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团队建设成员工作总结
计算机系教学团队建设成员工作总结
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团队的成员,我始终围绕教学团队的中心任务和目标开展工作,与团队其他成员密切配合、精诚合作,创造条件,克服困难,积极进行教研工作,现对近几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积极提高个人业务素质
认真参加学院和系里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并参与产学合作、工学结合,于2009年1月和2009年7月,参加了北大青鸟网络工程师师资培训,并获得认教资格证书。
2、在教科研方面
业余积极投入教科研工作,主持《SQL SERVER 2005》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并发表论文1篇。
3、专业建设
作为教研室主任积极配合系部,进行专业建设,积极吸收北大青鸟网络工程师培训的教学经验,坚持“理论够用,重在应用”的原则,对我系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整合,调整、修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并根据实际制定新的教学大纲,从09级学生执行新的教学计划看,效果还可以,但还有一些需改进的地方。计划在2010级再做调整。总的来说,新的教学计划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减少理论课程教学的比例,强化动手实践环节的培养,适应社会对IT人才的要求。
4、今后的打算
将进一步提高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加强个人业务素质的培养、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加强“双师”素质的培养。更好的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同时在教学模式改革等教育教学环节加强学习和实践,争取对计算机专业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团队成员承诺书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第十一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团队成员承诺书
本参赛团队已详细阅读本次大赛的相关文件,并保证遵守有关规定。团队全体成员同意自愿、无偿提供参赛项目介绍,由主办单位公开推介;承诺提供的技术文件和资料真实、可靠,作品的知识产权权利归属明确无争议;未剽窃他人成果;未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提供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数据及证明客观、真实。若发生与上述承诺相违背的情形,由参赛团队成员自行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在本次大赛中,认同本届大赛比赛规则,尊重评审意见,坚决抵制不良现象及行为,并认真履行承诺。
承诺人(团队全体成员签字):
年 月 日
第三篇:团队成员如何互帮互助
德国作家克·菲·格勒特曾经讲过《瞎子和瘸子》故事:一个瘸子在马路上偶然遇见了一个瞎子,只见瞎子正满怀希望地期待有人带他行走。于是瘸子走上前说:“一起走好吗?我不能独自行走,也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你看上去身材魁梧,力气一定很大,那么你何不背着我,这样我就可以给你指路。你坚实的腿脚就是我的腿脚,我明亮的眼睛也就成了你的眼睛。”于是,瘸子将拐杖握在手里,趴在了瞎子那宽阔的肩膀上。两人步调一致,实现了一人不能实现的效果。
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他人来说或许就是莫大的帮助。通常许多人会把帮助他人看做是一种无私的行为。其实,在我们帮助他人,付出金钱、时间、精力等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友情、声誉等无形资产。在职场中,这种乐于帮助他人的人也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容易获得晋升机会。如果一名员工对于同事的困难,哪怕只是举手之劳都冷眼旁观甚至冷嘲热讽,又怎能指望在他需要帮助时会有人向他伸出援手呢?时间久了,他的工作会很难展开,甚至变成同事中的“绝缘体”。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团队精神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一名员工是否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并善于与他人协作,已成为衡量优秀员工的重要标准。随着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几乎没有人可以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完成一项工作。
