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提供政府经济学资料整理最终版(打印版)

时间:2019-05-13 05:2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师提供政府经济学资料整理最终版(打印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师提供政府经济学资料整理最终版(打印版)》。

第一篇:老师提供政府经济学资料整理最终版(打印版)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政府)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社会公共权力)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5、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6、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7、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是(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8、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C.皮衣)

9、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10、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免费搭车的问题)

11、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12、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13、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14.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D.排污收费)

15、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B.布坎南)

16、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A.政府决策)

17、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B.低>高>中)

18、、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B增长)趋势。

19、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20、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A.公路)

21、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B.小于一般贴现率)

22、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D.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

23、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C.调节社会分配状况)

24、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D.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25、政府应承担的科技支出范围应限制在(A.政府财政负责基础性理论研究)

26、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D.承担重大医疗项目支出)

27、纳税期限是税收(B.固定性)的重要体现

28、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的作用

29、社会保障与一般家庭自我保障不同之处不包括(D.保障的功能)

30、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D.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

31、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种(D.主动)行为

32、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C.名义增长,实际减少)

33、我国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税的是(B.消费税)

34、下列商品中税负较易转嫁的是(A.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商品)

35、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A.比例税率)

36、国家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种区别的主要标志是(A.课税对象)

37、能较好地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的税率是(C.累进税率)

38、下列税种属于直接税的是(D.所得税)

39、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的是(A.增值税)

40、下列事项中不属于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内容的是(C国有企业核算)

41、国有资产收益的获得是凭借(B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

42、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D剩余产品价值)。.43、在政府预算发展史上,最早提出并推行绩效预算的是(A美国胡佛委员会)

44、造成国际重复征税的基本原因是(B税收管辖权的冲突)

45、跨国纳税人偷税、逃税最常见的手段是(C转让定价)

46、对具有拥挤成本,或资源稀缺,需要抑制消费,防止浪费的公共物品,可按(D、B.二部定价法 和C.高峰负荷定价法均可)定价。

47、政府债务收入是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B.债务人)的身份取得的收入

48、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D.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

49、公债负担率是指(C.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

50、改革开放后,我国于(B.1981)年恢复国内公债的发行。

51、隐性债务是指(A.没有反映在政府预算帐面上的债务)

52、债务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的技术,它不包括那个环节(B.风险分类)

53、按照联合国范本和经合组织范本的规定,下面那一项不是确定居民身份判断规则(A.是否具有经常性住所)

54、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是按(A.按预算组织形式划分)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

55、下列描述中不是基数预算缺陷的是(D.对所有的收支都进行审核,是一项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

5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我国设立(C.五)级政府预算 A.三B.四C.五D.六

57、经立法机关审核批准后,政府预算就具有(A法律性.).58、部门预算的分类基础是(D按部门分类)

59、部门预算下预算的调整的审批权在(C.财政部)A.预算单位B.部门财务司局C.财政部D.部门业务司局

60、国际税收的本质是(B.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61、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划分依据是(A.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划分)

62、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货币供给量的是(B.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63、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C.产出变化不确定,利率下降)

64、一般来说,政府经济的依据是(D.社会公共权力)。

65、我们大致可以认为,(C.亚当·斯密)以后,政府经济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66、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67、我们通常所说的“帕累托效率”,根据经济学原理,应该是指市场处在(C.完全竞争)的状态下。

68、在现实经济生活中,(B.垄断竞争)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市场条件。

69、在市场经济运行中,(B.交易信息的充分性)是开展充分竞争、公平竞争,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的重要前提。

70、1998年以来我们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国债投资项目大约有70%的资金投向了中西部。这是典型的(C.更注重社会公平)的政府经济决策。

71、下列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不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的是(D.微软的office系统)

72、市场的不完整性使得市场需要政府干预,比较典型的市场有资本市场和(A.保险市场)

73、在我们国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反映了(C.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74、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的有(D.个人生活用品)

75、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B.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

76、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77、一般来说,下列产品不属于公共物品的是(D.火车票)

78、西方财政学理论中著名的“灯塔理论”,主要讲述的是公共物品的(C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79、公共物品的提供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的一种现象是(A搭便车现象)

80、著名的经济学家科斯的“灯塔”理论从经验的角度论述了(C.公共物品也可以由私人提供)

81、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这主要是指公共物品具有(A 消费的非竞争性)

82、下列经济学家中,不认为公共物品因为市场失灵的存在必须由政府进行配置的是(B科斯)

83、混合物品的特征是兼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可以采用公共提供方式,也可以采用(B 混合提供方式)

84、政府经济学中,外部效应的研究对象应该是(B市场行为)

85、下列行为不属于外部效应的是(D政府腐败行为)

86、下列行为具有生产的外部经济性特征的是(D 兴修水利)

87、下列行为具有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的是(C 公共场所吸烟)

88、最早研究外部效应的经济学家是(D英国经济学家庇古)

89、外部效应存在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两种,庇古认为解决这两种外部效应的方法是(C.罚款或收税)

90、科斯定理的前提性假设是(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91、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的是(C市场交易)

92、目前在环境保护领域应用最广泛、最典型的外部效应的治理方法是(A 庇古税和庇古补贴)

93、在政府经济活动领域,大部分的决策通过(C政治程序)进行的。

94、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A 詹姆斯·布坎南)提出,然后经过众多学者发展而形成的。

95、多数裁定的选择,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B二分之一)以上的人赞同。

96、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偏好如下:对A而言是高>中>低;对于B而言是;对于C而言是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B B低>高>中)

97、在代议制民主制度中,政治家的行为主要是追求(A求选票数量的最大化)

98、公共选择的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将(C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99、在多数裁定的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B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

100、下列不属于公共选择中的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的是(D 可以克服“免费搭车”的现象)

101、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B增长)趋势。

102、财政学家(C 鲍莫尔)提出了著名的“政府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

103、(B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

104、在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对政府支出绩效进行评价时,政府部门选择的贴现率往往(B低于)一般贴现率。

105、有些支出项目,如政治、国防等,其成本容易计算,但绩效难以衡量,这时的政府支出绩效往往采取(A最低费用选择法)。

106、政府采购的特点不包括(B采购目的的盈利性)

10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支出绝对规模不断(B上升),同时占GDP比率不断(B下降)。

108、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D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

109、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C调节社会分配状况)。

110、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D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111、基础产业的特点不包括(D通常由私人投资进行)

112、财政投融资与商业投融资的区别不包括(C结果的非盈利性)

113、BOT的全称是(A build-operate-transfer)

114、公共事业支出不包括(B 国有企业支出)

115、与初等教育相比,的外溢效应(B 较不显著)

116、公共事业支出是一种(A 购买性支出)

117、社会保险不包括(D汽车保险)

118、社会保险的特性包括(A 强制性)

119、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不包括(B现收后付式)

120、目前世界上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中,(A 大部分)采用了社会保障税的形式。

121、中国目前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存在着(B 过于单一)问题。

122、财政补贴的特性不包括(D.固定性)

123、中国在进一步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应当统一管理体制,实现(A 征缴、管理、使用三分)

124、税收的特性不包括(D动态性)

125、广义的政府收入(A包括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126、当政府收入增长率大于通货膨胀率时,政府名义收入会(A增长)

127、当政府收入增长率小于通货膨胀率时,政府实际收入会(B.下降)

128、划归中央税的是(A.税源集中,收入规模较大)的税种

129、划归地方税的是(D税源分散,收入规模相对较小)的税种

130、在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中,经济主体会(A增加)对无税商品的购买量,(A.,减少)对有税商品的购买量。

131、非税收入不包括(B转移支付)

132、课税对象是指(C 税收征收的目的物)

133、下列商品中税负较易转嫁的是(A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商品)。

134、下列税种属于直接税的是(D所得税)。

135、下列部门中属于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B工业)。

136、政府债务收入是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B债务人)的身份取得的收入。

137、下列商品中税负较易转嫁的是(A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商品)

138、我国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税的是(B消费税)。

139、直接税的特点是(B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稳定)

140、流转税不包括(D遗产税)

二、多选题:

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2.公共资源的特征有(B.使用不受限制 C.充足性)

3.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 D.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

4.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B.物价稳定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5.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 B.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6.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A.消费的非竞争性 B.消费的非排他性)

7.混合物品具体包括(A.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的竞争性的物品B.有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 C.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 D.无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物品)

