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庄镇山阴完小提升教学质量整改方案(定稿)
提升教学质量整改方案
东庄镇山阴完小2014、2提升教学质量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结合宁阳县小学教学工作调研会精神,我校将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进一步突出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求实创新,努力开创我校教学质量的新局面。
二、存在的问题
教学常规:备课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作业落实及质量有待提高;单元测试利用率不高。
教师队伍: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学习积极性不高;由教师整体年龄偏大,课题开展不好,教研活动效果不明显。
教学管理:常规检查反馈落实不好,还需在“严、细、实、恒”上下功夫。
学生管理:学生的习惯养成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学习习惯不好。
三、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核心,确立目标,严抓教学成绩奖惩制度,做好四项工作,深化学校特色。
1、一个核心:以教学工作为核心,高举教学质量大旗,明确我校面临的最大任务和挑战,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全校师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工作中。
2、教学目标:整体提升,力争使我校教学质量进入全镇中等位次。
3、奖惩制度:教学成绩奖惩制度
4、四项工作:即抓队伍、抓教研、抓课堂、抓辅导。
5、开展以“学会感恩,快乐成长”为中心的主题活动,促进学生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的提升。
四、具体措施
1.全面动员、强化意识
在总结上学期我校质量情况的基础上,寻找差距、反思不足、激发全校教师的质量忧患意识。进一步明确学校在教学质量方面的严峻形势和主要任务,激发全校师生的工作热情、群策群力、以饱满的斗志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开学初召开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上学期成绩,安排本学期教学工作,培养良好的学风。把住质量的认识深入到全校每一名师生的心中。
2.质量问责,强化过程管理
学校教学工作的最大价值取向是获得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学校、一位教师工作优劣与否的主要指标。为强化全校领导的质量意识,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我校由一把手校长统领全盘,副校长具体分管组织落实。学校实行质量问责,让教师明确质量责任,上至、校长、主任;下至、任课教师,均不例外,都要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
3.“推门听课”深入课堂
为了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现状,采取不打招呼,“推门听课”的方式,确保课堂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学校领导认真完成每周的听课节数。
4.关注教育教学流程管理
备课、上课、作业阅评、单元测试和辅导是课堂教学工作流程中最主演的五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做得不好,都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我校将进一步规范教学流程检查制度。由学校组织做好“常规检查”和“随机抽查”。检查结果及时记录、及时反馈,及时复查。
5.活跃教研、狠抓业务
加强教学研究,重视师资的培训,开展各种教研活动。认真参加学校的各种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参加草根式小课题研究。
6、注重活动的实效,提升习惯养成水平
围绕“学会感恩,快乐成长”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深化活动的实效性,促进学生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的逐步提升。
第二篇:东庄镇山阴完小全员育人导师制方案
东庄镇山阴完小全员育人导师制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宁阳县教育局关于落实“四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施意见》(宁教字[2013]55号)为指导,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总体要求,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在“突出特色,强化素质,促进教育工作稳定、高效、健康发展”办学目标指导下,探索出一条以“学会感恩,快乐成长”为切入点的特色办学之路。
二、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对学生实施自信教育、成功教育。
2、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发展。
3、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4、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新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模式。
三、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一是学校所有管理者都是育人者,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拔尖学生,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重视边缘学生,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更要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4、对应性原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位导师都要有关爱的学生。导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及认知基础,循序渐进,跟踪管理。
5、个性化原则。人才多样化,个个能成功,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个别化的教育,因人施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人本化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亲情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实施步骤
学校要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学生成长全员育人导师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员育人导师工作的领导、实施、评估工作。具体负责导师制实施的日常工作,做到领导到位,分工负责,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组 长:葛立军 副组长:崔克超
成 员:张 楠 薛国辉 石正林
2、宣传发动。召开教师会议,组织导师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分析当今学生弱势的根本原因,提高认识,减少盲目性。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全员育人导师制对学校科学管理、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让学生人人有倾诉的老师,让老师人人有牵挂的学生”要成为全员育人导师制口号。
3、选配导师。成立全体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班级导师组,并向学生公布。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负责制,班主任是班级导师组组长,是导师制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任课教师要为班主任负责。召开“全员导师制”班级主题班会,参加人员为全体学生和本班全体任课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全员导师制”的含义、原则和方法。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弱势、同伴关系、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和学科教师的教育风格特点,尤其要特别关注家境贫寒、行为不良、心理封闭、学习困难、父母离异的特殊学生,在学生和导师之间双向选择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合理确定导师,将本班全体学生“承包”给任课教师,并填写《全员育人导师制导师分工班级明细表》。每位导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担10-15名分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个性化的指导工作。
4、阶段总结。每位导师根据分包学生的实际,制订计划,提出工作设想和目标,期末总结。班级每月召开一次导师会,互通情况。要做好工作计划,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协助班主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班级间的经验交流,推广典型经验。
五、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班主任导师的职责是:
1、负责本班导师与学生的选配和协调工作。
2、协调班内各位导师之间的工作。
3、与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道德教育。
4、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查补薄弱环节,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领导班委会对班级进行教育管理。
(二)科任导师的职责是:
