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意义探讨大全

时间:2019-05-13 05:2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意义探讨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意义探讨大全》。

第一篇: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意义探讨大全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的重要举措。为积极推进这项改革,迫切需要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重要意义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对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础问题和核心问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行政体制改革中陷入了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二律背反的困境:政府职能不转变,机构精简、结构优化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而机构不精简,政府组织结构不优化,政府职能转变又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实践证明,要走出这一改革的困境,就必须使政府职能转变与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同步进行,即以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组织结构优化,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二者的关系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能结构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前提和基础,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是巩固政府职能转变成果、使各级政府正确履行职能的体制保障。后者对政府职能转变具有刚性作用:(1)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意味着撤销不该设的机构。庙没有了,歪嘴和尚也就没有念经的“合法”之地,从而为消除政府乱干预、乱作为奠定了体制基础。(2)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意味着根据政府应履行的职能重新整合政府组织系统,从而为政府正确履行职能提供体制保障。(3)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也意味着要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部门的建设,从而使政府职能的履行更加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有利于深化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过去,我们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强调精简比较多,而对优化政府组织结构重视不够。实践证明,机构改革如果不与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结合起来,并不能解决体制的深层次问题,也难以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因为,对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构建公共行政体制来说,精简机构、压缩政府规模并不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根本问题是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优化政府的组织结构,使政府管自己应该管的事,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所以,机构精简必须服从政府组织结构的优化。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的要求,真正做到政府组织结构优化,才能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也才能使行政体制改革取得新的实质性的突破。

3、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有利于提高政府效能

系统论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原理,即结构合理、运行有序的系统,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的代数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之所以有利于提高政府效能,是因为:(1)政府组织结构优化,能够更加明确各级政府之间和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使各级政府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有效地防止和克服政府内部因责权不清而产生的争权夺利或推诿扯皮现象。(2)政府组织结构优化能够使政府运行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有序,从而减少乃至杜绝因政府不规范运作而增加的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3)政府组织结构优化有利于整合行政资源,充分发挥公共资源的效用。(4)政府组织结构优化意味着政府机构更加精简,人员更加精干,从而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开支,降低行政成本。(5)政府组织结构优化便于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进行绩效评估和更为有效的监督,从而防止和克服政府不作为等怠政现象。

二、政府组织结构优化的主要依据

政府组织结构是否优化,不能仅仅从政府自身来判断,还必须从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从政府的运行效果来判断。

1、政府组织结构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政府组织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历史和现实中,政府组织结构往往随着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其中,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我国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变革和民主政治的稳步推进,社会正在向多元治理结构迈进。在经济领域,企业是主体,依法享有管理企业的自主权;在社会领域,公民及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是主体,依法享有管理社会的自主权;在政治领域,公民及依法组成的政治团体或政治组织是主体,在党的领导下依法享有管理国家和地方公共事务的权利。社会治理结构的多元化,要求政府必须从那些不该管、管不了和管不好的事务中退出来,集中精力和社会公共资源,管好公民、企事业和社会团体不该管、管不了和管不好的事,即社会公共事务,优质高效地为社会生产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利益结构的多元化,必然打破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垄断,要求政

府实行分权化管理。这种分权化既表现在政府外部,也表现在政府内部。对政府外部来说,就是要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在企事业和社会团体没有发生侵权的情况下,政府不得干预其内部事务。对政府内部来说,就是要明确职责分工,优化机构设置,同时实行中央与地方和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合理分权。政府组织结构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这一要求,就是科学的、合理的,否则,就谈不上政府组织结构的优化。

2、政府运行是否规范、有序和高效

现代政府是为公民和社会服务的。公民和社会既要求政府管自己应该管的事,同时也要求政府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这就要求政府运行必须规范有序和廉洁高效。现代组织理论告诉我们,一个结构合理、配置优化的系统,其运行不仅是规范的、有序的,而且一定是高效的。相反,结构不合理、配置不科学的系统,其运行必然处于无序和低效状态。所以,政府组织结构是否优化、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在政府运行中完全能够显现出来。

3、政府机构设置是否符合精简、统一的原则

政府组织是由政府机构构成的。从政府自身来说,政府组织结构是否优化,就是看政府机构设置是否精简、权责是否统一。一个机构臃肿、管理分散、权力交叉、职责不清的政府,其组织结构是不可能科学合理的。此外,在当代,政府组织结构还必须符合扁平化的趋势。

