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14年思考题答案

时间:2019-05-13 06:2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龙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14年思考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龙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14年思考题答案》。

第一篇:黑龙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14年思考题答案

黑龙江专业技术继续教育2014年作业答案

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新态势如何?

(一)评价思想取向:从实用工具到价值判断

(二)评价主客体关系:从相互对立到合作融合(三)评价功能:从关注选拔到关注发展

(四)评价标准:从单

一、统一到多元、丰富

(五)评价方法论:从“实证-量化”到“阐释-质化”

(六)评价模式:从评议描述到互动建构

二、简述叙事研究报告的类型、要素、标准。

叙事研究报告包括三类:教学叙事、生活叙事、研究叙事。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包括三个要素:第一,典型事件:包括人物、事件、情境对话和氛围的现场情境。第二,问题叙事,有关与问题的产生、解决方法与结果。第三,反思,对教育事件的理性思考,以阐述某种教育理论、观点、方法或策略。

叙事研究报告的标准有:第一,所叙事件具有研究意义和可借鉴性。第二,反映了教师的心路历程,并提供其他教师反思自己;第三,叙述对叙述事件的认识、看法、判断、理解。

写好叙事研究报告的诀窍在于重在思考、注意观察、能够提出问题、注意学习、研究过程、交流与讨论。

三、简述学习倦怠的产生原因。

1.学业压力。学习压力大是中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感的最大因素。学生多数时间在学校度过,时刻感受到学业的压力。学业负荷越大,学生所体验到的学习倦怠就会越多。

2.人际支持的缺失。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社会、情绪和学业方面的调整。老师经常批评、讽刺、挖苦、处事不公等,导致学生对其缺乏信任,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心理。家庭中亲子关系失调,家长对子女不理解、不尊重、冷漠、过分地严格限制,不正常的家庭环境等,使子女对家庭产生失望、厌倦、对立和无助感,从而导致厌倦学习。同学之间关系不良,在班级中受到孤立或排挤,缺乏归属感,也往往是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

3.环境支持的缺失。一方面,校园生活环境单调,缺乏适当的文体活动和课外生活,特别是农村中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环境简陋,教学方法单一,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另一方面,长时间的上网,易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精神萎靡等身心疾病,进而容易引发学习倦怠心理。

4.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在教学方面,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和单一,是中学生形成学习倦怠心理的重要原因。

5.人格因素缺损。影响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形成的人格因素主要有:内外控信念、情绪稳定、焦虑和意志力等。如果学生形成情绪不稳定、焦虑、意志薄弱、自信心不足等不良的人格特征,一旦学业出现波折,就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心理。

四、教学研究的意义何在?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一、改进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探索教学实践过程的规律、原则、方法以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科研活动。教研论文能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职业取向、教育观、知识观、学生观等重要问题,教研论文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表达水平。通过教学研究,可以架起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行为之间相互转化的桥梁。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学研究可以突进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促进提炼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使教师的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使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认识自身价值、体现自身价值、体验教学工作的收获和乐趣。如果一个教师不重视研究,或许他可以成为一个经验型的教师,但一定难以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应该说,教学研究理应成为现代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教学研究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的因素。

五、请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阐述一下新型课程文化都有哪些特质。

1.合作文化:课程强调一种共建、合作、共享的课程文化。专家、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人士都是合作共同体的一分子,应尽可能保证他们之间有合作的机会。而这些合作的中心在于课堂,教育实践中的合作文化需要精雕细刻才能得到扎实的成果。

2.对话文化:教学层面来看,对话文化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

作用的活动中,指师生之间通过有效语言和其他方式,运用合理协调方式形成共识。具体来说,就是把学生与客观世界的沟通与对话、与教师和同学的沟通与对话、与新的自我的沟通与对话加以组织,在新课改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中把“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学习”加以组织,让学生的学习通过建构世界(认知性实践)、人际交往(社会性实践)、完善自我(伦理性实践)这三种对话性实践来完成。

3.探究文化:1)新教改中课程结构的探究。新课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原则,重建新的课程结构。(2)课程实施过程中情境的探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3)课程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也称为研究性学习。新课改鼓励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热情,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探究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与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六、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教师职业的相关规定。在《教育法》第四章“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明确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教师的教书育人天职,即“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明确“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

理。”对于教师的专业技术职业认定,《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也关注到学校的其他教育工作者,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第二篇:2014黑龙江继续教育中小学思考题答案

2014黑龙江继续教育知识更新中小学思考题答案

1.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新态势如何?

