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基金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3 05:4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救助基金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篇:救助基金管理办法

河南省国税系统重大疾病

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三条 救助基金专项用于全省国税干部职工身患重大疾病或久病不愈,导致其经济负担沉重,为缓解其生活特殊困难而给予的基本经济救助。

第七条会员身患白血病、尿毒症、癌症等重大疾病,或身患其他疾病但久治不愈,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大大超出本人或家庭支付能力的,可申请救助。

第八条重大疾病的范围,由省局系统工会参照社会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和保险公司关于重大人身保险的有关条款进行界定。

第十条会员申请救助应提供以下资料:

(一)会员和所在工会小组书面救助申请;

(二)疾病诊断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三)住院医疗费用结算凭据原件和复印件;

(四)当地医保部门核销单据原件和复印件;

经核对无误后,原件退还本人,复印件存档。

第十一条会员申请救助,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会员本人通过所在工会小组向本单位机关工会提出书面救助申请,并填写《重大疾病救助申请审批表》(见附件4);

(二)单位机关工会组织至少三人以上的工会委员或工会小组长参加,对会员申请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出具救助意见后,报市局系统工会;

(三)市局研究确定救助意见;

(四)会员所在单位机关工会对救助对象的困难情况及救助额度进行公示;

(五)公示期满后无异议的,市局系统工会财务人员凭审批通过的《重大疾病救助申请审批表》和《大病救助审批会议纪要》,将救助款项通过申请人所在单位机关工会支付给申请人。

第二篇:爱心救助基金管理办法

名人律师事务所 爱心救助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和帮助本所律师的成长与发展,正确、有效的使用名人律师事务所爱心救助基金(以下简称:救助基金),结合本所律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所账户中设立“爱心救助基金”专户,依照“民主议定、公平合理、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使用。救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必须符合本办法及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要求。

第三条

本救助基金的使用对象为本所专职律师。自申请本基金时,已经在本律所工作满一年的员工。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四条

本所成立救助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负责救助基金的管理、审核和发放工作。管理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组成。

第五条

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合伙人会议决议产生。管理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由管理委员会主任提名并报合伙人会议通过。

第三章

基金来源

第六条 救助基金的来源如下:

(一)抽取每年可分配利润的0.8%;

(二)基金孳息;

(三)上一结余的救助基金自然转入次年救助基金账户。

第四章

使用范围

第七条 救助基金的使用范围包括:律师在从业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属于本律所的正式员工及其直系亲属(主要指:父、母、夫、妻、子、女)因天灾人祸等原因,给家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家庭遭遇突变生活困难需要救助的:

(一)女学习优秀,因家庭特别困难,无力缴纳学费的,可申请一次性救助不超过2000元。

(二)因遭受意外灾害或意外事故而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可申请一次性救助不超过3000元。

(三)因长期患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超出家庭支付能力的,可申请一次性救助不超过3000元。

(四)员工的一次性生活救助,同一事由原则上每限申请一次。救助对象中有特殊困难的,可酌情增加救助次数和救助标准。

获得救助的员工应当未违反过本律所的任何规章制度,并且对律所忠诚,工作态度好,努力工作,品行端正。

第八条 下列对象或情形不属于救助基金的使用范围:

(一)不再是在本所注册的专职律师;

(二)救助事项涉嫌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

(三)在救助基金申请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四)因吸毒、赌博等造成经济困难的。

第九条 每位律师原则上每年只能享受一次本救助基金的资助。

第五章

使用程序

第十条

律师因出现本办法所示之情形,且经济困难需要救助基金援助的,应按照以下程序申请办理:

(一)由申请人向管理委员会提出申报意见。

(二)经管理委员会查实后,报管理委员会主任批准。

(三)由管理委员会予以发放。

律师事务所及管理委员会应从以下方面查实:

1、申请人的资格;

2、申请事项所依据的诸如:医院诊断证明书、缴费单据、子女入学缴纳学费通知、有关部门出具的重大灾害证明等

3、申请人经济困难的证明。

第十一条

本办法第八条所有情形的费用开支,员工本人提出申请的,需如实填写爱心救助基金申请表,由本人签字或家属代签字;同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如医院诊断证明书、缴费单据、子女入学缴纳学费通知、有关部门出具的重大灾害证明等,报所在部门主管审核签署意见。其他的要求由人事行政中心根据申请人的具体情况补充。

