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什么标准评判政府政策的好坏1
用什么标准评判政府政策的好坏
张维迎
一个政策我们认为是好的但是效果总是不好的话问题
究竟出在哪里,我们用什么标准评判。
在这方面我想我们普通人跟经济学家之间可能有很多的分歧。普通人,我们评价政策是基于政策的目标,也就是目的是善的还是恶的,比如说我们政府出台一个政策,要缩小贫富差距,我们说是好的,要普遍提高工资,大家说好,我们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大家会说好政策,要增加就业机会也是好政策,提高全民社会福利也是好政策,保护弱势群体也是好政策,控制物价、房价都是好政策。那经济学家怎么评价政策?
经济学家评价政策时,首先我们承认政策的社会价值本身没有更多的发言权,它唯一的发言权跟普通人一样,就是作为一个单个的人。经济学家评价政策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政策的结果是与政策的目标相一致还是相反。我们说一个政策是坏的,不是说经济学家不喜欢这个政策的结果,而是它的结果与政策制定者目标不一致甚至相反。比如说最低工资和限制雇工自由的政策,我们现在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政策不好,因为减少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失业,其实是对年轻人的最不利。我们说高税收政策不好,是因为抑制了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创业,阻碍了经济发展。我们说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包括美国、中国,过去两年用扩张性的政策刺激经济不好,是因为它鼓励了企业家做错误的投资决策,最后一定会导致经济衰退、经济危机。我们说计划经济不好不是说目标不善,而是说它根本不具有可行性。经济学评价政策的第二个标准
是什么,我达到同样的目标是不是成本更低、更好的替代方案,比如说北京市控制汽车为例现在用摇号。经济学家评价政策的第三个标准,企业家的决策一定基于对消费者的支付决策的预期,这样来看我们说政府搞的产业政策比如说不好,为什么?因为不是鼓励企业家怎么理解消费者,按照消费者的偏好来制定投资,而是鼓励企业家根据政府的偏好来决定投资,所以它也不是一个好的政策。
那接下来,我想谈一下为什么政策的目标非常善良,但是政策结果很不理想而且不一致,而且用经济学的话来讲,是不满足激励,因为社会当中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利益偏好和自己的信息,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都在利用政策,而不是在执行政策,而很多的政策制定者是被动的,只要是这个就会按他的意图去做。我们以最低工资为例,最低工资想保护低收入的劳动者,但是企业可以执行最低工资但是仍然可以减少雇员,就是并不能强制我雇多少人,我原来可能雇一千人现在只能雇五百人,实际上是损害了最低收入阶层,总的结果是自由放任的没有政府强制干预的事权政策应该是最好的政策。
我举个例子,任何一个政策如果限制了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的政策都不是好政策,因为经济的增长需要企业家的判断力、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如果政策对企业家创新精神进行抑制一定不是好政策。任何限制自由竞争的政策,特别是不允许自由进入,那么它也不是一个好政策。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我讲的思想逻辑,我们每个人要幸福首先要使别人幸福,但是前提是有竞争,如果没有竞争你自己幸福就不需要别人幸福。竞争对思想逻辑的运作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我们以什
么样的方式竞争。所以国有企业,大量的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耗费价值,所以赚的很多利润是来自财政的补贴,或者经济上讲的消费者剩余。
我们诱导企业家寻租的政策都不是好政策。产业政策我们要多谈一点,我们很多人包括美国人、海外的人都羡慕中国的产业政策,其实中国产业政策成功并不多,产业政策前提是政府官员比企业家更明白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个假设完全不成立。产业政策经常变成了寻租政策,也就是说政府官员利用产业政策分配资金,企业家怎么跟政府搞好关系,怎么编制可行的方案然后获得政府的补贴。任何增加政府控制能力的政策,包括财政的能力、资源的能力、土地能力等等,其实都不是好的政策,我们用行政的手段控制价格包括房价,都不是好政策,因为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坏的政策总是在泛滥?