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时间:2019-05-13 06:5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的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第一篇: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南门学校黄金扬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是一门充满“灵气”的课程,语文课堂也有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激发,课堂里总是情感的碰撞,观点交锋,充满十足的个性表现,还有语文水平层次不一班级,这使语文教学变的有着极强的“灵活性”。然而多媒体引入语文教学课堂,常常因为使用不当造成课堂死板僵化。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能力。多媒体教学在增强增大信息功能的同时,却无意中把教学的过程程式化了。教育要“因材施教”,可是为了制作出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大量时间。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时,不可能根据每个班的特点来分别设计多媒体课件。有的教师从网络上下载的精选课件,可那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你的那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媒体课件一般都是事先做好的,其教学过程基本是定了型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难灵活掌握进程,调整方法,特别是知识点密集型的课件,想调整更是蜀道之难难以上青天。而实际情况往往是,上课时可能因为某个学生发问,教师临时改变策略,引入有关的知识讲解。或者是学生的问题激发了教师的灵感,让教师更好的发挥。这种课堂上灵活掌握的情况是常有是事。但多媒体教学却缺乏这种灵活性,教师和学生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教师没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只剩下“共性”,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更无从谈起。课堂原来是被教师控制着,把持着。现在完全被多媒体可见控制着,这样势必限制语文课堂的丰富性灵活性,使充满活力和创造的语文课堂变得单调乏味。这样新的教学模式就会重新回到原来“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背离的课改的初衷。

第二篇:多媒体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反思1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具有的优势:

1、优化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并能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幼儿知识面,有利于幼儿感知、理解新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如在小班科学活动“磁铁的作用”中,用多媒体技术将磁铁可以吸住的物体一一展现,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

2、优化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轻松、活泼、流畅、自由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多媒体教学还能使讲授与演示融为一体。在丰富多彩富于变幻的信息双向传递中,幼儿愉快、自然、主动地学习。因此,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园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情景,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如在中班数学“分类计数”活动中,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软件,整个活动以小企鹅变魔术和与小朋友们做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每当电脑显示小企鹅一边唱着动听的歌,一边拍打翅膀,带出各种色彩鲜艳的几何图形,拼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时,这色彩丰富、富于变化的视觉画面,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欲望,同时电脑又以小企鹅唱歌或生气的形式来判断幼儿回答的正确与错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优化了教学情境。

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应用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学信息形象化、生动化、综合化、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因人施教,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获得全面的发展,较易地达到教学活动最优化的目的。

1、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信息形式多样化、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趣味盎然的情境,设计引人入胜的情节,再现生活景物,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不产生疲劳、自觉的状态下,集中注意力,轻松、愉快、自然、主动的学习。

如在认识动物的活动中,我先给孩子讲故事,说小猪生病了,需要去医院,可是不知道那个是小猪,请幼儿帮忙找出来。这时,我把在网络中搜索到的所有动物都展现在大屏幕上。于是,幼儿凭着以往的生活经验,在各种各样的车动物中目不转睛地寻找小猪。这时候我反问幼儿,“你为什么说这个是小猪?”幼儿马上把观察到的小猪的特征一一说出来,同时还说出了其他动物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幼儿想找到小猪就要通过分辨多个动物,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所需要的目标,在幼儿观察各个动物的同时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用传统的图片画面不够形象、清晰。用很多的图片会很麻烦。由于是静止的画面,幼儿对所观察的事物不感兴趣。还会分心,不能达到如此的效果,这就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优化教学内容,巧妙解决教学难点

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对于抽象的现象、知识或抽象的概念往往不易理解,借助多媒体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利用图、文、声、像等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内容,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把原来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知识变为生动形象具体可观的事物,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从而使幼儿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

比如:在常识活动《车》中,我介绍现代车的多样性时,运用了液晶投影仪投放了自制的旋转式幻灯片。形象直观地向幼儿演示了,打开车门时,会象伸开双手,去迎接抱住每个人。当关上车门时,又像双手收缩合拢。用同样的方法,我又向幼儿介绍了火车依靠铁轨运行的功能。而在接下来介绍别的车时,我则是使用了鲜明、直观、语言生动的录像、电视播放了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演示了起其作用。

3、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缩短教学时间,教师依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对画面、声音进行主动调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从而使看不清、看不到的东西变得触手可及,大大增强了教育的表现力,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宫的协调作用,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小班美术活动“能干的小手”中,重点是教会幼儿撕纸的技能,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的示范只能面向部分幼儿,遮住的幼儿不能同时学习到该技法,教师经常需要分组示范,这样不但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而且教学效率不高。运用多媒体技术后,教师通过使用电脑上实物图片进行示范讲解,不但解决了教师示范遮挡幼儿视线的问题,而且解决了示范图像小,不清楚的问题,幼儿不但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而且缩短示范讲解时间,使幼儿有了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

4、培养幼儿的正确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可以轻易地实现事物的分类、剖析、归纳、总结,修改流程,展现过程,其中隐藏着思维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正确思维;同时,多媒体能把复杂的现象分解、综合,既有具体的描绘,也有综合性的概括,通过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应用引导幼儿打破单一的习惯思维,充分发挥联想,进而提高创造思维的能力。

例如:小班蒙氏数学“,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教学安排,孩子不止可以看教师的示范课也可以操作学具,幼儿从情境中理解数概念、分类、量概念和集合图形。这对幼儿创新能力又是一个很好的培养。

5、、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人机对话方法,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述形式,同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可以使幼儿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问题,得到其他结论,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如在常识“给超市物品分类”的活动中,通过现有的水果、蔬菜和日常用品的图片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中运用视听与启发、讲解相结合,引导、启发幼儿思维。整个活动在教师自由灵活的调控中轻松进行。幼儿操作练习采用人机交互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学会分类,生动有趣的游戏情节使幼儿真正发挥了积极主动性,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幼儿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幼儿教学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但是多媒体的不适使用也会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媒体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

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切不可牵强附会,搞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多媒体。例如在诗歌“快来听故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以童话的形式呈现诗歌的内容,但是不能取代传统的分句教学,否则容易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幼儿的诗歌学习。

2、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时,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坚决克服重教轻学,以教代学的倾向,始终要突出幼儿的主体性,着重于激发、促进指导幼儿的学习。同时,也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人机交互不能取代教师与幼儿间的交互作用,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策略融于课件的合理运用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8 以内的加减”中,教师把 8 的分合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花园里有5只蝴蝶,又飞来了3只,最后出现 “?” 的画面,当幼儿看到这些场景时其实心中已经明白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了。但教师要突出主导作用,及时引导幼儿运用完整的语言进行描述,而不能让幼儿只是单一的列式进行人机交互,这样才能促进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让教师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

3、运用多媒体技术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

该用时慎重选择应用,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不必要的媒体形式最好不要出现,以免干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占用教师必要的讲解、幼儿的思维活动时间。例如在大班美术绘画活动“猴子”中,重点是让幼儿描绘出猴子的各种形态,教师只需要利用多媒体边播放轻松的音乐边呈现猴子的一些生活片断就行了,而不必要在此过程中过多地利用声音媒体讲述猴子的生活习性,这样做容易干扰教学重点,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4、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辅之以多媒体技术

在发展感官的活动、手工操作活动及社会实践性活动中即是如此。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优选适当的教学策略,不要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如在小班故事“爸爸不见了”中,教师只用为幼儿设置游戏场景,不必要辅之以多媒体技术,让幼儿在实际的角色扮演中学习自我保护知识。

5、课件的制作应该以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为指导

依据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规律加以科学的设计,注重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使课件的通用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考虑不同层次幼儿不同的智能发展水平、认知特点及个性心理特征,设置相应的个别化教学措施,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四、教师应努力提高驾驭新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设计出精良的内容,有的放矢地组织与实施现代幼儿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手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能把各种教育因素与教师的教、幼儿的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最优组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只有充分掌握多媒体技术这一现代教育手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自身的规律,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多媒体教学反思2

【提要】

从“创设情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消除学生思维障碍、进行个性化学习、增大课堂容量”五个方面的具体做法出发,谈如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逐步摸索出“创设情境,激情引趣,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分层练习,反馈矫正,注重应用”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创造教学的文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优化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宗旨是通过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一、实验研究的主要方面

(一)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供生动的画面,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生活材料。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增加学习的实效性。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习过程的优化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它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成效,形成正迁移。人们获取的信息量和多种感官的刺激密切相关,如果刺激是多样的,那么,信息或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单一的刺激。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生、色、形、动画等丰富多彩的综合效果,给学生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多样的。因此,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鲜艳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多样刺激,使学生正确认识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长方体表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初步发现了长方体的特征,这时利用课件就能发挥助学、验证发现的作用。当学生点击长方体的面时,上下、前后、左右两个面就会完全重合。当学生点击棱时,课件就会出现红、蓝、紫三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闪动每种颜色的4条棱慢慢重合。从而非常生动地说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相对棱的长度相等。同学们面对自己的发现,心里特别高兴,特别自豪。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消除学生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而有的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这样就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那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化。

二、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提出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这个动态建构的过程中,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开端,又是保障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源泉。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建构主义强调创设情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情境的最有效的手段。例如,《长、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是这样导入的:“前两天我亲手为我的儿子缝制了一个小椅垫和一个小枕套,你们想不想见识一下这两件作品呢?”在学生们的一致响应下,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们展示出了两件作品的图案。学生们口中发出了“哇”、“哦塞”的惊叹声。

此时的学生已被屏幕上的画面吸引住了,兴趣盎然。紧接着有学生说:“如果给它们缝上花边就更美啦!”同学们都积极响应。“在哪儿缝花边?”“买多长的花边?”“怎样计算?”可见,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探索问题的热情极其高涨,思维也异常活跃,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为了解决问题,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学生们都积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探究兴趣的激发,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教师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强调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学生认知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有机结合,使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增长才干,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因为学生有和家长一起或独立去商场购物的经验,老师利用计算机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发挥其特有的其它工具所不可替代的功能,设计制作模拟网站及“网上商场”,同时把网上处理数据的方法用到数学计算课上,通过“网上商场”这一信息社会才有的产物,将购物、调查等实践活动引进课堂,使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上网,进行查寻、了解商品信息,经历购物的全过程,采用网络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学习过程基本处于学生自我控制的状态,学生面对计算机屏幕通过键盘和鼠标,控制对商场调查分析选择的活动节奏,并且可以自由讨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在获得学问性知识的同时获得体验性的知识,如怎样了解和比较价格,货比三家,少花钱多办事等;不仅获得方法性的知识,如调查、分析、设计、调整,而且获得综合性的知识如笔算与计算器、口算、估算的综合运用,网络工具的`功能等。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实现了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把过去的“听”数学变为自己学数学,“做”数学,较好地实了《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又如,《长、正方形的周长》一课,在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老师设计了可供学生上机

动手操作的学习软件,学生围绕着“怎样计算长方形小枕套的周长”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以下三个环节的研究:

(1)自主探索:观察小枕套的外形,想一想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算法?

