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后的反思

时间:2019-05-13 06:4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后的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后的反思》。

第一篇:学习《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后的反思

学习《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后的反思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深知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不是纯粹的机器,我们或许有理由要求他们有超常的业务与道德素质,的确,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作为教师我经常感觉“载不动许多愁”,时间长了势必会使心理不堪重负。过重的工作压力扭曲了教师的心理。

自从担任毕业班以来,生怕在教学中出了差错而影响学生升学和学校名声,为备好一节课常常紧张得睡不着觉。“带好班的时候觉得还轻松点,去年带了一个差班,费了很大劲学生成绩提高不多,学校还因此找我谈话。这学期还要带那个班,我都不知道怎样上课。我觉得我似乎不适合当老师了。

“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教师比其他人都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压力。第一、升学、评比压力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各方只能以学习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估学校和教师,并且教师的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评优、住房分配等直接受到学生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制约,因此,加重了班级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性,本来应该是互帮互助、和谐友好的同事关系被竞争关系所取代了。第二、教师的工作项目繁多。专职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项目是备课、讲课、课外、批改作业,如果是班主任还包括负责早晚自习、课间操、打扫卫生、组织班团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班干部、与家长交流联系(家访、家长会等)、写评语、填写成绩单以及各种收费等,可谓名目繁多,而且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出错,这无疑会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紧张感和压力感。第三、相对其他部门而言,我们在校园内承受着多重角色的压力。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对学生起着教育管理的责任;同时也是学生父母的代理人,在一定时间负责照顾学生;既是学生的朋友,也是学生的心理治疗者,需要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思想和感情,也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在学校之外,在家庭中充当各种角色,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要应付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多种人际交往。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普通人,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家庭矛盾,他们既要全力顾及事业还要全力顾及自己子女的未来,我常常是左右为难,应接不暇。

教师是树,心理健康是阳光。我真希望每位 教师都有阳光灿烂的心态,让教育之花更鲜艳!让教育之果更丰硕!

第二篇:《教师心理问题调适》学习反思

《教师心理问题调适》学习反思

赵正遂

目前,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由于教学压力、学生管理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经济压力等等形成了教师心理健康指数极力下降,其主要原因表现在:1.客观原因:(1)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导致教师压力大。(2)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任务,一般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3)教师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4)师范教育的不完善。师范教育学习的是心理学知识,而没有学习心理卫生、心理保健知识。2.主观原因:(1)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均。(2)个人生活的变化。

怎样心理状态才是良好的心理呢?

第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

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

第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

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

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

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1)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他们学习的楷模,教师行为对学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特别是中小学阶段)。所以,教师的道德水平、思想情操、气质、爱好、言谈举止、个性、甚至衣着打扮都会被学生有意或无意地评论与模仿。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高,会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和环境,学生会得到健康的发展。如一个自尊、自信、自强的老师,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让他们也能自尊、自信、自强。反之,教师心理不健康,如言行不一致,学生便无所适从;老师情绪不稳定,会造成学生情绪的大起大落。

2)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工作。现代社会节奏快、变化快,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再也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要担任多种角色,如人格的榜样、心理保健员、生活的照顾者等,而这些角色之间又往往发生冲突,所以需要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

另外教师这个职业有其特殊性,也需要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其一,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教育的对象是成长中的青少年,还不成熟,需要老师耐心指导;其二,工作任务的繁重性:多种角色集于一身,处理不当,容易迷失;其三,工作成绩的间接性:俗话说“百年树人”就是指教师工作成绩的间接性,不像工人和农民一样能直接收获成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心力和情感;其四,自我发展与责任的压力:要作学生的榜样,社会和家长要求高。