8.下列行为属于生产外部性的有(A.兴修水利 B.治理环境污染D.安装路灯)

9.非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有(A.罚款或收税 B.财政补贴 C.公共管制)

10.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政府收入 B.政府支出C.宏观经济管理)

11.通常情况将外部性分为(A.生产的外部经济性B.消费的外部经济性 C.生产外部不经济性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

12.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来说有(A.私人的完全供给 B.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 C.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13.影响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A.政治性因素 B.经济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14.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A.基本建设支出 B.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C.科技三项费用 D.农业支出)

15.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绩效相比,差别主要在(B.成本与收益的计算范围不同 C.在具体进行相关方案的选择的标准不相同)

16.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A.政府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实际花费掉的人力、物力 B.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C.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17.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B.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 C.采购管理的公开性 D.采购范围的广泛性)

18.从拉弗曲线我们可以得知(A.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C.政府要想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高低两种不同的税率)

19.基础设施的特点有(A.投资规模大 B.建设周期长 C.投资回报率较低 D.成本较高)

20.财政投融资和一般商业投融资相比,其特点有(A.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 B.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C.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21.BOT方式融资的优点有(A.解决了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B.提高了项目建设与运营的效率 C.有利项目建设和管理中资金、技术、管理的结合)

22.我国当前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有(A.教育投资总量相对不足C.教育投资过分依赖政府 D.教育投资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23.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文化支出具体包括(B.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C.加强文化市场调节 D.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

24.按照税收负担衡量的方式不同,可将税收负担分为(B.货币负担D.真实负担)

25.社会保险与普通商业保险的区别在于(A.兴办的主体不同 B.前者有强制性,而后者没有 C.前者有福利性,而后者没有)

26.社会保险的水平受到(A.经济发展水平B.政府财政收支状况 C.社会保险政策)的影响

27.社会救济与一般意义的慈善事业根本区别在于(B.两者性质不同 C.两者的效果不同 D.两者的目的不同)

28.财政补贴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相似之处有(A.并不能换回任何相应的商品和劳务 B.所进行的支付都是无偿的 C.都改善了接受者的经济状况)

29.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财政补贴的环节可划分为(A.生产环节补贴 B.流通环节补贴 C.消费环节补贴)

30.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包括(A.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 B.利益兼顾的原则 C.合理负担的原则 D.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31.税收三性是指(A.无偿性 B.强制性 C.固定性)

32.政府收入的内容主要有(A.税收 B.收费 C.国有资产收益 D.公债)

33.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来源的是(A.税收 B.收费)

34.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会导致人们(B.减少重税商品的消费量 C.增加低税商品的消费量)

35.属于价内税的有(A.消费税 B.营业税 C.关税)

36.直接税的特点是(B.税负不易转嫁 C.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 D.税负较为公平)

37.判定法人居民的标准主要有(A.总机构所在地标准C.公司的控制权所在地标准 D.注册所在地标准)

38.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A.产权清晰 B.两权分离 C.管理科学 D.实行法人财产权)

39.国有资产收益的形式有(A.股息、红利收入 B.上缴利润 C.租金收入 D.其他收入形式)

40.第二步利改税的内容有(B.盈利的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 C.国营大中型企业还要征收调节税 D.废除工商税,开征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及盐税)

41.在公共定价时,政府面临着(A.按边际成本定价 B.按平均成本定价C.高于平均成本定价)的选择

42.由政府经营、公共定价或价格管制方式提供自然垄断基础设施和服务相比垄断经营有着(A.增加市场有效供给 B.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C.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好处

43.通常情况将外部性分为(A.生产的外部经济性 B.消费的外部经济性 C.生产外部不经济性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

44.判断公债适度规模的标准有(A.社会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债务的规模 B.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今后偿还逐渐累积的债务C.证券市场需要和能够容纳多少政府债券 D.政府债务对私人部门投资是否有“挤出效应”)

45.公债市场功能有(A.公债市场为政府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B.公债市场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C.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 D.公债市场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

46.公债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有(A.现货交易 B.回购交易 C.期货交易 D.期权交易)

47.公债偿还的方法有(A.买进偿还法 B.直接偿还法 C.一次偿还法 D.抽签偿还法)

48.今后我国政府财政对公共卫生支出事业支出重点应放在(A.继续增加对公共卫生支出事业的支出 B.加快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C.严格医疗卫生组织的管理制度 D.努力发展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49.下列各个监测公债适度规模的指标中正确的有(A.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 D.公债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50.与单式预算相比,复式预算的优点有(B.体现了不同预算收支的性质和特点 C.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加强预算资金监督与管理)

51.政府预算具有(A.年度计划性 B.法律性 C.集中性 D.公开性)的特征

52.部门预算相对于传统的功能预算而言有(A.扩大了预算的编制范围,有利于提高预算的综合性 B.克服了代编预算的方式,提高了准确性 C.建立新预算管理机制,实现了统一预算分配权 D.有利于及时批复预算)的优点

53.预算收入的征收部门的在预算执行中的功能是(A.及时、足额征收预算收入 B.按财政体制的规定划缴到各级政府的财政金库)

54.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职能有(A.研究落实财政税收政策的措施,统一负责组织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执行C.督促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各预算缴款单位完成预算收入任务 D.指导和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完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按照规定使用预算资金)

55.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功能有(A.国库单一账户为国库存款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 B.财政部门的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清算 C.预算外资金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预算外资金日常收支清算

D.特设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特殊专项支出活动)

56.政府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全面调整的情况有(C.遇特大自然灾害、战争等特殊情况 D.遇国民经济发展过分高涨或过分低落)

57.不会产生重复课税的条件是(A.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采用不同的税收管辖权C.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同一税收管辖权做出不同解释)

58.形成政府外债的途径有(A.外国政府贷款 B.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C.政府国外公债 D.国际商业贷款)

59.社会救济的功能有(A.解救功能 B.辅助功能 C.稳定功能 D.激励功能)

60.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是必须考虑(A.要服从全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 B.服从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 C.服从全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61.能起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制度有(A.超额累进税收制度D.无明确规定条件的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62.衡量产业间资源配置状况,一般用(A.劳动力在各产业的比重C.产值在各产业的比重)指标

63.与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相比,法定准备金率调整操作的缺陷有(A.操作简单 B.作用效果过于强烈 C.带有宣示效应,不利于货币的稳定 D.频繁的调整势必会扰乱存款机构正常的财务计划和管理)

64.一般而言,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A.用人单位缴纳 B.劳动者交纳 C.政府财政拨款)

65.税负的转嫁方式有(A.前转B.后转C.散转 D.消转)

66、从20世纪90 年代起,OECD国家实行绿色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有(A、废除和修正现行的对环境有害的补贴及赋税B、改革现行税制,使之有利于环境C、开征新的生态税,实行对环境有害产品全面征税的政策)

三.判断题

1.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A正确)

2.按照政府经济学的理论,政府完全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现象。(B错误)

3.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是政府履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的目标。(B错误)

4.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府经济政策。(B错误)

5.边际利润大于边际成本,资源配置可达到最优状态,也就是“帕累托效率”(B错误)

6.公共物品的消费既具有竞争性也具有非竞争性。(B错误)

7.布坎南提出的“俱乐部物品”是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A正确)

8.准公共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对于准公共物品,消费者数量增加到某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零的情况。(B错误)

9.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属于市场化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A正确)

10.总的说来,管制方法通过牺牲经济效益来实现环境目标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外部不经济性的手段。(B错误)

11.从公共选择的基本含义及其理论发展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公共选择的程序.公共选择的决定机制没有很大的差别。(B错误)

12.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A正确)

13.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多峰偏好,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B错误)

14.政府购买性支出不能遵循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准则。(B错误)

15.皮考克和怀斯曼认为内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B错误)

16.公共投资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A正确)

17.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同时具有利润的项目。(B错误)

18.财政贴息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A正确)

19.政府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预算内资金的总和。(B错误)

20.政府收入对纳税人经济行为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影响。(A正确)

21.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国有企业或国家参股企业的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A正确)

2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物品由政府无偿提供,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强制.无偿征收的税收。(B错误)

23.公共定价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公共物品,其收费主要考虑能否弥补成本,而不考虑是否取得利润。(B错误)

24.行政规费是指政府机关为某些特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应服务所收取的费用,这些收费主要是配合国家对有关行为.活动的统计.管理,并适

当弥补政府管理成本费用,不以增加政府收入为目的。(A正确)