1、能热情诚恳、主动积极地接受学生的申请,或者学校的委托,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采取整体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个别辅导为主的方式,关心帮助分包学生。
2、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向所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发展个性特长的热情,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在实践中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
4、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联络,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困难。
6、系统考察和评定所指导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及时填写工作记录,每学期提交一份工作总结。
(三)对学生的要求
1、经常主动地向导师汇报学习、工作情况,接受导师指导,按要求完成导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2、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服从导师安排。
3、每学期撰写一份心得体会。
六、具体实施
(1)摸底建档。导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联络,及时沟通情况,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填写学生成长跟踪管理表。
(2)谈心交流。导师关心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并给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提倡聊天式谈心,学生每2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每月至少与学生亲切交谈一次,要用爱心换爱心,以真诚换真诚,不做居高临下的“说教者”,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了解掌握问题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肯定优点,多提出希望,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在师生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3)家访。学校提倡每学期实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每学期与学生家长交流1次,通报学生在校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家庭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并做好记录。可以采取电话、面谈、家庭通知书、书信等形式进行。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提倡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实事。
(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探索规律,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学校必要时对重点案例、特殊情况进行集体会诊,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5)记录。要求每位导师填写与结对学生的家访情况、谈话和帮助措施,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畅通班主任、任课教师、同班同学甚至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对被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评价。每学期结束,导师要做好工作总结,上交教导处。(6)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都由导师和他的学生决定。除了每天正常上课的时间外,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或自习时间,由学生与导师集中交流,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难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导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排解苦闷,调节心理情绪。
七、考核评价
学生成长导师制对学生强调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定。在学习上看学生主动学习,有计划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同时看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情况。
1、以教办组织的考试成绩为基数,教导处评价导师指导学生成绩情况和发展表现,成绩与导师工作评价、绩效工资挂钩。
2、导师的工作列入学校管理常规的一部分,导师的全部活动都要认真作好记录,导师按要求及时、认真地填写好《导师工作手册》。每月教导处检查一次,量化赋分,纳入班级量化考核。
3、学校建立导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每学年开展一次优秀导师评选活动,学校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晋职、聘任的优先条件。
考评内容为:
(1)学生德育、体育、卫生、纪律、学习进步程度(40%)(2)学生个性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等(30%)(3)检查《导师工作手册》(10%)(4)学生和家长的反馈评价(20%)
第三篇:东庄镇山阴完小品德与生活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东庄镇山阴完小 孔
超
2012年12月10日至12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组织召开的《山东省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标学习会议》,听取了来至全省各地市代表的优秀课堂教学,聆听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文科室赵昕教授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标》的解读,收益匪浅,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小学《品德与社会》就是在这一基本理念下产生的一门新型的综合学科。它是一门融道德品质教育与社会基础知识教育于一体,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它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社会生活,学习社会基础知识,从而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社会经验,使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的初步认识、参与社会和探究社会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形成基本的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初步基础。
再次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使我又加深了对新课标的理解,更使我懂得了教师应如何教,学生应如何学,就能把思想品德这门课学好的道理。接下来,我就自己的认识谈一点心得体会。过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沿用旧的教学方法或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或只能使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这种教学的被动局面,使得思品教师的劳动难以得到学生的承认,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地位急剧下降,往往导致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如何改进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呢?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可以说,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许多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学生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做了一些尝试:
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灌输,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思维的能力,难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现代教学理论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掌握其规律,达到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目的。古人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知识,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探究式教学的观念是必要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在讲授新课过程中,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辅导者、支持者、帮助者,而非灌输者、说教者、支配者,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够自悟,在自悟中明理笃行。
