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方法浅论
教师与教育方法浅谈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紧密的联系到一起,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是成功的并不能单单看这个教师教出了多少“三好学生”,有多少尖子生,成绩只是一方面,但不是全部,我们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全方面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发展新的教学思路,开拓新的教学思想,挖掘新的教学方法。
一、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导致教师不可能以一种统一教学模式来教授所有的学生。对待何种学生,使用何种办法。这是许多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而这个难题永远没有答案,因为时代在发展,学生的心态也随之发展,以教科书类的方法来面对不断进步的社会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所要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所以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生的教育问题。随时发现,随时解决,始终保持一颗敏锐的心与解决问题的态度。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讲课虽然应当以书本为主,当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否认,能够被学校选中,作为教科书的书籍一定是非常优秀,有很大的学习价值的。可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及其迅速,导致书籍的印刷甚至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社会,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能够从繁杂的信息中选择出
符合时代潮流与实际联系最紧密的指示教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多有用的东西。理论一旦脱离实际,那么将毫无用处。当代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成为死读书,读死书的考试机器。
三、思想教育。当今的社会是个浮躁的社会,一个人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而学校是一个净化人灵魂的地方,可谓是一片净土,所以我们要教授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首先,我们为人师表,自身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有资格去教授学生,只有我们身体力行的那样做了,才会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让他们信服,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格。其次,要注意方法,我们不能嗤之以鼻,一个睿智的人民教师,是能让学生完全的接受他,由心坎里产生一种尊重之情,所以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分析学生们的思想,接近他们的想法,走进他们的生活,点点滴滴中方显大师本色,传道授业解惑不只是在课堂上,更可以说很大一部分都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们的日常行为是否规范,思想是否进步取决于教师们能否真正的走入学生的生活,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四、教师的教育。当今社会信息化明显提高,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这就在关于教师的教育上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作为教师自己,我们应该广泛参与,多多涉猎自己学科以及非自己学科的知识,只有自身的知识能量储备够了才能教好学生,我们的教师培养的是祖国的下一代,是未来祖国的栋梁,我们应该清楚的给自身定位,树立远大的抱负与理想,把无限的热情投入到
有限的为学子服务中来。其次,作为国家社会,也应该多多为教师提供机会与平台,来为他们补充能量,可以定期举行培训,调研,听听广大基层工作者的心声。每个人都不是完人,我们都需要去完善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思想,文化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那么神圣的职业就需要我们用百倍的责任心去维系。我们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传到授业解惑,这不是凭空说的,不是一个空的话题,我们需要的是用坚定的态度,必胜的决心以及不灭的信心去践行我们誓言。
论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但是,教师的特殊使命使得它没有机会从头再来,必须一次性并且出色的完成每一次的教授,能否一击制胜,凭借的是我们的武器——教学方法,只有我们的教学方法正确了,才不会给“敌人”留下任何机会,才会出色的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这需要我们从生活中,日常中积累经验,不断地充实自己,开拓新思路,新方法,新思想,不但要继承发扬还要勇于创新,一定要持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都认真思考,努力学习,开拓创新,就一定能把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教学法论文
题目:教师与教育方法浅谈
班 级:四平
姓 名:王
学 号:4班 庆 云52号
第二篇:教育学研究方法
一下是要填的相应的内容 仔细核查不要填错 记得盖章
甲方(就是我要实习的学校你决定)
地址邮政电话(就是按照上面的来)
乙方(万立英)
怀化学院数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09级
女22
0909402015
2012 11 12013 1 10
2012 11 12013 1 10
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1020