(2)合作交流: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方法你是怎样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3)上机操作:根据数与边的对应关系,把小组讨论出来的几种算法摆在计算机屏幕上。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之后,便可点击“学生课件”,利用电脑软件的交互功能把每一种算式,根据数与边的对应关系摆在计算机屏幕上。而教师则只需坐在主机前,运用苏亚星多媒体教学的屏幕监看、远程控制等人机交互的网络功能,察看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并通过远程控制对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还可以通过发电子邮件、登陆论坛等进行更广泛的交流,不但拓宽了交流的渠道,同时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不断提高。

(三)分层练习,反馈矫正,注重应用

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提供大量不同类型(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绘图、解决问题等)、不同层次的习题,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之大的反馈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测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全班达标检测,并能按指定的顺序及时调出检测题,选择相应的答案,有利于纠正错误及时补救,达到了当堂巩固,当堂矫正的目的,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保障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例1,《长、正方形的周长》一课,在计算机中设计了A、B、C三层练习题。A层:基本题。让学生利用长、正方形周长知识进行选择和判断,并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B层:变式练习利用长、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灵活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道理。C层:思维训练题。这一练习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在每一层练习中,计算机中都设有提示和帮助两个按钮,点击提示按钮,计算机将会告诉学生如何利用键盘和鼠标操作每一层练习题,点击帮助按钮,计算机将会对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在分层练习中,教师不给学生化定界线,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自主选择练习题上机操作。学生每做完一层练习题,计算机都会给出相应的成绩。当学生做完一层练习题之后,还可以根据练习情况,自由选择其他层次的练习题。例2,21世纪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退位减法训练课》习题训练一:投篮球比赛。

习题设计:篮球场上有若干个篮球,球上分别写着减数是9、8、7、6的退位减法数学题,球场上还有三个篮板,篮板上分别写着得数4、5、6,一只小熊站在篮板下正准备投篮球。

游戏规则: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用鼠标点击任意一个篮球,被点击的篮球就会自动滚到小熊手中,学生计算篮球上的算式,得数是几,就点几号篮板,如果点击正确,篮球就会自动入篮,小熊还会对学生进行鼓励“你真聪明!”“哇塞!你好棒!”如果计算错误,篮球就会弹落到地上,小熊就会说“你错了,再想想!”习题训练二:吹气球比赛

习题设计:一只小猴蹲在地上气球,气球上写着减法算式,既有退位减法,也有不退位的减法,气球的数量比较多,学生每做对一道题,电脑就会自动加10分。通过此项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增加练习的密度,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游戏规则:当小猴吹出一个气球,学生就可根据气球上的算式计算得数,并把计算出来的得数用数字键盘敲击到电脑屏幕上,如果敲击正确,电脑在自动给学生加10分的同时还会发出悦耳的乐声,如果敲击错误,电脑就会发出急促而低沉的声响,输入的错误答案就会变黑,直到学生改对之后,小猴才会吹下一个气球。

习题训练三:小动物找家。

习题设计:小兔、小鸭、小狗、小猫和小鸡在森林里迷了路,但是它们每人都向我们提供了一些数字信息(得数或减法算式),请你根据它们提供的数字信息,帮助小动物们回家。

游戏规则:学生用鼠标选择要帮助的小动物,然后通过计算,再用鼠标点击小动物的家,点击正确,小动物自动回家,如果点击错误,小动物在原地不动。这些练习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为学生精心设计的训练题,目的是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与巩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当老师通过苏亚星多媒体教学网的传输功能将训练习题传输到每一位学生的机子上时,学生们便个个摩拳擦掌,摆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来。“投篮比赛开始!”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们便迫不及待的操作鼠标和键盘积极的行动起来。“你真聪明!”“哇塞,你真棒!”“再想想”在教室里响起来,仿佛一首动听的歌。学生们为了争得小熊的夸奖,都积极动脑,认真计算,当投篮成功,屏幕上喷射出礼花时,学生们个个兴奋不已,有的说“老师,我还没玩够,我还想再玩一次!”有的说“老师,真好玩!”趁着学生们玩意正浓,老师连忙说:“咱们再比一次,怎么样?”老师的建议自然是满堂呼应。接着,一场别开生面的猴子吹气球比赛开始了,只看见五颜六色的气球在屏幕上漫舞,悦耳的旋律在耳边萦绕,学生们一边用小手点击着键盘,一边兴奋的说着“老师,我已经100分啦!

”“老师,我都160分啦!”“老师,我都快200分啦!”学生们都极尽所能,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题,得更多的分。这样的习题,不仅有效的训练了学生计算的速度,而且提高了正确率,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送小动物回家一题,使学生们紧绷的情绪得以舒缓,

学生们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思考着如何帮助小动物们回家,此题虽不具备很强的竞争性,但却需要学生多角度的去考虑问题,需要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无疑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教师勤于耕耘,不断探索,在充分发挥传统教育媒体优势的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一种积极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更好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动手与动脑、学习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数学智能整体而和谐的发展。因此,我们会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比传统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效率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努力整合于数学教学之中,开创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天地。

多媒体教学反思3

近年来,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computeraid2edinstruction,CAI)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正在被广泛的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较早的将CAI教学应用到药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形象化。

1、新的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加强备课环节

由于课件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个别教师往往忽视了备课的要求,备课不认真,内容编排混乱,内容不熟悉,对于讲什么、如何讲,无法做到心中有数。讲课时,只能是机械的跟着课件内容走,内容空洞无味,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现代教学模式,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由于CAI是提前制作的电子文稿,机动性差,不宜随课堂和学生的情况而任意变更,这就需要我们精心准备教学,精心准备所讲内容,包括重点、难点、思考题、课堂的引言、过渡、于学生的互动内容,备课时都要认真准备,精心安排,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只有充分准备课堂内容,才能轻松驾驭课堂教学,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抽象与具体相结合

在教学中辅助教学手段使用得当,常常可以吧原来抽象难懂的知识变成具象化、形象化、从而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目前,在我校的“药学生物学”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手段是CAI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收集到的动画、文本、图片等组合制作成课件,变原来的静态为动态、抽象为具体、瞬间过程为定格分析,全方位、多视角的进行演示,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直观、形象。比如在学习基因调控中乳糖操纵子时,我们特别选用了乳糖操纵子的动画模型,通过演示基因调控时各类蛋白的相互作用,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到基因正负调控的原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结合教学实际,制作高质量的课件

好的课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已毫无疑问。但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在具体制作课件时,主要应着重注意以下两方面。

3.1文字精炼,画面简洁

由于药学分子生物学多而杂,知识抽象难懂,有的教师为了做到全面,往往会使CAI课件的内容多而繁复,缺少重点,缺少创新,给人一种照搬照抄的感觉。同时由于课件的内容过多,而版面容量有限,造成字体密集,影响文字的清晰度,影响学生的视觉效果,导致学生做笔记困难,难以跟上老师的进度,更难以消化知识重点。所以,输入量要适当,画面要简洁,重点要突出,层次要分明。

3.2色彩、图片运用要适度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内容丰富、多种媒体交互、图文并茂、生动直观。例如,在讲蛋白质运转时,涉及到线粒体的结构、外膜、内膜、高尔基体的结构、细胞膜等各种成分,教师可边讲解、边操控,逐步体现各种器官的相对位置,相互关系,学生既感兴趣又印象深刻。这些图片、动画运用合理,技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对问题的理解,确实能起到教学的辅导作用。不过,色彩、图片使用不当或过度,则会适得其反。如果文字色彩过多,图片过于闪烁,动画过于花哨,就会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而学生由于忙着看新鲜的动画,而往往就会忽略了内容要表述的本质,分散了学习的注意力,结果造成喧宾夺主,淹没了重点。因此,尽管多媒体教学有其形象生动的特点,但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我们应根据课程的重点,合理使用CAI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在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下,教师的讲解仍是教学中的主导力量

现代教育认为,教师是情境的创设者、问题的设置者、学习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CAI技术再先进,他也只是掌握在人手中的工具,只是我们教学活动的补充,处于支配地位的仍是教师,切记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目前随着CAI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在教学中的“讲”似乎有所退化,其原因是:课程本身的特点。由于药学分子生物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描述性的课程,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小,如核酸分子的结构是固定的,很难给教师发挥创造的空间,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由于课件内容形象生动,较适合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都被吸引到课件上,有时会不由自主的跟着课件的节奏一路走下去,结果使讲课变成了朗读课件内容。这种照“本”宣科的讲课,使教师失去了自我,只起了录音机的作用,与学生看教材没有多少区别。因此,课堂教学还是要强调“讲”,因为“讲”包含着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繁杂的问题简单化,把难以理解的文字变得通俗易懂。

5、合理运用CAI教学,注重师生互动环节

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中,由于内容、色彩、形式的单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少,学生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教师身上,倾听教师的讲解,贯彻教师的表情、动作,介以领会教学内容。教师也会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来传达教学意图。而在应用CAI教学的同时,虽然内容上做到了形象生动,然而师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课件的播放,从而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也忽略了教师讲解的内容,是师生之间距离变得越发遥远,师生的了解也越来越少。因此,教师不要只盯着屏幕和机器,要面对学生,落落大方,仪态自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比如向学生提问,利用板书进行知识总结,增强师生课堂交流,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使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走,以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总之,药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前沿的、应用广泛的新兴学科,教师应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许多优势,是先进的辅助手段,但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计算机取代教师。我们应该根据课程特点,结合课堂实际,取其长,避其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求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反思4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化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但由于国内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处于实验阶段,存在于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有的不能正确处理好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有的不能正确处理好课堂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有的在多媒体课件的选题和设计存在科学性和必要性问题;有的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这些是阻碍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下面笔者提出自己的粗浅的想法,与同行交流。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不能排斥或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势,每节课必言多媒体,特别是公开课或示范课,好象不用多媒体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这种认识过分强调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的认知规律。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的教学过程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面降低了课堂效率。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最大的财富,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否则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研究的方向,多媒体课堂教学决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用录像代替所有课堂演示实验等这些形式都是不可取的。如我们在讲授“晶体结构”这一节时,可设计NaCl、CsCl、CO2等结构模型,通过不同角度透视、旋转及切割,使学生从课本插图中对晶体结构的平面感觉上升到真实的三维立体空间感觉,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三、多媒体积件的制作必须具有科学性

科学性是自然(科学)科学中首先必须具备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个性质,离开了科学性,也就失去了自然(科学)科学立足的根本。因此我们要设计积件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儿犯科学性错误,否则不但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而且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笔者曾见到一个胶体的课件,其中演示胶体的电泳实验中粒子移动的动画时,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完全地从阳极流向阴极,从阳极到U形管的中间部分的溶液全部变为无色,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四、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可见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不能主多媒体简单地代替都是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都是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处理好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五、编制多媒体课件不能刻意追求三维动画

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只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而服务,不能刻意追求三维动画的演示。当前有一种相当普遍的认识,认为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必须有三维动画,若课件中没有三维动画的演示,则此课件的档次就不高,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多媒体课件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应以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为第一要素,如刻意追求三维动画的演示未免有些舍本逐末,况且三维动画不能替代真实的模型。如在课件中演示乙烯、苯等物质的结构,还不如课堂上直接用它们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教学效果肯定超过三维动画演示的效果。

总之,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认清当前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误区才能使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发展少走歪路,才能真正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反思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大教师推广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在运用过程中一些教师不顾教学实际及学科特点,使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整合产生错位。因此,合理地利用好多媒体才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下面本人根据我校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和探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尝试性的解决对策。

传统的数学课,枯燥无味,特别在过去,教法比较单一,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既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又缺乏供学生发现探索的良好环境。自从多媒体融进我们的数学课堂,顿时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变得具体,清晰。现在多媒体正以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动静结合,吸引着学生。教学中通过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演示,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为教师顺利实施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激活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所以我觉得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以下不可缺少的优势:

1、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有利于抽象的知识直观具体化,让学生更加便于理解内容,从而降低学 生的学习难度

3、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拓展思维深度,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4、有利于扩充信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尽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时有着诸多的优点,但在运用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有:

1.重结果,轻知识的产生过程。部分教师完全把电脑当作活动的黑板,把现成的结论投映到屏幕上,甚至把所有的内容都投影到屏幕上,没有真正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缺少感知、理解、记忆、训练的过程。

2.重机器,轻学生。部分教学内容,过分依赖多媒体,僵化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忽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成为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和思考的观众,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重形式,轻实效。小学生容易对未知事物产生较强的兴趣,但自控力不强,注意力较易分散,兴趣难以持久。但图部分教师一节课从头到尾都在使用多媒体,以“教师为中心”,让电脑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多媒体为了使用而使用,贪图播放形式 ,因而大部分学生被屏幕上的精美图像、精彩动画所吸引,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使教学效果甚微。

鉴于以上问题,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语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比用幻灯片效果差。在讲复习课的时候,可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如中间的停顿,辅助解释,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道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等等,这样做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2、处理好多媒体与板书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板书两者都具有益智增趣的功能,在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板书是不能抛弃的,科学地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互动,使小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启迪保持一致,深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使一节课的知识体系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在现在的教学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丢弃了粉笔和黑板,使精美的文字板书被机械的屏幕画面替代,且“板书”的内容在屏幕上一晃而过,学生头脑中无深刻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例如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使用多媒体代替。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多媒体与板书,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和谐统一,追求最佳效果。