答“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新态势

总体:走向理解

(一)重视评价标准的生成性

(二)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三)注重多样化的结果信息

(四)在理解中开展教学评价

以理解为基础的教学评价,理解至少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对评价对象文本的理解;第二,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相互理解;第三,多元评价主体以评价对象为中介的理解,在理解中形成共识

2.简述叙事研究报告的类型、要素、标准。

答:叙事研究报告包括三类:教学叙事、生活叙事、研究叙事。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包括三个要素:第一,典型事件:包括人物、事件、情境对话和氛围的现场情境。第二,问题叙事,有关的问题的产生、解决方法与结果。第三,反思、对教育事件的理想思考,以阐述某种教育理念、观点、方法或策略。叙事研究报告的标准有:第一,所叙述事件具有研究意义和可借鉴性。第二,反映了教师的心路历程,并提供其他教师反思自己;第三,叙述对叙述事件的认识、看法、判断、理解。写好叙事研究报告的诀窍在于重新思考、注意观察、能够提出问题、注意学习、研究过程、交流与讨论。

3.简述学习倦怠的产生原因。

学习倦怠时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是指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因素而产生的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

1、学习压力,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三多和三少现象:即作业多、考试多、补课多:睡眠少、体育活动少、课外活动少。

2、人际支持的缺失,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内部等人际关系不良。

3、环境支持的缺失,校园生活环境单调,缺乏适当的文体活动和课外生活。家庭环境因素,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身上承载了整个家庭的人希望与梦想。诸多父母脱离实际情

况给孩子定下一下违背孩子意愿的目标,结果使孩子负担很重。

4、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当,在教学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是中学生形成学习倦怠的心理重要原因。

5、人格因素缺损,个体人格因素。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倦怠与其自身的人格特征高度有关。性格孤僻、与他人难以相处、适应环境能力差、情绪反应强烈、经常焦虑的学生容易发生学习倦怠现象,而性格外向开朗、有良好的社交能力的学生不易产生学习倦怠想象。

4.教学研究的意义何在?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一)改进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的目的、有计划、主动探索教学实践过程的规律、原则、方法以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科研活动。教研论文能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职业取向、教育观、知识观、学生观等重要问题,教研论文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表达水平。通过教学研究,可以架起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行为之间相互转化的桥梁。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学研究可以突进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促进提炼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使教师的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使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认识自身价值、体现自身价值、体验教学工作的收获和乐趣。

第三篇:2014黑龙江继续教育高校教师思考题

高校教师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1)以“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引领高等教育结构优化。首先,在设计理念上要

明确分类体系和标准的指引性、多元化和适应性。其次,在具体问题上要格外关注两种分类。一是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分类。(2)以“培养创新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培养方式转变。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而构建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评价方式是解决当前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不足问题的关键路径。具体而言,构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标准与评价方式重点需要注意以下两点:,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质量观进行分类评估和吸纳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以体现多方利益诉求,通过有效的教育、培训和进修等方式提高高校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的能力与素质。(3)以“现代大学制度”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首先,只有使“学术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才能正确处理好政府、大学与市场的关系。其次,必须正确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去行政化主要是去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防止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而不是去必要的行政管理,更不能动摇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功能释放问题的基本策略有那些?

