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202转变观念,重视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常熟市教委中青年干部培训论文
转变观念,重视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颜港中心小学汪银海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深化教学改革科研治教,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应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认为学校在教师职业成熟的适应、成长、发展诸方面起着职前师范教育及在职师资培训基地所无法替代的特定作用。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重视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一. 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终身教育的提出是面向全人类的,但对于教师来说则有着特殊的意义。当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及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对学校教育已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的任务正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它要求教师善于和社会各界联系,善于利用社会力量和家庭的力量协同教育学生;要求教师了解学科的新发展和教学方法的新变化,扩展学科视野,不断吸收新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学生学习的新内容,及时地充实教学过程中去;要求教师不仅善于进行班级教学,还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异同,以造就个别化教学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善于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善于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注意培养自治自理的能力;要求教师从单纯传授知识向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转变;还要求教师不仅要会实践,而且要能研究,具备教育科研的能力,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
教师任务的变化反映了教育观的变化;同时也使教师面临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发展现代化经济的社会需要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的观今,不断地学习和提高。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提高自己,应成为全体教师进修学习的一个动力。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谁要是自己还设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二. 树立“开辟教师培养新途径”的观念
历来对教师的培养多依赖于教师培训机构,这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单向的、单渠道的仅靠教师培训机构培养的方法是不够的。教师素质的提 1
高不仅反映在专业知识、学历层次方面,也不是
一、两次培训就能奏效的。教师职业道德、思想理念、知识结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地提高、深化和完善,因而应开辟教师培养的新途径,充分发挥学校在教师培养中的特定作用,这是一个既能提高教师的水平,又不增加学校的经费开支,需要努力开掘的新途径。
在教师培养工作中,应更新观念,摒弃一次培养就能胜任教师职务的观念。而代之以不断发挥教师的潜力,使其水平能获得螺旋式上升,最终成为骨干教师乃至于知名教师。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教学和科研能力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是一个延续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但是它的发展不是匀速进行的,而是波浪式前进的。其中有三个重要的转化期:一是从初任教师向胜任教师转化的时期;二是从胜任教师向骨干教师转化的时期;三是从骨干教师向知名教师转化的时期。
一个新教师在师范院校学习,只获得了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知识和通过见习、参观、实习等途径形成的初步教学能力,这是从事教师职业必备的基础。由于师范生在学习期间形成的知识结构主要是理论知识,缺乏教学实践的检验,与教学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而学校如何帮助新教师适应教学实际的要求,尽快地从初任教师向胜任教师转化,顺利过渡第一个转化期,是教师在职培养工作的关键步骤。
师范生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的头三年到五年时间里,是新教师发展的加速期,因为:第一,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新教师会在实际教学中使原有知识在重组中获得加深和扩充;第二,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新教师会在实际教学中体验并把握教学活动的规律,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第三,新教师的师德、对教育事业的兴趣等方面也会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得到锻炼,并逐步成熟起来,这一切推动了新教师的加速发展,因此,学校必须对他们严格要求和督导,加强考核和评价,促使他们迅速地从初任教师向胜任教师转化。
由胜任教师向骨干教师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发展期,是教师在职培养 2的第二步。这一阶段教师的发展已经进入到较高层次,教师的知识结构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教学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够独立地承担起教育、教学任务,具备了迅速地向骨干教师转化的条件。
由骨干教师向知名教师转化,是教师成长的成熟期,也是教师在职培养的第三步。这一阶段教师的发展已进入了最高层次,终身从教的思想已经稳定,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已向整体化、网络化、系列化发展。教学能力、教学机智、教学艺术及创造性教学能力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能够独立地承担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逐步向既能教学又能科研,既会教书又会育人的知名教师转化。
我们提出教师发展的三个转化期,主要是探索教师成长发展过程的理论模型,以便有效地解决教师在职培养问题,为开辟教师培养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应该看到上述提出的教师成长发展的三个转化期,是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实现的。我们提出“开辟教师培养的新途径”就是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学校不应仅仅是使用教师的场所,而且是培养教师使教师尽快实现转化的场所。为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应该十分重视学校的特定作用。
2000.2.1
3
第二篇:浅谈校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千台