三、我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进展和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20多年的行政体制改革,我国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效。第一,政府机构得到了较大幅度的精简。国务院组成部门由1998年的40个精简到现在的28个,省级政府内设机构由平均55个减少到40个,平均精简20%左右。第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了国务院宏观调控部门和省级区域经济调节部门,促进了宏观调控和区域经济调节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同时,撤销了政府工业经济管理部门,结束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由工业经济管理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历史。第三,为加强市场监管和安全生产监督,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提升了一些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级别,同时,对省以下工商、质量监督、药品监督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对省煤矿安全监督机构实行中央垂直管理。第四,理顺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多项职能关系,解决了一些部门长期存在的职责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第五,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适应内外贸业务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促进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组建了商务部。第六,为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成立了中国银监会;为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整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管理体制。

尽管我国在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效,但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要求来看,我国政府组织结构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政府职权划分不明确。表现在:(1)政府职能定位不全面,概括不够准确。例如,目前我国将政府职能定位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里只讲了政府的对内职能,没有讲政府的对外职能;只讲了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管理职能,没有讲政府所承担的政务职能。而且在社会治理结构日趋多元化的时代,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不只是政府,还包括大量的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2)政府职能结构不合理。在目前的政府职能定位中,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排在最后,没有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此外,各级政府应承担什么职能?至今没有明确的规定。(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有些职权划分不规范,某些职权具有较大的重合性。同一事务,中央政府在管,地方政府也在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从什么角度管?管到什么程度?均无明确的法律规定。(4)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职权划分不明确,许多职权也具有较大的重合性。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59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使下列职权”。这一条就包括了省级政府、副省级政府、地级政府和县级政府。事实上,这几级政府在政府系统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各级政府的职责权限自然也应有相应的区别。但这种区别在法律上却没有体现出来。(5)一些政府职能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重复。例如,在一些地方,水利局管理水资源,公用局管理供水及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市政局负责排水和污水处理,形成了多头治水的局面。在交通管理上,有的城市是政府交通办管理公路运输和内河客运,市政局管理轨道交通,公用局管理城市公共客运和出租汽车客运,使交通运输领域也出现了多头管理的现象。

2、政府机构总量仍然偏多。目前,国务院组成部门仍高达28个,比许多市场经济国家的内阁组成部门高出近1/3到1/2。除国务院组成部门外,还有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各1个,国务院直属机构18个,国务院办事机构4个,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14个,总数达66个。在地方,省、自治区政府工作部门为40个左右,直辖市为45个左右;大城市政府工作部门为40个,中小城市分别为30个和22个左右,自治州为25个左右;较大的县政府工作部门为22个左右,中等县和小县分别为18个和14个左右。我国地方政府机构在数量上同样远多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政府机构林立,是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和管不好的事的重要的体制根源。

3、政府机构序列设置不够科学、不够规范。例如,国务院2003年颁发的《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中,将国务院机构设置分为6个序列,即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和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从国务院机构设置的6个序列中可以看出:第一,哪些机构应列入国务院组成部门,哪些机构应列入国务院直属机构序列,缺乏严格的论证和科学的界定;第二,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的直属特设机构,既无先例,也无充分的法律依据;第三,在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有的事实上是承担国务院某方面职能的管理部门,如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电力监管委员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等。将这些机构列入国务院事业单位序列,既不科学,也不规范。

4、在国务院机构设置中,经济管理部门所占比例过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所占比例偏小,不能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没有充分反映政府职能变化的新趋势。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政府加强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把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但在国务院组成部门中,经济管理类占了42.85%,其中有一些是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类仅占21.42%;在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国务院办事机构四大序列中,经济管理类占39.21%,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类仅占27.45%。

5、有些领域长期存在的机构较多、管理分散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例如,有3个部门在管交通运输,即铁道部、交通部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3个部门在管理文化,即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此外,在公共卫生管理和科技管理等领域,也存在机构林立、管理分散现象,从而使这些领域难以做到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而且也造成了部门分割和效率低下等弊端。这种情况在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是不存在的。

