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第二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总结

时间:2019-05-13 05:5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2012第二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2012第二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总结》。

第一篇:2011——2012第二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总结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品德与社会》是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一、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程标准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祖国,知道祖国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公民, 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3、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了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团结友爱。

4、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从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

2012.7.3.

第二篇: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学原则

1、方向性原则,教学中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并把逐步确立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贯穿始终。

2、科学性原则。教学必须做到思想观点正确、说理明白,给学生以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在教学中所引用的代表性人物、典型事例和史实都应经过缜密核证。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要密切联系中小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的道理,注意克服成人化和概念化的现象。

4、正面教育原则。教学中要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要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选材要有利于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效果;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示范。

5、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参加讨论,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

6、知行统一的原则,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要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应该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服务。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应有利于激发学生思想道德情感,提高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实践,避免单纯背诵教学内容。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综合选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3、在重视教法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4、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开展这些活动要注意针对性;既要尽力安排,又要因地、因时制宜,量力而行,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讲求实效。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6个主题,各主题下分设三级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

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四、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

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原来的学科教学模式,突破各学科教学之间的界限,在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进入多学科背景的人文学习领域,进行体验和探究性学习。

2、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多渠道的搜集知识的信息,不局限在课本。让学生懂得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询等途径找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学会学习;

3、教学中还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的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的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情景,使学生获得走向他人心灵的通道,经验他人的经验,体验他人的体验,提高移情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并要体现新课改理念,发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

5、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6、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7、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教学检测与评价

1、在评价方法上进行尝试和研究。力求使评价过程化、多样化,评价的方法适合学生。

2、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激励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3、根据“课后练习与评价”册,信息收集、社会实践、期末考查、学生课堂常规,发言情况、学习态度等进行多元评价。

第三篇:2017-2018学第二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

2017-2018学第二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世界文明古国都起源于 ______________。

2、我国有“北大仓”之称的是 ______________。

3、在我国“早穿皮袄,午穿纱”是新疆的______________。

4、我国素有 _____________王国之称。

5、我国的三大平原有东北平原、_________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二、选择

1、下列水果产于北方的是()A苹果 B 香蕉 C芒果

2、我国土壤类型最肥沃的是()

A 黑土地 B 黄土地 C 红土地

3、我国纺织业祖师是()

A黄道婆 B 嫘祖 C 鲁班

4、“杂交水稻”之父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C 邓稼先

5、江南水乡的主要交通工具是()

A自行车 B乌篷船 C 汽车

6、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灌溉工具是()

A水车 B 筒车

C 抽水机

7、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

A 冶炼技术 B杂交水稻技术 C 无土栽培技术

8、冬暖夏凉的窑洞在我国的()

A长安

B

延安

C西安

9、下列属于南方的水果有

()

A梨

B 菠萝

C桃

10、云南的风味小吃是

()A小笼包

B过桥米线 C 羊肉串

三、简答题

1、我国的主要发电方式有哪些?

2、写出你知道的自然灾害(最少三种)

第四篇:伊犁州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期末试卷

伊犁州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一、填空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________年,每年的____月_____日是党的生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于______,每年的_____月____日是国庆节。

2、中国的文字最初是从________演变而来的。

3、在古代,_______是唯一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4、《》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万里长城,东起______西到______,全场约6000多公里。

6、_________剧是我国最大的剧种,是我们的“国粹”,至今已经有______年的历

史。

7、蔡伦发明了_________术,毕昇发明了______术

8、在地球仪上,链接南北两极的是______线,顺着东西方向,围绕地球仪一周的是______线,将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9、文房四宝是指笔、_____、纸、______。

二、连连看(2×10=20)

1、请你用线将下列名胜和其所在的省份连起。

颐和园莫高窟秦始皇陵乐山大佛大足石刻丽江古城

四川陕西北京甘肃云南重庆

2、请你用线将下列著作与其作者连起

《本草纲目》《资治通鉴》《齐民要术》《史记》

司马迁贾思勰司马光李时珍

三、选择题(2×10=20)

1、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

A、塔克拉玛干沙漠B、撒哈拉大沙漠C、喀拉哈里沙漠

2、《果壳里的宇宙》的作者是()

A、霍金B、爱迪生C、高尔基

3、炎帝又被称为()

A、神农氏B、诗圣C、秦始皇

4、造纸术是由()发明的A、祖冲之B、蔡伦C、毕昇

5、在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A、赤道B、南回归线C、北回归线

6、()是记载孔子和他得弟子们的言行的一部著作。A、《史记》B、《山海经》C、《论语》

7、神医()发明了“望、闻、问、切”诊断疾病的方法。A、李时珍B、扁鹊C、叶天士8、2004年,我国在挪威的新奥尔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

A、中山站B、长城站C、黄河站

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A、汉武帝B、秦始皇C、炎帝

10、我们生活的地球被划分为()

A、七大洲、四大洋B、七大洲、八大洋C、五湖、四海

四、简答题

1、《二十四节气歌》中写到“春雨惊春请古田,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请你从中找到并写出至少是个节气的名称。

2、请你写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并列举出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仍在用到这些发明的物品。(至少写出四件)

3、请你说出几个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实验。

(至少两个)

第五篇:2009-2010学第二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0年春季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

(三)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

(四)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选择认识社会的几对基本概念,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有关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主题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内容方面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习主题。穿梭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

二、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能力:能够初步识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3、知识: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一些基本的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教学策略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 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下载2011——2012第二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2012第二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品德与社会科教学总结 今年我担任六(4)班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根据教材内容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教学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爱国精神,珍惜......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

    第一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解开心中千千结 一、 同桌的你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到男女生存在的不同之处,初步掌握正确处理男女同学间关系的方法。......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1.当你学会感激、用心体会,你就能在生活中收获更多的美好。2.只要生命存在,人生就有无限的可能。珍爱自己,我们就能不断创造生命的价值。3.怎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2018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期末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 )、( 印刷 )、指南针 、火药。 2、《史记》的作者是( 司马迁 )。 3、文房四宝指的是( 笔 )、墨 、( 纸 )、砚......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15篇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1 本学期来,我按照《品德与社会》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认真学习了《品德......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15篇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1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合集]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欢迎阅读。五年级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2015-2016学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一学期来,我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创新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