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课改心得体会
关于政治课改的心得体会
教师改变与课程改革密切相关,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然而,教师对课程改革会表现出抵制和自愿改变两种倾向,这使教师改变具有了悖论性质。就其内涵而言,教师改变是一个多维度、多阶段过程,并且各维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在课程实施中,既要妥善管理实施的“步伐”,处理好教师渐进性改变和根本性改变的关系,又要从专业、资源、制度和文化入手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引领教师改变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增强了人文性。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性”。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二、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青少年时期正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牛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三、高度重视实用性。
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人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
思考课程实施中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我们为教师提供的支持之间的关系,同时从专业、资源、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审视教师遭遇的冲击,并且为其提供相应的引领和支持,使这些方面的变化能够达到同步。在专业方面,要为教师提供具体、及时的专业指导,使其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在资源方面,要有合理而充足的资源配置,并为教师提供与改革理念相匹配的课程材料;在制度方面,学校和行政部门要调整现有的组织结构和规章程序,为推动教师改变提供制度保障;在文化方面,改革的倡导者和促进者要更新那些与变革理念不相匹配的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念,为教师改变提供宽松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概言之,所有这些措施的目的都在于为教师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改革情境中的自我改变创设一种安全的心理氛围,引导和鼓励其专业实践朝向符合我们预期的、有利于课程实施的方向发展。
第二篇:政治课改 路在何方
政治课改
路在何方
福建省永春县美岭中学(邮编:362618)
朱 囝
备受瞩目的新课程改革作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着眼点,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正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实践。但是新课改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诸如:如何实现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成功对接;如何达到新课程所要求的理想状态;如何构建完全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新教学模式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无疑是我们在课改中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面对诸多问题,笔者心情复杂,既为新课改的铺开感到振奋,却又更多地为新课改的前景担忧,不知路在何方?思索良久,愈觉得很有必要深入探求新课改成功之路。那么,路在何方呢?
一、全新的课程理念:新课改成功之思想武器
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
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深入理解与把握与新课改相适的新课程理念,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开创教育的新境界。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至少需要把握这几方面:(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但并不是课堂教学模式化的“美丽借口”,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3)、最为关键的是,在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政治教师要胜任新课程,一方面应组织学生如何去学会“会学”,如何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如何根据学习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不同的信息、选取不同的处理信息的方法;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起勇攀知识高峰和道德高峰的决心与信心,教师应成为学生发展中的“一盏明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从而使学生能在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中永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因为时代是发展变化的,教材再怎么更新,总会或多或少地滞后于时代发展的。况且,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新问题、新情况总会不断涌现,很多问题用过去的经验和理论来应付和解释是根本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3、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习观。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
新课改的灵魂是要挖掘、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组织教学时,必须贯彻这一“灵魂”精神,做好师生互动活动,当好学生学习同路人的角色,保证在课堂上师生一起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展开直接地、面对面地交流与对话,学生才能获得真情实感的、鲜活的知识,并获得人格的陶冶与健全。所以,今后我们在课堂上要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的“众人说”,让师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体,都有发言权,从而实现师生在互动中共同探讨、研究、切磋、互补、交流,使课堂成为一个思想碰撞、心灵交汇的摇篮,成为一个互相合作、共同体验的空间。
二、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新课改成功之必由之路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的改革。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和政治教学活动当作生命来珍爱,思想政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学生的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培养、引导学生具备科学的思维品质和优良的人文素养。因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学必须在传统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作根本性的调整与改革。其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至关重要。因为,任何教学成果的取得,都是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完成的。所以,我们必须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尝试与推行创新教学模式。如:
(1)、情境式教学。
教学时,教师及时捕捉一些典型的时政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极大地调动、挖掘、激发学生个性的需求和参与的乐趣,使学生能够在喜闻乐见中自觉实现知识、知识结构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段炼,并进行知识价值取向的选择。这一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是应把握好情境的设计(包括案例、项目、问题)、布白、反思这三个环节。
(2)、案例式教学。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真正成为了“平等中的首席”。而学生则是“手、眼、口、脑并用”者、实践者和地位平等者。这些转变,实际是在告诉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左右逢源,步入佳境。
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否则,我们的教学就只会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无法实现质的飞跃。新课改也会是穿新鞋走旧路,有声势没实效,最终只能陷于肤浅。
三、顽强的上下求索精神:新课改左右逢源之法宝
新课改是一场革命,必然会带来许多困难。面对困难,教师应该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充分认识到新课改的艰巨性,要敢于向传统观念、习惯、政策、措施、利益发出挑战,不断探索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的东西,真正能够推动新课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为此,教师的当务之急须做到:
1、探索教学开放问题。
新课改要求减少课堂教学中的统一性和强制性,强调课堂的支配权应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展。教师的任务主要是负责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负责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诸方面全方位地向学生开放,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更充分的发展。这种开放的政治教学给广大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尚需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完善、提升自己。
2、尝试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
各地、各校的实情有诸多差异。课改实验中,不能盲从,更不能鹦鹉学舌,步人后尘,而应该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从思想政治学科来说,在引导学生做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诸多优势。可是我们却因没有地方教材、校本教材,而使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所以,要使新课改真正落实到位,编写出多姿多彩的有地方特色的政治教材实乃时不我待。
3、寻求适合课改要求的评价机制。基础教育中功利性追求在许多地方依然故我,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的观念还没有改变,这导致了思想政治课改在不少实验区举步维艰。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这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打破传统评价观,力争评价的多元化,此乃刻不容缓的事。
新课改涉及到诸多复杂关系,需要全方位地协调。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新课改是系统工程,可谓任重道远。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广大教师能够积极投入、大胆探索,各方齐心协力,政治课改一定能够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第三篇:初中政治课改小结
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工作,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切实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一.教研组现状分析