25.公债即“国债”,它是政府债务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是政府财政活动的重要内容。(B错误)

26.公债的债务主体是公共管理部门。(B错误)

27.资本主义国家发行的公债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B错误)

28.社会主义国家发行的公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B错误)

29.公债最初是作为弥补财政赤字手段而产生的。(A正确)

30.公债依存度是衡量一定时期公债累积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情况。其计算公式是: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B错误)

31.建国以来,我国一直编制传统的政府预算,也称为功能预算。(B错误)

32.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比较通行的预算编制方法。(A正确)

33.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基数+增长”,这种方式既简单易行,又科学合理。(B错误)

34.预算的执行原则是“统一领导.统一管理”。(B错误)

35.预算调整的主要形式是预算的追加。(B错误)

36.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A正确)

37.政府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A正确)

38.一般来说,预算外资金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纳入政府预算,由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的财政性资金。(B错误)

39.预算外资金性质,不是财政性资金,不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其所有权属于国家,分配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B错误)

40.预算外资金的支出用途和范围只能用于被指定的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事务,不能挪作他用,但可以在预算内外之间进行任意调节。(B错误)

41.在管理方式上,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收支不在政府预算中反映。(A正确)

42.经济增长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追求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追求经济增长就是谋求经济的高速增长。(B错误)

43.一般而言,经济的增长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的扩张,即一国平均GDP的增长率。(B错误)

44.衡量一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是否有效和协调,关键就要看实施这些政策能否获得一国经济可持续的适度增长。(A正确)

45.在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总价格水平过高,价格涨幅太大,往往是该国家出现通货膨胀的一种表现。(A正确)

46.一个国家的价格总水平过低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稳定。(B错误)

47.在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中,经济手段处于基础性地位。(B错误)

4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视发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而不使用行政手段。(B错误)

49.就调控的方式而言,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都属于间接调控手段。(B错误)

50.当经济过度繁荣,通货膨胀严重不足时,可以把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使用。(A正确)

5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能抑制通货膨胀。(A正确)

52.一国实施区域经济政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区域间经济互补问题。(B错误)

53.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跨国所得征税,就出现了国际税收问题,而承担纳税义务的人被称为跨国纳税人。(B错误)

54.国际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A正确)

55.国际税收协定适用的范围主要包括人的范围和税种的范围两个方面。(A正确)

56.我国在对外已经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列入协定的适用税种主要是所得税和财产税。(A正确)

57.免除双重征税是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A正确)

58.税收管辖权也称课税权,是国际税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不属于国家主权范畴。(B错误)

59.政府外债的币种主要是美元和欧元。(B错误)

60.税法规定纳税人主要是自然人,不包括法人。(B错误)

第二篇:XXX老师政府经济学讲义

政府经济学

第一讲

政府经济学概论

第一节

政府经济学的界定

1.政府经济学

-Public

Sector

Economics-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分析和标准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的科学。“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行为,答复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的学问〞〔注: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效劳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几个概念的区分

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

〕——政府及其附属物。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事业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事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私人部门〔Private

Sector〕——企业和居民。

府——狭义政府: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厅、局及其附属物;

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政府的经济行为——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和非市场性社会财富分配。

第二节

政府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1.公共经济主体多中心趋势

原因:政府失灵、公共产品、科技、国际合作

首先,公共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的“政府失败〞现象。

其次,人们对公共经济尤其是公共产品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

再次,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其他主体参与公共经济活动提供技术上的可能性。

最后,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对国际合作机制的强调。

2.政府主体:

作为公共经济重要的、主导性的主体,政府是连接公民和国家的中间体,它的最大特征在于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政府在决策、信息、动力方面不同于其他经济组织,在决策上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在信息上主要是纵向信息流;在动力机制上对价格和利润不敏感,而对选票和升迁敏感。两种根本类型

①政府直接生产:中央政府直接生产中央政府直接生产的公共产品大多具有纯公共产品的性质;地方政府直接生产

②政府间接生产:政府与企业签订生产合同;授予经营权;政府参股;经济资助

3.私人企业

①私人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条件:

·私人供给的公共产品一般应是准公共产品。

·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更为关键的是,私人假设想成功地提供公共产品必须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②私人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形式:

私人独立供给;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③公共效劳市场化改革

公共效劳市场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兴旺国家行政改革实践的核心组成局部。即通过重新审视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开展的作用和地位,将政府的局部公共效劳职能推向市场,由私人企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提供。

其内容主要包括:将决策和执行分开;公共效劳的供给者多元并存,打破垄断,竞争开展;公共效劳的消费者有在多元的供给者之间进行选择的权利和用以选择的资源。

4.社区: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共同性。二是具有社区空间,社区空间是与社会空间相区别的概念,是社会空间和地理空间的结合。三是关系的紧密性和共生性。四是功能的专门化。

5.第三部门

①第三部门的定义与特征

第三部门,亦称非营利性组织,是指除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市场部门〔企业〕之外的组织或部门,包括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等。第三部门具有组织性、自愿性、自治性和非利润分配性的特征。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共同构成当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成为当代社会协调运转的不可缺少的组成局部。

②第三部门兴起的原因

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的失灵。其主要表现为:公共政策的失误;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效劳的质量下降。

自由主义的重新兴起和公民自决意识的觉醒。

6.多中心趋势对政府治理结构的影响

①政府治理结构的转型

·政府应集中于更为根底性的方面,·积极吸引私人主体、社会第三部门、社区和

·国际组织广泛参与到公共产品和效劳的供给中来。

②政府的作用还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首先,政府要为公共经济活动的其他主体提供制度鼓励。

·其次,政府要进行必要的规制。

·再者,给予某种支持。

第三节

政府经济学的根本问题

1.生产什么

①不同主体的选择存在差异

第一类“非市场主体〞部门:生产什么完全决定于“公共选择〞的结果;

第二类“准市场主体〞部门:生产什么由“公共选择〞和市场价格信号同决定;

第三类“市场主体〞部门:生产什么的问题应该由市场价格信号来决定。

②不同主题选择存在差异

第一类是公共产品;

第二类是准公共产品;

第三类是市场产品。

2.怎样生产

首先,政府部门必须选择生产主体。

其次,政府部门必须选择生产技术。

再次,政府部门还可间接影响私人部门生产方式的选择。

3.为谁生产

从理论上说,政府部门是为了满足社会整体的需要,实现社会成员共同的利益,因此,政府部门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纠正私人部门的这一分配方式与社会公平原那么之间存在的偏差。首先,除了极少数公共产品可以绝对平等地消费外,大局部公共产品只为一局部人提供便利。其次,政府部门生产的公共产品的分配除了遵循大多数人受益的原那么外,还要受不同的利益集团所影响和支配。

第四节

政府经济学的研究体系

①一个研究对象——政府经济学——包含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研究政府的经济职能。

第二层次:研究政府收支。

第三层次:研究政府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四层次:包括政府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和政府经济行为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第五层次:对宏观经济政策、政策工具、政策协调、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的研究。

②一个研究对象——政府经济学——两根理论支柱:

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③一个研究对象——政府经济学——三块专业内容:

以税收、行政性收费、借贷为主体的公共收入理论与实践

以政府采购、转移性支付为主体的公共支出理论与实践

以税制、社会保障体系为主体的收入再分配理论与实践

④一个研究对象——政府经济学——四大理论特征

宏观性

实用性

多样性

可探讨性

第五节

政府经济学的开展脉络与根底

1.国外

人类社会的经济开展脱离不了其所处的历史阶段,各种经济现象的出现也具有其相应的历史开展轨迹,因此,相应的经济理论,必须与经济现象的历史轨迹相吻合,即要符合历史逻辑。从古代东西方关于政府经济活动的思考作为考察起点,有重商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和二战以来对人类历史上有影响、有代表性的政府经济思想。

最重要的有事件有:古典自由主义【〔18.19世纪〕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

主张“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政府扮演“守夜人〞角色】;凯恩斯主义【〔20世纪20.30年代〕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货币学派【〔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70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滞胀〞

主张政府注重通过利率而非税收和开支监管经济】。

2.中国

政府经济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以九贡致邦国致用〞〔即诸侯以九种形式向国家纳贡〕

“以九式均节财用〞〔以九种途径满足国家需要〕。

3.政府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比拟

第一政府经济学与微观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实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市场经济如何通过价格机制来解决社会资源配置优化问题。政府经济学把政府本身看成是一个单个的经济实体,对其经济行为进行量化分析。政府本身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政府的价格即是税收水平。微观经济学中的个量分析、需求供给理论、本钱收益分析、边际效应理论、均衡理论,均在公共经济学中得到应用。