当讲解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时,学生有可能认为老师又在讲大道理。这时我会问学生:“我校举办的为512汶川地震捐款的活动,你们有没有参加?我校还举办过为某一位学生治病捐款的活动,你们有没有参与?”因为大多数学生同学都参与了,这时他们会很自豪地说:“我们参加了。”紧接着,我会说:“你们的这种行为就是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很多人都在默默地奉献,只不过平时我们并未十分关注,而我们的社会正因为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无私奉献者才繁荣富强的。你们将来走上社会以后,绝大多数同学就会成为奉献于社会,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这样讲解,从学生身上引发开来又回到学生身上,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不由自主地接受这样的观点,进而激发学生们积极奋发、不断创新的精神,很自然地对学生们健全人格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在相互研讨中,开展学生的合作性学习
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浅层次问题均可在自主探究中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采用合作互研的方式加以解决,就组织形式而言,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同桌合作互研,即让同桌的两位学生发挥各自学习的探究的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
二是小组合作研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最好,把前后排邻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便于进行合作学习活动;三是整班集体互研,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就课堂合作互研的具体方式而言,辩论法、讨论法、情景表演法、实话实说法等都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
做任何事情,掌握正确的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再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得出: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这就要注重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注重实践和同学间的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故事、小品、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符合教材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达到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四、“双主”和谐,充分参与
“双主”和谐,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和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例如,在讲到“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致性”时,我会针对部分学生一方面对家长、对教师提出很多要求,另一方面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这一现象指出:“父母千方百计地为你们提供学习机会,作为学生应履行自己的主要义务——认真学习。假如教师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教学义务,工作马虎从事,不认真备课、上课,不认真批改作业及试卷,侵犯了学生及家长的权利,这样的教师你们喜欢不喜欢?”学生当然会说:“不喜欢。”这时我会趁热打铁:“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做到权利和义务的有机统一,否则那种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人,不仅会侵犯他人的权利也会遭到他人的唾弃,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这样的讲解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让学生在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深刻地体会和感受,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应该积极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反对过去那种把它程式化、教条化的做法,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变通,既讲原则又不失灵活,既注重规范又体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新教材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在呈现方式的设计上,均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生成一种开放的教学运行环境,在开放中搞活。品德与社会课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心理因素,激发学习兴趣的课程价值。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到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课程。教育不应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则就会限制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学生应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地学习,主动
地体验和感受,这样,教学与过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把品德与社会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
诚然,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一定的认识论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特别是在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心里更有底气,觉得自已的一桶水又更加香甜可口了。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也真正体会到要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新步伐,才能使小学思品课教学取得真正的实效,才能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得到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把新课标中学到的新知识,新的教学方法、模式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乐于学习,喜爱老师,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篇:教育教学质量整改提升方案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整改方案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推动我校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和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育人民满意的人才,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教学质量提升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结合托乎拉小学本次四年级质量检测考试结果,针对我校对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进一步突出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稳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四个“抓”字,即抓实、抓细、抓紧、抓常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求实创新,努力开创我校教学质量的新局面。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教学质量提升整改方案。
二、目标和任务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注重对学生文化基本功和知识技能的培养,为学生走进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
1、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充分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落实责任、制度监管不到位,具体分工不明确,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强监管不够。
2、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过程性把关不够,对教师备课的检查督查不严格,没有狠下功夫。
3、没有扎实开展教学活动,没有积极主动地用活动推动教学,教学常规检查与教学活动不能有机结合。
4、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
四、整改内容和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1、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用制度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教学、服务教学。
2、对学校制定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将制度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抓好制度的落实。