6、中央及省以下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没有理顺,条块矛盾突出。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在一些领域加强集中统一管理,减少和克服地方干预,中央和省以下垂直管理机构呈增加之势。例如,实行中央垂直管理的机构有:人民银行、海关、国税、出入境检验检疫、煤矿安全监督、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电监会、烟草专卖、国家物资储备、气象等。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机构有:工商、地税、药监、质监等,国土资源管理在干部任免上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如何理顺中央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解决条块之间的矛盾,是优化政府整体结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7、政府层级过多,不符合现代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从1982年推行市管县体制开始,我国政府层级由四级制为主变为五级制为主,即中央政府——省级政府(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地级政府(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县级政府(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乡镇政府(乡、民族乡、镇、苏木、民族苏木)。政府层级过多,存在诸多弊端:(1)上情难以及时准确地下达,下情也难以及时准确地上达。(2)中央下放的权力,很容易被中间环节截留,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基层的管理自主权难以得到落实。(3)不利于调动市县和基层政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

8、大量临时机构的设立,使一些部门的职责权限更加模糊,组织结构更显得不够合理。例如,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推动某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以“指挥部”、“办公室”等名义,设立了大量的临时机构。诸如生猪办、清欠办、创建办、三电办、拆迁办、督查办、整顿办、考评办、节庆办等,五花八门。这些临时机构的设立缺少法律依据,随意性较大,从而使政府组织结构不合理、运行不规范的问题更显突出。

四、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主要对策

我国政府组织结构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表明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任务仍很艰巨。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政府组织结构中的突出问题。

1、科学定位政府职能,依法明确政府的职权。科学定位政府职能和优化政府的职能结构,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基础和前提。在新世纪,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而公共行政体制就是执行公共意志,行使公共权力,制定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生产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行政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是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要求,也是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在公共行政体制下,政府是公共意志的执行者、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从那些不该管、管不了和管不好的事务中跳出来,管好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即社会公共事务,生产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简言之,公共行政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就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生产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

在科学合理定位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必须依法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权限。各级政府之间的职权分工应遵循以下原则:

(1)能由基层和地方办的事情尽量由基层和地方去办,以缩短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距离,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能,满足不同地区公民的不同的价值偏好。

(2)当下级政府提供某方面的服务,实现不了规模效益或出现严重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该项职能应由上一级政府履行。

(3)当地方政府提供某方面的服务,也实现不了规模效益或出现严重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该项职能应由中央政府履行。

按照以上原则,凡属于全国性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共事务,由中央政府管理,以保证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凡属于面向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性公共事务,由地方政府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行政活力。凡属于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的公共事务,要区别不同情况,明确各自的管理范围,分清主次责任。在清楚界定各级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尽快修改《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依法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权限。与此同时,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将相同或相近的职能合并,并尽快研究制定《政府内设机构职权法》,依法明确规定政府内设机构的职责权限。

2、按照中央关于“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提出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任务和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要求,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部门,进一步精简和整合专业经济管理部门,适当增加并加强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

3、根据新形势,调整和加强环保、民生等机构。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新要求,鉴于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和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建议撤销国家环保总局,设立国家环境部,纳入国务院组成部门。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的必要举措,也是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共性做法。

鉴于就业在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以及我国就业问题的严峻性,建议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更名为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部,以便由该部统一协调、管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将就业问题不仅纳入政府内阁部门管理,而且在政府机构名称上体现出来,是政府更加重视民生和就业问题的表现,也是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和做法。

4、严格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机构加以合并,实行大部制,克服某些领域部门较多和管理分散现象。如组建新的交通部,将铁路运输和民航纳入交通部管理,撤销铁道部和民航总局;组建新的文化部,将广播电影电视和新闻出版纳入文化部管理,撤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大部制”的管理体制,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实行多年,有明显的管理优势。我国的一些地方,如海南省将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机构合并,上海将文化、广播电视、文物管理机构合并,实行“大文化”管理体制,上海将市政府交通办公室的公路运输和内河客运、市政局的轨道交通、公用局的城市公共客运和出租汽车客运等职能并入市交通局,也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发达国家的做法和我国一些地方的探索,为实行“大部制”的管理体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5、进一步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体制转轨时期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总结经验,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在此基础上,重新考虑和探索国资委的隶属关系。

