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 副本

时间:2019-05-15 13:5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政治 - 副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政治 - 副本》。

第一篇:高中政治 - 副本

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简要回答问题。﹙2小题,41题8分,42题10分,共18分﹚

41.在南京市开展的“我为建设节约型城市献一计”活动中,广大市民纷纷建言献策。不到半年时间,市政府就收到9000多条建议。经过认真研究,很多合理的建议被政府采纳。

(1)结合材料,你认为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民主决策?﹙4分﹚

(2)南京市民纷纷向市政府建言献策有何现实意义?﹙4分﹚

42.2008年7月,江苏省政府召开会议,总结近年来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进展和成效,分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1)上述材料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4分﹚

(2)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你认为江苏省政府应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又好又快发展?﹙6分﹚

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和建议写在答题卡上。﹙本题12分﹚

43.目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但一些地方、一些企业,乃至我们一些中学生浪费资源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针对这一现象,某市一中高二(1)班同学决定围绕水资源节约这一课题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

材料: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为此我们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保护土地和水资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1)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说明我们节约水资源的依据。﹙4分﹚

(2)在调查中,同学们了解到,当地一家大型企业,采取适当措施,使原先的废水得到充分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请你说明“废水不废”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4分﹚

(3)节约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请你为“家庭节约用水计划”提两项具体措施。﹙4分﹚

高中政治参考答案:

简答题

41.(1)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4分)

(2)广大市民纷纷向市政府建言献策,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者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考生答出其中任三点,6分)

42.(1)材料蕴含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坚持两点论;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或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事物是联系和发展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坚持创新意识。﹙考生答出其中任二点,4分﹚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江苏省政府应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实力,﹙1分﹚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1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1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1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1分﹚

探究题

43.(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当前节约水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理应重视水资源的节约。(2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材料显示我国人均拥有水资源与其它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同时水资源消耗又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水资源节约利用迫在眉睫。(2分)﹙若考生从联系和发展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判分。﹚

(2)“废水不废”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分)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采取适当措施,就能够变废为宝。(2分)

(3)①增强全体家庭成员的节水意识。②更换节水设备和器皿(如使用节水龙头、节水洁具等),减少水的浪费。③实施水的循环利用(如用淘米水洗菜等),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考生答出其中任两点,即可得6分,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第二篇:高中政治

一.选择题

1.解析B。本题考查民族知识。①说法错误,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这是在扶持民族地区的教育,不能成为增进民主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②说法正确,这是坚持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③不符合题意。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需要国家和当地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并不是这种教育对口支援就能保障的。④说法正确。本题答案选B。

2.解析: C。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对民族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②③正确。①④夸大了这项活动的意义

3.解析: B。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②③表述错误。对口援助新疆坚持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对新疆困难地区的特殊政策体现了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①④入选。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直接作出选择。

4.D

5.B【解析】中国共产党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智慧和能力,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党自身的性质和宗旨。①③正确,②说法本身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6.解析A。根据题意来判断,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说明了党始终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说法符合题意;B说法不全面,在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执政,所以不是根本原因;C说法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个目标。D不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党十七大之后提出的。本题选A。

7.解析选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所出现的“转变”,是党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故选A。

8.D解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材料没有回答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关系,排除A项,应选D项。B、C项的主体是政府,排除。

9.解析: B。题干材料的关键词“地委书记”说明,杨善洲的事迹是代表共产党员的模范行为,并且在这些行动中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因此①②④入选。这不是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因此③不入选。

10.解析: A。本题考查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全国政协提出议案,这履行了参政议政职能,因此A项正确。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构,因此B, C两项不选。重大事务的决定权在于人大,因此D项不选。

11.B

12.【解析】B。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制度,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党委,故选项②不符合题意;选项③明显错误。本题答案为B。

13解析: C。本题采用了“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形成过程,考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政治生活实行政治领导,是决策者,A、B、D三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独立,法律地位上平等,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C项正确。本题依据基础知识,采用排除法,较易选择

14.【解析】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开展创先争优,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先进性,②正确;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包括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在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

众,是加强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需要,③④正确;在我国人民群众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①错误。

15.D【解析】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而且这种平等不受职业、民族等限制。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按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有利于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落到实处,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D答案正确,AC说法本身错误,B答案不符合题意。

16.解析:选B。本题考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难度中等。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是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题讨论是以社会民意反映制度的方式参与民主决策,①④当选。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是参与学校的社会公共生活而非政治生活,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题是参与经济生活亦非政治生活,②③不选。

17.【解析】D。我国是代议制政体,公民通过选举人民代表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A项错误。B项的“扩大”错误,微博参政,扩大了公民参政的途径,而不是扩大了权利。微博利弊共存,公民在微博上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有义务自觉服从法律的规定,不得侵害社会、他人的合法权益,C项错误,应选D项。

