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地感受
心得体会
当踏上丽江火车的那一刻,或许那颗心也开始了远行。随着车子的前移,窗外父母的身影也渐渐变得模糊,顿时间那颗心微微颤动,随后越来越厉害,好想再回到父母身边用尽全力将他们抱紧,但火车朝前的车轮和鸣笛声完全击碎了那样的想法,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努力走下去。离开了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和朝夕相处的友人,还有自己最亲的家人,而即将面对一个新的环境,我已经准备好了。
这里没有了城市的喧哗,没有了灯红酒绿,没有了钢筋水泥高楼的束缚,而有的只是那一束阳光,徐徐微风,缕缕炊烟下寂静而又兴兴向荣的田园风光,我们的项目部也就在这里安家了。项目部很大,办公室和宿舍将项目部围成了一个大院,整齐的宿舍,宽敞的操场,我们便从这里开始一个新的征程。来到文海水库,影响最大的就是气候,因为海拔较高,这里平时都很冷,加上风大,更会让你觉得不适应。但这样的气候条件并没有让我们退缩,而使我们更加坚定信心的去做好每件事。在文海水库,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施工放线,看似简单却又有些繁琐,加上气候的影响,想准确无误的放出点或许会有些困难。记得一次测量放线时,我们做好了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但因为风大,使得仪器一次又一次的倾斜,这样折腾了几次后,便没有心思继续往下测了,于是收好了仪器往项目部走去。走着走着我突然停了下来,一群正在工地上埋头干活的工人进入了我的视线,顿时我放慢了脚步,同样的环境下,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的,自己却办不到,别人能坚持,自己却退缩?想到这里心理面觉得挺惭愧的。之后便转身回到了测站接着放线,当所有测量点测完过后,自己内心刚到了一丝丝成就感,而这样的成就感更多的表现在了对自己和对别人的一种责任。
在这里,虽然寒风凌厉,气候恶劣,但我们却没有一丝胆怯和退缩,仍然坚持一如既往的工作。白天我们顶着寒风在淤泥中前行,夜晚我们仍坚守在施工现场,
第二篇:建筑工程工地观摩感受
观摩感受
2013年9月,我在公司的组织下去银泰中心项目部进行了观摩学习。银泰中心项目有着明确的管理目标,良好的管理理念和严谨的管理过程。观摩学习后,不仅切身直观了解了银泰中心项目的实际管理情况,也意识到自己所负责项目所存在的不足。本次观摩也给项目日后的管理提供了更好的契机。
银泰中心项目施工管理的总体思路为:以计划管理为核心、以工期管控为主线、以质量管理为保障、以成本管理为根本、以安全及文明施工为常态、以创新管理为抓手、以绿色施工为基础,全面贯彻绿色施工理念,打造绿色精品项目,并实现了“633目标”。其中,银泰中心项目采用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道路技术、地下降水的回收再利用技术、混凝土余料的回收利用技术及现场LED灯照明技术,极大的实现了节水、节能和节材,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项目成本。
在观摩学习了银泰中心项目后,我也深刻意识到现在项目存在的不足。今后,我将带领项目所有管理人员,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多学习优秀项目的管理经验,努力提高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首先,制定总控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并且严格落实进度计划,保证项目工期的按时完成,每周根据现场完成计划的情况进行对比,对可能造成工期滞后的因素进行调整,及时解决制约工期的因素,确保每个节点的顺利实现;其次,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严格监督施工全过程;现场实行样板引路制度,提前预防质量问题的出现,杜绝质量事故的产生,为以后质量目标打好基础;再次,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每日进行安全巡查并形成记录,及时的排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消除隐患,做到安全事故零发生,给项目顺利施工提供保障;第四,加大绿色文明施工投入,不仅要安全生产,更要文明生产,“四节一环保”观念要深入人心,各项绿色施工指标要全部合格;在现场的管理中,更要借鉴银泰中心项目的经验,也要对地下降水进行回收再利用,对混凝土预料进行回收再利用,现场照明也要使用LED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第五,变更洽商要及时办理,积极从各项日常工作中,发现可以办理洽商变更的内容,及时与业主沟通办理;最后,项目将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让每一个员工都成为综合性管理人才。
通过对银泰中心项目的观摩学习,深刻意识到项目与兄弟单位存在的差距,我将带领项目各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将项目各项工作做到更好!