3、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变辅教为辅学。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应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所以,编制课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出发,做到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适当,趣味性强,问题的提出、回答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视觉、听觉要合理搭配,声音和画面要精选,小学多媒体教学也不应理解为全堂多媒体演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反馈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让小学生在动中探索知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动手操作的部分。可以在课的最后出示了16个苹果,要求学生取出所有苹果的1/2,学生踊跃举手,可以多让一些学生上台在电脑上操作。再要求取出剩下苹果的1/2。经过比较,学生发现,虽然都是取出1/2,但是取出的'个数不同,难点就解决了。因为这个操作是学生自己动手的,学生很容易形成单位“1”这个概念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燃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使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小学生,也喜欢上了数学。这样把教学和多媒体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现代化。

4.处理好教学内容与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保持一致。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上,一方面,要考虑教学内容优化设计,另一方面,在表现形式上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只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实效则平平。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善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以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巧用多媒体,并在实践中认真地去研究、探讨,从而真正理解和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涵,真正感受到多媒体的神奇和巨大的魅力,使多媒体为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服务。

多媒体教学反思6

多媒体教学因其图文声像并茂而具有传统教具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这个新型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便被广大教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技术一进入课堂,便以其集成性、富含信息量、直观性、多样化、动态化,为课堂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扩大容量的特点,并借助声、光、电、画、动的奇妙配合,强化了教材的直观性,且能将教学中某些抽象、静态的元素以形象、动画的方式予以呈现,从而有助于使学生直接受到视觉刺激,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就自然明显了。但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毕竟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眼观许多多媒体课堂教师不是生搬硬套,就是教师成了电脑操作员,学生成了屏幕前的看客与听众,因此如何更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成就课堂效率值得我们反思。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做秀。

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它的过程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身体力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摸爬滚打了二十几年,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经常会看到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要求层次不相符合的现象,课堂上教师从引入教学到学习新知,从练习巩固到课后作业,都通过计算机让学生过眼烟云,而不屑一顾教室的黑板,不顾学生主体性及个别差异性。根据课前设计的思路、方法、步骤。上课时,在计算机上点击鼠标讲解,全然教师变成了操作员、解说员,一节课就算完成。还有我们教师从网络上下载一个课件,教案,连设计思路都不是自己的,不下功夫整理、修改,照抄照搬,根本就不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就让电脑从头至尾主宰了一节课。这样,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讲什么,怎么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计算机代替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增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性,演绎了课堂的现代化。殊不知这种电子课堂却扼杀了许多学生的主体性,尤其不适合我们义务教学阶段所强调的“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思想。对于这样多媒体教学与其作秀,不如不用,又何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发散思维,而不是旁观。

研究表明,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东西最容易形成永久性记忆。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认知和思维发散、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开始,在动手操作中,学生清楚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容易获取基本的知识理论体系和得到知识的动因,进一步培养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时切不可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权力,需留一部分或大部分时间给学生,把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交给学生。在一节数学课中,我们有一位教师电脑技术很熟练,他精心制作了一个图形面积推导公式的课件,展示了将要学习的图形通过转化、简化、扯分成已学的图形,最终一一归纳总结,方法很多,形式得当,学生看得目瞪口呆。正因如此,他在上课时忽略了给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和操作思考的能力,倒不如充分放手,让学生模仿平行四边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其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动手实践得到知识:各种图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后再求出面积。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有多少主动积极参与和努力认知的意识呢?让他们在实践的成就感中提高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是整合传统教学手段,而不是丢弃。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其传统教具不可比拟的优势,而我们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也有计算机无法实现的优点,有效的教学就是能够结合教学的内容,教学特点,教学对象来选择决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要以实际教学目标要求出发,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学习新技术,运用多媒体是解放了教师,跟上了时代教育改革的步伐,于是就有了疯狂的课件而照本宣科。其实有一些多媒体课件一直是相同的几个问题不间断地在屏幕上出现,然后让学生回答,起的是小黑板的作用,除了离开了粉笔灰以外,也看不到有什么高明之处。那么针对这么多实际问题我们该探究一下具体哪些类型的知识适合多媒体课件展示,什么样的课堂适于传统教学手段。比喻象语文教学中抽象知识的介绍、学习重难点的突破或者文章和作者的相关知识介绍;数学课中工程、行程问题的演示,学生较难理解同向与相向、背向而行的区别,采用幻灯片的演示、电脑动画,抓住本质,以繁代简,形象生动的向让学生很直观地感知,并最终掌握。英语教学当中的语音教学,单词学习,听力巩固通过课件展示可以让学生调度感官全身心投入练习,直观地进入记忆库,达到认知

多媒体教学反思7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们的社会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人们的行动、生活、思维方式都将随着这一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

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更好的使之与生动的教育技术相结合。现将笔者近几年的点滴体会梳理如下:

一、借用客观音响,开启感知音乐之门。

增大信息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多媒体能增大音乐课的信息量,拓宽音乐课的天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让学生听一些客观的声音,使其感觉到这些声音的高低、强弱、明暗。然后再听各种各样的声音,感觉它们在你平静的心湖激起怎样的涟漪。

1.百鸟林中争鸣,听后感觉是欢愉?是清新?还是联

想山中行旅的心境?

2.秋雨打窗声,沙沙沙沙,那均匀不断的雨声,你想

到了什么?

3.山中小溪的水流声。丁丁冬冬。。。。。。明亮的音色错

落有致。

4.夏日的滂沱大雨及沉闷的雷声。。。。。。

这些音色并未告诉我们什么故事,只是激起了各种情绪:不安、兴奋、欢乐。然而他却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极深的兴趣,感知音乐的'大门也随之敞开了。

二、通过媒体,欣赏范唱。

范唱是唱歌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范唱得好或不好直接影响到本课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假若由教师范唱,无论厂多好,也是一种独唱,唱不出气唱的效果。我将北京市青少年宫少儿合唱团演唱的这首歌的磁带放出来让大家心上。通过欣赏,再来练唱这首歌时,效果令人满意。

三、通过媒体,辅助分析讲解。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优秀的少儿歌曲。几乎从五六十岁的老人到十来岁的红领巾都能唱出那熟悉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我多次教过学生唱这支歌。过去教时,一本书,一支粉笔、一架琴,学生很难进入一种美的意境。近期来,再教这首歌时,我借助媒体,首先严是迷人的画面:在平静的湖面上,一只一只小船满载红领巾,轻巧荡着的双桨、湖面上荡漾的微微波纹、优美的歌声扬起来了。。。。。。一幅迷人的画面将大家的情绪激发起来了。我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分析歌曲:第一乐段为副歌二部合唱。全曲用错落有致的节奏、悠扬起伏的旋律,淋漓尽致地从一个侧面表现生活美,表现新中国少年儿童的幸福。

多媒体教学反思8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以下,我以初中生物第一册《种子植物》一节为例,谈谈运用多媒体在优化教学的几点体会。

1、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介绍《种子植物》一课的课前2分钟。可以播放种子植物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

2、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3、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生物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读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

多媒体教学反思9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今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改革的契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在谈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决定和工作部署中明确指出:这次小学英语的开设,一个非常大的特色就是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有新的突破,特别是要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来。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小学英语也出现了新的教学模式——网络课。目前这种模式也正处于一个探索,完善的阶段。事实上对于网络课也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和完整的定义,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有人认为必须整堂课都以网络为主,有人认为只要某个教学环节使用了网络就可以算是网络课。根据观摩的几堂市级公开网络课来看,都是整堂课以网络为主,教师事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主题网页,然后给出学生学习的主题,赋予充足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学习,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最后通过屏幕转播展现学生学习的成果并用网络邻居实现学生网上互相交流学习成果或者互评。

那么如何才能上好一堂小学英语网络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明确网络课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首先对于教师的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要上好网络课,自己必须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如何在网上搜索有关的信息,并学会如何制作主题网页,知道如何使用网上邻居可以随时切换看到各台电脑的情况,除此之外最好还能熟练地操作一些辅助工具,比如photoshop,flash等制作相关的课件。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来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其次对于学生也是有一定的要求。既然是网络课,那么学生对于网络也要有一定的知识。学会如何简单操作电脑,学会上网搜索和教学主题相关的信息,能够在教师制作的网页上上传自己的练习答案,或者能利用网络邻居和其他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因此,高年级的学生上英语网络课应更有效果,因为他们已有了一定的听说基础。

第二,选择恰当的主题,搜集丰富的资料。

要上好英语网络课,选择主题是相当重要的,而且也有一定的难度。小学英语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教师可以选择书上某课的教学重点作为主题,也可以脱离书本,另选主题,但所选必须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愿意去学,愉快地学。确定好主题以后,就要搜集丰富的学习资料了。教师应事先搜索与主题有关的网站,然后把这些网站域名归纳出来,以供学生在课上使用。可以搜索的资料也很多,包括儿歌、歌曲、游戏、小测试、单词朗读、场景表演、FLASH动画等等。事实上适合我们中国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站并不多,由于小学生的单词量有限,不可能让他们去国外的一些网站搜索资料,即使是国内的一些少儿英语的网站,他们也是不能完全看懂的,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进行操作。当然有些小游戏和小测试,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的,他们只需要简单地操作电脑就可以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因此,大量的搜集工作还是需要教师来完成的,学生完成的只是小部分而已。

第三,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扮演。

在我们倡导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我们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转换。教师应成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和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媒体和网络是学生在主动学习、协作探索时的认知工具,使学生有效地达到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最终达到小学英语课程所要求的各项目标。网络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主学习,一般有20分钟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人手一台电脑,没有条件的也可以是四人小组之间进行活动,教师在这段时间里就可以走下讲台,巡视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同时可以给予指导,学生也可以对不清楚的地方进行提问,或是请教师进行评价。

第四,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网络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而且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的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了一种理想的网络教学环境或模拟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语言实践;另一方面,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学生不仅要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获取信息,更要学会在网上获得信息的技巧,学会搜索引擎的使用。当学生搜索到信息后,如碰到陌生的单词,还可以使用金山词霸之类的软件进行辅助学习。如学校有校园网,那么学生还可以在BBS上进行发贴交流,使信息进行流通,传递。在真实的多媒体网络环境,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整合和建立新的知识库,扩大知识面。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的整合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环境下,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的过程。可以使教师通过设计真实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心理驱动下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网络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更多地赋予学习者学习的自由,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以及其他软件及硬件的帮助,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培养技能。虽然网络对于英语教学有很大的益处,但教师也不能滥用。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的改进,并不是常规教学的全部,也并不是每一课都适用。如何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如何根据教学目标更有效地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使之为教学服务,还有待更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和探索。

多媒体教学反思10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模式,它迅速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一种视听说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它以特有的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以及集图形、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功能于一体的特点,直观展示着知识的形成过程。然而,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对多媒辅助教学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过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课件能够把声音、图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教材,这是传统教材所无法比拟的。但是作为辅助数学教学这一特定的学科教学的电脑软件,尤其是辅助课堂教学的软件,如果过多地追求多媒体,就会适得其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知识传授的密度,把“人灌”转变成了“机灌”。这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了学生的思考,干扰了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教师只是实现这一模式的“机械操作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件的画面和声音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这间的互动被一个冷冰冰的机器隔开;学生的思路处于被动和僵化的状态;教学活动不断被打断。造成的后果是整个课堂的主体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学生,而是多媒体课件。这种方式违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辅助性原则,也违背了现代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多变的变量,教师在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充分体现教案的灵活性,考虑各种应变的措施。学生的学习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

与之相对的另一种现象则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跟着课件自学而不临控,在讨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多媒体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

