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特色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特色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1-1-
31课改的主体是学生,课改的成败系于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已成为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此,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教师“五·五成才计划”为途径,以师德修养、心理健康、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等内容为核心,努力发展教师的专业个性,构建三级管理培训体系,探索参与互动式、发展性的特色校本培训方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基于教师发展目标,整体构建培训蓝图
我们在学校发展规划中,鼓励每一名教师“做一名教育家”,努力成为师德高、理念新、业务精、科研强、有责任、有爱心、有魅力、有贡献的新型教师。这种高品位的教师发展目标,成为我们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基点。
为此,我们对校本培训进行了整体规划与设计。我们借助IS0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校本培训的管理与考核工作。我们以“三重”——重师德、重师能、重师范——为培训导向,致力于“三真”——真问题、真实践、真反思——的研究。每一项培训都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展开。培训内容包括项目培训、专业培训、基本功达标、技能应用培训等;培训形式有专家讲座、教学观摩、交流展示、教师经验分享等;培训方式灵活,有集中培训、分组培训等。
二、建立有效运作机制,加强培训过程管理
1.建立规范完善的校本培训制度
我们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专人负责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随着学校的发展,我们明确了校本培训的三级管理制度——以教学副校长为首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管理制度、教研组长组内管理制度和教师个人自主管理制度。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培训活动,提升了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行为跟进的能力。
2.在培训中注重过程性管理
计划有依据:每学年初,我们都依据海淀区教委的工作重点,分析学校发展状况,确定发展计划,并围绕学校总体目标和教师的需求制定教师培训计划。
学习有策略:2008年初,学校把对工作计划的学习宣讲由传达模式转变为参与互动模式。各部门根据本学期的工作重点,设定问题情境,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研究,提出实施策略。我们还将学期工作计划公布在学校门口的宣传栏和校园网站上,向学生家长公开。落实有要求:我们很重视过程性管理,重视校本培训每一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并加强阶段性评价,确保培训计划顺利实施。
结果有反馈:每学期末,学校都要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校长和各部门业务负责人对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诊断、分析与反思,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措施,并部署下一阶段培训的重点工作。
3.保障充足的培训经费
在分配制度中,学校明确规定了参与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培训的奖励方案,让教师充分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认可。学校还用每学期的“校长奖励基金”,对在培训中表现突出或个人专业成长有显著表现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学校还拨出专项经费,支持教师自主购买图书,提升文化素养。
三、研究师生需求和发展目标,以多种方式开展校本培训
1.明确校本培训的价值追求,以学定训
进行校本培训设计之前,我们就明确了校本培训的价值所在: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为
1了让教师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课堂还学生”,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互动、参与式校本培训。
(1)让教师理解关注学生的意义
通过培训,教师懂得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是教育者的天职。他们鼓励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确立学习进步的标准,制定“学习小计划、小目标”,学会“规划学习”。
(2)学会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们开展“师生问题超市”双主体活动,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备课前分析学生情况、课上研究学生的主体活动、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的要求,鼓励教师建立“教学问题记录单”。
2.夯实教师发展根基,明确教师专业责任
(1)提高学习力,为终身学习奠基
学校以“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基”为办学理念,提出教师“悦读计划”,鼓励教师爱读书、乐读书、善思考。国学课程的开发,不仅让经典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灵,还使广大教师在阅读中积淀了文化底蕴,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2)提出教师发展路径,明确教师专业责任
学校提出了教师“五·五成才计划”,明确了教师的专业责任。
五个途径:教师要在五年内接受一次专家跟踪式指导,至少进行一次外出学习交流,录制一个“魅力教师”宣传光盘,举办一次教学思想论坛,出版一期教育科研专刊。
五项任务:教师每学期出一份学生试题,写一份教学反思,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上一节优质研讨课,参与一个科研课题的研究。
3.整合培训资源,多种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整合培训资源,让教师获得专业成长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成立了“专家导师团”,邀请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培训;聘请教学名师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还成立了本校的“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学科带头人专题讲座”活动,通过“教学互访——教研组活动”、“圆桌会议一一参与式培训”、“学科联动——跨学科交流”等形式,搭建研修培训平台。
在活动中,我们做好“三结合”,即培训与研修相结合、培训与课题相结合、培训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相结合。
(2)发挥本校骨于教师作用,建立立体的教师培养体系
学校对骨干教师队伍不仅是依靠使用,更重要的是信任、培养和提高:一是让骨干教师发挥示范作用;二是加强梯队建设,构建师徒网络,为不同层次的教师设计生长点,实现“人人为师、人人为徒”的纵向培养方式;三是建立考核机制,促进市、区、学区骨干教师成长,通过引路课、示范课、案例交流等活动,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带动全体教师成长。
4.抓住教师需求,确定校本培训的重点关注范畴
(1)提升教师德育水平,破解德育难题
学校重视德育队伍建设,每月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和辅导员例会;坚持德育培训专题化,做到期期有主题,有针对性,有反馈,有效果。我们先后邀请著名教育专家徐刚、王宝祥、吴凯等做专题讲座或教学报告;组织班主任参加《学会沟通》专家讲座,听取学区内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介绍,参加“如何设计班会”主题培训、班级文化布置研讨、班主任基本功考核验收、观摩主题队会等一系列主题突出和内容丰富的培训。