第十二条

管理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应及时初步了解情况,符合救助对象及标准的,如实负责地签署具体意见,将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报管理委员会,委员会进行具体调查核实。应在七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如有特殊情形至迟不得超过十日。

第十三条

管理委员会审议不同意使用救助基金的,应在管理委员会做出决议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书面回复申请人。申请人认为有新的证据或材料需要补充的,可自接到书面回复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管理委员会提出复核申请。

第六章

基金的监管

第十四条

救助基金只能用于本所专职律师及其亲属,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五条

合伙人会议负责对救助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可以随时查基金的现状和使用情况。

第十六条

申请人在救助基金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应驳回其申请,情节严重的,取消其申请资格。

第十七条

救助基金的现状和使用情况应作为向合伙人会议报告工作的一项内容,并接受全体律师的监督。

第十八条

管理委员会应对每一笔救助基金的使用情况建立档案,并永久保管。

第三篇: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2014)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使用效益,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是指通过公共财政预算、彩票公益金和社会各界捐助等渠道筹集,按规定用于城乡贫困家庭医疗救助的专项基金。

第三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管理和使用。

第四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以下简称社保基金专户),实行分账核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县级财政部门将原来在社保基金专户中分设的“城市医疗救助基 金专账”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账”进行合并,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用于办理基金的筹集、核拨、支付等业务。

第二章 基金筹集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来源主要包括:

(一)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每年根据本地区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实际需要,按照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年初公共财政预算和彩票公益金中安排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二)社会各界自愿捐赠的资金。

(三)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

(四)按规定可用于城乡医疗救助的其他资金。

第六条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会同民政部门根据城乡医疗救助对象需求、工作开展情况等因素,按照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合理地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上级财政对经济困难的地区给予 适当补助。

第三章 基金使用

第七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救助对象是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及其他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经济困难群众。

第八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应分别结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规定,统筹考虑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首先确保资助救助 对象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其次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商业保险等补偿后,救助对象仍难以负担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帮助困难群众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对因各种原因 未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个人自负医疗费用,可直接给予救助。

第九条 救助方式以住院救助为主,同时兼顾门诊救助。各地要科学制定救助方案,合理设置封顶线,稳步提高救助水平。要结合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规定,统筹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弥合 城乡困难群众在获得医疗救助方面的差异,满足其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

第十条 各地区应结合本地实际明确城乡医疗救助对象的具体范围,细化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具体使用方案。

第四章 基金支出

第十一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原则上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民政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拨款申请,财政部门审核后将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由社保基金专户直接支付到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 药店或医疗救助对象。

资助医疗救助对象参保参合的,由民政部门将与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认后的符合救助标准的医疗救助人数、参保参合资助标准及资金总量提供给同级财政部门,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 后,从社保基金专户中的“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中将个人缴费核拨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专账”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账”中。

开展“一站式”即时结算的地区,由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在结算时先扣除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费用和医疗救助补助的费用,参保参合救助对象只需结清个人应承担部分。基本医疗 保险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所垫付的医疗救助资金情况,在规定时间内报民政部门审核后,由民政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支付申请,同级财政部门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基 金专账”直接支付给以上机构。

未开展“一站式”即时结算的地区以及需要事后救助的,由医疗救助对象个人按规定出具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的补偿审核表或结算单、定点医疗机构复式处方或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发票等能 够证明合规医疗费用的有效凭证,在规定时间内

报同级民政部门核批,由民政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同级财政部门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直接支付给医疗救助对象。对救助 对象个人的补助资金原则上通过转账方式,减少现金支出。

统筹地区民政部门可采取通过财政直接支付向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一定预付资金额度的方式,减免救助对象住院押金,方便其看病就医。

第十二条 暂不具备直接支付条件的统筹地区民政部门可根据需要开设一个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支出户(以下简称支出户)。一个统筹地区最多开设一个支出户。全部医疗救助补助支出实行 直接支付的地区,不设支出户。

