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汇报

时间:2019-05-13 05:0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汇报》。

第一篇: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汇报

为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事业单位管理运行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我镇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于2005年10月开始探索并实施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现将我们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按着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由我镇负责组织实施改革的共有14个单位,125人。具体是财政所1人、经管站11人、农技站10人、种子站9人、水管站18人、水产站2人、兽医站31人、农机站6人、城建所8人、文化站6人、计生专干4人、企管会5人、农保所1人、广播站2人,其中已退休人员18人。

目前,我镇125名参改对象,除财政所12名和经管站6名上岗人员外107名参改对象已顺利签订了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协议,已支付了90名参改对象146.99万元的一次性经济补偿,为119名未参保对象补缴了80.7万元单位应缴保费(其中为30名对像缴至法定退休年龄),3名财政分流人员纳入发放基本生活,录用财政人员8人、经管人员6名,聘用农技员2人、水利员2人、动检员2人、计生专干2人。

二、主要作法

(一)、加强领导,凝聚改革合力。一是健全领导机构。10月18日市改革工作培训会后,我镇于当天下午迅速召开了党委会,传达了市培训会精神,研究部署了我镇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成立了镇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和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指导组,负责全镇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落实工作。设立了镇事业单位改革办公室,配备了五名工作人员,并结合本镇实际,制定了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日程安排表,将改革工作落实到了人,细化到了天,为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在改革工作期间,充分利用宣传媒体,以标语、专栏、广播等多种形式,对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意义和有关政策进行宣传报道,营造了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10月19日,我镇125名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集中收听收看了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的改革动员大会,各改革指导组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继深入到各改革单位召开了动员会,并引导125名参改对象撰写了自愿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实行一次性经济补偿的申请书或承诺书。三是形成改革合力。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经常过问、定期听取有关事业单位改革情况汇报,并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对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对于有关改革的重大方针、政策,坚持审慎、稳妥的原则,镇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坐镇改革办公室,共接待干部职工来电来访200多人次,收集干部职工意见和建议60多条,并一一作出了解答,为事业单位改革的健康、平稳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二)、把握政策,理清改革思路。一是认真研究上级文件。我们组织镇党委成员、各改革指导组成员、各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试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领会了精神实质,消除了思想顾虑。二是深入开展调查摸底。我镇扎实抓好“两清、两测算、一公示”工作。①清理人员编制:通过反复清查核实干部职工的人事档案,在人事局的大力支持下确定我镇14个单位共有改革对象125人,其中已退休18人;②清理单位财务:通过12个“财产财务清理专班”和8个“资产评估监督专班”清查帐目、核对实物、登记评估资产总额101.6万元,债务128.7万元,净资产-27.1万元。通过清理全面掌握了事业单位人、财、物状况;③测算工龄补偿金:经与市人事局核对参改对象的个人人事劳动档案、工资档案,除财政所外其他参改对象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额为146.99万元;④测算保险金:除6名已参保的退休人员外119名未参保对象的保险费在市劳动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认真测算和核对,共应缴保险费172万元(其中单位108万元,个人64万元),已缴42万元(其中单位34万元,个人8万元),需补缴136万元(其中单位80万元,个人56万元);通过“两清,两测算”并将公开公示贯穿工作始终,经全镇参改对像的认真核对无误后,初步理清了我镇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三是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根据省、市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文件精神,认真借鉴其他乡镇的成

第二篇: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汇报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汇报

为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事业单位管理运行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我镇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于200年月开始探索并实施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现将我们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按着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由我镇负

责组织实施改革的共有个单位,人。具体是财政所

人、经管站人、农技站人、种子站人、水管站人、水产站人、兽医站人、农机站人、城建所人、文化站人、计生专干人、企管会人、农保所人、广播站人,其中已退休人员人。

目前,我镇名参改对象,除财政所名和经管站名上岗人员外名参改对象已顺利签订了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协议,已支付了名参改对象万元的一次性经济补偿,为名未参保对象补缴了万元单位应缴保费(其中为名对像缴至法定退休年龄),名财政分流人员纳入发放基本生活,录用财政人员人、经管人员名,聘用农技员人、水利员人、动检员人、计生专干人。