6、调整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将其中承担行政职能的机构,如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等,经调整后纳入国务院直属机构序列。

7、理顺条块关系。依法明确中央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以及在相关领域与地方政府的职责分工,切实解决条块之间的矛盾。

8、减少行政层级,稳步推行省直管县体制。从2002年起,一些省先后开始了“强县扩权”改革,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到一些重点县,在经济管理方面形成了近似于“省管县”的格局。2005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省直管县’试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提出“减少行政层级”,“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实行省直管县体制,是维护我国宪法权威、减少行政层级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重大战略举措,其中涉及到省、市、县职责权限、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的调整,需要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统一规划,积极稳步地向前推进。

9、清理和整顿临时机构。该撤销的要坚决撤销,将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归并到有关部门。确需设立的,要按照有关法律履行法定程序,严格规范审批,依法明确其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存续期限和撤销条件等。

10、走出“小政府,大社会”的认识误区。必须认识到,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我们需要建立的是在政府职能科学定位基础上的强有力、高效能的政府工作系统。因此,在机构改革上不搞一刀切,要按照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要求,该加强的一定要加强,该精简的必须坚决精简。机构精简和人员配备必须服从政府组织结构的优化。

第二篇: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时间:2016-06-05作者:宋蕊

摘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过程中存在转变政府职能未到位,关系未理顺、人员结构不合理,分流安置难等难点。应科学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理顺各种关系;控制人员编制,解决人员分流问题;加强思想教育,转变思维观念。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借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关键词:政府;机构改革;组织结构;优化

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就曾指出:“现在,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政治的空谈往往淹没一切。……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一、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必要性

1、是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机构分别在1982-1983年、1987-1988年、1993-1996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1982-1983年的机构改革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国务院机构由100个减少到61个,但由于体制未变,机构、人员又重新膨胀起来,到1986年,国务院机构又膨胀到72个;1987-1988年的机构改革国务院常设机构由72个减为68个,但转变职能没有到位,关系没有理顺,地方的机构改革没有展开。1992年,国务院常设机构又膨胀到86个;1993-1996年的机构改革重点是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范围从中央到地方,目标是提高效率。经过这次机构改革,国务院的常设机构由86个减为59个。这三次机构改革都是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开展的,都以调整机构、精简机构、精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中心内容和主要目标,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政府体制未变及运行机制未变,政府机构改革始终没有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怪圈。[1]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府机构改革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扫清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建立与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适应的政府机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政府履行职能的正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势在必行。

2、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的需要。邓小平指出,机构改革这场革命,“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旧的体制。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各级政府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要按照加快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实际,突出管理和服务重点。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精兵简政,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减轻行政成本给群众造成的负担,把公共财政增收更多地用到民生上去,从根本上清理和消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吃拿卡要”等与民争利现象,让企业发展、百姓生活有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创造性、积极性,提高工作效能。因此,必须积极推动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下岗分流,以此增强机关干部的危机感和责任意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政府效能。

3、是加强公共服务,增强人民满意度的需要。“人民满意度”或者说是“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是指人民对自身社会发展或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情况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日益严重的机构和人员臃肿重叠问题,不仅在经济上使我国的“吃饭财政”不堪重负,而且以其造成的职责不清、政出多门、办事拖拉、效率低下和官僚主义,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严重妨碍广大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进行机构改革,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使我们的党政机构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高工作效率,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充分贯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使我们的党和政府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因此,机构改革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事情,是一场革命。这就赋予了政府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的重任。政府应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做实事,即时减少政府的不作为,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增强人民满意度。

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难点

1、政府职能转变未到位,关系未理顺。转变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前提、基础和关键。机构是职能派生出来的,政府机构没有科学的、合理的职能,就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机构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的这三次政府机构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问题上,由于改革本身的复杂性和操作经验不足以及相关条件的缺乏,导致转变政府职能的任务未完成。目前我国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政府职权划分不明确。在目前的政府职能定位中,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排在最后,没有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及省以下垂直机构与地方政府关系没有理顺,条块矛盾突出。如何理顺中央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解决条块之间的矛盾,是优化政府整体结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政府失败、市场失灵和公民社会自由发展,政府行为的有效性、能力是有限度的。[2]在探讨“政府应当做什么”、“政府能够做什么”时,必然先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市场、社会的不合理干预。