3)教师的心理适应困难比其它行业高,更需要老师注重心理健康。台湾师大教授张春兴研究发现教师心理适应比一般人困难。据调查,美国百分之六至八的教师有不良适应。1976年进行的《教师健康问卷》,收到9000多份回卷。其中百分之八十四认为教学工作有危及健康的风险;百分之七十五认为压力是影响身心健康的最主要的原因。1983年,美国教师协会调查约有百分之三十七点五的教师有严重的焦虑和精神紧张。80年代,美国百分之三十的教师想改行,百分之四十提前辞职。这些惊人的数据告诉我们:教师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第三篇:新时期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谈新时期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随着我国目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各种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各种压力不断增强,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加之新时期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经常会感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条件的落后,产生不断培训的迫切需求,但又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同时又实行了教师聘任制,许多地方中小学教师已经出现了饱和的现象,使得教师的工作岗位竞争更趋剧烈。加之目前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不是很理想:社会转型、上级要升学率、学生难管、收入不高、负担不轻,导致许多教师的心态经常不平衡。

教师在我国的传统社会中,由于身负传道、授业、解惑的三重任务,一向崇高,受人尊敬。但在数字经济时代,需要高端科技人才备出的时代,许多家长和学生面对虚拟的现象,传统的价值观已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加之现阶段,在中小学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同时又出现许多单亲家庭,家庭的结构与从前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对孩子的教育一直被看成是重中之重,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在中小学时期是否能够受到好的教育将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一生的发展,并由此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现在的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自我调适就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了。

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解认识自己的心理,教师心理调适可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形成稳定规律的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拓宽自己的生活面,丰富自己的课余时间,多做有意义的活动。对待他人的态度要热情。教师尤其是对于学生更要亲切热情,与同事也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要为人师表,就需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注重自己的仪态与服装,对人对事要冷静宽宏大度,不能冲动。让生活更充满活力,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其次在日常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教师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省来提高教学能力,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情绪状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地成长。专家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善于反思是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专家型教师的核心特征。要主动吸收新知识,在有效率的教学中,不断进修,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与他人的生活比较。如果你时常把自己的生活与他人作比较,表示你已经有了潜在的抑郁,应尽快克服。更不要掩饰自己的失败。

最后,调整自我期望值,接纳自我。教师们的心理压力中有一类是来自于对自己的高要求——无法接受自己有做不好的地方。这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给教师戴上了一顶冠冕堂皇的帽子:博学、高尚、充满智慧,无所不能„„社会对教师的神化是对教师职业的肯定,也是一种高要求,使很多教师无形中在自己心中形成了“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这实际上等同于让自己在“理想自我”状态下工作与生活了。可他们同时也是一名普通人,他们的“现实自我”中有平凡、琐碎的一方面,有缺陷,需要被包容被接纳。如果老是活在“理想自我”的指挥中,将会有很多失意或压力。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自我保护。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会让我们过得更愉快。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篇: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研修日志

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研修日志

作为一位教师,他要么是在帮人,要么就是害人。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心理健康如果出了问题,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因此,教师保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而国内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的水平。这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影响,所以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适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祥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五方面:

一、对教师角色的认同,教师只有对教育工作有热情,才能更加的投入工作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生活,心理上自然就更加的健康。

二、教师要了解实时的教育政策,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三、能在教育界建立和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让人的心情各方面都发展良好;

四、具有稳定而积极的心境;

五、能够进行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

作为教师要懂得如何调整自己,学会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如何使自己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在这我将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谈自身对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凡事首先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让心大一点: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变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变小了。再大的事情也不过如此,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心释放出来,要看到这大千世界的气象万物。

(二)必须加强身体锻炼。心理健康其实与身体健康也是有一定的联系存在的,现代的教师不应当追求自己身心都健康。多做户外运动,提高自己的保健意识,注意饮食的结构,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运动方式,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心理健康起着很大的影响。

(三)学会简单化生存人生的追求是什么?如果要说起来有很多金钱,名誉,地位,有太多太多,但作为老师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点,让自己的人生追求简单化:有个伴、有个窝、有点钱、有好友!

