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政治课组高一二备课组工作总结
政治科组高一、二备课组工作总结201
3本学期我们高
一、高二政治备课组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和科组长的带领下,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导向,全面推进教学案一体化工作的开展。在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已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关心时事,学习有关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法规,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以正确的理论思想教育学生,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认真研究教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坚持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提高教学质量
一方面我们备课组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同组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研究学情,结合我校生源复杂的实际,研究切实可行的教法,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共商解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我们政治科组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备课组成员间的交流,最好的方法就是相互听课评课,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来交流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方法。听课要善于发现人家的优点和缺点,更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接受程度,主动学习对方的专长,弥补自己的欠缺。
三、全面贯彻教学案一体化制度,提高课堂效益。
教学案一体化是我们政治课组的一大特色。在校领导和科组长的指导下,我们教学案一体化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一)基本理念
1、教学案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案。对于教师而言使用教学案的意义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发现、提出、解决和评价中完成对知识体系的建构。所以我们教学案的结构总体上是从: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展开。这样上课时教师通过对教学案的检查便能使教师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而针对性地做到“讲学生之不懂,练学生之不会”。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教学案是基于“自主学习”的学案
对于学生来说,教学案设计的立意是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每个教学案的设计中都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我们认为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体现新课程的要求。
(二)基本的模式
一课时一教案一课件一反思
我们将教学案文体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拓展,结合电子媒体,要求每一课时的教学案必须有:教学案、教学课件、课后反思。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
教学案的结构围绕时间的跨度,实行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的循环教学模式,这样做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够使每课时的知识点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
初备、集备、个备、反思
我们希望把教学案的形成、使用过程与教学反思紧密结合起来。一个教学案的形成有深入的研讨和严格的审核过程。
(三)存在问题
当然,教学案一体化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效果是有的,但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如下:
⑴“讲学生之不懂,练学生.之不会”这个理念在执行中难以完全贯彻到位。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水平参次不同,“讲学生之不懂”只是一个理想的设定,但实际操作时往往学生不懂的太多,很容易又变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满堂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不足,哪些是会的哪些是不会的,学生本身未能在课前做好准备,使得“讲学生之不懂,练学生之不会”这一操作效率还未达最大化;
⑵教学案容量难控制,如何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有提高课堂效益,目前依然未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课前预习往往只停留在只完成填空题或者填空题和选择题的最低层次,而对于情境设问和问题探究的的思考(尤其是普通班和美术班)则往往会“自觉地”忽略,即使是重点班,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依然只是流于表面,未能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使得课堂探究无法有深层次的挖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取信息和整合的能力。
⑷对教学案的反思不足,继承性还较差,我们的教学案一体化是每课时一个教学案,工作量比较大,由于要不断准备新的教学案,这样往往未能在一个教学案的使用后及时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学案在继承与发展的把握上依然有待提高;
一学期过去了,我们付出了汗水和心血!尽管我们得到的收获有限,但是付出是最值得回味、思索的。我们组的全体成员还会一如既往,在新的学期中,继续努力,追求更好。
第二篇:语文组(高)工作总结
《17登泰山观日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登泰山观日出》是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我”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描绘了泰山的绮丽风光和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
课文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按“登泰山”和“观日出”分成;两部分:第一节到第六节,写了“我”沿着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向上攀登,最后到达日观峰的过程和一路上的所见所感,重点写了泰山之高、云海之美、山路之险峻。第七至第九节写了日出时的壮观景象,抓住整个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光亮的变化过程和观看时的感受,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