最后面就是盖章签字了 你帮我弄吧
安全承诺书(分开在另外一张纸上写)
我女儿万立英于2012年11月1日开始于(地方)实习,到2013年1月10号为止,自行负责安全问题,若出现任何安全事故自行负责.(最后一行签名就行加上日期)
证明书(分开在另外一张纸上写)
特此证明我女儿万立英于2012年11月1日开始于(地方)实习,到2013年1月10号为止.(最后一行签名就行加上日期)
照以上的写就可以了以上三分份都给我寄3分过来有什么不东打电话
第三篇:教育学专业科目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考教育学士学位考试
教育学专业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学习要求
一、课程性质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中的一门应用性的分支学科,是教育学专业必考的一门专业课。
二、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程序设计、各种研究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形成从事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
三、学习用书
陈伙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原理[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科学研究
(一)含义
(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联系实际分析教育科学研究对象即教育问题的特点:复杂性、两难性、开放性、整合性与扩撒性。
(三)教育科学研究基本原则
客观性、操作性、公共性原则
(四)教育科学研究分类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含义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节 选题
一、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思维策略:怀疑、变换思考角度、类比、深入探究
第三节 选题基本原则
价值性、新颖性、具体性、量力行原则 第四节 选题基本途径
1、从教育文献中选题
2、从教育实践中选题
3、从教育规划中选题 第三节 抽样
一、抽样的概念
二、抽样的目的、原则、基本要求
三、抽样的基本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目的抽样
第二章 观察法
一、观察法含义
二、观察法特点
三、观察法分类
四、观察法实施步骤
第三章 调查法
第一节 调查法概述
一、调查法含义
二、调查法特点
三、调查法类型
四、调查法实施过程
五、对策研究
问题表现—负面影响—成因分析—对策思考 第二节 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1、问卷结构
2、问题设计
3、答案设计
4、问卷编排
二、问卷实施 第三节 访谈调查
一、访谈调查的特点
二、访谈类型
三、访谈技巧
第四章 实验法
第一节 实验法概述
一、实验法含义
二、实验法特点
三、实验法类型 第二节 实验控制
一、什么是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二、实验中常见的无关变量
三、无关变量的控制 第三节 实验效度
一、什么是实验效度
二、实验内、外效度的关系 第四节 实验设计
一、单组仅后测实验
二、单组前后测实验
三、非随机分派仅后测实验
四、非随机分派前后测实验
第五章 经验总结法
一、经验总结法含义
二、经验总结的类型
三、经验总结的意义
四、经验总结的步骤
五、经验总结注意的事项
第六章 校本研究与行动研究法
一、校本研究含义
二、校本研究特征
三、校本研究的积极意义
四、校本研究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兴起
(二)行动研究的内涵和特点
(三)行动研究操作程序: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五、校本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第七章 科研论文的撰写
一、科研论文的含义与类型
二、撰写科研论文的意义
三、科研论文格式规范
四、第三部分 题型及举例
一、简答题
联系实际说明教育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应用题
根据问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要求,请设计一份“中(小)学教师敬业爱岗情况调查问卷”。
三、操作题
实验假设:项目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根据实验假设,设计一个效度较高的教育实验,并说明实验的操作程序与基本要求。
第四篇:大学《教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教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2010级思政2班石盼201000510078)
第一章
☞1.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研者所意识或预见到的的教育问题特殊性:复杂性(是一个复杂的人为系统)整合性(受制于现实社会条件诸多因素,需要多方面的人员共同参与)二难性(由于社会条件和个人认识的差异,存在众多有待解决的二难问题)开放性(教育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排斥个人和所处的社会大环境)
2.教育研究的性质:①教育活动是人为的社会实践活动②教育活动以人为对象,以人的发展为目的③教育活动具有双边性、共时性、交互作用性和要素关系的复合性④教育活动具有预策性与活动过程的生存性⑤ 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在特殊的交往活动中有目的地社会对学习者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3.教育研究的意义:①改善教育实践②推进教育理论建设③提高教师(研究者)素质
4.教育研究的的过程与规范:
查阅文献提出假设制定方案
①准备阶段
基本要求:慎重周密
活动内容: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 分析事实或旧有理论 ②实施阶段形成新理论撰写研究报告
基本要求:尊重事实有批判有突破观点与材料一致
活动内容:撰写研究工作报告鉴定和评价成果
基本要求:总结和反思着眼未来研究
5.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选定研究课题检索研究文献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方案评价设计研究方案