(2)聚焦主阵地,引导教师创建特色课堂
我们以课堂教学为研修平台,培训教师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创建具有特色的课堂:一是自主的课堂,允许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和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二
是合作的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合作中相互启迪,分享学习的快乐;三是探究的课堂,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四是情感的课堂,让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充满情趣和魅力;五是平等的课堂,课堂上人人平等,人人参与,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六是开放的课堂,教师努力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融入生活的大课堂。
(3)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加强学科整合研究
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学校开始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校本培训。我们相继组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数字化系统的使用,展台与液晶投影器的使用,校园网的使用,防电脑病毒、杀毒、多媒体系统的使用,Flash、演示文稿等课件制作,网页制作,博客的建立与使用,智能出题系统的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理论与实践研究,互动教室的使用等内容的培训;编辑了《信息技术培训教材(教师读本)》,使教师掌握了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学校自2003年开展“个性化教学策略”校本培训以来,每一位教师都努力创设适合学生的分层教学策略,相继开发出阅读、健康与运动、艺术、科技等4个系列的校本课程。学校激发教师的研究意识,挖掘其内在的教学潜力,教师们相继编写了《心理健康读本》、《心理咨询百例》、《小学曲棍球》、《小学生缝纫技术》、《单片机》、《艺术》、《国学读本》等校本课程读本。其中,《心理咨询百例》获得海淀区科研成果创新奖。
(5)在教育科研培训中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
学校坚持以教科研工作为龙头,积极探索课改新思路,先后承担国家级、北京市和海淀区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聘请专家担任教科研顾问,利用每年的“教科研年会”总结、交流、固化教科研成果,增强课题意识,规范科研管理。
“教科研年会”使校本教研开展得深入而富有实效,已基本形成了“确立专题——教案设计——教学实践——课后反思——评价反馈——积累案例”的链接式校本研究模式,从独立的每一板块研究链接成学校的研究主体框架。
5.“三个举措”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
我们通过“三个举措”激发了教师成长的热情。
举措一:落实三次诊断。校长带领干部坚持“周诊断”,深入教研组进行“月诊断”,利用“教科研年会”进行“年诊断”。大家根据学生的成长与学习状况、课程中反映的普遍问题、重点的教学内容等,进行有主题的讨论、答辩、研讨„„
举措二:提出五种研究方式。在培训实践中,“常态式”、“案例式”、“反思式”、“专题式”、“课题式”等五种有效的研究模式一一诞生。教师们立足“小目标”,切入现实中的“小问题”,支持教学中的“小策略”,有针对性地构筑“大研究”,共同营造一个平等、合作、关爱、分享的培训氛围。
举措三:搭建五个发展平台。学校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发展平台:分配适合的教育教学任务、设计教师培训计划、提供课堂教学的日常指导、支持教师同伴互助、支持教师在专业团体中成长,让所有教师感到“人人都在支持我”。学校以发展性评价策略为支撑,鼓励每一位教师确立个人发展规划,建立个人《成长记录册》。学校还为教师建立《自主发展档案卡》,从学期目标、参与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等方面记录个人的专业成长。
学校将校本培训成效与管理水平相联系,教师发展性培训成效与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教师业绩相联系。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我们提出“评价看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思路。针对参与式培训鼓励教师合作分享的特点,我们提出要考核教师的参与程度和教师在团队中的贡献值。
总之,要让教师走上专业成长之路,校本培训是一个良好的载体。它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强了教师的学习能力。学校的骨干教师比例因此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一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学校课改的中坚力量。
作者:北京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 赵建捷 来源:《中小学管理》2010年第12期
第二篇:创建校本教研特色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创建校本教研特色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上海市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伟超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与深化发展,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过去的理论和经验所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深化和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将走向形式化、浅层化和庸俗化。因此,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全面提升学校和教师自我的研究能力和解决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能力,成为新课程推进的紧迫任务,被称为课程改革的第二推动力。校本教研是课改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课改进一步深化的内在动力。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校园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一、校本教研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内容与特点
要使学校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实力,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 团队,这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主要发生于以学校为本的在职阶段,其核心是获得产生于处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情境过程的专门化知识。因此,思考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关注的核心在于以行动为基础的校本教学研究活动。为此,校本教研显得尤为重要。
校本教研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他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力量,目的在于研究和解决学校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育、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为学习型组织。校本教研的精髓就是以校为本,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以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为主线的,或者以验证某项理论为目的的教研形式。