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一气呵成,把云雾变化莫测以及天空颜色、光亮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本文是一篇游记。课文按游览顺序,以时间推移、地点变换为主线,将登山的苦与乐和自然风光的美妙与壮观紧密结合,做到情景交融。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一些重点词语可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对于高年级语文的学习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写作技巧的积累。文中出现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实际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比喻用得恰当、生动、优美,是需要通过练习加强的。因此,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设计形式多样的说写练习,以提高其整理材料、组织语言和表情达意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游览胜地、耽误、依稀可辩、层层叠叠、目不转睛、刺激、情不自禁“等词语。通读全文,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词汇。
虽然五年级教材不提供统一的生字表,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生字教学。教学中应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做针对性地指导。
目标二: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在课堂上,让学生找一找文章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通过朗读,品味,领略五岳之尊的壮丽。再引导其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形象、写具体。
目标三:领略五岳之尊的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学生在如梦如幻的美景中欣赏美、享受美、体验美,从而以澎湃的热情传递美好的感情,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四、教学设计与感想
本文描写了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泰山日出的绮丽风光。文章以登泰山和观日出分为两个部分,脉络清楚,重点突出。其中,“登泰山”部分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观日出”部分详细介绍了日出的美丽与壮观景象,最后一节直抒胸臆,将登高观日出时的感受完全表达了出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采用“导游”的方式处理教材,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拓展课外知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一开始,我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泰山的情况,让孩子们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接着,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按课题进行分段并用一个词概括出对两部分内容的感受。这是孩子们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和感悟,让他们从整体上去认知内容。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语文学习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写作技巧的积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我主要抓住研读和探究进行。在“登泰山”中,让学生通过阅读,划出表示时间、地点和感受的词句。这不仅理清了课文思路,也让孩子们懂得了写作方法——写游记要抓住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来描写景物。并且体会到了作为游客的“我”见到这样的景色产生的感受和心情变化。对于这样写景的文章,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没有很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品词品句来体会云雾的变幻莫测,感受日出的壮观美丽,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找一找文章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通过朗读,品味,在如梦如幻的美景中欣赏美、享受美、体验美,在领略五岳之尊壮丽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在“观日出”教学时,我抓住日出时动态的变化,借助于媒体图片的展示,同时利用上学期学过的课文《火烧云》写作方法进行能力迁移,并通过多形式的阅读与品味,让学生图文并茂、直观地去领略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与壮观景象。
另外,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要注重写作的指导,这篇文章恰好是很好的示范。通过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文本,设计了写作指导与训练。通过“云雾”片段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抓住景物变化特征”通过动态的描写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在学生深入比较句子后,我出示几副比较有特点的泰山云雾风景图,问学生变幻莫测的泰山云雾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学着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以积累写作技巧。这样,学生从观察中学会了写作,从写作中领会了方法,从而提高了表达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最后,在教学结束时,让孩子们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古人赞美泰山的诗或诗句进行交流,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搜集课外知识的本领,最终为学好语文培养兴趣。
第三篇:高2011级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2011级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2011届高三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有三位老师。秉承团结协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精神,我们顺利完成了高三一系列的复习备考任务。面对高考试题,我们反思高三的地理复习备考,有收获,也有不足。
一、认真钻研考纲,科学制定工作计划