2、人员结构不合理,分流安置难。机构改革必然要涉及到人员的“出”“进”问题,人员分流是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也是改革成功的保证。[3]政府机构改革,一部分机构建制撤并,一部分机构搞优化组合,不论采取什么形式,都将有富余人员精简出政府机构。目前政府机构总量仍然偏多,政府层级过多,不符合现代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地方政府机构仍然过大,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具体表现:一是新组建机构普遍存在人员超编现象。如某县发改委和商务局行政编制39名,实有人员80人,超编41人,超编105%。二是存在“官多兵少”现象。如某县发改委编制19名,实有30人,副科级以上干部19人,占63%。不建立离退休制度,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和青年人上不来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因此,“要有步骤地和稳妥地实行干部离休、退休的制度,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的终身制。退休、离休的干部,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等方面,都要逐个做出妥善安排”。由于“官本位”思想,职务、级别历来被看作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许多人视人员分流为工作中的挫折,自身对其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增加了人员分流的难度;加之机关干部自身素质结构这一因素,分流后的人员自身对电脑、英语的熟练程度以及其自身掌握业务知识的能力增加了人员分流安置的难度。

3、思想观念陈旧,思维方式转变难。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文化的古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对现今的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组织结构优化产生了潜在的影响。某些政府工作人员视权力为个人社会地位和物质利益的依据,盲目追求个人利益,滥用手中的权力。许多人视政府机构为“铁饭碗”,认为干部只能升不能降,在简政放权时,这些机构会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抵制。

这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成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障碍。

三、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对策

1、科学合理界定政府职能,医学论文理顺各种关系。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是彻底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能结构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前提和基础,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是巩固政府职能转变成果、使各级政府正确履行职能的体制保障。后者对政府职能转变具有刚性作用。[4]应该尽快明确政府定位,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社会管理型政府转变。合理界定政府部门职能,明确部门责任,确保权责一致。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抓住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理顺政企、政事、政社关系。一是理顺政企关系,下放生产经营、市场资源配置职能。政府要以经济职能针对市场行为的盲目性、短期性、微观性等弱点进行宏观调控,以法律和行政手段建立起规范的市场秩序。二是理顺政事关系,走社会力量共同办事业的道路。理顺政事关系,政事分开主要是指政事的职责分开、机构分开、管理方式及手段分开。职责分开,是将政事关系中的行政管理职能交给政府,把技术性、服务性、公益性事务交给事业部门。机构分开,对一些属于党政机构序列、实际上政事合一、并以事业为主的机构进行调整。管理方式分开,对事业单位进行简政放权,政府只管宏观的事,其他具体事务原则上由事业部门自己去管。三是理顺政社关系,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政府放权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向市场放权,发挥社会的自我组织、自我服务的功能,使企业在市场中得到应有的服务,避免盲目性,规避风险,政府也能从琐事中解脱出来。[5]十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6]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审批事项,降低审批门坎,提高审批效能,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政务环境,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2、控制人员编制,解决人员分流问题。控制人员编制,提高人员素质。针对机构人员超编、领导干部所占比例过大的问题,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在人员调整和领导干部配备时,应优先考虑机构的超编人员和超配的领导干部,切实把人员控制在人员编制以内。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建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极为重要。培养和造就大批懂得管理、有专业知识、熟悉国家方针、政策,有现代化意识的高素质的公务员,既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没有这样一批素质好的公务员在政府机构里工作,改革也不能取得最后成功。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只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才能最终消除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保证政府机构改革顺利进行。切实解决人员分流问题。通过待岗培训、充实企业、提前退休、自谋职业多种渠道解决人员分流的问题。通过培训以高转岗分流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授之以渔”。政府可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帮助分流人员解决再就业中的困难。对于精简人员,为其开辟新的就业领域,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舞台,重点是面向企业、加强企业。推荐有专业特长和管理经验的人员到企业或社会中介组织任职。采取妥善的安置办法,引入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和行政效率。政府要认真落实改革方案,深入细致地做好分流人员的安置和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正常的工作秩序。

