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时间:2019-05-13 06:2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第一篇: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 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也成为当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 课题。因为教师专业发展与课改、科研的关系紧密相联的,而教师专业发展是课改 和科研的基础,它将直接左右着后两者的发展。在课程改革中,成功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 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人们对高质量的教育充满希望和期待,而高质 量的教育依赖于高水平的教师。这支队伍的质量如何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全民素质的提高。

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搜集、查阅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文献资料,说 明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二部分:通过文献回顾,从管理机制上对教师专业发展相 关概念及其理论进行界定。第三部分:调查我国目前立足于学校管理层面的教师专 业发展的现状。第四部分:分析形成目前学校管理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原因,并进行因素分析。(着重从教师个体因素和学校管理机制两个角度加以分析)第五部 分:根据以上研究,探讨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管理策略。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问题(一)管理体制的弊端(二)专业发展机制鱼待完善

1、评价机制问颗

2、培训机制问题

3、保障机制问题(三)管理者素质偏低(四)“专

业管理”的内涵尚未厘清

二、个人因素(一)敬业精神不足,进取心不强(二)教师的生命主体被遗忘(三)专业发展规划意识缺失

第二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中小学教师最欢迎什么方面的培训课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希望能通过与培训者的交流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都希望能在每次的培训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老师们最不喜欢的纯传统、理论性的培训,而那些能帮助参培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培训者才最受欢迎。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训。因为老师们的实践经验还行,但理论指导不够,需要较高的理论来支撑,做引领。但是如果培训内容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培训者讲得不亦乐乎,受训者听得云里雾里,或者是当时听得热血澎湃,激动不已,回去后还是按原来的模式进行,根本就没有促进和提高。真正受欢迎的培训就是两个相结合,既对教师有理论的引领,又有实践的指导作用的培训。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的培训。培训承办单位要充分了解教师目前的工作难点和下一步工作的需求点,要从教师的发展出发,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成长需要,确定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真正成为教师“我想学”、“我要学”的培训。

三、方式灵活、互动的培训。建议改单一的“专家讲、教师听”的“灌输式”培训为“对话型”、“互动型”的新型培训模式。建立起培训者与参训者平等交流、坦诚对话的“师生”关系。

四、与教研实践有效结合的培训。教师培训使教师成长为“科研型教师”成为可能,但还必须经过教育研究实践的锻炼。所以,多组织一些教育热点问题的讨论,组织多种类型的研讨课,或者让参训教师参与一些课题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篇: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的涵义和特性

(一)素质教育的涵义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特性

1.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不仅重视人的发展需要,而且重视社会发展需要。

2.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即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3.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整体性)要求德、智、体等各方面并重,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4.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素质教育讨论的范围一般限于“基础教育”,实际上指“基本素质教育”。

因此,素质教育必须具有基础性。

5.素质教育的普通性

素质教育是“为人生作准备”,是公民教育。

6.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素质教育重视直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三、素质划分和素质教育的内容

(一)关于素质的划分

1.较传统的素质划分

主要有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三分法即德智体;四分法即德智体美;五 分法即德智体美劳。

这些分法都受到一些研究者的批评,认为存在忽视素质分层问题,认为它们只有分析,没有综合;只有经验意义,没有心理意义。

2.其他没有明确分层的素质划分

在关于素质和素质教育的讨论中,产生了许多种划分。这些划分不尽相同,主要是将德、智、体、美、劳细化,并单列出“心理素质”。

3.分层的素质划分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分层说。这种观点认为,体是生理基础层次;智德美是心理发展层次;劳则是各种素质的综合运用,属于实践层次。

