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诊疗设备质量保证制度

时间:2019-05-13 05:1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放射科诊疗设备质量保证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放射科诊疗设备质量保证制度》。

第一篇:放射科诊疗设备质量保证制度

放射诊疗设备质量保证制度

一、认真制定放射诊疗项目质量保证方案,并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

二、对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三、对放射诊疗设备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

四、每年委托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放射诊疗设备进行一次状态的检测。

五、配备必要的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检测设备,并定期进行检验或校准。

六、不购置、使用、转让和出租不合格的放射诊疗设备以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设备。

济南济生医院2011年8月25日

第二篇:放射科设备使用制度

放射科设备使用制度

1.使用前应详细了解机器的性能特点,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保证正确安全使用机器设备。

2.开机前必须检查电源质量及设备外观是否正常,严禁机器带病使用。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实保障机器安全运行及被检者的人身安全;严禁过载使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曝光。

4.使用过程中要求谨慎细心,准确操作,不可粗枝大叶,草率从事。发现问题立即停止。

5.对新上岗医技人员及进修、实习人员应先进行设备操作培训,由技师长考核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

6.非本科室人员使用机器设备需经科主任同意,并有本科室技术人员在场,方可使用。

7.机器设备开机后,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岗位。

8.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关机、关闭电源,及时向技术组长和科主任汇报,以便及时组织检修。9.病人检查结束后及时清理机器及机房的污物,保持机器整洁。

10.每日记录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

放射科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

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制定本科室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

1、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医学影像设备,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2、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

4、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5、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不得购置、使用、转让和出租。

辐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

1、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规定,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监测,保证仪器设备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2、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相关环境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工作 场所的安全和对公众的影响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3、对涉及到影像质量的放射诊疗设备的稳定性检测、状态检测 按每年一次的频率进行,以保证诊断质量。

4、检测记录、结果及检测报告应按规定存档。

5.对本院不能检测的指标,应委托有资质的上一级业务部门进行检测。

影像设备、场所定期检测制度与落实措施

一、在维护与检修过程中应注意人体与机器的安全,必须有两人在场。

二、每天早晨上班时先巡查每台机器情况,若有问题及时维修。平时坚守工作岗位,机器有故障,随叫随到,在允许的情况下,尽快修复,使之正常运转。

三、定期维修,调试设备主要参数,使用达到最佳状态。

四、使用者必须熟练掌握机器的使用程序,精心操作。

五、工作中如机器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作好记录,报告维修人员。

六、每天工作结束后,打扫机器卫生,检查有无异常情况。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一、设备定期维护保养(每个月进行一次)

1、设备机械性能维护:安全装置检查,各机械限位装置有效性检查,各种运动运转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

2、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检查,曝光参数(KV、MA、MAS)检查。

3、剂量检测:每六个月进行一次。

4、定期对CT行水模检查。

二、日常维护(每日进行)

1、开机前确保机房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要符合设备要求。

2、每日开机后先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有无提示错误等,若有反常疑点必须预先排除。

3、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使用中遇到异常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请机修人员检验、维修。

4、使用X线机和CT前,必须先预热球管后才能工作。每日工作结束后,需清洗机器上的脏物和血迹等。

放射科设备管理、保养制度

1、放射科设备管理、保养由技术组长负责,实行专机专人管理。

2、机房的各种标志醒目,各台机器应有规范的操作规程和运行记录。

3、保持机房内干燥整洁,禁止在机房内存放无关物品。

4、保持机器清洁,及时清理污物血渍,每天必须进行一次机器的清洁工作。

5、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和常规小保养,减少机器故障的发生并及时掌握机器的运行情况。主要为机器清洁、安全装置、运转部件检查保养。

6、每季度进行一次机器的全面检查和调整。内容包括:机械电器部件牢固、运行准确性;平衡悬吊装置的安全;电缆电线的完好;保护地线接触良好;显示数据准确性等。保持机器处于良好的状态,确保机器设备安全、正常运行。

7、发生故障应及时停机检查,记录故障现象以便维修。

放射科诊疗设备维护小组及职责

为确保X光机正常运行,特成立喜德县医院放射科设备维护保养小组:

组长: 成员:

1、放射科设备管理、保养由组长负责,孙布呷、吕林、郭朋负责平常维护、保养。

2、在维护与检修过程中应注意人体与机器的安全,必须有两人在场。

3、每天早晨上班时先巡查每台机器情况,若有问题及时维修。每天工作结束后,打扫机器卫生,检查有无异常情况。

4、平时坚守工作岗位,机器有故障,随叫随到,在允许的情况下,尽快修复,使之正常运转。

5、每季度进行维护保养一次,调试设备主要参数,使用达到最佳状态。

数字化X光机日常使用维护规程

一.DR仪器注意事项

1.探测器亮红灯时,请立即关机,然后联系厂家; 2.若工作站软件出现不能关闭,可能是提前关闭硬件所致,或者其他原因,可以在任务管理器的进程中进行关闭,多次关闭不行时,请重启电脑;

3.拍片时尽量缩窗,腰椎侧位时,请让病人左手靠近探测器(即病人面向立柱);

4.请不要更改系统时间!如果更改会导致系统无法使用,对此造成的损失由当事人负责;

5.更改工作站软件设置后,请重新登陆,保证更改生效。

二、DR操作注意事项

1.只有拍胸片距离为1.8米,其余部位均为1米; 2.拍腰椎、腹部、骨盆、胸椎时需要加滤线杉;其余部位均不需要加滤线杉;

3.拍片时注意缩窗;

4.每天早上值班人员需打扫卫生,开机进入拍片状态; 5.仪器每天中午下班需要关机,下午上班后再开机; 6.晚班时间有病人时再开机,没有病人时请将整个DR系统关闭;

7.DR系统工作站电脑禁止插U盘和可移动存储设备,否则造

成的数据丢失

8.严格按照开关机操作流程操作。

三、DR开关机流程 1.打开电器柜控制开关; 2.曝光操作台开机; 3.打开UPS电源开关; 4.打开控制台工作站电脑;

5.进入软件,平时禁止使用工作站电脑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

6.关机顺序与上顺序相反。

四、DR软件操作流程

1.点击桌面软件标志,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及密码,确认后进入软件页面;

2.点击“病人登记”,输入病人ID号,姓名,性别,年龄后,点击确认按钮,自动进入采集页面;

3.选择拍摄部位、体位及病人体型;

4.按照电脑提示的KV、MS值为参考,在操作台上选择合适的KV、MS值;

5.确认病人摆位正确到位的情况下,按曝光开关一档,待控制面板黄灯显示后,直接将曝光手闸按到底曝光后松开,等待图像出现;

6.按照实际需要裁剪合适大小的图像,点击右上角标记按钮,选择合适的标记符号,点击确认图像;

7.点击报告按钮,根据实际影像书写诊断报告;

8.点击胶片打印按钮,选择合适窗格和胶片尺寸,点击照相按钮,即可打印胶片;

9.下一个病人按上述方法2-8重复进行。

第三篇:放射科诊疗规范

放射科诊疗规范

一、工作总则:

1、凡适合放射科的各项检查与治疗,必须由临床各科医师检查患者后,按规定认真详细填写申请单,经放射科有关人员审核后登记,常规检查尽量当天完成,各种特殊检查或治疗,须事先预约登记,并做好术前准备,按预约日期来放射科检查或治疗。

2、重要及特殊的检查或治疗,应由负责医师、技师详细了解病史和各种资料,必要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体格检查,确定适应症,选择最佳检查方案。实施前向患者和家属交代有关事宜,签订协议书。

3、危重患者或具有危险性检查技术,应有临床医师在场监护,以便随时抢救,防止意外。

4、各种检查原始资料,包括X线片、CT片、造影片等原始资料均有放射科储存在电脑硬盘中,半年内原始资料不删除。

5、执行集体阅片制度,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主持阅片,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诊断报告必须由上级医师审核后签发。

6、透视、急诊和特需检查报告应及时发出,其他检查一般情况均于当天发出,遇到特殊情况亦可次日发报告。

7、健全各种管理体制,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有计划的培养

和提高全科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8、加强安全保卫,做好防火、防盗、防爆、防电击工作。

二、登记室常规:

1、热情接待患者,准备核对申请单与收据姓名

2、负责登记、编号、预约工作,负责向患者解释检查注意事项及准备情况。

3、急诊应优先登记,并及时通知医技人员。

4、准确统计每天工作量,按时上报

5、及时处理因特殊情况未发的报告,结果发出半年后未取者作废。

三、乳腺摄影常规:

1、闭合稳压电源

2、设置号码牌

3、装片、压“LOAD”