18.D

19.A

20.【解析】A。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预算公开,是基于公民具有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选项①符合题意;同时,政府预算公开,也便于公民对国家机关行使监督权,选项②也符合题意,③④两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21.【解析】C。法院判处王某胜诉,表明了国家支持公民依法维权,也是保护了公民的知情权,反映公民切实享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①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质询权的主体是人大代表,②不选。

22.B【解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通过人大会议对公众开放,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也是国家权力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的体现。①③正确,②不符合题意,④说法本身错误。

23.解析:选C。本题考查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中等。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所以能够成功举办,是因为我国的以民主集中制度为原则的政治制度能够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①④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与政治制度无关。

24.解析 选C。“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明显错误,因为这不是人大的“决定权”,故AB可排除;“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中,人大是“执行机关”与人大的性质不符,故排除D。

25.解析B。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很明显③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并不能保证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其他说法都正确,都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意义。本题答案选B。

26.A

27.B

28.A解析: A。本题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为切入点,考查了全国人大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因而①正确,②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重大事务,拥有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但不能直接决定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③入选,④错误;因此选A。本题应采用排除法,依据所学知识进行筛选。

29.【解析】D。该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议案,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体现了

行使了依法提出议案的权利,反映群众意见的义务,②③正确;该人大代表坚持走访居民家庭,这是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义务,④正确,严格执法行政的主体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①不符合题意。

30.D

31.B

32.A

33.二.非选择题

1.解析⑴第一问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根据,虽然设问有新意,但是知识很简单,我们都知道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区分析,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发展的作用其实就是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优越性。这个知识点高考曾经考过。

答案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2.(1)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体现了科学执政;(3分)在指导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民主执政;(3)国务院完成规划纲要草案编制,经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依法执政。(3分)(如果只简单列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三种方式,得3分。)

3.答案:全国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使科技进步法的修订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愿,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制定并完善科技进步法,为我国科技进步提供了法律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科技进步法的执法检查,行使监督权,保证了科技进步法的贯彻实施。

4.⑴ ①有利于实现民主监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②有利于推进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③有利于加强民主管理,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公共事物的积极性;④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

第三篇: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

一、开展的工作 1.加强培训工作

(1)2004年底,组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培训,邀请课程标准制定参与者、江苏省教研室副主任鞠文灿讲课,所有高中教师参加了培训。

(2)2005年8月3—5日,集中三天时间培训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所有高一年级政治教师计100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人教社安排的专家——广东实验中学的陈式华老师就新教材特点、教学建议等问题与参加培训教师进行交流;二是由本市的四名教师分别对经济生活四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析;三是课堂教学观摩(录像)和研讨。

2.加强对新课程的研究

(1)2004年9月,成立各模块(包括选修模块)研究小组。每一模块研究小组由4名骨干教师组成,该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模块的知识要点、教学建议及资源建设,为课程实施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2)2005年10月,成立高中新课程讲师团。讲师团由常州市的政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也可临时聘请高校的教授参加,他们根据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提出讲课的菜单,供学校选择。

(3)与学科基地教师一起研究新课程教学。政治学科以常州市二中、田家炳实验中学为学科基地,每周一下午,教研员与学科基地教师一起,共同研究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

(1)加强集体备课。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感、备手段等,为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打好基础。组织教师利用寒暑假分工备课,写好教案,然后将教案上传至常州市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网上,供教师们备课时参考,2005年9月、2006年1月已分别将经济生活模块、政治生活模块的教案传到网上。

(2)组织教学观摩。每月组织一次高一年级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由一教师上课,上完后所有参与活动的教师一起展开研讨,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认识逐渐深入。

4.课程资源建设

(1)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与新教材相配套的练习,名称为《新课程新学案》。该学案以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单位,很好地适应了教师教学的需要,对实施新课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经济生活模块和政治生活模块的《新课程新学案》分别于2005年9月、2006年1月正式出版使用。

(2)建设和完善常州市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网,在原有的思想政治学科网页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常州市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网,网站在内容、形式、互动性等方面较以往都将有较大改进,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更多、更新的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高中新课程实施至今已有1年时间,常州市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稳步推进,教师与学生对新课程已经有一般的接受到喜爱,可以说形势比较好。但毕竟是新事物,新课程在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标准要求不够具体、明确,给教师们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教材内容太多,成为老教材的压缩饼干,好多教师反映课时不够,一些教学内容不展开学生不懂,展开了时间又不够,陷入两难境地。如关于我国的政党制度,在原教材中需用3节课才能教完,而在新教材中只安排了一节课。

3.课堂教学重形式、轻内容。一些教师由于对新课程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只要用上信息技术,让学生多讨论、多参与、多回答问题就是新课程了。因而出现了课堂热热闹闹,而事后一反思,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非常薄弱。