3、在制定和运用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探索出适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且实用的管理办法,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4、制度的完善就是更好的落实和执行,严格按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执行,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执行监管,实行教育教学质量责任制管理,明确教育教学质量具体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奖励机制,客观的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
(二)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范课堂教学,不断创新办学方法,在提高教学教学上狠下功夫。
1、备课:严把备课关,加大对教师备课过程性检查督查,教师应该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知识点、教学点,优化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案流程:激趣导入——学习目标——学前指导——先学——自学检测——后教——当堂训练——当堂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多鼓励、多辅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要灵活,不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指导,本着上好一节课,求真务实,让每一节课都是达标课,向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
2、教学效果要明显,教师要做评定、补充、更正、梳理、总结和概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所收获,达到拟定的教学目标。
3、作业批改:严格作业内容符合教学设计,作业布置要适中,作业要求要高,注重学生的书写,二次批改要及时,批阅要规范,好作业要讲评,讲评要细致到位。
4、对学生辅导:辅导学生要有耐心、细心、热心、诚心,特别是注重后进生和学困生的辅导,多鼓励对学困生进行无偿辅导。
5、练习: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内容丰富的练习方法,科学的设计练习,注重练习的有效性。
6、加强听课、评课工作,听课要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和评析,所听的课都要进行评课,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三)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用活动推动教学,把教学活动与教学常规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
(四)强化校本培训工作。能够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和方案,全面提高教师们的整体素质。
第五篇: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学校2010—2011学第一学期
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总结和反思上学期工作得失,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工作,全面贯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突出一个“狠”字,强化四个“抓”字,即抓实、抓层、抓细、抓常规,形成本校教学特色,进一步逐步完善教学管理措施、集体备课制度、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原则,力争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目标
规范教学流程管理,进一步加强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学科组集体备课工作,强化学科教研组建设和年级备课组建设,加大对年级集体备课的考核力度。教学常规管理力求科学化、规范化。强化目标考核,强化流程管理。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
总结上学期管理经验,严格要求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渠道、多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起始学科教学,以适应新考试要求。
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全力推进课堂改革步伐,提高教学质量。
严格把住五关:备课关;上课关;作业关;检测关;评价关。并把上述五个方面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方案中,与教师的排序、奖励挂钩。
(二)、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强化各大学科组集体备课制度,要求各备课组把教研活动与平时教学研究结
合起来,做到备课研讨经常性。要求备课组老师精心合作,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起点和要求。加强备课组长之间的交流和研讨,交流并研究各备课组的做法,为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加强学科组教师集体备课。
每周一各组必须用一节课时间进行集体备课,集中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
(2)共同研究本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
(3)确定学生自学范围、内容、方式、时间、要求。
(4)因年级、因学科研究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5)设计什么样的当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6)怎样科学合理的确定学习目标?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任课教师每一节都要按自己编写的教案进行上课,教与备不能分家,如果班级学生成绩下降或成绩上升缓慢,应该认为与备课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管理人员听课,先与讲课人要教案,听课人看着教案听课,看备课与上课是否一体化。每周周末教导处抽查一组或两组的教案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实行扣分制,并直接纳入到即将出台的奖罚制度之中。
(三)、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1.让教案真正落实到课堂
杜绝长期以来,教案与教学脱节的现象,让教案成为讲课的内容,成为听、评课的抓手。
2.让时间真正走进课堂。
高效和谐的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标准就要看学生是不是比老师紧张,每个环节是否有明确的时间限定,课堂上是否呈现出快节奏,争
分夺秒主动学习的氛围,各层面学生是否都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这将是日后评价课堂教学得失的重要标准。
3.将问题引导工作前置,强化预习环节,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4.将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突出以点带面互助学习
5.减少课后作业量,增大课堂训练时间,突出练的效果
6.组织骨干力量,逐步推进,形成自身特色
课堂模式的推进,要充分发挥骨干力量的榜样作用,学校骨干教师要走在课改的前列,通过组织示范课、指导课、观摩课等形式树样子,青年教师要虚心学习,苦练内功及时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全校的努力,力争在本学期内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7.结合实际,分层教学。根据学科的特点,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及自学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四)、进一步完善训练制度。
练习是巩固基础,消化知识,提高能力的必要手段。本学期强化练习功能。具体措施:练习通过以下几个时段落实:课堂、课后、周练、月考。坚持每课必练。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课后作业限时限量,各科每周安排一次纠错练习,总结一周错题,形成讲义化练习,让学生完成。实行周周练。在周六周日两天中,安排专门课时统一练习。试卷有年级安排,各分部统计分析,认真总结,反馈和评讲。强化错题集工作。加强批阅和检查工作。
(五)、进一步完善教学流程管理。
强化年级对教师的考核力度,建立教学流程考核细目表,全面跟踪教师的辅导、作业批改、听评课等工作;继续推进听、说、上、评活动,要求教师一学期听课不少于18节,强化年级备课组内部互听课活动,并将说、上、评结合起
来。充分运用月考、学段考试和期中期末考试数据,认真进行考后分析,分析到人,分析到题,寻找教学薄弱环节,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的增长点,提高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强化教务处对教学流程的管理,本学期教务处将继续采取随机抽调检查人员对教师备课、作业、听课以及课堂教学进行跟综考核,并建立考核档案。
(六)、进一步完善科学考核机制。
引入激励制度,明确奖惩条例,细化奖惩目标,加大奖惩力度。首先,协助校长室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过程管理中的各项考核,都要有明确的奖惩条件。月考、月查的考核结果要坚决与当月津贴挂钩,对所定的考核奖惩制度要明确执行。其次,贯彻“看起点,比进步”的原则。拿出每月的绩效奖、考勤奖,结合月考成绩、月查情况,对每一位教师的成绩、工作过程进行考核,核算出奖惩情况,并予兑现,拉开差距,鼓励冒尖。
总之本学期我校将本着改革中求发展,创新中求突破的思想,力争教学质量有新的突破。
2011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