4、设置左右,压R或L

5、设置体位

6、调整下挤压板高度

7、设置人体于合适体位,施行上挤压板挤压乳腺至合适的压力

8、设置照片管电压

9、设置毫安

10、设置照片时间

11、按手闸曝光,曝光灯指示灯熄灭方可松手

12、待机器回复原本状态方可实施关机操作

四、CR摄影常规: 开机:

1、打开电脑,输入用户名、密码,进入工作站

2、打开小电脑,输入用户名何密码,进入操作程序

3、打开打印机预热

4、先打开电源,再打开IP板扫描仪

5、合上照片房墙壁闸刀,打开X光机面板电源 检查:

1、在操作程序中按新病人,依次填入病人姓名、拼音、ID号、年龄、性别以及部位等。将IP板的标签朝右上侧,插入到写号平台插槽中,按写入,完成后取出即可用于照片。

2、将曝光后的IP板的标签朝右上侧放入IP板扫描仪片槽

冲洗。打印:

1、在工作站中选择病人,双击打开

2、双击图像,滑动鼠标,调节亮度和对比度

3、按打印,选择相应的方向,分隔及胶片大小,按空格选取图像打印

五、激光打印机操作常规: 开机:

1、按POWER键打开打印机

2、等待机器预热完成即可开始工作 关机:

在确认打印工作完成以后即可按下power键关闭打印机 更换胶片:

1、当打印机显示窗口提示胶片为0,切提示更换胶片时即可更换胶片

2、按提示换片按钮片盒自动打开,拿出用过的胶片带,换入新胶片

3、推回片盒重新开始打印

六、CT操作常规:

1、开机是指通过接通电源将供电电流馈送给予主机和计算机系统。CT机按照自设程序进行自检,在自检过程中,不得随意按动任一功能键及移动鼠标,待自检完成后,监视器屏幕上显示人机对话时,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2、管球加热,每日新开机时候,首先应对管球进行加温,亦称管球训练。管球加热是在扫描视野内没有任何物体的情况下,用空气扫描方式曝光数次。管球训练的目的在于保护X管球。刚开机时,球管温度低,通过管电压何管电流由低到高的训练时的冷管球温度逐渐升高,从而防止了突发的冷高压对X线管的损坏或将灯丝打断,在开机运行期间若间隔3h没有进行扫描,则应从新对管球进行加热训练。

3、机器内存检查,每台机器的内存是右限度的,为了保证当天扫描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前应首先检查内存的空间状况,消除一些处理完毕的图像数据。

4、关机,带有冷却系统的CT机,扫描完后至少等待30Min以上再关机,以防因冷却系统停止工作而管球过热,损伤球管及阳极靶面。

扫面方法:CT机的普通平扫指不注射对比剂的扫描,多采用横断层面扫面,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扫面部位伸入扫描架

内,定好扫描基线和扫描范围,扫描层厚何间距依检查的需要与CT装置而定。维护与保养:

1、CT的工作环境 除保持机房、操作间的干净卫生外,重要的是注意环境的温度、湿度条件。CT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热量上升到一定限度时机器会停止工作或造成损坏,必须配置空调设备,使机房温度控制在18~20度。温度的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机器锈蚀或扭曲变形,影响机器的性能,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机房温度应保持在40~65度。

2、设备的清洁与设备的润滑,静电感应可使灰尘附着于元器件表面,影响元器件的散热和电器性能。一般每周抽出一定时间做好日常的清洁保养工作。对机械运动部分应定期涂加润滑油,避免磨损。

3、CT机维护与保养记录,CT机的日常维护程序应按周、月、季度和计划进行,并应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的记录和故障排除记录。重点记录扫描模型的原始数据和显示数据,故障现象、故障原因何排除方法,以便做好质量跟踪工作。

七、摄影原则:(一)焦点的选择

摄影时,在不影响x线球管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以提高x线照片的清晰度。小焦点一般用于四肢、头颅的局部摄影。大焦点一般用于胸部、腹部、脊椎等较厚部位的摄影。

(二)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

焦点至胶片的距离称为焦—片距,肢体至胶片的距离称为肢—片距。摄影时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暗盒平行。肢体与暗盒不能靠近时,应根据X线机负荷相应增加焦—片距,同样可收到放大率小、清晰度高的效果。不能平行时,可运用几何学投影原理尽量避免影像变形。(三)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

中心线是X线束的中心部分,它代表X线摄影的方向。斜射线是中心线以外的部分。一般地,中心线应垂直于胶片摄影,并对准摄影部位的中心。当摄影部位不与胶片平行而成角时,中心线应垂直肢体和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利用斜射线进行摄影。四)滤线设备的应用

按照摄片部位的大小和焦—片距离,选用合适的遮线器。体厚超过15cm或应用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加用滤线器,并按滤线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操作。

五)X线球管、肢体、胶片的固定

X线球管对准摄影部位后,固定各个旋钮,防止X线球管移动。为避免肢体移动,在使肢体处于较舒适的姿势后给予固定。同时向患者解释,取得密切配合,保持肢体不动。暗盒应放置稳妥,位置摆好后迅速曝光。

六)千伏与毫安秒的选择

摄影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诊断,根据摄影部位的密度和厚度等具体情况,选择较合适的曝光条件。婴、、幼儿及不合作患者应尽可能缩短曝光时间。七)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1.平静呼吸下屏气 摄影心脏、上臂、肩、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呼吸动作会使胸廓肌肉牵拉以上部位发生颤动,故摄影时可平静呼吸下屏气。

2.深吸气后屏气 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的摄影,这样可使肺内含气量加大,对比更鲜明,同时膈肌下降,肺野及肋骨暴露于膈上较广泛。.

3.深呼气后屏气 深吸气后再呼出屏气,这样可以增加血液内的氧气含量,延长屏气时间,达到完全不动的目的。此法常用于腹部喊膈下肋骨位置的摄影,呼气后膈肌上升,腹部体厚减薄,影像较为清晰。

4.缓慢连续呼吸 在曝光时,嘱患者做慢而浅的呼吸动作,目的是使某些重叠的组织因呼吸运动而模糊,而摄影部位可

较清楚的显示。例如胸骨斜位摄影。

5.平静呼吸不屏气 用于下肢、手及前臂躯干等部位。

八)照射野的校准

摄影时,尽量缩小照射野,照射面积不应超过胶片面积,在不影响获得诊断信息前提下,一般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可减少x线辐射量。

八、摄影步骤

1.阅读申请单·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了解病史确摄影部位和检查目的。

2.摄影位置的确定 一般部位用常规位置进行摄影,如遇特殊

病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照其他位置。如切线位,轴位等。

3.摄影前的准备 摄影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等部位平片时,必须清除肠道内容物,否则影响诊断。常用的方法有口服泻药法,如口服潘泻叶或25%甘露醇;或清洁灌肠。

4.胶片尺寸的选择与放置 根据患者检查部位的大小选择胶片的尺寸。胶片的放置应依据临床的要求和摄影方式适当调整。

5.照片标记的安放 一般用铅字标记。铅字号码应放于暗盒的适当位置,便于阅片时辨认,并讲究摄影艺术。6.衣着的处理 摄影前除去衣物或身体部位上可能影响图像质量的任何异物,如发卡、纽扣、胸罩、饰物、膏药等。

7.肢体厚度的测量 胸部摄片的千伏值是依据人体厚度选择摄影条件。

8.训练呼吸动作 摄胸部、头部、腹部等易受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在摆位置前,做好呼气、吸气和屏气动作的训练,要求患者合作。

9.摆位置、对中心线 依摄片部位和检查目的摆好相应的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中心线对准摄影部位的中心。

10.防护 作好患者局部防护,特别是性腺器官的防护。

11.选择焦—片距离 按部位要求选好X线球管至胶片的距离。如胸部为180cm,心脏为200cm,其他部位为90—100cm。

12.选定曝光条件 根据照片部位、体厚、生理、病理情况和机器条件,选择大小焦点、千伏、毫安、时间(秒)、距离等。

13.曝光 以上步骤完成后,再确认控制台各曝光条

件无误,然后曝光。

14.填写各项摄片条件并签名。

九、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

1、骨骼系统

头颅

一)头颅后前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头部两旁,使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下颌内收,听眦线与台面垂直,两侧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3.暗盒上缘超出头顶3cm,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垂直对准枕外隆凸,经眉间垂直射人暗盒。

二)头颅侧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部侧转,被检侧贴近台面。2,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下颌稍内收眶线与台边垂直。

3.暗盒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外耳孔前、上各2.5cm处,垂直射人暗盒。

三)头颅前后半轴位 [体位] 或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与台面和线重合。

2.下颌内收,使听眦线垂直台面,两侧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3.胶片上缘与头顶平齐,下缘低于下颌骨。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30‘角,对准眉间上方约10cm处射人,人枕外隆凸下方射出。

四)颅底颏顶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腰背部用棉枕或沙袋垫高,膝关节和髋主节屈曲。