支出户的主要用途是:接收财政专户拨入的基金,支付基金支出款项,包括对救助对象符合规定的不能通过“一站式”即时结算的医疗费补助支出,对偏远地区和金融服务不发达等不具 备直接支付条件的地区的基金支出,及政策规定的其他可以直接发放给救助对象的基金支出。支出户的利息收入应定期缴入社保基金专户,并入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

支出户除向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垫付医疗费用、向医疗救助对象支付救助资金外,不得发生其他支出业务。支出户发生的业务原则上通过转账方式,逐步减少并取消现金支 出。

第十三条 建立定期对账制度,地方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按照规定认真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清理和对账工作,每年不少于两次。末,民政部门应按要求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城乡 医疗救助基金执行情况及相关说明。

第五章 基金管理

第十四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年终结余资金可以结转下继续使用。基金累计结余一般应不超过当年筹集基金总额的15%。各地应进一步完善救助方案,确保基金均衡合理使用,确保 救助对象最大程度受益。

第十五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必须全部用于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对不按规定用药、诊疗以及不按规定提供医疗服务所发生的医疗费,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不予结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 留、挤占、挪用,不得向救助对象收取任何管理费用。

第十六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应通过网站、公告等形式按季度向社会公布,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和救助金额等情况应每季度在村(居)委

会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七条 民政部门应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等部门定期检查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提供的医疗服务和收费情况,对医疗服务质量差、医疗行为违规的,暂缓或停止拨付 其垫付的资金。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民政和财政等部门要定期对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自觉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民政部、财政部对各地医疗救助工作开展情况和基金使用 情况进行抽查。

第十九条 发现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对故意编造虚假信息,骗取上级补助的,除责令立即纠正、扣回、停拨上级补 助资金外,还应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各地财政、民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具体办法。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印发<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财社〔2004〕1号)、《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加强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意见》(财社〔2005〕39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民政部负责解释。

第四篇:交通事故救助基金

为了保证《济南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特向社会征求意见。如有建议,可以联系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处(电话85082612),反馈意见,时间3天

发布者:admin 发布日期:2014-12-02 17:19

济南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

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依法及时救助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保护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山东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救助基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济南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适用本细则。

第二章 部门职责

第三条 市财政局为市救助基金主管部门,对救助基金的

使用和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 市公安局为市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办公室设在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各县(市)、区及高新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受理本辖区所发生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的救助基金垫付申请和相关证明材料、向基金管理处出具垫付通知、对符合丧葬费用垫付情形的死者法定继承人或委托代理人出具交通事故证明文件和《尸体处理通知书》;追偿垫付费用。

第五条 市卫生局负责监督各医疗机构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标准,及时抢救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对医疗机构申请救助基金垫付的抢救费用进行审核。

第六条

市民政局负责对殡葬服务机构救助基金垫付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 市农业局负责协助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向涉及农业机械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救助基金垫付费用。

第八条

济南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负责协调保险监管部门是否按照规定对保险公司及时足额向救助基金专户缴纳救助基金,协调保险监督部门对保险公司是否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及时垫付抢救费用。

第九条

各相关部门应当切实履行救助基金管理职责,借助省级救助基金管理信息平台,如实提供信息系统所需数据源,实现社会救助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并向社会公布地址、电话、联系人等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监督。

第三章

救助基金垫付申请

第十条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履行抢救道路交通事故伤者的义务。抢救费用垫付前,医疗机构不得停止或延误抢救工作。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由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及时垫付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全部抢救费用。

(一)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的,垫付差额部分抢救费用;

(二)肇事机动车未参加交强险的,垫付全部抢救费用;

(三)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垫付全部抢救费用。

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一般垫付受害人自接受抢救之时起72小时内的抢救费用;特殊情况下如需垫付超过72小时的抢救费用,应由医疗机构提出书面理由,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地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予以审核后,按照规定的程序予以拨付。