(1)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提升第三产业水平,增加“功能”释放的机会经济因素是解决高等教育功能释放问题的根本因素。因为只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有效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应用平台,也才能促进人们娱乐消遣。(2)构建统一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夯实市场基础。(3)健全就业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权益得以平等合法实现。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使高等教育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充分释放,需要完善的法规作为保障。(4)消除人才流动壁垒,实施岗位管理,促进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中实现“人岗匹配”(5)转变高等教育发展的“救急思维”,着力高等教育规划,宏观把握人才的供需关系科学的规划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导向作用。(6)深化高校课程及教学的内涵和理念,提升毕业生“就业力”。(7)引入“经济手段”,构建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多元化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对促进个体功能的持续释放具有重要作用。(8)加大工资福利政策向西部、基层的倾斜力度,降低毕业生就业的机会成本.西部和基层人才缺乏的实际,已经影响其发展。而东中部人才持续拥挤也加剧了当地社会压力和人才浪费问题。

3.社会思潮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的影响?

(1)20世纪各种社会思潮蜂起蝶涌,在“潮起潮落”之际,经济学成为显学,其思潮逐渐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教育尤其是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高等教育更受其影响,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卷入国家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理论的问世,使得世界各国都将教育看作是一个国家强国战略的根本。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促进本国发展。中国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更是将经济学原理用于教育决策,例如,扩张高等教育以拉动内需,评估高校发展主要看效率,提倡教育产业化等等(2)除了以上从纵向上影响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的神学思潮、启蒙思潮和经济学思潮以外,纷繁复杂的当代社会思潮,正在从各个侧面影响着当下高等教育的功能释放。其中,全球化浪潮、绿色环保运动、新保守主义、新权威主义、新资本主义、新理性主义、新自由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等,彼此混战,相互咬合,形成了一个无形而强有力的巨网,遮蔽或彰显着今日高等教育的功能释放。

4.试述高校课改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1)警惕课改的形式主义.这一不正之风大多发生在那些被动执行课改的区域和学校。当课改的内在动力不足时,一方区域也好,一所学校也罢,为了迎合或讨好上级,势必会选择做那些表面文章,做形式大于内容的事情,其结果也必然使课改出现“夹生饭”。

(2)警惕课改的盲目拿来主义.拿来主义本身没有错,问题是盲目跟风,只关注经验本身,而忽略了经验背后的核心精神,只关注别人,而忽略了对自身的实际情况的研究,在学习别人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盲目拿来主义的结果是,原本好的经验却学得四不像或者水土不服。(3)警惕课改的盲目跃进之风.教育是慢的艺术,欲速则不达,课改不是一场运动,“慢”实际上是一种“快”。今天的课改需要强力推进,更需要脚踏实地,不浮躁、不功利,刹住课改的跃进之风,才会走得更远,更从容。(4)警惕课改的盲目创新之风 创新成就了课改,而盲目创新却正在扼杀着课改。课改需要创新,但拒绝伪创新,更不能陷入创新的泥沼,在创新中迷失方向。

5.教学资源的精品意识和共享意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教学资源的精品意识.教学资源建设要从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教学平台的搭建等方面进行综合建设。从教学主体来说,按照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整合教学团队的集体力量,发挥教学主体的科研特长,设计教学内容,推动团队授课。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来说,教学资源建设的精品意识还应当注重探索教材建设、课程设计、团队教学、教学信息化的系统探索,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型学习提供可靠的品质保障。从教学平台建设看,突破教室为授课主要场所、固定上课时间的传统教学方式成为教学方式变化的新趋势。(2)教学资源的共享意识.教学资源的共享意识,是强调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应当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新变化。从教学资源共享意识的突出看,中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应当强化双向的资源共享意识。进一步,教学资源的共享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拿来的阶段,各高校必须要有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如果你只满足于从外拿来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不能推出优质的教学资源,这意味着在未来的高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你将失去话语权,失去必要的竞争力,失去吸引学习者的基本条件.教学资源的共享还应当进一步突出学习范围的社会化。

6.高校课改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那些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如何着力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来深化课程改革?