有的研究者将素质由低到高分为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

有的研究者将素质分为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素质。

有的研究者将素质由低到高分为生理素质层次、一般心理素质层次、文化心理素质层次和个性心理素质层次。

4.素质结构的两维构造模式

有的研究者提出,“素质是由横面的经验领域与纵面的心理操作领域两面交构而成的”。

有的研究者提出以认知、情感、技能三个领域为纵坐标,以人类的社会活动领域为横坐标。

素质结构可以分为纵向层次结构与横向科类结构。纵向层次结构是否恰当,要看它是否与主体契合;横向科类结构是否恰当,要看它是否与客体契合。

(二)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内容是与素质划分相联系的。素质划分为几个方面,素质教育便有几个方面;素质划分为几个层次,素质教育便有几个层次。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从科学研究的意义上讲,通常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地圆学说的提出是哥伦布航行美洲的认识依据,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是电力广泛运用的理论基础。因此,认真选题并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初步论证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起始。科学家们都认为,提出问题是学得真知的关键一步,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假如提不出问题,那么就很难想像他真正地学到了什么。

2.通过教学中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惊喜地发现,无论是对老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真正学生自己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掌握、运用、分析信息材料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 能力,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思维品质。第二,研究性学习给我们的教学方式及老师提出了更新的挑战。研究性学习让我们的学生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学生人多,思维不受限制,老师的引导如何发挥作用,这就给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随着涉及的面越来越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三、新课程知识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面。(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一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式。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F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第四篇: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

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进出口权逐步放开,对于外贸公司而言,不仅原有的政策优势荡然无存,而且要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日趋激烈、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对外贸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给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虽然国有外贸企业多年推行改革,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在财务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历史积弊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反映在财务管理上的弊端还是很多,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账管理阶段,与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滞后

尽管外贸企业已经被推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然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念和习惯却不能很快改变,虽然也树立起了一些市场经济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感,但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有效防范措施却十分滞后。

以前,企业把财务管理仅仅理解成是借钱、付款、执行财务纪律,是财务部的事情,财务管理游离于经营活动、经营管理举措之外,财务管理根本称不上管理,已丧失其本来意义。现在,国有外贸企业进行改革,不管是整体改制,还是分离改制,都是向业务骨干倾斜,大部分的业务员成了公司的股东和主要领导,又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和以前不同的是,企业领导不仅独权,而且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领导层都是业务出身,对业务比较熟悉,因而,在日常决策和工作中,不自觉地偏向业务方面,存在重业务、轻财务、重融资、轻管理的情况,形成了效益是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的财务管理出来的观念,财务管理没有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贸企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不良资产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而企业管理不善是其产生的主要根源。面对架子很大而实际质量不佳的空壳化资产,许多外贸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关注资产质量,但不良资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集中体现在:

1、应收款项欠亏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应收款项管理体制没有质的改变,应收款项清欠的呼声很大,得力措施却很少,边清边欠、前清后欠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几年来,外贸公司为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制定了许多措施,如明晰资金管理权限、限制结算方式风险大的业务等,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堵塞了逾期收款产生,但也导致公司业务贸易机会的流失,形成应收款项管理与业务开拓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一味“堵”的做法,使外贸企业不能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措施,在控制风险的能力上十分薄弱,如在赊销时缺乏严格、科学的调查程序;销售后对对方的监控不力;货款拖欠后保全债权的行动迟缓等等。

2、投资能力弱,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外贸竞争压力越大,外贸企业就越急于寻找多种经营的路子,但由于在投资领域缺乏经验,方向难以把握,投资盲目,失误较多。二是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投资所占的比例较大,成百上千万的资金投入项目,造成资金大量积压和沉淀,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三是在投资领域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即使投入巨资占领控股权,但经济效益却每况愈下,如果再加上投资合作伙伴选择不当、银根紧缩筹资不利、投资监督不力钱权交易等情况,损失就更加惨重,企业很容易限于困境。

(三)筹集资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外贸企业因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企业自有资本很少,外贸经营使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周转。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是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形成了越不能贷款,业务越无法进行,越不开展业务,越无法贷款的恶性循环。

1、融资方式单一,争取银行借款困难。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外贸行业目前在商品和价格竞争的余地越来越小,付款方式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国内贸易结算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利用商业信用周转的时空越来越狭小,因自身原因,又不能通过发行债权或股票进行融资,只能从银行融资,融资方式单一。而争取银行借款又十分困难,主要原因:一是规模小,风险大,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二是外贸属于流通企业,竞争激烈,很难找到借款担保,就连贸易项下融资,如开立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押汇等往往也是通过抵押或担保都相当困难,更别说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了。

