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资情况分析报告10.5.19
唐山市第三十五教师队伍现状和教学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教师队伍现状
中学一级教师44人、中学二级教师11人,见习5人,员级2人,工勤人员2人。其中本科学历 46 人 专科学历27人。专任教师60人,其中本科46人专科14人。整个教师队伍精干、富有战斗力和团队精神,他们知识丰富、爱岗敬业,是一支融合了经验与活力的老中青教师团队。
学校建立了“教学研究室”,校内广泛开展教学研讨、同头教研、集体备课。领导班子深入课堂听课。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说课大赛等活动,拓宽了改革思路。同时学校先后安排王海燕主任、侯瑞玲老师观摩河北省语文公开课;语文组全体教师赴岔河参观“说书课”;送出刘英、胡欣、刘秀丽、李志君、赵小卓、戴超群、秦占东7位教师参加国家骨干教师培训;领导班子赴杜郎口参观学习,大家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问题
近些年来学校以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坚持“学习、改革、发展、提高”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唱响了“教学质量是从教之基,立校之本,扬校之根、发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证了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有所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我校教育教学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
教务处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不科学,属“粗放型”。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我校生源复杂,覆盖面广,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层次差异表现尤为突出。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师变动特别大。虽然实行了136910工程,但总还是“青黄不接”。骨干教师群体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引领,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发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课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五)教学基本条件急需继续改善。近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条件虽大为改善,但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完成,但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制度相对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约束与管理的阶段。
(七)教科研没有实效性。教研与教学不够紧密,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八)对写字课教学不够重视,学生书写习惯较差。
(九)超级大班现象严重,致使老师超负荷运转,学生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
(一)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制度执行)有待加强。
目前我校教育教学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是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制度空白的地方,需要立即建立健全。另外,有些制度虽然已经制定出来了,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碍于人情面子,执行打了折扣,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因此,制定出来的制度急需加强执行力。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我校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教师的勤变勤换严重影响了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会议、活动太多,老师疲于奔命,心理压力大,没有职业幸福感。
(四)学生朗诵能力较差。晨读时间不充分,学生到校后大多在进行清洁大扫除,白白浪费了一天的黄金时间;课堂上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读。
(五)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不符合农村小学学校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些课没有设备、没有教材,老师又没有太多的精力充分准备,学生收效甚微。
(六)教育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创造适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条件,否则谈质量提升也只是一句空话。然而,目前我校基本建设尚未完成,对于教育教学的投资力度较小,特别是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备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这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升。
(七)超级大班现象严重,教师压力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结合,增强师生的幸福指数。
在学生层面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理念。校园既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教师在学校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校园应该成为让教师感受职业成就和生存幸福的场所。对老师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养”。在“用”上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在“用”中实现教师的职业成就;在“养”上积累教师的精神财富,在“养”中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