校本教研:就是组织以校为本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研活动,营造学校浓厚的教研文化,唤起教师的专业自觉,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
二、创建校本教研的交流平台
1、以理论为指导,营造校本教研氛围
营造校本教研的氛围,开展有计划,有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全面提升学校和教师自我研究能力和解决教育教学与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能力,需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要充分运用学校的各种外力,激发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开展“一人一册”的教育教学理论读书工程,促使教师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理念,树立新型的适合时代发展的学科价值观与教师发展观,真正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核,积极参与“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校本教研,探索新课程背景 1 下的教育教学规律,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2、以实践为载体,切实开展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研究对象应是在课程实施中学校、各学科或课堂学习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当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整合教材、充分挖掘、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展开教学时,教学过程就不再是教教材,也不是简单地依据教师设计好的教案去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成为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的、充满着教师教育智慧的教学活动过程。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轻松放飞他们的好奇、想象、新鲜的创见及学习热情;教师针对学科特点、教学内容、课堂状况中反映出的问题展开分析讨论,研究对策,使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生成引导学生新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在反思与探索中将新课程改革的行为转化为主动地、自觉地、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的实践过程。
三、形成聚焦课堂的教研范式
1、以周周点评为抓手,进行反思、研讨与重构
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是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周周点评与专业引领相结合的研训一体式的校本教研,能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真正把教学研究落到实处,使广大教师更快地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周周点评就是明确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主点评教师及具体的参与者,在人人点评的基础上,主点评教师(主点评教师由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或由一名青年教师和一名骨干教师联合担任)作归纳总结性点评,并形成书面点评报告。
具体操作过程就是把教师的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通过一位教师上研讨课,其他教师参与听课,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每次由一位教师重点点评,总结成功之处与改进之处。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经验背景及兴趣爱好等,这些具有不同背景教师的组合成的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使教师把自己的独特思考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通过合作、交流与分享,完善知识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走进”新课程。根植于自身教育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有价值并能解决的问题,着手研究,研究的结果用于改进学校的教育实践。找到内容和教学法的结合点,在于能把他所掌握的内容知识转化为教学法上有效并适合学生能力和背景变化的多种形态的能力;积极探索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使实际经验和教学理论相互碰撞,形成新的思想火花。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成长,起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作用。
周周点评的活动流程是一个从个体实践——集体研讨——个体反思——课程重构的过 2 程。个体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自我的反思,群体的教学研究是与同行的对话,属于同伴互助式的教学研究行为,它们能对教师专业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校本教研如果仅仅停留于同一层次之间教师的交流合作,容易会使校本教研陷入低层次的静态的,缺少螺旋上升式的研究活动,因此,专家与专业人员的引领显得极为重要,让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因为他们在某个领域或学科所拥有的深厚的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往往能高屋建瓴地作出具有针对性与前瞻性的评价。这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能更快更高更强地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
2、以信息科技为依托,积累校本教研资源。
运用能够整合现场观察、录像带分析与案例研究的教师教育与校本研修工具: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就是其中的一种工具。为教师提供真实可信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扩展视野和激发创造性,认识各种不同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可以根据需要提供选择和定格、留出解读时间,回眸精彩片段等技术手段,激发教师深入地在行动基础上反思;可以根据在行动中观察理论的机会,有利于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同时,必须拓宽视野,在基于本校教研的前提下,走出校门,加强与其他学校之间的校际教学研究活动,共同合作探讨,相互开放交流,在立足于自己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
3、以问题研究为契机,生成课题研究的资源。