高校课改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有:课程体系的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着力提升高校教师的以下教学能力来深化课程改革:(1)转变教学理念,重塑教师角色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导者和直接参与者,课程改革只有获得教师的认同,教师才会把课程改革的价值理念内化,并付诸于实践。(2)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3)重视教师的培训与发展,提升教师课程改革的参与能力.在进行课程改革时,首先要充分分析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等与课程改革的要求之间的距离.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师培养发展计划,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向老师们提供在国内外知名学校进行在职短期或长期深造、培训、发展的机会,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及教师课程改革的参与能力。(4)改革考评制度促发教师课程改革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参与意识与能力,不仅要向教师提供进一步深造、培训的机会,提供更多的自我发展的空间,还要健全学校的评估、考评机制,促使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第二次作业:

(本次作业只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中高级职称学员不答)..

第二次作业:

(本次作业只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中高级职称学员不答..)

1.试论大学生网络健康教育新思路?

(一)重视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尤其是心理研究、心理咨询的本地化进程,立足中国本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实际,形成结合国际先进水平的、符合中国文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二是要强化对象研究。三是要加强方法研究。

(二)建设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首先,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在网上传播符合大学生需要的、有吸引力的心理健康内容,真正能够使互联网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者与大学生交流与互动的纽带。其次,要重视在线咨询和辅导的整体协作,联合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为便宜的服务。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把自律与他律,自我教育与外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自我管控、自我教育为主,他律与外部教育为辅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防止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和网络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

(四)发挥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合力。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都在于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是二者能够相互结合的根本。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这是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题中的重中之重。

2.浅谈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德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一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德育理念,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二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德育充分体现了德育的实践性原则。(2)高校德育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导向和核心内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我国教育的重心,德育功能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德育功能的完善与彰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有机统一于“育人”的根本目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德育目标逐步落实的渐进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关系。(1)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标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同样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都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者目标的一致性是双方相互融合的大前提。(2)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同质性。二者都是文化形态的一种,因此二者具有文化同质性,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内在基础。(3)高校

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功能互补性。

3.新时期我国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以什么为新内容?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同时,还创新性地提出了 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对我国的价值观做出了规范。(2)强调理想信念教育。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进行理想教育,就是要使人们把共产主义理想内化为个人理想,树立共产主义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所以与理想教育相比,信念教育更加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共产党的这种坚定信念普及和推广,成为全体大学生的一种精神品质。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很大,如果没有理想和信念,这种压力只能够成为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而不可能转化为奋斗的动力。所以,高校要开展信念教育,尤其是要将信念教育与大学生当前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相联系,从实现个人理想上升为实现社会共同理想。

4.如何推进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

(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补充对学生生态道德观的培养,高校应将环境教育、生态道德素质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应将生态道德教育直接纳入教学计划,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教育内容应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适当补充社会教育知识,如运用各种宣传媒体普及生态环境知识.(2)知识传授与德育实践相结合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并最终转化为自觉的生态道德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固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接受知识,但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则更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直接唤起生态伦理良知,并能使其责任感和价值观发生质的飞跃。

(3)显形教育与隐形教育相渗透。显形教育主要是以直接的、外显的、明确的方式影响学生,而隐形教育则主要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影响学生。因此,学校教育应在重视显形课程的系统性、理论性、针对性的同时,善于把教育意图、目的深藏在与之相关的内容与形式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教育的境地,从而产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第四篇:2014黑龙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作业

1.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新态势如何?

二、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新拓展

(一)评价思想取向:从实用工具到价值判断

早期教学评价研究持形式主义观点,脱离教师教学的意义世界和精神生活,将教学评价束缚于有限的“测量”领域,拒绝回答有关生命成长、精神发展、道德完善等价值领域的问题,只就教学活动结果与预定教学目标相符合的程度进行描述,标准是预定的,与教师相关的价值取向在教学评价的考虑之外。

随着社会批判思维的兴起,人们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纯技术性的问题,不是对教学现象的简单描述,而是要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人们开始关注教师的教学,将关注教学结果以外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教学评价的根本。例如:教学评价开始考虑这种价值是否符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是否有助于促进教师可持续的教学行为,是否有助于增强和丰富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体验和幸福感,是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等。