4.一些教师掌握的知识比较陈旧,知识面比较窄,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5.高考方案不出台给新课程实施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从理论上讲,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但在实际教学中,考试尤其是高考对教学起着很强的引导作用。目前,由于高考形势不明朗,教师们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很难把握,一些教师由此而对新课程产生观望心理。

三、思考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上上下下齐心协力才能解决,作为教研部门和一线教师,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进一步加强培训,廓清教师们的一些模糊认识。早期的新课程培训,主要是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宏观的培训,强调理念的转变,而随着新课程实施的逐步深入,一些具体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有必要进行再次培训,再次培训的问题应该在广泛征求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产生,就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展开交流。

2.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目前,课程资源匮乏是制约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在课程资源建设上,尽管我们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时间比较短,课程资源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一线教师教学的需要,我们将尽可能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逐步丰富我们的课程资源库。

3.进一步加强研究。新课程实施应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而不能让教师去单打独斗。从当前来看,应重点加强对教材和课堂教学的研究。

4.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思想政治新课程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相比较而言,教师们对知识、能力目标比较熟悉,在落实这两个目标上没什么大问题,关键是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们的一种主观选择

从本质上看,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一种主观选择,是行为主体对人生、对他人或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看到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你可能落下同情之泪,也可能想方设法帮助他,还可能视若无睹;购物时售货员少收了货款,你可能暗自庆幸匆匆离去,也可能赶快纠正予以补足,或者以为这是对商业欺诈的合理报复而兴奋不已„„凡此种种反应,都是植根于行为主体深层认识的主动选择,都是建立在主体此前所真正持有的、对世界和对自己行为自以为正确的观念基础上的,都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与情感基础上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

2(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没法“教” 的

教师不可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一般说来,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没法“教”的。在主体性认识没有形成或改变以前,可以告诉他可能有几种价值选择,正确的选择是什么;还可以告诉他错误的选择有什么不利影响,甚至可以强迫他按照正确的选择去行动。但是,只要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选择不是建立在自主性认识的基础上,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就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因为它们不会影响学习主体此后的选择。

(2)让学生在选择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此处可适当介绍价值澄清学说或价值讨论法)

教师应如何对待和使用新教材

1.研究教材

第一,研究《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的基础。因此,摆在教师当前最为紧迫的工作,莫过于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了。

第二,研究教材。具体而言,研究教材主要有:一是研究教材对《课程标准》反映的真实性,即教材是否全面地反映了《课程标准》所坚持的教育理念,教材是否真实反映《课程标准》所坚持的教育要求,以及通过教材运用所反映的《课程标准》的地方适用性如何等问题。二是教材内容选择的容量与难度是否符合地方教育的实际情况,教材的印刷与装帧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卫生等问题。

2.灵活地使用教材

在教材观上,新课程提出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这一理念非常好,但如何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呢?

(1)要尊重教材。过去以教材为圣经,一切以教材为纲是错误的,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由一个极端走入了另一个极端。教学中将教材抛到一边,另起炉灶重新组织一套教学内容,惟恐别人说自己处理教材不够大胆、缺乏创意。这样做实际上是对教材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应该看到,任何一套教材虽然都有其不足,但每一套教材都是经过编写者精心设计的,都有其可取之处,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吃透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然后才谈得上创新。

(2)要对教材做个性化、校本化处理。教材面向的是选用该教材的所有学生,比较强调共性,而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在使用教材时,如果我们照搬教材,就会不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因此我们要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是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3(案例:无锡评优课上,扬州教师在上“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内容时,结合无锡地区实际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注:当时有光盘发的)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在思想政治新教材中,每一节课都设置了3个左右的探究活动,对引导教师和学生转变教学方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教材中探究部分的内容,如有的教师讲坛就变为练习让学生去做或回答,有的教师反映如果每个探究都组织学生去活动会导致课时不够用,有的教师在组织学生谈就是强调形式上的活泼和热闹而忽视探究目标的达成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作了一些思考。

从活动方式上看,教材中提供的“探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资料收集、整理型。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新闻媒体等,收集和整理所需资料。这种活动首先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其次要指导学生分类保存资料,由于收集到的资料往往很多,如不善于分类保存,往往会导致资料的遗失和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最后要引导学生从收集到的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2、调查型。通过问卷、采访、观测等手段,了解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搞好此类活动一是要注意典型性,要选择典型的单位、个人进行调查,使调查获得的数据能充分地说明问题;二是要注意真实性,要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活动,防止为了完成任务而捏造数据或材料。

3、体验型。通过开展讨论、辩论、演讲、动手操作、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学会分享与合作。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的体验来得真切,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但搞好这种活动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该情境要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投入活动、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这样才能达到体验的目的。

探究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探究主题。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探究”,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指导,但不可以照搬。这是因为,教材只是根据学生的一般情况而设计主题的,至于各地方、各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可能顾及的。我们可以在教材提供的“探究”指导下,针对学生实际和地方实际,灵活地确定探究的主题。