校本教研,其核心就是对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观念的教师专业发展仅限于对学科内容的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技巧。新课程背景下的社会与教育,正是处在从一元向多元,从规定性向创造性的转型过程中,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的各种能力、情感等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是教师的自信心增强,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现代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要求既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质疑、探讨和反思,对挑战性教学情景所具备的教学机敏,研究自己教学的信念和技能,有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质疑和检验的意向有接受其他教师对自己教学观察,并进行直接或间接讨论的准备。新的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应该成为“教育科研共同体” 中的重要一员,具有教育科研的能力,使得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够以“研究的实践者”的形式联系在一起。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其具体操作过程就是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研究、探讨和解决新生成问题的过程。面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丰富个性的教学对象,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无疑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和难题,新课 3 程背景下的教师,已不再是知识传授式的教书匠,而是要能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科研型教师。这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教育科研意识善于发现、捕捉教育教学过程的各种现象的能力,能在日常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融入隐含的研究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其实也是教师实施研究目标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善于抓住教学过程的问题,把它们生成为我们宝贵的教育教学研究的资源,转化为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的课题,把课堂教学与教育科研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真正走上以科研促教研,科研兴校之路。
四、校本教研留给我们的思考
1、研究真问题,开展真实践,获得真成果
教师要注重与自己的工作相联系的各学科教学研究或专题研究,脚踏实地地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教育教学的实践服务为佳。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寻找合适的切入口,降低教育科研的重心,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与个性差异,把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上。注意面向教育教学实际,即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与矛盾,而不是盲目追求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能理性地认识自身教育的经验和长处,以及研究能力强弱,掌握选题的适宜性。还要求教师关注了解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成果,虚心学习、吸收、借鉴,尽量减少低层次的重复性研究,提高研究的层次和质量。
2、增强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意识
研究问题反映了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过程。它在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增强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意识,揭开教科研的神秘面纱,让教科研走近每一位教师,通过校本教研,为教师搭建一个教科研的平台,让每一位教师投入教科研,探究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研究学生的发展规律,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创造浓厚的校园科研文化。
3、更新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保证校本教研真正起到其独特的作用,并有所突破,还得要从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的更新做起。要为教师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给教师自主学习、合作研究、专家引领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体现真正的人文关怀,关注教师的成长。并且需要有整体性制度的保证,以制度的形式表述全校教师的共同信念,也有助于给出具体环境下具体的行动指南。制度背后承载着的是学校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信念。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学校的发展、课程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要求,进行创新性的适应。它为我们提供了相互之间学习、试验和机遇等,使我们具有创造能力和和创新精神,富有挑战的自信和智慧。在制度保证的前提下,通过经常化的实践逐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研文化,也惟有如此,操作模式才能成为教师主动的自觉行为,实现自我的主动发展和专业提升,比较充分地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第三篇:立足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成长专题
立足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成长
光丰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经验介绍
加强校本培训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校本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树立教师现代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在基础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几年来,我们光丰小学的领导与教师们在上级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用自己的真心、真爱、真诚书写着一部属于自己的奋斗史。在校本培训工作中,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摸索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培训之路。
一、健全组织,确保校本培训得以实施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多年来我们深感教师队伍素质的薄弱。如何大面积地提高现有师资水平刻不容缓,人才的分配、引入的不切实际,只有开展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工作或许是一条非常好的出路。为此我们从教师学习培训、校本教研、教研科研一体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方面着手进行培训尝试,取得了一些积累。回顾我们的培训工作,大家一致认为校本培训要立足于学校实际、学校的发展,为此我们制定了校本培训的近期安排和长远规划,专门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建立了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开放型管理体系。校长室----教研处,教导处---各学科教研组。主要培训以学科组组成。内容有师德培训、教改教研专题培训、教科研素养培训、新教师培训、心理健康培训等,同时为了更有效的对教师进行培训:我们还组成了:校长室——教研处,教导处——教师组的管理体系。培训内容有:师德培训、新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培训、教育科研培训等。新教师组(参加工作3年以内的教师)培训重点是学习、尝试、讨论、提高,厚积才能薄发。青年组教师(工作3年以上,15年以内的教师),培训的重点:学习、实践、专题研讨、交流、形成个性和自己的教学特色。中老年组教师,自身努力自主成长,培训重点:学习、专题研究、指导、传授。在组织保障的同时做到五落实:即计划、内容、时间、地点、检查落实到位。管理体系的建立为保证我校校本培训的正常、有序地开展奠定了基础。学校通过创设多种活动,开展专题研讨,努力为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并积极鼓励教师去实践去成功,并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教育理论培训、校本教研、教育专题、教育科研培训为主体,以师德培训、心理健康、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及其他培训为辅导的培训新路子。