(四)确立对自己的信心人的毛病是不相信自己,因此总看别人。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并且要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学会扬长避短才是正确看自己。

(五)永保一颗平常心对生活、对工作、对自己、对别人,都不要有过高的要求。面对生活工作上的种种困难,我们都要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只要尽力的去付出,结果也不过成功或失败。因此,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提高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重视教师生活质量、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促进教师往专业化发展,专业化水平越高,工作成效越高,教师能更多地体会到教育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教师建设富足的精神家园。给予中小学教师更多有效的社会支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校园文化、领导与教师间相互的支持与帮助、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和理解,这些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五篇:中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中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中学生活是学生人生中重要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如何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长期以来,我们在抓常规,抓成绩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在学习中,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一些对学习不利的心理问题,影响了学生个人的进步。我们将学生中出现的这些不良心理进行分类,逐一分析。

一、中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

(一)考试焦虑

就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在应试教育还不可熊根本改变的条件下,教师依然在为了“名次”拼命地教,学生照常是为了“分数”没命地学习,结果使学生负担日益加重,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学习问题中最常见的是考试焦虑,检出率(以自我感觉不适应为标准)为69.6%。它主要是指在考试前或考试中出现的担心、焦虑、不安的情绪,并随着心跳、发抖、出汗等急性不安的躯体症状,或头疼、腰酸、背疼、疲劳等长期性躯体症状,也可出现失眠、做噩梦等现象。比如,小陆是某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为此,家长和学校都对他这次高考寄予厚望。小陆却由此产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临考前一直神思恍惚,进考场后更是头晕目眩,无法正常发挥.。又如:某某,女,初三,父母对其期望过高,心理压力很大,造成应试恐惧。考试前、中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有时伴有腹泻,痛经,记忆再现困难,脑中一片空白,无法抑制自己的紧张情绪,考下来的成绩可想而知,不仅父母焦急,其本人也很担忧。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位男生谈道,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尔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张的地步。由此可见,考试焦虑与父母的过高期望有关,如父母要求子女每次考试都要有很高的成绩,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唠叨或责骂,使学生形成对考试的恐惧;或者有的父母总是把子女与别人的孩子做比较,也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形成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也与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关,如果学生对自我的要求过高,好胜心过分强烈,而对自我的评价又过低,容易对考试产生恐惧和焦虑。考试焦虑也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培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严重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准备的,实际上升人大学的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差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衰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们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

(二)学习方法问题

学习方法问题也是学生存在较多的问题,检出率为65.4%。它指学生不会利用好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学习效果事倍功半。如:不知道如何制订学习计划,不知道如何预习和复习,不清楚参考书和笔记本的使用方法等等。这除了与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有关外,还与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方式有关。家长对学生学习过多地干涉和要求,往往限制孩子学习潜能的发挥,也限制了孩子自己对学习策略的思考和探求,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学生疲于应付做不完的功课,拼命地上各种辅导班,他的一切都处在家长和教师精心安排下,时时处于被支配地位,自然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更不会主动地运用学习策略去学习。

(三)厌学问题

厌学问题是令家长非常头疼的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表现得比较严重,检出率为63.5%,厌学就是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学习没有兴趣。表现为不爱学习,不爱上学,即使上学也是应付差事,心思根本就没在学习上,心里总是想着电脑游戏、上网、玩具等等。如今,学习的重负确实将中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不少人产生了厌学心态。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有位同学就曾在日记中写道:"晚上1l点多了,望着桌上摆满了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本……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飞灰。”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和无奈。因此,厌学成了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有位重点学校的学生就谈道:“每当看到、听到别人考试作弊时,自己心理就不平衡。当自己成绩不理想时,又会埋怨老师不公平,觉得认真学习真没意思,不想再学了。”还有位学生告诉我.学生中有种说法:“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在推举各种代表时,常会当选,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去读书了。”有许多学生中考、高考一结束便丢掉书包,彻彻底底地放松自己。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反常行为。比如,有些中学生骑着自行车漫无目的地满城乱串;有些中学生一天到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有些中学生一头扎在电脑房里不肯出来;有些中学生则饥不择食地看小说和看电影。中学生们在用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慢慢释放压力,平衡心理。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其实,学生厌学与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教学方法有关。有的教师对学生态度生硬,教学方式机械呆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本人缺乏求知欲与好奇心,生活上贪图享受,懒惰、缺乏意志力、不能吃苦,也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还有学生的其他心理原因,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讥笑而不愿上课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心的等,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学。