在课堂上真正唱主角的还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多媒体只是起到一种辅助课堂教学的功能。因为课件的制作同备课一样,往往是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先期进行的,而课堂教学是难以预测的。因而就有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稍有“越轨”都不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也就凸显不出来了。比如说:在进行“十几减9、8”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学软件是按书本上提供的方法顺次设计的,但在课堂上有的学生问老师“用13-8,3减8不够减,我倒着减。先用8减3得5,再用十减5得5,这样做可以吗?”这种令人尴尬的'境况多媒体又怎么奈何得了。当然,如果课件制作者设计的是交互式结构,可随意选择任一种方法去教,也许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我认为,现代技术的应用不能离开学生发展这一基本原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及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目的在于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教学活动的探索中。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将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二、过分追求华丽形式而忽视内在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利用听觉、视觉和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刺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却片面地利用这一优势,在设计课件时过分运用视频技术、音频技术甚至网络技术,过分注重课件的动画、色彩和音响等效果,而忽视了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好知识服务的宗旨。结果给学生学习新知形成干扰,产生负面影响。我听过这样一堂数学课,教师前后共设计有七个动画片断,结果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目标难以达成。其实在一节课中动画的使用一般根据需要,不宜过多。而且一定要有利于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多媒体课件与数学学科整合的主题应该是语言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媒体只是辅助。在制作课件时应该考虑的是设计的内容和设计的对象。如果设计课件只是为了让学生感到好玩、有趣,这样的多媒体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就没有价值了。

三、过分依赖课件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幻灯片、学具等。这些传统的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课件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电脑使用也不是唯一的手段,不能片面追求一节课使用电脑的次数,更应该注意实效性。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多媒体当作传统教学的改进,设计的课件主要为了直观地呈现自己讲授的内容,一堂课下来不用黑板和粉笔,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显示在大屏幕上。表面上,这样可以提高课堂的节奏,实际上减少了学生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失去了大量技能训练的机会。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并不是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有的教学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的协调和整体发展。

四、过分偏重于“人机交流”而忽视“情感交流”。

把整节课的所有内容都搬上屏幕,以计算机完全代替教师。这种缺少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比如说:对长方体顶点、棱面的认识用多媒体就远不如教师学生动手切萝卜来得自然。

处理好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的关系,演示不能代替学习。处理好计算机理性展示与学生情感体验和关系。教师的情感、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态度很重要。在演示中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对学生生成的新问题进行研讨,单纯人机交互式学习将导致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下降与社会责任感的降低,在这种学习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都仅限于知识交流的层面,对于情感与语言的沟通功能则几乎不再存在,同时在对现实社会参与减少的情况下,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会相应的降低。

教学中,机器播放的语言固然标准,但是与教师的那些富有人情味的亲切的话语是不可以等同的。忽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恰当地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就必然把辅助教学的作用引向反面。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简单的动作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一种体现。有些内容用其他的形式进行教学并不比多媒体差,能通过黑板以及自己的语言讲明白的就不必用电脑,课件中视频技术的使用国适当适量,装饰用的图片不宜多,背景音乐尽量少用,教师应该从一开始就把握这一指导思想

以上的四个问题反映出数学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认识上的误区。如何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更有效地把多媒体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使之为教学服务,还有待广大教师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多媒体教学反思11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并迅速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蓬勃生机,我院亦在5年前建成多个标准化多媒体教室,各学科均或多或少开展多媒体教学,根据本人从事儿科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就如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提出如下问题加以讨论。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将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紧密结合

传统教学法大体上是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以教师讲解、板书挂图为主,练习、提问、学生参与为辅。由于教学设备及教学手段的落后使得教学内容相对显得枯燥乏味,缺乏生机,有些甚至晦涩难懂。多少年来,教育工作者在教学领域开拓创新,勇于改革,硕果累累。诸多改革并没有摒弃传统教学法的精华,而是使得传统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运用上更加灵活。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改变了其单一的教学模式,用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并增加了教学的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网络教学拥有着大量的相关教学资源与相关学科内容及医学新进展、科研新动向等,教师随时可将国内外医学动态发送给学生,实现大范围的信息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学中应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在多媒体教学中融入传统教学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紧扣内容,因材施教

多媒体课件制作应根据儿科学课程特点。在儿科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需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小儿体格检查以及常用诊疗技术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在讲解具体内容的同时播放查体及诊疗过程的小电影,以加深印象。在讲解小儿生长发育内容时,采用动画的形式将小儿体格发育、语言发育形象的给学生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再配以常见异常发育图片,弥补了教科书的不足。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能不论课堂出现什么情况,都按照预先制作的课件进行授课,应根据课堂情况和学生的反应主动调节授课思路和方法。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地操作,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发挥最佳教学功能。例如在讲解先天性心脏病时,课件内容中应准备心脏解剖图片、胎儿血液循环通路、出生后血液循环通路的动画资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

总之,多媒体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弊端,转向以协作、创新、开放、基于资源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儿科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也预示着现代医学教育技术迈上了新台阶。

多媒体教学反思12

教学生涯就像是一条小河,我们不可能用同一只脚踏进这条小河两次,因为教学在不断的改革,我们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的更新,生命是一条河,需要流动和吸纳;事业像一列车,只要我们上了这趟车,我们就得劳心,劳力,甚至付出代价……

为了讲好这节课,我先做了精心的准备工作,我给校长在教导处先演讲了一遍,校长说了不错,于是我信心百倍地在第三节课走进了课堂,和孩子们共同来攻克这篇枯燥乏味的说明文。

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先用优美的语言给大家先讲述了现在电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那大家想不想了解关于计算机的更多的秘密?我的一语既出,孩子们的兴趣空前高涨,看得出来,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强烈,于是我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理,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知识与能力”这一梯度,我用富有感情的话语给孩子们先朗诵了一遍,随即我问孩子们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他们纷纷举手,想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想,成了,孩子们的听说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的眼神已经向我说明了他们的一切。

接着,我让孩子们再自己看书,看看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孩子们马上探索新知的.思想火花被点燃了,我们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的方法,使孩子们在读中感悟,读中交流,读中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在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感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将我们的“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得到落实。

最后,是通过孩子们的读与交流,从中获得新知,并且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孩子们产生一种获得成功的自豪感,并且将文章的主旨显而易见,电脑就是多媒体,电脑是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媒体。所以二者的关系也就清晰明了了。从而三维目标的最后一个目标也就得到了落实。他们喜欢探索,他们更希望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使我们的电脑变得更神奇!

多媒体教学反思13

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课堂教学,能够充分显示所描述的物理情景,呈现物理过程,及时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图像,能展现传统教学无法展示的连续过程的演变,形成鲜明逼真的动态效果,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改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是一门深奥抽象而又充满逻辑推理的自然科学,因此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尤其是女生,她们喜欢形象思维,对物理课常常是望而生畏。所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物理教学的关键。

从信息加工理论分析,多媒体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和学习信息造成的刺激会使人有新颖感、惊奇感或独特感。这种引起差异的刺激能引起或进一步唤起人的注意和感知,从而可提高信息输入和加工的质量。同时,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进而强化学生思维,不断刺激学生的兴趣、乐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兴趣盎然,充满自信地参与学习和探究,学生被带入了当时情境,学生置身其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去,大大提高了听课的兴趣,求知的欲望也被调动起来。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一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为。”曾经有学校做过一个统计,结果“经常运用多媒体上课”是产生物理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相关度高达百分之六十六。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如此,兴趣还是人们进行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并没有完全成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主要是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使学生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想学。然而,学习兴趣并不是凭空建立的。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水平大多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多少应用、在现代化建设中有多大的作用等一些长期效果往往不感兴趣,而对于他们听到、看到、亲身感受到的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却具有浓厚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去看看美妙的大自然,去听听悦耳的声音,去感受一下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变革,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反思14

1.我把本节课引导探究分三个主干环节,第一、自由落体运动理想模型的建立;第二、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性质的探究;第三、自由落体加速度的“三个对比”分析。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它会伴随着自由落体运动性质及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得出应运而出,所以,规律本身固然重要,但课堂中我并不把它作为引导探究的重点。以上谈到的三个主干,均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关于主干一的教学,先由师、生演示实验把学生心目中由生活经验所“包裹”的“重的物体下落快”错误观念纠正过来,为自由落体运动模型的建立 “铺平道路”;至于主干二的引导,从启发学生关于实验方案设计到实验数据分析判断即可突破;对于第三个主干操作,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二次处理,学生可直接由公式法处理,也可建议学生将实验数据输入Excel,这样会更省时、更精确、从而提高课堂探究实验的可信度和效率。三个主干环节以问题为线索,以实验为手段,以合作为途径,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探究意识,体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围绕三个主干,渗透情感输入,基本很好完成三维目标。

2.对于重力加速度方向的教学,虽然牛顿定律知识学生欠缺,由力来判断加速度方向有所困难,但学生有之前有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基础,启发学生利用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的特点,由直观的速度方向推断重力加速度方向。对于重力加速度大小的教学,把握了三次对比环节,第一,要求不同学生小组测不同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或联系牛顿管实验,得出在地面附近,不同重物在同一地点的加速度特点;第二,多媒体展示教材中重力加速度表格,要求学生做表格内对比,寻找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变化规律;第三,要求学生将自己关于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与课本标准值作以对比,思考引起偏差的原因;经过这样横纵对比,学生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就会更清晰、深刻、全面;课尾时可追问重力加速度为什么会随维度变化?在第一个结论为什么讲的是“地面附近”?等值的思考和探寻的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具体教学时,为了充实内容、节省板书时间,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专门设计一页幻灯片作为模拟黑板,幻灯片背景设计为黑色,板书字体颜色设计为彩色,增强艺术性,同时增强重点知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4.牛顿管实验演示技巧: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提高现象的对比性及效率,可将牛顿管事先进行抽气,(消除负面影响,避免抽气噪音对学生思维的分散)使其尽可能接近真空,抽气后将牛顿管和抽气机不于切断直接演示(抽气管较长为好),演示后将管内羽毛和小石子置于管口附近,拔叫抽气管放进空气再次演示,引导观察进气瞬间羽毛被冲向管的另一端,加强感官刺激,增强对比度,提高感性认识。

5.课前将实验物品及器材按小组进行发放,为课堂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做好充分准备。

6.在实验数据处理时,要求学生利用计算器,以提高速度与准确度。

对改进措施的反思:如何更好的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何更加合理安排内容顺序,如何合理使用探究手段,如何更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如何更好地将个人智慧融入教与学,这些都是我时刻值的思考并需要不断学习和完善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反思15

1、本节课是一节主题任务驱动课,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操作来解决跟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任务,是一节能全面培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给目标里具体要求。

2、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是《信息技术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视频信息的加工是其中一个项目。视频信息可以采用多种编辑软件来进行处理,本节课选用的是Windows自带的Movie Maker2.1。因为该软件的定位是功能完善的家庭式视频编辑软件,操作简单,运行速度快,很适合学生学习和使用。在素材选择上,本节课结合“校庆”活动,有较明确的主题任务和设计方向。选用这些素材,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参与制作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校庆”短片制作,增强学生对母校的了解,培养爱校的主人翁精神。

3、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在设计教学策略和学生练习活动的时候,要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要根据课堂的环境实际情况,辅助学生自主学习。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学生活动设置了上机操作、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评价等环节,既有师生之间的活动,又有学生之间的活动,并且这些活动都设置得较为合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确能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感态度。

4、根据课堂有效性原则,即时练习即时反馈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加深理解,遇到的问题都在课堂在解决。

5、本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

(1)可以考虑使用功能更强的编辑软件,如绘声绘影等。

(2)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校史校情,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对母校有更深的感情。