第二章
☞1.选题的意义:①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对社会进步有意义的)②决定了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水平③正确选题是教育研究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功
☞2.选题的来源:①从社会需要出发提出课题②从教育实践的问题中提出问题③从日常观察发现的问题中提出课题④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提出课题⑤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⑥从学科建设需要的问题中提出问题
☞3.选题的类型:①基础性研究课题(包括教育现象及过程教育规律新的教育领域),课题探索性强度大、自由度大、不定因素多
②应用性研究课题:(包括为基础理论寻找各种实际应用可能性途径的课题),是以改造或直接改变教育现象和过程为主要目标(针对性强、覆盖面广)☞4.一个好选题的主要特点:①问题必须有价值(新颖、符合规定、有可行性)②必须有科学的现时性,有事实依据(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③问题必须具体明确④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⑤问题要有可行性(把握客观条件和时机问题)
☞5.选题的策略:①要有明确的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②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 ③要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并使问题形成系列④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
☞6.课题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题目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假设
①研究题目②问题提出的背景(理论 实践)③研究的理论基础(指导研究所用的理论)④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研究的哪些方面,不同选题研究的内容不同,可以是历史研究、现实研究、方法研究 ⑤研究的目的(通过选题希望达到的目的)⑥研究意义(改善教育实践、推进理论建设、提高自己和教师素质)⑦研究的假设(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
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假设的形
式(研究假说: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期待假说统计假说:与研究者所预期的结果
完全相反的假说)假设应处理好三个问题:(揭示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要用
陈述句的形式表述出来;是应当可检验的)⑧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向资料查询确定选题构建策略提交论文)⑨研究方法(文献研究调查研究)⑩研究
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条件(主要包括:参研人员水平已做的哪些工作经费设
备等)11创新点 12经费预算(图书资料 调研 文具 打印成果)☞7.选题的步骤以及方法:
一般步骤:一是查阅文献,研究调查,提出问题;二是提出课题的研究方案;三是课题确立,提出申请,填报项目议定书;四是开题论证
选题方法:一是根据形势需要同步选题,参考各级教育科研部门提供的课题指南,结合自身实际选题;二是随机性选题;三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问题,提出选题;
四是分解子课题。
8.教育文献的类型及来源(p346)
类型:①(按载体形式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
②(按加工程度分)一级文献、二级文献和三级文献
来源:①书籍:专著、论文集、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科普读物
②报刊③教育期刊④教育档案类
☞9.文献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基本作用及基本步骤:
教育文献是记录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载体
作用: ①帮助研究人员全面掌握研究问题,选定课题,确定研究方向
②为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
③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④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
一般步骤: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
10.怎样写文献综述:
四个阶段(选题、收集和阅读文献、拟写提纲、成文和修改)
格式:①综述题目;②作者单位;③摘要;④关键词;⑤前言;⑥主题;⑦总结;
⑧参考文献
写法:①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②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都应将所搜集
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
引用和评述。③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④参考文献:表示对被引用
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第三章
☞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方法
☞2.优点:简便易行,获得资料的可靠性较高,还可以获得一些意外的资料①是一种非语言行为,可靠性较高②行为发生在天然的环境里③可以进行纵贯分析,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缺点:①缺乏控制②样本数量小③须获准进入④研究敏感性问题缺乏匿名性
类型:①根据观察者对观察对象所处的环境的控制与否: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②根据研究者是否被观察者觉知:公开观察法和隐蔽观察法