第二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行政宏观经济学由国民收入理论、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组成。经济开展的关键:微观层次—价格机制

;宏观层次—政府调节。

第三政府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在增加国家财富根底上增进社会福利,也即个人如何从全社会财富的增长中获得更多的满足。福利经济学属于标准分析。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是共同利益、公平分配、社会福利,福利经济学为政府经济活动提供了价值判断标准。

第四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和伦理学:政府经济行为是一个政治过程〔公共选择和公共产品〕;政府经济行为的伦理标准;政府经济行为的社会根底。

4.中国的财政思想

中国古代财政思想:勤政欲民;量入为出;均输、平准

建国后的财政理论

:国家分配说;社会再生产;剩余产品说;社会共同需要说;价值分配说

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于是1994年我国工商税制进行了全面性、结构性的改革。此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内容是:①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采用33%的比例税率;②把原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统一为个人所得税,分不同所得工程分别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规定了不同的扣除标准;③改革旧流转税制。新流转税制由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组成,在工业生产领域和批发零售商业普遍征收增值税,对特定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对不实行增值税的劳务和销售不动产征收营业税;④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将盐税并入资源税,实行分产品从量定额计算征税的方法;⑤开征土地增值税,用于调节房地产交易中的过高利润,采用四档超率累进税率;⑥拟开征证券交易税、遗产和赠与税;⑦调整城乡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取消集市交易税、牲畜交易税、烧油特别税、奖金税和工资调节税,下放屠宰税、筵席税给地方。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种种原因,改革未能全部到位。

第六节

市场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根底性作用。市场利用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引导企业和个人行为,调节市场供给和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有效调节经济运行,到达供求平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而不需要政府干预。但是到了1929年以后,爆发了“经济大危机〞〔1929-1933〕,说明了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资源配置中的所有问题,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最优。

“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的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或缺陷性,不能到达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从而不能实现预期的社会经济目标。表现为:市场垄断、公共产品供给缺乏、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市场的不完整性、收入公平分配、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

典型事例

缺乏效率

垄断

干预市场

反托拉斯法

外部经济效果

干预市场

征收排污费

公共产品

给值得花精力活动以津贴

国防、路灯

不平等

收入和财富的不可接受的不平等

收入再分配

累进税制发放食品券

宏观经济问题

高通货膨胀和失业

通过宏观经济

政策稳定经济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教育投资、预算赤字

低经济增长

刺激经济增长

2.市场垄断

市场垄断〔monopoly〕

完全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个生产厂家,可以完全操纵市场价格。

寡头垄断:几个厂家联合起来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介于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的状态。

垄断形成的原因:市场竞争形成的垄断——过度竞争/技术进步产生的垄断;自然垄断:供水、煤气管道、铁路等只有到达一定规模才能有收益的行业。

3.市场效率与“看不见的手〞

①资源的配置:一般来说,资源就是指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物品,包括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以资本为代表的人造资源,以劳动力为代表的人力资源,以企业家为代表的风险资源。

②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

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配置资源。价格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市场经济中,经济的运行时由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的。价格机制作为“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它有四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第一,交易者是完全理性的。第二,市场是充分竞争的。第三,信息是完全的。第四,产权是明晰的。在现实生活中,以上条件并非完全具备,从而价格机制的作用要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我们把这些情况称之为“市场失灵〞。

4.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效率

①准那么1—效率原那么

效率准那么指资源配置到达这样一种理想状态,即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置的行为都不可能使一局部人在其他人不受损的情况下获益;或者说当经济运行到达最高效率时,一局部人要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局部人处境的恶化为代价。这一状态也被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或帕累托有效。存在帕累托改良的状态就不是资源配置最优状态

帕累托改良1:对某种状态的资源重新分配,只要一局部人的福利改善,而没有人受损。帕累托改良2:虽然一局部人处境改善导致另一局部人福利受损,但只要前一局部人的收益大于后一局部人福利损失,且后一局部人获得补偿。

公平与效率的选择: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

②准那么2—公平原那么

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效率不能产生公平

5.政府经济的职能

政府经济职能:政府收入分配

;政府经济稳定与开展职能

;政府资源配置职能

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

;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思考: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政府经济及其职能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政府经济及其职能探索

1978-1983,“方案经济为主,市场调解为辅〞

1984-1988,“社会主义有方案商品经济

1989-199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十五大以来

②经济转轨时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难点

政企分开,各行其道

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提高政府公共效劳能力

国有产权管理职能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分开

政府职责分工标准化、法制化

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与有效运行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

标准政府行为,加快政企分开步伐

建立现代公共事业组织,提高政府公共效劳水平

合理界定各级政府职责,划分财政支出范围

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推行电子政务,促进科技进步,提高振甫经济管理效率

④为追求公平目标,政府应开展的工作:

为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

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那么。

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成员心理承受能力之内。

第二讲

公共产品

第一节

公共产品概念

1.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或劳务

私人物品如衣服、食品、住房、交通工具等。

竞争性,如果某人已经消费了某种商品,那么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这种商品了;

排他性,对商品或劳务支付价格的人才能消费,其他人那么不能如此做。

2.不同类型的物品

1.公共物品的种类:

纯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准公共物品:自然垄断性与公共资源性,具有拥挤性

2.具有公共产品局部特征的产品:

混合产品:非竞争性、排他性,如桥梁

公共资源:竞争性、非排他性,如海中的鱼

3.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

指的是在技术上无法将不愿意付款者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虽然技术上可以实现排他,但因排他本钱太高而不可能被采纳。例如,一国的国防支出能够使每一位居住在该国的公民或者居民都能受益,政府无法将某一公民或者居民排除在国防支出的受益范围之外。因此,无法通过收费实现排他的公共产品不可能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得到供给。

4.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

指的是某人对公共产品的享用并不阻碍他人对公共产品的同时享用。比方,提供平安保障所需的国防支出、为船只导航的灯塔、放飞在天空的欣赏性汽球、卫星电视节目、互联网等等其消费过程都具有非竞争性特点。它有两个特征:边际拥挤本钱为零、具有非拒绝性。

5.公共产品的判定

6.对公共产品的再认识

政府参与提供准公共产品。几乎所有政府都参与教育的直接投资。但一般只保证教育的最低供给,充分保证义务教育和负担其他公立学校的建设。对义务教育之外的其他各种教育,在充分市场化的根底上,依据财力给予一定的补助,尤其是保证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如以下哪些是纯粹公共产品或混合公共产品:国防、自来水、道路和桥梁、教育和医疗、电视和播送、警察、司法消防、污水与垃圾处理、邻居种植的花园、国家公园和电影院

7.公共产品与私有产品的区别

特别要注意的是:公共产品≠社会产品、公共产品≠公有资源、公共提供≠公共生产、公共部门可生产和提供某些私人物品、私人可提供公共物品

第二节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有效供给即为供需平衡。

影响供需平衡的两个因素:

①产量和价格由产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

②需求曲线应与边际效用曲线一致,供给曲线应与边际本钱曲线一致。

1.公共产品供给的困难

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每个人的公共产品需求曲线。分析说明,个人支付的公共产品价格取决于其对公共产品的偏好程度。越是喜欢该种公共产品,需要支付的税收价格就越高。这就存在着利益动机促使人们去隐瞒自己的公共产品偏好。由于个人对公共产品的偏好是私人信息,其他人无从得知,“免费搭车〞心理以及相关的回报鼓励〔少支付税收〕,使得政府要实现公共产品的最正确提供难上加难。

2.“囚犯困境〞模型

“囚犯困境〞模型描述了,从个人利益出发的两个独立行动的当事人,如何注定是不会相互合作,并将给方带来极大损害的负和博弈。

“囚犯困境〞的存在,说明了公共产品提供的困难,但这个困境并非无法走出。如果博弈是重复进行的,那么一人为了指望其他人的下一次合作,就有可能改变行为的选择。而如果在双方博弈中引入第三种力量,例如对不合作方给予额外的惩罚,等等,那么就可能迫使参与博弈的各方进行合作。

3.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获得有效的提供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造成人们即使不付费也可以享受公共产品带来的效用,导致“搭便车〞的出现。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而出现的边际本钱为零的结果,导致公共产品的免费供给。