因此,企业各成员之间,要互相合作,弥补各自的不足,从而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这就像生产一辆汽车,各个零部件必须依靠无数道工序的综合生产才能完成,一个人的力量完全不可能生产一辆汽车。作为企业领导,也希望员工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工作,并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张轩大学毕业后,被一家外企公司聘用,由于缺乏经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即使已经很敬业了,但工作总是做不到位。一次,经理吩咐他拟定一份项目策划书。由于这个项目比较重要,张轩完成策划书之后,想找一位资历较老、业务也很精湛的员工先帮自己把把关,之后再交给经理过目。但是他接连问的好几个同事都委婉地推辞了,要么是借口自己工作忙,要么是声称自己也没经验,语气中不乏嘲讽之意。
正当张轩尴尬至极、不知所措之时,同办公室的王月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帮你看看吧!”就这么平常而又简单的一句话,让张轩感到非常温暖。王月认真地看了张轩的项目策划书,为他提供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并与张轩一起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修改。第二天,张轩信心满满地将这份策划书交给经理,经理对张轩的策划书赞不绝口。这个项目策划被经理采纳后,为公司创造了丰厚的利润,张轩也因此受到公司的嘉奖。
不久,王月想申请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样去外地出差的时候,如果有好的想法或者创意可以随时记录,方便工作。但按照当时公司的规定,王月的申请可能无法通过。这时,张轩善意地提醒道:“你可以特别注明电脑对于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可以从与公司经常有业务往来的公司中以最低价格购买。”结果,经理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批准了王月的申请。
由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中员工之间互相帮助、互补有无,对于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都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王月的帮助,虽然张轩的计划也有可能通过,但是绝对达不到王月修改后的效果;也正是因为张轩的帮助,才使王月顺利地申请到了电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员工,对于同事的求助,有的漠然找借口一推了之,有的在一旁幸灾乐祸、冷嘲热讽,做一名“看客”,就像张轩先前请教的那几位同事一样。这样的人,不仅是最没有素质的员工,也是最不受企业欢迎的员工。任何一位聪明的老板都能从员工的举动中看出其是否具有合作意识。
对于那些坚持“独立”于群体之外,不能与其他员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员工,相信老板和上司们出于对自己和整个团队的考虑,也绝对不会提拔他们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员工,如何积极转变观念,在工作中主动配合团队建设,在团队中获得更多的帮助,不断提升自己,可以从下列四方面着手——
倾听不同的声音即使是同一公司的员工,在知识、能力、才华、经历等方面都会有差别。这些差别会使大家在对待工作时产生不同的想法。因此,要学会和大家进行适当的交流。当你准备向领导提出一些意见或想法时,可以先说给有资历的同事,听听他们的看法和意见,或许你可以避免犯一些低级、幼稚的错误,甚至获得更多更清晰地、逻辑性强的观点,使你提出的意见或看法更有针对性、更具价值。
积极帮助新员工职场新人,总是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公司的环境、了解公司的运作、与同事熟识等。那么作为老员工的你,就应该尽量帮助新员工。当新员工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应耐心地给予讲解,也可以主动询问新员工有哪些地方需要帮忙。如果发觉新员工犯了错,不要立即斥责,或向上司打小报告,因为新员工犯错是难免的。所以即使当时你很忙,没时间向他解释错在哪里,也应主动协助他改正错误。
主动与他人沟通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为一名员工,我们一定要做好与上司和同事的沟通,在与同事合作方面下工夫。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缺陷,还可以在大家的帮助下,取得优异的成绩。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被领导发现,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员工,从而得到晋升、加薪等机会。