二、主要作法

(一)、加强领导,凝聚改革合力。一是健全领导机构。月日市改革工作培训会后,我镇于当天下午迅速召开了党委会,传达了市培训会精神,研究部署了我镇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成立了镇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和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指导组,负责全镇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落实工作。设立了镇事业单位改革办公室,配备了五名工作人员,并结合本镇实际,制定了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日程安排表,将改革工作落实到了人,细化到了天,为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在改革工作期间,充分利用宣传媒体,以标语、专栏、广播等多种形式,对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意义和有关政策进行宣传报道,营造了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月日,我镇名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集中收听收看了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的改革动员大会,各改革指导组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继深入到各改革单位召开了动员会,并引导名参改对象撰写了自愿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实行一次性经济补偿的申请书或承诺书。三是形成改革合力。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经常过问、定期听取有关事业单位改革情况汇报,并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对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对于有关改革的重大方针、政策,坚持审慎、稳妥的原则,镇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坐镇改革办公室,共接待干部职工来电来访多人次,收集干部职工意见和建议多条,并一一作出了解答,为事业单位改革的健康、平稳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二)、把握政策,理清改革思路。一是认真研究上级文件。我们组织镇党委成员、各改革指导组成员、各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试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领会了精神实质,消除了思想顾虑。二是深入开展调查摸底。我镇扎实抓好“两清、两测算、一公示”工作。①清理人员编制:通过反复清查核实干部职工的人事档案,在人事局的大力支持下确定我镇个单位共有改革对象人,其中已退休人;②清理单位财务:通过个“财产财务清理专班”和个“资产评估监督专班”清查帐目、核对实物、登记评估资产总额万元,债务万元,净资产万元。通过清理全面掌握了事业单位人、财、物状况;③测算工龄补偿金:经与市人事局核对参改对象的个人人事劳动档案、工资档案,除财政所外其他参改对象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额为万元;④测算保险金:除名已参保的退休人员外名未参保对象的保险费在市劳动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认真测算和核对,共应缴保险费万元(其中单位万元,个人万元),已缴万元(其中单位万元,个人万元),需补缴万元(其中单位万元,个人万元);通过“两清,两测算”并将公开公示贯穿工作始终,经全镇参改对像的认真核对无误后,初步理清了我镇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三是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根据省、市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文件精神,认真借鉴其他乡镇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改革形式、基本原则、范围对象、主要任务、时间步骤以及人员录聘用考核考试等做了全面、详尽、缜密的规定,为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完整的政策依据,保障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攻克难关,突破改革关键。一是转换机制,锁定债务。本次改革的形式主要就是实行“两退”、“两建”,即单位退出事业编制序列,人员退出财政供养;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我们将参改单位的债权债务进行公示评议认定后,全部进行了锁定,并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对除财政所外的所有乡镇事业单位及其法人代表进行了注销。二是认真开展录聘用工作。录聘用工作关系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容易引发各种矛盾

。我们在财政所与经管站合并人员和社会公益性服务人员的录聘用工作中,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实行“阳光操作”,考核考试结果及时进行张榜公示,录聘用工作顺利,名财政经管合并人员和名公益性服务人员顺利到位,并签订了录聘用协议。三是落实“两兑付、一解除”。改革工作最终能否落到实处,关键还是看事业单位能否顺利转制,人员能否与原单位解除人事

劳动关系。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我镇想千方设百计筹措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和养老保险金,先后向市财政借款万元,向财政经管上岗员借款万元,挪借干部职工工资多万元,顺利地支付了名参改对象万元的一次性经济补偿,为名参改对象办理了养老保险手续。除财政所名和经管站名上岗人员外名参改对象顺利签订了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协议。

