仔细阅读背景材料(文字),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抓住关键词等;(3)结合材料设问,寻找所需知识的切入点,是考什么知识点;(4)把理论知识 及内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或归纳(怎样体现)、或演绎(怎样进行)。
同学们除了掌握上述基本的学习方法外,还必须努力做到: 1.努力培养学习知识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及创新意识。不少人常常以为创造能力很抽象,离自己很远。作为学生,离创造性成果可能会有一大段距离,但作为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却是常见的。充满童趣的想象是,在学习中,最常见的提问也是。不要小看问题意识,能提问题、发现问题恰恰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才回去探究,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2.积极关注国际国内大事,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能力。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平时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同学,政治考试,特别是高考的成绩往往就比较好。这是因为有了时政热点的知识储备,思维会更开阔,而政治考试是不回避现实热点的。生活是鲜活的,是不断变化的,由于教材的稳定性以及时间上的限制,教材对此往往不能及时反映,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的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材与现实的脱节。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政治课的过程中,关注变化的生活,及时的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补充进来。
总之,学有法则,学无定法。每个同学在学习这个问题上要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而不要盲目模仿别人,照搬别人的方法。万事开头难,但如果你能够长期坚持做好上述工作,就会培养一种科学的思维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你一生受益。
篇五: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一、学习方法
就学习本身而言,一方面是“学”,一是方面是“习”。“学”主要包括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和及时复习。“习”主要包括自我检测和运用(练习、考试、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记忆,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
下面就学习的过程谈谈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的一般方法:
(一)关于预习
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它能够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还能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可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搞好预习首先“要做好笔记”。预习时应该在书上做出眉批,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来提示自己,以达到在学习和复习中提醒自己注意,便于向老师提问或者避免遗漏知识和犯同样的错误;再次,要“勤思善想”,也就是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能阐释哪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最后,要“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恒心、自信心。要把“课前预习”这个起始阶段搞得深入、扎实,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学习不是一蹙而就的,还需要坚持一定时期才能见到效果。
(二)关于上课
上好课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提高成绩和培养能力的瓶颈。上课的关键是“专心”。“心”专在哪里?一般来说专在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与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将你预习时确定的听课重点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
“看、听、参与”等形式有所不同,但共同的东西就是都必须动脑,这是贯穿整个上课全过程中的一条主线,也是衡量专心不专心的唯一标志。主动思考要求 ①注意知识的积累②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③学会一些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具体化等)④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
(三)关于复习
学习具有实践性、个体性、反复性的特点,反复性以及爱宾浩斯遗忘曲线要求学习过程应该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特别是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复习包括:及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进行及时复习,应着重抓好以下个环节:
1、忆:即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如本课的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网络图等等,要达到在大脑中要象放电影一样能把它再现出来。
2、读:读书、读笔记并同回忆进行对照,这样就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思:把新知识进行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让知识各就各位。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复习的这几个环节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学习中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不可孤立的强调一个方面,否则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当然要想学好高中思想政治课,除了掌握上述一般方法以外,最重要的一点还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习惯
有一位心理家说过:“习惯是一个人的道德资本。一个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享受不尽的利息;一个坏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偿还不完的债务。”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学习高中政治课需要“利息”,而不要“债务”。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一个“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每一步走踏实了,工夫就到家了。
具体地讲,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特点,因而应当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一)听课习惯:听、读、想、记、讲。
听,就是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分析,听同学的发言、争论、辩论、质疑等。
读,包括粗读和精读,粗读是快速把握课文结构、分析思路,找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精读是细读重点段落,把握其中的标点符号、关联词、关键词等,划层次,找中心;把握原理的论述方式、论证方法,是归纳还是演绎,是怎么分析的,又怎么综合的。