3、加强思想教育,转变思维观念。政府机构改革最终必然要涉及到个人权力和利益,因此,政府机构改革必然要以加强思想教育为先导,逐步转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思维观念。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是转变政府的管理思维,政府必须从“全能型”转向“有限型”,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从管制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走出“小政府,大社会”的认识误区,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并从社会的控制者转变成社会服务的提供者,以适应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WTO发展的客观需要。

除此之外,我们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加大政府机构改革案例研究的分量。对其进行长期地、长年累月地调查研究,解剖改革案例,并从无数改革案例中进一步得出明确的结论,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参考文献:

[1]杨国蓉.试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0(5).[2]黎民.公共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7.[3]薄贵利.论优化政府组织结构[J].中国行政管理,2007(5).[4]唐晓阳.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面临的两大难点及对策[J].桂海论丛,1999(5).[5]李大林.论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难点与对策[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3).[6]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J].理论参考,2008(5).

第三篇:浅谈组织结构优化设计

浅谈组织结构优化设计

伴随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组织结构的理论和概念层出不穷:事业部制,职能型组织结构,客户型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网络式组织结构等。组织结构的实践则更加丰富多彩,从战略变革到流程再造,无不涉及组织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但现实不容乐观,企业常常陷入组织结构的困惑:面对不同的组织模型,不知如何选择;设计了看似完美的组织结构,却难以实施。本文先从组织结构的定义入手,来对组织机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对几种典型组织机构的定义的介绍、组织结构图的展示、优缺点的列举、适用范围的概括来形成对组织结构进一步的了解,并通过对组织结构发展趋势的介绍来把握组织结构的最新动态,最后结合以上基本理论对组织结构优化调整在石油产业中应用进行案例分析。组织结构的定义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组织结构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其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组织结构必须随着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组织结构的几种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2.1 直线制组织结构

直线制组织结构是最古老的组织结构形式。所谓的“直线”是指在这种组织结构下,职权直接从高层开始向下“流动”(传递、分解),经过若干个管理层次达到组织最低层。其特点是:

(1)组织中每一位主管人员对其直接下属拥有直接职权。

(2)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只对他的直接上级负责或报告工作。

(3)主管人员在其管辖范围内,拥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职权。即,主管人员对所管辖的部门的所有业务活动行使决策权、指挥权和监督权。

2.1.1 直线型组织结构特征

直线型组织结构图

在上图中,各车间分别从事不同的生产作业职能,在车间内生产作业职能进一步分解到工段以及班组。车间主任、工段长、班组长对所管辖领域(部门)的生产作业活动拥有完全职权。因此,在直线型组织结构下,作业职能存在水平分工。

车间主任、工段长、班组长均负责生产作业的管理,但其职权范围是不同的。他们的职权范围在纵向维度上经过逐层分解而趋向缩小。

厂长(或总经理)通常将采购、销售、财务、人事等经营活动的决策权、指挥权和监督权集中在自己手中,并行使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权。因此,在直线型组织结构下,经营管理职能只存在垂直分工(职权范围大小)而不存在水平分工(采购、销售、财务、人事、安全等)。这种组织形式在某种意义上类似逐级承包体制,是一种集权式的组织结构形式。

2.1.2 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点是权力集中,职权和职责分明、命令统一,信息沟通简捷方便,便于统一指挥,集中管理。不过这种组织结构显著缺点是,各级行政首脑必须熟悉与本部门业务相关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最高行政首脑,必须是全能管理者);缺乏横向的协调关系,没有职能机构作为行政首脑的助手,容易使行政首脑产生忙乱现象。所以,一旦企业规模扩大,管理工作复杂化,行政首脑可能由于经验、精力不及而顾此失彼,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

2.1.3 直线型组织结构的适用性

这种组织结构适用于企业规模不大,职工人数不多,生产和管理工作都比较简单的情况或现场作业管理。

2.2 直线智能制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是现代工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而且在大中型组织中尤为普遍。这种组织结构的特点是: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主管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如计划、销售、供应、财务等部门)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级行政主管的参谋,实行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在直线职能型结构下,下级机构既受上级部门的管理,又受同级职能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各级行政领导人逐级负责,高度集权。因而,这

是一种按经营管理职能划分部门,并由最高经营者直接指挥各职能部门的体制。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被称为“U-型组织”或“单一职能型结构”“单元结构”(U-form