二、以成长为本,开展实效性的培训学习。
我校现有教师36人,3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共有48人,新教师10人,占学校总数的70%。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已逐步趋向年轻化,年轻教师素质好,有精力、有活力,观念新,思想新易于接受,但也存在着没有经验,没有特色等问题,需要专家引领,需要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展示自我,体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相反中老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班级管理和教育经验,但面对新事物不易于接受,容易出现畏难、逃避的情况,有些教师的观念陈旧,方法单一,与学生沟通不畅,他们也需要引领,交流和不断地适应。在培训中,我们以成长为本,使教师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终身与书籍为友”的理念。具体培训时,我们努力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教师们的学习热情,鼓励大家学习。通过师徒结对,做好对新教师的“传、帮、带”的个性指导,缩短了新教师的准备期和适应期,促进了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促进了中老年教师的自身成长。
1、加强学习,共同提高。
在理论学习中,做到“三层次、三必须、两有、一检查”即:学习形式上分三个层次: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一次教研组学习,每周一次个人自学;在学习内容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学习管理上实行两有一查,有学习记录(摘录卡),有学习体会,每月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
具体是:要求每位教师,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念书籍和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的杂志、业务书籍,做好名句、佳句、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新信息摘录,每周向年级组、教研组交流自己的感悟心得,吸取他人经验。
2、结对学习。
师徒结对学习,在具体结对活动中,新、老教师共同议好本学期的学习专题,每周师徒通过自己学习阅读、交流学习体会,老教师对新教师作出学习辅导,并指导如何运用于自身教学,促进双方的共同提高。
3、读书沙龙。开展专题读书沙龙活动,通过确定教育教学专题,引导教师们去学习,然后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同认识,促进自身的提高。
4、主题讨论。
每学期我们确定新课程教学的主题研讨,如“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行为转变”、“有效地教学方式的选取”、“怎样的课才是好课”、“如何反思与评价”、“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主题研讨通过学习——反思——实践——总结——交流展示全程进行,主题研究为教师们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打下基础,也推进了课改顺利进行。
另外我们进行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育小故事、教育叙述、微格视频等主题研究,通过多种方式的研究培训,教师素质得到提升。
三、以校为本,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
校本教研是开展校本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是整合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的中心和纽带。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我们从保障制度,专业引领、开展活动入手,切实做好校本教研工作。
1、制度引领
健全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①建立学校领导目标管理、分工合作制度。学校领导宏观调控制定校本教研计划,落实活动目标及方案。同时学校领导分工合作,深入教研活动,指导校本教研。
②健全教导处组织、协调制度。教导处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要求各学科组、备课组、问题研究组不但要有教研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对各组的教研活动情况每学期都组织评比。并每周组织一次校本教研活动,形成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
③建立教研组研究实验制度。各学科组、备课组、开展教育理论学习,各组坚持每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题研究,围绕重点专题研究开展听课、观摩教研活动。
④建立教师学习反思制度。学校通过四级校本教研网络,及时掌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五个一”:即每期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完成一份成功教案,一份精彩的课堂教学,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并坚持进行自我反思,写课堂随笔。
⑤外出学习汇报制度。我们要求每位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在教研组例会上详细汇报学习的内容及感受、收获,还要整理上交听课笔记,并结合学习到的新理念和教学新方法上一堂展示汇报课。这种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教师外出学习的效果,一人外出听课学习,全教研组都有收获,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⑥读书摘记制度。我们要求全体教师按照年龄、教龄的不同,每学期完成50张-100张不等的读书摘记卡。摘记的内容可以是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最新理论、理念,也可以是有关课改操作时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也可以是围绕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或教学中遇到的某一常见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选择相关材料进行摘记,为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素材。摘记卡在教研组中定期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促进广大教师共同进步。
⑦一课三“思”制度。此次课程改革是全新的实践,学校要求大家做到一课三“思”:课前构思,课中运思,课后反思。“课前构思”就是在课堂实施前要精心设计课堂运作的方案,坚持不构思不进课堂;“课中运思”就是在实施过程要继续进行动态的思考,随时调整原来的方案,注重随机生成的东西;“课后反思”就是实施后,回过来再思考,再评价先前方案的优劣,并及时写下反思。
2、专业引领
新课程的实施不能没有专业的引领。专业引领的实质是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是两者之间的对话、互动。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专业引领的教学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同时,我们认为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应该和以往进行的教师学历培训有所区别,要十分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因此,我们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从以下方面入手:
(1)向专家学习