(二)评价主客体关系:从相互对立到合作融合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把教师及有关的人都排除在外,学校领导和管理者是评价的主体,他们的价值观是评价的唯一根据。教师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无法维护自身的利益,阐述自己的见解,使得评价主客体之间形成紧张、对立的关系。

在人本主义的影响下,教学评价的主客体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评价观认为,评价主体应成为评价客体的想法与信念的诱导者、牵引者及合作者,更加注重发挥教师的作用,即通过教师的积极参与,共同确定教学评价的内容要求,由教学评价主客体共同承担实现教学评价目标的职责,主客体间形成新型的伙伴型关系,使教学评价朝着促进个体完满发展的方向努力,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三)评价功能:从关注选拔到关注发展

早期的教学评价理论多偏重于对教学结果的检测,如泰勒模式是衡量教学活动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很多时候,教学评价只起到对教学绩效分类划等的功能,形成“为评价而教学”的局面。基于选拔功能的教学评价成为奴化教师的力量,评价已失去初始意义。

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人本主义教学心理学思想的影响,有研究者提出“评价不是为了证 1周巧,郭成.现代教学评价的新拓展——关注教师“教”的教学评价研究进展[J].教学研究,2004(3)明,而是为了改进”,认为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个体的发展,而不仅是为了检查教师的表现;评价要关注教师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教师个体的差异,激发教师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教师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四)评价标准:从单

一、统一到多元、丰富

传统教学评价为了能够有效地预测和控制教学现象,往往把教师的教学置于共同的标准或常模之下,用单一或统一的价值观来要求教师教学,使得教师教学的个性差异被抹煞。

古巴和林肯作为新的评价理论的倡导者指出:价值是多元的,标准是多元的,教学评价标准也应是多元的,评价的关键是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差异进行协调,即当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如何促进每个教师个体全面发展时,教师个体的多样化教学必然需要标准的多元化。教学评价的价值多元化趋势表明,评价标准的确立要在评价相关利益者的尊重和交往互动中,寻求各方都能接受的多元性评价标准。

(五)评价方法论:从“实证-量化”到“阐释-质化”

早期教学评价以科学所崇尚的客观、量化为标志,方法论倾向于“实证-量化”。例如,桑代克、泰勒等测量运动的专家强调使用量化资料和数学技术,强调科学实证的方法在教学评价领域的运用。对教学而言,“实证-量化”方法论把复杂的教学现象简化,降低了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及教学评价的生态效度,往往会丢失教育中最有意义的、最真实的内容。例如:评价者只关注教师“在教学中出了什么问题”,却不关注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等。

20世纪70年代起,相继出现“阐释-质化”评价模式,以牺牲测量上的准确性,换取评价结果对方案有关人员的有用性,揭示“实证-量化”“客观性”假设的虚假性,确立研究者主体价值参与的合理性,充分尊重教师在教学中所展现的个别性和独特性,使教学评价满足真实教学情境的需要。

(六)评价模式:从评议描述到互动建构

教学评价经历了“评论型(思辨分析)-阐释型(统计测量)-筛选型(目标游离)-互动型”四种模式的发展历程。这是对教学评价思想取向、主客体关系、功能、标准及方法论变化的总的反映。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有:临床法、目标法与治疗法。从性质讲,它们属于“互动型”评价模式,采用的是“目标游离-手段(集体参与)-评价”程序。

“互动性”评价模式具有一些新的特点:①评价者与教师结成教学共同体;②评价已成为教师经常的、自我发展完善的动力;③手段、方法更为丰富,除了运用质的研究、量的分析、案例研究等,还引进“档案袋”式教学评价、工作表现性教学评价等方式。

2.简述叙事研究报告的类型、要素、标准。

叙事研究报告包括三类:教学叙事、生活叙事、研究叙事。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包括三个要素:第一,典型事件:包括人物、事件、情境对话和氛围的现场情境。第二,问题叙事,有关与问题的产生、解决方法与结果。第三,反思,对教育事件的理性思考,以阐述某种教育理论、观点、方法或策略。