三、思考与建议

一是关于事业单位人员分流安置问题。按照现行的有关政策法规,企业下岗职工在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而目前在事业单位的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与事业单位解除人事或劳动关系的人员,对这些人员的自主就业、社会保障,上级有关部门也应联合制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

二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及其管理问题。改革后以钱养事,是政府财政投入体制由化钱养人向化钱办事的重大改变,财政投入的出发点的变化,带来的是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职能方式的变革。而相对于改革后的乡镇事业单位而言,变养人为养事,带来的既是生存方式的转变,也是谋求单位和个人更大发展的重要契机。搞好以钱养事,建立健全“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新机制还需要不断探索。

三是乡镇事业单位的债权债务问题。乡镇事业单位存在的历史长、情况复杂,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债务包袱十分沉重,这些债务的主要构成有:经营不善形成的经营性债务、兴建办公场所或其他设施形成的建筑类债务、政府投入不够形成的欠资、欠发职工工资和欠银行贷款等等。这些债务的存在,必将成为了乡镇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一个拦路虎。如何化解这些债务,必须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要统一债权债务的处理政策,特别是对于非经营性的债务和个人债务(如欠发工资、个人垫资等),要采取适当和合理的方式,进行妥善解决,以巩固改革成果,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篇:乡镇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汇报

乡镇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不辞辛劳前来我镇检查指导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镇地处罗田北部山区,辖35个行政村,30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2843人,版土面积285.11平方公里,其中计税面积24778亩,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青苔关、拥门关、吊桥河、黄柏山四个国营林场村的税收工作由我镇负责指导,全镇税改户数达9019户。2005年是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规范年,为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规范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工作,严防农民负担反弹,镇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农民负担工作。现将我镇2005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执行三项政策

1、严格执行取消征收农业税政策。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从2005起,我镇全部免征农业税,共计农业税56.3万元,农业税附加9.3万元,农民负担得到进一步减轻。

2、严格执行粮食“两补”和退耕还林政策。2005年全镇发放粮食直接补贴资金12.3万元,亩平补助4.97元。发放退耕还林补助94.1万元,亩平补助230.6元。

3、严格执行中小学生“两免一补”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两免一补资金9.32万元,其中中学生440人,人平补助110元,小学生640人,人平70元。计生扶助65人,每人每年600元,共发放扶助资金3.9万元。

二、建立健全三个体系

1、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资金和两费附加管理使用体系。我们坚持两税附加按时足额拨付到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专门帐户上,不抵税,不代扣,按村设帐,镇管村用,专款专用。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对农村优抚对象、五保户的优抚补助款按时按标准登记造册,发放到户。

2、建立村级财务管理体系。我们在村帐站管的基础上,成立了村级财务服务中心,在全镇范围内积极开展村级帐务、资金双代管工作,把全镇35个村的资金和帐务统一归并入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资金和财务统一由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代管,各村均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从根本上杜绝了村级财务混乱和管理松懈的难题。

3、建立“一事一议”审批管理体系。全镇39个单位有有7个村进行筹资筹劳。筹资标准都控制在人平15元之内,做到专款、专用、专项结算。并且各村将筹资筹劳提取、使用、结算情况采取召开会议、办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积极做好三项工作

1、稳步推进乡镇配套改革。一是加大了政府机关改革力度。撤销了四个总支和办事处,设立了五大办,清退了编外人员15人,乡镇行政人员由改革前68人减到40人,镇领导干部职数由原来的19人减为9人,实行“一人一编一卡”。每年在职及退休干部工资、分流人员基本生活费、加上年费用支出需要131.65万元。通过财政包干、转移支付、政策性增资、上级扶持资金及发展企业,我们取得收入131.65万元,基本持平,保证了镇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二是推行了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由15个精减合并为8个,财政所与经管站实行了合并,农技、农机、水电、畜牧、广播、文化、计生服务七个事业单位全部转为公益性服务单位,实行合同化管理。在职人员全部买断工龄,实现全员养老保险,并择优竞争上岗,达到“减人减事增效”和“以钱养事”的目地。三是整合了教育资源。撤销了镇教育组,调整了全镇中小学布局,合并了3所完全小学,7所初级小学,辞退了代课教师和临时工勤人员67名,并全面实施了教育“一费制”。四是加大了村组改革力度。对村干部职数从严控制,严格执行1000人以下的村村干部编制3人,1000至2000人的村村干部编制4人的规定,撤销村民小组长,全部由村干部兼任。全镇共精减村组干部350人,每年节约开支100万元。目前全镇共有村干部125人,工资总额50.8万元,费用及支出17.3万元,五保及优抚支出33.2万元,合计支出101.3万元。村级收入108.18万元,转移支付50.4161万元,两税附加32.77万元,村办企业纯收入25万元,保证了村级正常运转需要。