一般说来,初中学生探究主题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启发性。也就是说探究的主题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养成。第二,层次性。探究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题目。第三,可行性。探究的主题要符合学生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水平,符合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不着边际,或不切实际。

2、明确目的。活动目的既是促使师生进行活动的内在动力,也引导着师生活动的方向,因而明确活动目的是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活动目的一般可分为三部分:一是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本课的知识既是活动的理论基础,也是活动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二是要解决活动中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觉悟。三是要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包括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分组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分成小组,自主制订活动的步骤和方法,通过采访(问卷)调查、实地参观、实践体验、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找等途径来收集信息,并完成对信息的筛选、归类、分析等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①科学分组。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各课题小组成员一要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结合;二是要体现不同特长学生的结合。这样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也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②适时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给以适当的指导,如给学生讲解如何确定搜索项,如何筛选搜索结果,如何辨别资料的真伪等。③及时反馈。这一阶段的活动虽然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但是教师要全程跟踪,及时了解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4、交流成果。在课堂上,各小组选派代表介绍本组的探究情况,其他小组的同学参与讨论和评价。这一步骤既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总结,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发布信息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是各组推选的代表陈述观点,也可以是小组内各成员分别作介绍。既可以用文字材料介绍,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展示,还可以用表演等形式来介绍。在课题小组介绍发布信息的过程中,其它同学应该是信息的接受者,观点的评论者,活动的评价者。他们既可以针对这一小组的介绍提出质疑,也可以对这一小组的介绍给以补充和完善。重要的是在课堂上不能有旁观者,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知,有所感,有所获。

5、评价探究。活动探究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重过程。要着重考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以及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第二,重参与。在学习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在课题小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他对课题探究活动的态度等。第三,重效果。要着重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收获。此处的“效果”并不等于“结果”,对“探究”的评价要看结果,但更注重学生通过探究,他们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公民意识、人文素养等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这些都是新的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第四,多元化。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评价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个人自我评价,二是课题组长对成员的评价,三是各课题小组之间的互评,四是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及效果的评价。只有把这些评价综合考查,才能体现科学性,也才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近些年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认真思考一下,当前的一些课堂讨论到地发挥了多少作用呢?要发挥讨论在教学中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讨论的内容要恰当。课堂讨论,就是教师展示某个问题和现象,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进行论证。要想让学生能有话可说,有理可辩,出现真知灼见,讨论专题的选择应该是精心策划、深思熟虑过的,而不是信手拈来,随随便便的。适合内容有:有些概念和原理还有着争论的;某些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的;有些问题虽然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包含较难的的概念,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的。

第二,讨论的时间要充分。课堂讨论的展开,一般要经过情境的创设(或是背景材料的呈现)——自由讨论——表述见解——师生总结四个阶段。要完成这个过程,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裕的自由讨论时间,环环相扣,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这样课堂上才有可能出现激烈的争辩,引发精彩的奇 5 思妙想。时间的长短教师应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有所了解,对问题引起的反响有预见性。议题呈现后应让学生阅读有关的教材和必要的参考资料,做好充分的背景知识准备;对于有些议题也可以提前告诉学生,指导学生在课外收集资料,形成自己想对“成熟”的见解,然后在课堂汇报。目前有些教师在课堂讨论中,一般形式是,四人一小组,给定1分钟或2分钟时间,讨论后汇报,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平均每人只有15秒或30秒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要完成思考、摆出观点、达成共识这个过程,可能吗?

第三,讨论人员的构成要灵活。讨论的过程,从某种意义讲,也是一种团结合作的过程。应关注人员的合理构成,如何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来优化给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一般来说,同桌彼此熟悉,前后关系融洽,这样也许会合作愉快,顺利完成任务。“志同道合”的学生一起,能畅所欲言,观点容易一致;“男女”搭配,能激发个体的表现欲;有活跃分子的,能引发侃侃而谈;掀起高潮;学习互补的搭配在一起讨论,能相互促进,扬长补短,能提供综合性的见解。教师要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围绕议题中心进行发言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积极发挥组织者、调节者的作用。

第四,要充分尊重学生讨论的结果。在讨论结束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让学生回答小组讨论的结果,当学生回答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便会让下一组回答,当学生的答案与自己预设相一致时,教师便会予以大力表扬。于是学生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答案就在老师的“口袋” 里,为什么还要我们讨论呢?我们的观点都没道理吗?由此看来,当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一定要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学生的答案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一致时该怎么办?”