摒弃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我们要积极地融入到团队中,设身处地地为同事着想,为其提供帮助,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当我们的努力得到同事的认可时,我们也必将会获得来自于同事的帮助。久而久之,你在公司中将成为最受欢迎的人。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被领导赏识,得到领导的器重,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获得企业与个人的双赢。
大象在自然界是没有天敌的,除了非洲一群狮子之外。这群大象杀手住在非洲中部一个沼泽,是世界上唯一会猎捕大象的狮群。英国BBC电视台捕捉到狮群猎捕大象的珍贵镜头,画面中,这群狮子进行了世界上少见的精密捕猎行动,狮群首先派出诱敌队伍,将身形巨大的大象给引开,诱敌过程惊心动魄,大象朝着狮群猛力冲刺,诱敌狮群无力招架、东奔西窜。
但看似混乱的逃窜中,诱敌狮群却很有组织的将这些巨象越引越远,最后留下一只身形最为瘦小的大象,真正的猎捕狮群这时终于出现,团团将这只大象给围住。大象是有名的家族型态的动物,非常照顾家人,一般不会轻易丢下家人离开,但诱敌狮群的精密战术,打乱了大象的团队组织,终于让落单的大象留下给了早已埋伏在一旁的狮群。
国内权威的团队管理研究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单打独斗的时代确实已经过去。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获奖的只有41%,现在合作获奖的已占到80%。“篮球之神”迈克乔丹率领公牛队获得6次NBA总冠军的奇迹,也是要靠团队才能创造的!在国内,IT巨头联想集团为了应对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提出要打造一支如狼似虎的团队,简称“打造虎狼之师”——这其中的团队管理的精髓也让我们研究团队管理的人士心向往之。
笔者听到很多年轻的朋友都喜欢听羽泉的歌曲,这组合、团队红透了半边天,可以说在大陆到了大红大紫的地步。特别是那首《最美》的传唱及演绎,更使这支绝配的团队组合达到了演唱的巅峰。但我们如此设想--如果他们单飞呢?也可能各自更好,但更可能的是--他们各自的演艺事业也就再也无法达到团队的登峰造极所创造的辉煌——就如同当年的小虎队。
团队帮助是一种智慧,发挥团队力量便是管理者的用人艺术。成功青睐于那些懂得如何将人们团结起来,利用创造性和多样化思维创造奇迹的人。这种理念隐含在合作的力量当中并已成为一种艺术。今天的商业领袖如何通过团队的力量成功创造新的合作关系和获得竞争优势?来自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的建议——在各个层面上建立团队合作关系——包括社会的、知识的、政治的,以及企业之间的——将会成为未来几十年个人或公司取得成功与进步的关键所在。
团队合作的道理虽然浅显易懂,但说起容易,做起来难——团队合作并非是难以理解的理念,但它确实极其难以实现。团队合作不易,达成配合与默契更需要不断的沟通、磨合与深厚的信任。得人才者得天下,若干个人才的优势就组成或升华为团队的整体优势,众多人才的亮点会使整个团队的前程一片光明;个人遵循的道理是:加入好的团队就有了成功的外部保障,好的团队拥有人才成功的众多宝贵资源,学会有机地融和于团队之中,是新世纪人才成功的必修课。
第四篇:团队成员如何互帮互助?
团队成员如何互帮互助?德国作家克·菲·格勒特曾经讲过《瞎子和瘸子》故事:一个瘸子在马路上偶然遇见了一个瞎子,只见瞎子正满怀希望地期待有人带他行走。于是瘸子走上前说:“一起走好吗?我不能独自行走,也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你看上去身材魁梧,力气一定很大,那么你何不背着我,这样我就可以给你指路。你坚实的腿脚就是我的腿脚,我明亮的眼睛也就成了你的眼睛。”于是,瘸子将拐杖握在手里,趴在了瞎子那宽阔的肩膀上。两人步调一致,实现了一人不能实现的效果紫铜板价格 紫铜棒价格。
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他人来说或许就是莫大的帮助。通常许多人会把帮助他人看做是一种无私的行为。其实,在我们帮助他人,付出金钱、时间、精力等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友情、声誉等无形资产。在职场中,这种乐于帮助他人的人也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容易获得晋升机会。如果一名员工对于同事的困难,哪怕只是举手之劳都冷眼旁观甚至冷嘲热讽,又怎能指望在他需要帮助时会有人向他伸出援手呢?时间久了,他的工作会很难展开,甚至变成同事中的“绝缘体”北京到上海物流专线。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团队精神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一名员工是否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并善于与他人协作,已成为衡量优秀员工的重要标准。随着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几乎没有人可以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完成一项工作。
因此,企业各成员之间,要互相合作,弥补各自的不足,从而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这就像生产一辆汽车,各个零部件必须依靠无数道工序的综合生产才能完成,一个人的力量完全不可能生产一辆汽车。作为企业领导,也希望员工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工作,并最终成就一番事业RY导热油泵。