中建八局高银项目部
2013年10月11日
第三篇:工地实习感受
今天是在工地实习的第四天。
出发的那天早上,没有衔接。就那样一大早打点行装,跟爸来到角美,见了他好几年没见的朋友。然后就来到工地见了项目经理,这是我昨天才知道的。领导层人物,那个感觉就不一样。人总会分化吧。当被现实不断打压的时候,会慢慢失去了曾经有过的傲骨。每个人的童年都会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吧,然后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更换环境,不断地了解了自己。
第二天早上,6点就起。第三天,6点半起。今天第四天,8点起。没睡好。我在家里是嗜睡的。在这里一点都不想睡。在陌生环境,心里形容不来的感觉。半夜会惊醒好几次。抱怨了下。工地,这是一个任性不来的地方。如果自己没有主动去接触人,真的没人会理睬的,大家都很忙。还记得准备来工地的那几天,因恐慌工地,哭了几次。工地就像大型玩具,如果没有烈日的照射下。昨天,太阳很温和,我跟着刚认识的几个实习生以及施工员的陪同下,去了工地。主楼已经建到九层,在那高处,一点恐慌感都没有,我站在外面的脚手架上,望着风景,一切看来美好。还有那毗连的裙搂,有模板,还有在放钢筋的,一块一块的,看起来很新鲜。在那里,也看到了民工们怎么工作的,那天太阳太温和,所以没有感知到他们的辛苦,看到的是一片和谐气息。他们是拓荒者,重复着单调的工作,其实是另类的燃烧自己的生命,奉献着。这说得有点伟大,其实人不都为了使自己过得更好,为了生存、生活。一个人,他不仅属于自己。他属于一个集体,属于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位置。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成就什么的,是集体的力量成就了伟大。
当我认定一件事的时候,是会很执着去完成的。其实我很怕晒坏的。可既然选择了这个方向,就应该努力去做好吧。这段路,不知道要走多久。其实,本来我想考研去的,可是那条路,行不通,留不了后路给自己。有时候自己本来就错了,还坚持着去做,直到一无所有。关于那曾有过的理想留给未来去完成,我现在真是在为生存而努力。
第四篇:工程师工地实习感受--微波炉原创
收获微波炉
祸?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工地学习已有月余。闷热的天气使得身上总是粘糊糊的,烈日、噪声、尘土和苍蝇的袭扰让我们越发的怀念起设计院优异的办公环境。
惑?
热,小时候没空调不是一样度过了数十个夏天?晒,出去旅游不怕晒,工作就怕了?脏,沙尘暴的天气下我们不是一样在打篮球?蝇,谁上大学的时候没有吃过?
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我们看到这句话时,一切都豁然了。现场的工作环境自然不能与设计院相比,但是XXX是施工企业,大部分人员都是常驻工地的技术人员,我们身为一航大家庭的一员,适应工地的各种环境理应是我们的本分。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始终不解莲花为何是佛教之花,直至有次去灵若巅,师傅点悟他道“高原陆地不生此花,卑湿污泥才生此花”。没错,莲花一辈子都深陷于污泥之中,却能做到随遇而安,更将之转化为有益于自己生命的养料。
于是我们也扪心自问,在工地的一个多月,我们都收获了什么?
于是我们也更加坚定,在工地的一个多月,要积极适应环境,珍惜这难得的机遇,有所学,有所得。
获!
转眼就是夏末秋初,收获的季节……
正如古训所云:“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工地的环境,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我们的适应能力,让我们从身体到精神都有一个质的提升。
大学毕业的我们直接进入设计工作,面对的永远是规范、图集、教科书这些抽象的东西,对施工工艺、完工成品只能想象,而没有直观的印象,因而也积累了诸如“我这样设计为什么不能施工?”“这样设计为什么便于施工?”的问题。通过派驻施工现场学习,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施工,学习具体施工知识,工作两年以来沉淀的各种疑惑得以直观解决,从而加深对设计规范的理解,加强对施工工艺、建筑材料、施工程序、施工管理的认识。让我们能够把设计理论与施工实际联系起来,在今后的设计中更加贴近实际,兼顾施工需要。我们也才大悟为什么都说施工现场是优秀设计人员的必经之路。
感谢企业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在现场近距离的观察、学习,让我们对工程施工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在技术和精神上都能有所收获。
第五篇:假期我的工地生活感受
假期我的工地生活感受
时间过得好快,感觉好像还是昨天才放的假。真是光阴似箭、流水无情啊!