高三初期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及高考考试说明,分析对比考纲的变动情况,重点研究近两年高考地理试题,把握高考命题走向,并制定了科学的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备考计划。对待不同学生、班级制定了有梯度的复习计划,确定了复习进度,复习内容等。从2010年地理高考题来看,我们抓住了考纲,做到了以课本为基础,紧抓高中必修上、下册,中国国土整治(选修2)三本书,让学生多看书、多思考、多小结并融会贯通,也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普通感觉较难的部分如地球、等值线、自然地理要素、区位分析,进行重点突破。因此,从总的复习备考策略上看是针对性很强、十分有效的。
二、合理教学进度
我们制定了二轮复习计划。第一轮在二模考试前顺利完成,立足抓基础,进度把握较好,效果很好,在一摸、二模考试中获得较理想的成绩。第二轮复习至5月中旬结束,时间安排把握较好,但难度可能略大,学生消化不良,反映在三模考试中地理成绩有所下降。5月中旬至高考前又立足基础,促进能力培养,完善高考前的各种应试准备。总的看来,教学进度的安排是合理的。
三、资料选用及各种措施
第一轮复习主要采用优化方案资料,按资料提供的A、B、C实行梯级选择,第二轮复习资料是自己拼题,共拼出9套专题复习和一套世界地理、一套中国地理重点内容。
从12月份开始备课组总共命题7套文综(地理)试卷,进行了月考和周测等。质量高,针对性强,对学生地理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2月份后又开始课间拆分训练,共命题18套。3月份后又对艺术生中午辅导,共有7次。资料选用上第一轮复习《优化》较好,但第二轮复习资料是自己拼的,难度和针对性均不错,但拼题过程耗时耗力。
四、注意地理跛科生和一、三本出局生的辅导
备课在每一次考试后都要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分析成绩,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要求全组每一位教师要认真分析所教班级的整体情况、地理学科情况,找出一、三本出局生和一、三本的踩线生,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对这部分学生要做到眼睛关注到、提问抽到、作业批改到、考试关注到、课后辅导到。一学期以来,老师们都认真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如周伶俐老师利用自习课时间、放学后的休息时间,对跛科生和出局生进行专题辅导,受到了同学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教学策略
好的方面 1.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分析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因此,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切不可盲目追求进度,要稳扎稳打,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图表的判读、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以及地理学科语言的运用,力求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去辨析和认识与人类生存或环境相关的具体问题。在第二轮复习阶段,则要打破常规的章节,以专题复习的形式进行知识的重组,突出知识点的联系和迁移,力求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的提升。
2.重视图表教学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从地理图表中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是历届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一个重点。但地理图像繁多、庞杂,在教学中教师应对那些最能考查考生思维能力、最能体现地理特色的地图,如:等值线图(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日
照图、经纬网图、(中国和世界)区域图、地质构造图等给予充分的重视,要指导考生进行图文互换、变换角度,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描述,从而提高考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表达能力。当然,对地理图表的分析、简图的绘制也应该成为考生经常性的练习。
3.优化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收集各地的模拟试卷,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组合练习试卷,并对练习进行及时评讲,规范专业术语,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既能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4.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高考命题从来不回避社会热点,而且常常以热点为背景考查考生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影响较大的事件以及长期以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倾注更多的关注,如: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农问题,资源和能源问题,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的建设,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要指导考生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加以思考和辨析。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扩大考生的视野,但不宜过多过早地追逐热点。不足的方面
1、限时专项训练做得不到位 限时专项训练的问题依旧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课堂上限时专项训练,及时练习,及时反馈,及时评讲,针对高考强化训练,应该说效果较好。但由于时间紧,课时不足,往往课后布置作业留给学生,学生忙于众多作业的应付而不得不去抄袭或者胡乱完成,作业的检查、考核和反馈功能丧失殆尽。限时专项训练必须长期坚持,并且要及时订正、评讲,没有及时的反馈同样意义打折。
2、考试试题难度设置研究不够
为了激励中等生和缺差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平时月考试题的难度系数控制特别值得研究,高考近几年来地理难度系数均在0.5-0.6之间。因此,平时月考,难度不可过大,尤其是不可连续几次月考难度都很大。一轮复习还是以做中档题、基础题甚至容易题为主,综合性强的、教材跨度广的试题尽量少做,或者有选择的布置给优等生做。不能盲目地把本应二轮该做的试题提前到一轮复习来做。
通过一学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虽然地理学科让学生对复习课保持新鲜感上,我们做了些工作,但方法还有很多,我想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用心去做。今后我们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投入到地理教学研究中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备课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开拓进取创新,以便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力争取得更快的进步和更好的成绩。