想,即思考。在听、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并有意识地联想。
记,即用好“必记本”和“错题本”。记老师、同学讲的,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记受他人启发而产生的思想火花,记自己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
讲,就是积极发言、质疑。
如果平时每一节课都这么做了,课堂的思维含量就很大了,政治学科的能力和素质就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这比课堂利用不充分,课外去大量做题的效果要好的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有心、有情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就能把政治课学好,考好。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有“用”的意识和习惯,看到身边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社会现象、人际人事关系,要有意识地自觉地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和思考。久而久之,你就会养成习惯,有了这个习惯,你高考受益,你终身都将受益无穷。
(三)科学的训练习惯
有些同学平时做作业和测验抱无所谓的态度,漫不经心,思考不深,可能做得很好,也可能做得很不好,但他个人都觉得无所谓,因为那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但,到了大的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乃至高考时,他很当回事,全身心投入,思考过多过细,往往把问题想复杂了,自然做错的多,或者反复思考后把第一遍做对的又改错了,分数不高。究其原因,还是平时没有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和考试态度、考试风格。
应当把平时当考时,把考时当平时,熟题生做,生题熟做,训练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平时练习和测验,要把它当作大考,认真严肃,心情适度紧张;大考或高考时,把它当作平时的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心情不要太紧张,调整到适度紧张的程度,遇到难题把它当做熟题来看待,别怕,遇到熟题,别掉以轻心,粗心大意。心理学家说,考试时心情适度紧张,大脑细胞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最有利于我们发挥最高水平。
考场上的大家风范不是一日之功能培养起来的,需要平时用心训练才能积累、形成。
(四)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树的习惯
平时注意归纳整理知识网络,组织知识专题,总结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发现思维规律和解题规律。更重要的是将教材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恰当的呈现出来,这恰恰是高考命题人特别看重的。
(五)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在老师的大计划下有自己的小计划小安排,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强,能根据每个阶段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做到每个阶段的学习很充实,学习成绩整体推进。
(六)积累课外知识的习惯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深才能叶茂”,这些话都说明了掌握丰富的时政知识和课外知识的重要性。
(七)持之以恒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经常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斗志。
英国哲学家艾蒙斯说:“习惯要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 可见习惯有好有坏之分,好习惯会使人获得成功和幸福,坏习惯会导致人生的失败与不幸。因为好的习惯是成功的捷径,坏的习惯却将人带入迷途。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按照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方法和培养成良好的学习政治课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一、学习方法
就学习本身而言,一方面是“学”,一是方面是“习”。“学”主要包括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和及时复习。“习”主要包括自我检测和运用(练习、考试、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记忆,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
下面就学习的过程谈谈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的一般方法:
(一)关于预习
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它能够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还能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可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搞好预习首先“要做好笔记”。预习时应该在书上做出眉批,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来提示自己,以达到在学习和复习中提醒自己注意,便于向老师提问或者避免遗漏知识和犯同样的错误;再次,要“勤思善想”,也就是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能阐释哪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最后,要“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恒心、自信心。要把“课前预习”这个起始阶段搞得深入、扎实,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学习不是一蹙而就的,还需要坚持一定时期才能见到效果。
(二)关于上课
上好课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提高成绩和培养能力的瓶颈。上课的关键是“专心”。“心”专在哪里?一般来说专在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与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将你预习时确定的听课重点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
“看、听、参与”等形式有所不同,但共同的东西就是都必须动脑,这是贯穿整个上课全过程中的一条主线,也是衡量专心不专心的唯一标志。主动思考要求 ①注意知识的积累②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③学会一些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具体化等)④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
(三)关于复习
学习具有实践性、个体性、反复性的特点,反复性以及爱宾浩斯遗忘曲线要求学习过程应该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特别是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复习包括:及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进行及时复习,应着重抓好以下个环节:
1、忆:即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如本课的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网络图等等,要达到在大脑中要象放电影一样能把它再现出来。
