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均衡发展之我见
教育均衡发展之我见
讷河四中杨盛春
教育部副司长王定华在讲话中说过,现在的义务教育已经由“有学上”进入“上好学”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想达到教育的均衡发展,举步维艰。首先是农村的教育资源贫乏,先进的教学手段明显不足,这主要取决于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别。其次是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农村教师依然存在着学历不达标、教育理念落后、没有敬业精神、教育经费明显不足、师资严重短缺等现象。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了农村教师队伍意志涣散,敬业精神消磨殆尽,教师和学生人员外流,长此以往,将会造成恶性循环。
我校是城乡接合部学校,对此感触颇深。经费的问题抑制了学校发展,学校的发展缓慢造成了教师和优秀学生外流,学生的平均素质每况愈下。虽然有教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可是长期的努力而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也就耗尽了教师的希望。学生数在减少,办学经费也就在减少,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生存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的口号是“不放弃、不嫌弃、不丢弃每一个学生”,学校在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在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大力弘扬教师的敬业精神,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引导教师深化课改、走科研兴校之路。
我认为,教育要想达到均衡发展,对于农村教育要围绕科学发展观制定教育发展计划,一要保障资金投入,二要强化科学管理,三要转变教育观念,四要加强教师培训,五要真正意义上落实城市扶持农村教育的一些举措。
第二篇: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之我见.doc
发展之我见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因此,教育也随之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事业。当前,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仍是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很不均衡,参差不齐,阻碍着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是实施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计划的重要前提。
一、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呼唤教育均衡发展。
1、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资金投入少,学校硬件设施差,我乡11所小学中,只有中心校校本部办学条件稍微好一些,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等。一般的农村小学只能保证有地方上课,而一些基本的教学配套设施,如:音乐室、美术室、健身房、图书室、实验室等,只能出现在孩子的幻想里。
2、师资力量薄弱。学校缺乏体育、美术、音乐、英语等专任学科教师,即使有这类教师也只能兼职,应对上级的督导把课开开。师资结构不合理,出现老龄化。老教师适应不了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一部分小学教师出身民办,文化程度不高,又因家在农村,节假日常常要为家庭生计奔波,故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低下,妨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农村小学的推进。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以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目标取向和策略选择,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全民族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之我见。
1、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重视教育的氛围,让人们认识到中国要发展、经济要腾飞、教育是关键。
2、建立健全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价体系,帮助落后学校发现不足,寻找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制定改进措施,限期整改,以实际行动赶超先进。
3、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名师共享”活动,让有高超教学艺术、全新教育理念的骨干教师到偏远山区学校上指导课,帮助薄弱学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教改教研活动,以公开课、讲座等多种形式实现“教改成果共享”、“教育信息共享”。
4、建立健全教师职称评定和绩效工资补贴细则。实施支教活动,扩大教师的流动面,实行教师轮岗制。城市教师必须到农村小学支教一至二年,方能得到晋升。设立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对长期支持在偏远农村任教的教师实施特殊津贴。鼓励青年教师到偏远学校支教,对支教的教师同样实施特殊绩效工资津贴。
5、优化学校结构,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寄宿学校建设,完善管理方法,逐步撤并一些规模较小、存在价值不大的学校,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优化配置,保证教师老、中、青结合,学历高、低互补,集几村之力办一所学校,对学校
第三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我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各地也进行了颇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伴随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必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均衡发展是新时期发展义务教育的必然选择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反
映了人们的期望、社会的要求和自身的需要,是新时期推动义务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要治国方略。教育是相关利益群体最多的社会事业之一,教育公平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评判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对于“择校热”等问题,社会上谈论的多,批评的多,给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也给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冷静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状况,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公平问题。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国家提供同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共事业,其本质属性就是公平。现在教育发展很不均衡的状态,不仅无法满足大多数人共同的教育需求,更严重的是还会促使教育的热点问题持续升温。应对这一现状的唯一方式,就是从现在开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使我们的义务教育,有条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是紧紧地伴随着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步伐而展开的,宗旨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群众从教育发展中受益。2003年,针对愈演愈烈的“择校热”,**市首先从改造城区薄弱学校入手,遴选22所初中进行为期三年的综合改革。截至今年7月,基本实现了城区薄弱学校改造。2004年,针对农村学校“散、小、弱”的整体状况,开始大规模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到目前为止,**市已经建成3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20所正在建设之中,向近6万名农村中小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服务,占农村中小学生总数的22%以上。2005年,针对城乡教育质量差距过大的问题,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做到每建成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就组织城区学校对口连续六年支援,目前已有76所城区学校与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结成帮扶合作体,117名校长、教师在农村支教。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农村学校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开始受益,也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均衡发展是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为基础的共同发展