(3)如果课时安排充分,在短片制作部分可以考虑增中课时,让更多的学生能完成作品制作。

第三篇:教学反思---多媒体教学

教学反思

面对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即使是小班的小宝贝们也了解电脑、手机、iPad等等这些电子产品,多媒体运用于幼儿园教学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在给小一班的宝贝们上了“有趣的图形”这节多媒体课后,不仅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同样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多媒体教学音乐动听,画面优美,动画逼真,能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小朋友一看到五彩缤纷的画面就兴奋的不行,很快就能把小朋友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但是,小朋友在兴奋起来之后很难控制,他们的注意力都在图像声音上,老师说的话吸引力就小了很多,如果上课过程中不能好好引导,随时发现他们的关注点并由他们的关注点引出上课内容,让他们跟着老师的思路,就会造成小朋友兴奋玩耍,完全不愿意听老师想让他们观察什么。例如,在上课过程中,本来想让他们观察图片中的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都是什么颜色,可是小朋友在看到动画后,有学动物叫的,有学动物跑的,还有不停的说“动了动了”,注意力全在图像上,完全不愿意理会老师。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它的作用只是“辅助”,不能“反客为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是“放映员”,要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掌握理解,幼儿的反馈信息,协调好课堂教学的进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次,在制作课件时,在采用美观生动的屏幕来引起幼儿的注意的同时要删除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影像,画面要简洁,内容要明确。让小朋友一眼就注意到讲课的内容,避免课件充当了电子图书的角色。例如,一张幻灯片,用了动态的标题,本来想让小朋友观察上面的三角形,可是小朋友却只会对动态的标题很感兴趣,所以,讲课的内容一定要用动态的,大的,颜色醒目的。好的课件应符合启发性原则,努力调动幼儿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幼儿能力,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明确课件该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怎么用,期望收到什么效果,以真正达到利用多媒体促进教学优化的目标。

最后,就是上多媒体课的安全问题,上课的时候,有的小宝贝就会对投影发出的光很感兴趣,喜欢对着看,这样很伤眼睛,;还有的小朋友对仪器很感兴趣,想摸一摸,这样做容易发生触电,所以在上课前要给小朋友讲清楚,上课过程中及时发现危险的事情,及时阻止。

总之,多媒体的教学是一种新的方式,以后要不断的在上课过程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不断完善多媒体课程的教育方式。

第四篇:多媒体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反思1

幼儿的天性好动、喜欢游戏、好奇心极强、更喜欢一些新鲜事物,多媒体教学的反思。在这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样化优势,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个体的差异等因素,多方收集通过多媒体教学活动,也体会到了教学的许多优点:

1、幼儿较感兴趣,容量大,内容较丰富、生动,可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图象清晰、操作简单,教师可根据自己设计的活动过程与画图结合,让幼儿学到更多知识。

2、通过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幼儿活跃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拓宽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

3、操作简单。

教师只要根据教学活动过程配上生动、活泼的教学动画,再制作出一些图扭,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控制动画,反复观察后,从而达到深刻记忆的效果,教学反思《多媒体教学的'反思》。教学中我也有一些不进入人忆的不足之处:

1、情感交流在教学中,介绍、讲解的不够。

2、在多媒体的操作方面还不是很熟练,有待提高电脑知识的学习。

3、自己的课堂反应和应急措施做的不到。

4、课堂教学语言不简练。

总之,在多媒体教学课中有得有失通过运用多媒体能收到事半功我有信心,继续加强多媒体制作的学习,阅读更多的教学、教育理念,更好的借鉴别人的优秀方案,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一片广阔天空。倍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反思2

《我做制片人—校庆多媒体短片的创作与鉴赏》一课以为庆祝杨仙逸中学80周年校庆制作纪念短片为载体,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经历了多媒体创作的整个过程。通过交流与探究,创设良好的情境诱导学生参加课堂活动,并使之进入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排除学生学习的被迫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通的信息渠道,指导学生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信息,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教师制作了ASP动态评分网页,通过小组展示作品,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及时地、科学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在评价中不断完善,让学生在反思中进步,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潜力得到了发挥,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充分体现了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中的要求:”在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方面,以打造基础提供人生发展的基石为要旨。在技术能力培养方面,不片面追求技术的‘深’,而是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综合反映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和适应的前沿动态,以激发学生对新技术追求和未来生活的向往。”

多媒体教学反思3

多媒体教学因其图文声像并茂而具有传统教具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这个新型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便被广大教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技术一进入课堂,便以其集成性、富含信息量、直观性、多样化、动态化,为课堂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扩大容量的特点,并借助声、光、电、画、动的奇妙配合,强化了教材的直观性,且能将教学中某些抽象、静态的元素以形象、动画的方式予以呈现,从而有助于使学生直接受到视觉刺激,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就自然明显了。但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毕竟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眼观许多多媒体课堂教师不是生搬硬套,就是教师成了电脑操作员,学生成了屏幕前的看客与听众,因此如何更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成就课堂效率值得我们反思。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做秀。

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它的过程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身体力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摸爬滚打了二十几年,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经常会看到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要求层次不相符合的现象,课堂上教师从引入教学到学习新知,从练习巩固到课后作业,都通过计算机让学生过眼烟云,而不屑一顾教室的黑板,不顾学生主体性及个别差异性。根据课前设计的思路、方法、步骤。上课时,在计算机上点击鼠标讲解,全然教师变成了操作员、解说员,一节课就算完成。还有我们教师从网络上下载一个课件,教案,连设计思路都不是自己的,不下功夫整理、修改,照抄照搬,根本就不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就让电脑从头至尾主宰了一节课。这样,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讲什么,怎么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计算机代替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增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性,演绎了课堂的现代化。殊不知这种电子课堂却扼杀了许多学生的主体性,尤其不适合我们义务教学阶段所强调的“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思想。对于这样多媒体教学与其作秀,不如不用,又何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发散思维,而不是旁观。

研究表明,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东西最容易形成永久性记忆。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认知和思维发散、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开始,在动手操作中,学生清楚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容易获取基本的知识理论体系和得到知识的动因,进一步培养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时切不可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权力,需留一部分或大部分时间给学生,把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交给学生。在一节数学课中,我们有一位教师电脑技术很熟练,他精心制作了一个图形面积推导公式的课件,展示了将要学习的图形通过转化、简化、扯分成已学的图形,最终一一归纳总结,方法很多,形式得当,学生看得目瞪口呆。正因如此,他在上课时忽略了给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和操作思考的能力,倒不如充分放手,让学生模仿平行四边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其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动手实践得到知识:各种图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后再求出面积。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有多少主动积极参与和努力认知的意识呢?让他们在实践的成就感中提高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是整合传统教学手段,而不是丢弃。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其传统教具不可比拟的优势,而我们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也有计算机无法实现的优点,有效的教学就是能够结合教学的内容,教学特点,教学对象来选择决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要以实际教学目标要求出发,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学习新技术,运用多媒体是解放了教师,跟上了时代教育改革的步伐,于是就有了疯狂的课件而照本宣科。其实有一些多媒体课件一直是相同的几个问题不间断地在屏幕上出现,然后让学生回答,起的是小黑板的作用,除了离开了粉笔灰以外,也看不到有什么高明之处。那么针对这么多实际问题我们该探究一下具体哪些类型的知识适合多媒体课件展示,什么样的课堂适于传统教学手段。比喻象语文教学中抽象知识的介绍、学习重难点的突破或者文章和作者的相关知识介绍;数学课中工程、行程问题的演示,学生较难理解同向与相向、背向而行的区别,采用幻灯片的演示、电脑动画,抓住本质,以繁代简,形象生动的向让学生很直观地感知,并最终掌握。英语教学当中的语音教学,单词学习,听力巩固通过课件展示可以让学生调度感官全身心投入练习,直观地进入记忆库,达到认知

多媒体教学反思4

摘要: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是无法替代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多媒体归根结底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工具性”是它的本质所在,作为老师----课堂的主导者,更应该认清它的本质,防止本末倒置,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关注的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工具性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广泛应用既丰富了课堂容量,又使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自从多媒体在语文课堂广泛普及和大范围的实施应用以来,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打破了传统僵化固定的模式,以其丰富性、生动性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从而推动了语文现代化的进程。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无可否认的,但随着课堂和多媒体的进一步整合发展,多媒体归根结底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工具性”是它的根本所在,作为老师----课堂的主导者,更应该在新形势下认清本质,防止本末倒置,而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所认真反思的`。

以下,是我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所思考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1.年轻教师对课件依赖太大。这里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对电脑本来就比较精通,制作精美的课件更是不在话下,他们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就是备课的过程,因此,当课件制作完成以后,也就意味着备课的完成。上课时只需照着课件顺下来就大功告成了,更有甚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再插入些优美图片,超链接个声音或者歌曲,整节课下来就尽可美轮美奂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归根结底多媒体只是我们教学上的一个“工具”—— “一个高效的辅助工具”,如果把它当成课堂的根本,那就成了形式大于内容,因此,新形势下如何更高效的使用课件,让它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好务,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反思的问题。

2.追求标准范读,忽视了学生诵读能力的训练。诵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尤其重要。这不用说平时上课,甚至近年来一些省市优质课、公开课上,有的老师放完名家录音后就觉得完成了“读”这个环节,这样整节课下来,学生除了回答问题,基本没有开口的机会。尤其在散文和诗歌教学中,即使学生一开始感情把握得不是很准确,读得不好,教师完全可以在放完录音后,再适当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这时候,学生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内化理解的过程,教师千万不能忽视。

3.多媒体的应用让许多教师忽视了基本功(书写能力,课堂的驾驭能力、诵读能力)的训练。

书写能力的训练:①粉笔字:有的教师平时上课基本没有板书,更有甚者,上公开课时,黑板上也是“无字天书”一般干净,还美其名曰:“有自知之明,扬长避短”。在课堂上使用课件,并不代表可以不要板书,板书是一个老师基本功的体现,一节没有板书的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节不完整的课。板书是课件所无法替代的,一手漂亮的板书可以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更是一篇文章提纲挈领的总纲。②钢笔字:一位语文老师有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是很令人钦佩的,教师千万不要因为课堂上使用课件而忽视了自身的锻炼,而学生的书写更是我们训练的重点,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作为语文老师,如果自己的字还写得歪歪扭扭,东倒西爬这是“不可原谅”的。教学相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他的如毛笔字,都是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所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训练的。

诵读能力的训练。如上文第二条所讲,“单纯追求范读,忽视了学生诵读能力的训练。”这里,许多老师其实也忽视了自己诵读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单纯的名家范读,有时候会给学生一种高不可及的感觉,在引导学生在听完范读后,如果授课老师能够和自己的学生当堂pk一下,我想,这样不仅锻练了自己,又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更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语言组织过渡能力:传统课上,我们从上一个环节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时,都要有一个过渡语,完成课堂的起承转合。而在使用课件时,也不能从一个环节直接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这里就需要老师思考如何做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课件并不能代替课堂的每个环节。

4.课件是学案简单翻版。课件源自学案,又要高于学案。在课件的使用上,笔者曾见过多位老师上课时只是把学案上的问题通过课件又展示了一遍,没有任何“新的东西”,这样就成了单纯的学案翻版,实效性不高。

总之,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运用,与学生、教师、课堂、学科更为高效的结合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用好多媒体这个“高效工具”,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创新素质,让语文学科在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中重新焕发出恒久的魅力,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积极的实践、探索、创新。

多媒体教学反思5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给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化静为动,激发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一缺陷,能够出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情境,感染学生: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事实证明此种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变难为易,提高效率: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

寓教于乐,培养情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

增大容量,长课短讲:多媒体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

多媒体教学反思6

本教学反思从如下几方面入手,谈谈本课程教与学的全部过程。

一、本课程的优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集中展示了制作一部多媒体短片的全部过程;知识生动有趣,制作过程本身是同学们感兴趣与有内在动力的;课件制作水平高,符合课程内容本身的特点;教学思想先进,基本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亮点是结合本校实际的工作需要,我校20xx年是建校85周年纪念,通过以“校庆”为主题短片的制作,可以为校庆提前做好准备。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与学的思维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基本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情况下,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加积极主动的改革,成为新课改的实践者,开拓者,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反思我们的教学思维,寻找出路,要更加积极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将新课标思想深入细化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寻找素材的环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寻找我们杨仙逸中学百年老校的不为人知的.闪光点,培养我们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2:教与学的手段要更加丰富

本课程基本上使用了多种媒介,达到了图文并茂,声情共有的效果,但是,在学生学的过程中,要采用更加丰富的手段让每一位同学动起来,不能在分组过程中,只有小组长做得多,其它人员参与少,更加要每一位同学参与到短片的整个制作过程中,而不只是某个环节。