(二)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和谐、进取,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四是切实解决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三)坚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1)道德行为教育。在各年级认真贯彻执行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继续开展长江小学一日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2)坚持德育工作贴近我校学生生活。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形成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与管理方法。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意志、兴趣、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坚定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教育观,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常规教学环节实现整体优化。
一是抓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二是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鼓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形成个人教学风格,配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三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强化培优辅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良好发展。四是注重教学反馈,精心设计作业。五是抓好教学质量的终端检测与分析。
唐山市第三十五中学
第二篇:利津街道2013年师资调研分析报告
利津街道2013师资调研分析报告
为搞好师资需求调研工作,根据县教育局会议精神,我单位立刻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调研方案,组织人员对全街道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人员归类、资料收集、数据汇总和状况分析,并对我街道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法进行了调研分析。
一、全街道编制情况
(一)、在编情况: 1、2012年底报送编办在编数为326人,其中在编在岗314人,正式内退12人;实际在校在籍学生2078人。
2、截止2011年4月在编数为325人,其中在岗313人,正式内退12人,中心小学盖月贞老师3月份病逝。
(二)、实际情况:
1、在编在岗:226人,其中任课教师196人,非任课人员30人(中心学校初中部22人、中心学校小学部7人、中心小学工人1人),非任课人员中有4人已达到退休年龄,今年将办理退休手续。
2、在编不在岗:78人;
其在编不在岗人员情况为:内部退养5人;病假7人;休产假1人;教办15人;中心幼儿园19人;借调6人;支教25人
(中心学校19人,崔林小学6人);另外林长民校长编制在教办。(详情见特殊情况说明1)
3、不在编在岗:28人,不在编在岗人员情况为:中心学校19人支教,崔林小学6人支教,中心小学
1、崔林小学2人借调到中心学校任教。(详情见特殊情况说明2)
二、全街道师资富余、紧缺情况
目前学校实际在编在岗师资配备情况如下:目前在编在岗226人,其中任课教师196人;目前实际在岗258人,其中任课教师224 人;由于师资分配不均衡,个别学校虽然有缺少状况,但总体来看:
语文:实际配备50人,从全街道整体看此学科任课教师多4人不需要补充。
数学:实际配备49人,从全街道整体看此学科任课教师多3人不需要补充。
英语:实际配备25人,从全街道整体看此学科任课教师多3人不需要补充。
思品:实际配备7人,从全街道整体看此学科任课教师多3人不需要补充。
科学:实际配备6人,从全街道整体看此学科任课教师多2人不需要补充。
体育:实际配备10人,从全街道整体看此学科任课教师少
3人需要补充。
音乐:实际配备6人,从全街道整体看此学科任课教师少2人需要补充。
美术:实际配备6人,从全街道整体看此学科任课教师少2人需要补充。
微机:实际配备3人,从全街道整体看此学科任课教师少5人需要补充。
物理: 实际配备5人,从全街道整体看此学科任课教师多2人不需要补充。
化学:实际配备3人,从全街道整体看此学科任课教师多0.3人不需要补充。
生物:实际配备4人,从全街道整体看此学科任课教师多1.5人不需要补充。
政治:实际配备6人,从全街道整体看此学科任课教师多2人不需要补充。
历史:实际配备7人,从全街道整体看此学科任课教师多2.5人不需要补充。
地理:实际配备4人,从全街道整体看此学科任课教师少1.5人需要补充。
地方课程:实际配备4人,从全街道整体看此学科任课教师少5.6人需要补充。
所以,目前利津街道中小学各学科总体配置情况为:较为紧
缺的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共缺额11.6人,其它学科任课教师充足,不需要补充。各学科总计富余5.3人,非任课人员富余10人。
本街道中心幼儿园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公办教师19人均为专任教师,非公办教师28人。中心园现有6 个教学班,本月缴费幼儿62人,师生比最多达到1:2。依据省政府三年发展规划要求我园应有编制 19人,实际在编 19(公办)人,实际在岗17(公办)人,冯学华长期病假在家休养,崔炳鑫借调利津街道办事处。按照实际开课情况,应配备教师19人,目前尚缺编 0 人。
三、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分布不均衡
因为利津街道特殊地理位置的原因,我街道教师队伍存在布局不均衡现象,即县城驻地学校严重超编。利津街道中心学校和利津街道崔林小学超编;而偏远学校中心小学、张窝小学、小李小学、夹河小学教师紧缺。
2、专业结构不合理
全街道学校普遍存在个别学科师资紧缺的现象,近10来,鉴于我街道教师超编等原因,基本未进新毕业生,反之,部分骨干教师考选和调出到县直市直学校,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更加突出。中学语文、英语、化学课缺少专业教师,部分教师无奈改教学科,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小学语文、英语课教师缺乏,兼职教师水平不高;音体美教师绝大部分为兼职教师,未经过专
门培训,严重影响了艺体科目的开设,学生特长难以培养发挥。
3、教师老龄化且女性化现象严重
因为地理和历史原因,我街道逐渐变成了县直单位的“家属院”,小学教师中,45岁以上教师 占36.2 %,大部分为民师转正,现代教学手段难以应用;女教师 占61.3 %,给教师调动增加了难度,此现象直接影响了我街道教育事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四、解决方案
1、实施教师轮岗支教
针对我街道师资分布不均衡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我街道从2004年起,执行了教师轮岗支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偏远学校缺编压力,为了工作的持久化、人性化,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我街道于2006年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对口支援,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带头轮岗支教的办法,既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又合理调整了教师资源。2012年从城区派出25名教师到偏远学校支教,以补充缺学校师资。