均衡发展既是一种教育思想,现阶段更是一种有法律规范的教育实践。包含着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也包含着发展方式的变化。
义务教育是国家向公民提供的公益性社会服务,均衡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义务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政府,能够向公民提供均衡的义务教育资源。在现实条件下,就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这包括四大方面:一是均衡配置教育经费。实现校际间每名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配置标准的统一,校际间同职级教师工资待遇的统一。二是均衡配置办学条件。达到校舍建设的标准化,学校间教学设备配备的标准化。三是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形成教师在学历、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骨干教师数量在校际间的均衡分布。四是均衡配置学生生源。遏制择校热,落实“就近入学”原则。
人们的教育需求仍然处于不断升温的过程之中,教育均衡不是目的,通过均衡能够实现共同发展才是硬道理。现阶段,义务教育共同发展,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城区薄弱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区域内学校间的协同发展;城乡间学校的协调发展;每所学校自身的特色发展。
均衡发展需要从多个角度构建起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生态
教育虽然是一项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社会事业,但其发展的快慢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却是由多个因素、多种力量共同促成的。为确保义务教育快速健康地走上均衡发展之路,需要整合相关力量形成合力。
**市委市政府三年来一直主导着全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新《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力度又明显加大。不久前,由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会”,出台了四个关键性举措: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地位,把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作为**市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三大奋斗目标的基础性工程,要求各县区政府要有方案、有措施、有人抓;二是进一步规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投入保障,要求各县区政府及时弥补改制学校恢复公办后的经费缺口,教师的结构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三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将全市“民办公助”学校,全部恢复公办性质,同时禁止公办小学举办以直升为名的幼儿园(所);四是采取区域推进的方式,首先把城区全部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实验区之列,市政府为此设立每年1500万元的专项奖励资金。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法律的“强制”和“督促”,更需要当事人的“自觉”和“主动”。应该说,近年来教育公平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当务之急是通过新《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学习,树立起事关义务教
第四篇:教育均衡发展整改
新汶实验中学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整改方案
(图书阅览)
一、我校图书室、阅览室概况1、2、3、4、面积:标准为144m²,实有面积为200m²。藏书:我校现有在校生836人,藏书共计29686册。教师阅览室:应有座位数为24,实有48。学生阅览室:应有座位数为70,实有64。
二、目前缺项
1、图书:标准生均为36册,实有生均35册,上报生均41册。缺口:生均6册。合计总数:6×836=5016册。2、3、4、报刊:我校实有21种,标准为80种。缺口为59种。报刊当年订单:无。学生阅览室:座位配备标准为70,实有64。
三、整改措施1、2、3、4、5、购买图书5016册补齐缺口。购买凳子6个补齐学生阅览室座位。购买报刊60种,补齐报刊缺项。跟有关部门联系,复印报刊订单。实际复查管理细节,细化落实借阅记录。
第五篇:教育均衡发展部分材料
芦笙节是我们黔东南苗族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的节日。每到节日时,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和芦笙手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长:2.63米;高:0.79米)
芦笙,是我们苗族重要的簧管乐器。在中国大地上,只要有我们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芦笙,是我们苗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节日。(长:2.63米;高:0.79米)
鼓藏节又叫祭鼓节,是我们黔东南苗族属一鼓(即一个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鼓藏节13年举办一次,每次持续达4年之久,现在改为持续3年。“鼓”是祖先神灵的象征,所以鼓藏节的仪式活动都以“鼓”为核心来进行。
(长:3.35米;高0.79米)
吊脚楼,也叫“吊楼”,是我们黔东南苗族的传统民居。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长:2.72米;高:0.79米)
斗牛
斗牛我们黔东南苗族最喜爱活动,一是为了娱乐,让人们过个快乐节日;二是看谁饲养的牛身肥体壮;三是祈讨吉祥,如果牛肯打,打得凶,预兆年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般在爬坡节、吃新节、苗年节等节日都举行隆重的斗牛活动。
(长:1.55米;高:0.79米)
芦笙舞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是我们黔东南苗族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长:2.63米;高:0.79米)
苗年节 我们苗族的祖先是中华三祖(炎、黄、蚩尤)之一蚩尤。苗年节,是我们黔东南苗族人过的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
(长:2.63米;高:0.79米)
苗族服饰是我们苗族最具有特色的民族服饰,它的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棉为主,丝绸、麻布较少。不仅有性别、年龄的区别,而且有盛装、中装与平装之分,更有地区性的差别,特别是妇女服饰,极为绚丽多姿,多达100多种。
(长:2.63米;高:0.79米)
苗族舞蹈,是我们苗族拥有和传承着中国历史文化的遗产。我们苗族是歌舞富有的民族,仅苗族“鼓舞”一项,就近十种之多。且它的支系繁多而分布广阔,形成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歌舞品种,体现着苗族“鼓舞”历史的悠久。
(长:2.63米;高:0.7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