3:教与学的内容要更加深入

本课程采用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制作短片,达到一定效果,但最终的成品离专业水平还有一段距离,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专业知识,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制作出更加专业的作品来。比如我们用3DMAX、绘声绘影、photoshop等软件进行深加工,画面更加精致。

总之,本课程已达到了一定水准,教学效果显著,但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争取达到更加合理高效的教学水准。

多媒体教学反思7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以下,我以初中生物第一册《种子植物》一节为例,谈谈运用多媒体在优化教学的几点体会。

1、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介绍《种子植物》一课的课前2分钟。可以播放种子植物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

2、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3、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生物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读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

多媒体教学反思8

一、计算机在辅助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误区

1、应用多媒体教学即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体现

语文教学的现代化,不是媒体运用的现代化,不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决定教育未来的不是技术而是观念。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能促进语文教改,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关键在于使用者教育观念是怎样的,一个观念落后、只知“满堂灌”的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只是找到了一个更有效的灌输工具,教学的过程由“人灌”变为了“电灌”。课堂从普通的教室搬进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由讲解员变为了放映员,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并没有改变教学的本质。

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语文教学的改革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现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只有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才能在改革语文教学中产生巨大的作用。

2、多媒体的应用是“辅教”而不是“辅学”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如果仅基于多媒体能使教学形象、直观、易懂、易记,以此来加大课堂的信息量、以形象的演示代替学生的想象、以视听取代学生的朗读、以多媒体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取代学生的自主学习,那就太肤浅了。在本质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根本的优越性,是改变学生由听教师的“口传”所形成的被动地位,到学生完全以主人翁的地位对媒体展示的信息进行观察、加工和处理,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围绕“教”而进行的,而是关注学生的“学”,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不是辅助语文教师的“教”而且辅助学生的“学”。

二、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的引入为传统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带给学生全新的视觉冲击。在不违背中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语文多媒体教学又有其自身独特的目的。作为教师课堂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应包含以下功能:

1、多媒体应用要能提供更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容量

语文课是进行语言信息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个信息传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要在一定时间内为学生传导最多的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应尽可能地扩大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问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加快信息传递、知识整合的速度,以增加课堂的密度。

2、媒体的运用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授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体会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体,能更好地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引人多媒体时一定要善于创设文章情景,启发学生想象。

3、多媒体教学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它可以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起其强烈的求知欲。

4、利用多媒体要能活跃课堂气氛。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之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三、语文多媒体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多媒体服务于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能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1、教学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应该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选取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的内容。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条件之一,演示模拟原理要正确,要反映主要的机制,细节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实,允许必要的夸张。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3、简约性原则

课件所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要注意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有可能,尽量用语言声音表达),过多的文字蒯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容易干扰学生的感知。

4、艺术性原则

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所以优质的课件应是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审美性(这是比较难做到的,但是我们所追求的)。

5、适度运用原则

就是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不要“满堂灌”),让他们理解、思考、交流、质疑。

语文多媒体教学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赖的帮手,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但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它只是起辅助的作用。我们只有分清主次,并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真正的现代化。

多媒体教学反思9

多媒体技术已经遍及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并且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为孩子们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因为多媒体集图、文、声于一体,所以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下面我就简单地谈谈多媒体教学的点滴感悟:

(一)多媒体教学直观性特强,能帮助我们突破视觉的限制。

在教学《翠鸟》一文,我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了现实生活中翠鸟的样子,然后再请学生找找文中描写翠鸟外形的段落,即便是班级中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能准确地找到。

有的孩子甚至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翠鸟的外形。

(二)多媒体的动态性能够帮助我们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降低教学的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我在教学《翠鸟》这课中,为了让学生通过重点词语体会翠鸟活动时的特点“爱贴着水面疾飞。才见它飞起,一眨眼它又轻轻地停在桅杆上了。”学生在理解“疾飞”时,联系上下文谈到了此词是“飞得快的意思”,借助动态性就能体现得更具体,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图、文、声于一体,可以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我在讲述《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先让学生听这首曲子,学生结合歌词边听边想象。有个学生长这么大还没有坐过船,当聆听到“小船儿轻轻漂荡在水中”这句时,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我能坐在上面就好了,可以感受漂荡的`滋味。”听完她的感慨,我说:“老师可以让你借助鼠标先感受一下,以后生活中有机会,老师一定让你真正地漂荡一次。”结果,班里的很多坐过船的孩子也想和她一样,为了不让孩子们扫兴,我让他们(她们)都尝试了。临近下课时,一个很内向的孩子居然主动站起来夸奖了我:“今天的廖老师最漂亮。”我微笑地反问道:“我平时很丑吗?”很多孩子说:“你平时也不丑,只是今天您特别照顾我们的情绪,我们很满足。”

(四)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省了空间与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拓展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创设和谐氛围。

孩子们在学习对联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收集很多的对联,并对对联的特点有所了解,有的孩子居然爱上对对联,利用课间十分钟都在尝试对对联,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总之,多媒体教育技术在飞速发展,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越来越普遍,我们惟有加倍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多媒体教学,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优势。编辑评语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飞速发展,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越来越普遍,我们惟有加倍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多媒体教学,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优势。

多媒体教学反思1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于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气,它通过文本、图象、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情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推广和普及已是大势所趋,不少地方发展得轰轰烈烈。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已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误区。

一、忽视视、听觉教学媒体的使用。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已深入身心,多媒体计算机已广泛进入各中小学校,而且部分学校已经建立了校园网。多媒体CAI的出现和发展,为学校的素质教育注入的新的活力。于是,许多老师认为只有选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教学才显气派,才跟潮流,才是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至于录音机、投影仪这类常规的电教媒体好像已经过时,不值得去使用了。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使用媒体只能是手段,手段永远是为目标服务的,衡量媒体使用的优劣不是看媒体是否高档,是否领先别人,而在于是否能使教学更生动,方便,高效。

例如低年级的语文阅读课文大多内容较简洁,适合于朗读背诵,在教学中只要适时地运用形象性强的投影、录像等媒体,通过大幅鲜艳的图画,声画并茂的场景,为学生提供规范化的朗读,让学生模仿,录制学生的读、说,及时反馈,都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简便、易操作的媒体的使用,也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又何必费时费力地去动用交互式媒体呢?

二、认为多媒体可以取代传统教育媒体。

传统教育媒体主要指非放映性视觉媒体,如教科书、黑板、实物、模型等。现代教育媒体的出现是否表现传统媒体可以取消呢?我听过一些公开课,发现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课本竟一次也没有打开过,课文内容全在投影屏幕上。有的老师不论是出示几个词句,还是一个小练习,都要使用投影片,把小黑板,活动黑板弃之不顾。笔者认为,这种“喜新厌旧”的做法是不当的。更有甚者,有的老师还步入用电教媒体代替板书。代替实验的误区。板书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老师根据教学过程的进展逐步“板演”的,是根据老师所传授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而进行的。一般,主体板书一直保留至本节结束。可见,板书不是几张灯片可分割完成的。而用电脑动画来代替实验操作同样不可取。如一位教师在教《乌鸦喝水》时,使用了多媒体动画,演示乌鸦把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的过程。结果,许多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乌鸦的神态动作上,并且由于制作技术原因,动画中瓶子里的水是升得比较快的,学生对“一颗一颗”、“渐渐”等重点词的理解,体会并不深。另一位老师在同一课的教学中,使用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准备了瓶子、石子做实验,还请学生上台动手试一试,并提醒学生观察瓶子中的水,放进一颗石子是看不出水明显升高的,让学生了解到乌鸦的耐心,对渐渐升高有感性的认识。

三、认为上公开课、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

当然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因此在许多地区,许多学校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这样也造成有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迅速成为评选优秀课例及说课的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条件,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常常为了上好一节课,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几天或一周甚至更长)甚至请人帮忙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CAI课件。不可否认,不少老师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很多优秀的CAI课件,并在课堂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不少CAI课件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致命的缺陷:

1、不能动态跟踪学生的知识状态和学习背景;

2、不能实时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3、教学方法固定单一,没有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魅力。

还有相当数量的CAI只是生硬地把课本上的.知识条文搬到了电脑屏幕上,把原本应写在黑板的文字写到了电脑屏幕上去了,最多再拼凑上几个简单动画和乏味的音乐,一个所谓的“多媒体CAI”便出炉了。另外大多数老师经千辛万苦设计出来的CAI课件,仅仅是为某个教师上某一节课而已,其他教师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同而无法使用已有的CAI课件,唯有自己重新设计符合自己教学要求的CAI课件。而且这种CAI课件由于容量庞大,不利于在网在交流,这样一来,我们不但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因重复开发设计同样的CAI课件而使教学效率大大的降低了。我想,这与我们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事实上,我们实施CAI的目标是解决传统教学所面临的难题,提高教学效率。衡量CAI的双重标准是:效果,质量标准;时间,精力,费用的支出标准。因此,不哗众取宠地追求表面热闹,坚持以效率原则规范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我不主张花大量时间去开发设计那种只有一节课寿命的CAI课件,而提倡设计能供多人重复使用、易于网上交流的CAI素材,这样老师们在教学上可直接使用这些CAI素材,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也没有那么辛苦,也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教学研究。

四、认为以视听可以代替想象、朗读。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比如上《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对圆明园的辉煌景观的描写,正是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好时机。可有了多媒体,圆明园的图片一展示,使学生的想象反而受到局限。此外,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是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这对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究竟是利还是弊呢?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读书声也越来越稀少,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手段,还要不要花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去读?答案应该是不容置疑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除以上之外,在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着视听轰炸,课堂教学满堂灌,把人当作内存巨大的计算机,以及过份依赖,妨碍思维能力的发展等等误区,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多媒体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主宰教学,要清醒地认识其利弊,能走出误区,发挥其巨大的优势,去其带来的不足,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服务。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高质量的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课件的涌现。

多媒体教学反思11

开放式多媒体地理园是以全方位开放,不受时空限制,突出学生参与,使地理学科课程教学和活动课程教学同步;地理园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引入声光电与地理模型相结合,创造综合的育人效果。它使地理多媒体教学从室内走向室外,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地理多媒体教学天地。

一、开放式多媒体地理园的创设意图

开放式多媒体地理园——全新的地理多媒体教学环境。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开放的地理园育人环境,达到传统封闭式地理园所无法比拟的教学与育人效果,使教学与育人同步、学习与实践同步、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步,实现现代教育整体育人的目的。

独特的地理园结构设计——隐性育人环境。本园以花岗岩小路弯曲铺成广东省轮廓图形状;园的中部有“中国立体地形模型”——寓意“胸怀祖国”;入园正前方有大幅“世界地图”——寓意“放眼世界”,即广东、深圳正走向世界;园正前方笋型标志——寓意“笋岗中学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园内模型图宇宙—地球—中国—广东—深圳—寓意地理的空间系统。

仿真模拟地理环境——多媒体特色。①仿真火山:灯光显示岩浆喷发,山头浓烟滚滚,火山的结构和喷发过程,学生一目了然。②模拟垂直自然带:以仿真植物模拟植物由山底热带植物→山顶苔原、冰原的整过程。③声光电一体的中国立体地形模型:以光管显示水流、音响模拟波涛及配乐解说、彩色立体,形态逼真。

二、开放式多媒体地理园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学习,有两个注意方式,即: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明确的目的,需做意志努力的主动性注意。一个人若只凭有意注意,很难长时间地对某种事物保持高度注意,很容易由于大脑皮层的活动过分紧张,精力过度消耗和体力过度疲劳而转入抑制状态。同时,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不断转化和交替。所以,我们通过开放式地理园这个活课堂,把地理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心中。

2.系统论依据:系统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结构决定功能。本园注重结构的科学性,形成了3个系统:①空间系统:宇宙—地球—中国—广东—深圳;②教学系统:高中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③自学系统:观察—思考—提问—解答。地理园把地理知识系统展开,开发了学习智力,并培养了能力。

3.信息论依据:媒体是信息的载体,良好的媒体才能保证信息传递的高质量。多种良好媒体的组合,使信道拓宽,容量增大,刺激加强,高速达到高效。我校多媒体地理园,是利用多媒体组合教学优势,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