2、资金运用不当,缺乏融资成本观念。企业盲目上项目,挤占流动资金,在资金运营上往往流动比例下降,影响正常周转。另外,企业对融资成本的观念比较淡薄,资金报酬率低,业务利润仅仅够支付银行利息。

(四)财务监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薄弱。企业改制后,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但对决策层的控制仍是个难点和盲点。管理层把控制看成是对下属员工的管理手段,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公司股东形同虚设,监事会制度更是流于形式,董事长和总经理缺乏有效的分工和相互制约,争权夺利,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个人说了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

2、会计核算只有反映,没有监督。对财务人员的挑选,以是否“听领导的话”为标准,财务人员对经理言听计从,不敢监督。整个业务流程只有业务员知道,别人插不进去,收购商品和结汇都是滚动的,一笔出口的采购应该与哪笔销售收入、出口费用相对应,只有业务员才清楚,财务人员只是根据业务员的“配单”来做账,对实际发生的业务活动无法进行有效的跟踪,业务过程,只有到收汇时才能看出,这时再谈控制风险已经晚了,根本谈不上对业务的监督。

3、财务核算失真。有些外贸公司有业务,为了逃税等目的,常常做一些“真自营假代理”、“假自营真代理”的花账,有些外贸公司自身业务没有一笔,仅仅靠提供代理服务生存,为了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实际业务人拿到出口退税和业务利润,违反会计真实性原则,将代理做成自营,财务账面所反映的不是经济业务的实质,表面上亿元的自营收入,都是过账,其实质是代理收入,所以,很多财务分析指标失去其真正意义。外贸企业只是一个票据流转中心,一台收汇机器、付款机器、退税机器,帮助业务人逃避税收的机器。

(五)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外贸企业多年动荡、改革,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财务人员跳槽选择了更稳定、待遇更好的单位,造成财务人员队伍不稳定。另外,财务人员仅仅注重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将工作重心由对凭证账簿的管理转移到对业务环节和原始业务信息的管理上,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阶段所应具备的专门知识,包括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筹资、投资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改善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的积弊,也有新生的问题,既有宏观的因素,更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一套有效、科学的、完善的、灵活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个财务部门就能搞好的,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资产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方式等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相关财务管理体系。所以,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没有包治百病的通用方法。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手段和思路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具体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要想建立有效的、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企业要形成财务管理是生产力的共识

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上下要纠正财务管理只是算账、报账的观点,要树立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经营决策、风险控制、盈利分析、偿债能力、内部监督等实施管理的活动,有其他任何管理无法替代作用的观念。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形成前进的动力。

(二)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做事才能有的放矢。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目标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应兼顾股东、员工、合作伙伴等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利益主体,这样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否则,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导致失败。

(三)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的基础

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因素,财务人员首先不能把管理工作看成是领导的事情,自己只是执行而已,其次,财务人员要适应新环境知识结构,不能只会记账、报账,要具有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筹资、投资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熟悉商品知识、业务流程,要培养捕捉风险、衡量风险的能力,培养利用会计信息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的能力,只有财务人员的管理素质高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才可能成为现实。

总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财务管理的过程也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过程,作为被推向市场不久的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是必然的,企业只要认清问题所在,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才能建立有自己特色的财务管理体系。

第五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新形势的到来,需要对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重新定位和重新认识。因此需要全面地分析我国当代的农业现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农业如何在各方面创新,以保证我国的农业和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发展。我国审视农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设施农业正成为我国农业的创新产业,它的发展给我国传统农业注入了新鲜血液,给现代农业带来了强大动力和发展前景。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到今天,已形成相当规模和多种类型。设施农业装备与结构经历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管理由粗放到集约的发展历程