我想大致两个原因,一个是基于无知或者坏知识的政策,比如计划经济的政策,我们追求计划经济的目标很高尚,但是因为我们无知,我们不知道一个经济究竟怎么运作。这个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政治家、政府官员通常不太喜欢经济学,我指的是真正的经济学。第二个坏的政策是基于利益的坏政策,也就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导致的坏政策。企业它的问题出在哪?问题是按照市场的规则你追求个人利益但是必须要为别人创造价值。我讲的利益的坏政策就是这些政策导致的后果不是为别人创造价值获得收益,而是通过把别人的收入拿到自己的手里,所以是坏政策。现实中我们知道基于无知和利益的政策是互补关系的,很多情况下既得利益总是批着很强的理论外衣。举个例子包括计划生育,我们现在要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为什么难?一个是担心中国人口多了怎么
办,再一个计划生育队伍本身是既得利益。
凯恩斯主义本来是研究短期的经济波动的理论,现在变成了经济发展转型的理论,中国现在“十二五”制定的理论依据很多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公式。政府花的钱越多GDP增加的越快,我们本来创造GDP为了消费,但是现在为了GDP而创造消费。投资本来是为了提高效率,我们现在是为了增加需求。贸易本来是为了提高全世界的幸福水平,使得大家在更好的分工下所有国家都得到好处,现在贸易变成了只有出口大于进口才提高GDP,所以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就在这里找到了理论依据。
我们看一下利益驱动在哪?首先我们看为什么政治家喜欢凯恩斯主义?两个原因,第一凯恩斯主义政策可以使政府大把的花钱,第二政治家通常喜欢短期的目标,因为现在的民主体制下,大家知道每个当官的不像过去皇帝考虑子子孙孙的利益,现在只考虑这一届政府的利益,所以凯恩斯主义为他解决短期利益提供了借口。企业家也喜欢凯恩斯主义,因为很多企业家自己犯了错以后他不愿意忍受痛快,希望政府多发票子。刘主席放出信贷,企业家一定喜欢。经济学家为什么喜欢凯恩斯主义?因为凯恩斯主义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普通大众为什么喜欢凯恩斯主义?因为普通大众不喜欢市场不喜欢竞争,凯恩斯主义意味着市场是失败的,所以有人来帮助他们纠正市场的失败。
由此我们看一下中国的未来,未来我们看十年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理念,因为我们政策是根据理念制定的,如果我们相信市场经济我们的未来就会很好,否则像前两年或者目前的情况,我们对市场越来越多怀疑,对企业家精神越来越多的不信任,那么我们前途不会好。或者简单的说我们能不能靠理念战胜利益?我们知道改革前十年,八十年代是理念战胜利益,就是我们相信了东西,尽管有阻力也要推行,所以我们改革取得了进步。但是看看现在,现在的情况基本上是利益战胜理念,没有多少人在谈理念,几乎所有的政策都出自各个部门自我利益的保护而制定的政策。那么如果这个情况不能得到扭转,那么未来我们不能太乐观,为什么?大家看一下既得利益是非常非常强大的,我们很多既得利益一般都打着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外衣,既得利益可以民族主义的情绪,在中国,民族主义有很深的基础,我们一打着民族主义的基础,我们理念就不需要了,其实背后掩盖起来的是利益。这样我们很多老百姓就变成既得利益者的人质。真理由此就变得非常脆弱。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机会讲亚当斯密的话,其实亚当斯密讲的非常好。我刚才讲八十年代我们很多有理念的干部,但是那时候比赛谁在干事儿。但是现在比赛谁在不干事儿,因为越不干事儿越安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或许我们未来的改革只有在真正的危机出现之后才会发生,当然这是我们不大愿意看到的,但是历史经验证明也许我们只能如此,我们只有等待。
第二篇:执行力好坏的评判标准
执行力好坏的评判标准
撰文:国藩人才猎头
执行力,这个时下经常挂在企业管理者口语中的管理术语,已经被无限性地重复、扩大和探讨了。尽管如此,很多人仍然不是很明了,在认识和执行细节上多有偏颇。我们不禁要问,怎么样的执行力才是好的,才是我们所需要追求的呢?我以为良好的执行力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一、执行前
必须非常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目的何在?我们所要追求的是什么?执行的程度有什么标准来衡量?执行者应该具备什么条件?由谁去做比较比较合适?执行过程中可能遭遇什么困难或障碍?如何预防和控制不利于执行的因素?给予执行者哪此必要的支持或前提条件?执行计划和步骤是否清晰?执行的成败结果可能如何并且将带来哪些影响?