政治课教学要体现趣味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1.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爱学

趣味性是入门的向导,没有趣味性,学生就不爱学。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它带有很强的启蒙性质,趣味性就更加重要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从不想学到想学,从不爱学到爱学,对思想政治课有一点兴趣,这就是了不起的教学成果,我们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很大部分。相反,如果我们上完了这门课,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一种反感,一种抵触情绪,那我们的教学就失败了。因此趣味性应当是本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怎样加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

(1)内容生活化、现实化,突出时代性。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常识,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生活和实践,社会生活和实践是最丰富多彩的,它里面隐藏着无限的趣味性。所以,我想,要增强本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不不仅要注意挖掘本课程理论本身特有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此,思想政治课必须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从学生的优势发展需要出发,围绕学生的热门话题展开教学。

(2)观点材料化,说理形象化。这是由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缺少丰富生活实践经历的特点决定的。我们在讲课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概念化,即用一个概念去说明另一个概念,这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感到很抽象乏味。6 因此,我们在说理时应当形象,特别是有些难懂的概念和原理,更应注意这一点。为此,首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结合,即观点从材料中来,回到材料中去,寓理论于材料之中;其次,要注意多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学生身边的事例形象地说明道理。再次,还要注意材料叙述和说理的言说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情境性。

(3)形式多样化,部分环节活动化。这里说的形式多样化,既包括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也包括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它可以是集体教学,也可以是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或个别教学的结合;它可以是讲授、讨论,也可以是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活动、计算机网络教学与讲授、讨论的结合。形式没有一定之规,它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并且形式和方法要尽量多样一点,不要总是一个调。中学生注意的集中时间短,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新鲜有趣感,调节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当代中学生喜欢参与,喜欢形体语言,喜欢活动体验,喜欢音乐、小品、故事和竞赛,根据教学需要和所教学生的水平、兴趣,在课中适当穿插一点活动,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2.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用性,使学生相信它的真理性

趣味性虽然重要,但它只是入门的向导,基础还是靠科学性,离开了科学性的趣味就是庸俗性,也谈不上思想性。因此,光讲趣味,不讲科学,不行。学生最大的意见是,物理、化学、生物是科学,有用;政治不是科学,只是骗人的空谈,没有实际用处。所以,不想学。因此,我们一定要讲出思想政治课的科学性。怎样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用性?

(1)概念原理的形成、表述、解析要准确。概念原理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事例归纳法和过程归纳法,但无论何种方法,都要经历下列过程:引导学生罗列体现概念或原理的事例或阶段——引导学生对事例分类或对阶段排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发现共同要素——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共同要素尝试对该概念或原理下定义——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解析该概念原理,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原理的内涵、外延、层次结构和精神实质。

(2)要重视证据的作用,概念原理的讲授要有根有据,而且根据必须科学、真实、充分。凡科学真理都是有根有据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科学,所以,我们一定要讲出概念原理的证据,而且要充分,既要有实例和数据证明,又要有理论论证;既要有事实论证,又要价值论证。只有讲准、讲充分,才能使学生信服。中学生都非常崇尚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引导他们用他们相信的东西来证明课本中的观点和原理,换句话说,我们除了引导他们用其熟悉的事实来说明之外,还应该更多地引导他们用其已知的科学成果、特别是自然科学成果来证明或检验课本中基本原理的真理性。

(3)要讲一点概念原理的历史发展过程,融入一点问题解决史,把逻辑的论证与历史的叙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凡是科学真理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原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也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因而,概念原理教学,如果能够有一点历史的叙述,把现在的结论与以前的观点作个比较,把逻辑的论证与历史的叙述结合起来,科学性就会显得更强。

7(4)要辩证,不要绝对化,要揭示真理的相对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凡是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体,都是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

(5)要介绍一点不同的观点,听听不同的声音,以利于学生在对话、比较、鉴别、批评和借鉴中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按新课程理念,课程是一种社会的建构,是一个国家、学生、教师、社会不同方面和阶层共同参与建构,充满矛盾和斗争的复杂活动和过程。这种冲突和斗争在思想政治课中,既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各种非主流思想观点的斗争,也有各种思潮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既有社会不同方面和阶层对知识价值认识不同的冲突,也有教师的价值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的冲突。特别是在文化成为一种资本和权力象征、知识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资源、教育进入一个更加民主化的时代以后,这一冲突和斗争则表现得更加激烈和尖锐。在这一斗争和冲突中,虽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有传播的主导的和法定的地位,但它的实现要受到整个社会不同方面和阶层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得到他们的同意和学生的认可。特别是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看作是课程的建构主体,其生活经验作为一种非常重要课程资源,这种影响和制约作用将更加明显。因而这种冲突和斗争必然表现为一种对话、协商、讨价还价、相互妥协让步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解决好思想政治课堂中的规范文化和非规范文化、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和非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冲突与协调问题。同时,科学总是在比较中建立的,在斗争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所以,不介绍一点不同的观点、听听不同方面的声音是不行的,学生也有这个要求。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适当介绍一点不同的观点,听听来自不同阶层、不同思潮的声音,特别是处于社会边缘、社会底层人群的子女的声音。这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形成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在比较鉴别、批判借鉴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更好地体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文精神。