4.控制论依据:把负反馈原理运用于地理园教学。它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错误的地方迅速、准确的作出反馈,以便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我校地理园能使学习与实践同步,为教师早发现学生错误,及时纠正、控制教学过程提供了条件。

三、开放式多媒体地理园的使用效果

1.教学效果:我校地理园投入使用以来,发挥了较高的教学效能,取得了初步成果。

①开放的多媒体地理园教学,使老师教学和学习实践同步,达到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能力培养。我校地理园以其丰富的模型、标本、实物、挂图等教具,向学生展开了一本“活”的地理教科书。我们在用园教学中,以精心组织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以加强媒体刺激激发学生观察思考,并由教师诱导、总结、提高。例如,我们在讲“天气与气候”一段时,把学生带到气象园,通过记录多日气压、气温、干湿状况与天气情况,并进行比较,使学生掌握了气压与气温的关系、干湿状况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学生亲手记录,激发了他们预测天气的愿望,从而,使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发展为能力的提高。

②地理用园教学,使教师能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营造“乐学”环境。我们的'用园地理教学,多采用灵活而开放的教学方法,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压抑学生活跃思维的弊端。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以培养观察能力着眼。我在讲“中国地形”时,设计了3个问题:A.在模型上指出你家乡的位置(深圳人多从国内各地来)。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找家乡;B.它在什么地形区上?C.仔细看看中国地形可分几级阶梯?学生认真观察中国立体地形图。全班同学都能说出家乡所在地形区,多数同学找出了三级阶梯,少数同学还在模型上找到了地形分界线,使教与学充满乐趣。开放式多媒体地理园,以其现代化的多媒体特色,吸引许多学生课余进园学习浏览,增加了他们对地理学的了解和兴趣,大大提高了地理园的利用率,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谈多媒体开放式地理园的创意和使用

③进行“用园多媒体启发式”地理教学实验,探索用园教学新模式。笔者在地理园使用以后,制定了周密的方案,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经过实验逐步形成了运用地理园多媒体的五步教学思路。如图所示教与学的良性环路。

创设情景

设置问题

教师→地理园媒体→激发思考→学生能力提高

积极回答

促进消化

例如,我在讲《中国地理》“长江”、“黄河”时,运用声光电一体的“中国立体地形”模型,创设逼真的黄河、长江情景,接着设置问题:

①黄河(长江)流经哪几个地形区?

②黄河(长江)落差大的地方有哪几处?有什么作用?

③黄河含沙量大的根源在哪里?等等。通过音响内涛涛江水及黄河简介,光管闪烁显示着黄河的奔腾不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作答。

最后提问:三峡与三门峡都位于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为什么三门峡不能建成黄河上最大水电站?把问题引向深入。通过对该问题的思考、解答,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用园多媒体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多媒体信息传输量大、速度快、刺激强的特点。地理园的实物、模型和声光电装置,为学生提供了耳闻、目睹、手触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增大了教的容量,加快了学的速度,大大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2.综合育人效果: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使校园文化由常规的绿化、美化发展到知识化、现代化。

地理园的隐性育人环境营造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使其不仅是教学小园,更是育人大园。它以新颖的结构设计和深层次的内在寓意,潜移默化,渗入学生心中,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开放式多媒体地理园,以其显著的教学效果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受到来访者的称赞,为未来地理园建设向高水平、高档次,地理多媒体教学向深层次方向发展,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多媒体教学反思12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因而,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并运用语文知识。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这一不足,满足了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正如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这样,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结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真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照片、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画面渲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他们或展示河流山川的雄壮美,或展示花草树木的秀丽美,或展示名胜古迹的神奇美,或展示灿烂文化的含蓄美。这些文章熏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那么如何把课文内容立体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呢,多媒体可助一臂之力。我们通过图片渲染,创设课文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击的诗篇,是一曲用旺盛生命演奏的乐曲。作者描绘了一群朴实得像红高梁一样的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表演腰鼓的场面,展现中华民族淳朴的民间文化艺术,抒发了中华民族在挣脱了束缚与保守后的欢乐痛快的感情。但是生活在南方的学生仅凭文字很难感受到这些,这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把从网上下载的表演录像展示给学生,看着有声有色的画面,学生如身临其境,一下子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

2、音乐渲染,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音乐渲染,尤其在古诗中得到完美的运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古诗中的意境,有时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这给教学中的信息发射与反馈形成了一种屏障。但是,在课堂上适当采用音乐,既能给学生带来美感,又能为再现意境创设氛围,为情感交流架设起一座桥梁。诗歌和音乐从来就有不解之缘,它们就像两朵姐妹花,相伴而生。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故人的离情别绪,完全融于水天一色的江南美景之中。在教学中选用与本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悠扬的旋律拔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在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目送帆船的影子消失在天水之间,可诗人仍伫立江边,不肯离去。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课堂的45分钟,是每个教师在备课及上课时

都会考虑的问题。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知识量,扩大课堂的容量。

如文言文字词教学中,教师做课件时,把需要解释的词做好批注,上课时快捷、方便、清楚地呈现出来,既节省时间,又可反复使用。有些课文内容丰富,课时多,知识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化零为整,形成整体认识。如小说《故乡》重点塑造了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把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进行比较,把中年杨二嫂与老年杨二嫂进行对比。对这两个人物的分析可用表格形式投影出来,这时用多媒体就快速省力,提高了上课的有效性。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课件,没有课件,再好的硬件也是摆设。课件也能反映教师的教学风格,因为很难找到适合自己要求的现成的课件,所以需要教师自己修改、制作。而这个过程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文的把握,结合自己的风格,设计出满意的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多媒体使教师的教学个性得以很好地彰显。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备课质量。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社会的外延相等”,局限在一个具体学科中的语文教学,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其他科目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教师怎样去收集、组织、运作都是一个难题。如今,信息化社会就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轻松上网,享受网络资源,还可以和千里之外的同行交流,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备课时,我们不会苦于仅有的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词典了,我们联想到的某个内容,我们可以通过网上的搜索引擎查找到相关的内容,教师的视野拓宽了,备课的内容更丰富充实。教师从网上查资料、做课件或下载课件,用到教学上。因为借鉴了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备起课来很省事。备课组里教师互相学习借鉴,共享课件资源,提高备课质量。

(五)运用多媒体,可以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

对于小说、戏剧类的课文,如果靠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解,尽管用尽浑身解数,常常是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虽然课文有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但由于个人表演能力有限,很难将人物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因而学生觉得课文索然无味,上课提不起精神来。如果运用多媒体,效果就大不同,如小说《智取生辰纲》与连续剧《水浒》的相关情节联系起来;戏剧《威尼斯商人》与相关的影视资料联系起来。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声图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专业演员逼真的表演,恰当的语气,将学生的情感细胞都调动了起来,学生就会随着故事的情节时而紧张,时而严肃,时而拍手,时而大笑。学生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明白了人生的哲理,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增添了许多魅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多媒体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它并不能包办代替一切教学手段。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忽视其“辅助性”,使用不当,反而会有损于教学。结合这几年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应脱离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感悟。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学科。我们学习的课本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作家们把形象的事物转化成精妙的文字,我们再通过对这些文字的理解,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把文字转化成形象,这是一个美好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理解力和想象力的过程。 但如果课堂上教师过度迎合学生口味,一味追求新奇刺激,只大量堆砌图片和音乐,大玩花样,就会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既剥夺了学生思维中将文字转化成活的形象的过程,也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框住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导致学生脱离对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的品味,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有位教师讲授《春》这一课时,先放了长达10分钟的“春日美景”欣赏,然后又是一首诗、一支曲子、很多幅美丽的图片,把一篇课文分割得七零八落,把学生搞得个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后是对课文中的优美的语言、对文章精巧的构思来不及品味便匆匆下课。其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却空空洞洞。”上这样的课,学生怎么会有收获?

众所周知,语文课是以研究语言文字为本,“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是通过与文本对话,对语言进行品读、感悟、积累来获得阅读感受、培养语感的。课堂上被大量的声像文件充斥,学生怎么有时间和机会从优美的课文中得到浸润呢?

使用多媒体教学不能抑制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多媒体对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的处理已经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因此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总是力求将课件设计得非常全面,从导入、提问、分析、答案、板书到作业甚至各部分之间的连接语都全部放进了课件中。表面上看,教师准备得相当充分、周密。但实际上灵活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固定的机械的程式。在教学中,教师只能按程序一步一步进行演示,一旦出现问题需要修改,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流畅。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千变万化的,需要教师灵活地把持掌握,常常会有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去应付,而往往正是在这随机应变中显示出教师的教育机智、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这种固定的教学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使教师的能动性难于很好地发挥。而且由于一切都是设定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导到自己设计好的答案中,学生便没有机会通过与文本对话产生个性阅读感受,一些学生很有创意的、丰富多彩的见解也没有机会得到肯定。长此下去就会严重抑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得不到,造成思维的单一性。

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在素材的组织上应是灵活的,准备的素材要多,将它用菜单的形式提供出来。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适时调整,确定哪些该用,哪些可以不用。在问题的设计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设计得开放一点,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同时要舍弃那些凝滞的、呆板的所谓标准答案。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该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同时,要能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进程。总之,不能把课件制作成呆板的机械的模式,非那么讲不可,从而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应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

由于多媒体提供材料的方便性,不少教师便将大量的资料揉合在一个课件中,课堂上便不厌其烦将大量的资料传递给学生,这从正面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学生的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毕竟有限,过多的资料使他们目不暇接、食多不化,有些东西学生还来不及反应、来不及理解就过幕了。而且有的老师贪多求全,只要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他便不经筛选全部网罗进课堂,有时一个“作者简介”便用到了几十张图片文字资料。但教学时间毕竟有限,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大讲特讲,占用了较多的时间,一些重要的东西便来不及讲深讲透便下课了。再者,学生上这样的课,做起笔记来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状况,他们不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非重点。而一些重要的内容学生往往来不及抄下来便一闪而过,不少多媒体课堂常出现学生笔记不完整的情况,课堂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因此,要想避免这种明显违反教学要求的情况,教师制作课件时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从教材中捕捉出重点和难点,从突破重点和难点出发选择资料。对一些表面上精美但与教学重点无关的东西要坚决摒弃。从而做到在课堂上明确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得清楚透彻,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确实改变了以往那种“一支粉笔书中夹,一根教鞭空中划”的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它在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对于多媒体,我们既要使用它,又要慎用它,要让它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为优化教学服务。

总之,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时刻注意以“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为宗旨,认真考虑课件的使用价值,缜密思考、科学设计,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定会开拓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多媒体教学反思13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难以相比的。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亲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阅读或作文教学。

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也会成为干扰因素,影响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威尼斯商人(节选)》、《巍巍中山陵》等篇目时,不少教师往往只是匆匆地组织学生朗读一下课文,然后就用大量时间放映有关的影视片段;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或是写作这方面的作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等等。这些课件固然能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它所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运思动笔的时间。在许多“观摩课”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学生抱怨“课堂上轰轰烈烈,课后却空空洞洞”的,常常就是这样一些课。

为什么学生们课堂上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所写的作文也并不见好——不少学生甚至于还是写不下去呢?