4.公共资源与“共有地悲剧〞

5.林达尔均衡与免费“搭便车〞的现象

核心问题:税收水平与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及公共产品的本钱合理分摊

林达尔均衡:将公共品供给与政治程序结合分析。

免费“搭便车“:指不承当任何本钱而消费或使用某种物品、得到某种好处的行为。

6.林达尔模型

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那么试图结合民主国家的实际决策过程来考察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寻找出民主国家选定公共产品供给的合理水平和决定人们间税负合理分布所需的原那么和决策章程。林达尔模型被认为是对公共产品供给虚拟均衡过程的一种描述。

7.公共产品的供给

纯公共物品,如国防、公共平安、消防等公共效劳,由于供给的非排它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能够做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它可以采用免费方式供社会公众无偿消费,效劳产品本钱的补偿从国家税收收入中提取,也就是通过税收形式由全社会强制分摊生产费用。纯公共物品,定价主体是政府,实行政府定价。

8.解决公共物品供给市场失灵的方式

①公共物品一般由政府来提供。

②“政府提供〞并不等于“政府生产〞。

③对于容易产生“共有地悲剧〞的共有资源,政府一方面

④可以通过明晰产权的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管制或者收费的方式。

⑤运用技术进步,可以解决“免费搭车〞的问题。〔城市道路拥挤〕

公共产品的提供通常需要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提供

9.对公共产品供给的认识

私人产品并不一定只由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也不一定只由公共部门提供。公共部门也提供私人产品:如医疗效劳、住房;私人部门也提供公共产品:如大学校内由私人捐资修建的教学楼。公共提供不等于公共生产,如垃圾回收一般由公共部门提供,但可以雇佣私人部门来做这项工作。

10.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形式

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直接提供公共物品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中央政府直接经营、地方政府直接经营、公共团体供给。

11.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

公共产品不一定要由政府提供。

经济学家认为,符合某种特定条件,政府作为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促进者,有可能比政府直接提供公共产品更有效。英国经济学家迈尔斯〔Myles,2000〕研究了政府存在挥霍现象、逃税与公共产品提供的关系问题。他认为,政府挥霍、逃税可能是对不公平的政府政策的最好反响,私人提供公共产品可能更有效率。

市场经济国家的私人在公共物品的生产和经销方面有六种形式:签订合同、授予经营权、经济资助、政府参股、法律保护私人进入、社会效劳。

案例:春节烟花表演

第三节

外部环境及其纠正

1.外部效应的定义

外部效应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当应有的本钱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外部效应的根源在于产权缺失,是没有或无法确立财产权的结果。

2.外部效应的分类

正外部效应〔外部经济性〕:第三方受益而不用付出本钱。

负外部效应〔外部不经济性〕:第三方受损而无法得到补偿。

①外部效应与市场效率:正的外部效应导致供给短缺、负的外部效应导致供给过剩

案例:春节夜晚扭秧歌引发的争论

②外部效应的纠正:

通过市场机制来纠正:一体化、科斯定理、社会制裁

通过公共部门来纠正:

罚款、征税、补贴公共、管制、法律措施、提供公共产品

通过政府对外部效应来纠正:庇古税、补贴、许可证、财产所有权、管制

3.科斯定理

含义:如果在不存在交易本钱和谈判本钱,或者说交易本钱为零的时候,无论权力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的交易活动及当事人的契约行为到达资源的最优配置。

内容〔由三组定理组成〕:第一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如何安排,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

哪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第二定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里,不同权利的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第三定理:描述了产权制度的选择方法。

案例:经济学中的灯塔

排污权交易制度

江门市新会崖南污染事件

课堂讨论:

从企业提供私人品、政府提供公共品的角度来看,你是否同意或者不同意以下的说法,并陈述你的理由:

第一政府应当不允许企业和个人在公有的土地上勘探和开采矿产资源。

第二对于儿童应当给予强制性防疫疫苗注射。

第三政府应当对周末的电视节目和广告进行管制,以免儿童受到不良影响。

第四政府应当放宽对劳动平安保障的许多规定。

第五政府应当允许家长对自己孩子就学学校有更多的选择,而不应划区就近入学。

第六政府应当禁止企业建造原子能发电站。

第七政府应当制定法规禁止企业之间的敌意收购。

第三讲

公共选择

“经济人〞的根本假设

经济市场

政治市场

消费者

厂商

选民、利益集团

政治家、官员

价格反映偏好

货币进行交易

投票反映偏好

选票进行交易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公共选择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本质〕公共选择核心是对投票及其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核心政府决策〕公共选择是研究集体决策的科学。〔决策方式〕两层:一是集体性;二是规那么性公共选择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投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经济分析的前提〕

◆何为公共选择问题?提供什么样的公共产品?提供多大规模的公共产品?如何提供公共产品?如何分配公共产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相匹配的解决规那么和解决制度?

◆前提——人都是理性行为者,其行为的目的是谋求私利的最大化。切入点——决策环境的划分:市场决策与非市场决策的联系与区别理论特点——公共选择理论不在于研究选择的好坏,而是研究作为集体的国民为什么选择这样而不是选择那样。没有价值观念的判断,而是对普遍规律的总结

◆布坎南——?同意的计算?;公共选择学派——以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为代表;公共选择奠基人——魏克塞尔和林达尔;肯尼思.阿罗——?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

1.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

①共性——做出与一般经济学相同的行为目标假定,个人是追求私利的经济人;对个人偏好做出类似于市场的描述;提出和传统的价格理论一样的问题,在人们偏好以及决策程序给定的条件下,会出现怎样的结果,是否存在某种均衡状态;

②不同点

偏好体系不同:自己的偏好——尽可能综合为统一的社会偏好

偏好表达方式不同:货币购置——选票

个人偏好的表露对决策结果影响不同:决定性——可能影响不大

强制性:是否自愿

2.公共选择研究的方法论

公共选择理论要研究的,就是公共选择问题,即对非市场决策的政治过程进行研究,它的主题是政治科学的主题。公共选择理论采用的方法是经济学的方法论。然后将其应用于政治科学。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和交易政治构成了其研究方法论的三要素。

3.市场决策与非市场决策的联系与区别

内容

媒体

杠杆

主体

动力

经济市场

物物交换

〔商品〕

钞票

价格〔等价交换、平等自愿〕

个人之间可进行的简单交易〔个人、厂商〕

个人利

益最大化

政治市场

参与者公共成认的公共产品的本钱〔政策、法律制度〕

选票

规那么〔不平等性和强制性服从与统治〕

个人或集体之间进行的复杂交易〔政客、组织〕

①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这是在方法论上与集体主义相对应的方法,这种个人主义的方法论认为,个人的行为决策是一切社会行为的起因,应从个人的角度来分析包括政治和经济在内的一切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将个人的偏好和决策作为经济学分析的出发点和基石。

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最根底的假设前提:现实中的人是利己的、理性地追求自身效用或利益最大化的。

③交易政治观

公共选择论认为,资源配置和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政治市场中,选民、利益集团相当于经济市场中的消费者〔需求者〕,政治家和官僚相当于经济市场中的生产者〔供给者〕,人们通过相当于货币的“选票〞来交易,并选择能给他们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律等公共产品。

案例:足球世界中的公共选择理论

直接民主制

间接民主制

全体公民参与决策

选举代表公共决策

选民的行为——效用最大化

政治家行为——选票最大化

行政体系的行为

一致性规那么

多数票规那么

利益集团

第二节

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在直接民主制下,每一个公民直接参与政策的制定,而方法是通过全体

投票来决定。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致同意规那么

◆多数同意规那么

◆投票悖论

◆阿罗五原那么

◆单峰偏好

◆中位投票人定理

1.一致同意规那么

定义:又称全体一致投票规那么,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投票者

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通过的一种表决方式。

特点:一致同意规那么下的选择结果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一致投票规那么下所有投票人的权利都能平等地得到保障;可以有效地防止“搭便车〞行为的发生;交易本钱高;一致投票规那么可能会导致“一致投票悖论〞。

2.多数同意规那么

多数同意规那么规定只要一项方案获得约定多数票的赞同就能通过,无须获得全体投票人的同意。多数同意规那么的特点:非帕累托改良;多数人专政;导致参与人轻视投票权;交易本钱相对较低;出现投票悖论

3.投票悖论

定义:又称循环的多数,在此情况下,多数同意规那么无法取得一个稳定的投票结果。

4.循环大多数(孔多塞悖论)