2.听眦线尽可能平行于台面,两外耳孑L与台面等距。3.暗盒上缘超出前额部,下缘包括枕外隆凸。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两侧下颌角连线中点,向头侧倾斜5-10’角,保持与听眦线垂直。

五)蝶鞍侧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部摆成侧位。

2.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3.外耳孔前、上2.5cm处,置于暗盒中心。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em。[中心线] 对准外耳前2.5cm处,垂直射人。

六)内听道经眶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听眦线垂直台面,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经两外耳孔连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七)视神经孔后前斜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肘关节屈曲,两手放于胸旁。2.头面部转向对侧,被检侧眼眶外位于暗盒中心。3.被检侧颧骨、鼻翼及下颌隆凸三点紧贴台面,使头

颅矢状面与台面成53’角,对侧听鼻线垂直台,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被检侧眼眶外下1/4处,垂直射人暗盒中心。

八)乳突劳氏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侧置,被检侧贴近台面,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

成15‘角。

2.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外耳孔置于台面正中线上,听鼻线垂直台边。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15*角,通过被检侧外耳孔射人暗盒中心。

九)乳突许氏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侧置成标准头颅侧位,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并紧贴台面。

2.患侧外耳孔置于台面正中线上,下颌稍内收,使听眶线垂直台边。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25‘角,通过被检侧外耳孔射人暗盒中。

十)乳突伦氏位

又称乳突35’角侧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侧置,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并紧贴台面。

2.头部成标准侧位,外耳孑L置于台面正中线上,听眶线与台边垂直。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35‘角,侧面观通过眉间延长达胶

十一)乳突梅氏位 [体位] 1.患者仰卧,面部转向被检侧。

2.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耳轮后沟置于台面正中线上。3.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成45*角,下颌内收,听眶线与台边 垂直。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e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45‘角,侧面观通过患侧外耳孔,将中心

线与对面交点对准胶片上缘。

十二)岩乳部斯氏位

[体位] 1.患者俯卧,面部转向对侧,被检侧颧骨、鼻部、额部3点置于台面上。

2.使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成45*角,对侧听眶线与台边垂直。

3.患侧外耳孑L前2cm处置于台面正中线上,暗盒外缘包括乳突尖部,下缘与鼻翼平齐。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2’角,经被检侧外耳孔前2em处,射人暗盒中心。

十三)岩乳部反斯氏位 [体位] 1.患者仰卧,头面部转向对侧,健侧贴近台面。患侧外耳孔前2cm处置于台面正中线上。

2.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成45’角,下颌稍向下倾,使听眶线与台边垂直。

3. 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12’角,对准被检侧外耳孔前方2cm处人暗盒中心。

十四)副鼻窦华氏位 [体位] 1.患者俯卧,颏部紧贴台面,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于

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稍后仰,使听眦线与台面成37’角。3.两侧外耳孔与台面等距,鼻尖对准暗盒中心。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鼻尖与上唇间连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五)副鼻窦柯氏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两上肢放于头部两侧,鼻额紧贴台面。2.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3.听眦线垂直台面,鼻根处置于暗盒中心。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23‘角,经鼻根部射入暗盒中心。

十六)面骨后前45’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上举肘部弯曲置于头部两旁。

2.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3.头稍仰起,听眦线与台面成45‘角,鼻尖对准暗盒下1/3横线上。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通过鼻根部垂直射人暗盒。

十七)下颌骨后前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鼻尖及额部紧贴台面,听眦线垂直台面,上唇与下颌联合下连线中点对暗盒中心。

3.暗盒上缘平外耳孔上1em,下缘包括颏部。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两下颌角连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八)下颌骨侧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面部转向被检侧,暗盒置于颏高头低(倾斜15’角)的木质角度板上。

2.头部后仰下颌前伸,使下颌骨体部下缘与暗盒横轴平行。

3.头部正中矢状面与暗盒平行,暗盒前缘包括颏部,后缘包括 耳孔。

4.摄影距离为65-100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5’角,通过两下颌角连线中点射 暗盒。

十九)颞颌关节侧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部成标准头颅侧位,被检侧紧贴台面。2.患侧外耳孔前下各2gm处位于暗盒中心。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4.左右两侧各照一张开口(尽量张大)及闭口像。[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25’角,对准对侧颞颌关节上方约5cm处射入暗盒中心。

二十)颧骨弓顶颏斜位 [体位] 1.头向对侧偏转10—15“角,使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成75°角。

2.患侧听眦线之中点置于台面正中线上,并尽量与台面平行。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垂直听眦线,经颧骨弓内缘切人暗盒中心。

二十一)鼻骨侧位(1ateralnasalbones)[体位] 1,患者俯卧,头颅成标准侧位,鼻根部下方2cm处位于暗盒中心。

2,暗盒置于颧骨外侧(亦可用纸包片,曝光条件选用低毫安、长时间、高千伏)。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鼻根下方2cm处垂直射人暗盒。

二十二)眼眶后前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鼻根部位于暗盒中心。

2.前额和鼻尖紧贴台面,使听眦线垂直台面。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20’角,通过鼻根部射人暗盒。

二十三)眼眶顶颏位(异物位)[体位] 1.患者俯卧,头稍后仰,颏部及鼻尖贴近台面,使患眼中心置于台面正中线上。

2.听眦线与台面成45‘角,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100—110cm。4.暗盒上下中线,侧面观对患眼外眦。[中心线] 对准患眼中心垂直射人暗盒中心。

脊柱与骨盆

一)第一、二颈椎张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放于身旁,头颅正中矢状面垂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后仰,使上颌门齿咬面至乳突尖的连线垂直于台

面。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4.曝光时嘱患者口张大或令患者发“啊„„”声。[中心线] 通过两嘴角连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二)颈椎正位AP [体位] 1.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颈背部靠近摄影架面板,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摄影架面板并与面板中线重合。· 2.头稍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至乳突尖的连线垂直于暗盒。

3.胶片上缘与外耳孑L平齐,下缘包括第1胸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150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0-15‘角,对准甲状软骨下方射人暗盒中心。

三)颈椎侧位 [体位] 1.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外耳孔与肩峰连线位于片盒中心。:

2.头部后仰,下颌前伸,头颈部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连线与水平面平行。3.双肩尽量下垂,必要时辅以外力向下牵引 4.暗盒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肩峰。

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150cm。[中心线] 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的中点,水平方向垂直射人暗盒中心。

四)颈椎后前斜位 [体位] 1.患者取站立位,面向摄影架,被检侧靠近摄影架面板,使人体冠状面与摄影架面板约成55—65‘角。下颌稍前伸,上肢尽量下垂。

2.颈椎序列长轴,置于暗盒长轴中线。3.暗盒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第1胸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150cm。[中心线] 对准甲状软骨平面颈部中点,水平方向垂直射人暗盒中心。此体位用于检查颈椎椎间孔和椎弓根病变,应摄左右两侧,以作对比。

五)颈胸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部稍后仰,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

3.暗盒上缘包括第4颈椎,下缘包括第4胸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第1胸椎垂直射人暗盒。

六)颈胸椎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近台侧上肢上举,肘部弯曲抱头。肱骨枕于头下。颈胸部尽量向前挺出。

2.头部垫以棉垫,使颈椎与胸椎成一直线序列,并置于台面中线.3.远台侧上肢肩肱关节外旋,手臂尽量向后下方牵引,使两肩骶上下方向错开。

4.暗盒上缘包括第4颈椎,下缘包括第4胸椎。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o [中心线] 对准锁骨上窝垂直射人暗盒。

七)胸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稍后仰,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

3.暗盒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连线中点,与暗盒垂直。

八)胸椎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侧上肢尽量上举抱头,双

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腰部垫以棉垫,使胸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台面中线。

3.暗盒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胸7椎体,垂直射人暗盒。

(腰部如不垫棉垫,中心线应向头部倾斜5—10‘角,使中心线与胸椎长轴垂直)九)腰椎前后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两侧髋部和膝部弯曲,使腰部贴近台面,以矫正腰椎生理弯曲度,减少失真。

3.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或上举抱头。

4.暗盒上缘包括第12胸椎,下缘包括第1骶椎。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脐上3em处,垂直射人暗盒。

十)腰椎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自然上举抱头,双下肢屈曲,膝上移。

2,腰部用棉垫垫平,使腰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台面中线。

3.暗盒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第3腰椎与暗盒垂直。

十一)腰椎斜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近台面侧髋部及膝部弯曲,对侧下肢伸直。

2.身体后倾,使冠状面与台面约成45‘角。腰椎长轴对准台面中线。

3.暗盒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第3腰椎与暗盒垂直。

(此位常规照左右两后斜位,以便两侧对比观察)十二)骶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双下肢伸直,两趾并拢。