张轩大学毕业后,被一家外企公司聘用,由于缺乏经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即使已经很敬业了,但工作总是做不到位。一次,经理吩咐他拟定一份项目策划书。由于这个项目比较重要,张轩完成策划书之后,想找一位资历较老、业务也很精湛的员工先帮自己把把关,之后再交给经理过目。但是他接连问的好几个同事都委婉地推辞了,要么是借口自己工作忙,要么是声称自己也没经验,语气中不乏嘲讽之意。
正当张轩尴尬至极、不知所措之时,同办公室的王月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帮你看看吧!”就这么平常而又简单的一句话,让张轩感到非常温暖。王月认真地看了张轩的项目策划书,为他提供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并与张轩一起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修改。第二天,张轩信心满满地将这份策划书交给经理,经理对张轩的策划书赞不绝口。这个项目策划被经理采纳后,为公司创造了丰厚的利润,张轩也因此受到公司的嘉奖电动二通阀 汽水分离器。
不久,王月想申请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样去外地出差的时候,如果有好的想法或者创意可以随时记录,方便工作。但按照当时公司的规定,王月的申请可能无法通过。这时,张轩善意地提醒道:“你可以特别注明电脑对于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可以从与公司经常有业务往来的公司中以最低价格购买。”结果,经理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批准了王月的申请。
由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中员工之间互相帮助、互补有无,对于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都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王月的帮助,虽然张轩的计划也有可能通过,但是绝对达不到王月修改后的效果;也正是因为张轩的帮助,才使王月顺利地申请到了电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员工,对于同事的求助,有的漠然找借口一推了之,有的在一旁幸灾乐祸、冷嘲热讽,做一名“看客”,就像张轩先前请教的那几位同事一样。这样的人,不仅是最没有素质的员工,也是最不受企业欢迎的员工。任何一位聪明的老板都能从员工的举动中看出其是否具有合作意识。
对于那些坚持“独立”于群体之外,不能与其他员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员工,相信老板和上司们出于对自己和整个团队的考虑,也绝对不会提拔他们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员工,如何积极转变观念,在工作中主动配合团队建设,在团队中获得更多的帮助,不断提升自己,可以从下列四方面着手——
倾听不同的声音即使是同一公司的员工,在知识、能力、才华、经历等方面都会有差别。这些差别会使大家在对待工作时产生不同的想法。因此,要学会和大家进行适当的交流。当你准备向领导提出一些意见或想法时,可以先说给有资历的同事,听听他们的看法和意见,或许你可以避免犯一些低级、幼稚的错误,甚至获得更多更清晰地、逻辑性强的观点,使你提出的意见或看法更有针对性、更具价值。
积极帮助新员工职场新人,总是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公司的环境、了解公司的运作、与同事熟识等。那么作为老员工的你,就应该尽量帮助新员工。当新员工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应耐心地给予讲解,也可以主动询问新员工有哪些地方需要帮忙。如果发觉新员工犯了错,不要立即斥责,或向上司打小报告,因为新员工犯错是难免的。所以即使当时你很忙,没时间向他解释错在哪里,也应主动协助他改正错误。
主动与他人沟通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为一名员工,我们一定要做好与上司和同事的沟通,在与同事合作方面下工夫。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缺陷,还可以在大家的帮助下,取得优异的成绩。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被领导发现,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员工,从而得到晋升、加薪等机会。
摒弃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我们要积极地融入到团队中,设身处地地为同事着想,为其提供帮助,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当我们的努力得到同事的认可时,我们也必将会获得来自于同事的帮助。久而久之,你在公司中将成为最受欢迎的人。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被领导赏识,得到领导的器重,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获得企业与个人的双赢。