2、开展化解村级债务工作。为化解旧债,遏制新债,我们一方面出台系列相关文件,成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对全镇各村债务进行清查、核定、冻结,实行村级帐务、资金“双代管”,从源头上控制了增加新的债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多种方法,采取划转债权、盘活资产、清理挤水、发展增收等化债办法。全镇共化债394万元,占债务总额的53。

3、坚决杜绝涉农乱收费。一是公开涉农收费行为。通过公示牌、公示栏和电视公告等多种形式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让农民交得明白,接受群众监督。在各乡镇主要收费场所、各行政村醒目地点悬挂了涉农收费公示牌,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二是加大了涉农部门收费监管力度。镇政

府专门成立了规范部门收费领导小组,设立举报电话。用铁的手腕、铁的纪律来规范教育、土地、城建、计生、畜牧、外贸等部门收费行为。三是进行农民负担专项检查。去年,镇政府先后组织三次农民负担专项检查,主要检查是否存在搭车收费和加码收费行为。通过检查,有力的确保了全镇农民负担政策落实到位。全镇涉农收费部门在农民建房、学生入学、计划生育、农电

改造、身份证办理、外出务工等方面,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没有出现越权设立涉农收费项目以及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以罚代收的行为。各村在农民建房、计划生育等事项上,没有向农民乱收费,较好地执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

总结我镇2005年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经验,可以概括为三个“三”。

1、坚持三个到位,强领导,促合力。一是领导重视到位。近几年,虽然我们在农村税费改革和税费配套改革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成绩面前我们不骄不躁,始终把此项放在重要位置上,做到“思想不放松,力度不削弱”,有力地保证了税改工作稳妥推进。二是组织协调到位。为确保农村税费配套改革顺利推进,我们实行部门牵头负责制,充分发挥和调动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全镇先后召开3次有关农村税费改革的党政联席会,5次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解决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安排。三是督办工作到位。为加强对乡镇农村税费改革的指导和督促,从各部门抽调了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督查指导组,进行了督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2、严把三个关口,攻重点,破难题。一是把好干部分流安置关。人员分流工作是重点中的重点,也是推进配套改革的难点。为此,我们对人员分流通过“四包”来落实责任,确保分流工作到位。即要求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成员与分流对象结对实行“四包”。即包解释政策,包稳定分流对象情绪,包督促分流对象办理移交,包掌握分流对象离岗后动态去向。二是把好财务清理关。财务清理和债权债务的分割是配套改革的又一个难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为使这项工作有序进行,我们出台了相关文件,采取封账冻产的办法,由资产清查组清查后全部封存,由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管理。对因公益事业建设发生的个人担保信用资金,经乡镇认定盖章后,将债权债务关系进行转移,让干部走得放心。三是把好执行纪律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等工作公开、公平、透明,防止隐私舞弊和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3、做好三项工作,优氛围,强基础。一是做好宣传工作。一方面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和掌握政策,另一方面让他们有一种压力,感觉到改革势在必行。二是做好调查摸底工作。通过“查、访、听”调查农村税费改革相关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由于了解问题及时、全面,掌握情况客观、准确,为改革科学决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做好政策制定工作。科学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工作原则、目标和任务。使整个改革有计划、有目标。考虑到改革前乡镇大部分站所人事权在部门,我们采取人员分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即按改革前人事权的归属,人事权在部门的由部门负责分流,在乡镇的由乡镇负责分流,切实保障分流工作顺利开展。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无情改革,有情操作。广开门路,为分流人员再就业提供保障,通过“五个一批”的措施,帮助分流人员实现再就业,即政策帮扶,鼓励自主创业一批;强化培训,往沿海输送一批;招商引资,向外资企业转移一批;企业改制,动员入股消化一批;制订政策,村委会担任实职转移一批,真正做到“分流无情、操作有情”,让乡镇干部留的安心,走的放心。到目前,全镇80以上分流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罗田九资河镇人民政府郭罗平