3.暗盒上缘包括第4腰椎,下缘包括尾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5—20’角,对准耻骨联合上缘3cm处射人暗盒。

十三)尾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双下肢伸直,两足趾并拢。

3.暗盒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超出耻骨联合。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10’角,对准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人暗盒。

十四)骶尾椎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2.骶尾部后平面垂直于台面,腰部垫以棉垫。使骶、尾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平行,并置于暗盒范围内。3.暗盒上缘包括第5腰椎,下缘包括全部尾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髂后下棘前方8cm处,垂直射人暗盒。

十五)骶髂关节前后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

与台面中线重合。

2.双下肢伸直,或双髋和双膝稍弯曲并用棉垫稍垫高,使腰椎摆平。

3.暗盒上缘超出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0-25‘角,对准两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人暗合中心 十六)骶髂关节前后斜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腰部及臀部抬高,使人体冠状面与台面成20—25‘角。

2.将被检侧的髂前上棘内侧2.5cm处的纵切面对准台面中线。

3.两髂前上棘连线平面置于暗盒上下的中线。暗盒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被检侧髂前上棘内侧2.5 cm处,垂直射人暗盒。

十七)骨盆前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两下肢伸直,双足轻度内旋(10-15‘),两足趾并拢。两侧髂前上棘至台面的距离相等。

3.暗盒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达耻骨联合下方3cm。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两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下方3cm处,垂直射人暗盒。

上肢

一)手掌后前位 [体位] 1.患者侧坐于摄影台一端,曲肘约90’角。

2.五指自然分开,掌心向下紧贴暗盒,第3掌骨头置于暗盒中心。

3.摄影距离90-100cm。

二)掌下斜位(obliquehand)[体位] 1.患者侧坐于摄影台一端,曲肘约90‘角。2.五指均匀5分开,稍弯曲,指尖触及暗盒。面与暗盒约成45‘角。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第5掌骨头,垂直射人暗盒 手指内旋,使掌心

三)拇指正位(掌上位)[体位] 1.患者坐于摄影台一端,手背内旋使掌心向上 暗盒。

2.患者自己用健侧手将其余四指抓住并背曲。3.摄影距离为90—100cm。拇指背侧紧贴 [中心线] 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垂直射人暗盒。

四)拇指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坐于摄影台一端,肘部弯曲,约成直角,拇指外侧缘紧贴暗盒,使拇指背面与暗盒垂直。2.其余手指握拳,用以支持手掌,防止抖动。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垂直射人暗盒。

五)腕关节后前位 [体位] 1.患者坐位,腕关节成后前位,肘部弯曲约成90‘角。2.手半握拳,腕关节置于暗盒中心,腕部掌面紧贴暗盒。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连线的中点,垂直射人暗盒。六)腕关节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约成直角。2.手指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贴暗盒,尺骨茎突置于暗盒中心。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桡骨茎突,垂直射人暗盒。

七)腕关节外展位 [体位] I.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自然屈肘,掌心向下。2.暗盒置于一个20‘角度板上(或用沙袋垫高20’角)。3.腕部平放于暗盒上,手掌尽量向尺侧偏移。4.摄影距离90—100cm(用于观察舟状骨)。

[中心线] 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八)前臂正位 [体位] 1.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背面紧贴

2.前臂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

3.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4.摄影距离90—100cm。

[中心线] 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九)前臂侧位 [体位] 1.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曲肘约成90‘角。2,前臂呈侧位,尺侧紧贴暗盒,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射人暗盒中心。十)肘关节正位 [体位] 1.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2.尺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人暗盒。十一)肘关节侧位 [体位](1)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角,肘关节内侧紧贴

(2)手掌心面对患者,拇指在上,尺侧朝下,成侧位姿势。(3)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肘关节间隙,垂直射人暗盒。

十二)肱骨前后位(APsupinehumems)[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手臂伸直稍外展,掌心朝上 稍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尽量贴近暗盒。

2.肱骨长轴与暗盒长轴保持一致,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三)肱骨侧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对侧肩部稍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尽量贴近暗盒。

2.被检侧上臂与躯干稍分开,肘关节弯曲成90‘角,成侧位姿势

3.肱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一致。

4.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5,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四)肩关节前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肩胛骨喙突置于台面正中线上。

2,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向上。对侧躯干稍垫高,使被检侧肩部紧贴台面。

3.暗盒上缘超出肩部,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喙突垂直射人暗盒。

十五)肩关节穿胸侧位 [体位] 1.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上臂外缘紧贴摄影架面板。

2,被检侧上肢及肩部尽量下垂,掌心向前,对侧上肢高举抱头。

3,被检侧肱骨外科颈对准暗盒中心。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水平方向通过对侧腋下,经被检侧上臂的上1/3 处,垂直射人暗盒。

十六)锁骨后前正位(PAclavicle)[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锁骨中点对暗盒上1/3横线中点。

2,头面部转向对侧,使锁骨与台面贴近,被检侧手臂内旋,掌心向上。

3,肩部下垂,使肩部与胸锁关节相平。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通过锁骨中点,向足侧倾斜10’角。

十七)肩锁关节后前位 [体位] 1.患者直立于摄影架前,面向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两臂下垂,两侧肩锁关节对暗盒横轴中线,人体正中矢状面对暗盒纵轴中线。

3.两手各握重量相等的沙袋1只,使肩部下垂,锁骨成水平状。

4.摄影距离为90-100cm。,[中心线] 对准第3胸椎,水平方向与暗盒垂直。(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下肢

一)足前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关节弯曲,足底部紧贴暗盒。

2.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第3跖骨基底部放于暗盒中心,并使暗盒中线与足部长轴一致。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通过第3跖骨基底部,垂直(或向足跟侧倾斜15°角)射入暗盒。

二)足内斜位 [体位] 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弯曲,足底部紧贴暗盒。

2.暗盒前缘包括足趾,后缘包括足跟。

3.第3跖骨基底部放于暗盒中心,将躯干和被检侧下肢向内倾斜,使足底与暗盒成30—50’角。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通过第3跖骨基底部,垂直射人暗盒。三)足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则下肢外侧缘靠近台面 膝部

2.被检侧足部外侧缘紧贴暗盒,足部呈侧位,使足底平面与暗盒

3.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跟骨。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通过足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四)跟骨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外侧缘紧贴台面,膝部

2.被检侧足部外侧紧贴暗盒,使足底平面垂直暗盒。3.跟骨置于暗盒中心。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跟距关节,垂直射人暗盒。

五)跟骨轴位 [体位] 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2,小腿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踝关节置于暗盒中心,踝部极度背屈。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35—45’角,通过第3跖骨基底部射人暗盒中心。

六)踝关节前后位 [体位] 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将踝关节置于暗盒中心。

2.小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足稍内旋,足尖下倾。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通过内、夕L踝连线中点上方1cm处,垂直射人暗盒。

七)踝关节外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2.被检侧膝关节稍屈曲,外踝紧贴暗盒,足跟摆平,使踝关节成侧位。

3.小腿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将内踝上方1 cm处置于暗盒中心。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内踝上方1em处,垂直射人暗盒。

八)胫腓骨前后位 [体位] 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稍内旋。

2.小腿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小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九)胫腓骨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2.被检侧下肢膝关节稍屈,小腿外缘紧贴暗盒。3.暗盒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小腿长轴与

暗盒长轴一致。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小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膝关节前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暗盒放于被检侧膝下,髌骨下缘对暗盒中心。2.小腿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髌骨下缘,垂直射人暗盒。

十一)膝关节外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外侧靠近台面。2.被检侧膝关节屈曲成120—135’角。

3.髌骨下缘置于暗盒中心,前缘包括软组织,髌骨面与暗盒垂直。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胫骨上端,垂直射人暗盒。

十二)髌骨轴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尽量弯曲,对侧下肢伸直。

2.被检侧股骨长轴与暗盒中线一致。髌骨下缘置于暗盒下1/3处。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5—20’角,对准髌骨下缘射人暗盒。注意点:髌骨轴位摄影方法较多,如俯卧位、坐位、侧卧位,应视患者情况和设备条件进行选择。

十三)股骨前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足稍内旋,使两足趾内侧互相接触。

2.暗盒置于被检侧股骨下面,股骨长轴与暗盒中线一致。3.暗盒上缘包括髋关节,下缘包括膝关节。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四)股骨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贴近台面。2.被检侧下肢伸直,膝关节稍弯曲,暗盒置于股骨外侧缘的下方,股骨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五)髋关节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髋关节置于台面中线。2.下肢伸直,双足跟分开,两侧足趾内侧相互接触。3.股骨头放于暗盒中心,股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4.暗盒上缘包括髂骨,下缘包括股骨上端。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股骨头(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线下方2.5cm处),垂直射人暗盒。