第十二条

受害人、法定监护人或代理人通过医疗机构提出垫付申请的,应同时承诺:受害人方如有提供伪造的交通事故事实或者提交虚假资料等手段骗取救助基金的,由当事人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通过从责任方或保险等其他方式获得赔偿的,同意赔偿款首先直接用于偿还救助基金垫付的费用。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将受害人抢救费用和抢救情况告知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并明确医疗机构联系人员和联系方式,便于相关部门联系。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在抢救受害人72小时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对尚未结算的抢救费用,填写《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抢救费用垫付申请书》(附件1),并提供经县级以上卫生主管部门审核的相关抢救费用证明材料,向救助基金管理机构申请垫付抢救费用。抢救时间超过72小时的,应同时填写《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抢救费用超过72小时情况说明》(附件5)。

第十五条 申请垫付抢救费用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抢救费用垫付申请书》;

(二)受害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或身份无法确定的证明;

(三)交通事故受害人抢救费用的诊断证明材料,包括自抢救之时起72小时内的抢救费用汇总清单、病历资料等复印件;超过72小时的抢救费用的,还应当提供书面说明;

(四)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所有人和驾驶人身份证明材料;

(五)公安机关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受案登记表复印件及现场图复印件。

交通事故受害人身份不明或者发生交通事故后机动车逃逸等,不能提供第(二)、(四)项有关材料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事故处理机构提供书面说明。

第十六条

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死亡,其丧葬费用符合救助基金垫付情形的,由受害人的法定继承人或委托代理人提出书面垫付申请;受害人的法定继承人或委托代理人可以委托殡葬服务机构提出申请。

对身份难以确定的死者,其丧葬费用符合救助基金垫付情形的,经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相应证明后,由殡葬服务机构提出书面垫付申请。

第十七条

申请垫付丧葬费用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丧葬费用垫付申请书》;

(二)受害人法医尸体检验报告或鉴定书;

(三)《尸体处理通知书》;

(四)受害人运送、存放、冷藏、火化等丧葬费用原始单据;

(五)受害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受害人近亲属或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户籍地公安机关出具的近亲属证明、委托代理人的委托书。

对未知名死者,殡葬服务机构应提供前款

(一)(二)

(三)(四)项材料。

第十八条

受害人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提出丧葬费申请的,应当同时承诺受害人方如有提供伪造的交通事故事实或者提交虚假资料等手段骗取救助基金,由当事人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通过从责任方或保险等其他方式获得赔偿的,同意赔偿款首先直接用于偿还救助基金垫付的费用。

第四章

救助基金审核、垫付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事故处理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垫付抢救费用、丧葬费用申请,进行初审。应当按下列情况当场作出处理:

(一)提交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

(二)提交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按照要求补正的,予以受理;

(三)受理垫付申请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

(四)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且申请人不能按照要求补正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当地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抢救费用清单进行审核,符合垫付要求的,应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抢救费用垫付申请书》上签署审核意见并盖章。

第二十一条

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收到医疗机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抢救费用垫付申请书》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事故处理机构的相关证明材料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并出具《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审核结果通知书》(附件3),书面告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事故处理机构和医疗机构。

对符合垫付规定的,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将抢救费用划入医疗机构账户。

第二十二条

救助基金管理机构3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丧葬费用垫付申请书》(附件2)及其他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并出具《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审核结果通知书》(附件3),书面告知处理该道路交通事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受害人近亲属。

对符合垫付规定的,由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按照相关标准将垫付的丧葬费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划入申请人账户。

丧葬费垫付最高金额为山东省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六个月总额。

第二十三条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可以邀请医学、法律、交通工程、事故处理、医疗保险、物价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成立专家组,对部分案情复杂、垫付期间较长或者垫付金额较大的案件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

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与医疗机构因垫付抢救费用问题发生争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告知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和相关医疗机构,复核一次为限。

第五章 垫付费用追偿与核销

第二十四条 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垫付丧葬费或抢救费用后,道路交通事故赔偿义务人、保险机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等有关单位、受害人或者其继承人应当协助追偿。

第二十五条

经救助基金垫付费用的道路交通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将生效后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在3个工作日内送达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载明的责任情况,10个工作日内依法向相关赔偿义务人发出《偿还道路交通事故垫付费用通知书》(附件4),要求赔偿义务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垫付费用。