叙事研究报告的标准有:第一,所叙事件具有研究意义和可借鉴性。第二,反映了教师的心路历程,并提供其他教师反思自己;第三,叙述对叙述事件的认识、看法、判断、理解。

写好叙事研究报告的诀窍在于重在思考、注意观察、能够提出问题、注意学习、研究过程、交流与讨论。

3.简述学习倦怠的产生原因。

(一)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1.学业压力

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三多和三少的现象,即作业多、考试多、补课多;睡眠少,体育活动少,课外活动少。严格的课堂纪律、高负荷的学习压力、激烈的升学压力使很多学生时刻处于应激状态。学习压力大是中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感的最大因素。学生多数时间在学校度过,时刻感受到学业的压力。学业负荷越大,学生所体验到的学习倦怠就会越多。

2.人际支持的缺失

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内部等人际关系不良。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社会、情绪和学业方面的调整。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引发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老师经常批评、讽刺、挖苦、处事不公等,导致学生对其缺乏信任,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心理。当学生认为教师不喜欢他们时,他们不太可能向教师求助。另外,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很少能够获得来自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学习的诱因。因此,增加教师的无条件积极关注能够降低学习倦怠、提高学习投入。

家庭中亲子关系失调,家长对子女不理解、不尊重、冷漠、过分地严格限制,不正常的家庭环境等,使子女对家庭产生失望、厌倦、对立和无助感,从而导致厌倦学习。研究发现,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优良组的学生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学习成绩不良组的,因此,当子女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父母应多从子女角度考虑,给予理解,使其能感到父母的鼓励与安慰;面临困难时,使其能感到来自父母的支持。并且对于学习不良的学生,许多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多为埋怨、放弃、不管不问或严厉惩罚的态度,这样这些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不易赶上,而且极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同学之间关系不良,在班级中受到孤立或排挤,缺乏归属感,也往往是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

3.环境支持的缺失

一方面,校园生活环境单调,缺乏适当的文体活动和课外生活,特别是农村中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环境简陋,教学方法单一,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电脑迅速普及,网络文化已进入人们的生活,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不少学生经常光顾网吧,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长时间的上网,易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精神萎靡等身心疾病,进而容易引发学习倦怠心理。此外,在农村,由于新的打工潮的冲击,一些学生看到不少读书不多的人也能赚大钱。而近年来随着将人才推向市场,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不配套,大学生不包分配,就业难问题严重,这些对正在求学的中学生影响颇大,他们的头脑中极容易产生新“读书无用论”思想,进而导致学习倦怠。

4.教育教学方法不当

在教学方面,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和单一,是中学生形成学习倦怠心理的重要原因。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教师,常常是一讲到底,教学手段简单,粉笔加黑板成了唯一的教学工具。单调的教学氛围,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与此同时,在升学率的驱使下,不少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和模拟战术,使学生对学习越来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加重了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心理。在教育方面,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不能用客观、发展的观点来处理学生中的问题,也是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特别是在评价“差生”时,往往带有“光环效应”,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忽略他们的优点;或带有“定势效应”,只看到学生过去的劣势,忽略学生现在的进步,一味地贬低,一味地责备。其结果是使他们积累越来越多的负性情绪,进而产生学习倦怠心理。

5.人格因素缺损

影响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形成的人格因素主要有:内外控信念、情绪稳定、焦虑和意志力等。如果学生形成情绪不稳定、焦虑、意志薄弱、自信心不足等不良的人格特征,一旦学业出现波折,就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心理。4.教学研究的意义何在?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二、教学研究的意义

(一)改进教学实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和试金石。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的教学已经开始逐步转向素质教育,并且出现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从整体上看,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认识我们的教学,转变我们的观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仅要注重教学的结果,而且要注重教学过程;不仅要强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而且要强调教学方法的伦理性;不仅要关注学科,而且要关注人;不仅要衡量学生的终结性结果,而且要衡量终结性结果的合理性。唯有如此,才能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展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探索教学实践过程的规律、原则、方法以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科研活动。教研论文能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职业取向、教育观、知识观、学生观等重要问题,教研论文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表达水平。通过教学研究,可以架起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行为之间相互转化的桥梁。3