(6)展现或引导学生发现教材概念原理的实用价值。科学应当能够解释它所研究领域的各种具体的现象,解决一点其实践领域的问题。因而,我们要使学生承认马克思主义观点原理和社会科学常识是科学道理,就必须展现或引导学生发现所学概念原理的实用价值。

3.加强教育性,突出思想性

思想政治课是思想之学,成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但要求趣味性、科学性,更要加强教育性,突出思想性。这是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的。中学生正处于身心、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生活于不同的家庭,成长于改革开放和信息化时代,现实生活和世界各地的各种事件和思潮都在有形无形地影响着他们。他们的思想认识多是摇摆不定的。不同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他们脑子里都有影响,是是非非,他们很难做出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本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就显得非常重要。思想政治课有责任用理论观点武装学生,从科学道理上帮助他们去认识这些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思想认识问题,把握正确人生的方向。为此,我们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摸准学生思想脉搏,充分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基本原理和观点的教学,针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和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在思想教育中,我们要注意如下3点:一是加强课堂教学的情境性,坚持情理互动、以情感人;二是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性和生活性,坚持 8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认知与体验的结合,注意活动育人;三是分层次要求、区别对待,根据教材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展开教学。

第四篇:高中政治哲学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论 5.3 P183.9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教材 P30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主要应用于:世界是神创的、人创的,或是物质的。符合:天地和气,万物自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违背: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 寂”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

主要应用于:根据客观实际决定主观意识或行动(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教材 P38-40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 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 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 丧失斗志。

主要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各种民族精神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意志坚强的人克服重重困难走向 成功的例子。

4.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教材 P33(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 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人类改造自然受到惩罚:违背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现象 或出现自然灾害如海啸、地震等体现的道理。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等或违 法经济规律的各种行为等。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主要应用于:如国家重大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如青藏铁路、神舟七号等(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一、辩证唯物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教材 P44(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对 实践有阻碍作用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教材 P47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把 握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要应用于:用于正确的认识随历史条件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教材 P48-49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 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 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3唯物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教材 P54-56 1.联系普遍性原理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客观性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多样性原理

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 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教材 P58(1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功能状态 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寻求最优 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主要应用于: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两个大局;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维护中央权威,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反对民族分裂势力, 实现祖国统一;坚持集体主义。

(2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 能起决定作用。

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教材 P58-59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掌握系统 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功能不是 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二唯物辩证法 :发展的观点 1.发展普遍性原理(教材 P63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教材 P64 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求我 们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要最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挑战。应用于:分析说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确看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祖国 的和平统一大业;中美关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教材 P65-66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达到 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 件。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主要应用:水滴石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态, 起于垒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 小而不为;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我国的载人航天经历了从神舟一

号到神舟七号的发展过程,将来还有„„;嫦娥系列工程。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三唯物辩证法 :矛盾的观点 1.矛盾原理(教材 P67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德治和法治的关系;几个“两手抓”。

2.矛盾统一性原理(教材 P68 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前提,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主要应用于:失败是成功之母;多难兴邦;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教材 P69 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勇于揭露 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教材 P70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万物莫不相异;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世界上没有两片 完全相同的树叶;对任何事物的个性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教材 P71-7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 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要应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抓典型”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教材 P72-73 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 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 , 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着 重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认识方法。

主要应用于: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 生产力;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擒 贼先擒王;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好钢要用到刀刃上。

关键词:抓重点、关键、中心

7.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教材 P72-73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 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分清主、支流,抓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 统一。

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对党的现 状的分析;对各种形势的分析;对某个事物性质的分析(定性分析等。关键词:形势、大局、方向、主流、主体、性质、本质

(四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辨证否定观原理(教材 P75-76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实质就是“扬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主要应用于: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 , 创新意识;革故鼎新;推陈出新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教材 P77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 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主要应用于:用于分析创新

3、创新的作用: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 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 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二、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教材 P86-88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 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社会主义 荣辱观;民族精神的产生及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教材 P88-92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 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 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 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状况时, 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

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材 92-9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 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以人为本;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弱势群体、下岗职工、农民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材 P98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 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先进人物的价值选择、贪官污吏的堕落人生;“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正确的价值取向;集体主义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

5.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依据:(教材 P102

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 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6.人生价值(教材 P102-106(1人的价值在于奉献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就要求我们 对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A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 不息的精神。B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C需要有坚定 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主要应用于:为国争光、为国作贡献的事迹;先进人物的人生价值。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酝 酿 14年的燃油税方案征求意见稿终于出台。专家指出,实行燃油税改革,既反 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 成机制;有利于抑制燃油的不合理消费,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国家推行燃油税改革的必要性。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当前的能源紧张 和能源浪费严重的现状要求我们实施燃油税改革,来抑制不合理消费,实现科 学发展。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 观事物的发展。推行燃油税改革,可以有效理顺税费关系,促进汽车厂家研制 节能技术。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施燃 油税改革有利于理顺税费关系,促进汽车厂家研制节能技术,是按经济规律办 事的表现。