第二十六条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义务人在赔付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赔偿款时,应优先偿还救助基金所垫付的费用。

第二十七条

机动车肇事逃逸涉及垫付费用的案件侦破后,该事故处理机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通知救助基金管理机构。

公安交通管理、农业机械化等部门及受害人或其继承人有义务协助救助基金管理机构进行追偿。

第二十八条

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在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结案等处理过程中涉及救助基金的,应当同时通知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派员参加,并协助向交通事故责任者、机动车所有人等追偿已垫付的费用。

第二十九条

交通事故责任者、机动车所有人等应当在交通事故调解、结案后偿还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所垫付费用。

赔偿义务人应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将偿还费用存入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指定的账户。

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出具收款凭证,并将追偿情况告知处理该道路交通事故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第三十条

赔偿义务人逾期不履行偿还义务的,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应当敦促其偿还;对拒不偿还的,应依法追偿。

第三十一条 保险公司在办理保险赔付业务时,应及时与救助基金管理机构联系,对需要偿还救助基金垫付费用的,协助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依法向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进行追偿。

第三十二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扣留交通事故车辆的,在车辆发还前应当通知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对尚未偿还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代为垫付抢救或丧葬费用的,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可以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

第三十三条 赔付交通事故未知名死者的人身损害赔偿,应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转入当地救助基金账户,并注明赔付具体事故受害人,并保留银行转账凭证作为已支付证明。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收到赔偿后,应书面告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机构。

第三十四条

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垫付费用超过两年确实无法追偿的,根据相关规定予以核销,并保留垫付费用追偿权。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垫付费用核销后侦破的,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应按规定追偿垫付费用,追回的垫付费用纳入当地救助基金账户管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机动车在道路以外的地方通行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参照适用本细则。

农业机械在道路外发生的事故、电动自行车或其它非机动车辆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需要垫付抢救或丧葬费用的,参照本细则。

第三十六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五年。

第五篇:执行救助基金

救助基金制度化解执行难困境

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委员 高勇

执行救助基金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一种探索,是践行群众路线,贯彻司法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法院为了化解执行难问题,解决部分当事人赢了官司拿不到钱亟须医疗救治和生活困难的现状而建立的一项制度。建议通过国家立法,建立执行救助基金制度,并对被救助的对象、救助标准和操作程序等做出统一规定。

第一,通过立法对执行救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做出统一规定。尽管我国许多地方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执行救助都做出一些规定,但目前缺乏国家立法层面对该制度做出的统一规定。对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可以进行调研,在总结各地做法和规定的基础上,起草相关法律规定,建立健全执行救助基金制度。

第二,设立司法救助基金专门账户,确保基金充足、专款专用、良性循环。针对目前我国救助资金不能定时补充的问题,建议设立司法救助的专门账户,拓宽司法救助基金的来源渠道,初始救助基金由省(市)级财政部门做出预算,统一由省(市)财政拨款,专款专用。

第三,救助基金的使用原则和申请、审批、发放程序。使用原则为:严格审批、按需使用、因案制宜、动态管理。使用程序为:申请人申请时需提交执行救助基金申请书、身份证明、所在基层组织出具的证明权利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困难的材料以及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受理执行案件的法院执行机构对当事人提供的材料进行核查,必要时对申请人进行调查;原执行法院认为符合救助标准和条件的,将所有材料报上级法院审批;经上级法院审批后,受理法院通知申请人到救助基金管理部门领款;申请人持法院批准文书到民政局领取救助基金时,同时与民政部门签订债权转移协议和继续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承诺书后方能领款;受理法院按法律规定对案件予以结案。第四,增强对实施执行救济基金制度的监管。建议在法院外设立或规定专门的机构来具体操作执行救助基金的运行,同时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也要定期对执行救助基金的运行及发放进行监督、检查。

执行救助决策机构主要负责救助基金发放决策和作出司法建议决策,建议执行决策机构设在人民法院。救助实施机构主要负责救助的实施,救助辅助机构主要负责救助事项的协助,主要是财政局负责救助原始基金预算和划拨,红十字会、民政局等机构负责协助筹措救助基金。