二、执行中
必须定期跟进:执行过程中,工作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执行的动态趋势如何?过程中的执行环境(如人和事)是否发生了变化?如何应对变化或需作出哪些调整?
三、执行后
必须认真评估:最终达成的表象结果或直接目的如何?执行者的角色投入状态如何?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有哪些?执行者的综合能力体现怎样?执行完毕后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如何?
相信如果能够按照以上的方式方法来就事论事地认识执行力、考察执行力,则一定会彰显良好的执行力价值。然而,在很多时候,我们自己、还有身边的许多人都很容易听到对执行力问题的抱怨。概而论之,关于执行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执行的个体或对象来看。作为执行的发号者,或者是领导者,往往存在工作指示不明、不准确的问题。交待工作时习惯了官僚主义作派,而且建立了其所谓的“威严”;或者是出于“企业政治因素”不宜明示,导致具体执行者对所执行事务了解不够详细,还需要私下自我揣摩,猜测上级意图。可想而之,这样的执行结果当然是“吉凶叵测”。反之,有的执行者在接到任务后,在没有弄明白任务的要求和目的时,就盲目无计划、无标准、无要求、无思考、无策略、无方法地惯性开展工作,结果是执行起来虎头蛇尾、敷衍塞责,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另一方面,如果选择了不正确的人去执行时,执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无法完成交待给他的工作任务,又岂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二是从承载执行力的事件本身来看。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是变化的,或者是动态的。因而,作为执行的事件本身,过程中将有许多的变数,诸如工作环境、人员对象、突发事件、不可抗拒和预测因素等,如果此时没有及时调整执行方案、计划和及时、有效地应对,显然将面临非常被动的局面,甚至直接影响到工作执行的结果。事实上,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或者说疏忽大意,没有全程跟进和细致关注。
三是从执行的结果来看。无论于绩效考核,还是工作质量评估,关于工作达成结果的关注,我们很多人还停留在表面,或是关注度远远不够。时下很多领导者都会有一句口头禅:“不要跟我解释那么多,我只看结果。”乍一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亦很有管理魄力,殊不知如此不关注过程的管理方式就像是在下一种赌注。另一方面,存在执行好坏都一样的现象,要么没有奖罚机制,做好了没有表扬,做不好没什么影响;或是有做绩效考核,也只是停留在打打分,计算一下绩效工资多少,都没有进行有效的绩效面谈和绩效改善要求。如此,执行的反应效果定然好不了。
诸如以上问题,长期以往,于公于私,于企业于个人,都将是深远的破坏性的影响和后果。那么,究竟该如何来改善我们的执行力呢?在这里,笔者试图从实践工作经验中总结几点供大家思考。
首先,从执行者的思想根源上解决“不够服从”的意识问题。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在这里,反应在执行者身上执行不力的根源其实就是思想意识的问题。一些员工自我意识强、不容易接纳别人意见,或因个人性格取向、上下级关系不融洽、没有原则、工作标准低、自我约束差、作风懒散、“打哈哈”、自命清高、不尊重上司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导致在接受工作任务的时候不够重视,敷衍了事。因此,必须解决这种执行不坚决、不认真、不严谨的工作态度问题。
其次,从岗位的胜任力和工作的方法技巧上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无论是具体事件的执行者,还是在选人、用人的具体要求上,一定要注重考察人才素质和岗位素质要求的匹配程度,是不是真的合适?是不是大材小用?是不是小材大用了?坚决不能纵容能力不足的人,不能让一个根本不能胜任的人,或是错误地高估某个人的潜力而去安排其不适合的工作任务和岗位。只有找到对的人,去把事情做好、做正确才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任何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都应该善于去思考工作的方法,去总结工作的技巧,如此才可能避免在错误的方向和道路上越走越远,或是把好事变成了坏事。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的执行力才能有的放矢,凡事就会有好的执行预期,才可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执行效果。
再次,从总体和大局意识的贯彻上解决“公私不分明”的问题。经常看到有一些员工在争取个人福利或待遇时,冠以自我英雄主义、标榜功臣自居、工作特殊性、岗位特殊性、官阶高层、位高权重等等来要求公司;或是在工作制度的遵守和执行方面讲条件,打折扣等等,这都会影响一个公司正常的执行环境,也充分暴露了该类员工自私自利、不客观考虑全局稳定、不顾全公司整体利益的顽劣品质体现。相反,只有正确地树立了公和私的是非观,如此,才不会为执行力埋设障碍,即使牺牲了小我利益,却能赢得公司的更大更全面的利益。