我国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层次逐渐提高。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保护地栽培技术是简易的设施农业.技术含量低,经营规模小,经营粗放。60年代末。我国北方大、中城市郊区才初步形成了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7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由日本引入中国,并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作用。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得到发展,形成了以塑料大棚为主,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我国大规模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也以生产超时令、反季节的设施园艺作物为主。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达到210万公顷。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达20万公顷阁。

设施农业研发工作不断加强.研究领域逐渐拓宽

我国设施农业科技项目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设施我国设施农业科技项目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不断加强。2001年“设施园艺可控环境生产技术”也被首次列入国家“863” 计划,这都反映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我国设施农业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不仅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而且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需要和技术进步,设施栽培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品种的培育受到重视,设施栽培作物的总产和单产大幅度上升,设施农业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水产养殖、畜禽饲养、蔬菜、林果、花卉等农业诸多领域151。栽培作物的品种不断扩大和丰富,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较晚,大多是在参考借鉴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自行开发的,对设施规模和种类缺乏完整和系统的深入研究,没有统一的、科学的设施规范与标准。设施设备和栽培技术管理不规范,各种设施之间也不配套,科技含量总体水平较低,难以实现设施农业的整体效益功能和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民组织化程度

我国四农问题是让各级政府最关心的问题,条条框框经济和块块农田,实际上在限制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土地经营者仍然是老弱病残和走不出去的留守人员,文化层次低粗放经营着瘠薄的土地,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投资严重不足,加之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科技难以普及,所以农民增收还没有物价上涨快,农民增收缓慢,又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尽管国家取消农业税,又向农民发放补贴,但还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农民实际问题 农业现代化程度

现代农业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把产前组织、生产过程、到产后的产业链条进行联接,这就要求现代农业的从业者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意识。因此,培养新型农民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农业标准化程度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在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形式下,农村长期以来存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相当一部分果农果园综合管理能力差,各种病害十分严重,甚至出现毁园现象,生产出来的水果有机含量低,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导致劳不增收。冷链流通化程度:

我国农民在观念上重产前、轻产后、产后销售贮藏软件硬件投入严重不足;在经营上规模小、销售方式原始、集约化程度低、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在体制上产业体制不健全、产销脱节严重、经营模式落后,导致农产品冷藏技术安全问题突出,冷藏设施严重不足与国际差距很大,由于冷链流通化程度影响,使我国农产品产后每年20%水分丢失,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果农收入。市场信息化程度:

尽管政府在大力推广农村信息化网络工程建设,但由于受到农民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信息很难与农村对接,出现农民对信息非常渴求,信息又找不到农村传播的有效渠道,导致农村科技空白,技术落后,货流不通,卖难与买难两个矛盾同时存在。

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

我国大部分农产品都是直接采摘后就进入消费市场,对于农产品产后增值,几乎就是空白,一直在销售着初级农产品,也就是最低价值出售了劳动付出。所以农产品增值空间小,很难形成品牌推向国际市场。农村融资困难:

在国外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拿诚信做担保、拿项目预期做贷款,随贷随用,如期偿还。而我国贷款需要实物担保,审核流程复杂,可怜农民没有实物抵押,即便是有,贷款到手也赶不上用。导致果园投资难,农产品增值难。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农民哄土地,土地哄农民,农民越穷、土地越瘠,土地越瘠农民越穷的局面。

要实现设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首先要理顺体制。由于设施农业是随着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而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直没有综合协调的管理部门,只是分别由农业、林业、畜牧、农机等部门进行条块管理。应明确设施农业主管部门和机构,加强农机与农业、畜牧等有关部门合作,充分发挥职能部门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作用,在政府领导下,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第二,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加以规范和引导,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保证设施农业的规范化发展。第三,由于设施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作物育种、栽培、林果、温室建设基本设施与配套装备技术、病虫害防治、水肥调控等多学科、多领域a,因此,要与现代工业技术进一步结合,提高设施农业在建筑结构工程、材料工程和节水节能工程方面硬件质量,增强配套能力,向设施农业产品生产标准化发展。同时,还要与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结合,实现光、温、水、肥、气等因素的自动监控和作业机械的自动化控制等。第四,要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设施农业先进技术和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把握设施农业技术前沿动态,促进设施农业科技创新,提升设施农业技术水平。第五,强化设施农业技术集成与推广,切实解决技术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

