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教育理念大讨论征文
审视自我正确定位
猿向人进化,人类诞生,自人类社会形成起,教育活动便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实践过程面存在。人类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贯穿了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兴亡发展,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教育的表现形式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掌握并创造文化,得到全面发展。而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了桥梁的作用,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引导着学生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道之末闻,业之末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矣。”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先把“闻道”和“精业”结合起来,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事业与追求。在对待教育事业上教师应具备忠诚教育,敬业乐业的道德品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不断地用新知识新技能充实自己,完善教育技巧和教学方法,并且逐步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与结构,使之更加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教学劳动过程中教师所表现的道德品行、言论和知识往往对学生起着示范性作用。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往往对自己的老师怀揣着崇拜和敬意,那些在其学习生涯中为他指明方向,甚至影响他一生的老师,其一言一行都似春雨点点浸润着心田的种子,悄然伴其发芽生长,因此教师不仅需要一般的良好品质更需兼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特殊品质。
教育的整个过程是个传递科学知识,综合运用智力的过程。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持有恒心和耐心,不能急功近利;教师的劳动还具有超前性,不仅要关心现在的更要关心未来,按照社会发展的长远趋势,随时进行方向和内容上的调节。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更应采取严谨治学,勤奋进取的态度,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还应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教学艺术,包括为教学心理学,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以便使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另外在教学能力方面应首先具备教学中:包括备课、讲课、板书设计、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再者是组织管理,教育科研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从而为教育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教师劳动在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具有创造性,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整个过程需要两者的共同努力和完美结合。教师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立学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育不是大型工厂的流水线生产,组合材料制造成相同的产品,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应尊重个性化的发展,发挥主体作用。在知识传递中,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我们的教师应帮助学生指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在潜移默化中让知识内化。除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地进行学习,探索,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并改起进,实现自我提高,进而从策略层面上提高教师行为的合理和有效性,增强“时态性”。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承受者,是教学过程中赖以存在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学生眼中教师的形象以及反馈都非常重要,对于学生教师应给予宽容的心,关心爱护他们,并尊重、信任他们,俯下身倾听孩子的心声,细看孩子们眼中的大人世界,他们的语言童稚而不失真,表扬抑或批评,学会用心交流,每一个文字都似流动的音符,回荡在校园的每一方。童真的年代,他们更需要别人给予的认可,信任即是沟通的前提,沟通是拉近彼此心灵的基础,只有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才能创造和谐的氛围与环境,每件事开始都有会很难,可是只要坚持下去,全身心地投入了,就能体会到它真正的快乐。
想起友人曾说的“会有人因为你的出现而发生改变,即使是微妙的……”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有时候显得极为渺小,在灾难面前我们或许软弱得不堪一击,唯独不变的是那最真的心。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作为一个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一个一直被学校温室呵护着的新手,人生的船帆才刚刚扬起。没有过多的畅想,一如既往地坚持曾经的梦,迈开步走在学校的绿茵小道上,学着以一颗平常的心去认真对待,努力做得更好,点滴间,身后的足迹会是最好的见证.....钱忠云
第二篇:新时期教育理念大讨论
新时代教育理念大讨论
斜桥镇中心幼儿园 周毅
幼儿园课程建构的核心是促进幼儿的发展,重视发展每个幼儿的好奇心、自信心、独立性和应变能力;强调创设丰富的室内外环境,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已有水平开展各项活动;强调游戏是课程组织的基本形式,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强调教师要在变化的情境中根据个体不同的发展需求提供灵活而有差异的教育。为此,我对幼儿园教育基本理念的理解:
(一)幼儿为本
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合适的教育,保障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如科学探索活动:在烹饪、玩沙、玩水和科学实验等活动中,幼儿通过比较、分类和寻找因果关系,感受事物之间的关系,体验探究以及创造的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过程,引导幼儿讨论观察所得,在幼儿预测结果时提出质疑以引起幼儿的思考。健康类活动:在室内外活动区中发展幼儿的投掷、跳、跑、攀爬等运动技能,使幼儿真实感受身体各个部分的组成以及它们是如何协调运动的,以加深幼儿对运动的理解。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区,幼儿可以涂鸦、撕纸或剪纸,可以用颜料涂画或用黏土造型。通过艺术创作,幼儿可以提高手部控制能力,这种技能有利于前书写能力的培养。同时,艺术活动还有利于帮助幼儿感受有关质地和结构、形体和色彩等物体特征,使幼儿获得有关数学学习的经验。角色、表演游戏:幼儿通过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尝试理解、控制自己的世界,体验分享的快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释放生活中的紧张感和压力感。幼儿也可以通过模仿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来尝试适应外部世界。积木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自主决定使用何种大小、形状的材料,计划和安排建构过程,关注建构技能的应用。他们可以与同伴一起通过测量、计算来解决问题,体验分享或合作的快乐。阅读活动:当幼儿用语言来表达感受、分享观点和传达喜欢或害怕等情绪时,他们开始体会到语言的力量;当幼儿听音乐或欣赏诗歌时,他们能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幼儿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这些责任意识正是推动教师自觉行动的动力所在。