最后,从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上解决“散漫习惯和懈怠工作”的问题。我们经常讲到企业文化,简单地说,企业文化就是一种综合环境因素。良好的企业文化,肯定具备良好的执行力环境。影响执行力环境的企业文化,体现在一些负面的现象。比如:没有良好的系统管理机制、没有责任追究制度、没有好的精神面貌;员工间相互推诿责任、工作拈轻怕重、裙带关系严重、人际关系复杂、工作纪律松驰、管理理念陈旧、任人唯亲等等,这些都是负责的企业文化。相反,追求积极、严谨、正直、公正、无私、奖罚分明的工作氛围,才能彰显企业强大的执行力,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绩效,才能形成公司不易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编后注:
国藩人才(http://www.xiexiebang.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6009号绿景广场NEO大厦C栋10E 邮编:518048
第三篇:评判一个城市的规划好坏的16条标准
评判一个城市的规划好坏的16条标准
城市规划论坛里看到的,转发出来,大家参考一下:
1、是否与城镇体系规划较好衔接,是否可以为顺利进行详细规划奠定良好规划基础,顺利进行衔接。
2、城市性质的叙述是否能准确体现城市的主要职能,代表城市发展方向。
3、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划定是否与城市未来发展定位相符,并具有一定弹性。
4、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是否实事求是地充分考虑城市未来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资源及城市发展的限制。
5、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是否合理,用地平衡是否科学,用地布局的整体效益是否能够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生活中起促进作用。
6、城市对外交通及内部交通是否形成整体网络系统,并着眼于区域规划,发挥城市交通的整体作用。
7、城市市政公用工程基础设施布局是否合理,规划容量是否与城市发展规模及性质相适应。
8、靠近江河湖海地区的城市是否具有完善的防洪体系规划及相应治理目标。
9、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境保护效应如何最大限度避免了污染。
10、城市防灾和人防系统是否有明确的系统规划。
11、对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是否划定了保护和控制范围;其保护和控制范围的规模是否有利于保护规划、有利于形成城市特色。
12、近期建设规划是否可行。
13、总体规划的综合技术经济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目标。
14、与城市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度。
15、城市总体规划的图面是否过于追求几何规整性
16、编制过程中公众参与程度,已经采纳群众意见的情况。
第四篇:好政策与坏政策的评判标准
好政策与坏政策的评判标准
国家制定的政策大部分是好政策,但是现实中却有很多坏政策。如果一个政策我们认为是好的但是效果却不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用什么标准评判?
在这方面的认识,普通人跟经济学家可能有很多分歧。普通人评价政策是基于政策的目标,也就是目的是善还是恶。比如说政府出台一个政策,要缩小贫富差距,我们说是好的,要普遍提高工资,大家说好,建立和谐社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全民社会福利、保护弱势群体是好政策,控制物价、房价也是好政策。
那经济学家怎么评价政策?经济学家评价政策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政策的结果是与政策的目标相一致还是相反。比如说我们认为现在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最低工资和限制雇工自由的政策不好,因为减少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失业,其实对年轻人最不利。我们说高税收政策不好,是因为这抑制了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创业,阻碍了经济发展。我们说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不好,是因为它鼓励了企业家做错误的投资决策,最后一定会导致经济衰退、经济危机。我们说计划经济不好不是说目标不善,而是说它根本不具有可行性。经济学家评价政策的第二个标准就是达到同样的目标,此举是不是成本更低,有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第三个标准就是,企业家的决策一定基于对消费者的支付决策的预期,这样来看政府搞的产业政策不好,为什么?因为它不是鼓励企业家怎么理解消费者,按照消费者的偏好来制定投资,而是鼓励企业家根据政府的偏好来决定投资,所以它也不是一个好的政策。坏政策的表象
为什么政策的目标非常善良,但是政策结果很不理想而且不一致?