集体按多数投票规那么对A、B、C三个方案进行投票的结果因投票的顺序不同而不同,A、B、C三个不同预算提案所得票数均相等。如果排出少数服从多数原那么,集体选择的结果是无法对ABC三个提案进行排序。

第一选择

第二选择

第三选择

张先生

王先生

李先生

A

B

C

B

C

A

C

A

B

主要

内容

公共选择的准那么

阿罗悖论的内容

阿罗悖论的求解

5.阿罗不可能定理

①公共选择的准那么

◆选择者个人处在一种理性状态

◆与选择方案无关的因素不影响选择内容的变化

◆适用帕累托最优原理

◆所要作出选择的因素都处于选择的同一区间之内

◆不存在个人专制

②阿罗悖论的内容

第一选择

第二选择

第三选择

个人1

A

B

C

个人2

B

C

A

个人3

C

A

B

阿罗悖论的概念:如果存在着至少三个可由社会成员以任何方式自由排序的备选方案,就可能出现循环的选择结果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规那么

③阿罗悖论的求解

总体来讲投票悖论有许多种解法,根本解法:

偏好结构的调整——从双峰偏好到单峰偏好

掌握好投票程序或确定议程

策略行为和选票交易

利用偏好强度不同的选择

中位投票人定理

用脚投票

6.单峰偏好

峰:一个人的偏好中比所有相邻点都高的点成为峰。

单峰偏好指的是个人在一组备选方案中,对其中某一方案的偏好程

度最高,对其他方案的偏好都低于对这一方案的偏好。

7.中间投票人定理

中间投票人定理:只要所有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那么多数投票规那么会反映中间投票人的偏好。

中间投票者均衡:中间投票者的立场将对何种方案能获得通过起决定性的作用。

例子:

要决定小区治安保卫支出的水平

王英:500

李霞:700

张悦:850

王勇:600

李明:750

张然:900

王红:650

李燕:800

张成:1000

根据中间投票人定理:李明的偏好会得到认可。

问题的关键: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参加投票率不同,从而改变了中间投票人。

假设王英和王红没有参加投票,中间投票人便变成李燕。

第三节

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间接民主常常又称为代议制民主。在间接民主制下公民通过由自己所选举出来的代表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物。在间接民主制下,不同的经济主体,如投票人、政治家、官僚和利益集团,其行为各不相同。

1.个人利益最大化与投票人

◆投票者是否参加投票,取决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其参加投票的本钱和可能的收益;

二是其投票行为对公共选择的大小

◆安东尼•唐斯〔A.Downs)模型R=BP-C+D〔R=投票者行动;B代表投票者行动的潜在收益;P是投票者进行投票的概率C是投票者行动的本钱〕

2.选票极大化与政治家

◆对政治家而言,他们与其他选民一样,也都是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不过其自身利益在于获得权力、地位、威望等。

◆唐斯〔A.Downs)——?民主的经济理论?提出:政治家或政党也是理性经济人,他和消费者、生产者具有同样的行为动机。

3.官僚的行为目标与特点

目标:不是公共利益也不是机构效率,而是追求预算的最大化。

特点有以下几个:官僚是公共政策的垄断供给者;信息不对称

尼斯卡宁认为:由于官僚们本身存在巨大信息优势,因而他们总是主动的,并且一般总能获得他们所希望获得的最大预算。

4.特殊利益集团

定义:就是一些有共同政治目的、经济利益、社会背景的团体和个人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共同目的、利益而结成的同盟。

特点:他们通过寻租行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能够影响经济政策的制定,改变收入再分配的方案以增加自身的收入。

5.公共选择情况下寻租现象产生

①直选民主制的“政府失灵〞:投票悖论;特殊利益集团的优越性

②代议制民主中的“政府失灵〞:经济人政治家;特殊利益集团

③官僚主义行为所造成的“政府失灵〞

④政企博弈中的“政府失灵〞

寻租的消极后果:社会资源的浪费

;经济效率的下降

;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

;造成社会公害

;给现代化造成致命的障碍

寻租的具体治理:使经济人不愿为

;使经济人不必为

;使经济人不敢为

;使经济人不能为——杜绝设租和消散租金

第四讲

公共支出理论

第一节

公共财政支出的分类和原那么

1.公共财政支出的分类

①按经济性质分类: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②按支出用途分类: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累计性支出

③按政府职能分类:

④其它分类:

2.公共财政支出的瓦格纳原那么

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的规律,从而导致公共财政支出不断增加。

政府职能扩大有三方原因:

一是政治因素-国家活动规模。

二是经济因素,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及其复杂程度提高,市场缺陷的外部性增多,导致大量商法及经济合同的出现,需要政府参与管理的内容增加;

三是城市化和人口密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效劳的范围越来越大,从而要求公共财政进行干预和管理。

3.公共财政支出的增长模型

①政府支出规模及衡量标准

绝对量考察:按当期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政府支出。

相对量的考察: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②政府支出的增长模型——经济开展阶段论

经济开展的早期阶段:根底设施等较高的社会投资。

开展的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规模减少,市场失灵问题突出,要求政府介入。

成熟阶段:公共支出的结构变化,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

4.公共财政支出的原那么

①经济效益原那么

公共财政支出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使社会得到最大的效益。

②公平原那么

各个阶层居民中的分配应到达的公平状态,能符合各个阶层的需要。

③稳定原那么

防止经济波动过于剧烈。

第二节

消耗性支出及其经济影响

1.公共消费支出

①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本钱支出

〔1〕支出具有公共性。

〔2〕支出具有稳定性。

问题:为什么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总是走不出“精简-膨胀〞的怪圈?

②国防支出

③公共教育支出

具有外溢性特征

政府提供教育经费的方式:免费教育、教育贷款、教育补贴

④医疗卫生支出

“重城市、轻乡村,重治疗、轻预防〞。

案例

:新加坡公共部门节约公共开支

2.公共投资支出

①政府投资支出及其特点

社会公益性、公共效劳领域、根底性投资领域;

具有开发性和战略性;一般为大型长期工程;资金来源于预算资金或其他政府融资。

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资的范围

受益原那么

比拟效率原那么。

③根底设施投资

狭义根底设施

广义根底设施

根底设施特点:公共物品属性、自然垄断性

第二类和第三类作为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由政府进行投资;

第四类应主要由政府进行投资;

第一类由于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可由政府和私人共同投资,由私人进行投资为主。

3.公共消耗性支出的影响

①对流通领域的影响

私人的投资需求只有在政府的大量订货的刺激诱导下,才能满足其追求的最大利润的欲望;政府本身的消耗性需求。

②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当政府的消耗性支出增加时,政府对物品或效劳的需求增加,导致市场价格水平上升,厂商利润提高,于是扩大了生产。劳动力也会相应增多。当政府需求减少时,那么会出现相反地情况。

第三节

公共转移性支出及其经济影响

1.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①用人单位缴纳;②劳动者个人交纳;③政府财政资助

①社会保障的含义和政府介入的理由

社会保障支出是指对社会成员提供根本的生活保障。

理由: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帮助政府调节经济、平抑经济周期波动

②西方各国的社会保障

德国的社会保障〔俾斯麦模式〕

英国的社会保障〔贝弗里奇模式〕

③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营和管理

④养老保险

“母养十子易,十子养母难〞

问题:老人是公共品吗?

⑤医疗保险

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

“小病不保、中病合保、大病全保〞

⑥社会救济

现金救济支出

实物救济支出

2.社会补贴

①财政补贴含义和性质

含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性质:政策性、灵活性、时效性

②财政补贴的分类

明补与暗补

企业补贴与居民补贴

生产补贴与消费补贴。

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

物价补贴与企业亏损补贴

比拟隐蔽的补贴如财政贴息、税前还贷以及税收支出等。

③财政补贴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因:①需要鼓励生产但容易导致亏损的产品

②维系某些非市场价格的存在③为了配合产业政策开展的需要

影响因素:①农产品与工业品的相对价格结构

②国有企业的规模与经营状况

③国家特殊政策的执行

④我国财政补贴的现状和改革

规模大、范围广、渠道多、管理乱、负担沉重

⑤财政补贴的必要性

◆外部效益〔外部效用〕内部化的需要。

①通过补贴,降低产品本钱或提高消费者需求,②消除少生产或少消费产品所造成的效率损失;

◆生产者亏损补贴的需要。

自然垄断产品采用边际本钱定价,低价亏损,需政府补贴;

◆维护市场价格及整个国民经济稳定的需要。

市场价格需稳定的产品;

◆稳定社会的需要。

改革时期企业亏损和通货膨胀,需政府补贴

⑥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

◆改变需求结构。影响各种商品和效劳的价格;

◆改变供给结构。改变企业购进产品的价格,影响盈利水平;

◆外部效应内在化。降低本钱,缓解风险。

⑦财政补贴效应

◆有效贯彻国家经济政策。

◆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降低私人部门融资本钱,增强民间投资意愿,◆消除市场利率水平上升造成的“排挤效应〞。

◆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

⑧我国的财政补贴

◆农业补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

公共事业补贴

公用事业:交通、供水、供气等根底设施。

特点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本钱递减;形成自然垄断

公共事业补贴的理论依据:效率与公平

⑨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

财政补贴角色——辅助性?

