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用技术备课组总结
2010/2011上学期高二通用技术备课组总结
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立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出现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突破了技术课程的历史形态,是这次课程改革创新的标志之一,是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的历史性举措。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技术课程有144必修学时,占8个必修学分,其必修学分已经超过了某些经典传统学科,足见国家对这门课程的重视。
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没有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没法教;没有丰富扎实的德才学识和博大无私的广阔的胸怀,教不了;没有勤钻研、善反思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进取精神,绝对教不好。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的角色行为必须变化。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方案),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师生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教师要坚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教师要知道: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些好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新课程带给我们且要求我们做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
主体论”。传统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新课程体现出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教学目标与教学结果的不确定性,如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如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的答案不确定为教师留有较大的余地;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更大的自主性,更为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做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在这种课程环境下,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新课程必然带来教师教学机制上的变化。新课程中一些无法预见的、实践性的、从未见过的教学情境,对教师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在新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新课程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的脉搏。新课程建立了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任何一个人一次性从学校拿到毕业证书,还远远不能适应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他必须终身学习,从为获取某中任职资格而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教师也同样如此。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老师必须“一辈子学做老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才能立于教改的潮头,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改革。
课程改革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血液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由水平上的发展。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经过教学实践,对于教授新课程中的新兴学科的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做到高瞻远瞩,对各种问题的应答有了一定的准备基础,对各章节能够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进程,我相信通用技术备课组对于今后的教学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走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教学之路,为一中的辉煌添上一笔浓重色彩。
2010/2011学年度高二通用技术备课组总结
高二通用技术备课组
第二篇:通用技术备课组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通用技术
备课组总结
靳同环
山东省宁阳第一中学高二通用技术
2012年1月12日
本学期通用技术备课组通过组员的努力下,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将这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及其它相关工作的总结如下:
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 “技术与设计1”模块使学生对技术有初步的理解,并掌握一定的设计以及评价能力。“技术与设计2”模块是在“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基础上,对技术与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以及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利用和评价技术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受用终身的技术管理能力。内容有《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
在这一学期,通用技术备课组对如何上好这一课程进行了新一轮的探索,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方式的探索,之前通用技术课程是按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而这一学期备课组对生本教学这一教学方式进行了初步的实验,初步实验的效果较好。
(二)教学内容的探索,通用技术的教材编的有两个极端,一个是过于简单,另一个是过于专业化。就这两个极端导致了这门课很难组织。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通用技术课程,提高课堂效率,通用技术备课组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改动,最主要一点就是从生活入手,使上课内容更贴近生活。在学校的指导下,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力求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本组成员还能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经常与班主任交流本班同学学习、生活状况,争取当好班主任的好助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
在全体备课组成员的努力,以及教研组的指导下,通用技术备课组顺利完成了第一学期的任务,教无止境,我们会更加努力,精益求精,争取提高全体同学的技术素养,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让学生动手动脑全面发展。
第三篇:通用技术备课组总结
通用技术总结
回顾本学期,通用技术现成的经验和素材都很紧缺,教师们只好摸石头过河,寻找通用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为了解决教师们面临如何教的疑惑,我们成立了学校通用技术中心组,确立了中心组成员,定期开展通用技术集备活动。每次活动,各安排一名老师介绍接下来2-3周的新知授课思路、亮点、疑惑„„其他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交流,提出优点,点出不足,切磋中教师们会加深对通用技术教学的理解,提升技术教学的认识,找到技术教学的捷径,这种集备形式很受欢迎。
通用技术课堂要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仅讲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技术学习活动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技术思想。本学期做了以下几点:
一、动手实践,做中学
通用技术课标中指出: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学中做,我们的课堂通过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比如:在流程与设计中,我们让学生通过组装小车体验流程,并理解系统概念。
二、任务引导,要我学
学生对于通用技术的学习兴趣,在最近阶段需要老师的指导。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一般通过给学生设置任务的形式,引领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发展。通过任务引领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学“设计过程、原则、评价”时,笔者首先布置了三个任务:制作便携式小板凳、多功能笔筒、自由设计(材料为瓶盖)。第一个任务是制作便携式小板凳,是为了让学生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学会自我评价;第二个任务是制作多功能笔筒,注重小组合作,以及学生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第三个任务是自由设计,不给学生具体的设计要求,只限定材料,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自主设计和创作。既体验一个设计的过程,又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渗透相关的评价知识。这三个任务贯穿于设计过程、原则、评价,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具体任务呈现出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拥有技术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拓展知识,我要学
教师应有“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通用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掘
教材中隐含的知识,拓展教材上的内容。例如,在课堂教学上采取以生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尽量排除教材和教师权威对学生的束缚,教学地质版必修1“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中,教材重点介绍了金属加工工具的使用,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教学情况,适当地增添了木工加工工具的使用,并通过播放视频——小铁锤的制作和动手实践、七巧板的制作,让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模型制作有个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制作七巧板,学会使用锯、锉等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三、全程导学,我会学