因为社会当中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利益偏好和自己的信息,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都在利用政策,而不是在执行政策,而很多的政策制定者是被动的。我们以最低工资规定为例,最低工资想保护低收入的劳动者,企业可以执行最低工资但是仍然可以减少雇员,就是政府并不能强制我雇多少人,我原来可能雇一千人现在只能雇五百人,实际上是损害了最低收入阶层。
任何一个政策如果限制了企业家创业和创新那都不是好政策,因为经济的增长需要企业家的判断力、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如果政策对企业家创新精神进行抑制那一定不是好政策。任何限制自由竞争的政策,特别是不允许自由进入,那么它也不是一个好政策。要特别强调一下这里面的思想逻辑,我们每个人要幸福首先要使别人幸福,但是前提是有竞争,如果没有竞争,你自己幸福就会使别人不幸福。竞争思想逻辑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竞争。所以大量的国有企业,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耗费价值,所以赚的很多利润是来自财政的补贴,或者经济学上讲的消费者剩余。
诱导企业家寻租的政策都不是好政策。产业政策我们要多谈一点,很多人包括美国人、欧洲人都羡慕中国的产业政策,其实中国产业政策成功的并不多,产业政策的前提是政府官
员比企业家更明白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个假设完全不成立。产业政策经常变成了寻租政策,也就是说政府官员利用产业政策分配资金,企业家怎么跟政府搞好关系,怎么编制可行的方案然后获得政府的补贴。任何增加政府控制能力的政策都不是好政策,包括财政能力、资源能力、土地能力等。用行政的手段控制价格,包括房价,都不是好政策,因为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为什么政治家喜欢凯恩斯
我们现在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坏的政策总是在泛滥?
大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基于无知或者坏知识的政策,比如计划经济的政策,我们追求计划经济的目标很高尚,但是因为我们无知,不知道一个经济体究竟怎么运作,很多政治家、政府官员通常不太喜欢经济学。第二个坏的政策是基于利益的坏政策,也就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导致的坏政策。企业的价值在哪?就是按照市场的规则追求个人利益,而且必须要为别人创造价值。坏政策就是这些政策导致的后果不是为别人创造价值获得收益,而是通过把别人的收入拿到自己的手里。现实中我们知道基于无知和利益的政策是互补关系的,很多情况下既得利益总是披着很强的理论外衣。举个例子,现在要改变计划生育政策(博客专区)为什么这么难?原因很简单,一个是担心中国人口多了怎么办,再一个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队伍本身是既得利益体。
凯恩斯主义本来是研究短期的经济波动的理论,现在变成了经济发展转型的理论,中国“十二五”制定的理论依据很多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公式。政府花的钱越多GDP增加得越快,我们本来创造GDP就是为了消费,但是现在为了GDP而创造消费。投资本来是为了提高效率,我们现在是为了增加需求。贸易本来是为了提高全世界的幸福水平,使得大家在更好的分工下所有国家都得到好处,现在贸易变成了只有出口大于进口才能提高GDP,所以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就在这里找到了理论依据。
为什么政治家喜欢凯恩斯主义?