二oo六年四月十日

第四篇: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调研报告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调研报告

蒲县编办 李俊林

乡镇事业单位作为乡镇政府的下级机构,对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对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影响重大。最近,我们就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问题走访了一乡一镇,座谈乡镇领导和事业单位负责人20余人,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一乡一镇现设事业单位6个(不含中小学、卫生院),即四站一所一中心,都是自2002年以来按改革的原则设置的,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达32—59名,全部为财政供养,占乡镇财政供养人口的66%,人均经费1.73万元,各项经费支出占乡镇财政支出的1.1%以上。单位运行困难,财政开支庞大。

二、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乡镇四站一所一中心除计生服务、财政所等少数部门业务开展较好外,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畅,事业经费不足,服务功能不强,导致内部活力缺失,经济和社会效益低下。具体表现为:

(一)管理体制不畅。乡镇机关与事业单位职能交叉不清,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收归乡镇机关行使,而技术性、事务性、服务性的工作则由事业单位承担;站所管理有纵有横,有乡镇管的,1

有上划的,还有受上级对口单位委托执法的。而且管理脱节、缺位现象严重,乡镇只管安排的“中心工作”是否完成,上级对口部门只知交办的工作有无回音,平常工作管不着,以致乡镇事业单位业务开展如何无人检查督促,没有制度约束。

(二)事业经费不足。调查中,反映最多的是经费问题,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大多站所中心没有收费项目,没有经营范围,经费来源也很少,需要开展业务或平常下村技术指导的开支得全部自己掏,因而工作人员很少下村指导,而且由于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无法添置一些技术服务设备,难以开展推广项目。同时,因没有经费制约,人员也无法实行有效管理,另外,在乡镇事业单位过渡为法人事业单位期间,按登记法规定,这些乡镇事业单位基本上都不具备法人资格。

(三)服务功能不强。一是一些乡镇事业单位并没有真正转变自己的角色,没有主动向农村和各种经济组织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二是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在59名工作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不到11人,仅占15%。专业技术人员的匮乏加上资金不足,业务开展困难,并在群众中产生了“吃官饭、不办事”的不良反映;三是工作安排不协调,目前乡镇事业机构工作人员大部分被乡镇政府借用主搞“中心工作”,自身业务工作已成兼职,事业单位机构形同虚设,如近年来全县乡镇的广播电视站基本上未发挥任何作用,其工作人员都是“闲养”着。

三、主要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乡镇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在以下四方面下功夫:

(一)要理顺管理体制。一要落实机构改革关于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调整的政策,将四站一所一中心坚决下放到乡镇管理;二要明确划分业务主管部门与乡镇的管理权限,出台具体的管理制度,使业务主管部门与乡镇在管理上有制可依,以乡镇为主的管理单位,其负责人的任免、人员调配、业绩考核等权归还乡镇,而与专业技术机关的工作仍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三要建立协调机制,使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在管理上既分工又合作,如对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任免应先征求业务主管部门意见,再进行任免;业务主管部门因工作需要要临时抽调人员应征得乡镇同意后才能抽调。