2、读:读书、读笔记并同回忆进行对照,这样就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思:把新知识进行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让知识各就各位。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复习的这几个环节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学习中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不可孤立的强调一个方面,否则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当然要想学好高中思想政治课,除了掌握上述一般方法以外,最重要的一点还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习惯 有一位心理家说过:“习惯是一个人的道德资本。一个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享受不尽的利息;一个坏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偿还不完的债务。”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学习高中政治课需要“利息”,而不要“债务”。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一个“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每一步走踏实了,工夫就到家了。
具体地讲,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特点,因而应当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一)听课习惯:听、读、想、记、讲。
听,就是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分析,听同学的发言、争论、辩论、质疑等。
读,包括粗读和精读,粗读是快速把握课文结构、分析思路,找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精读是细读重点段落,把握其中的标点符号、关联词、关键词等,划层次,找中心;把握原理的论述方式、论证方法,是归纳还是演绎,是怎么分析的,又怎么综合的。
想,即思考。在听、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并有意识地联想。记,即用好“必记本”和“错题本”。记老师、同学讲的,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记受他人启发而产生的思想火花,记自己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
讲,就是积极发言、质疑。
如果平时每一节课都这么做了,课堂的思维含量就很大了,政治学科的能力和素质就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这比课堂利用不充分,课外去大量做题的效果要好的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有心、有情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就能把政治课学好,考好。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有“用”的意识和习惯,看到身边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社会现象、人际人事关系,要有意识地自觉地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和思考。久而久之,你就会养成习惯,有了这个习惯,你高考受益,你终身都将受益无穷。
(三)科学的训练习惯
有些同学平时做作业和测验抱无所谓的态度,漫不经心,思考不深,可能做得很好,也可能做得很不好,但他个人都觉得无所谓,因为那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但,到了大的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乃至高考时,他很当回事,全身心投入,思考过多过细,往往把问题想复杂了,自然做错的多,或者反复思考后把第一遍做对的又改错了,分数不高。究其原因,还是平时没有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和考试态度、考试风格。
应当把平时当考时,把考时当平时,熟题生做,生题熟做,训练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平时练习和测验,要把它当作大考,认真严肃,心情适度紧张;大考或高考时,把它当作平时的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心情不要太紧张,调整到适度紧张的程度,遇到难题把它当做熟题来看待,别怕,遇到熟题,别掉以轻心,粗心大意。心理学家说,考试时心情适度紧张,大脑细胞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最有利于我们发挥最高水平。
考场上的大家风范不是一日之功能培养起来的,需要平时用心训练才能积累、形成。
(四)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树的习惯
平时注意归纳整理知识网络,组织知识专题,总结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发现思维规律和解题规律。更重要的是将教材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恰当的呈现出来,这恰恰是高考命题人特别看重的。
(五)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在老师的大计划下有自己的小计划小安排,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强,能根据每个阶段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做到每个阶段的学习很充实,学习成绩整体推进。
(六)积累课外知识的习惯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深才能叶茂”,这些话都说明了掌握丰富的时政知识和课外知识的重要性。
(七)持之以恒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经常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斗志。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一、学习方法
就学习本身而言,一方面是“学”,一是方面是“习”。“学”主要包括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和及时复习。“习”主要包括自我检测和运用(练习、考试、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记忆,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
下面就学习的过程谈谈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的一般方法:
(一)关于预习
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它能够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还能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可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搞好预习首先“要做好笔记”。预习时应该在书上做出眉批,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来提示自己,以达到在学习和复习中提醒自己注意,便于向老师提问或者避免遗漏知识和犯同样的错误;再次,要“勤思善想”,也就是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能阐释哪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最后,要“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恒心、自信心。要把“课前预习”这个起始阶段搞得深入、扎实,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学习不是一蹙而就的,还需要坚持一定时期才能见到效果。
(二)关于上课