两个原因,第一凯恩斯主义政策可以使政府大把的花钱,第二政治家通常喜欢短期的目标,因为现在的民主体制下,大家知道每个当官的不像过去的皇帝那样要考虑子子孙孙的利益,现在只考虑这一届政府的利益,所以凯恩斯主义为他解决短期利益提供了借口。企业家也喜欢凯恩斯主义,因为很多企业家自己犯了错以后他不愿意忍受痛快,希望政府多发票子。经济学家为什么喜欢凯恩斯主义?因为凯恩斯主义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普通大众为什么喜欢凯恩斯主义?因为普通大众不喜欢市场不喜欢竞争,凯恩斯主义意味着市场是失败的,所以有人来帮助他们纠正市场的失败。
由此看一下中国的未来,未来十年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的理念。因为政策是根据理念制定的,如果我们相信市场经济我们的未来就会很好,如果对市场怀疑,对企业家精神不信任,那么我们前途不会好。我们能不能靠理念战胜利益?改革前十年是理念战胜利益,就是我们相信了的信念,尽管有阻力也要推行,所以改革取得了进步。但是现在的情况基本上是
利益战胜理念,没有多少人在谈理念,几乎所有的政策都出自各个部门自我利益的保护而制定的。如果这个情况不能得到扭转,未来就不能太乐观,为什么?因为既得利益体是非常强大的,很多既得利益者一般都举着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大旗,一举着民族主义的旗帜,理念就不需要了,其实背后掩盖起来的是利益。这样很多老百姓就变成既得利益者的人质,真理就变得非常脆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或许我们未来的改革只有在真正的危机出现之后才会发生,当然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历史经验证明也许只能如此,我们只有等待。
观点争锋:
中国的实际情况还需引导
高西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张维迎说的道理从传统经济学来讲都很对。但是我们要处理的是拥有13亿人而且不断增长到16亿人口的大国,这个国家你说政府最好什么都别管,最好随便做,可行吗?我们来看一组数字,日本基尼系数才0.2,是世界上分配最公平的国家,而中国内地基尼系数已激增至0.48,大大超出0.4的警式线。中国最富阶层与最穷阶层收入差距相差几十倍。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已是资源消耗大国,按照中国目前每年消耗资源的方式,再用20年全世界资源就没有了。如果每个中国人都像美国人幸福的话,地球有这么多资源吗?
中国现在做的政策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策有了非常大的区别。按照经济学家的道理来讲这些政策有好有坏。但是,不管从数字上看还是从老祖宗教训来看,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我们现在还要继续怎么做呢?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要不断地创造GDP,不断地卖房子卖地。
企业家要与政府精神恋爱
冯仑(万通集团董事长):
之所以说很多产业政策出发点本是好,最后却变为坏政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涉及到企业家与政府官员的关系。
讲到关系,我从我的观察角度讲不同的一点。二十年前,是官商关系最重要的时期,假如说那时是100分的话,那么今天大概在50分。为什么呢?我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是史玉柱,非常典型。他不跟任何政府的官员有任何私人的关系。他现在就做三件事:第一件做网游,他一天赚200多万,在美国上市了;第二是做保健品,在中国保健品当 中,前三名都是他的;另外就是投资一些金融机构。这样性格的企业家放在15年前是不可能的。而15年前,他恰恰是因为关系失败了,因为有政府领导人去考察,本来这个楼盖30层就可以,领导一来加到50层、80层,最后破产了。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凡是说爱
他的人都离开了,最后就剩了那些崇拜他的非常年轻的小孩跟着他渡过难关。今天他非常清楚地跟我们讲,现在他做企业就是不靠关系。
另外一个典型的是万科。万科去年在市场强大调控的时期,销售过了1000亿元。大家知道,这个董事长也很另类,万科的文化是不怎么跟政府沟通的,而且我看到很多次他不给政府面子。在一个省会,曾经一个领导因为王石不给面子要把他踢出去,但是现在换了领导,政府又承诺给万科待建的地将近600万平方米。