(二)师德为先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耐心、责任性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教师要热爱孩子,“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从中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真正从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深入到孩子中去,关注他们的举动,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很好的为幼儿服务,这样就在他们中树立了威信。我们教师辛勤的劳动,满腔热情地把自己的所知所解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热爱孩子就意味着尊重,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要认真考虑自己对孩子的每一个意见,每一个做法,无论如何都不能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得角落——人得自尊心。我觉得热爱幼儿要面向全体,尤其是个别性格特殊的幼儿,能容纳他们的天真,能容纳他们的错误,这种爱才是博大而深沉的!多表扬,多给他们戴一些高帽子,少批评,即使批评也尽量不在全班幼儿面前批评。让爱的暖流也能流进他们的心田。让他们也感受到生活也有阳光。
(三)能力为重
把学前教育理论和保教实践想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学习,更新幼儿教育观念,主动、积极地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幼儿人格,真诚关爱每一个幼儿,做孩子们的朋友、妈妈。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2)有较高的管理艺术。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班级的整体管理,二是针对每个幼儿的个别指导。(3)有丰富的情感。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热情洋溢的赞赏以及在与幼儿接触时的仪态、表情和举止所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能随时地激发、调动幼儿的热情,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因“亲其师而信其教”,变苦学为乐学,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双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乐、学者亦乐。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过内外学前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方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发展的意志和能力。
让我们在工作中,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信任幼儿,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以上是我的拙见,与大家共勉。
第三篇:论新时期教育理念(推荐)
论新时期教育理念
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变得尤为重要了。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仅有方法、理念是不够的,只有深刻领会当代教育理念并用之于实践,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作为教育理论的执行者,该如何化力量为行动,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努力践行新教育理念,使新教育思想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花结果,从此踏上理想之国?
一、教育理念的更新, 理论是行为的先导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随着国际教育理念的发展,我国也改变了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我们教师应该端正教改实验的指导思想,以常规打基础,教改求发展,创新求提高的教改思路,摈弃传统教育导致的依赖性、被动性、因循性;弘扬素质教育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解脱老师成“教”的奴隶,学生成“学”的奴隶的桎梏。尊重并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恢复自主的感知觉,增添自主的探索力,发挥自主的使命感,强化自主的创造性。改革“以教室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变“备课”为“既备课又备人”,集中主要精力改进教法,研究学法,从善于“会教”到善于指导学生“会学”,变学生依赖性学为独立性学,变被动性学为主动性学,变学生因循学为创造性学。逐步形成适应素质教育的新教学模式。
新教育不能只有理念,需要实践和操作;更重要的是不能埋头在过程的时候,忘记了我们的目标。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的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实践、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就是自我教育基础上的自我管理;理论是行为的先导,没有系统先进的理论做指导,行动就会陷入盲目,没有目标。
二、当好“育人工程”设计师, 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创造独特的自己 教育是一项令人瞩目的“育人工程”,教师是这项工程的实施者,如何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去实现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我们教师要画好蓝图,当好“育人工程”的设计师,把学校真正建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1)教师要培育自己的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乃教育之需,因为教育是一门智慧型的事业,“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育出智慧的人,只有智慧的老师,才能培育出有智慧的学生”。
(2)自主思考并规划教育人生。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为每个教师创造了多样化的发展机遇和可能,关键是每个教师是否做好了迎接这些机遇的准备。机遇从来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有心人。缺乏生涯规划的教师,极容易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没有梦想,缺乏动力和方向。要实现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必须提升教师自己的专业规划意识和能力。
(3)努力探索有效的学习方式。有魅力的教学艺术是有效的教学。变革学习方式或教学方式,是体现教学艺术,展现教学魅力的根本前提。新课程特别强调超越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克服过于依赖知识传递的接受性的单一化弊端,主张在接受性学习的基础上,有效地渗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学习,也就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习方式最核心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升华的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构建方式。要达成思维品质优化、情感升华、价值观构建等深层次目标,必须实现学习方式的整合与优化。
(4)做个有思想、有信念的教师。信念是行动的指南,信念是支配行动的意志。教育是一个需要信念的活动,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的信念是教育场景中应该坚守的基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教师的信念首先是学生为本的观念,其次是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再次是教育本质观。作为一位有思想的教师,他必须有信念;作为一名有品位的教师,他必须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
三、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渠道,是育人的首要阵地,因此,我认为应十分重视课堂教学。