大象在自然界是没有天敌的,除了非洲一群狮子之外。这群大象杀手住在非洲中部一个沼泽,是世界上唯一会猎捕大象的狮群。英国BBC电视台捕捉到狮群猎捕大象的珍贵镜头,画面中,这群狮子进行了世界上少见的精密行动,狮群首先派出诱敌队伍,将身形巨大的大象给引开,诱敌过程惊心动魄,大象朝着狮群猛力冲刺,诱敌狮群无力招架、东奔西窜。但看似混乱的逃窜中,诱敌狮群却很有组织的将这些巨象越引越远,最后留下一只身形最为瘦小的大象,真正的猎捕狮群这时终于出现,团团将这只大象给围住。大象是有名的家族型态的动物,非常照顾家人,一般不会轻易丢下家人离开,但诱敌狮群的精密战术,打乱了大象的团队组织,终于让落单的大象留下给了早已埋伏在一旁的狮群。
国内权威的团队管理研究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单打独斗的时代确实已经过去。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获奖的只有41%,现在合作获奖的已占到80%。“篮球之神”迈克乔丹率领公牛队获得6次NBA总冠军的奇迹,也是要靠团队才能创造的!在国内,IT巨头联想集团为了应对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提出要打造一支如狼似虎的团队,简称“打造虎狼之师”——这其中的团队管理的精髓也让我们研究团队管理的人士心向往之。笔者听到很多年轻的朋友都喜欢听羽泉的歌曲,这组合、团队红透了半边天,可以说在大陆到了大红大紫的地步。特别是那首《最美》的传唱及演绎,更使这支绝配的团队组合达到了演唱的巅峰。但我们如此设想--如果他们单飞呢?也可能各自更好,但更可能的是--他们各自的演艺事业也就再也无法达到团队的登峰造极所创造的辉煌——就如同当年的小虎队。
团队帮助是一种智慧,发挥团队力量便是管理者的用人艺术。成功青睐于那些懂得如何将人们团结起来,利用创造性和多样化思维创造奇迹的人。这种理念隐含在合作的力量当中并已成为一种艺术。今天的商业领袖如何通过团队的力量成功创造新的合作关系和获得竞争优势?来自着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的建议——在各个层面上建立团队合作关系——包括社会的、知识的、政治的,以及企业之间的——将会成为未来几十年个人或公司取得成功与进步的关键所在冲击器。
团队合作的道理虽然浅显易懂,但说起容易,做起来难——团队合作并非是难以理解的理念,但它确实极其难以实现。团队合作不易,达成配合与默契更需要不断的沟通、磨合与深厚的信任。得人才者得天下,若干个人才的优势就组成或升华为团队的整体优势,众多人才的亮点会使整个团队的前程一片光明;个人遵循的道理是:加入好的团队就有了成功的外
部保障,好的团队拥有人才成功的众多宝贵资源,学会有机地融和于团队之中,是新世纪人才成功的必修课。
任何一个营销动作都是对市场做的,每个有效的市场动作,都必须包含时间;空间和精力三个维度!
谁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奋的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知道:最勤奋的人,也不可能每天享有25个小时!
活到100岁满足吗?不满足!活到80岁,可以接受吗?基本可以接受!一年赚3万元满足吗?不满足!一生赚3万元,可以接受吗?决不接受!活80岁可以活多少天?2万9千2百天!3万元钱对于任何人都绝对不是一个大数目!一个人活到80岁却活不过3万天!20岁以前你赚过多少钱?就算有也基本是一个可以忽略的数目!60岁以后你还想继续工作吗?就算想能够实现的几率也可以不记T2紫铜管紫铜板价格 紫铜棒价格!还有多少天?忽略前面20年;不记后面20年;还有1万4千6百天。每天晚上要睡觉吧?每天最少也要吃三餐吧?人没有不生病的吧?再贫穷也要有时间去消费吧?去除这种种一切消耗的时间;大约还有4000天!这少的可怜的4000天意味着什麽呢?它意味人一生所有想得到的金钱;财富;荣誉;地位都必须通过这4000天获得KCB齿轮泵厂家 RY导热油泵 LQB沥青保湿泵。
如果你没有世袭的爵位和可继承的遗产!如果你家里也没有印钞机,这4000天中创造财富的方法有多少?不多不少刚好4种!第一种是偷抢;第二种是欺诈;第三种是乞讨;第四种是交换!看来最好去交换了!
交换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去哪里和谁交换,这就是空间!我们都必须承认:走遍世界其实是一个最美丽的谎言!没有人可以真正拥有无限的空间,事实是;每个人能发挥的空间,就只有小小!很多人说:现在的博士不值钱了!我总是这样的回答他们:你说的很对博士确实不值钱了,但你连博士都不是,你就更不值钱!原因很简单,博士有博士的空间,你有你的空间,每个人的空间都不同,没有哪个空间好,也没有哪个空间不好,只要空间与空间的差异,合适就是最好!每个人都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那就是你的天地北京至福州货运专线 北京到上海物流专线 北京到南京物流专线!
在自己的空间里发挥什麽呢?发挥能力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但事实是: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无限的,因为人的潜能无限;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限的精力限制你发挥所有的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发挥无限的能力,其实也是一个谎言!你真正要要做的,只是精力的分配!精力的分配,就是必须术业有专攻,必须相信专业!这其实就象我们生病了要找医生,打官司要找律师一样简单!