2、建立了分等级评价学校机制
我单位借鉴潍坊市学校评价先进的管理理念,实施学校分等级评价,首先从多个方面进行学校办学水平进行评估,然后学校制定工作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学校年终评比,且直接纳入校长考核成绩。每年表彰1—2处“教育工作上台阶先进单位”,为办学条件差、师资配备若的学校搭建了创优的平台。
3、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素质
多途径探索教师培训的渠道。一是选派优秀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的各种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强化校本教研、镇本培训的力度,实施爱岗敬业意识养成工程;三是在超编学校每学期选派学校领导带领部分教师,分别到市县名校挂靠实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素质,四是实施学校帮扶带动工程。城区学校与师资薄弱的偏远学校结对子,每学期选派骨干教师送课、讲座进行课题研究,提高全街道的整体教研水平。
五、2013年街道整体师资需求计划
根据各校师资现状的分析,结合2012-2013学各校各学科师资需求计划,中心学校师资充足,不需要补充教师。全街道通过轮岗支教调配后,按实际需求仍缺专业教师7人。其中
小学体育教师缺1人,小学音乐教师缺2人,小学美术教师缺2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缺2人。
利津街道教育办公室 二〇一三年三月十二日
第三篇:师资队伍建设报告2018
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师资队伍建设报告
根据《国土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16-2020)》,现将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近2年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整体建设情况
经过近两年建设,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成效非凡,师资力量显著提升。现有专职教工40人,特聘专家、教授16人。教师师承来源广泛,学缘结构合理,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40余所国内外著名高校。专业教师10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70%具有行业从业经历,30%具有国外访学留学经历;有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现场考试评委8人、河南省旅游局专家委员会成员2人、河南省旅游局培训专家5人,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计划专家培养对象1人。
二、具体建设情况
1.双师型教师建设。近两年,秦艳培、韩学伟、程金龙、颜文华四名教师被学校评为双师双能型教师。另有4名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行业挂职锻炼。同时为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每年选派3-5名青年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并聘请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周久才、国家旅游局标准化处处长汪黎明、河南省旅游局副局长张凤有、洛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险峰等行业主管领导,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史立功、深圳世为投资集团总裁刘玉辉、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执行总裁杨小兰、中国旅游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张明灿等业界精英和杭州金马饭店人力资源总监封海燕、开元旅业集团宁波九龙湖度假村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王锡铜等一批旅游主管部门领导和企业家作为实践课的导师。
2.“四高型”教师建设。近两年,毛峰、苏小燕、颜文华三人通过副教授职务评定,苏小燕顺利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引进程金龙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一名,范会珍硕士研究生一名。特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教授担任国土与旅游学院院长,特聘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国家旅游局前规划司司长魏小安、澳大利亚西澳大学Gary Sigley教授、国际著名旅游专家stephen教授、和国内知名专家张凌云、郑向敏、马波、徐虹等24人为客座教授提升教师学术水平。
3.学术交流建设情况。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先后选派梁留科教授到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和波兰克拉科夫理工大学进行访学和合作研究等工作、曾谦副教授到阿尔斯特大学进行访学,苏小燕副教授到美国参加河南省“2011”高校科技孵化器发展培训,秦艳培副教授到德国参加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培训。先后邀请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吴季松、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小建、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魏小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教授席格伦、奥斯特大学教授Stephen、浙江大学教授韩昊英、浙江大学教授史舟、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辉、华侨大学教授郑向敏、青岛大学教授马波、武汉大学教授何宗宜、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孙群、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孙根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张凌云等30多名国外国内知名专家来访讲学,实现了人员交流互访频繁有序,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有序推进。
4.继续教育情况。先后选派毛峰、张萌、李修志、颜文华四人参加中国旅游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教师师资培训,选派郭又荣、殷华华等4名教师参加河南省网络课程培训,同时组织了10名教师教师参加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大数据时代与智慧旅游高级研修,组织了全体教师参加大中清研数据与旅游电子商务培训。