浅谈校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抚顺市望花区千台小学 校长 陈良君
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这句话精僻而深刻地揭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而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又取决于有一个什么样的校长。俗话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摇篮,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它需要依赖一支有高素质,高文化,高水平的强大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的建设,需要校长的组织、协调、引领。
作为一校之长,如何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是改革和发展基础教育的根本大计,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下面我在工作实践的体会就三个方面谈谈校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一、擎领引航,具有牵引力的作用。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校长作为学校发展建设的指挥官、领头人,一定要有超前的思维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江泽民指出:“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因此说,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校长作用发挥的如何是至关重要的。要使教师受教育,校长应先受教育。校长要成为教师的楷模,自觉地践行“三个代表”,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工作实践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才能发挥牵引力的作用。
(一)把握政策方向,引领队伍不迷航。在办学过程中校长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带头贯彻 执行好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习中央及地方的重要报告和文件。因此,作为校长要注意指导教师掌握“政策法规”,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在工作中,我们把组织指导教师,学习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学习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学习好《教师职业道德》《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当做头等大事。通过学习,提高依法治校、文明治学意识,融洽了师生关系;创建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做到了敬业爱师,文明执政,为师表率。校长的把握政策、学习贯彻法规意识,影响了教师,成了教师的良师益友和教师成长的引路人。我以为:学习好思想政治理论,树立新时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带领教师在教育的事业上方向明,路子清,才能更好地带领队伍前进,不迷失航向。
(二)与时俱进,做科研和新课改的先行者
1.邓小平的“科教兴国”的英明论述,强调了科研的重要性,明确了搞好科研的重要意义。而兴国的根本是兴教,只有从教育事业上做到可持续的科研研究,才能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复兴。这就要求做基础教育的小学校长必须注重《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而且成为科研的先行者。根据这些,学校结合实际,经过调研于2002年初确立了《小学生上进心教育研究》的实验课题,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制定了近期和三年的规划,做到各负其责。2.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而教员的问题,主要又是校长的问题,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期,要求校长要有改革创新的能力,要有驾驭新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有“敢探索未发明的新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教育实践中的新理念。要带头学习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注意优良传统的教育方法与新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做到继承与发展,创新与实践,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走进新课标,实践新课标。
(三)扎实学习,勤奋实践,做学科带头人
江泽民同志还指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 个基本条件。”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提高校长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小学教育,这方面显现更为重要。因此,校长在走进新课标时,要认真学习了解各学科的教材内容,掌握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区别、联系,做到融汇贯通。并深入课堂,亲身实践把握住各学科精髓。这样,校长才能成为业务的行家里手,才能真正成为学科带头人。才能促进教师在各学科有所突破,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四)践行“三个代表”,做好教师的排头兵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校长的表率作用非常重要,基于 这点认识,我在各项工作中争当“排头兵”。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认为,校长要带头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带头学习业务理论,深入教学实践,成为行家里手;带头捐款、捐物,订杂志,走访等,起表率作用。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体现了即是设计者,指挥者和建设者。几年来,校长带领教师自已动手完成了“花园式”学校的建设,完成了百米文化长廊及文化教室的建设,实现了环境育人,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树立了校长的威信,得到了教师的拥护。因此说,校长在学校工作中要有执政为公、廉洁自律的思想;要有吃苦在前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有热爱师生,和谐发展的情怀。这样,才能成为排头兵。
二、置身教师中,具有催化剂的作用。