生产速度快,供应周年化。设施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地域和时季的“自然限制”,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无污染和可持续农业等特征。尤其是蔬菜、瓜果和肉、奶、蛋的周年化供应。如:日本一座800M2!的小蔬菜工厂,栽培速生蒿苣和小白菜,每

天可收蔬菜130KG,折合每亩生产10万KG.单产水平高。荷兰温室番茄年产量达到每平方米单产达60-70KG,辣椒每平方米单产达30KG,420HM2(!公顷)的蔬菜温室,以生产番茄、黄瓜、甜椒 为主,产值高达12-14 亿美元 温室日趋大型化。大型温室设施具有投资省、土地利用率高、室内环境相对稳定、节能、便于作业和产业化生产等优点,经营农户减少,面积增加,设施日超大型化,规模化,连片产业化生产成为趋势。

无土栽培发展迅速。温室无土栽培技术是发展设施农业的第三个措施。无土栽培技术是随着温室生产而研究采用的一种最新栽培方式,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将无土栽培技术应用于温室生产。生产实践证明,无土栽培不仅高产,而且可向人们提供健康、营养、安全无公害、无污染的有机食品。营养液的循环利用节省投资,保护生态环境。

工厂化农业崭露头角。工厂化农业是继温室栽培之后发展的一种高专业化,高技术密集型现代化的设施农业,是设施农业高层次新兴型的一项产业技术,它是指在人工控制或创造的环境(设备场所)条件下,不依赖太阳和土壤,而利用水体(藻类等),使动物(主要是养殖业)、农作物、蔬菜、花卉、苗木、牧草、药草等不受大自然因素的制约,进行有计划的、程序化的如同工业品一样连续生产 使用机器人服务于农业。目前世界上用来除草、挤奶、采摘、收获番茄、蘑菇、洋葱、花生、枣等和装运农产品以及形形色色的可栽植辣椒苗与保护农作物不受鸟、田鼠危害的农用机器人不断涌现。美国一家公司设计出一种可据不同土壤适量配肥配药的机器人;日本研发出了“机器渔民”;澳大利亚研制出机器人剪羊毛;目前已有数千台机器人应用于农业领域,包括耕种、施肥、收获、畜牧喂养、农田管理及各种辅助操作等。

计算机智能化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广泛采用。计算机智能化调控装置系统采用不同功能的传感器控测头,准确采集设施内室温、叶温、地温、室内湿度、土壤含水量等参数,并根据作物生长所需求的最佳条件,由计算机智能系统发出指令,将室内诸因素综合协调到最佳状态。

管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日本、韩国为提高管理水平,研究开发出了多种设施园艺耕作机具,播种育苗装置,灌水施肥装置,通风窗自动开闭温湿度调节装置,自动嫁接装置等

下载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word格式文档
下载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本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本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整整走过了三年,三年来的新课改是怎样走过来的,给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了什么,在此进行总结回顾,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有......

    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合集]

    稳步推进新课程实施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林桥小学课程实施水平汇报材料 为认真落实省教育厅《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育......

    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点(精选5篇)

    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河南小学新课程改革领导组 组长:尚杰 成员:董宏伟李俊霞李中云张高峰 河南小学新课改指导组: 组长:董宏伟 成员:李俊霞李中云周志娟李......

    浅谈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浅谈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我国实行教育改革已经很多年了,我们是在教育改革中完成我们的中学生活的。可以说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赶上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 学校开始......

    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

    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新课程改革与创新素质教育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创新教学太和二职高(实验中学)徐少瑛摘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未来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我国推行了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

    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林扒镇闫东小学 新课程改革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一、实施目的 贯彻落实教育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

    新课程改革实施总结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个学期,学校在县教研室等业务部门的领导下,在课改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学校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立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