5.学科团队建设。建设期内,旅游管理专业获批省级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并入选教育部英国全球繁荣基金项目;旅游管理教师团队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批河南省智慧旅游关键技术研发创新科技团队和河南省生态旅游环境监测与保护关键技术创新型科技团队。
6.科研平台建设。新增智慧旅游与物联网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智慧旅游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智慧城市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智慧旅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旅游公共服务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个省部级平台。
7.科学研究情况。苏小燕博士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项,学院获批省部级教改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立项9项,发表核心论文40篇,2名教师担任校外硕博导师,并获全国MTA优秀硕士论文一篇、优秀教学案例一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1项。建设旅游众创空间2个,获批省级众创空间1个,孵化旅游企业3个(洛阳市中原厚土陶瓷澄泥文化有限公司、洛阳景韵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耍吧旅游电商公司);研发具有中原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艺品33个,获批旅游产品知识产权6项,完成注册商标1个。
8.社会服务情况。向全国政协和河南省政协提交了20项提案,其中《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提案》被全国政协表彰为优秀提案,报告的建议被国家旅游局整理编入《旅游参阅件》。《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推动河南旅游业快速发展》被列为河南省政协2016年重点提案。先后提交了《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报告》《做大做强旅游主导产业,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实施方案》《中国(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专项研究报告》《“自驾游栾川 高速全免费”效应评估报告》《“5A嵩县,全域共享”大型旅游爱心帮扶免票公益活动效应评估报告》等专题调研报告10余份,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旅游决策咨询服务,起到参谋和智囊团作用。承担2016年洛阳市A级景区暗访、2016年洛阳星级饭店暗访和2017年洛阳市星级酒店暗访工作,查找了洛阳市旅游景区和星级饭店发展问题,解决了制约瓶颈,推动了洛阳市旅游景区和星级饭店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通过编制许昌襄城县百灵岗旅游小镇总体规划、临颍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西峡县老君洞养生休闲度假区提升规划、临颍县固厢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登封市君召乡旅游总体规划、驻马店市芈月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等20多项旅游规划,为河南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指引和统筹部署,有效提升了河南旅游产业竞争力。
第四篇:数量不济(XX乡师资现状分析报告)
数量不济,引擎乏力
——XX乡师资现状分析报告
尽管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但随着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人事体制的变革以及城镇集约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仍处于举步维艰的窘境。XX乡地处边远、贫困乡村,其艰难程度更为突出。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与帮助下,近年来本乡教育质量有所提高,进入全县中等水平行列,但师资缺乏、动力不足的病根仍然存在。通过长期观察,分析原因如下。
一、数量缺口。按义务教育法定编制比例,中学X个班应配备X人,小学X个班应配备X人,共应配备X人,目前教师花名册正式编制为X人,缺X人。
二、病残太多。全乡在编教师X人,加特岗老师X人,共X人,其中重症病休教师X人,因各种原因退线休息的原行政人员X人,年满59岁休息的X人,在岗的只有X人。X人中50岁以上的有X人,30~40岁的X人,30岁以下的X人。真正能独当一面的教师骨干不足X人。
三、学历偏低。122名教师中有本科学历者X人,专科学历者X人,中专及以下学历者X人。大部分老教师是原来民办教师转正的,学历低、学识跟不上时代要求。职称情况:中高X人、小高、中一X人,初级X人,未定级X人。
四、流失严重。据统计,本乡近些年每年至少有X名教师退休,但每年新招考进入老师最多X人,每年动用关系调走的骨干教师至少X人,2010年一次就调走XX名,教师的调出由于社会原因而无法抵挡。学校一开学找不到教师代课,为了解决暂时困难,有时不得不稀里糊涂聘用社会青年代课,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五、布局失衡。目前我乡有中小学校
所、一个教学点、一所民办学校,其中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新招考老师不愿去,老教师退休后公办教师已越来越少,XX与XX小学各只有一名公办老师,其余为临时代课老师,XX与XX小学分别有两位代课老师无奈坚持,教学质量极其低下,相对而言,中学与中心完小教师比较集中,虽然总数仍然缺编,但从中学和中心完小调任教师去其他学校十分困难,久而久之,村小在萎缩,中学与完小却在虚胀。
六、制约缺失。影响我校教育发展的最大桎梏在于教师队伍的管理,而管理的症结在于当前的人事体制。首先是财政发工资,教师一卡在手,走遍神州,很大程度上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只能用情感管理,经济杠杆和制度约束显得苍白无力。其次是公家的饭碗很难被端掉,学校、校长乃至教育局要处分要除名一名老师,其环节和过程都过于复杂和胆怯,饭碗姓“公”后,学校管理人员秉着公家的事情犯不着得罪私人的思想,任凭一些老师违纪违规,而教师也奉劝学校领导“公家的事情别那么较真”,于是出现了部分教师违纪离岗而使制度无法执行到位,因而引发其他教师“学样做样”、愤世嫉俗、消极怠工。
教育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当地经济发展。面对目前“数量不济,引擎乏力”的师资现状,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挂一挡,踩油门,改革用人制度,改良管理方式,在现有基础上发挥能量,促进教育健康和谐向前发展。
第五篇:学校师资情况调研报告