第五,对被执行人追偿和救助的具体路径。对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的帮助,主要通过司法机关的司法建议实现。通过司法建议的指引,监狱的减刑假释、民政局的社会救济、社保部门的低保发放、劳动部门的劳务信息提供、银行的信用贷款、税务部门的税收优惠等渠道,旨在对鼓励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债务。同时也可参照国外的有关做法,通过设立“义工”制度,使被执行人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定期参加社会义工劳动,以此抵偿国家为其垫付给申请人的救助金。

颍东区人民法院特困群众执行救助基金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09-08-14 08:49:21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关于切实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通知》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的规定,结合我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区法院执行工作实际,设立特困群众执行救助基金。为规范救助基金的管理、发放,保障救助基金合理、有效使用,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执行救助基金是指在执行案件中因被执行人确无或暂无履行能力而向无经济来源,生活又极度困难的申请执行人(自然人)发放的救急资助专用基金。

第三条 执行救助基金的来源:

(一)政府财政预算拨款;

(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捐款。

(二)民政部门福利资金、慈善捐助资金;

第四条 执行救助基金由本院财务部门设立专门账户,建立账册、实行专人管理;执行救助基金由法院发放,接受政府财政、审计部门监督。

第五条 执行救助基金的救助原则是:当事人自愿申请救助原则;不重复救助原则;适当救助原则;量入为出原则。

第六条 执行救助基金的案件适用范围:

(一)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

(二)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案件;

(三)追索养老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案件;

(四)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责任事故或其他人身伤害事故案件。

第七条 适用执行救助基金的案件申请执行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申请执行人为孤寡老人、孤儿和农村“五保户”;

(二)申请执行人为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三)申请执行人为正在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且无其他收入者;

(四)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

第八条 适用执行救助基金的案件被执行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确无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能力;

2、正在监狱服刑,且无财产可供执行;

3、长期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

第九条 适用执行救助基金的案件必须已经立案执行三个月以上,执行人员已穷尽执行措施,仍未能实现申请人执行权利的;特殊情况下,经院长批准可不受已立案执行三个月以上的限制。

第十条 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救助基金必须同时满足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

第十一条 执行救助基金的适用标准:

1、申请执行救助基金的金额一般不得超过生效法律文书确定金额的20%,最高不超过5000元;

2、案件标的在2000元以下的申请执行救助基金的金额可不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金额20%的限制。

第十二条 执行救助基金的审批程序

1、申请执行人向执行法官提交申请执行救助基金申请书、身份证明、所在基层组织出具的证明申请执行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困难的材料以及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提供证明材料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执行法官调取。

2、执行法官对申请执行救助的材料和事实进行审查,审查情况经合议庭合议后认为符合救助条件的,提交书面报告并写明救助金额报局长审查,3000元以下呈院长批准支付,3000元以上由院长办公会议决定;合议庭合议后认为不符合救助条件的,直接通知救助申请人。

第十三条 执行法官向申请执行人发放执行救助基金后,可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当发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或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后,应及时恢复执行;执行款项应首先扣除已从执行救助基金中发放部分,并及时退回执行救助基金帐户。

第十四条 执行局负责建立适用执行救助基金案件的各项工作台帐;院办公室负责对执行救助基金的发放情况的登记。

第十五条 除了向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发放救助基金外,对于符合城乡低保待遇的,人民法院可向民政部门提出建议,给予城乡低保待遇。

第十六条 不符合救助条件的申请执行人因隐瞒事实取得执行救助款的,本院除强制追回救助款外,对申请人以妨碍民事诉讼论处,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行法官协助申请执行人弄虚作假的,除赔偿执行救助款外,依照本院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颍东区人民法院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执行救助基金应规范管理(聂东黎、陶湘宁)

明确规定执行救助基金的发放对象,避免标准不一 加强调查,使确实困难的申请执行人及时得到救济

在清理执行积案的过程中,有一小部分被执行人确无履行义务的能力,导致申请执行人的权利长期得不到实现,因此陷入生产、生活困境。为此,一些法院采取了发放执行救助基金的方式,给予此类案件中的特困群众予以救助。发放执行救助基金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帮助申请执行人渡过难关,消解其对人民法院的不满和对立情绪。但是,在发放执行救助基金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容易发生人情发放。执行救助基金制度是在人民法院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事物,没有相关的立法和制度规范,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人情发放的现象。