2(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是常议常新的话题,空有行政指令性推动机制,缺少理论到实践的转换机制,会使改革陷入困境。改革有其理想,更要有其手段。改革需要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学校层面在改革理念及具体行动上的默契合作。改革强调权力的下放,积极开展自下而上的改革实践,国家授权给地方,地方授权给学校,学校授权给教师,这需要教师很强的专业能力。23 裴娣娜.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40-341.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EB/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 真实的教学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不是必在的而是偶在的。所以,教师面对真实的教学,要想避免单调和重复,要想过一种有意义的教学生活,除了智慧还是智慧,教学研究是教师获得教学智慧、形成教学理论、提升教学境界、实现教学意义的重要保证。教师对教学研究存在着一些消极认识,例如:一是无需论。认为教学研究都是理论工作者的事情。二是无用论。认为理论是好的,但它对教师的实践却起不到指导的作用,因而是无用的。三是无暇论。认为科研需要大量的时间,教师除了教学,还要从事大量的无间隙的事务性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搞科研。四是无能论。认为进行教学研究需要专门的方法技能,而教师对这方面全然是一个门外汉,不是不想为,而是不能为。4

通过教学研究可以突进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促进提炼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使教师的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使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认识自身价值、体现自身价值、体验教学工作的收获和乐趣。如果一个教师不重视研究,或许他可以成为一个经验型的教师,但一定难以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应该说,教学研究理应成为现代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教学研究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的因素。

55.请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阐述一下新型课程文化都有哪些特质。

三)课程文化的特征

课程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不同于社会文化等其他的文化形态,具有自身独有的一些特征。

1.社会性。课程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与制约,社会文化无时不对课程文化发生重要影响。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文化心理、人际关系、道德规范等等,无不影响着课程文化。

2.民族性。在不同的民族文化氛围中,必然产生不同特点的课程文化。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 45 裴娣娜.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42.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EB/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 泉。不同的民族文化系统,必然构成不同民族特征、特定的课程文化。

3.融合性。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课程文化都呈现开放、交流、相互引进的发展趋势,通过融合不同的文化,以实现优势互补。

4.人本性。人是课程文化的主体,是课程文化的首要因素,人本性特征是课程文化的本质要求。课程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功能是对人的价值观、精神、道德等进行引导。

5.系统性。课程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课程价值观、课程规范、课程符号、课程传统与习俗以及课程物质设施等要素构成的复合整体,是各个要素构成一个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质。各要素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结合组成严密的体系。

6.个性化。不同的课程文化虽然可能具有一般的哲学基础、价值观、道德、精神等共同性特征,但不同学科的课程文化、每所学校的课程文化,甚至每个班级的课程文化的具体内容会有所不同,这是它的个性化特征。

7.实践性。课程文化不同于一般的文化,不单纯是为了总结或研究,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在于指导实践,用于实践。

8.传承性。课程文化中的体系和要素隶属于历史的长期稳定的东西,而这些如今仍在各种群体中起作用的东西就称之为课程文化的传统,课程文化对传统具有继承性。

9.创新性。课程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不断消除消极传统,否定落后传统,继承进步传统,创造新的传统,使课程文化的发展适应时代和课程变革的要求。

10.整合性。从课程文化的教育学角度讲,制约课程文化的基本因素主要有知识、经验和学生。知识、经验构成了课程文化的本原,是课程文化的原生性来源,是课程文化最直接的制约因素。社会作为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赋予了课程现实性的标准及变革的直接动力。中小学课程文化指标系统具有整合性。某个单一的制约因素只能构成一个教育性指标,任何单质性的指标都不能囊括、覆盖、替代其他的指标规范。只有将各个教育性指标、依据进行重组、统合、加工、升华,形成具有内在性的、整合化的教育学性标准,才能为课程文化构建出充分的依据。

11.超越性。课程文化是一种走在社会、时代前列,对社会起导向作用的先锋性文化,不是一种为现实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名与利所迷惑、困扰及束缚的文化,是一种不盲目适应社会主流文化的探索性的文化。

6.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教师职业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995年3月18日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在《教育法》第四章“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明确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教师的教书育人天职,即“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明确“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对于教师的专业技术职业认定,《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也关注到学校的其他教育工作者,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第五篇:2014继续教育思考题答案

中小学教师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新态势如何?