这个假期我改变了一下自己的生活,痛改以前放假慵懒在家,无所事事的“好”习惯!找份实习工作去锻炼一下,体验一下自己。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爸爸,爸爸给我安排了一个很锻炼人的工作!
爸爸的一个朋友是搞工程的,所以托爸爸的福就去了工地待了一段时间!爸爸问我去不去,说:“会有点苦!问我还去不?我其实挺不想去,但是又有点傻大胆的想去试试,所以我硬着头皮去了!”
刚去那会以为会安排我干活什么的,还不错!因为我只是待一段时间就走了,所以就安排我在综合部!本职工作就是整理一些会议纪要,接收一下上级发下来的文件,然后整理好给项目经理什么的!
住的嘛,当然和家里没法比啦。有点小简陋,住的是活动小板房,第一次住嘛,还有点小兴奋呵呵。吃的是像学校里的一样,大锅饭,唯一的不同就是不用排队打饭。综合感觉还可以,能接受。
我来那会工程都进行一半了吧,我感觉是。因为看他们盖得厂房都盖起来一半高了,就这样开始了我的短暂工地生活。
因为我的特殊原因,所以大家每天都很忙,而我显得就很悠闲了。在工地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钱挣得的真的好辛苦!
工地上,每天都有大批的工人不停的作业,因为好像是抢工期吧,听他们讲。工人每天基本六点都上班了,因为伯伯的工程在苏州是个多雨的地方,反正我来之后就没怎么见到太阳的身影,每天都下点小
雨。下着小雨工人就在外作业,有点穿着雨衣,有的就没有穿就这样干,风一吹好冷,我在地面上就一阵阵哆嗦,更何况在十多米的高处作业的工人,一榔头、一锤子的敲着砸着。为了自己的家为了自己的孩子辛苦着努力着。
楼房的主体构造基本都是钢筋和混凝土的混合体组成。工序一般就是钢筋工绑扎钢筋柱子,然后木工搭架子用模板封柱子,做梁板模、所有模板做好,然后就又是钢筋工放钢筋梁和楼顶板面筋,最后就是泥工打混凝土浇筑。房子的主体构造和工序大体就是这样的。
给我感受最大的还是泥工他们,大混凝土,因为一层露面浇筑下来多的时候要一千多方混凝土,所以浇筑的时间比较长,浇筑是用混凝土泵车,还是第一次看到了解怎么打混凝土。泵车的工作原理和吊车差不多都有一根可以伸张的大臂,泵成大臂一侧就是输送混凝土的钢管,最顶端是一节橡胶管,便于工人作业。每次打混凝土,都会有一个工人抱着或者扛着那根橡胶管,应该更精准的浇筑所要浇筑的地方吧,我是这样理解的。而抱着橡胶管的那个工人往往是浑身安全帽上,有时候甚至脸上到处都是溅的混凝土,不停的随着管子晃啊晃啊,打混凝土基本都会持续好久,大多数都是通宵,因为半夜有时候醒了,还能听到泵车轰鸣的声音,辛苦了一宿没合眼,白天就休息一上午又赶紧出来干活,因为半天不干就少半天钱,看着他们眼里都是血丝,还得干啊干!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挣的真是血汗钱啊!终于用自己的所见诠释了这三个字“血汗钱”!
因为工地上工种比较多,真是所谓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啊。哪里
人都有,一个工地你可以听到好多方言。在工地与人沟通也是一个学问啊。项目管理人员,首先必须有一定沟通能力,因为你每天都在同不同脾气的人在打交道,遇啥事都要沉着,遇事忍让三分,和善解决问题,才是沟通之道。
工地工种多,势必会对材料和施工设备有争夺现象。因为工人们都是抢着时间干活,为了多挣钱,往往为了吊一吊材料,抢一堆材料大动干戈,争得面红耳赤的,最后项目管理人员出面调解。万事与人和善,遇事多想能仁让些,就不出大错。不然终究会吃大亏,所以古人说的是对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经过这段时间的见闻,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们在大都市看到高楼林立,漂亮的房子、大厦、都会感叹,中国人真了不起,通过这段时间我终于明白了这了不起后面付出的多少辛酸和汗水。可以说,每栋大楼都凝结着工人们的血和汗才拔地而起,我由衷的敬佩他们。
通过这段时间的总结,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到钱的来之不易,做事遇事不能冲动,遇事多忍让,多听别人劝解,不意气用事,这样自己才会慢慢长大,慢慢完善成熟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