③根据观察者观察过程结构性安排: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
④根据观察者对时间取样的不同: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⑤根据观察者是否亲身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⑥研究者是否参与被观察对象活动之中: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 ☞3.定量观察法的步骤:
①确定观察内容②选择观察方式③制定观察记录和记录代码系统 ④训练观察人员 ☞4.定性观察法的步骤:①确定观察范围②制订观察计划 ③设计观察提纲④实施现场观察⑤整理观察资料
第四章
☞1.调查研究法的内涵: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量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有关事实材料,从而对教育现状作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和一整套的实践活动
分类:①案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②案调查研究的目的分: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③案调查手段的方式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量表法调查 特点:①用途广泛——调查对象的广泛性②方式灵活——调查手段的多样性③调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④调查结果的延时性
☞2.问卷调查的内涵:是研究者把研究问题设计成若干具体问题,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编制成书面的表格交给被调查者作答,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优点:①范围广②效率高③结果受主试、被试交互作用影响小④结果较易量化缺点:①遇灵活性问题时,被试者无法作答②主试无法直接观察每个被调查者,无法记录被试回答问题时的反应③问卷的消毒问题需要关注
问题的答案设计的基本格式是:是否式,选择式,排列式,量表式
☞3.问卷的程序与技术:
程序:①根据研究目的,把课题分成一系列研究课题
②根据对研究问题的分析,确定要搜集的信息类型和确定所要编制的问题形式③以研究课题为中心,对研究问题进一步分解,草拟出问卷问题和答案
④把问卷问题按照一定标准排列并草拟出指导语⑤试测(a.是问卷调查的最后一关b.目的是发现问卷的缺点和不足,以便加以修正和改善c.对象通常是就近
或者你熟悉的人d.试测问卷的容量应比正式问卷稍大一些,以便为参加测试者提出有关问卷意见的余地e.方式和程序应与正式调查问卷一致)⑥再修订
4.调查问卷的结构:标题指导语(介绍调查者的身份和研究目的意义写明回答问题的要求和方法写清楚用途、消除被调查者的疑问)
5.问题的设计:①基本要求(语义清楚语句简洁面向对象价值中立)
②问题的形式(开放式:只提问题,由被试者自己作答封闭式:事先确定可供选择的答案、由调查对象从中选一项半封闭式:由于列出的答案覆盖面不广,或答案列出太多,没有全部列出,可在选择栏后写上“其他”选项作答相倚问题:指回答这根据对前面一个过滤问题或筛选问题的回答情况作答的问题)③问题答案的格式(是否式选择式排序式)④问题的数量一般20~40分钟,30~50到题目为宜⑤问题的排序(同类组合先易后难先一般后特殊先封闭后开放 ☞6.访谈法的内涵: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或某种态度的调查方法。
优点:①灵活性强②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来源③可以使用比较复杂的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④可以克服邮寄问卷中回收率低的特点⑤访谈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确定访谈对象的回答是否可信有效⑥可以听到访谈对象的自发性观点和意见缺点:①费用多、时间长,从而使访谈调查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②标准化程度低③调查过程极易产生偏差
☞7.访谈的分类:①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的言谈提纲可分为: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②根据对同一访谈对象进行访谈的次数可分为: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式访谈调查③根据一次性完成调查人数的多少可分为:集体访谈调查和个别访谈调查
☞8.访谈的程序:①选择访谈对象②拟定访谈提纲或计划(访谈内容注意事项:a.以上述问题为主线,可根据访谈的具体情况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b.在访谈提问中,避免使用暗示性语言和指导性语言c.言简意赅,通俗易懂)③正式访谈(初步接触,进行提问,注意记录,结束访谈)
☞ 9.访谈的技术:
①接近访谈者的技巧:自我介绍说明来意得到配合②提问引导访谈技巧:标准化提问解释性提问注意提问的时机重复提问的时机停顿的时机 使谈话更加深入的时机
③追问的技巧:正面追问:即直接指出回答不真实不具体、不准确、不完整的地方侧面追问:即换一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提问来追问
系统追问:即系统地追问事情的发生、发展等
补充追问:只问那些需要补充回答的问题
重复追问:重提已经得到回答的问题,以检验前后回答的一致性反感追问:用“激将”追问,来观察被访谈者的反应
④倾听的技巧:做到有效率地听(排除各种倾听障碍作出对回答的恰当反应)有效率地听取访谈内容中的信息
⑤回应的技巧:回应包括认可、重复、重组、总结、自我暴露、鼓励对方应该避免的论述型回应、评价型回应的方式
⑥记录的技巧:迅速准确地记录访谈对象所陈述的内容
随时观察访谈对象的表情和动作、并记录下来
第五章
1.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定义、特点、优点、局限
定义: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
特点:①以科学的假设为前提②实验过程被施行严格的积极主动的控制③探求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优点: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