2.简述叙事研究报告的类型、要素、标准。

3.简述学习倦怠的产生原因。

4.教学研究的意义何在?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5.请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阐述一下新型课程文化都有哪些特质。

6.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教师职业的相关规定。

3.简述学习倦怠的产生原因。答:(1)学业压力。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三多和三少的现象,即作业多、考试多、补课多;

睡眠少,体育活动少,课外活动少。严格的课堂纪律、高负荷的学习压力、激烈的升学压力等,是中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感的最大因素。

(2)人际支持的缺失。不良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对教师缺乏信任,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心理。不正常的家庭环境等,使子女对家庭产生失望、厌倦、对立和无助感,从而导致厌倦学习。

(3)环境支持的缺失。一方面,校园生活环境单调,缺乏适当的文体活动和课外生活,特别是农村中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环境简陋,教学方法单一,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此外,长时间的上网,容易引发学习倦怠心理。

(4)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在教学方面,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和单

一。单调的教学氛围,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这是中学生形成学习倦怠心理的重要原因。

(5)人格因素缺损。影响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形成的人格因素主要有:内外控信念、情绪稳定、焦虑和意志力等。如果学生形成情绪不稳定、焦虑、意志薄弱、自信心不足等不良的人格特征,一旦学业出现波折,就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心理。4.教学研究的意义何在?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答:(1)合作文化。新课改超越了教材改编作为课程改革标志的局限性,它将课改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系统工程,注重时间上的全程性与空间上的无限性,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新课程强调一种共建、合作、共享的课程文化。专家、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人士都是合作共同体的一分子,应尽可能保证他们之间有合作的机会。

(2)对话文化。从教学层面来看,对话文化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作用的活动中,指师生之间通过有效语言和其他方式,运用合理协调方式形成共识。具体来说,就是把学生与客观世界的沟通与对话、与教师和同学的沟通与对话、与新的自我的沟通与对话加以组织,让学生的学习通过建构世界(认知性实践)、人际交往(社会性实践)、完善自我(伦理性实践)这三种对话性实践来完成。

(3)探究文化。首先,新教改中课程结构的探究。新课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原则,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其次,课程实施过程中情境的探究。通过多种途 径和形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与心理沟通,以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5.请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阐述一下新型课程文化都有哪些特质。

答:(1)合作文化。新课改超越了教材改编作为课程改革标志的局限性,它将课改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系统工程,注重时间上的全程性与空间上的无限性,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新课程强调一种共建、合作、共享的课程文化。专家、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人士都是合作共同体的一分子,应尽可能保证他们之间有合作的机会。

(2)对话文化。从教学层面来看,对话文化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作用的活动中,指师生之间通过有效语言和其他方式,运用合理协调方式形成共识。具体来说,就是把学生与客观世界的沟通与对话、与教师和同学的沟通与对话、与新的自我的沟通与对话加以组织,让学生的学习通过建构世界(认知性实践)、人际交往(社会性实践)、完善自我(伦理性实践)这三种对话性实践来完成。

(3)探究文化。首先,新教改中课程结构的探究。新课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原则,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其次,课程实施过程中情境的探究。通过多种途 径和形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与心理沟通,以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6.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教师职业的相关规定

答: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995年3月18日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在《教育法》第四章“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明确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教师的教书育人天职,即“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明确“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对于教师的专业技术职业认定,《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也关注到学校的其他教育工作者,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下载黑龙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14年思考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龙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14年思考题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