作为校长,除了具有“火车头”式的牵引力外,还应具有化学中加速物质间反应的媒介—催化剂的作用。校长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置身于教师中,同教师共同研究探讨教师队伍建设中和科研课题中应把握的相关知识与问题。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知识自我更新和发展,并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探求知识、更新知识、储备知识,不断调整自已的知识体系,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增强新的活力,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一)融入新课改,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新课程标准实施已全面展开,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专业 知识。校长要同教师一道把相关学科知识作为自已知识结构整体的有机组成。过去“样样懂,样样通”的“知识库”,必须扩大知识面,拓宽知识视野,纵横发展,以增强教学工作的适应性。要指导教师不断挖掘教材内涵,把所教教材中的知识也日益加深,不断更新丰富,做到教学内容结构现代化,课程设计现代化。通过抓好教师基本功训练,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说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搞好两个研究:课题研究、教学研究;练好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创四课:评优课、观摩课、引路课、优秀队会课;做“五好”: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节教案,写好每一篇案例,批好每一本作业、辅导好每一名学生等。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两年来获区级优秀课11节,市级课3节。教师正以更高更新的知识水平,驾驭着新时代的教育事业。
(二)融入科研课题,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在“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时代,校长不仅要带头抓科 研,还要带头搞科研,走科研兴校之路。在进行的科研课题《小学生上进心教育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学校教师都参与了课题的研究,经过三年来对四个因子(思想上有上进心、学习上有上进心、纪律上有上进心、自主成长上有上进心)不同时期的实验、总结、评估、论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分别获得了区、市级科研成果奖,有30余篇论文获得省市优秀论文。现学校正在对主课题进行拓展、延伸,争取取得更高更好的科研成果。通过此课题的实验研究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科研兴趣,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教科研的能力,对出现的许多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去研究、去解决、去提高,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把丰富的教育经验升为教育理论,并形成自已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已经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引导教师走向科研型,成为教学的研究者,最后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使教育教学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融入以人为本,提高教师的凝聚力
古代儒家的“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中央领导在多次讲话中也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讲的都是将人的因素高于物质之上,人的道德水准是管理的根本,指出管理者须用“德治”方能有效地形成一个群体的凝聚力。因此说,校长在学校各项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的思想;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都要体现出公开、公平、民主、富有人情味;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科研课题的研究等,措施要具体,实在有效,要给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同时在教师的生活上,要给予关心、关注,及时地进行精神上的安慰和物质上的帮助,解除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在管理中,人本思想的渗入,使教师在愉悦的环境中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教师精神愉快,各部门同心协力,全身心的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中,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激励总结,具有推动力的作用
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校长应具备的能力。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科研实践中,管理实践中,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能力,给予充分肯定与指导,弘扬成绩,弥补不足,才能真正起到推动力的作用。
(一)树立典型,带动整体
俗语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和旗帜的树立,它对 学校工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校长要鼓励教师,培养教师的成就感,要符合教师的“自觉期望的实现感,任务的完成感,专业的成果感,改革创新的首创感,社会评价的自尊感,取得成就的贡献感以及发展提高的满足感”等心理倾向,才能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中提炼出典型,才能带动整体。如树立全面管理的典范、学科的典范、活动指导的典范、无私奉献的典范等。几年来各类典范的涌现,带动了整体工作的开展。
(二)发挥特长,鼓舞士气
在榜样的促动下,能带动教师队伍整体进步、提高。但在这其中,大多数教师不是榜样,不是典型,而他们是学校工作的主力军,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主体。校长在抓典型、树榜样的时候,不要忽略他们。要正视他们,相信他们,鼓舞他们,激励他们。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抓住他们的课改和科研中点滴的成功经验,抓住他们在综合素质中点滴特长,去宣传,去推广,使他们受到鼓舞和鞭策,紧跟整体队伍建设的步伐,以全员高素质的队伍,投入现代化教育工作中。
(三)及时总结,整体提高
总结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是教师队伍素质 再提高,再发展和学校教育再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可靠的保证。通过总结,查找出下足,通过总结,制定整改措施,通过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校长要善于对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要总结到每个学科,每个教师,每件小事。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差距不足进行整改,这样才能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校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科学规范的管理方略,有利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形成;有利于学校整体建设,更有利于适应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努力使学校成为管理有特色、教学育人有成绩,为一方百姓所认可的规范化学校。
浅谈校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参选单位:抚顺市望花区千台小学 姓 名:陈良君 职 务:校 长
二00四年十一月八日
