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扬州大学韦冬余老师的简介
韦冬余:(1983—),男,汉族,江苏省连云港人,扬州大学文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专业讲师,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与(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教师教育。已在《全球教育展望》等核心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社专著1部;参与撰写著作2部;主持厅级课题1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
一、工作经历
2001.9-2007.6 工作于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镇第二中心小学,曾任语、英、自然、社会、科学、品德与生活等多学科老师,担任四年班主任工作
2013.6起工作于扬州大学文学院,任教语文课程与教学专业,任教课程有:本科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中学语文教材分析;研究生——语文教育研究方法
2013.11扬州大认定为,扬州大学文学院讲师
2013.12评为扬州大学文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二、教育经历
1998.9-2001.6 连云港师范学校(2000年升格为师专),中师
2001.9-2004.6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函授大专
2002.3-2002.8 连云港市赣榆县第二期小学教师英语培训班结业
2005.1-2008.1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函授本科
2007.9-2010 .7 徐州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010.9-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2012.5月获批教育部国家公派留学,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于2012.8-2013.3(8个月)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学习。
三、代表性著作
1.专著:创生性课程与教学——创生取向课程实施与探究教学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2.参与撰写《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李季湄,张华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撰写《第十一章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材编写》。
四、代表性论文
1.课堂怯场的主观原因及教育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24,全国中文核心.
2.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辩——基于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解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8.
3.创生取向课程实施的特点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0.
4.让课程实施在对话中创生 [J].现代教育论丛,2009,11.
5.教师的主体地位:建构与解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
6.课程实施的理想与未来——创生取向课程实施:本质与涵义[J].教育科学论坛,2010,1.7.别让“课外辅导”变成“有偿家教”[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10):21-23,全国中文核心
8.杜威“探究教学”中儿童与教师的角色定位探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4):11-15,EBSCO收录
9.高中课程改革中要处理好六对关系[J].今日教育,2011(10),省级
10.“标准答案”审思[J].教学与管理,2012(1),全国中文核心
11.让学生学会创造知识:教学目标新取向——兼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思想的反思与超越[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2(2),全国中文核心
12.略论知识与教学的关系[J].教学与管理,2012(25),全国中文核心
13.我国探究教学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管理,2012(8),全国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
14.特色教师发展的路径探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10),全国中文核心。
15.论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J].全球教育展望,2012(11),CSSCI
16.论学科探究教学的基本特质[J].现代教育管理,2013(9),全国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
四、主持的课题
1.2013年度扬州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施瓦布探究教学思想与我国语文探究教学改革研究》
2.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施瓦布探究教学思想研究》
3.2014年度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五、参与的课题
1.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国家重点课题《高中阶段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2.参与上海市浦东新区课题《重建课堂教学》,2011
3.参与上海市浦东新区课题《重建课堂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验研究》,2010年
4.参与上海市浦东新区课题《浦东新区优质学校计划》,2011-2012年
5.参与省部级课题《1978年后中国当代教育》,2012。
第二篇:扬州大学大学生艺术团简介
扬州大学大学生艺术团简介
扬州大学艺术团成立于1998年,下设合唱团、舞蹈团、话剧团、民乐团、铜管乐团、时装礼仪队、主持人队7支队伍和相应的五个管理部门:办公室、宣传部、信息部、后勤部、联络部,拥有来自全校26个学院的团员近300人。