中央与地方事权、支出范围如何划分?

⑩财政补贴改革的具体措施

◆制度创新,提高财政补贴支出效益。

◆标准补贴重点、范围,改革补贴方式。

◆改革财政补贴制度的配套措施。

◆合理界定补贴工程,控制补贴总规模。

◆标准补贴制度,调整补贴结构。

3.公共转移性支出的影响

①对流通领域的影响

政府转移性支出的相当局部会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私人消费支出和私人投资支出,从而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形成。

②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个人或家庭,其对生产的影响是间接的,通过受补贴的居民将所得用于购置物品或效劳之后才实现的;如果转移支付的对象是厂商,影响是直接的,它通过鼓励私人厂商对利润呢较低或风险较大行业进行投资。

③对分配领域的影响

政府转移性支出有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一方面,转移性支出的资金来源于纳税人在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另一方面,低收入的通过此获得新的收入。

第三篇:政府经济学

铁道部通过改革,形成了政府依法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社会广泛参与的铁路发展新格局。

一.政府的管制行为在铁道部改革方面的体现

1完善社会性管制的法律体系,增强法律的有效性,2设立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性管制机构,同时加强对管制者的管制,3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 铁道部撤销了,实际是一分为三,一部分企业职能剥离出来,成立总公司;一部分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关的部分职能,比如规划、政策,制定法规等,划给交通运输部;一部分安全生产监管职能,专门成立国家铁路局,这个机构是副部级机构,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改革后,由交通运输部统筹各种运输方式,铁路局集中精力考虑安全监管,行使政府安全监管责任,使企业能够真正落实主体责任,也要想办法建立一种机制,让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政企不分,监管和被监管者是一个人,出了事故,老百姓不知是政府还是企业的事。作为政府,如何追责?政府监管就很难到位,企业主体责任,安全方面投入就可能不到位。现在分开了,一部分承担主体责任,一部分承担监管作用,出了问题,就要分析是谁的责任,必须要追责。政府监管不到位,政府负责。

二.政府在提高财政支出收益的过程中,面临需要处理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在铁道部方面也不例外

首先,在政企不分情况下,现代企业制度建不起来,铁路资金长期得不到较好解决,融资较困难。现在政企分开,企业部分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资金筹措渠道就可多元化,社会哪些方面有钱,愿意修铁路,也可加入进来。资金筹措渠道打开,融资,国家一定时期给予很大支持。另外,铁道部的改革有利于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它的意义在于,提高综合运输效率、效能,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来提高效益。

改革后现有铁路政府方面的职能由交通运输部和国家铁路局承担,企业的由铁路总公司管,地方的都是铁路总公司集中管理。铁路部门的资产负债率61%多,对于大部制的铁路投资没有风险,低于国企的平均水平。

三.政府经济职能对于铁道部改革的有利因素

1提供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框架

2进行微观经济管理

3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推动宏观经济增长

4调节收入分配,增进社会公平

改革的方向是对的,这有利于铁路发展。事实上,各个铁路局现在就是企业,如果公司化了,也就是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一种经济机制转变,体制性重组。我们一直把铁路局当成企业而不是政府。改革归根到底是要让广大民众从中受益,而不是让民众去背负改革的成本,让一小部分人受益。政企分开后的铁路系统能够通过适度市场主体的良性竞争,维护公益性和市场性的统一,真正惠及民生。

政企分开是行政体制改革最重要原则之一,铁道部改革后铁路职工不裁员,车票将按市场定价, 铁道部政企分开后,分拆后成立的铁路实体企业应具备市场化的融资能力。

四.小结

中国铁路总公司成为市场主体,可以落实经营自主权,促进企业内部改革,提高发展内生动力,增强铁路发展后劲,推动铁路建设和运营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

1.请结合你对中国政府经济功能的理解和思考,谈谈分税制改革对于中国财政税收体制乃至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进一步推进分税制改革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鼓励有自己的思考,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

答: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还要从下面主要方面着手:

1、明确权责

2、规范收入划分:增值税的归属问题、企业所得税的归属问题、个人所得税的归属问题

3、合理划分税权:中央需保持相当的税权集中,高度分权的模式行不通、摒弃传统的税权过度集中模式,走适度分权的道路、在适度分权的同时,必须整顿规范地方的收费权。我们应该以战略的目光,高屋建瓴地预测未来世界经济及税制发展趋向,超前制度我国税制改革的方针和政策,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2.在公共收入中,国有资产收入规模的厘定是由哪些要素所决定的?请作出简要回答。

答:

1、一国的经济体制

2、一国经济的国有化程度。

3、国有资产的结构

4、企业税负的大小

5、国家和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

3.分税制改革作为当代中国财政制度领域中的重要历史事件,试述这一改革的的主要内容。

答:当代中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4、原体制中中央补助、地方上级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

5、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

4.概念比较:直接规制与间接规制

答:直接规制:指政府部门对微观经济主体直接实施的干预,也被称为狭义的政府规制。

间接规制:指由司法部门通过司法程序对微观经济主体实施的干预,它不直接介入经济主体的决策,仅制约阻碍市场机制发挥效能的行为,并努力建立完善的、能够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效能的制度。5.名词解释:转移支付制度

答:转移支付制度:在财政体制中,转移支付是作为各级政府间责权关系和利益关系的一种协调机构而存在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处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关系时,协调上下级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6.简述现代税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方面的内容。答:现代税收的基本原则:

1、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必须对市场配置资源的员优化起促进作用,即税源的分布、税率的构成及税收额都应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实际上,税收效率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税收应尽可能地保持“中性”,对市场经济和竞争主体不发生干预作用。所以通常把效率原则作为建立“中性”税制的前提之一。

2、税收的公平原则:一是横向公平原则,它要求税收引起私人产出减少而形成的负担在社会不同成员间公平分配,使税前具有相同福利水准的不同纳税者,在课税后仍拥有相同的福利水准;二是纵向公平原则,它要求具有不同福利水准的纳税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以作出同等的效用牺牲

3、税收的稳定原则:税收的稳定原则是指税收的设计应使税收能自动调节经济或是使国家能主动运用税收来宏观调控经济,以减少经济波动进而达到经济稳定增长。7.试述公共支出对社会经济生活有哪些重要影响。

答:1、公共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2、公共支出对生产的影响;3、公共支出对物价的影响;4、公共支出对社会分配的影响;5、公共支出对消费的影响。

8.公共选择理论对于新公共管理在思想理念上有怎样的影响作用。

答:1、政治活动中的经济人假设;2、把政治看作相互交易的市场;3、政府失败及其纠治;4、对官僚政府的分析。

9.公共选择理论作为政府经济学的基础性理论,请试述公共选择理论的三大理论前提。答:公共选择学派的三大前提:

1、经济人假设——公共选择学派认为经济人假设也适用于政治领域,政治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公共选择,与在经济活动中一样,个人在参与政治活动是也以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也以成本——收益分析为根据。

2、交易政治学——政治领域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交换,政治是个体、团体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政治过程与市场过程一样,基础是交易行为,是利益的互换。

3、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公共选择理论的第三个基本出发点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应从个体的角度来理解,个人是分析的基础。

10.外部性是市场对资源进行调配时的失灵表现,对于外部性的矫正可以从诸多方面着手,请结合教材中学习的基本理论对政府途径和非政府途径的具体方式进行分析,并给出自己的思考。

答:政府途径:

1、由于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一个表现,因此构成了政府干预的原因。政府可以采取行政措施对外部性进行直接干预。