课改之初,按照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我们组织所有教师参加了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每学期初又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参加了学科培训。所有教师都参加了《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培训。05、06年,所有教师分两批参加了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同时,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次选派教师去参加北师大、华东师大、浙大成教院、南京师大等著名院校的专题研讨培训活动,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理念。我们又先后选派教师去上海、杭州、温州、义乌、永康等地为配合新课程改革而举办的专题教学研讨活动,让广大教师领略了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每学期邀请教研员、特级教师、教科所专家、省市级教坛新秀来校做专题讲座、上示范课。这样,让所有教师既学到了理论,又领略了理论实践有机结合的示范,这对我们农村教师的理论提升、规律的探索、经验的总结都是十分有益的。
(2)向同事学习
“它山之石”的确“可以攻玉”,然身边之“石”,也未尝不可。在走出去学习名师风范的同时,积极开展同事间的互相学习,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3、教研引领
校本研训主要立足于把老师的培训学习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让教师把培训学到的理论、名师的做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运用,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立足于实践的校本培训,形式也是多样的:
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要求做到“三定”,即活动时间固定,每周都要开展教研活动,先听展示研讨课,再集中说课、评课;其次,活动内容规定,按期初制定的计划开展;再次,活动定中心发言人。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轮流当活动中心发言人,主持该次的评课活动,作详细的点评,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指导中,使评课不再流于形式。如:
A、上汇报课。外出培训的教师必须根据所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在教研组内作一详细的专题汇报,并上一节相关的公开课。上课前,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意图,课后由教研组组织听课教师集体评议交流。
B、同上一堂课
每周由两至三位教师选取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内容上课,相同的教学内容,截然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方式,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氛围和效果。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桥》、《西门豹》等,数学组开展了《分一分》等一系列同上一堂课活动。“同上一堂课”的开展促使教师更深入地钻研教材,更精心地设计教案,因为谁也惟恐落后,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间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C、上主题课
各个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主题,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写作指导课、口语交际课,一直被认为语文教学的难题,我校语文教研组就针对这个教学盲点,决定专门把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定为本学期语文研讨课的指定内容。几次活动开展下来,课堂也由最初的粗糙逐渐呈现精彩,老师们由担心、害怕,逐渐表现出期待、跃跃欲试。作文指导课精彩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创作的欲望被激起,学生爱上了作文,还有的甚至能在课堂上即兴创作出富有童趣的儿童诗,如《假如》、《谁和谁好》、《我看见了风》都发表在《书画集报》、《金华晚报》和《婺州作文报》上。
另外,我们还开展了集体备课、教学论坛、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课例分析、教育叙事等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使教师在交流碰撞中得到成长。
(四)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培训应以课题研究作为载体与支持,以科研为先导,从宏观上把握学校教学方向,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从微观上深入教学领域,使课题研究与教师培训相得益彰。通过课题的选题和分析、实践与探索、总结与思考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首先以《更新观念,充分尝试,提高质量》、《农村小学建构性活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省级课题作为支撑,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尝试、专家引领,再次实践,培训一大批教科研的教师,其科研成果均已获得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接着在这批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几年来我们共申报课题40余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8项,区级课题30余项,做到校校有课题,各学科有课题,大部分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积极培训教师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并对如何研究、如何结题、撰写课题报告作了专门指导。研究中,教师们都能将课题研究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在不断实践、反思中提升自我。课题研究成绩斐然:八项课题获市级奖,二项课题获区一等奖,七项课题获区二等奖,十五项课题获区三等奖。通过研究、实践,教师们科研意识强了,独立研究的能力提高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多种形式,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
1、师德培训: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淡薄名利,乐于奉献是对教师的要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事业的需要,是教书育人的需要。师德培训也是我们培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每年暑期我们都能按照局的要求,开展一周的培训。培训从制订计划——具体实施——反思、交流——总结撰写心得体会全程进行。平时每周又安排一次师德教育,通过学习培训,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提升。
2、心里健康培训:近几年我们每年都安排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通过专业培训和自学考试,40多位中青年教师取得了心理健康的合格证学校积极鼓励心理健康教师持证上岗,努力提高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