根据通用技术学科的特点,我们一直在探讨属于通用技术课程的全程导学案,全程就是将课堂进行科学的“前置”与“后延”。全程并不是让老师们在除课堂以外的自主学习时间进行讲课或辅导,而是给学生以科学合理的学习建议或指导。
学案关键在于“导”。应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导师、合作者这一教育理念。体现“先学后教”“以学论教”的教学思想。导学不但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规律的总结、方法的提炼、能力的培养,还应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实施全程导学案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指点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科教学课时较少的前提下,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调整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教师的“导”贵在精,“点拨”妙在到位。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用在释疑解惑上,用在形成知识框架上,用在思路方法点拨上,用在规律概括总结上。
这样的导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样的引导是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的,自然也成了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然就能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仅可以摸清学习的规律,还可以有创新的方法和措施。以上的导学过程其实还隐含着一个常用创造技法的学习,头脑风暴法和缺点列举法,为后面的学习做一铺垫。
通用技术课堂应该以新教材教育理念为指导,依据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以主题知识为中心,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开展合作探究,并注意营造积极和谐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努力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通过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于情景的设计,通过一个个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体验、感悟、获取学科知识及其意义。在这种开放式学习中,以求达到“学习内容活动化,探究活动内容化”的境界,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第四篇:通用技术备课组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通用技术
备课组总结
靳同环
山东省宁阳第一中学高二通用技术
2012年1月12日
本学期通用技术备课组通过组员的努力下,有了一定的进
步。现将这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及其它相关工作的总结如下:
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技术与设
计2》。《 “技术与设计1”模块使学生对技术有初步的理解,并掌握一定的设计以及评价能力。“技术与设计2”模块是在“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基础上,对技术与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以及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使他们具备利用和评价技术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受用终
身的技术管理能力。内容有《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
在这一学期,通用技术备课组对如何上好这一课程进
行了新一轮的探索,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方式的探索,之前通用技术课程是按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而这一学期备课组对生本教学这一教学方式进行了初步的实验,初步实验的效果较好。
(二)教学内容的探索,通用技术的教材编的有两个极端,一个是过于简单,另一个是过于专业化。就这两个极端导致了这门课很难组织。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通用技术课程,提高课堂效率,通用技术备课组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改动,最主要一点就是从生活入手,使上课内容更贴近生活。
在学校的指导下,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力求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本组成员还能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经常与班主任交流本班同学学习、生活状况,争取当好班主任的好助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
在全体备课组成员的努力,以及教研组的指导下,通用技术备课组顺利完成了第一学期的任务,教无止境,我们会更加努力,精益求精,争取提高全体同学的技术素养,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让学生动手动脑全面发展。
第五篇:通用技术备课组总结反思(xiexiebang推荐)
通用技术备课组总结反思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经五年的准备,在进行充分的国际比较、调查研究、经验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中小学目前课程的现状和某些弊端以及社会发展对课程提出的新需求,确立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与六个体目标,描绘了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远景。
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立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出现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突破了技术课程的历史形态,是这次课程改革创新的标志之一,是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的历史性举措。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技术课程有144必修学时,占8个必修学分,其必修学分已经超过了某些经典传统学科,足见国家对这门课程的重视。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没有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没法教;没有丰富扎实的德才学识和博大无私的广阔的胸怀,教不了;没有勤钻研、善反思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进取精神、“志愿要坚,思想要灵,行为要笨”(罗家伦语)的全新理念,绝对教不好。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的角色行为必须变化。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方案),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师生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教师要坚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教师要知道: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些好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新课程带给我们且要求我们做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传统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新课程体现出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教学目标与教学结果的不确定性,如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如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的答案不确定为教师留有较大的余地;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
师有更大的自主性,更为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做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在这种课程环境下,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新课程必然带来教师教学机制上的变化。新课程中一些无法预见的、实践性的、从未见过的教学情境,对教师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在新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新课程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的脉搏。新课程建立了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任何一个人一次性从学校拿到毕业证书,还远远不能适应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他必须终身学习,从为获取某中任职资格而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教师也同样如此。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老师必须“一辈子学做老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才能立于教改的潮头,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的改革。
新一轮课程改革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血液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由水平上的发展。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教学,对于教授新课程中的新兴学科的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在新一轮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做到高瞻远瞩,对各种问题的应答有了一定的准备基础,对各章节能够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进程,我相信通用技术备课组对于今后的教学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走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教学之路,为一中的新百年辉煌添上一笔浓重色彩。
2008-11-11 通用技术备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