④国家推行燃油税改革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反映了社会主义 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点。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的社会存 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所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反映我国社 会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就体现 了这一点。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和智力支持”就体现了这一点。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主体是人、动 力是人,目的也是为了人,追求的是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并以此促进经济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回答,企业应如何保证食品药品安全?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 发展起促进作用。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意识,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维 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企业在 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 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有价值观。企业要树立正确价值观,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一、五年来(注:党的十五大以来到党的十六大召开的五年 ,我们在改革发展 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 看到,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1体现矛盾的观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报告既看到了五年来在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 困难和问题就体现了这一哲理。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 , 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 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为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了着重

把握主要矛盾。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 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

(1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为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了着重 把握主要矛盾的体现。

四、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 标准,而主要应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 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贡献。

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 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看„„”这部分论述就反 映了这一点。

2、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 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政治上的先进与落 后,主要应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

高中物理、化学等课程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大胆精彩的猜想、精确控制的实 验、正确有效的定律。然而,科学探索充满了失败、挫折和不测。如,诺贝尔

为发明安全炸药,多次身受重伤;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 号先后发生爆炸和解体,多名宇航员殉难;中学数学教师欧姆发现的电阻定律 长期得不到德

国权威们的承认;修道院教士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一些权威抵制 达 34年之久,正是人类的孜孜以求,终使科技成果层出不穷。

结合材料, 分析人类科学探索的历程是如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①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 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人类探索科学的历程就是科学发展和人 类不断进步的过程。

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支持新事物,促使 其成长,又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接受考验。人类科学探索不可能一帆风 顺,科学蒙难是科学发展曲折性的表现。

③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 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人 类科学探索的历程充满了失败、挫折和不测,但由于人类的孜孜以求,科技成 果层出不穷,就体现了这一点。

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提出并丰富和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 七大报告反思了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关系,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 华。

分析说明我们党对文明建设的探索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 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提出并丰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这一 点。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推动作用,要发挥科学理 论的指导作用。每一次理论的发展都推动着社会主义蓬勃发展。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我们要把握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明 建设必须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不断的丰富、发展和完善。

⑤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要与时俱进,开拓 创新,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上 又提出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加深,我国财税政策进行 了适时调整,释放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强烈信号,并逐步形成“结 构性减税”的基调(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减税, 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结合材料,分析“结构性 减税”政策确立的哲学依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 的变化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结构性减税;②意识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行结 构性减税政策,是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有利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目标的实现;③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掌 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实行结构性减税,将构成 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组合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 2l 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 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 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 物种退化。

(1结合材料 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 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的联系有直接关系。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生态问题的出现警示人们要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无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 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 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典型题目 材料一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 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材料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编列的 2008 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 “清单” : ——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 1076 亿元增加到 1562 亿元,增长 45.1%,占财 政支出的比重由 2007 年的 9.4%提高到 11.83%。——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 832 亿元,比上年增加 167 亿元,增长 25.2%,占 财政 支出的比重由 2007 年的 5.8%提高到 6.3%。——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 2762 亿元,比上年增加 458 亿元,增长 24.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 2007 年的 20.12%提高到 20.91%。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 央财政预算称为“民生财政”。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1)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 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 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 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 和的理想效果。要把改善民生置于社会建设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3)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 16 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 整体的发展。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17

第五篇: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案例

【学生情况分析】

1、认知起点:高一学生思想活跃,学习过程中他们比较乐于参与,积极发言,有探究精神和活动实践能力,但只能简单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没能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

2、学习兴趣:①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有了解的兴趣;②对社会中发生的事件有探索的欲望;③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有认识的兴趣;④对通过活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有参与的兴趣。

3、学习障碍:①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欠缺。③过分依赖多媒体信息,没能形成自我认识

4、学习难度:①情感的升华;②实际生活中的践行。【教学策略设计】

1、教育理念:“教材向生活的回归”,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去体验,去拓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感知、思考。

2、教学原则:坚持启发性、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3、教学方法:探究分析法:教师引导,层层剖析,淡化结论,注重参与,强调过程。【教学目标解析】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明确我国政府的性质和主要职能,理解从本质上看,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职能都是一种“管理”的职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职能正从管理向服务过渡。同时,让学生能够对我国政府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管理予以评判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政府职能的学习,结合实际生活中政府为民服务的实例,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利用实例引导法、讨论法、图示法、讲授法相结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政府面对困难和挑战所做出的果断决策,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作出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价值选择。并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培育现代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政府的性质、职能及处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2)教学难点:评价我国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效果 【教具】: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讲解新课之前,请你们请看屏幕的视频展示,思考这段视频说明了什么问题?(温家宝总理视察和指导灾区抢险救灾工作)学生答

教师总结:道理很简单,总理代表了政府,政府应该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这是政府认真履行职能的表现。那么,政府的职能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新内容,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板书)第二: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我们要了解政府职能指的是什么?