成立以来,大学生艺术团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2001年,在江苏省第三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上,艺术团一举夺得舞蹈类2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校园歌曲大赛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小品类一等奖1项,得奖数位于全省高校前列;
2003年,舞蹈《茉莉飘香》在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世纪阳光”专场演出中荣获优秀节目奖;
2004年,在省“爱乐杯”流行音乐大赛中货二、三等奖各1项;
2005上半年,在江苏省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小合奏《库尔班节目印象》获民乐比赛一等奖,小品《明星包装》、《约会》分别获戏剧、小品比赛一、二等奖,舞蹈《水乡梦》获舞蹈比赛普通组一等奖。
2006年,在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各项活动中,获得5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
2008年,在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2项。
2011年5月,在江苏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此外,艺术团还多次承接了校内外的各项演出任务,如我校105年校庆文艺演出、“迎评创优”专场文艺演出、“因为有爱”专场文艺演出、扬州市“烟花三月”旅游节文艺演出、中韩大学生交流演出、与港澳青年联谊等。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个勇于追求理想、热爱生命、钟情艺术的人,如果你想在菁菁校园的多彩舞台上展示自我,如果你想为繁忙的学习生活增添一抹亮色,那么请加入我们,请加入这个充满生机、充满激情的团体,这里将圆你一个登上舞台的梦想!2011年秋季招新计划如下:
舞蹈团:外形条件好,有一定舞蹈基础。男生身高173CM以上,女生身高162CM以上。合唱团:男女不限,有一定的简谱视唱能力和声音条件。分为合唱、通俗、民族和美声唱法。
话剧团:性格活泼、外向,有一定的模仿和表演功底,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强烈的表演欲。男女不限,人数不限。
铜管乐团、民乐团:男女不限,人数不限。在器乐演奏方面有较好的专业基础。时服装礼仪队:形象较佳,青春靓丽,有一定的气质。男生20名,身高178CM以上;女生35名,身高165CM以上。
主持人队:外形较好。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台风稳健,有一定的文字功底。男生身高175CM以上,女生身高162CM以上。
大学生艺术团——真诚期待你的加盟!
第三篇:庆祝教师节_韦余芹
内容:庆祝教师节
一、教学设计思路与说明:
9月10日是教师节,同学们以各种形式庆祝教师节,为了让学生学会表达对老师的敬意,特设计本活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放手让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以更灵活、更自主的方式参与学习,通过亲自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自己的精神生活。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主动性的特点,结合教师节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弄明白贺卡制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引导学生学会制作贺卡,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能够珍惜别人的关爱,对别人给予的关爱要表达谢意,使学生受到感恩教育。4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过程设计:
1、设境激情,深入感受
教师节快要到了,你想告诉老师些什么?(分组讨论)
指名说一说
2、设计方案—自主合作
我们除了告诉老师心中的谢意,还可以自己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写上表示祝福的话。3、制作贺卡—评价作品,比一比,谁制作的精美,把上面的祝福语大声的念给大家听。
4、反馈指导,把你的贺卡改进。
5、激发创新—教师总结,6、你打算送贺卡的时候跟老师说些什么?
把你的贺卡送给你喜爱的老师
三、活动评价: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卡片制作
语言、态度
四、活动注意事项:
1、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2、把贺卡送给教师时要态度大方。
五、相关资料提示: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
第四篇:扬州基本情况简介
扬州市基本情况简介
扬州作为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背景的古城,有过“扬一益二,淮左名都”的显赫,也有过“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辉煌;有过“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繁荣,也有过“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浪漫;有“春风十里扬州路”的风光,更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荣耀。的确,兴盛于汉、繁盛于唐、极盛于明清的扬州,历史上曾有幸数度挤入世界十大都市的行列。作为古老大运河的发端地,她在水通、商兴、财聚的同时,始终以融合四海文化、传承炎黄宗本为已任,把风格独特的古典园林、古朴清幽的老街深巷、名闻遐迩的淮扬美食、享誉四方的休闲服务、独树一帜的扬州工艺等等都研磨到了极致。
千年的古运河孕育了扬州的古代文明,往日的辉煌造就了扬州通史式的文化长廊。此外,扬州还是历代人文荟萃之地。历代政治家、文学家、画家、艺术家都曾云集此地,在扬州留下了无数典籍诗文、书画、音乐歌舞,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历代文人墨客们总是无比神往扬州,总把扬州视作一幅曼妙鲜丽的图画,编织在他们长吟赞誉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及近现代美文之中,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扬州堪称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诗词书画名家辈