上好课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提高成绩和培养能力的瓶颈。上课的关键是“专心”。“心”专在哪里?一般来说专在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与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将你预习时确定的听课重点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
“看、听、参与”等形式有所不同,但共同的东西就是都必须动脑,这是贯穿整个上课全过程中的一条主线,也是衡量专心不专心的唯一标志。主动思考要求 ①注意知识的积累②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③学会一些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具体化等)④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
(三)关于复习
学习具有实践性、个体性、反复性的特点,反复性以及爱宾浩斯遗忘曲线要求学习过程应该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特别是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复习包括:及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进行及时复习,应着重抓好以下个环节:
1、忆:即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如本课的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网络图等等,要达到在大脑中要象放电影一样能把它再现出来。
2、读:读书、读笔记并同回忆进行对照,这样就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思:把新知识进行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让知识各就各位。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复习的这几个环节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学习中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不可孤立的强调一个方面,否则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当然要想学好高中思想政治课,除了掌握上述一般方法以外,最重要的一点还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习惯
有一位心理家说过:“习惯是一个人的道德资本。一个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享受不尽的利息;一个坏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偿还不完的债务。”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学习高中政治课需要“利息”,而不要“债务”。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一个“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每一步走踏实了,工夫就到家了。
具体地讲,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特点,因而应当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一)听课习惯:听、读、想、记、讲。
听,就是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分析,听同学的发言、争论、辩论、质疑等。
读,包括粗读和精读,粗读是快速把握课文结构、分析思路,找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精读是细读重点段落,把握其中的标点符号、关联词、关键词等,划层次,找中心;把握原理的论述方式、论证方法,是归纳还是演绎,是怎么分析的,又怎么综合的。
想,即思考。在听、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并有意识地联想。
记,即用好“必记本”和“错题本”。记老师、同学讲的,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记受他人启发而产生的思想火花,记自己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
讲,就是积极发言、质疑。
如果平时每一节课都这么做了,课堂的思维含量就很大了,政治学科的能力和素质就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这比课堂利用不充分,课外去大量做题的效果要好的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有心、有情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就能把政治课学好,考好。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有“用”的意识和习惯,看到身边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社会现象、人际人事关系,要有意识地自觉地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和思考。久而久之,你就会养成习惯,有了这个习惯,你高考受益,你终身都将受益无穷。
(三)科学的训练习惯
有些同学平时做作业和测验抱无所谓的态度,漫不经心,思考不深,可能做得很好,也可能做得很不好,但他个人都觉得无所谓,因为那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但,到了大的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乃至高考时,他很当回事,全身心投入,思考过多过细,往往把问题想复杂了,自然做错的多,或者反复思考后把第一遍做对的又改错了,分数不高。究其原因,还是平时没有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和考试态度、考试风格。
应当把平时当考时,把考时当平时,熟题生做,生题熟做,训练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平时练习和测验,要把它当作大考,认真严肃,心情适度紧张;大考或高考时,把它当作平时的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心情不要太紧张,调整到适度紧张的程度,遇到难题把它当做熟题来看待,别怕,遇到熟题,别掉以轻心,粗心大意。心理学家说,考试时心情适度紧张,大脑细胞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最有利于我们发挥最高水平。
考场上的大家风范不是一日之功能培养起来的,需要平时用心训练才能积累、形成。
(四)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树的习惯
平时注意归纳整理知识网络,组织知识专题,总结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发现思维规律和解题规律。更重要的是将教材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恰当的呈现出来,这恰恰是高考命题人特别看重的。
(五)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在老师的大计划下有自己的小计划小安排,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强,能根据每个阶段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做到每个阶段的学习很充实,学习成绩整体推进。
(六)积累课外知识的习惯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深才能叶茂”,这些话都说明了掌握丰富的时政知识和课外知识的重要性。
(七)持之以恒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经常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斗志。
英国哲学家艾蒙斯说:“习惯要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 可见习惯有好有坏之分,好习惯会使人获得成功和幸福,坏习惯会导致人生的失败与不幸。因为好的习惯是成功的捷径,坏的习惯却将人带入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