任何一个真正的市场动作,也必须同时包含时间;空间和精力三个维度电动二通阀 汽
水分离器 缓闭式止回阀!时间对于营销就是机遇:没有任何一个产品和服务的营销可以没有淡旺季;怎样做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是营销永恒的课题!这简单的就好比:你是卖月饼的就不能错过仲秋节;你是卖汤圆的就必须重视元宵节!每个营销的动作都必须牢牢把握时间的机遇!错过了,就绝对不会重来!
空间对于营销就是突破:机遇是来了,但同一时间内每个空间的机遇是不同的,你的动作必须选择一个空间作为突破,而不是千篇一律!麦当劳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他们是儿童的乐园;现在这个时候,他们选择了另外一个空间——有个性的青春一族;所以现在麦当劳高喊:我就喜欢!
精力对于营销就是资源配置:时间的机遇把握住了,空间的突破口也找到了,接下来就是精力的分配!请记住不是能力发挥挥,而是精力的分配!每个组织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所有的营销策略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情: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公交刷卡机 手持刷卡机 手持收费机!
第五篇: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一、课程团队建设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加快学院的发展速度,强化《综合英语》精品课程地位,《综合英语》课程组积极响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在学院统一组织筹划下,组建一只优秀的教学团队,具体建设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现有教师结构体系
课程团队现有成员21名,课程团队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50%,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到100%。在职教师本科学历达到100%,硕士学历达到90%以上,两人拥有博士学位。争取通过两到三年的建设,使团队教师结构更趋合理化,使课程团队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建设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师团队。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行课程进修和学历提升。学院制订了对中青年教师培养的相关政策,鼓励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参加相关课程的提高培训班、到国外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等。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大现场专家对团队成员及学生的指导力度,多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和讲座。
(二)进一步提高课程负责人和课程主讲教师的专业水平
课程负责人李玉华老师曾获得山东省高校工委“巾帼建功标兵”称号,1999年获聊城师范学院“第二届十佳师德标兵”称号,1999年获聊城师范学院“课堂教学优秀奖”,1999年获聊城师范学院“优秀教师”称号,获聊城师范学院1989-1990、1990-1991“先进工作者”称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
课程主讲教师肖健壮、陈万会、崔艳嫣等老师都有着高级职称,都有多年综合英语授课经验。其中肖健壮老师现为外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1997-1999年获得聊城师范学院优秀教师称号和优秀实习教师称号,2003年获得首届“聊城大学教学带头人”荣誉称号。2000年在聊城大学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陈万会老师为外院副院长,博士,教授,曾经为本专科学生及成人教育等各类学生讲授过《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言学》、等课程。先后参编专著、教材3部,在《外语与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多次获得省、校级教学、科研奖励。崔艳嫣老师现任外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得院级、校级奖励多项。
以上各位老师虽然已经具有较高的职称、学历,但他们并不满足现状,通过不断与外校专家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等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学识,使自己的科研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提高教师团队的科研水平
要求团队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申请校级、省级教研课题,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开展了教学研究,学院、课程组科积极组织团队教师定期开展相互听课观摩、专业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争取团队教师每人都有论文发表或获奖;申报校级或省级课题两至三个,并将课题成果在教学中推广。
(四)加强团队教师和企业的联系,派出教师外出学习交流。
在近几年派出教师赴国内外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进修学习,并派多名教师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
二、综合英语课主讲教师简介
李玉华,女,1955年出生,197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1979至1981在山师高教进修班进修。2005—2006年在英国温彻斯特大学英语系做访问学者,现任外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讲授《综合英语》、《英语语音学》、《社会语言学》等课程。并连续作基础教研室主任十八年。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二十八年,在98年老教师课堂观摩赛中获校文科第一名。2001年获山东省高校工委“巾帼建功标兵”称号,1999年获聊城师范学院“第二届十佳师德标兵”称号,1999年获聊城师范学院“课堂教学优秀奖”,1999年获聊城师范学院“优秀教师”称号,获聊城师范学院1989-1990、1990-1991“先进工作者”称号,聊城师范学院1993年“学生劳动实践课优秀带队教师”称号。
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英语音位的表意功能”、“英语词汇的音义联系”、“英语音位与拟声、音韵修辞”等学术论文近二十篇,独立完成由青海洋学院出版的《新编英语语法》和由石油大学出版的《现代英语实用会话》两部辅助教材。其中由西安外语学院学报发表的“英语音位的表意功能”获校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现代英语实用会话》获校级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肖建壮,男,1965年出生,山东荣成人。
1986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英语系,留校任教,1992年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现任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先后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英语精读、英语阅读、应用语言学、英语学习策略等课程。1997-1999年获得聊城师范学院优秀教师称号和优秀实习教师称号,2003年获得首届“聊城大学教学带头人”荣誉称号。2000年在聊城大学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参与研究的的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项目“高师英语专业素质培养与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先后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近20余篇部,其中专著《英语学习策略》获得聊城师范学院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专著类二等奖,主持了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方法研究》、聊城大学基础教改课题《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等科研项目。