出,代代才俊。从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走出,如今您所看到的扬州更是春风十里,处处涌动着激情,处处展现着新姿。
如今的扬州,濒江近海,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是长江三角洲辐射苏北、鲁南、皖东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是这些地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重要桥头堡。
如今的扬州,拥有便捷的交通。气势恢宏、充满现代气息的扬州火车站,是江北铁路枢纽,拥有发至北京、广州、西安、上海、武汉、成都、深圳、杭州等多条黄金铁路线,辐射全国东西南北中。京沪高速、宁通高速、扬溧高速在扬州市区纵横贯穿,使扬州成为江苏第一座拥有环城高速的中心城市。连接扬州至镇江市区的润扬长江大桥更使扬州与苏南实现了零距离,到镇江市区车程仅20分钟,到南京车程仅1个多小时,到上海2个多小时,到北京8个多小时。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一类开放口岸扬州港驶进了世界海运网络。2012年初,连淮扬镇高铁的开通,将扬州彻底从交通上融入了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同时,扬州泰州共建的苏中机场也将运营通航。扬州,这颗古老秀丽的江南明珠势必将迎来新的一轮发展浪潮。
如今的扬州,您第一眼看到的是秀美的自然风光,第二眼看到的则是璀璨夺目的城市文化。如果说“城在园中、园在城中”是您到扬州后最直接的感觉,那么,“书卷气”则
是我们这座城市内在的一种气质。在扬州,您能游览到兼容并蓄、融合中国北方之雄和南方之秀的扬州园林,观赏到天下无双的琼花、芍药,品赏到中国独具风味的淮扬菜系和名扬四海的扬州包子、扬州炒饭、扬州酱菜,聆听到独具风韵的扬剧、扬州评话、广陵古琴,享受到古风犹存的扬州“三把刀”,欣赏到天下闻名的扬州漆器、扬州玉器、扬派盆景、扬州剪纸、扬州绒花、扬州刺绣、扬州灯彩、扬州玩具等传统工艺,回味到独行古今的“扬州八怪”和影响深远的扬州学派。
如今的扬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综合竞争力与日俱增。“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级园林城市”、江苏第一座“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等金字招牌相继花落扬州。2006年9月又作为本中国唯一城市荣膺“联合国人居奖”。“台商极力推荐城市”、“福布斯最佳商业城市”、“魅力之城”、“浪漫之都”等民间桂冠,扬州人更是如数家珍。
今日的扬州,是一座集文气、秀气、大气于一体的名城,无论是“烟花三月天”,还是“二分明月夜”,无论是“扬州的夏日”,还是“新年的祈祷”,扬州都以她独到的魅力、深厚的底蕴向人们轻轻诉说这沉积千年古朴秀丽的文化传承。
第五篇: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现设有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拥有水利工程、农业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土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文学与水资源及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水利工程、农业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土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及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等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和水利工程、农业工程领域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水利水电工程是江苏省重点学科,水利动力工程实验室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水泵及水泵站教学团队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拥有一支开拓进取精神强、学术造诣深的师资队伍。全院共有专业教师4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
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1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此外,学院还聘请了5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工程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品德好、素质高、基础宽、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奖。学院拥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18个。数十年来,学院已培养了博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26000余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700余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 150余人。
学院设有江苏机电排灌工程研究所、江苏水利工程研究所和扬州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研究所。近年来,新增各级科研课题300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并获得江苏省和水利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近20项。
学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学者赴美国、意大利、日本、英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修或合作研究,接受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专家来院考察和进行学术交流。
学院所在的校区环境幽雅,图书馆、体育场馆、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完善,图书资料丰富。工程馆装备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学院学生除享受国家奖助学金、江苏省政府奖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外,社会各界人士还为学院学生设立了朱敬文奖助学金、刘毓藻水利科学技术奖学金、虹源奖助学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