十六)髋关节水平侧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稍内旋。2.健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外展,避免遮挡X线束射人。3.暗盒垂直台面竖放于被检侧髋部外侧,上缘紧贴髂骨,下缘远离股骨,使暗盒长轴与股骨颈长轴平行。4.固定滤线栅置于肢体与暗盒间,并紧贴暗盒。5.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水平方向,向头侧倾斜,从被检侧股骨内侧向外上方垂直股骨颈射人暗盒。

2、胸部及腹部系统

胸部(包括心脏、胸廓)一)胸部后前位(PAchest)[体位] 1.患者面向摄影架站立,前胸紧靠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人体正中矢状面对暗盒中线,头稍后仰,将下颌搁于胸片架上方,暗盒上缘超过两肩3cm。

3.两手背放于髋部,双肘弯曲,尽量向前。两肩内转,尽量放平,并紧贴暗盒。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50—180cm。(观察心脏时,摄影距离为180—200cm)5.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通过第6胸椎,垂直射人暗盒。

二)胸部侧位 [体位] 1,患者侧立摄影架前,被检侧胸部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应超出肩部。

2.胸部腋中线对准暗盒中线,前胸壁及后胸壁投影与暗盒边缘等距。

3.两足分开,身体站稳,双上肢上举,环抱头部,收腹,挺胸抬头。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50-180cm。(观察心脏时,摄影距离为180-200cm)5.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经腋中线第6胸椎平面垂直射人暗盒。

三)胸部前弓位 [体位] 1.患者背靠摄影架,取前后位,人体正中矢状面对暗盒中线。

2.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手背放于髋部,肘部弯曲并尽量向前。

3.身体稍离开摄片架,上胸后仰,使上背部紧贴摄影架面板,腹部向前挺出,胸部冠状面与暗盒成15—20‘角。4.暗盒上缘超出肩部约7cm。

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为150-180cm。6.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暗盒中。

四)胸部右前斜位 [体位] 1.患者直立于摄影架前,胸壁右前方靠近摄影架面板,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右肘弯曲内旋,右手背放于髋部,左手上举抱头。3.左胸壁离开暗盒,使人体冠状面与暗盒约成45—55‘角。暗盒上缘超出肩部3cm,左右缘包括左前及右后胸壁。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50—180Gmo 5.服钡剂后,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对准左侧腋后线经第7胸椎高度垂直射人暗盒。

五)胸部左前斜位 [体位] 1.患者直立于摄影架前,胸壁左前方靠近摄影架面板。2.左肘弯曲内旋,左手背置于髋部,右手高举抱头。3.人体冠状面与暗盒约成65—75‘角,暗盒上缘超肩部上方3cm。右前、左后胸壁与暗盒边缘等距。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50—180cm。5.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经右侧腋后线第7胸椎高度垂直射人暗盒。

六)胸骨后前斜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人体长轴与摄影台长轴垂直,双上肢内旋置于身旁。

2,两肩尽量内收,使胸骨紧贴台面,头转向右侧。3.暗盒上缘达胸锁关节上1 cm,下缘包括剑突。[中心线] 倾斜中心线,自背部脊柱右后射向左前方,经过胸骨达暗盒中心,角度视胸廓前后径而定,一般在20‘角左右。采用此体硼X线的倾斜方向与滤线栅的铅条排列方向一致。摄影条件宜用低千伏、低毫安、长时间、近焦片距。曝光时嘱患者均匀呼吸。

七)胸骨侧位 [体位] 1.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2.两臂在背后交叉,胸部向前挺出,两肩尽量后倾,胸骨成侧位。

3,暗盒上缘超胸骨颈切迹,下缘包括剑突。胸骨长轴对暗盒中线。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水平方向,经胸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八)膈上肋骨前后位 [体位] 1.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背部紧贴摄影架面板,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摄影架面板并对准暗盒中线,下颌稍仰,暗盒上缘超出两肩。

3,双肘屈曲,手背放于臀部,肘部尽量向前。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5。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通过第7胸椎垂直射人暗盒。

九)膈下肋骨前后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对暗盒中线。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稍外展。

2.暗盒上缘包括第5胸椎,下缘包括第3腰椎,两侧包括腹侧壁外缘。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100cm。4.呼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通过脐孔上,向头侧倾斜10-15*角射人胶片中心。

腹部

一)肾、输卵管及膀胱(KUB)平片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两臂置于身旁或上举。2.暗盒上缘超出胸骨剑突,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下2.5cm。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4.呼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对准剑突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二)膀胱区平片 [体位] 1.患者仰卧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暗盒上缘与髂骨嵴相齐,下缘超过耻骨联合下缘。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暗盒中心垂直射人。

三)前后立位腹部平片 [体位] 1,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背部紧贴摄影架面板,双上肢自然下垂稍外展。

2.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摄影架面板垂直,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3.暗盒上缘包括横膈,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上缘。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5.呼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经剑突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 胶片。

十、胸部透视检查

[适应证] 用于胸部各种肿块炎症疾病的一般筛查,同时可以观辑b脏、大血管形态,转动体位可观察各房室大小心博动;膈肌的形态和运动;以及中量及大量胸腔积液、包裹性积液、胸膜粘连、钙化、气胸、液气胸、肿块等。

[禁忌证] 透视没有绝对的禁忌证,但有其一定的缺点。透视不能客观记录病变的影像,不利于复查对比;透视的影像欠清晰,细微的结构及小病变容易漏掉,如肺内的细小纹理和粟粒病变等;对密度较大、组织较厚的部位,如纵隔不能清楚显示。[操作步骤] 1.透视检查应按照一定的/顷序进行,照射野的大小应根据所检查的器官范围而定。受检部位应尽量靠近荧光屏,以免影像放大失

真,特别是透视心脏时尤应注意,否则可能误为心脏增大。2.常用透视部位检查方法。胸部:一般取立位,婴幼儿、年老体弱者可取坐位或卧位。检查时病人两手插腰,两臂内旋,两肘向前。透视开始,一般应将缩光器适当开大,观察胸部全貌,例如胸部、脊柱、纵隔和膈肌等有无改变,两肺透亮度、心脏大血管有无异常;然后再缩小缩光器,从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依次仔细检查,透视中应随时转动

病人体位,包括斜位、侧位或前弓位,必要时可采用仰卧位透视。透视时请病人深呼吸,有助于鉴别病变的位置,如吸气时病变不移动,提示病变位于胸壁,反之则位于肺内。对心脏、大血管的检查,应包括正位和左、右前斜位、侧位等,以了解各房室的大小。右前斜位检查时,常规应吞服稠钡,以显示食管和左心房的关系。对心脏的搏动、肺门的形态和搏动均应一一观察。[注意事项] 1.透视前应作好准备

(1)机器准备 接通电源,校对仪表,选择条件。先调电源电压,后选择透视条件,以有足够的亮度为限,不能过高或过低。(2)医生准备

1)查阅病历,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临床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2)做好防护工作,如直接在机房透视,必须穿铅围裙、戴铅手套。如作隔室电视透视则无须作暗适应及穿防护衣等。

(3)病人准备

在医生的指导下,请病人除去影响透视的衣物,以避免造成伪影,引起误诊,训练指导被检者的透视体位、运动,以及 有关注意事项和要求,危重病人及老弱患者、幼儿应优先检

查。透视

检查时非照射部位应遮以铅屏。透视时闸开关(脚闸、手闸)的断续,正常情况下应每数秒钟间断1次,间断时间以2s为最佳,以防X线球管过热而损坏,同时也可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照射量,特别是婴幼儿尤当注意。闸开关断续过频,可直接影响影像的观察。正常每透视一人的时间应以30-60s为宜,疑难病人可适当延长检查时间,但原则上不宜超过5m成对年老体弱及危重病人应防止在暗室中发生意外。

十一、特殊造影检查

食道吞钡检查或吞碘检查 [适应证] 1,吞咽梗阻感及异物感的患者采用吞钡检查。2,食管穿孔与纵隔瘘、气管瘘、外伤均采用碘造影。3.观察左心房增大情况以及了解食道外疾病与食道的关系。

[禁忌证] 食道静脉曲张正在或近1周内出血患者。[操作步骤] 1.常规胸部透视。

2.通常取站立位,按病情及检查要求用不同浓度的钡剂。先取

右前斜位,嘱病人吞服钡剂以后,在透视下先注意吞咽动作,并跟随

钡剂走行逐段观察食管的充盈扩张和收缩排空情况,直至钡剂经贲门口进入胃内。右前斜位检查后,再取左前斜位及正位检查。

3,在透视过程中选择病变显示最清楚的位置摄取点片,包括充盈像和黏膜像。

4,常规法检查无阳性发现或有可疑病变时,应进一步做食道双重造影。嘱患者取站立位,口服钡剂的同时吞咽下气体或先服产气剂1份,然后尽快大口连续吞饮高浓度钡剂,随即摄片。[注意事项] 1.服钡前应先作胸部透视和颈前软组织透视,了解肺部、纵隔有无病变,颈部有无肿胀和异物。2.食道异物检查可口服浸以钡剂的棉花纤维。3.疑有食管穿孑L、食管气管瘘、吞咽功能失调及腐蚀性食管炎的患者应改用有机碘溶液。