陈万会,男,1965年10月出生,山东东阿人。
现任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副教授。1988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英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回聊城师范学院工作至今。2004年被聘为聊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参加工作以来,曾经为本专科学生及成人教育等各类学生讲授过《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言学》、《英汉翻译》、《英语写作》、《英语口语》、《英语语法》等课程。先后参编专著、教材3部,在《外语与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完成和正在承担山东省教育厅和聊城大学科研项目2项;多次获得省、校级教学、科研奖励,并以专家身份应邀在江苏、湖北的高校做学术报告。2004年参加了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组织工作,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语言学各学科的学术会议;曾多次参加地方及学校的重大外事活动的组织和现场口译等工作。
2000-2001年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曾师从Ronald Cater, Michael McCathy, Nobert Schimitt等国际著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家学习,了解了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话语分析等相关学科的前沿研究。后师从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兼对比语言学学科组组长潘文国教授。目前,主要研究理论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认知语言学、第二语言教学等领域。
崔艳嫣,女,1972年出生。
现任外语学院英语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副教授。2002.9 – 2006.7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获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学位。1996.9 – 1999.7 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1989.9 – 1993.7 就读于山东聊城师范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1993年至今在聊城师范学院(现为聊城大学)工作,2004年取得副教授职称。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研究兴趣涉及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心学、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儿童词汇习得等领域。
科研项目:
1、目前正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一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项目名称为“英语专业学生词汇能力发展与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该项目按计划于2006年结项。
2、已与2007年2月份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待批。近三年来录用发表的论文:
1、接受性词汇量、产出性词汇量与词汇深度知识的发展路径及相关性研究,《现代外语》,2006年第4期。
2、基于CLEC的中国学习者英语派生词缀习得分析,《国外外语教学》,2005年第2期。
3、英语课堂中双人对话练习的互动模式,《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2卷。
4、A corpus-based study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acquisition of derivational affixes,《中国英语教学》,2005年第1期。
5、Developing a communicative test on listening skills for tertiary EFL learners,《中国英语教学》,2004年第6期。
6、英语学术讲座的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第5期。
7、试谈建立多维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聊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4期。
8、自主外语学习在中国的可行性分析,《上海外语教育论文集》,2004年第3卷。
9、标记性理论与语言习得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2卷。
参加国际会议情况:
1、参加200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外研社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并宣读论文,宣读的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
2、参加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语料库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国际研讨会”并宣读论文,宣读的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
葛红,女,1966年3月出生,山东阳谷人。
现任外国语学院副教授。1984-1988年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分配到聊城师范学院英语系工作。1991-1992年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应用语言学及英语教学研究生班,毕业后一直工作在外语教学第一线,先后为本科生、专科生和函授生开设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学习策略、英语词汇学等课程,参加了每的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辅导、专升本考试辅导、英语自学考试辅导及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教学实习和四年级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