Organization, Unitary Structure)。这种组织结构,相对于产品单

一、销量大、决策信息少的企业非常有效。

2.2.1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的主要特征

直线智能型组织结构图

在这种结构中,除了直线人员外,还需要职能参谋人员提供服务——他们与直线人员共同工作。直线人员直接参与组织目标的实现;而职能参谋人员则是间接参与,他们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

2.2.2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组织结构具有优越性。它既保持了直线型结构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又吸收了职能型结构分工细密、注重专业化管理的长处,从而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的内在缺陷具体如下:

(1)属于典型的“集权式”结构,权力集中于最高管理层,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

(2)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脱节和矛盾;

(3)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在高度的“职权分裂”基础上,各职能部门与直线部门之

间如果目标不统一,则容易产生矛盾。特别是对于需要多部门合作的事项,往往难以确定责任的归属;

(4)信息传递路线较长,反馈较慢,难以适应环境的迅速变化。

2.3 矩阵制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matrix organization)即“在一个机构之机能式组织型态下,为某种特别任务,另外成立专案小组负责,此专案小组与原组织配合,在型态上有行列交叉之式,即为矩阵式组织。”

在组织结构上,它是把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项目小组的工作。职能部门是固定的组织,项目小组是临时性组织,完成任务以后就自动解散,其成员回原部门工作。如图所示。

矩阵制组织结构图

2.3.1 矩阵制组织结构的特点

矩阵制组织是为了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特点表现在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上。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固定的,人员却是变动的,需要谁,谁就来,任务完成后就可以离开。项目小组和负责人也是临时组织和委任的。任务完成后就解散,有关人员回原单位工作。因此,这种组织结构非常适用于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2.3.2 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矩阵结构的优点:

(1)将企业的横向与纵向关系相结合,有利于协作生产。

(2)针对特定的任务进行人员配置有利于发挥个体优势,集众家之长,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3)各部门人员的不定期的组合有利于信息交流,增加互相学习机会,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矩阵结构的缺点:

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力,因为参加项目的人员都来自不同部门,隶属关系仍在原单位,只是为“会战”而来,所以项目负责人对他们管理困难,没有足够的激励手段与惩治手段,这种人员上的双重管理是矩阵结构的先天缺陷;由于项目组成人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当任务完成以后,仍要回原单位,因而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对工作有一定影响。由于项目一般涉及较多的专业,而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求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协调能力和丰富的经验,但是优秀的项目负责人比较难找到。

2.3.3 矩阵结构的适用范围

矩阵结构适用于一些重大攻关项目。企业可用来完成涉及面广的、临时性的、复杂的重大工程项目或管理改革任务。特别适用于以开发与实验为主的单位,例如科学研究,尤其是应用性研究单位等。

2.4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图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亦称M型结构(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或多部门结构,有时也称为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单位,是一种高度(层)集权下的分权管理体制。

事业部制是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一种形式,即一个公司按地区或按产品类别分成若干个事业部,从产品的设计,原料采购,成本核算,产品制造,一直到产品销售,均由事业部及所属工厂负责,实行单独核算,独立经营,公司总部只保留人事决策,预算控

制和监督大权,并通过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也有的事业部只负责指挥和组织生产,不负责采购和销售,实行生产和供销分立,但这种事业部正在被产品事业部所取代。还有的事业部则按区域来划分。

2.4.1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特点

(1)按企业的产出将业务活动组合起来,成立专业化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即事业部。

(2)在纵向关系上,按照“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原则,处理企业高层领导与事业部之间的关系;

(3)在横向关系方面,各事业部均为利润中心,实行独立核算;

(4)企业高层和事业部内部,仍然按照职能制结构进行组织设计。

2.4.2 事业部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点

企业行政首脑可以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全局问题;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更能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更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各事业部之间比较和竞争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缺点

公司与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叠,构成管理人员浪费;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各事业部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影响事业部之间的协作,一些业务联系与沟通往往也被经济关系所替代。

第四篇:优化课堂教学组织结构2

“优化课堂教学组织结构”小结

我参加我校“优化课堂教学组织结构”课题组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一年来觉得挺有压力的,害怕自己因教学语文经验不足而做不好。同时,又感到很庆幸,能与李锡毓、程才华等有经验的老师为伍,让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转眼间又一个学期过去了,现将一个学期来的工作做个小结。