4.检查应包括贲门部位,在空腹时进行检查为好。5.疑有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可用较温热的钡液检查,以增加其开 放的机会。

6.观察早期癌肿用稠钡涂布黏膜,必要时可行低张双对比检查,晚期有吞咽困难者用稀钡。

第四篇: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

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达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1.提高影像专业技术水平; 2.全面进行质量管理;

3.建立各种设备、各项指标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为影像诊断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客观、正确的决策;

4.通过代价—危害—利益分析,顺利开展放射诊疗安全管理工作。

二.放射科制定质量保证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和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

三.以下列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和准则,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和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包括《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儿童X射线放射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及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为贯彻执行以上法规而做出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认真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四.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影像诊断质量保证和减少差错的重要环节。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

五.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放射科开展普放及CT诊断业务。六.CT扫描方案和是否增强由医师进行确定,原则上由原扫描医师书写诊断报告。在扫描中凡遇到疑难或不能确定的病例,应及时请其它医师会诊确定进一步检查方法。在增强全过程,必须密切注意病人情况,如发现过敏或毒性反应,应立即处理,同时联系急诊科派人参加处理。

七.坚持集体读片和会诊制度。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要主动请上级医师或其它医师进行会诊。凡是要求会诊的医师必须首先介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照片上的各种影像征象,并提出自己的初步意见。参加会诊的医师必须认真负责地阅读片,对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诊断意见。首诊医师综合分析会诊意见后写出诊断报告,并由参加会诊的上级医师审核签发。

八.从事放射诊断不满三年的住院医师的诊断报告要经科主任或上级医师签发,在工作中遇紧急的疑难病例应及时要求上级医师会诊。

九.凡是透视发现有异常X线改变的患者都必须摄片(复查病例或有旧片的例外),临床高度怀疑消化道穿孔的病例,经透视未发现游离气体,应嘱患者变换几次体位后摄包括双膈肌的立位腹平片,凡是怀疑肠梗阻的患者要拍摄全腹立位和卧位各一张。立位片要包双膈肌,卧位片包盆腔。原则上怀疑胸部病变的均要照胸部正侧位片,特别是肿块性病变、肺门区病变、纵隔处病变及心后方等处的病变,一定要照胸部侧位片,以确定病变部位和形态。外伤的要照全胸正斜位片,做胸部CT检查前一定要摄全胸正侧位片。

十.认真书写诊断报告书。诊断报告书是放射科最重要的医疗文件;是放射科工作成果的表现形式;也是反映诊断水平高低的最终表现,报告书写要规范化。

1.诊断室内保持肃静,室内光线适宜。读片时首先要认真查对片号、日期、投照部位及左右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有旧片者要与旧片作比较。

2.书写报告时,有异常表现的要重点描述。病变描述要真实地反映观察的过程。对异常征象应描述其部位、大小、形状、密度、边缘、数目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或与正常组织的移行带等。有鉴别意义的阴性表现亦应描述,描述应尽量使用医学术语。复诊病例对诊断明确的,要指明病变演变情况,诊断不明确的通过随诊观察,可提出新的诊断,但应论述提出新诊断的依据。3.承诺出报告时间:

⑴X线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1小时; ⑵CT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24小时(隔日上午9点30分前)。

十一.放射诊断的思维方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首先对每个病灶进行分析,确定其病理性质。

2.将全部病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意见。一般的诊断原则是将所有的影象所见用一个疾病去解释,解释不通时,才用两个或多个疾病去解释。

3.影像诊断意见与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比较,不符合者应重复读片及分析。在读片时要认真阅读申请单,参考各种临床资料和检查,必要时要亲自检查患者,询问并补充病史。如果放射诊断与临床表现和诊断不一致或差别很大,要重新审查X线所见或诊断意见是否正确,必要时重复X线检查,如果X线检查正确无误,应主动与临床联系,与临床医师会诊,以明确诊断。要求检查阳性率≥70%,诊断符合率≥90%。4.X线的诊断与临床诊断基本相符者,可作出诊断意见。诊断意见用简单的概括语句表达,其内容包括:X线检查方法、重要X线所见、病理基础和可能疾病。

5.因急腹症患者在不同时段X线征象可有明显变化,诊断医师应在透视或照片检查“阴性”的病人诊断书上写明检查时间。

十二.每月随机抽查20份照片,按《放射科报告质量要求及评分标准》对照片质量进行评定,规范诊断报告书写,对诊断质量进行评定,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师,评定结果作为专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废片、错、漏、误诊与当月绩效挂钩。

十三.摄片技术、照片质量是X线诊断质量控制的极为重要环节,也是作好受检人员防护工作的重要环节。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坚持业务学习、技术研讨、改进技术提高照片质量。1.评片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措施,实事求是地评判照片等级,作为技术考核依据。对废片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作好记录。为了能准确掌握标准,应定期组织学习《X线影片质量标准》,甲级片率要达到≥55%,废片率≤2%。达不到标准者按考核标准扣分。2.摄片时要仔细认真,要求作到三查七对:

(1)查申请单:核对姓名、病历号、X线号、摄片部位和位置。

(2)查患者:核对检查部位和脏器、胶片尺寸、照片范围。(3)查摄影条件:核对电源电压、台次、程序、焦点和摄影参数(如kV、mAs等)。凡是复查照片的,应参考原照片及各种摄影条件。

3.CT扫描前要向患者解释扫描方法,训练患者按指令屏气。摄胸片和腹部平片应训练患者呼吸屏气方法。

4.检查完毕要认真填写各种记录,整理好申请单、照片和片袋,严格核对,发现不符要立刻纠正。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部位第二次照片时应在X线片上标明照片顺序。5.为了减少因取报告时间问题上的无谓纠纷,摄片人员必须及时把影像传送到工作站处理。

6.为了缩短危重病人在放射科停留时间和减少搬动病人,凡是绿色通道的危重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即不管患者要照多少部位,检查完后即刻进行影像处理与诊断,并将打印好的照片与诊断书交给临床医师。

十四.做好所操作机器的清洁、维护工作。工作中发现机器故障应报告科主任,并记录故障情况及时填写维修申请单。在使用前,必须熟悉该机性能、操作方法和规程,以及适合该机的摄影参数。不熟悉操作规程者,不能单独操作机器。十五.影像投照技术是稳定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各设备的基本结构、功能,熟悉主要部件的装卸、保养方法,能排除简单故障。2.严格执行激光相机的操作规程。

3.ID板要保持清洁。禁止打开ID板长时间暴露,应保持无污染(如纸屑、毛发、纤维、指纹等),如发现有污染,应及时用无水酒精棉球清洁。

十六.做特殊造影或增强时,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处理抢救过敏及毒性反应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在思想上必须树立任何一个使用造影剂的病人都有发生副反应可能的意念。

1.检查前应详细了解和核实病人是否为高危人群,尤其是以往有过敏体质或过敏史,对危重病人(如恶病质、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害等),应与临床有关科室一起协商,决定能否进行增强检查。

2.检查前常规作碘过敏试验。

3.检查前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或在造影剂中加进10mg地塞米松,以减少副反应发生的可能。

4.护理部负责管理放射科室内药品,及时更换补充,负责造影检查和增强扫描的药物注射。负责院感管理工作。5.造影或增强检查时,操作人员应全程观察病人,不准离开病人,发现有异常情况即刻通知医师和护士处理。检查前应做好术前谈话及签字,了解是否高危人群,做好常规术前预防工作,造影或增强病人的过敏试验结果应认真核对并保存过敏试验结果。

6.每年一次请内科医师对科室人员进行抢救知识和操作的培训和考核。

7.造影检查及增强扫描完成后,尽可能保留带连接管的注射针在静脉内,并在准备室观察15分钟后方可嘱病人离开,防止出现造影剂延迟反应。

十七.CT扫描室和X线机房内应备有充足的医技人员和病人用防护用品,执行各种防护规程,做好医患的防护工作。十八.严格执行登记工作制度和会诊调片制度,认真核实CT号和X线号,以便以后查找旧片。预约造影或增强时,一定要向病人或其家属解释清楚注意事项。

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指标、检测计划

一.质量控制指标:

1.照片质量:优良率≥94%、优级率≥55%、良级率≥40%、废片率≤2%; 2.设备完好率≥95%; 二.检测计划:

1.照片质量监测:及时统计照片质量,查找影响照片质量的原因并整改。2.设备因素监测:

(1).电源条件:开机检查前应认真检查电压指示是否符合设备运行要求。定期检测接地电阻,阻值控制在≤2欧姆。(2).X线机:每半年进行一次光野-照射野一致性的监测,保持误差小于0.5cm。定期由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计量检测,检测结果备案以便及时对机器进行维修调整。

(3).机房条件:机房内安装温湿度检测仪、空调机、除湿机,根据各台机器的使用要求调整温湿度,消除影响机器性能的环境因素。3.激光相机监测:

(1).影像灰雾的控制:灰雾度直接影响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影像密度控制首先着眼于灰雾度控制的达标(D0≤0.25)。在每次相机大保养时均要求厂家工程师进行检测。及时调整X线机曝光条件表,确保各项指标均在达标范围。(2).相机性能的控制:根据胶片的性能差异,及时调整激光相机的参数并打印测试片。

X线照片质量等级标准

一.甲级片标准:

1.位置正确:包括投照肢体位置和X线中心准确,照片上下、左右边缘对称,胶片尺寸使用得当。

2.照片对比度清晰度良好。包括密度、对比度好,无明显的斑点感觉,肢体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失真度小。

3.无污染划损:包括照片上无污汁、划痕,无体外异物影及其他弊病。

4.被检者资料齐全、准确、整齐无误,照片标志与被照肢体无重叠: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片号、左右等。5.造影片造影剂涂抹均匀、充盈满意,充分显示解剖形态及结构,能提供满意的诊断标准。

二.乙级片标准:

以上1~5项一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乙级片。

三.丙级片标准:

以上1~5项两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丙级片。

四.废片: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照片无法诊断则定为废片。产生废片必须登记片号和废片现象,及时分析产生废片的原因,及时整改。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影像诊断报告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一份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一.一般项目:

1.病人姓名、性别、年龄;X线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申请科室、病室和床位号;检查设备、检查方法、造影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查部位和位置、照片序号;临床诊断、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二.叙述部分:

1.应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顺序描述异常影像所见。阐明有否临床所疑疾病的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部位、形态和大小进行描述,描述应简洁、形象、贴切,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者说明“未见”。如:肺癌的毛刺征;骨、关节病变的死骨、钙化和骨膜反应、关节面及关节间隙等。此外,还应对与疾病的定位和定性有关的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如:肠梗阻有无充气扩张肠管有无液平,形态、位置如何,有无青鱼骨刺征,假肿瘤征等。

2.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疾病征象如:外伤发现骨软骨瘤、退变、各种正常变异等应在诊断意见里体现。3.成像伪影、外影应在描述中加以说明;难于解释和不能据此作出影像诊断的一些表现等,应在描述后建议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三.诊断意见:

在详细描述的基础上以影像表现为依据,结合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以得出客观的诊断结论。临床和影像表现典型者肯定诊断;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者,可结合临床诊断;影像表现和临床均无特征性而难于下结论时,可提出某种或某些诊断可能性以及进一步检查的建议。四.医师签署:

一份完整的影像诊断报告,应有医师签名。书写者在“书写医师”项签名,最好为住院医师或以上;另一医师在“核对医师”项签名,最好为主治医师以上。如有技师(士)和护理人员参与检查,则亦应签署或注明。医师签名字迹应工整,易于辨认和保存。

放射科综合读片制度

1.每天由科主任、当班医生主持早间集体综合读片,及时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分析;充分发挥各级医生的才智,以求诊断的准确。

2.及时对漏诊、误诊病例进行修正,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3.对手术病例进行手术前分析,确定追踪随访计划,以期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4.定期对疑难病例、典型病例和特殊病例进行复习讨论。5.统计诊断报告质量和诊断结果并汇总上报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放射科技术读片、评片制度

1.每天进行技术读片。

2.对申请单的要求与实际照片进行核对检查。3.按X线照片等级标准对照片进行质量等级评判。4.对产生的废片进行分析讨论,找出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进行整改。

5.登记照片评判结果并上报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以便汇总上报。

疑难病例集体读片、讨论制度

1.每周由科主任组织进行一次疑难病例、少见病例或典型病例集体读片讨论。

2.疑难病例读片由接诊医师准备病例资料、介绍病情、检查经过;参加人员不分资历,各抒己见,主持人作总结分析,提出诊断意见。

3.疑难病例讨论必要时应邀请临床科室或其他医技科室人员参加,广泛听取各种意见,相互参考,以求作出更准确的诊断。

4.遇有紧急情况,随时组织读片讨论,以缩短抢救治疗时间。5.疑难病例读片、讨论应指定专人记录。

影像诊断随访制度

1.凡经X线影像诊断的手术病例,均列为诊断随访对象。2.每月到临床科室进行追踪随访。

3.随访内容包括病人的影像检查诊断、临床诊断、术中所见、病理组织学诊断等,并逐项记录,特殊情况应在备注中说明,以备复核。

4.随访的目的主要作为医疗质量和效率的考核依据;其次作为积累经验,以利提高诊断水平。

5.每月定期将追踪病例集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诊断质量。6.年终将追踪的病例汇总,由专人保管,作为医学资料存档。7.随访时应认真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汇报科室以便整改。

进修、实习人员管理制度

1.到本科进修、实习的人员,必须具有一定X线诊断和投照技术的基础知识,由医务科统一安排进行进修、实习。2.科室指定具有带教资质的医、技人员进行带教指导。3.进修、实习人员必须遵守医院及本科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科室的安排和要求进行政治和业务学习。

4.在带教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日常投照及诊断的学习,取得带教医师同意后,方可独立进行投照和书写诊断报告。5.投照应认真填写投照条件;书写诊断报告,应交带教医师签字,上级医师审核后方可发出。

6.认真学习,参加读片会讨论,积极发言。

7.进修、实习结束前应作自我鉴定,并接受科室的考核。

放射科防止差错事故措施

1.加强医技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强化责任心及事业心,努力培养医务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特别是针对年青医师增强责任心教育。

2.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医疗核心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层层负责。

3.制定科室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各类人员职责以及医疗质量管理标准,诊疗常规,落实各项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以督促执行并制定奖惩制度。

4.针对不同种类的病人检查前制定周密的检查计划,对疑难危重病例及时组织会诊。

5.严格药品管理使用,严格操作程序,做好抢救药品物品和设备的准备,用后及时补充。

6.做好院感管理工作,严格无菌操作。

7.定期检查科室的各种设备,保持完好,确保正常运行。

放射科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1.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检查前准备工作,减少差错的产生。

3.检查时仔细观察患者的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4.差错事故发生后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

5.差错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医院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抢救。

6.差错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封存有关资料以备鉴定。7.差错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全科室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寻找原因,总结教训,改进工作。

8.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及时记录差错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补救措施及后果。

9.差错事故发生后不得隐瞒真相,不得涂改或销毁有关资料。

放射科检查室管理制度

1.每日上班开机前应先检查机房的温、湿度,环境允许方可开机。

2.检查病人前先作机器预热工作,禁止在未预热状态下检查病人;发现机器出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维修情况也应记录。

3.检查前应仔细核检查机器各部件的运转情况和安全性能;注意观察机器有无故障提示。

4.患者的物品应有固定的存放位置,不可随意放置,以免丢失或影响设备运行。

5.检查操作时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危重病人或怀疑脊椎骨折病人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指导移动病人和摆体位,以免因检查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限制室内人数并作好防护。

6.非本机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操作使用。

7.保持机房内整洁,下班前要及时关机、关灯,并在机器复位切断电源后进行清洁卫生工作。

6.病人检查结束离开检查室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有物品遗落;及时清理污物。

影像资料存档保管制度

1.影像照片、检查申请单、诊断报告单、存档数据等资料是重要的临床资料,应按病历管理规定建档保存。2.影像资料及时上传至信息中心服务器存档。3.影像资料的保存应便于及时查找,去向明确。

4.从信息中心服务器调阅影像资料应有经治医生的申请,任何人不得删除图像资料或诊断报告,如遇遗失及时作好记录。

放射科辐射防护制度

1.机房设计合理,面积应满足防辐射要求,墙壁、门窗施工安装后经检测(主、副防护应达4.0和2.0铅当量),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2.机房外安装醒目的防辐射警示标志及工作灯,提醒周围人员。

3.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各种防辐射屏蔽隔离设备应齐全、充足,并保持完好、清洁,随时可以使用。

4.操作人员在机房内曝光时应穿戴防护衣、帽、手套、面罩,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射线损伤。

5.对患者注意防护,尽量缩小照射野,减少曝光量和曝光次数,对敏感部位应做屏蔽防护。

6.注意周围人员的防护,曝光前注意关好门窗,防止漏射线对他人的损伤。

7.使用移动式X线机摄片时技术人员应作好个人防护,尽可能远离辐射源并注意周围人员的防护保护。

8.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机房内,确有必要者应作好周密的防护并尽可能远离辐射源。