局限:①由高度控制带来的环境“失真”。
②由实验人员和实验过程带来的副作用
③不可避免的样本不足和选择误差
2.教育实验变量的控制(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p170
自变量: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为了引起研究对象发生预定变化而主动操作的变量,也叫刺激变量,原因变量。
因变量:在自变量的作用下研究对象可能产生的结果,又叫做结果变量。
无关变量:除了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而干扰实验结果的因素。①教育实验中因变量的确立与分解
a.制定实验目标、聚焦研究焦点
b.分解实验目标c.对目标要素进行具体描述
②自变量的选择与操纵
a.寻找共变关系b.筛选、改组或创设自变量c.拟定具体措施
③实验效度与无关变量控制
a.内效度与外效度b.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c.提高实验内、外效度的途径 d.被试分配的三种方法:等组法(随机分派设置对手组对偶被试分组法)单组法轮组法
3.实验设计的符号及其含义(略)P179~P182
X——自变量,即实验处理Y——因变量Y1、Y2——实验组前后测平均成绩Y1’Y2’——控制组前后测平均成绩R——随机分派MR——配对后随机分派 虚线表示上、下两组未做等组化处理
实线表示上、下两组为等组
4.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类型:P178~P182
基本要素:①自变量和因变量(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测因变量);②实验组和控制组;③前测和后测;
类型:①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②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③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④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
(1)单因素设计,包括①前实验设计(单组后测、单组前后测和固定组比较设计)②准试验设计(不等控制组和时间序列设计)③真实验设计(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实验组控制组后测和所罗门四组设计);(2)多因素设计
5.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这是坎贝尔和斯坦利根据实验的控制程度和内外在效度的水平进行的分类。
前实验指可以进行观察和比较,但缺乏控制无关干扰因素的措施,从而无法验证实验使用的因素同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很难将实验结果推论到实验以外的其他群体或情境,内外效度都很差的实验。
准实验指不能随机分派被试,无法像真实验那样完全控制误差来源,只尽可能予以控制的实验。
真实验则指能随机分派被试,完全控制无关干扰因素,能系统地操作实验因素,从而使内外在效度都很高的实验。
第五篇:教育学类硕士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与写作方法探讨
教育学类硕士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与写作方法探讨
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是教育硕士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时也是教育硕士毕业论文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方法意识淡薄、研究方法单一或成为摆设、研究方法应用不科学不恰当、写作方法不符合学术研究范式等是其毕业论文方法方面的主要问题。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可以通过明确研究方法类课程教学定位、采用案例式教学和改革论文指导模式等多种途径培养教育学硕士的方法意识。
由于大多采用在职学习、远程学习等方式,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很多课程往往通过互联网或“压缩饼干”式的在短期内面授完成,课程学习的内容和时间都不够充分。这样,毕业论文几乎成了衡量其培养质量最为关键的环节。而方法又是他们接受规范学术训练的重要科目,也是其完成毕业论文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工具与技术。但是,在近几年评阅、指导和答辩大量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困扰教育硕士最多的问题是方法问题,送审论文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方法。那么,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创作中在方法意识方面表现出哪些问题?如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方法意识、增强他们的方法运用能力?本文试图结合自身教学和论文指导过程,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
(一)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创作方法 结合实际指导经验,我认为教育硕士毕业论文方法意识可以简单理解为在论文研究与写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知识、技能等基本素养。所以,本文把针对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的方法意识落脚在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两个方面。
(一)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语境中,方法通常指的就是“研究方法”,它是研究问题的一般准则与程序。按照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方法论,它是处于哲学层次指导开展研究的一般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研究原则等;(2)研究方式,它是指贯穿于研究整个过程的基本程序与操作方式,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类型;(3)具体方法与技术,它是指在研究的某一阶段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工具和手段,如问卷法、相关分析等[1](P24-28)。