2、对产生负外部性活动的经济主体课征正的税收,同样,对于产生正外部性活动的经济主体课征负的税收——实行价格补贴,就会消除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之间的差异,使资源配置重新回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3、可交易许可证,这一制度可以激励公司和个人改善控污技术,从而降低控污的费用,并最终达到逐渐降低污染程度。

非政府途径:

1、产权界定;

2、组织设计;

3、社会道德教育和舆论监督; 11.运用公共产品理论,请分析搭便车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搭便车行为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具体表现。它的存在总体上说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原因,即公共产品自己本身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二是主观原因,即人的一种道德行为,是人自身的利已性的表现。

影响: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使市场对公共产品的配置无法达到最优化,换句话说市场无能力使之达到帕累托最优。我们知道,帕累托最优是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的依据,它是指经济不可能通过改变资源配置,在其他人的效用至少不下降的情况下,使任何别人(至少是一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12.名词解释:外部性 《现代经济词典》对外部性的解释是“在私人费用和社会费用或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不一致”。简单地说,一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对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发生了影响,而且又未参与该项交易的任何决策时,即存在外部效应。13.名词解释: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就是那些在消费上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14.政府失灵是政府干预经济中必须注意的问题,请试述政府失灵的具体表现方式,并对斯蒂格利茨认为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展开分析。

答:政府失灵的表现:

1、公共政策的偏差与失效;

2、政府部门的膨胀;

3、低效率;

4、寻租行为 在斯蒂格里茨看来,政府失灵主要有7个来源:

1、政府的受委托责任给就业政策带来了严重压力;

2、这种受委托责任尤其对关注公平的支出政策带来了严重压力;

3、不完善信息和不完全市场问题作为市场失灵的一个来源在公共部门里是普遍存在的;

4、和政府的强制力紧密相关的可能的再分配不仅会导致不公平,而且还会产生不经济的寻租活动;

5、现今政府带给未来政府的有效合同的局限性(无论对于公共部门里的产权让渡规定和民主进程都会产生消极影响的局限性)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费用;

6、公共部门里产权让渡的其他缺陷对于有效的激励结构的构建会造成进一步的限制;

7、公共部门里竞争的缺乏会削弱人们的积极性。它是政府经济活动的最后一个普遍的但并不是必然的特征。

15.帕累托最优是完全竞争市场的重要理论依据,试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及其实现的基本条件。答: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或者说没有一个人可以不使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身境况变得更好,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一个经济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第一,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使用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第二,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任何使用这两种要素的生产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第三,任何两种商品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这两种商品对于生产者的边际商品转换率。

第五篇:政府经济学

政府税收的调查报告

摘要我国经济在经历了20年高速增长后,已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税收增长速度也呈逐年递减的态势。西方经济学历来认为,税收是有极限的。如今我国正处在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可避免地制约着税收的过快增长。那么我国税收的极限在哪里,如何才能在当前的经济形态下确保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呢?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当前税收收入现状

(一)税收计划分配方式不合理。主要表现在:①是“以支定收”、“基数递增”的分配方法不合理。每年国家下达的收入计划任务都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需支出为基础,以上年实际完成数为基数,然后确定一定的增长比例,以此作为当年的税收计划任务分配数。②是层层分配下达的方式不合理。目前,税收计划一般层层分配下达至省辖市局、县局,直至基层分局。为了确保收入任务的完成,有的甚至落实到分局内的股室乃至个人。

(二)公民纳税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①各地税法宣传流于形式。目前的税法宣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仍停留于城市,停留在每年的税法宣传月,而且形式单一,内容单薄,很难与快速的经济发展相适应。②纳税人纳税行为不够积极。我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税收意识的发育先天不足。一些企业负责人(尤其是中小企业)文化层次较低,对国家税法理解不够,对

纳税存在抵触情绪,个体工商户不向消费者开具发票偷逃税款现象仍比较普遍。

二、制约税收收入可持续发展的成因分析

(一)税收工作考核不合理,“依法治税”难以实现。税收计划源于计划经济体制,具有指令性和相对固定性特征。不可否认,它作为一种行政责任制的管理方式,在一定时期确实有效的调动了各级税务机关依法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的收入计划管理已明显与依法治税产生了矛盾。如今,很多情况下各级税务机关为了完成计划任务疲于应付,常常根据收入计划完成情况决定多征或少征,于是人为调节收入进度,以均衡入库的方式组织收入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了。

(二)盲目引进投资,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如今各地投资环境不一,为了招商引资各地政府可谓用尽了心思。但各地在引进投资项目的同时,却忽略了地区经济结构的协调性,从而造成地方经济受外来因素波动影响很大。今年上半年我国出现的投资过热现象,部分地区经济甚至已走入了经济发展“以量取胜”的误区,虽然国家进行了经济宏观调控,但局部范围内盲目投资的情况仍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经济的畸形发展。

三、确保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对策与建议

税收的可持续增长必须依靠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鉴于此笔者认为税务部门确保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依法治税,形成良好的税收征纳环境。①提高队伍素质,实行依法征税。培养税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刻体会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性和不规范执法的危害性;同时针对目前税务干部业务水平总体不高的现状,强化业务培训,使广大税务干部在规范执法的基础上,增强执法的效率和质量。②加大税收宣传力度,促进纳税人诚信纳税。税收宣传是税收工作的民生基础,只有让纳税人了解了税收的重要性,才能从源头上保障税收的可持续发展。③加强部门合作,形成良好的协护税环境。建立与地方政府定期汇报的工作制度,取得地方党政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依法治税顺利实施。此外,加强与公、检、法、工商、银行等部门的联系,形成协调配合机制,实现税务机关专业管理与社会协税护税力量的有机结合。

(二)加强税收预测分析,提升税源监控水平。①建立税收能力估算体系,增强收入计划制定的科学性。上级局在强调增加税收收入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地区经济的承受能力。从宏观来说,收入计划只有与经济规模、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效益状况相适应,才能与依法征收取得的收入在数量、结构、方向上保持一致性。因此只有科学地分析经济与税收的内在关系,把税收计划与实际征管紧密结合起来,将组织收入工作建立在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之上,才能使收入计划与实际税源相适应,才能促使各级税务机关尤其是基层税务机关加强税源管理,最大限度地排除人为因素和异常变动因素对组织收入工作的影响,从而在源头上保证收入的真实性。②加强税收预测分析,为税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税收管理中,对客观经济税收的科学预测是税收工

作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科学的税源预测体现了税收经济规律、税收管理状况和税收发展趋势,是实现税收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利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对税源分布及可能的税收成果进行预先推测,有利于确定正确的税收工作方针,及时安排措施,实现“应收尽收”。

税务机关应加强重点行业税源监控,同时在对企业的生产、流通以及广泛的经济领域进行监控的基础上,夯实好纳税评估、纳税企业信誉等级评定及欠税公告等税收征管模式的新因素,有效监控税收的全过程,实现税源监控工作从源头抓起,确保税收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经济法》,杨紫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及修订最新版

2、《经济法学》,李昌麒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高等政法院校法学主干课程教材)1999版及修订最新版

3、《经济法原理》,王保树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及修订最新版

4、《经济法学》,漆多俊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及修订最新版

5、《政府经济学》温来成主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下载老师提供政府经济学资料整理最终版(打印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师提供政府经济学资料整理最终版(打印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经济学2011

    个人题纲:(从小组提纲中选出一部分出来) [案例1]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 (一)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随着我国经......

    政府经济学

    行政管理本科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题目:什么是政府什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要求:每一位学员都要联......

    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小抄 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 政府经济: 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

    政府经济学

    政府税收的调查报告 摘要我国经济在经历了20年高速增长后,已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税收增长速度也呈逐年递减的态势。西方经济学历来认为,税收是有极限的。如今我国正处在结构调......

    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作业4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

    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模拟试题(二)《政府经济学》模拟试题(二)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6、 竞争失灵:7、 政府采购:8、 纳税人:9、 庇古税:5、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二、单向选择(每题1分,共10......

    政府经济学调查报告[合集]

    中国房地产泡沫很严重 一线城市炒房很危险 ------------------ 来源:时代商报 @ 2009-12-04 “中国房地产泡沫很严重,后果很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对炒房者发出警告。 如果没有......

    政府经济学试题

    政府经济学 一、单选题 1.下述不属于市场经济的功能的是( )。     A. 自动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B. 自动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C. 自动促进社会平等价值的实现 D. 自动促进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