学校师资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教体局的统一安排,我校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先后深入教育教学一线,进行调研,广泛与教师座谈、交流,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接受反映的问题,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校教师队伍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校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举行政治学习、工作述职、演讲赛、专题研讨交流会等活动,尤其是开展思想大讨论以来,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其使命感、责任感普遍增强,人人争创一流成绩的浓厚氛围正逐步形成。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尽职尽责,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我市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校涌现出了一批师德高尚、工作成绩优秀、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威信的模范教师。广大教师一心扑在工作上,追求一流的教学成绩和育人质量,使我校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但是,当前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有几个学科教师缺编,造成物理、生物、政治、历史等薄弱学科,给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在教师素质方面有三点不足: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教师虽说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的还不够。有的教师缺乏爱心责任心,对家长给了好处的孩子特别照顾,对其他不主动沟通与帮扶。
2.工作作风需改进,少数教师业务能力不强,学习态度不好。有的教师不爱读书、不善于学习,理论水平低,知识陈旧,管理方法、教学方法落后,缺乏现代教育思想;对工作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全面了解具体的情况,大搞形式主义,真抓实干做的少,对工作不用心,精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不高,私心杂念较重。
3.质量意识待增强。个别教师敬业精神和进取心不强,职业倦怠,教学上应付,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教学成绩始终较差。
二、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切实加强领导,促进师德建设。
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做到爱岗敬业。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首先要成立组织,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让领导小组切实负起全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督促责任。
其次,继续在教职员工中深入开展“三讲三比三热爱”的活动,努力提高教职员工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
第三,各年级组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要认真组织全校教职工读书学习活动。在学习方式方法上,一要抓住重点学,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科学发展观等知识,以学习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二要联系实际学。要把解放思想学习讨论与个人工作及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三要构建和谐幼儿校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科学发展的思想意识,掀起学习讨论高潮。
2.培养树立典型,带动全体教师。
典型人物对众人有较一定的影响,但对教师影响最大、最有说服力的还是他们身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人物,因此,我们要培养、树立一批典型。要把近年来我校教育方面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模范教师筛选出来,总结他们的工作成绩,交流他们的先进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带动作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通过我校“帮、带”活动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和飞跃。
3.开展业务学习,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
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参加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外出培训,坚持接受继续教育。
4.表彰模范教师,弘扬师德正气。对我校涌现出来的师德模范教师,学校要进行表彰鼓励,把师德作为岗位聘任、评优树模的重要内容,从而营造人人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良好氛围。
爱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持久的。基于这一点,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
每位教师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5.构建评价机制,科学评价教师。
围绕市教体局开展的“三查三评”活动,落实对教师的评价。一是完善教师教学工作监测考评方案,以更有利于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每学期组织一次评议教师活动,精心设计评议材料和表格,主要通过三种形式进行:学生评议教师、领导班子成员评价教师和家长评议教师。从而确保对教师工作评价的科学、公平、公正。
6.争取上级支持,加强薄弱学科。
学校可通过正常渠道与教体局、人事科、教研室的领导进行沟通,反映学校实际情况,争取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尽快解决学科教师缺编现象,解决薄弱学科建设中的师资问题,以保证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总之,为了认真贯彻市教体局 “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就需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广大教师敬业爱岗,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这一神圣事业中去。我校要继续在教职员工中深入开展“三讲三比三热爱”的活动,努力提高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勇于创新,争先创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