第三篇:浅析网络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浅析网络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廉政文化建设就是以“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为主题,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调动和发挥文化的功能,将一个个“廉政建设”的基本要素辩证地、发展地、有机地“整合”起来。21世纪,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汹涌澎湃,网络作为新兴的大众媒体,已经发展成为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重要作用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文化构建载体。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注重增强“舆论引导和新兴媒体运用能力”。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深刻认识网络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利用网络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对作为廉政文化建设主体之一的纪检部门来说,就显得日益重要和紧迫。
一、运用网络,构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文化建设氛围
随着经济的发展,腐败现象也越来越多。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在全社会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中,纪检部门不应该放弃网络这一重要的文化载体。网络的受众性和灵活性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在运用网络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加强优质廉政文化网站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网站建设,让廉政文化渗透于网络之中。要加大力度建设弘扬优秀廉政文化的网站,大力提倡有关部门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廉政宣传主页和专门的廉政宣传工作网站,公布廉政信息,培养廉政意识。要用先进的廉政文化迎接网络的挑战。在网络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廉政文化和进行积极的网络舆情引导,坚决抵制不良的言论宣传和西方的文化侵略现象。通过网络宣传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培养行政人员廉洁从政的信仰和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目标。二是要加强网络信息的采集、监控和分析。要及时了解网络上反映上来的信息,对于提出的质疑,要及时回应予以澄清、查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分析,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宣传质量。如中共湘潭市纪委、湘潭市监察局主办共建了湘潭廉政网,主动向人民群众公布政务信息和各项政策,宣传廉政文化的相关内容和开展的各项活动,采集了丰富的廉政信息。自开办以来,总计访问量达到135468人,访问次数达到285931次;湘潭在线定期向全市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家属发送廉政手机短信,构建廉政家庭文化网络。网络让纪检部门的廉政文化建设“插上科技翅膀”后将增添新的活力,构建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文化氛围。
(二)运用网络,健全“知惧”的廉政文化制度
在反腐败斗争中,要注重“知惧”的廉政文化制度的建设。廉政文化,仅仅依靠宣传教育,依靠人的自觉性是行不通的。它还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和约束,形成一整套对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
当前,要运用网络,强化廉政文化制度建设。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汲取多方面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各项反腐倡廉的规范和制度。通过严格的约束,使掌权者“不能”贪;通过严密的惩治制度,使掌权者“不敢”贪。建立网络预警机制。在网上运用党风廉政建设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民意调查,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意见和建议。运用网络手段,加强预防工作,在源头上防腐;设置网络廉情直报点,广泛收集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发布制度,通过多种手段适时发布有关地区或部门的党风廉政测评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早纠正。
(三)运用网络,构建“多主体、多层次”的廉政监督体系 纪检的监督要在全社会构建多主体、多层次的监督网络体系,把权力的运行置于有效的监督网络制约之下,形成良好的监督效果。运用网络手段,构建系统的网络监督体系。一是将群众纳入监督体系中来。网络上的文化信息传输是双向的,具有交互性。在传统媒介上,普通民众缺少话语权。在网上,每个人既是文化的参与者,又是文化的制造者。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让群众能及时将自己发现的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现象反映上来。群众所接触的行政官员是更加全面的,可以从一些日常的生活作风中看出官员的廉洁与否。云南的“躲猫猫”事件,广西的“楼歪歪”,南京的“天价烟局长”都是群众在运用网络,集结力量对抗腐败和不公。借助网络,普通民众都成为了廉政文化建设者,使“监督腐败之眼”遍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使腐败行为缺少了藏身暗处的“保护色”。二是要构建对公务活动,重点工作、领导干部的监督体系。利用网络公开透明的特点,促进政务公开建设,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制定行政信息公开办法,明确公开范围、方法和程序。通过上述措施,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对每位干部实行动态监督管理,在工作八小时外的生活也要纳入监督之中。如湘潭市搭建网络平台,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果断处理红网上一些与政府工作有关的敏感帖子。纪检部门也在湘潭廉政网上积极参与讨论,接受群众意见,妥善处理各种问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会给廉政文化建设带来消极影响。网络不良文化对廉政文化的冲击也是相当大的。网络中垃圾信息的传播,具有量大、快速、隐蔽等特点,给廉政文化的建设设置了重重阻力。一些西方国家以宣扬西方“廉政文化”出发,把西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人生观传入国内,有可能导致一部分人盲目趋从西方社会的腐朽的价值方式,给廉政文化构建带来不利因素。这些消极影响需要我们在运用网络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关口前移、认清实质、区别对待、注重防范。
第四篇:电子政务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电子政务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日益发展的电子政务具有信息传递快捷,资源共享,信息交互及时的功能和特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应该借鉴和利用电子政务这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政府与民众之间进行直接与间接的、同步与非同步的、一对一的、多对一的、一对多的、多对多的,以电子政务特别是政府网站为中介的对话、讨论与互动,把电子政务建设成为政务公开透明、决策民主科学、监督健全有效的廉政建设新平台。