发放对象不统一、不规范。执行救助基金因缺乏立法规范,往往会因法院不同,发放的对象也不相同,具体哪类执行案件可以救助,哪类案件不宜实施救助,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借发放执行救助基金来执结案件。人民法院执行难是不争的事实,有些案件长期得不到执结,申请执行人四处上访,给人民法院的形象造成一定损害。为减少上访,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有的法院以发放执行救助基金的方式来结案。

对此,笔者建议,对执行救助基金应当予以规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明确发放对象。应尽快出台相关规定,从立法的角度对执行救助基金的发放对象给予明确确定,如同司法救助中诉讼费的免、减、缓一样,详细列出在哪种情况下、哪类案件,执行人员可提醒当事人申请执行救助。在有关规定出台前,人民法院在确定执行救助基金发放对象时,应当避免随意化和任意化。笔者建议,首先由各执行人员针对自己执行案件的具体情况,提出执行救助基金发放对象的名单及理由,交执行局负责人审核同意后交主管院长审批,最后由主管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

加强社会调查。人民法院在发放执行救助基金前,应对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联合车管所、银行、房产局、税务和工商等有关部门,充分了解和掌握双方的财产状况,在准确无误的情况下予以发放,确保有限的执行救助基金发放到生活确实困难的群众手中。

加强内外监督。对执行救助基金应当加强监督,在人民法院内部建立监督机制,实行专户管理,专人负责。另外,还应强化执行救助基金的社会监督,对计划救助的申请执行人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对公示后没有提出异议的再给予救助。

建立执行救助基金长效机制。把执行救助基金发放建成一种长效机制,规范救助基金的资金来源,比如民政部门拨付一部分,社会团体和企业、个人捐赠一部分。在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应扣留曾经向申请执行人发放的救助金归入执行救助基金,以救助其他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使执行救助基金确实发挥特有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司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江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多年来,“执行难”一直是困扰法院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涉法上访、信访反映较多的问题,严重地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去年以来,人民法院按照党委政法委和上级法院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执行难问题并未根本解决,仍有相当一部分案件因多种原因难以执行。被执行人有的身体残疾没有履行能力,有的年老体衰丧失履行能力,有的被判处刑罚短期内缺乏履行能力,有的长期下落不明且无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统称为执行不能。而部分执行申请人属于特困群体,生产生活极其困难,期待解决基本的生活费用,不得不多次上访,有的甚至采取自杀、自残等极端方式敦促法院执行,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这种情况在人身损害赔偿、追索赡养费、抚育费、扶养费、劳动报酬和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等案件中表现尤其突出。司法实践证明,“执行难”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要依靠法院自身力量、提高执行的水平和效率,同时必须依靠国家和社会的力量来解决。为救助那些穷尽了一切执行手段仍不能及时有效地保护其合法权益的困难群体,建立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将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且申请执行人为特困群体急需救助的,纳入基金救助范围,予以适当救助,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无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途径。

近年来,中央、省高度重视解决“执行难”问题,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建立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2005年12月26日下发的中央政法委《关于切实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通知》、2007年1月15日下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2007年11月28日中央政法委下发的《关于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的意见》、2008年11月1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在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同年11月26日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梁伟发在全省集中清案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均要求各地尽快建立司法救助专项基金制度,对特别困难的申请执行人予以适当的经济救助,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今年2月17日中央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领导小组督查组在广东省召开督查情况总结会,要求广东从六个方面狠下功夫,确保完成中央部署的清案任务。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立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所以,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是司法救助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全省已有韶关、佛山、珠海等多个兄弟市初步建立了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有关资金也已落实到位。特别是韶关市,在该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先后分三次落实执行救助资金350多万元(其中市本级100万),解决了数十宗多年来一直因执行不能而重复信访的案件,他们还拟对极个别特殊案件进行全额救助。切实起到了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作用,也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民生的极大关注。佛山市本级也已落实到位290万元。珠海市本级通过政法委统筹可以因此动用的资金也达300万元。