(二)要优化人员结构。乡镇事业机构的设置,不能搞简单的整合划一和强制性的上下对口,而应根据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乡镇的实际灵活调置,优化人员结构,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县的四站一所一中心因其某些职能的弱化而对工作人员数量进行了调整,现建议重新核编,其中,太林乡、克城镇、乔家湾乡、黑龙关镇、蒲城镇建议主调整事业单位设置,主要增加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企业服务等机构,而古县乡、薛关镇、山中乡、红道乡建议增加涉农服务等方面机构。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全面实行竞争上岗,推行全员聘用制,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劣者汰”的格局。对事业单位未聘人员通过退休、自主创业、买断工龄等途径予以分流;对现有乡镇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的临时人员一律予以清退。

(三)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没有经费,内部管理只有一纸空文,独立核算和自主经营更无从谈起。拓宽经费渠道可从内、外两方面着手:内即扶持乡镇事业单位开展各种正当的经营活动和合理的有偿服务,引导事业人员单位转变观念和角色,从习惯于行政管理转变为技术服务,从等人上门转变为上门找人。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就可开展种子、农资、农机等各种经营业务。另外即县乡财政根据各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拨给一定的业务经费,保障最基本的业务需要。乡镇和区业务直管部门对乡镇事业单位业务经费应做到不扣压、不挪用。

(四)站所整体改制,全部转为企业。除保留财政所和必须保留的机构外,一律撤销,退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序列,退出财政供养,转制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和经济实体,走企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路子。其所承担的原有行政管理职能交给乡镇“两办”公益性职能由政府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由县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经营服务性职能走向市场。

(五)全员置换身份,变“单位人”为“社会人”。按照统一、规范的原则,经本人自愿申请,将所有转制单位职工全部解聘,与原单位签订解除劳动、聘(任)用关系协议,经人事、劳动部门鉴证,并公告接受监督,统一置换职工身份,变“单位人”为“社会人”。

(六)办理养老保险,解除分流人员的后顾之忧。按照“区别对象、确定标准、分期缴纳”的原则,积极为改革前原“三在”(在编、在册、在岗)人员办理社会养老保险。

(七)实行安置补偿,人员身份一次买断。对已转换职工身份的分流人员给予一次性的经济补偿,在实偿方式上,一是资产安置,将现有存量资产,按评估分解处理到个人,用资产抵扣补偿安置费,或通过拍卖、租赁有效存量资产的方式筹措资金,适当实行货币补偿安置;二是部分有条件的单位直接实行货币补偿安置;三是使用国家转移支付资金;四是县级财政借款。

(八)以钱养事,构建农村新型公益性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农村公益服务新机制。一是科学确定公益性服务事项,确保有钱办事,二是公开认定服务主体资格,确保有人办事,三是精心制定管理考评机制,确保事能落实,通过竞聘上岗的办法从符合资质条件的人员中选聘,人员定岗定员不定编,合同一年一签,实行服务质量目标管理。

第五篇: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实践思考

**省**市地处**中部,辖17个乡镇、街办,版土面积4488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财政供养人员规模偏大,机构臃肿,经费紧张,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经验。

一、改革实践

2002年

10月至2005年底,**市先后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了两次改革。

首次改革始于2002年10月,2003年6月结束。这次改革主要是将乡镇“七站八所”撤并成5—7个事业单位(服务中心),清产核资,清理清退临时空招挂靠人员。由于相关政策的不配套,机构明撤暗保,没有真正合并,很多人员,没有真正被清退,大多处于待岗歇岗和等待观望状态。

第二次改革始于2004年10月,2006年上半年结束。主要思路是改革乡镇事业单位“以钱养人”的旧体制,建立“以钱养事”的新体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乡镇事业单位在清退在编人员的基础上实行“两退两建,以建促退”。即乡镇原直属事业单位除财政所外,机构全部退出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序列,人员全部退出财政供养序列,身份转变为社会人;建立全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村公益事业服务新机制。改革后的单位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中介服务机构,不再与乡镇政府保持行政隶属关系。其转制前所承担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职能,如:农林牧渔技术推广、动植物检验防疫、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文化体育卫生等公益性职能由乡镇政府承担,并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和服务工作量化的办法,向有资质的企业、社会中介组织等购买服务。二是规范设置延伸派驻机构。乡镇原国土、交通、林业等单位由市直相应机构延伸派驻,原则上实行区域性设置,精简人员,定编定岗。做到单位全部转制,人员全部置换身份,全员分流,全员买断,全员保险,全员竞岗,实现了“减人减负”,依法注销事业单位324个,新组建企业和中介组织等经济实体112个,乡镇事业单位分流3232人。