第四篇:高语组工作总结(2011年)
高语组2011年秋工作总结
光阴荏苒,又一个充满挑战,富有收获的学期结束了。本学期,高语组的工作,在组内教师密切配合下顺利开展。虽未轰轰烈烈,但也踏踏实实。回顾一学期来所走过的足迹,我们语文教研组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紧紧围绕“高效课堂”实验,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新课程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扎实的教研活动,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中践行新课程标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组制定了适合语文教学的理论学习计划,学习了《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聆听了杨校长的关于“高效课堂”的专题报告,《教师报》中关于高效课堂的有关最前沿的理论与其它地区最新成果报道,每一次侧耳聆听,每一次凝神学习,无不给人以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组内老师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高效课堂”实验,都有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老师都有一种默契,即力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我校的语文教育改革,发挥语文在教改中的基础性作用。
其次鼓励老师们采取多阅读、多反思、多执笔的方法,不断促进对课程改革实质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利用好学校的网络资源,经常上网浏览、查阅相关的材料,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服务于课改实践。
二、常规教学持之以恒,检查促评、促改,关注教学细节,落实教学规范,确保教学质量切实提高。
一学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同时做好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对本班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三、加强组内教研,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实验。
根据教研室确立的研究专题“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积极组织组内的课例研究活动;还有“家长开放日”活动,和基于高效课堂实验的“魅力教师大比武”活动。组织老师们集体备课,研究在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有限的教学空间中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成为全组语文老师首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新教材的不断改进,老师们分头研究教材教法,然后带着个人的意见参与组内讨论,去粗取精,试图找到每节课教学的命脉,达到知识的共享,老师们互相协作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促进,成为一个向上的集体,成为有着良好竞争氛围的集体。
组内老师有悟性,充满灵性,随着“高效课堂”实验的深入推进,实验也成就了教师自我,组内老师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正所谓成就事业的同时,事业同时也在塑造自我。马少峰老师三月份参加了伍家区语文优质课比赛。为此,组内老师在学校主管领导的参与下,集合集体智慧,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最适合学情的教法。正是有了一次次的漫漫长夜中台灯下认真钻研备课,才有了课堂上精彩表现;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次的组内老师真诚地评课,这样智慧的碰撞,心灵地交流,个人充满灵性自我反思,成就了马少峰老师在“伍家区语文优质课”《为人民服务》一课中的精彩与光芒。张杰老师执教的《威尼斯的小艇》获得领导的首肯,她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看到了生命的狂欢,知识的超市。她也形成了自已清新,智慧的教学风格。老师们感叹这样的组内研究才有真正的受益。
五、认真落实各项学科竞赛活动
一年来,学校根据上级及本校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组内教师任劳任怨,不折不扣地组织学生参赛,以使学生能从各种学科比赛中有所收获,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爱好语文的兴趣。
1、认真开展书香漂流活动,这项活动已是我校的传统,深受学生的欢迎,组内教师不怕麻烦,动员学生捐书,中午时间,学生在干部的带领下安静地淌样在书香之中,大受教益。
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比赛,科技节论文比赛,“小作家杯”征文比赛等。六年级有四人获得省级二等奖的佳绩。每次活动,大家都能积极参与,指导、筛选、写评语,尽管很辛苦,但都任劳任怨。
六、反思与回顾:
1、工作主线不是很分明,教研组活动开展得还不够扎实。
2、学校会议太多,各种活动太多,太杂,老师忙于事务,疏于研究,组内教研热情不高,有的教师在读书活动中疲于应付。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是的,教研的路还很漫长,我们需继续努力,积极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力前行!
马少峰
第五篇:高2014级下期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2014级下期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三数学备课组认真贯彻学校、年级及数学教研室的工作精神,这学期紧张而又充实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现将一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深研考纲,不断学习
深研考纲,科学谋划,师生共同学习《考试说明》,复习做到有的放矢,既确定总体目标,又有切实可行的分段目标,使我们在备考中有章可循,心中有数。
2.科学谋划,合理安排
第二轮复习是巩固提高阶段。本阶段主要对一轮复习成果进行巩固,我们强调重中之重:一周一小练,题目多样,作好指导,全收全改,改后讲评。
第三轮复习是综合训练阶段。这一阶段我们的做法是:
1、选题做,即由老师先做,认为题比较典型,创意较好的挑出来做和讲;
2、讲题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所谓有重点就是力求讲明白几道类型题,反复强调它的解题思路和步骤,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重点题有比较有分析,同一个类型题要引导学生注意命题人的意图和他们不同的表述方式。这样,既可以给学生指出做题方向,也可以给他们答题思路的引导,避免走弯路。自主复习,查缺补漏
此阶段我们安排在考前之后,用时一星期,学生自主复习,结合考过、做过的试题,寻找弱项,查缺补漏,个人提问,个别辅导。
3.抓好培优与踩线生工作,做好学生心理辅导。4.集体备课
(1).精心拟定本期复习计划。(2).认真研读课标和考纲,充分讨论。(3).注重课堂教学质量,重在落实、重在过手。
5.做好月考、周末训练、试题分类归档以及培优补差工作。每次考后及时进行试题讲评、数据分析,找到改进措施和方法。6.学习与培训
积极参加数学教研组组织的学习与全员培训工作。
2014.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