主要原因在于: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一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而不是相反。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否则,就是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光看不练假把戏。”以学习记叙类的文学作品来说,运用直观手段,就是为了通过“形象”与“抽象”的.鲜明对比,促使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用词来标志和塑造形象的;通过对比来展示这两种语言的区别,促使学生更快的掌握语言文字,而不是简单的以影视语言替换文字语言。借助影视画面的阅读课,最多只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什么”的理解,而对于“怎么写”则极少触及。尤其是对更基本、更重要的“用什么写”的探究和把握更是不足。所以,教师务必及时凭借画面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的语言文字的“回放”和“还源”——回归文本,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和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或者景物的。也就是说,凭借影视画面以更直接地领悟语言大师是怎样以典范的语言来表述特定的人物、事物、景物的,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根本任。

多媒体教学反思14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课程对利用多媒体教学要求较高,为了使老师们的教学水平不断进步,我校极力推行45岁以下教师每周必须要在多媒体教室上1-2节多媒体课,同时,还利用每周的校本培训时间,集中对45岁以下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学习培训,使他们致力于“创设多媒体教学情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让我感到最难备课的是复习课,相对于新课来说,其内容含量大,知识难度、深度的掌握要求比较高。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五章整章都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题一向是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因为它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一章涉及的内容很多,有体积等量关系、打折销售、教育储蓄、行程问题(相遇、追击)一题存在两个等量关系等,含量很大。如果每个知识点出一两个题练习来达到复习的目的话,学生也能勉强接受,但是这样的课堂呆板无味。柏拉图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然而,复习课就是让学生把知识串连起来并且保存在头脑中,所以,一定要改变这种人们一向认为的数学就是干巴巴的讲练,让学生主动、热情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那么,如何设计一堂有趣的复习课呢?这确实让我经过了好一番的动脑。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教学鲜活生动,我决定恰当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均衡发展。记得我在其他学校听过一节公开课,内容是“你能追上小明吗”的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课。当时,课堂创设的教学情景是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一个片断:猫追赶老鼠来引出这堂课的主题内容,即行程问题。并利用画面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出这节课重要的三个量: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我观察到学生们从刚上课时的散漫到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思路随着画面前进。由于注意力全部都吸引过来了,所以很快学生就思考出了由画面设置的问题,并且充满兴趣的进入了接下来的问题研究。虽然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这堂课的良好的、真实的教学效果让我真真切切的明白了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的理论。既然好的教学情景创设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突破口,那么,我还是得在这方面下功夫。

从学生的学情和年龄段喜爱出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七年级学生年龄还小,都对故事性强的内容和比较直观的事物感兴趣。在一次和学生的聊天中我得到一个信息:学生们很喜欢动画片“蜡笔小新”,一提起蜡笔小新,学生们便神采奕奕,侃侃而谈。我赶紧从网络上了解蜡笔小新的相关内容,发现其主要是讲一些小新在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我突然灵光一闪:我能不能把这堂课编成一个关于小新的故事呢?

把这一章看似互不相关的应用题联系起来呢?于是我开始构思编一个描述小新一天生活的故事,在故事中把这一章内容巧妙的容进去。我设计了7个生活场景,每个场景引出一道应用题。首先给出小新和妈妈的年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计算妈妈的年龄,然后小新去银行取钱引出教育储蓄,再去商场购物引出打折销售和零用钱支配的内容,和朋友相约出游引出相遇、追击两个内容,最后野餐时喝饮料引出等量关系为体积相等的应用题。这样,第五章的知识点就可以都涵盖进去了。有了构思我便开始利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先用简单语言把小新活动的场景描述出来,形成故事情节,每张幻灯片一个场景、一道相关应用题。

在设计行程问题的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满足不同的需要,便设计了动画的线段示意图来演示小新与朋友相遇和追击问题。这样,学生们不管学习程度的好坏都可以直观、清楚的了解小新们的运动情况,能够更准确的找到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行程问题用线段示意图辅助解题的好处。学校一向倡导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初步设计好课件后,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我和备课组的其他教师进行了交流。老教师们对我的复习课的新颖构思很赞同,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更宝贵的意见,那就是可不可以把小新的活动编得更有意义一些,让这堂课不仅仅是一堂纯粹的数学课,也是一堂有深意的教育课呢?

联想到我曾在学生的周记中了解到学生由于父母不记得她的生日而和父母发生矛盾的事,我决定将内容改为“小新为妈妈过生日”,以此教育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关心父母,做一个和小新一样的孝顺孩子,把我们传统的中华美德渗透到数学课中去。同时,老师们还提出将数据改简单易算,降低解方程的难度,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在上这堂课时,我看到学生们和我预期的一样,很有兴趣的阅读小新的活动情况,主动的投入学习,完全溶入故事中,就好像自己就是小新,正在愉快的度过这一天。整节课我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都很流畅,全章知识点都串连了起来。

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下课时,还有学生回味有余的大声说:“老师,小新这一天还没过完呢”。在学生谈学习这节课的收获时,学生们除了总结涉及到的知识点外,也谈到了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以后要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等等。我设计的教学、育人的双重目的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上完这堂课后,我询问了学生们对这堂课的意见,由于个体差异,学生们认为,留给他们的独立探究的时间略少了点,同时,希望在语言的组织上能更现代点,更贴近他们的生活用语。还有学生提出“小新不应该把教育储蓄取出来给妈妈买礼物,因为那是爸爸妈妈存给他上学用的,应该取普通存款,解的时候只要把20﹪的利息税算上就行了”等等。

这些意见进一步拉进了我和学生的距离,体现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我从学生愉快、专著的眼神中看到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渴求摆脱旧的'“学围绕教转”的“单边教学活动”,渴求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深深的体会到新课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构建,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些体会让我更明白每一堂数学课都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同时要重视主动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每堂课的学生反馈,不断改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学数学、做数学、想数学、用数学。

我深深感受到我的课堂角色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单纯的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面对新课程,我强烈的感受到作为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除了多读理论知识外,还要珍惜学校提供的听评课、学习多媒体知识的机会。全方位包装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和学生共同成长。 我渴望在课堂上“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渴望“被难住”,渴望“常常有惊喜”……我会虚心和老教师们一起体味新课改,经常探讨教学方法,为新课改注入新鲜的血液。

多媒体教学反思15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模式,它迅速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一种视听说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它以特有的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以及集图形、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功能于一体的特点,直观展示着知识的形成过程。然而,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对多媒辅助教学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过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课件能够把声音、图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教材,这是传统教材所无法比拟的。但是作为辅助数学教学这一特定的学科教学的电脑软件,尤其是辅助课堂教学的软件,如果过多地追求多媒体,就会适得其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知识传授的密度,把“人灌”转变成了“机灌”。这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了学生的思考,干扰了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教师只是实现这一模式的“机械操作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件的画面和声音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这间的互动被一个冷冰冰的机器隔开;学生的思路处于被动和僵化的状态;教学活动不断被打断。造成的后果是整个课堂的主体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学生,而是多媒体课件。这种方式违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辅助性原则,也违背了现代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多变的变量,教师在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充分体现教案的灵活性,考虑各种应变的措施。学生的学习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

与之相对的另一种现象则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跟着课件自学而不临控,在讨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多媒体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

在课堂上真正唱主角的还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多媒体只是起到一种辅助课堂教学的功能。因为课件的制作同备课一样,往往是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先期进行的,而课堂教学是难以预测的。因而就有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稍有“越轨”都不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也就凸显不出来了。比如说:在进行“十几减9、8”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学软件是按书本上提供的方法顺次设计的,但在课堂上有的学生问老师“用13-8,3减8不够减,我倒着减。先用8减3得5,再用十减5得5,这样做可以吗?”这种令人尴尬的境况多媒体又怎么奈何得了。当然,如果课件制作者设计的是交互式结构,可随意选择任一种方法去教,也许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我认为,现代技术的应用不能离开学生发展这一基本原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及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目的在于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教学活动的探索中。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将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二、过分追求华丽形式而忽视内在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利用听觉、视觉和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刺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却片面地利用这一优势,在设计课件时过分运用视频技术、音频技术甚至网络技术,过分注重课件的动画、色彩和音响等效果,而忽视了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好知识服务的宗旨。结果给学生学习新知形成干扰,产生负面影响。我听过这样一堂数学课,教师前后共设计有七个动画片断,结果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目标难以达成。其实在一节课中动画的使用一般根据需要,不宜过多。而且一定要有利于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多媒体课件与数学学科整合的主题应该是语言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媒体只是辅助。在制作课件时应该考虑的是设计的内容和设计的对象。如果设计课件只是为了让学生感到好玩、有趣,这样的多媒体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就没有价值了。

三、过分依赖课件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幻灯片、学具等。这些传统的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课件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电脑使用也不是唯一的'手段,不能片面追求一节课使用电脑的次数,更应该注意实效性。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多媒体当作传统教学的改进,设计的课件主要为了直观地呈现自己讲授的内容,一堂课下来不用黑板和粉笔,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显示在大屏幕上。表面上,这样可以提高课堂的节奏,实际上减少了学生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失去了大量技能训练的机会。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并不是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有的教学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的协调和整体发展。

四、过分偏重于“人机交流”而忽视“情感交流”。

把整节课的所有内容都搬上屏幕,以计算机完全代替教师。这种缺少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比如说:对长方体顶点、棱面的认识用多媒体就远不如教师学生动手切萝卜来得自然。

处理好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的关系,演示不能代替学习。处理好计算机理性展示与学生情感体验和关系。教师的情感、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态度很重要。在演示中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对学生生成的新问题进行研讨,单纯人机交互式学习将导致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下降与社会责任感的降低,在这种学习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都仅限于知识交流的层面,对于情感与语言的沟通功能则几乎不再存在,同时在对现实社会参与减少的情况下,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会相应的降低。

教学中,机器播放的语言固然标准,但是与教师的那些富有人情味的亲切的话语是不可以等同的。忽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恰当地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就必然把辅助教学的作用引向反面。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简单的动作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一种体现。有些内容用其他的形式进行教学并不比多媒体差,能通过黑板以及自己的语言讲明白的就不必用电脑,课件中视频技术的使用国适当适量,装饰用的图片不宜多,背景音乐尽量少用,教师应该从一开始就把握这一指导思想

以上的四个问题反映出数学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认识上的误区。如何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更有效地把多媒体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使之为教学服务,还有待广大教师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之我见

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同样,多媒体技术对现代教学也产生积极的效应,能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我是一名多媒体爱好者,使用多媒体已有好几年的时间,我觉得应运多媒体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应用多媒体首先要转变观念。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它可将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表现出来,学生只要认真听,仔细看,便可掌握知识。将多媒体应用与教学中,对于那些长期使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师的确难以接受,甚至排斥,并拒绝使用这项技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教师必须树立“科教兴国”“科技兴教”的理念。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学习,尽快掌握这一技术,让它成为我们教学的好帮手。

应运多媒体要准备付出。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要熟悉教材,备好课就可以上课了,而应运多媒体除了这两个环节外,教师还要下载资料,制作课件,书写教案,其中包含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这样教师的工作量就会增加,教师也要为此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有付出也有回报,通过多媒体教学,我们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有劲,教学效果也会提高。

应运多媒体要注意教师角色的定位。许多初次使用多媒体的教师认为有了多媒体,教师只要在课堂上把自己制好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来达到学习目的,教师只是一名“放映师”而已。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有了多媒体课件,教师在课堂上节省大量描述性的语言,但是,学生课堂行为的评价,重点难点的突破,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由此可见,课件只是教师手中的一件工具,并不能代替教师所有的活动。

现在多媒体的应运还处在初级阶段,对多媒体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多媒体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每一位教师还要深入学习,不断探索,让多媒体真正成为我们手中的“达摩之剑”。

下载多媒体教学的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媒体教学的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反思1 生命是一条河,需要流动和吸纳;事业像一列车,穿行在理想和现实间。我自豪,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任重而道远的课程改革,我深知:一切,只是一个简......

    多媒体课后教学反思

    多媒体课后教学反思 多媒体课后教学反思1 一、呆板的表现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能更好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下......

    多媒体教学反思(精选5篇)

    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因为吸引而靠近,因为靠近而了解。我想这句话可以准确地形容我和多媒体教学的了解历程。由于学生的要求,最近这段时间使用多媒体上课频繁了一些。正是因......

    数学多媒体教学反思

    数学多媒体教学反思 数学多媒体教学反思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随之被更替。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从城市到农村,多媒体教学已渗......

    多媒体运用教学反思

    多媒体运用教学反思 庆城中学 张朝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

    多媒体教学反思(全文5篇)

    多媒体与数学教学 绛县大交初中李桂枝 在现在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利用多媒体教学了,课件也成现在上课或不可缺的东西,但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看......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反思

    2011—2112学年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麦方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作为在第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教......

    多媒体教学的总结反思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使用该多媒体资源的总结反思 会宁县第五中学 韩志琦 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将声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与课堂教学科学合理的结合,是实现课堂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