(二)方法论、研究方法、具体方法与技术构成了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本文主要采用这种三层次框架来讨论教育硕士在研究方法方面的问题。
写作方法。具体来说,写作方法就是毕业论文写作中思考问题与表达思想的基本逻辑、基本规范。由于缺少长时间、集中式的学术研究训练,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在写作方法上表现出很多“硬伤”,甚至比研究方法运用不科学、不恰当更值得关注。
一、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问题表现
针对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两方面的基本素养,目前教育硕士毕业论文表现出以下问题:(一)方法意识整体比较淡薄。这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缺乏基本的方法知识和论文写作规范。在研究方法方面,有的论文基本没有研究方法,或缺少研究方法的介绍或方法如何应用的交代,整个文章更像一篇工作总结或感性散文,难见逻辑性的理论分析和规范化论证;有的论文不清楚其理论基础,存在同时引用两个相互矛盾的方法论,或者研究设计及具体方法应用严重错误等问题。在写作方法方面,很多论文缺乏基本的规范性。如有的学生基本不清楚如何综述文献或综述政策,直接抄袭其他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或在网上复制政策文本大有人在,“挖到篮子里就是菜”;论文援助杨老师微信1760405051有的文后附录的调查问卷与正文对问卷的分析风马牛不相及,可以判定两部分内容几乎是从不同文章抄袭而来的;更有甚者,有的连论文的后记都懒得认真去写,他们除简单修改后记里面的人名外,其他内容几乎完全抄袭。严重的抄袭导致一些论文连续两次都无法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此外,一些论文在资料引用方面也存在方法规范的问题。如有的论文在讨论“概念界定”时,往往直接拷贝互联网站的“百度百科”或“维基百科”上的解释,而基本不去查阅工具书或教科书,查阅后也是直接照搬上去,而不进行基本的概念分析;有的论文对“客观材料极度断章取义或为了自己一家之言而百般曲解文本”[2](P4),缺乏阐释文献的基本能力„„可以说,整体方法意识的淡薄不仅体现出一些学生基本研究和写作能力的欠缺,更显示出其起码的科学研究态度和学术道德规范的不端正。
(二)研究方法单一或研究方法成为摆设。一些论文的研究方法非常单一,如只包括文献法。我们知道,检索和引用文献是任何研究的起点和必经环节,所以在论文研究与写作的时候必须思考:使用单一的文献法能否够用?或者能否凸显论文在方法应用上的创新性与独特性?很显然是不能的。恰恰相反,由于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大多应注重对教育实践的研究和典型教育教学实验的研究,相对于纯理论思辨型论文来说,应用的方法应该更加丰富。不过,有的论文在导论或引言中虽然交代其应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但多数方法的应用成果在正文中却没有反映,结果导论中所交代的方法往往成为了一个空壳。例如,有的论文提到了问卷调查法,但是在正文中基本没有反映调查的数据,或者只是在正文中简单介绍了如何抽样、如何发放问卷、样本如何分布等,但多数关键题目的调查数据却没有反映出来;有的论文在后面也没有附上调查问卷,使问卷调查法的应用很不充分。现在,许多教育硕士毕业论文从可行性出发,还喜欢以工作或实习单位为案例采用个案法进行研究。但是通看整个论文,不少对个案的背景、个案与理论基础的关系、个案的典型性、个案的代表性与推广价值等都没有进行详细的论证,这样使得个案研究往往成为其对单位的一个简单经验总结,缺少研究品位。
(三)研究方法应用不科学、不充分、不恰当。教育硕士毕业论文中,研究方法应用不科学、不充分、不恰当的情形是最为普遍的。翻阅一些论文,有时常可以看到对不同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技术的张冠李戴。例如,在方法论上,有的导言交代了以“现象学”方法论为指导,但在正文中却主要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事实上,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和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是两种不同的研究类型,现象学主要为质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而问卷法主要应用于量化研究。因此,把现象学应用于指导问卷调查,是混淆了不同方法论对相应研究技术的指导范围。在研究方式上,有的论文把规范研究直接等同于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的研究。其实,规范研究(normative research)是与实证研究(positive research)相对应的,前者更多是做价值判断或价值评价,后者则是做事实描述和解释,所以问卷、访谈等方法更多属于实证研究的范畴。而在具体研究技术或手段方面,不充分、不恰当的情形更是常见。如果翻开一篇使用问卷调查法的论文,你很难看到论文对问卷编制维度、编制结构的深入思考和论证;对于应用某种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也很难看到哪怕是按照最简单的“前测—后测”模式设计的一个完整实验方案;在呈现的统计数据中,一些论文也通常把不同的置信水平搞错,例如把“p<0.5”的统计结果打上“**”、把“p<0.1”的结果打上“***”等,在这种基础上,一些结论的得出往往具有随意推导、牵强附会的特点,经不起深入推敲。
(四)写作方法不符合学术研究范式。“范式”(paradigm)一词最早由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在解释科学发展进程时提出[3](P9)。从研究角度看,“范式”就是某一个历史时期被大部分学术共同体所广泛承认的模型、模式、过程或标准等。毕业论文的写作其实是一项严肃的学术研究过程,在这样的范式下更强调学理性,即在论文写作中应体现学术共同体所公认的一套概念体系、研究假设、研究逻辑和话语规则。但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对较为薄弱。例如,有的论文几乎就是一篇政策报告或领导讲话,“口号性表达”和“上纲上线”的论述非常普遍,常常可以看到他们把一个非常微观的课程教学问题与攸关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竞争力联系起来,而且后者论述往往占了很大部分;有的个案研究就是学校情况的简单介绍和经验总结,或者是一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该承认,教育硕士毕业论文更强调从实践选题、从问题出发开始研究,但论文不是工作总结、不是领导讲话,学理性要求它应是一种专业研究、是一种创造性反映[4](P12)。