一、电子政务——政务公开透明的新平台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要求政府必须公开包括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等在内的一切公共信息,为权利阳光运作奠定基础。从行政学与政治学的角度看,政务公开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现代公共行政的特质。根据党的性质和政府的职能,凡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政务,都应当公开。因为,政务公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遏制腐败的消毒剂;同时,公开还可以提高政府在民众心中的信用度,降低管理监督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腐败成本。
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政府网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迄今为止大家公认的最好的公开政务的新平台。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信息,除权威性外,还可以做到实时和双向传输,而且还能够突破地域的限制。因此,政府机关应当通过建立政务网站,及时地向社会发布政务信息和接收民众的意见、建议,从而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形成良性的信息互动关系。通过政府网站,发布公共信息、政府公告,提供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政策和重大事件披露、市政建设、公共管理、环保、就业、医疗、人事、物价等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让民众及时地了解政府的大政方针,决策措施,从而扩大民众的知情权,增强政府的信用度。如,2005年10月1日试运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简称“中国政府网”www.xiexiebang.com),就是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政府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中国政府网作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面向社会的窗口,通过开通“今日中国、中国概况、国家机构、政府机构、法律法规、政务公开、工作动态、政务互动、政府建设、人事任免、新闻发布、网上服务”等栏目,向社会提供政务信息和与政府业务相关的服务,对于促进政务公开、改进行政管理、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平台还有利于防止信息“富者”和信息“贫者”走向两极分化。
为推进政务公开,根据电子政务的特点和有关国家在电子政务实践中的经验以及我国国情,我国建立比较规范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具体来说是:第一,政府机关通过统一的政府网站公布其机关组织、职能、程序、实体规则以及一般性政策声明。第二,通过互联网等传媒设立“电子阅览室”,供民众了解政府信息。为解决“电子阅览室”数字鸿沟的问题,可以考虑向低收入者发放统一的“专用电子政务免费上网卡”,解决其上网难的问题。第三,建立民众个人信息制,除上述两类信息以外,民众可以以个人名义向有关的政府机关提出提供或获取信息的申请,政府机关通常应回复申请人的申请,并决定是否接受其申请。如果拒绝申请人的申请,应详细说明理由。第四,制定信息提供、获取、发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裁故意销毁或者隐瞒信息的行为。通过电子政务这一新平台,让民众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的信息,知道政府想做什么样、要做什么、在做什么样、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怎样做的问题。
二、电子政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新平台
决策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民主决策要求决策前要听民意集民智。这样,决策才可能是比较正确的;同时,民主决策本身又能充分地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并使正确的决策更易于执行;另外,复杂多变、充满挑战和风险的社会环境,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电子政务这一平台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现实证明,电子政务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相互沟通的“新桥梁”。民众可以借此表达意见,以增加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政府能充分利用这一新平台更广泛地了解民众的意愿,有利于集思广益,进行正确的决策,让决策更多地体现民意。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其鲜明特点之一就是,中央在酝酿“十一五”规划草案时,就在有关政府网站上公开并开设了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网上大讨论,先后有412万公众向“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这部变“计划”为“规划”、大规模问计于民的新五年规划,由于首次大量吸收了民众的真知灼见,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不但社会反响极好,而且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外国的经验,笔者认为,决策参与民主化科学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政府(包括立法)机关在政策起草过程中,先期通过网站发布政策建议并公布政策草案全文,让民众通过网络参与,提出意见;如有必要,还可以就政策中的重大问题、争议问题等等,组织网上听证,实现决策者与民众之间的实时互动。二是政府可以利用现代的政府网站定期举行听证会,与民众对话,获取信息,征求意见。政府与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开辟政府网站与个人主页,公布自己的网址、电子信箱,专门收集民众的意见,接受网上群众的来访;通过BBS等方式与公民进行定期网上对话,“通过视频聊天”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三是开通领导机关信箱或领导者个人信箱,接收群众来信等形式直接把政府与市民连接起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民众沟通,扩大民众参与的程度和范围,争取民众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参与和监督。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索民众通过互联网参与决策的其他形式,如电子投票、电子问责制等等,从而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的发展和进步。
三、电子政务——监督健全有效的新平台