3、校际培训:每学期我们都会与上级教育部门和科研部门联系,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作专题讨论,邀请名师来校上课指导,传经送宝,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我们也经常派出骨干教师前往山区学校及其他兄弟学校送教,同时我们也经常派出骨干老师外出学习培训以及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的各种比赛、竞赛活动。06学年我镇派6位老师参加区教坛新秀评比,有5位老师获得了“区教坛新秀”的光荣称号。通过校际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4、以活动促培训:每学期我们学校都会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师德演讲、专题演讲、我的教学小故事、如何当好班主任、各种小报的设计、展示、交流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尽可能兼顾各位老师的特长与优势,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教师们练兵,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在校本培训的实践中,我们清楚认识到,在传承中要勇于革新,在革新中不忘传承,才能使我们的培训工作有效,使教师得到更好的学习和帮助。在以后的培训中,我们应进一步更新培训理念,为教师搭建更多适合教师发展的平台,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参与实践,我们校本培训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
第四篇:扎实有效开展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总结doc
扎实有效开展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能已愈来愈显示重要性,这事实上已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基于学校的培训,为了学校而培训,在学校中进行培训”,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有力地推动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一年来,我校根据龙成区教育局的有关要求,在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学规范管理,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研究,着力进行学科建设、师资建设和自身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逐步形成本校特色,成绩显著。现就一年来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保障,使校本培训的发展走向健康的快车道。
(一)领导重视
学校一贯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把教师继续教育放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势地位。根据“龙城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意见”精神,我校大力开展了校本培训工作,各项工作扎扎实实,颇有成效。成立了以史显龙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分管校长为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具体开展工作。定期研究校本培训工作,明确个人职责及任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二)健全制度
学校非常重视校本培训的建章立制工作,根据省、市、区文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校专门制定了校本培训的实施意见、阶段性计划、校本培训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并把每周的周五下午第3、4节定为集体校本培训的固定时间,集体培训要求教师100%参加,每次活动有记录,有明确的活动内容和方式,领导小组成员分头靠上指导。使教师明确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学校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教师人人有成才目标与计划。
(三)经费保障
我校把校本培训工作作为赢得教学工作的先导工作,而且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学校在校本培训经费投入有三个方面:一是购置书籍和音像等教师培训资料,充实学校培训资源;二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有目的的培训,包括学科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三是支持相关的科研课题,对在课题研究方面做出努力的人员给予物质补助和考核待遇。学校在经费非常紧张,基础建设急需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大力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经费均由学校解决,并及时足额交齐各项费用。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由学校报销差旅。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区、市、省级以上教研会议、到先进名校参观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展思路。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了继续教育的资料。
二、培训内容体现“三新一德”的重点。即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
(一)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即经常派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各种类型的研究会以及相关教研活动,同时建立外出学习教师汇报制度,即把外出所学所知作汇报后,认为如果有价值,即在相关范围内培训和传达。“请进来”即请不同层次和专业类别的专家做专题讲座,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学习,把握了当前校本培训的前沿方向,学习到了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
(二)以科研为导向,以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为重点,灵活多样地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的提高。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党的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指南,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利用每学期开学前与每周教职工大会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时事政治、教育课改信息及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文章,帮助教职工认识把握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及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的课改理念、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变革。促使全体教职工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做“热爱学生、尽职尽责”的典范,为我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学历再提高学习,积极为教师外出学习提供帮助,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的文化素养。
3、进一步深化新课标的培训学习。全部教师参加了市级以上课改培训,并获得上岗培训证书。
(三)注重课改实效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学的高质量源于课堂的高效益。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坚持科学教法与学法的结合,是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永恒的主题。学校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探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模式,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