(1)把尊重带进课堂。现代教学的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教师在人格上尊重他们,比如学生回答问题好的时候,要多加表扬、鼓励,若回答错误时亦不要不高兴或大发雷霆,优秀生与后进生应一视同仁,尊重学生人格,有利于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的参与是思维的参与,感情的参与,即四个学会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表达。(3)改进教学组织形式。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我讲你听”、“我下命令你执行”,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现在我们提倡集体授课,小组学习,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结构,这样的教学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创设了更大的时空。
(4)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非一强调主体,就可以忽视主导,那种抛开主导,强调主体的做法,最终导致的是教学的失败。学生是个发展中的主体,他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指点、激励。因此,在班级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摆在了重要位置。
(5)以评比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主体性的激发来自于多种途径,适当的评比、竞赛会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评比活动并不是一时的小打小闹,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激发兴趣,培养自主精神和创造性。
总之,随着时代的推进和教育需要的变化,要求我们只有树立新观念才能走进新课程,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四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征文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是有机的统一体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本人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建设法治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法治社会建设,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执法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保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实践中,要把公平正义作为制定法律和进行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防止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出现与扩大,并在执法活动中坚持合理合法、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的原则,建立保障公平正义的防线;把公平正义作为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把公平正义贯穿于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之中,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对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所有权利的享有都建立在履行义务的基础之上,使遵纪守法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使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执法工作,不断强化服务大局的各项措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第五篇:新时期共产主义思想大讨论
2016年新时期共产主义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两学一做”即在全党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这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基础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部署。
总书记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学党章党规”,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我们首先要把这项重要的政治工作、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党章是管党治党的总章程,党章党规是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发展到现在的思想凝练,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立德立规,树起道德高标准,划清纪律“底线”,做合格共产党员,就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要时刻、自觉、坚决向党中央看齐,把看齐意识扎根于思想上、落实在行动上,确保党的集中统一、团结一致。
“学系列讲话”,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当代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广大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
育活动,要把学习系列讲话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坚定“三个自信”,补足“精神之钙”,加强“信仰之修”,熔铸“信念之魂”,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通过学习,将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真学、真懂是前提,真信、笃行是结果,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是党的优良学风作风的具体体现,也是全党凝心聚力、实现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明标准、立规范、守纪律,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以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为根本任务,把握系列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能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夯实基础,不断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强化宗旨观念、激发担当精神,才能让广大党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好合格党员。
“两学一做”,归根结底是要加强思想作风,解决突出问题。通过学习,解决一部分党员党性意识弱化、宗旨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涣散等问题。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在全体党员干部队伍中形成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的政治氛围,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要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抓好不严不实突出问题整改,补足精神之“钙”、扫除行为之“垢”、强化担当之责,推动党的作风不断好转,带动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我们党的根基在基层,党的肌体细胞是党员。抓好抓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全党高扬信仰旗帜、凝聚奋进力量,就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让广大党员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军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