公共信息通过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公之于众,有利于扩大民众的知情权,加强民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政府工作在公开透明的条件下、在民众的监督下运作,更容易发现缺点和弊端,及时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一方面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渠道非常匮乏,政府总想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一项政策对公众的实际影响,而民众也在揣度政府的真正意图,这种相互反馈机制的缺失,使政府与民众始终处于博弈状态,形成了信息资源的“内耗”;另一方面,政府除决策外,还掌握着80%以上的公共信息,往往与普遍民众形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就为政府信息寻租的腐败现象提供了滋生的温床。采用电子政务,可实现全天候互动式服务,促进政府廉洁高效,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如,在网上进行行政审批。目前,我国的行政审批程序和程式,仍然是以传统的运作方式为主,其特点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办理,有关领导及其办事人员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加之配套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制度设计意味着“人治”高于“法治”,当把行政审批放到网上在民众的监督下进行时,政府在网上进行行政审批,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通过公众的信息反馈,就能够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减少失误,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让权力在“电子眼”下运行,在民众的电子平台上运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阳光工程”,监督政府也就成了实实在在的监督。如,各地正在探索的网上审批制度。市民可以在网上查询、下载资料等,其目的是借助电子网络手段,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监督,遏制行政审批中的腐败现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设计固定的程序,以预防公职人员腐败。在建成电子政务系统之后,我们可以把某些工作交给机器来执行,在人操作机器的同时,也让机器管人,从而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人为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消除或减少某些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机会。如,教育部2005年通过实行网上招生,就有效地防止了招生人员的偏袒和舞弊行为,有效地遏制了“招生腐败”。另外,电子政务系统还能有效地防止公职人员的越权行为。如,通过对党政机关的内部电子政务办公系统设置特殊的程序,使公职人员在计算机上只能进行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固定工作,而无法越权办额外的工作,从技术的层面保证了办事始终严格地按照工作程序和职责分工进行。除此之外,党政机关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在联网运行之后,内部的决策过程就变得更加透明,而且所有操作都记录在案,有据可查,这也大大提高了某些腐败行为的难度和风险。
1、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发布各种政策信息和服务。政府部门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行政管理,实现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2、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通过共同的网络平台可以将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孤岛进行连接整合,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对同一事项进行协同工作,从而优化政府决策,提高办事效率。
3、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通过电子政务,公民可以实现在网上在线登记、注册、申报项目、缴纳税收等业务活动。政府也可以实现在线征集公民意见、发布招标信息,审批项目、网络征管税收,电子采购等业务活动。
第五篇: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班集体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能让学生拥有&好学%向上%团结%活泼’的班集体是班级工作的目标,实际上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作为班级学生的组织者和带领者在班级中的这种特殊地位使班主任成了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特殊要素,从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注意营造宽松的氛围,发挥班主任行为的榜样作用,制定制度,检查督促作用,可以把班级管理上的许多矛盾化解在无形之中,有利于推动班级的文化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的建立往往是在班主任的积极工作下逐渐形成一种师生共享的资源。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建设 作用
班集体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绪$因此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让学生拥有、好学、向上、团结、活泼的班集体是班级工作的目标,实际上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班主任作为班级学生的组织者和带领者,作为班级生活的全面负责者,他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要比其他教师多得多;班主任作为一班之“主任”,拥有别的教师所没有的权威,班主任在班级中的这种特殊地位使班主任成了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特殊要素,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中的特殊要素,使他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从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德育教育
1.1在班级体中建设中要引导学生培养能吃苦的精神
如果说任课教师是对某一学科负责,那班主任就不仅是对所有学科的均衡发展负责,还要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负责。在军训期间班主任就要突出强调学校五个培养目标中的一个,肯吃苦,作为班主任的我就要跟学生讲清楚新时代的吃苦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吃苦,我们不能一提到吃苦就联想到狂风暴雨,风吹日晒。高强度的劳作,事实上,在新时代对于学生来说,吃苦就是高效的利用可以利用的所有时间,增加思维的密集度、速度和强度。遵守军训时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出勤,按时休息。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学生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育品德、增智能的重要时期。正处于心理,生理突变的重要时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又主要是在班集体中进行的。班主任组织管理好班集体、建设好班集体,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的工作艰巨而光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培养创造型、特长型人才的更高要求。这就使班主任的工作必须从细节做起,从学生的思想抓起。