这说明不太重视关系的人,其实在中国也能活得很好。从这我想讲两个观点,企业家跟政府要维持怎样的关系。第一,从万通来说,我们跟政府的关系是精神恋爱的关系,但不是偷情的关系。所有政府的人,我们都很尊敬,尽可能地沟通,但是彼此要互相尊重。
另外一点,我们跟政府的关系,是互相的。这相当于一个道德不好的女人,经常衣服穿得比较低,动作比较夸张,就会引来狂蜂浪蝶,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如果说一个企业家经常做出这样的姿势,一定有“坏男人”上来。我们要适度调整着装行为和姿势,这很重要。总的来说,现在法制环境、市场规则、竞争游戏、市场化的东西大大加强了,这导致好的企业不依赖关系也可以成长。
第五篇:病历评判标准
运行病历检查标准评分表
2008年12月06日 星期六 09:17 A.M.科室:
住院号:
患者姓名:
病历书写者:
主要诊断:
入院时间:
年 月 日
检查时间:
年 月 日
评审人员:
实际得分:
医嘱单(10分):
1、长期医嘱有专业护理常规、级别、病重危告知、饮食、必要的监测、及辅助治疗措施等。(2分)
2、写药品通用名,注明剂型、剂量、用量、途径和具体方法,成组用药右侧划斜线,斜线右侧书写用法。(2分)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符合指导原则。(2分)
4、临时医嘱用药不超过24小时,各种检查、治疗性操作书写要规范。(2分)
5、每行左顶格对齐,取消方式正确。(1分)
6、会诊、转科、变更床位、出院、等要写医嘱(1分)入院记录(20分):
1、患者人院24小时内完成人院记录(2分)
2、按规定书写再次或多次人院记录(1分)
3、患者一般项目填写齐全(2分)
4、主诉: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多症状时按时间顺序写。(2分)
5、现病史:发病情况、主要症状特点及发展变化、伴随症状、诊疗经过及结果、睡眠、饮食影响等方面的详细情况,仍需治疗其它病另起一段记录,按时间顺序写。(2分)
6、既往史:包括健康、疾病史,传染病、预防接种史、手术、外伤、输血、药物过敏史(1分)
7、个人史:包括出生、居留地,职业、居住特点,烟酒嗜好、生活习惯等。(1分)
8、婚姻史:结婚年龄、爱人健康状况、夫妻感情。
9、月经及生育史:月经、孕育情况。(1分)
10、家族史:三代人(父母、兄妹、子女)健康状况、死亡原因、有无同类疾病。(1分)
11、体格检查:按身体系统和器官顺序写。(2分)
12、专科情况(病历择要):各专科可根据需要记录专科特殊情况。(1分)
13、辅检:入院前及入院24小时内所作与疾病相关的检查及结果。有标题、日期、外院地址、内容(1分)
14、诊断:住院医师写初步诊断、主治医师写入院诊断,写在末行下中线右侧,修正诊断写在末行下中线左侧由(含)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上级医师修写。尽可能含病因、病解、病生诊断。诊断不明时,写某某症状或体征待查,其下方另起行排列可能的疾病。几种病时按主要病、并发病、伴发病排列,诊断不明时,将可能性最大的病排第一项。(2分)
15、医师签名(上级医师在规定时间内)(1分)病程记录(35分):
1、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要有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诊疗计划。(5分)
2、日常病程记录:与病情一致的时间要求内写,内容含病情变化、辅检结果及临床意义、诊断的确定或修正诊断依据、疗效评价、医嘱更改理由、告知情况等。(8分)
3、有抢救医嘱的抢救记录(2分)
4、输血病历中有输血记录(2分)
5、转出(入)及交(接)班记录(2分)
6、阶段小结(每月一次)(2分)
7、会诊记录单(2分)
8、科主任查房记录(3分)
9、复杂危重病人术前讨论(2分)
10、规定时间内完成手术记录(3分)
11、病程记录医师签名(1分)
12、特殊检查(治疗)操作记录(3分)辅检(5分):
1、住院超过48小时有常规化验结果或拒绝检查沟通签字(2分)
2、检查报告单粘贴规范、齐全。(1分)
3、输血病历中有输血前相关检查结果(2分)知情告知(20分):
1、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知情书签名确认(3分)
2、手术同意书签名确认(3分)
3、医患沟通记录(病情告知书)签名确认(3分)
4、输血同意书签名确认(3分)
5、放弃抢救、检查、治疗等签名确认签名(2分)
6、病危通知书签名确认(3分)基本要求(10分):
1、无明显涂改。(2分)
2、手写签名。(2分)
3、字迹工整易辨认无3处以上错别字。(2分)
4、用蓝黑墨水或碳笔书写、打印病历内容用小四号、宋体,页面设置与原手写入院记录版面相同。(4分)
5、本表未涉及到的标准按省卫生厅的要求执行。整改意见:
整改时间:
年 月 日以前。科室主任:
业务部: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