(四)学习动机障碍问题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习心理障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地因学习动机的不足而抑制。如,有位学生曾经跟我说:“我整天整月整年的吃罢学,学罢吃,学罢睡,睡罢学,感到没有什么意思。”还有一位学生对我讲:“我上个月的月考比较好,我学起来干劲十足,但这个月考砸了,我学得没劲了,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这些例子说明,我们要注意学生学习动机缺乏问题。

(五)其他学习心理问题

如差生心理问题;新生环境适应问题;学习困难或障碍问题等等。

二、对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有效对策

(一)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主要渠道 1.开展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才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得以充分交流,从而达到心理转化的最佳效果。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健全发展。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这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人的身心建康。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

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3.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确实是碍于颜面的,信箱可使中学生们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可以把自己的思考,组织得更为严密,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的问题。

4.加强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学习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一方面要利用家长会的形式,就共性问题与家长进行双向交流,以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和个别谈话方式,就个别问题与家长取得联系,找出病因,密切合作,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指导家长教育子女:如要求家长给学生提供健康的心理环境;对孩子不能信奉“棒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还要同孩子交流思想等等。

(二)对中学生着重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方面

1.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

如何使学生有心向学,笃志于学,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动机,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学习动机激发的途径主要包含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个方面:

(1)外部动机激发。首先,适当地运用奖励与惩罚。奖励要与学习心理障碍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感到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奖励要注意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因为对学习心理障碍学生而言,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微笑等。惩罚包括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取消某种喜爱的刺激(女取消娱乐活动等)。但是,若惩罚不当,非但不能改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引起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其次,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目前教学中的弊端之一是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由于课堂竞争中优胜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是竞争的失败者,因而更容易诱发学习的心理障碍,如学生的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应通过建立合作的课堂学习的方法,比如,改进评分方法,采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用类似分层作业的方法提倡互助与协作,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2)内部动机激发。外部学习动机产生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时,他们才会为学习付出努力。内部动机激发的措施主要包括:1)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它有利于学习心理障碍学生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德威克指出,无能学生常常习惯地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而自主性学业生则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不够或策略不对,两类学生的归因倾向与他们的目标和信念有关。2)帮助学习心理障碍学生实现角色转换。学业习心理障碍学生在教师、同学的眼里往往是“嫌弃儿”的角色。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影响他们的自尊与信息,使他们对课堂学习更加反感、敌对。相反,如果采取像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辅导老师这样的角色,要求他们课后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某种辅导,这样,学习心理障碍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人际关系、测验焦虑等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极改变、3)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学习心理障碍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要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4)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胜任感。最差一番话主容易把自己同学习优良学生比较,从而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越比自信心越低。如果将其改变为用自己的现在同自己的过去比,就能使之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因此,在对学习心理障碍学生个别辅导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制订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制订出落 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2.激发学习心理障碍学生的学习兴趣

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注意和了解程度、赏罚情况等。对学习心理障碍学生学习问题的调查表明:27%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

一、枯燥;26%的学生是因为应付各科学习和作业太累失去了学习兴趣;13 %的学生觉得学好学坏一个样;34%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他们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焦虑,或者对学习产生恐惧,或者会由于连续的失败而逃避或回避学习,或者出现学习抑郁症,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由此学业就会下降甚至产生学习心理障碍。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差错,有利于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攻克难关的习惯。在有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中,有的学生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目光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他们去攻克困难。此时,教师或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于鼓励的话,都可以使他们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给学生讲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重要性。总之,在辅导学生学习时,首先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要帮助学生克服 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之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其次,帮助他们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学校里的学习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此外,教师要教会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使之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4.排除不良情绪