一、继续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学生经过一年级一年的语文学习,无论在学习习惯还是语文基础知识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本学期在语文教学这一块继续安排了一个课前预习。没预习前学生读课文读得结结巴巴,这个学期在学课文前,我会布置学生提前预习。预习的要求有四点:○

1、读课文3—5遍;○

2、圈出生字并读几遍;○

3、标好自然段;○

4、给生字注音并组一个词。现在一个学期过去了,提前读课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前学生对课文有了些初步的了解,课文读得通顺多了。特别是对于班上的中下的学生,学起课文来觉得轻松多了、自信多了。上个学期我觉得在对生字预习的检查做得不是很好。这个学期我改变了检查生字的呈现方式。由原来的带拼音呈现改为不带拼音呈现。而且对能通过老师检查的孩子给与表扬。这样一来我感觉孩子们学习生字的积极性比以前高了很多。这样我既了解了孩子们难掌握字,又让生字们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这学期继续开展了一对一的互助活动

本学期在班上同样成立了互助对子。我是这样做,“小老师”是由班上学习成绩好,乐于帮助其他同学的学生担任,“小徒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小老师”。一个学期下来,虽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的提高不够明显,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在共同学习的时间不够,毕竟课间那点时间实在太少了,加上低段学生比较好玩。二是有些“小徒弟”不愿学习,不配合“小老师”的安排。所以,“师徒结对”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下学期将对师徒采取一些奖励的措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只有不断的经历、尝试,才能获得一些经验,才能改进一些不足之处。今后的教学我将按照“优化课堂教学的要求”结合本年段学生的特点,大胆尝试,改进不足之处。

第五篇:优化工商联组织结构

优化工商联组织结构提高服务基层商会水平

——南京市建邺区工商联召开七届六次执委会

日前,南京市建邺区工商联分别召开七届十一次主席会议和七届六次执委会议,区政协副主席、区委统战部部长桂正荣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会议由南京市建邺区人大副主任、建邺区工商联主席于常洁主持,工商联党组书记张进发作了题为《创新服务路径,提升品质内涵,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企稳回升向好发展》的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2009年区工商联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发展区域民营经济的工作情况,充分肯定了广大民营企业家在发展区域经济,创建“中国民营经济投资首选区”、“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区”等殊荣做出的积极贡献,确立了2010年围绕“商会经济,民营经济,总部经济”三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工作目标,实施“三转、三创、三跨”的工作思路,提出了服务基层商会、服务民营经济、服务区域发展的工作举措。

根据区工商联组织建设情况,会议对执委会结构组成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一方面适度增补了副主席、执委,壮大了队伍,调整了梯度层次,吸收了一部分科技、创意产业企业为副主席、执委单位,另一方面新设立了政策、融资、法律三个顾问团,围绕民营企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及时提供服务,在工商联组织建设结构和服务会员企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南京市建邺区工商联)

下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意义探讨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意义探讨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班集体中组织结构的优化[精选]

    谈班集体中组织结构的优化 田家娟 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214187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活动。韩愈在《师说》中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育的目的,就是不仅要向受教育者传授其......

    浅谈组织结构的优化与企业质量管理

    论文关键词:组织结构 优化 标准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3-前企业普遍存在的组织结构问题及其带来的种种弊病,阐述了进行组织结构扁平化、流程化变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按照I......

    论我国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现状及改革

    论我国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现状及改革 行政管理 唐雨婷 201007064020 自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短短六十多年,我国政府行政组织的设置就经历了六次比较大的改革,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

    优化课堂结构

    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浅析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正逐渐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语文......

    人才结构优化

    人才结构优化 什么是人才结构优化 人才结构优化是指从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与任务出发,认识和把握人才群体结构的变化规律,建立一个较为理想的人才群体结构,更好地发挥人才群......

    如何优化教学结构

    浅谈如何优化数学教学结构 【摘 要】课堂教学对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良好的教学过程对教学效果更加重要。教师要想有高效的课堂,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方......

    宪法政府结构

    共和制 共和制国家的最高权力由选举产生,并在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而且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政体区别于君......

    中央电视台组织结构

    目录 第一章研究综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组织结构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