所以,学理研究应当与实践保持一定距离。保持距离不是说不关注现实,而是要用专业的学术语言提炼和表达现实问题,保持一种学理性的、客观的、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分析,从而体现从学术角度观察和解释教育问题的特点。在写作方法上,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思维习惯。例如“文不对题”、“题不对文”的情形很普遍。而在论文表达的基本逻辑思路方面,类似以下问题:章节如何安排才能一以贯之地体现中心脉络,论述如何组织才能紧扣主题,内容如何分类才能尽量做到周延、互斥和富有层次,有关段落为什么要放在这里而不是搁在其他章节,关键性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那么说,等等,在许多论文中都欠深入思考。有的论文完成后,仍基本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写、想写什么和写了哪些内容,单纯凑字数的痕迹很重。写作逻辑思路的不清晰,最后导致论文章节论述交叉重复、结构混乱的情形并不少见,更别谈如何应用思维和写作技巧凸显论文亮点了。
三、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创作中方法意识的培养
目前,我国教育硕士培养规模每年成倍增长,而且也形成了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全日制教育硕士、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培养模式。不同的培养模式尽管在入学资格、学制、招生方式和授予证书等方面有所差别,但是都非常注重这种专业学位教育的应用性、职业性等特点。这种取向体现在毕业论文上,普遍认为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体现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形式可以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育硕士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过,毕业论文如果单纯追求与职业实践的紧密联系,忽略硕士阶段培养研究生基本研究能力和研究规范的目标,就会大大降低培养质量和规格。考虑到国际上一些高校在本科生刚入学时就对其进行学术道德、规范以及方法的教育,我认为,在当前教育硕士规模大幅增长和培养模式多样化的背景下,关注教育硕士毕业论文方法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其质量保证,而且对其他类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来说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教育硕士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的基本素养或技能呢?结合课堂教学和论文指导实践,我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一)明确教育研究方法类课程教学的基本定位 长期以来,我国本科师范教育的大部分课程以理论性课程为主,而且对师范生的培养普遍强调“三笔字”、课堂教学技能而忽略了研究方法,因而导致本科师范生在四年学习期间其实并没有接受到严格、规范的学术科研训练。在职攻读的教育硕士生多为中小学教师,平时工作又比较繁忙、琐碎,公务、家务缠身,因而很难拥有静下心来使用严谨方法思考教研问题的机会。因此,当他们继续攻读或重回高校攻读教育硕士时,一些课程如“教育研究方法”又几乎集中在很短时间里完成。“先天体质不好,后天缺乏营养”,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教育硕士在方法意识方面比较淡薄、论文写作中正确合理应用方法比较困难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对教育硕士生来说,在论文开题之前,为他们提供一项课题、一篇论文规范的研究过程和翔实的研究方法却又只能通过类似“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来进行。所以,我认为,对教育硕士生的很多课程不能继续偏重理论,或者采用理论讨论的方式教学,特别是针对研究方法类的课程;同样,由于适逢假期或通过远程学习,时间有限,也很难像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那样采用课前大量查阅文献、课堂进行专题讲授、课后完成大量作业的方式进行教学;或者在课堂上主张教育硕士生广泛阅读英文教材(哪怕是英语学科教学方向)。如果这样安排,事实证明不符合教育硕士生的实际,因为多数教育硕士生实际上没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对研究和论文写作方法尚不完整系统。
针对教育硕士生的研究方法类课程应当坚持理论够用、突出操作等工具价值,重点落在讲清教育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及基本过程,讲清主要研究方法的每一步具体应用上。比如在选题方面,应重点探讨如何才能在实践中发现一个好问题,如何提炼问题,如何拟定题目;在开题报告撰写上,要对如何进行问题提出、如何进行概念分析、如何做文献综述、如何进行研究设计以及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安排段落文字乃至用词造句等关涉开题报告的每一个小步骤、小问题,都应当详细讨论清楚;在问卷调查方面,应对大到如何设计问卷结构,小到如何设计问题题干、答案,如何分析问卷、解释问卷结果等每一个细节都要做非常详细的分析等。总的来说,对教育硕士生,“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应不图在所有方法上全面开花,但涉及一种方法就尽量要将技术工具事无巨细地讲深讲透。我们采用此种思路讲授该课程的开题报告部分后,一些教育硕士生反映,从发现问题到开题报告的写作实在太困难了,何况创作毕业论文!“感觉写论文就是在不断用科学研究的逻辑来为难自己!”这些感受或反馈,让我们感觉到重新定位研究方法类课程教学收到了初步效果。