学习心理障碍学生往往对学习有某些情绪或情感问题,这些情绪、情感问题往往是由于学习而产生,再反过来又严重地影响与阻碍学习。排除的方法是:

①克服焦虑与恐惧。学习心理障碍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考试情境下,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学习优、中等生,其中考试焦虑水平比学习焦虑水平更高,差异更大。这往往是由于担心失败而引起的,从而造成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干扰学习所必需的一些能力,如记忆能力、组织技能等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焦虑与恐惧情绪。

②避免产生逃避或回避心理。由于连续的失败,失去了对学习的自信心或自尊心,因而不愿上学或逃学,回避学习课程,由此使成绩越来越糟。为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帮助他们减少逃避或回避心理的产生。

③减少对抗或抑郁。学习心理障碍学生由于长期的成绩不良或学业失败,损害了其自尊心与自信心,以致有的对学校、教师、家长产生知识视对抗心理,或者出现某种程度的抑郁状况,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这种对抗与抑郁的心理又会进一步造成学习的退步。因此,应设法防止和消除对抗或抑郁的产生。5.塑造良好个性

①树立自信心。学习心理障碍学生往往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应有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缺乏,多数是由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家长或他人过多的责怪与批评等造成的。因此,教师、家长要特别注意关心、鼓励他们,使之树立自信心。

②增强意志品质。不良的意志品质是学生产生学习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做事情没有持久性、稳定性,遇到小问题便退缩,对自己行为缺乏应有的控制能力,容易被外界一些事情所诱惑,缺乏责任感等,都会对学习有不良的影响,严重阻碍学习的进步。要鼓励他们积极地迎接困难,鼓起克服障碍的勇气,懂得怎样去排除障碍,征服挫折。为此,要经常为孩子设置一些他们能够克服的障碍,以培养其意志品质。

③提高适应能力,有些学生由于从小受父母呵护过多,造成个性及性格上的问题,如内向、孤僻,行为幼稚、不成熟,不愿意与同伴和教师接触、交往,在学校活动中退缩等,由于一时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与学习,学习效果差,由此造成学习心理障碍。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以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家长休息日多孩子到公共场所活动,使之多与外界接触,鼓励他们与同龄伙伴交往,为他们提供独立办事的机会,不强迫他们做其害怕的事情;加强班集体的建设,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温暖等。

下载学习《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后的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后的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教师心理调适》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心理健康和自我调适》的心得体会 云旗小学 孟令公 学习了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以后我了解到了,健康对于个人来说,乃是事业成功之本,幸福之源。在现代信息,人们越......

    教师心理调适

    教师的心理调适意义作为现代教师,教师自己也应该学会调整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健康的心 理素质,去适应社会大变革。 通过《教师心理调适与辅导》的学习,我明确了当前教师职业压......

    1540323d-4d6d-4c5f-82ec-554e5b46f229_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研修日志doc

    《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的研修日志 今天观看了《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的讲解,了解到现在中小学教师在竞争的社会里,教师心理出现了教师对自我有了不良认知(自负、自卑),......

    我国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自我心理调适

    浅谈我国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自我心理调适易磊增城市公安局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为数更多,危害更大。”两千年后的今天,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

    12浅议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浅议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摘要:新形势、新情况对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讲,既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负担,长期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较为严重......

    教师心理自我调适的学习的体会(共5则)

    教师心理自我调适的学习的体会 榆林实验小学张志飞 通过对教师心理健康和自我调适的学习深刻体会绝对是必要的,我们的心态的调整是我们教育教学的职业所决定的,教授的讲解是充......

    教师个性问题的自我调适

    教师个性问题的自我调适 教师的个性心理问题,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具有不同个性类型特征的人,对各种致病因素的认知是不同的,对各种社会生活事件及心理冲突等......

    教师心理2——教师的心理健康及自我调适

    第三节教师的心理健康及自我调适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崇高的职业,教师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正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