为完善执行工作机制,为特困的申请执行人群体提供救助,特提议我市尽快建立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在落实方面具体建议如下:

一、关于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的来源、管理。在资金的来源上,应根据本市财政状况,将执行救助基金纳入每年预算,或将各级法院诉讼费收入的一定比例纳入执行救助基金,最终形成以财政划拨为主、社会募集为辅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以保证执行救助基金有稳定的来源,长期发挥救急救难、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就我市实际而言,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应在200万元以上。建议首笔资金由市本级财政拨付,数额宜在100万元左右。在资金的管理上,按专款专用、专项核算、量入为出的原则进行管理,发放总量不得超出当年核定总额。当年未使用的余额可结转下一使用。同时,成立法院与财政、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执行救助基金管理小组,负责执行救助金的管理工作,协调解决执行救助金管理及使用中的重大问题。

二、明确执行救助的范围、对象、发放标准。执行救助基金救助的范围,应严格限定在已进入法院执行程序中的案件,执行救助基金救助的条件必须是法院已穷尽了所有的执行措施,案件仍执行不能。在发放对象方面,应为因案件执行不能而严重影响生计的申请执行的自然人。具体应限定为以下几类案件的申请执行人:

1、申请人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案件;

2、申请人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交通肇事或其他人身伤害赔偿案件;

3、申请人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追索劳动报酬或经济补偿案件而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的案件;

4、申请人属其他特困群体,且不能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案件。在发放标准方面,对生活确有困难且申请执行案件标的不大的申请执行人,应给予一次性全额救助,此类案件一般在1万元以下为宜;对生活确有困难且申请执行案件标的较大的申请执行人,应该确定一定的救助比例进行一次性救助,救助金额宜在2万元以下。个别情况特殊的案件,申请人系江门市户口的人,经严格审批,可以给予全额救助。申请人符合最低社会保障条件的,在给予一定数额救助的同时,可建议相关部门考虑纳入城乡低保范围。

三、严格执行救助金的发放程序。首先,应确立申请制度,由申请执行人本人直接提出书面申请。其次,严格对申请对象的资格进行审查,让真正具备相应救助资格的人进入程序。执行实施承办人对申请进行初查,认为符合救助条件的,提交合议庭讨论和领导审议后,报救助金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人审批。再次,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救助款数额。若救助数额较大须经过听证然后确定。最后,要确立执行救助基金追偿制度,一旦申请执行人获得救助,其应书面承诺放弃与其所接受执行救助基金金额相应的赔偿款,在被执行人恢复履行能力后由人民法院执行代位追偿权,然后将执行到位后的赔偿款补充到执行救助基金中。

下载救助基金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救助基金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访救助基金

    中共***镇委***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信访救助基金管理办法》 的通知 现将《***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年*月**日 信访救助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白血病救助基金整理

    白血病救助基金整理 ALL-演员 2012-05-06 19:48:36回复 转载到 1村委会,居委会有适当补助 当地民政部门可以动员捐助工作 2各地红十字会 http://.cn 美国国际白血病患者救助......

    陕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

    陕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依法对陕西省(以下简称我省)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进行救助,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根据《......

    贫困大学生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合集五篇)

    贫困大学生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解决全市家庭特别贫困大学生上学困难问题,市政府决定设立贫困大学生救助基金。救助基金由贫困大学生救助基金和兴......

    泸州市纳溪区妇女儿童困难救助基金管理办法

    泸州市纳溪区妇女儿童困难救助基金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帮助我区困难妇女儿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广泛筹集、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困难妇女儿童帮扶基金,根据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5篇范文]

    河北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管理,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依法进行救助,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

    泰然员工爱心救助基金管理办法(精选五篇)

    泰然员工爱心救助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为弘扬互助互爱的优秀企业文化,真正体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使集团公司爱心救助基金的使用合理、规范,体现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充......

    关于印发《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财政部 民政部 【发布文号】财社[2013]217号 【发布日期】2013-12-23 【生效日期】2013-12-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财政部 关于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