1.2"在班级体中建设中要引领学生学会感恩
培养学生懂感恩的意识在当今时代尤其显得重要。要让学生明白,承担一份责任、珍惜现有的一切,为明天能感恩父母、国家、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感恩要从爱父母做起。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能爱集体、爱国家。引导学生以感恩之心去了解父母工作的辛劳,体谅父母养家糊口的不易。教育学生在节日、父母生日向他们表达爱心。平时多关心父母,多与父母沟通交流。班主任要正确地引导他们,激发他们上进,学生在学习中奋力拼搏,取得优秀的成绩。班主任不仅要让学生感恩父母还要引导学生尊师爱校,体会学校教师多年来为他们学习生活服务的职工为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他们的成长与进步不仅仅是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也包含了无数长辈和亲人朋友付出的汗水。使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感恩、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让学生一生受用。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和谐环境,培养学生的智力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竞争力。
1.3 在班级体中建设中用爱引领学生培养自主管理的能力
爱,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是老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班主任要把真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老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信和自强。很多有经验的老师调查表明,学生对最喜欢的老师首要的一条标准就是(客观公正、平等待人、不偏袒、和蔼可亲、爱护关心每一个学生。做一名班主任,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学生们很善于观察与思考,对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在观察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反应。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诚心诚意地爱护他们,关心他们,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肯定,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所以,班主任要具有爱心,是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2.班级管理
2.1 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确立班级发展目标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是目标的提出者,班主任在注重本身业务能力提高,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积极引导班级文化,使之朝着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向上的学习环境的方向发展。在新的教育体系下,以班主任为主体,学生单方面服从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已不复存在,他所提出的目标是否符合教育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有在符合学生主体选择的情况下,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基本特点以及思想状况的情况下,才能使班级目标的提出做到有的放矢,符合实际$班主任同时应强化文化价值观教育,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眼前与长远的相互关系,从而引导班级文化向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2.2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教师则要履行好教育职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目的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目标的制定方式上要反映民主性和群众性$ 班级发展目标归根到底要落实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这样既能有效激发同学们关心集体的热情,又能使他们充分体会班级目标的内涵,有利于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2.3 促进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构建和谐班级,就需要从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的高度去认识,从立足班级长远建设的实践去推进。所以在平时班主任一定要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形成平等、友爱、默契的师生关系,注意营造宽松的氛围。只有置身于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理才是放松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才可以自然流露,才不必受到太多的拘束,在广泛的交往中可体验友情的美好,增进相互理解,懂得协作的重要,而且还可以开阔胸怀,淡化冲突,净化不良情绪,从而形成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良好班级文化,使每一名同学在融洽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在和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2.4发挥榜样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教育者,他对教育观念与实践的正确把握,他对班级文化的解与融入,使他成为了班级文化精神的灵魂,使他能带领班级建立共同的追求,形成积极的班级文化,以班主任自己的言行举止,健康的心理去感染改变学生,使学生内心充满阳光,良好的班级氛围自然形成,我们开展工作将会非常顺利,我们也更能享受到成功教育的快乐,也更能体会我们辛苦付出的价值,那样我们和我们的学生都将会更加愉快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2.5 制定制度、检查督促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既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班级管理的重要途径$把公民规范、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的要求体现到班规班纪中来,把班级发展理念、价值取向融入到班级制度中去,围绕学生学习纪律、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制度执行等方面来把握重点内容,进行制度设计;只有使班级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才能使班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3总结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班主任在操作班级建设时,尤其要注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优秀班级文化的建立往往是在班主任的积极工作下逐渐形成的一种师生共享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