教师: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阶级社会管理中的功能,是国家活动的基本任务和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政府在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那么,这些作用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

一、履行政府职能的依据(板书)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政治常识》第一单元的知识回答。屏幕展示。(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的关系)教师分析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政府的这四个职能 教师:政府的主要职能(板书)教师:在这四种职能中,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前提。为什么呢?请同学们看此职能的内容。

从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职能的履行主要是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为此,国家必须处理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教师:在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的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为的是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教师:对此,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你认为在哪些事情的处理上政府很好的履行了以上职能。学生答

(参考例子:3.14西藏的打砸抢烧事件中,藏独分子企图通过极端的方式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对于这种不法行为国家予与了打击;与此类似的还有政府对“台独”言论的回应、打击“东突”恐怖分子等行为,这有利于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除此之外,打击“两抢”也是此职能的表现。)

过渡:同学们,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不是只要有一个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就可以了? 生答

教师: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为此,政府必须履行好经济建设的职能。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二个知识内容。(板书)教师: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经济建设的职能,就必须了解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

请问同学们,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学生答

教师: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政府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在履行经济职能时政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教师:展示幻灯片

教师:政府在经济职能中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教师:我们首先来了解经济调节的内容。(1)经济调节

教师:经济调节职能在《经济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宏观调控。

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复习下列问题:①宏观调控的原因是什么?(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为弥补市场自身的弱点和缺陷)、②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③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教师: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的调节保证经济正常运行。在经济手段中,国家通常会利用价格、利率、税收等方式调节经济。请同学透视2008年中国经济的“五大取向”,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国家在哪个“取向”中体现了经济调节,是怎样体现经济调节的。教师总结:正是因为有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才保证了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势头。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目光转回海南省,今年是我省建省20周年,在这20年里,我省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们谈谈,我省政府在哪些政策的实施上体现了经济调节的职能。

生:参阅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回答。

过渡:我们也必须看到,我省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但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所以,政府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好市场监管的工作。这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第二个方面的表现。(2)市场监管

教师:政府的对市场的监管主要表现在打击假冒伪劣、打击地方保护和垄断,这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教师问:省政府在哪些工作的开展中体现了市场监管的作用呢?

学生举例说明(对淫秽光碟、制假药、卖假药行为的查处,对大润发商场擅自提高猪肉价格的行为给予警告和罚款等等)

教师:除此之外,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时还要做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工作。(3)社会管理

教师: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是指维护社会安全秩序。依法惩处各种犯罪活动;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解决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纷;在安全生产方面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等等。(4)公共服务

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经济性的公共服务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教师:经济性的公共服务主要有五表现:

第一,政府通过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第二、提出科学的中长期规划,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第三,政府通过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管,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保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第四经济信息是最重要的经济性公共服务,政府要及时、公开地向全社会提供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第五,政府要为全社会提供水、电、气、交通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

过渡:这是我们对文化职能内涵的剖析。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职能的履行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国家快速发展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个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师:为什么政府把这些内容作为公共服务的内容呢?道理很简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可是,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人民的贫富差距过大,人口素质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为了给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环境,政府必须认真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第三:课堂小结

师: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全部知识内容。下面我们把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请看屏幕。评价与反思: 值得学习的方面:

(1)能充分利用本地区资源,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利用海口市玉沙村的改造、农村医疗工作的顺利推行等本地信息,提高了学生对本地区的关注程度,从而进一步了解本课内容。(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课堂发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课堂教学生动,对观点也把握得透彻。本节课有较多的知识讨论点,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参与讨论或发言,学生的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师生双方在表达与倾听中共同分享对方的经验和体验,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下载高中政治 - 副本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政治 - 副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政治教案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3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在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除去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多种分配......

    高中政治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彭帮来 2017.1.18.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二年(7、8)两个班级政治科教学工作。本学期以来认真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和教研工作,现将本学期的......

    高中政治知识点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

    高中政治总结

    一.经济学 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基本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高中政治(模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2013年1 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

    高中政治教学计划

    高中政治教学计划 高中政治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进一步学习、领会党的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市、区教育局、教研室安排和要求,根据学校新学期的统一部署,进......

    高中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概括 第一课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以及两者间的关系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

    高中政治重要性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目前高中生政治素质状况堪忧,一方面,有相当部分学生对政治不关心;另一方面,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对西方政治思想好奇直至信仰,有的则对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不信任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