(二)采用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 teaching)最初起源于医学,后来在商学、法学、教育学和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大力发展。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就是“沙盘推演”或“模拟演习”,是联系学生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的重要桥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独立思考、主动求知和应变能力等。在职教育硕士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农村教育硕士和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生也有较长的工作经验,全日制教育硕士不少也来自一线教师,因此教育硕士生的直接知识或实践经验很丰富。在实践中,案例教学也是许多学员普遍认可的教学方法之一。所以我认为,研究方法类课程或论文指导过程,其基本目标是帮助教育硕士生形成操作技能和经验知识,因此在教学和指导中应在讲清每种研究方法的概念、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之后,采用更加丰富的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如何才能实施得当呢?结合经验,我认为重点应考虑两点:一是要注意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独特性。对本科生或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来说,案例很多时候是作为概念、原理或理论教学的辅助资源。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由于他们有更多直接经验做支撑,更容易进入案例“角色”,因此案例教学可单独进行。但也要注意将案例和相关的经典理论、通用技能联系起来,而不是“就事论事”。例如,对于学科教学方向的教育硕士生来说,他们的研究对象可能有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课堂、教师和学生,那么可以让他们就某方面提出现实问题或直接给出已有题目加以讨论。但这里必须结合研究设计中“分析单位”的知识来进行。哪些适合于做分析单位?哪些不适合?以及分析单位确定过程中如何避免“体系错误”和“简约化”[5](P70-71)?这些问题似乎都应结合案例详细阐明。二是在案例使用方面,除正面案例之外,还应大量使用反面案例。那些伪研究问题,表达模糊或大而宽泛的论文题目,文不对题或题不对文,不科学、不恰当的研究方法应用,不规范的文献引用,大段落的抄袭,“强盗式”的逻辑推理和随意的数据解释等,都应当在反面案例讨论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此,特别需要任课教师留意收集、分类编排大量的教育硕士生的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以待留作教学案例。
(三)建立“三位一体”的论文指导模式
在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研究生论文援助杨老师扣2315126918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目前提出了一种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我认为,这种模式同样可以应用于教育硕士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之中。
“专家引领”主要是发挥导师或导师组的核心导向作用。与传统导师“一对一”论文指导模式有所不同,我认为“三位一体”模式下的导师应转变角色。导师要从为每篇论文提供具体修改建议,转变到提供论文基本标准与规范、建构同伴群体、促进每名教育硕士生根据同伴经验增强自我反思能力上来。“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的观点认为,论文指导不是导师一个人或导师组的“专利”,应该充分发挥论文写作能力较强或修改经验丰富学生的作用,让他们提供在硕士论文写作修改中的经验教训,达到“同伴互助”的效果。因为对教育硕士生来说,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尽管在研究方法类课程教学中反复强调,但他们按照论文标准反复“为难自己”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烈,所以论文中通常还会出现很多“硬伤性问题”或“常识性错误”。而且大量教育硕士生写作论文时基本不在高校,指导教师无法进行面对面指导,很多问题无法充分沟通,实行同伴互助也有助于提高指导效率。从历史来看,“同伴互助”可追溯到陶行知提倡的“小先生制”。不过陶行知比较倾向于选拔那些优秀的学生做小先生,而对于论文指导来说,我们建议更多使用那些论文问题比较严重的“反面小先生”。我某年指导六名教育硕士生毕业,其中有两篇质量较差的教育硕士毕业论文至少修改了十遍以上。这两位学生所获得的“马拉松式”的论文写作教训和修改经验,通过与其他同学打电话、发邮件的“诉苦式”分享反而对其他学生避免常识性错误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自我反思”的真正用意是使教育硕士生在论文写作
当然,一个人在研究与写作论文过程中的方法意识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在于从学理角度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和广泛的学术交流。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如何与中小学开展更深度的合作,为教育硕士搭建可持续发展平台,帮助他们在繁琐忙碌的常规教学中形成从学理角度思考、写作和交流的习惯,进而使他们成为融汇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优秀教师或教育家,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的长远课题展示交流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正确认知、发展创新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渠道。学习型展示不仅仅是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更为重要的是,要把展示的过程建构成为一种互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思维被真正激活,情感得到愉悦,能力得到培养,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与之相适宜的发展和提升,真正做到“在展示中学习,在展示中提升,在展示中成功”,这样的展示才是有效展示,才能成为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