我组是学校最年轻的教研组。我组现有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3人。我组的理念是:让所有教师各施所长,各显其功。但我组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1、教育观念虽有转变,但不彻底。表现为所有教师虽然在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虽然作了一定的努力,开设了一些研究课,但总体说来,课堂教学大都采用讲授式教学或满堂灌的情况还比较严重。
2、备课组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通过集体的智慧提高课堂效益。
3、在课题研究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课题研究仅局限于研究课上,也仅是出产几篇论文。应要扩大课题研究的受益面,通过研究,使课堂效益有切实的提高。
二、主要工作 本学期主要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与新的课程标准,总结课改经验,探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如何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入政治课课堂教学;组织初三教师认真学习中考政治科考试说明与要求。
1、组织政治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研究新的课程标准,确立新的教学观念,以此为指导,改革政治课教学,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2、认真学习新课程,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组织教师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及解读,使我组教师了解课改,关注课改,能以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并做好知识储备工作。
3、组织教师学习政治学科教学建议,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4、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感、备手段等,三、对今后教研的几点思考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是搞好教研工作的关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关心、支持教研组、学科组的工作,加强教研队伍建设,给教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并采取得力措施,强化教学研究工作,牢固树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只有使每一位教师都积极投身到教学研究中去,经过刻苦研究,才能探讨出学科的教学规律,搞好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开展教研组和学科组活动,要建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每次开展教研活动,都要认真地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因此,每个成员都应准备好经验总结和教改的资料等,做到心中有数。开展教研活动,要发扬民主,畅所欲言,相互尊重,互相协作,注重实效,使教研工作开展得丰富多采,扎扎实实,教学发展做贡献。
3、加强学习,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政治课教学是一门时代性特别强的学科,因此政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既要学习理论更要关注时事,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加强同伴之间的信息反馈和沟通,互补与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4、坚持教师反思制度,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加强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内在因素,是开展教研的基础。教师必须以自我教育工作为思考对象,展开对自我教育教学行为与结果的审视和分析。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开放自我,加强同伴之间的信息反馈和沟通,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成长,构建现代教师学习方式。在分配岗位上有意识的进行老带新,师徒结对,老教师把丰富的教学经验传授给新教师,新教师用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影响老教师,这样互补,互相取长补短,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很有帮助。
第四篇:初一政治课改总结
七年级政治学科课改总结
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工作,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切实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一.教研组现状分析
我组现有专职教师2人。我组的理念是:让所有教师各施所长,各显其功。但我组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1、教育观念虽有转变,但不彻底。表现为所有教师虽然在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虽然作了一定的努力,开设了一些研究课,但总体说来,课堂教学大都采用讲授式教学或满堂灌的情况还比较严重。
2、备课组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通过集体的智慧提高课堂效益。
二、主要工作
本学期主要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与新的课程标准,总结课改经验,探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如何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入政治课课堂教学。
1、组织政治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研究新的课程标准,确立新的教学观念,以此为指导,改革政治课教学,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2、认真学习新课程,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组织教师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及解读,使我组教师了解课改,关注课改,能以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并做好知识储备工作。
3、组织教师学习政治学科教学建议,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4、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感、备手段等,三、对今后教研的几点思考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是搞好教研工作的关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关心、支持教研组、学科组的工作,加强教研队伍建设,给教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并采取得力措施,强化教学研究工作,牢固树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只有使每一位教师都积极投身到教学研究中去,经过刻苦研究,才能探讨出学科的教学规律,搞好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开展教研组和学科组活动,要建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每次开展教研活动,都要认真地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因此,每个成员都应准备好经验总结和教改的资料等,做到心中有数。开展教
研活动,要发扬民主,畅所欲言,相互尊重,互相协作,注重实效,使教研工作开展得丰富多采,扎扎实实,教学发展做贡献。
3、加强学习,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政治课教学是一门时代性特别强的学科,因此政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既要学习理论更要关注时事,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加强同伴之间的信息反馈和沟通,互补与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4、坚持教师反思制度,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加强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内在因素,是开展教研的基础。教师必须以自我教育工作为思考对象,展开对自我教育教学行为与结果的审视和分析。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开放自我,加强同伴之间的信息反馈和沟通,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成长,构建现代教师学习方式。在分配岗位上有意识的进行老带新,师徒结对,老教师把丰富的教学经验传授给新教师,新教师用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影响老教师,这样互补,互相取长补短,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很有帮助。
初一政治备课组2014-1-7
第五篇:政治课改总结二
2012-2013学第一学期初一思想政治课课改总结
我们初一政治组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扎实、有效的开展课改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1、落实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重在课堂角色的变化。
在新课程中,教师将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等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在近一年的课改实践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创设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应用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了基础。
2、教学中依据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根据学校学生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了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在教学中我们较多地运用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从中获得感悟,得到结论的教学方式;同时将讲台对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社会调查,制作课件,课堂上台演示讲解,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当代的中学生在心理上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尝试用播放音乐、演唱歌曲、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使他们在和谐、民主、活泼的氛围中,心理品质得到升华。
5、教师个人修养。首先要健全教师人格,以身示教,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实现对学生人格的直接影响。其次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完善自我。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尤其要重视对教育学、青少年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把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的统一起来,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