9.操作技术人员发现机器有异常辐射应立即关机、切断电源,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

10.科室人员应带个人剂量仪监测辐射剂量;定期体检,及时了解辐射损伤情况。

放射科受检者的防护原则

1.医师应对X线检查的适应症与合理性进行评价,确定适当的检查方法,在获得相同诊断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避免采用放射性检查诊断技术,合理使用X射线检查,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2.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检查操作技术,并根据被检者具体情况制定照射条件,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提高射线质量,减少被检者接受剂量。

3.放射科必须建立和健全X射线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调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及病人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照射。

4.严格控制各种健康体检中的常规胸部X线检查;控制X射线检查的间隔时间,接尘工人的X射线胸部检查间隔时间按有关规定执行。

5.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师尽量以X射线摄影代替透视进行诊断,特别是婴幼儿、少年儿童;不得使用有防护缺陷的X射线机进行X线检查。

6.对育龄妇女的腹部及婴幼儿的X射线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孕妇,特别是受孕后8—10周的,非特殊需要,不得进行下腹部X射线检查。确有必要者应做好周密的防护措施并行知情告知。

7.放射科医技师必须注意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受检者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8.候诊者和陪护人员(病人必需被搀扶才能进行检查的除外),不得在无屏蔽防护的情况下在机房内停留。9.科室应规划安全区域,确保候诊者不受射线辐射。

放射科安全保卫管理制度

放射科医技人员应通晓放射防护、放射设备、药品、器材等的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一.病人安全管理

1.口服造影剂应密封,设专柜存放,盛器必须消毒分用;注射造影剂应设专人专柜存放。

2.应备有充足的抢救药品和必要的急救器械;防护用品应种类齐全、数量充足。

3.碘剂造影前必须作碘过敏试验,严格控制用量,遇有不良反应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配合抢救。4.严防操作不慎或设备故障造成对患者的伤害。

5.科室应在安全地带设置候诊区,确保候诊病人不受射线辐射。

二.设备安全管理

1.保持机房环境条件(温度、湿度)达标,符合机器要求,清洁防尘措施落实。

2.每天开机前应仔细检查,保证设备处于安全工作状态。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中遇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严禁机器“带病”工作。

4.实行专机专人负责制,责任人负有保管、维护、使用指导、监督的责任。

5.机修人员负责本科室设备的管理,定期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接地可靠性,防止高压电击事故。

6.新安装或经大修的设备需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在使用中的机器应定时作性能的状态检测。三.耗材安全管理

1耗材实行专库存放,专人管理。

2.胶片应按其要求存放,拆封后应有严密的防光、防潮、防粘措施。

3.CR的ID板应按要求的条件存放并经常检查,严防碰、折、撕、粘。四.科室安全管理

1.主动做好科室防火、防盗、防事故的安全保卫工作。2.科室各机房应安装防盗、防火设施。

3.定期检查科室设备、配电柜的安全接地,保证其可靠。4.经常检查科室的消防设施,确保能正常使用。

5.勤于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和阻止安全和治安案件的发生。

放射科设备管理、保养制度

1.机房的各种标志醒目,各台机器应有规范的操作规程和运行记录。

2.保持机房内干燥整洁,禁止在机房内存放无关物品。3.保持机器清洁,及时清理污物血渍,每天必须进行一次机器的清洁工作。

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常规小保养,减少机器故障的发生并及时掌握机器的运行情况。主要为机器清洁、安全装置、运转部件检查保养。

6.定期进行机器的全面检查和调整。内容包括:机房机器的清洁;机械电器部件牢固、运行准确性;平衡悬吊装置的安全;电缆电线的完好;保护地线接触良好;显示数据准确性等。保持机器处于良好的状态,确保机器设备安全、正常运行。

7.发生故障应及时停机检查,记录故障现象以便维修。

放射科设备使用制度

1.使用前应详细了解机器的性能特点,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保证正确安全使用机器设备。

2.开机前必须检查电源质量及设备外观是否正常,严禁机器带病使用。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实保障机器安全运行及被检者的人身安全;严禁过载使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曝光。4.使用过程中要求谨慎细心,准确操作,不可粗枝大叶,草率从事。发现问题立即停止。

5.对新上岗人员及进修、实习人员应先进行设备操作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

6.非本科室人员使用机器设备需经科主任同意,并有本科室技术人员在场,方可使用。

7.机器设备开机后,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岗位。

8.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关机、关闭电源,及时科主任汇报,以便及时组织检修。9.病人检查结束后及时清理机器及机房的污物,保持机器整洁。

10.每日记录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

放射科设备维修制度

1.机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记录故障现象。

2.科主任接到设备故障报告后组织初步检查。常见和简单故障及有能力维修的故障原则上鼓励自行维修,以节约成本。3.对本科室无法维修的故障及时通知厂家技术支持部门安排维修。

4.设备维修应及时做维修记录,内容包括:故障经过、现象、检查情况、维修经过和维修后情况。

5.设备故障修复后应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测,经试运行正常后方可正式使用。

6.未经科主任许可,严禁私自拆解、改造、维修机器设备。

CT机的维护及保养制度

1.CT机的维护保养应由机修人员或经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进行

2.操作人员应熟练地掌握CT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电路分析,对机器设备的软件、硬件、安装、调试等有所了解.3.掌握运用软件程序检查、检测机器各部分运转情况和各部分硬件的检查。

4.根据本单位的情况及机器结构特点制定CT机的维护、保养、检修计划。每周校正CT值的准确性。

5.根据机器部件的使用磨损情况,按照CT机的保养、维护及检修制度做好时间安排和详细记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1个月进行1次检测、保养。

6.CT机以外的其他设备,如稳压电源、不间断电流(UPS)、空调机、相机等也应定时维护与检修。

7.有计划地对CT机进行全面保养、维护及检修,使机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保证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噪音小、各项数据准确,以获得高质量的检查效果。

放射科技术人员防护培训计划

1.从事放射影像工作的医技人员,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有环保厅组织实施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放射工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放射影像工作。2.按时按计划参环保厅组织的“放射防护培训班”,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基本的辐射安全防护知识和自救技能。3.对新参加工作的医、护、技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对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操作、防护有所了解,掌握各种影像技术。

4.积极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关于《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及新技术》讲座。

5.技术人员应自觉学习,了解和掌握设备的一些常见故障现象,并掌握其排除方法,以便在特殊情况下能自行排除故障,消除隐患。

6.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应请设备厂商工程师对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应包括设备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技术、注意事项、保养要求和故障表现及简单故障的排除。7.做好防盗、防火和辐射安全管理的培训。

第五篇:放射诊疗设备监测制度

放射诊疗设备状态及防护检测制度

1、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2、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

4、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不得购置、使用、转让和出租。

5、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检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者标准。

6、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戴个人剂量计。

7、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8、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

9、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10、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

下载放射科诊疗设备质量保证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放射科诊疗设备质量保证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放射科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

    放射科规章制度 放射科设备安装、维护和保养制度 一、 安装调试 1、 安装由持有市卫生局药政处签发的X射线机安装人员资格证书的人员安装。安装后,必须出据调试报告,经放射卫......

    放射科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放射科检修维护制度 1.放射科设备管理、保养由技术组长负责,实行专机专人管理。 2.机房的各种标志醒目,各台机器应有规范的操作规程和运行记录。 3.保持机房内干燥整洁,禁止在......

    放射科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放射科设备检测维修管理制度 为规范医院设备的维修管理,提高设备维修的透明度,严格设备维修审批程序,特制订如下设备检测维修管理制度。 1、严把设备故障的确认关。对于出现故......

    放射科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

    放射科规章制度 放射科设备安装、维护和保养制度 一、 安装调试 1、 安装由持有市卫生局药政处签发的X射线机安装人员资格证 书的人员安装。安装后,必须出据调试报告,经放射卫......

    放射诊疗质量保证方案

    放射诊疗质量保证方案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要求,为加强对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管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X线放射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方案:一、放射科......

    放射诊疗质量保证方案

    放射诊疗质量保证方案 一、配备专(兼)职的管理人员,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保证和安全防护。二、放射诊疗设备和检测仪表应当符合要求。 三、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同......

    介入放射科介入诊疗流程

    介入科介入诊疗流程 1.住院病人由病房主管医生写介入诊疗申请单并送介入科导管室,接诊医师到病房查看病人后决定诊疗时间; 2.介入科接到病房要求介入诊疗的会诊单后,由住院总医......

    放射科设备保养维修各项制度

    放射科设备使用制度 1.使用前应详细了解机器的性能特点,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保证正确安全使用机器设备。 2.开机前必须检查电源质量及设备外观是否正常,严禁机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