从事英语教学工作18年以来,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耐心讲解,课余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波动,结合英语语言教学的特色,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政治思想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二语言研究方法及霍桑小说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在国家正式期刊发表论文22 篇,参编专著、教材3部。主要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及其启示》、《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失语症》、《论合作学习法的移植应用》、《世界英语与中国英语现状》、《论英汉中的非谓语形容词》、《论语言学中的类典型论》、《论外语学习的动机因素》、《外语教学中动机因素的研究及其近期理论探讨》、《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霍桑的小说创作与罗曼司体裁观念》、《抗争—评析〈〈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性格特征》和专著《大学英语专业四级备考词汇手册》等。2001、2002、2004年分别获得聊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5年承担聊城大学社会科学类科研项目----外语教学中动机因素的研究及其近期理论探讨。
辛红,女,1967年6月生人,祖籍山东莘县。
现任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至1988年就读于聊城师范学院英语系。1988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990年至1993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外语系,攻读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硕士毕业后回到母校继续任教至今。先后教授过大学英语精读,大学英语写作,大学英语听力,非专业英语研究生听说,英语专业精读等课程。先后在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现在主要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是语言与文化。
祝英玉,女,副教授。1965年生于山东牟平。
1987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外语系,2000获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任职以来,在国内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合著两部,多次获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优秀教学奖以及优秀实习教师等荣誉称号。
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本科生的《基础英语》及《英语语言学》两门课程的讲授工作。多年的《基础英语》讲授获得了大量教学实践的第一手资料,为《语言学》的讲授提供了简单、明了、说服力强的例证资料;《语言学》的讲授,为《基础英语》的讲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学的方法,使教学安排更合理,目的性更强。自2003起,讲授《英语教学论》和《英语文体学》两门研究生课程。除本学院的专业的课程之外,自2002年起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选课《中英文化习俗对比》。目前研究方向涉及:外语教学理论及方法、文体学,语用学、对比语言学及翻译,以及中西文化差异等。
韩玉平,女,出生于1973年12月。
1996 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英语系,留校任教,2002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获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外语学院副教授,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教学工作,主要讲授综合英语,同时还承担了上外口译项目的“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听力”课程的教学任务。2004年获得第八届中青年教师课堂竞赛三等奖和第六届教师教学观摩赛观摩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口译。近年来,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0余篇,2003年和2004年获得了校社科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和二等奖各一次。2004年6月获山东省文化厅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研项目有校科研立项一项--语篇语言学与写作;教学国家基础外语教学立项一项---海峡两岸英语课程文件比较研究;山东省教育厅立项一项---大陆与台湾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文件比较
李燕飞,女,1973年生。
现任外语学院讲师,2004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曾讲授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综合英语和听力课程。
科研成果有:专著《大学英语专业四级备考词汇手册》;论文《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探索》,《再论苔丝悲惨命运的原因》,The Choice and Arrange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言语幽默的语用分析》等。
孙厌舒(1972-),女,中共党员,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1994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英语系,同年留校任教。1998年考取山东师范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方向为跨文化交际和认知语言学,2001年毕业回校。
现任外语学院副教授,任教以来,先后担任过一、二、三、四年级的综合英语教学工作和自考、函授的写作、听力和文学教学,连年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多次带队并指导本、专科学生的实习。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媒体、多方法教学,曾连续获得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奖。教学之余,曾先后在《山东外语教学》等刊物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与他人合作专著一部,译著三部,参与编写英语系列读物一套,获聊城大学科研三等奖。
周玉芳,女,1974年出生于山东潍坊。
现任外国语学院讲师,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硕士研究生。2006.8-2007.7在美国做国际汉语推广教师一年。曾讲授英语专业本科一、二、三年级《综合英语》,研究生《理论文体学》,申请出国人员《雅思口语》和《BFT口语》,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公选课《文体学:理论与实践》。此外,还担任过第二学位、山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市委组织部英语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课程的主讲教师。曾多次为聊城大学校领导、聊城市市长等担任外事翻译,在各级各类英语口语比赛担任评委,多次辅导我校大学生参加全省、全国口语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
参加工作以来,在《外语教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过两部教学辅导书,并任副主编;独立完成校级科研立项一项,在研院级立项一项。教学效果优秀,曾获得第八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第九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优秀辅导教师;2005、2008两次获得校级科研三等奖。
肖征,女,出生于1978.1.20日,199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英语专业一年级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在《理论新探索》《东岳论丛》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