通过改革,全市乡镇机构配置趋于合理,人员数量大幅减少,行政行为逐步规范,农村社会化服务得到加强,改革对象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较好地巩固了农村税改成果,促进了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新发展。仅人员支出财政负担一项每年就节省开支高达2500万元。近两年来的有效运行充分证明,**市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是成功的。

二、改革启示

**市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实践,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改?怎么改?公益事业怎么办?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带给我们一系列思考和启示:

启示之一: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打破“减人、减事、减支”的思维定势。

**市在改革中始终抓住这一点,彻底打破旧体制,创新管理体制,建立“以钱养事”运行机制。

经过改革,乡镇事业单位除保留财政所和延伸派驻机构外一律撤销。原来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并入乡镇政府,公共、公益服务职能由政府承担,经营性职能走向市场。彻底改变了过去政府与事业单位职能交叉,职责不明,相互推诿,效率低下的问题。改革前,乡镇“七站八所”是政府机构,采取行政式管理,职工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没有积极性。改革后,乡镇事业站所撤销,人员身份置换,全员买断,实行“以钱养事”。从事公益性服务的人员必须通过主管部门举行的资质考试,择优聘用,一年一聘,这样既保留了技术骨干,又增强了他们的紧迫感和工作责任感。改革前,收费主要养人。改革后公益性事业经费全部纳入市级财政全额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专款专用,服务项目完成后,凭主管部门的考核情况,资金直达个人账户,这样既防止了挤占挪用事业经费,又提高了人员待遇。公益性事业服务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

启示之二:改革的核心是建立新型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体系,必须紧扣这个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的关键。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是理顺管理体制,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能力,建立新型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

**市把综合性经营服务形式作为改革后乡镇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目标模式。按照“经营性的服务市场运作,公益性的服务政府承担”的总体思路,采取“政府招标出资、公开竞选主体、农户签单认可、市镇共同负责”的运作方式,实行改革。一是科学确定公益性服务事项,确保有钱办事。将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农技、畜牧、水产、农机、水利、村镇规划建设、文体、计生等方面的服务明确为公益服务事项,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划拨给主管部门掌握使用,实行一条边运作,确保钱随事走,以钱养事。二是公开认定服务主体资格,确保有人办事。面向买断分流的原单位人员、社会人员,采取考试、考核、认证等程序

下载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办法之探讨建议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办法之探讨建议: 《内容提要: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借事业单位改革之机,尽早决策,出台具体方案和政策,拿出魄力来继全国国......

    事业单位改革[范文大全]

    瞭望:内地事业单位改革时间表确定 涉及4000万人 未来5年,将是事业单位改革最为艰苦的攻坚阶段,剥离、重塑的阵痛在所难免,真正的考验到来了 从党的十四大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

    事业单位改革范文大全

    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

    事业单位改革2012

    1、 分类改革继续推进 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我国将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

    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概述 事业单位(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

    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问题 我国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形成的。事业单位被视为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堡垒,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方案已定 发表于 2009-5-6 16:41 事业单位改革,动了谁的奶酪? 改革实行以岗定薪等新制度,关系着全市近6万名在编人员切身利益 本报记者 李盛勇 今年3月中旬,广......

    事业单位改革

    人民网评: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应公平处理利益分配 金苍当前,中国有着4000多万事业单位从业者,覆盖70%以上的科研人员、95%以上的教师和医生。这一制度的改革,事涉“最广泛的阶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