1、加强交流协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工作中突出“三新”,即学习新课程、探索新教法、应用新技术;开展“三课”,即青年教师展示课、全体教师课改达标课、青年教师考核课;抓好“四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讲一节公开课、写一份教学设计、出一份分层试题、撰写一篇课题论文。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2、确定全员教师发展规划,实施名师工程,落实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和“名师”带动作用,实施结对帮扶,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
3、抓好个体评价,向管理要质量。将“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同行佩服”“自我认同”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在学习、借鉴外校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以记录教师的个人成长轨迹和个性化才艺。
4、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普通话水平的培训。学校一线教师积极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具备了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且普遍使用普通话开展教育教学。
三、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彰显学校特色。
(一)基于校园网络开展校本培训。我校充分发挥学校网及信息技术设备的作用,制订“二十五中学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拓宽校本教研途径,创新校本教研形式,为教师参与教研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的及时交流与探讨,更快地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提高。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教材》、《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洋思模式》、《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等,以高远的目标激励教师、以先进的理念引领教师、以人文的精神感召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
(二)基于远程开展校本培训。近几年来,我们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购进各种信息化教学设施和软件,装备多媒体教室3间,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校本培训。为了使任课教师能熟练操作以上设备,改进教学方式,我们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时间先后组织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初级培训,上网浏览、使用电子邮件及常用工具软件的培训,网页制作培训,计算机应用技术初级培训等大规模的集中培训。
(三)基于课题研究开展校本培训。
带动全体教师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促进综合素质的课题型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一是由教导处牵头,定期召开汇报会、总结会,从宏观上把握研究动态,调梳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推广研究成果;二是以教研组(课题组)为主体,定期组织研讨会,相互探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力争靠集体的智慧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三是注重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突出“问题即课题、课题即问题”,鼓励老师们多写教育叙事、教学案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入手,形成“人人参与,个个突破,全面开花”的科研局面。
(四)师徒式培训,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教学水平高的骨干教师和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结队,拜师认徒,手把手指导帮助年轻教师尽快上路。
(五)举办学术讲座或报告会,为帮助教师解决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难题。
四、校本培训成果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年来,我们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对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准与课堂教学水平和提升学校品位,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效的校本培训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学校面临的全新课题,以上的只是一些普通的做法和思考总结。我们将不断探究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丰富和完善自己,扎扎实实抓好校本培训,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朝阳市第二十五中学
第五篇: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办学质量。
赵凤琴
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标准的改革实践进程之中,我们全面分析本校具体实际,着眼老师和学生的发展,大力实施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牢牢抓住课堂这块主阵地,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大力摸索校本教研开展的新路子,紧紧以教育局的有关指导思想为具体工作的指针,根据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大力校本开展教研,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浓厚了学校教学研究的氛围,带动了学校的教改进程。
一、校本教研改革“八部曲”
第一步,观念更新。
进行思想观念更新工作贯穿课堂教学改革的始终,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学习,大量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开阔自己的眼界,不断吸收前沿的教改信息,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自觉地引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学校组织了为期三周的“我们要一切为了学生的什么?是分数还是发展的”教学思想大讨论,先是在人人写好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年级组内人人发言,讨论争鸣,最后由李校长做总结发言。
学校把每周的星期二作为专门的学习日,包括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专家讲座、名师课堂等内容,在学校上下大力营造学习的氛围,唱响只有老师好好学习,学生才能天天向上的口号,经常组织学习的口头和书面的各种形式的交流,让老师们产生不学习就会落伍的紧迫感,以勤学和好学为荣,以不学无术为耻的良好教风和学风。
第二步,课题带动。
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学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总课题,每一个学科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教师的研究兴趣,或者教学中自己的困惑和疑难等来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然后自下而上,由学校对老师的问题或者小课题进行课题的整合,并且组建课题实验小组,确定实验班,然后进入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承担课题的老师不定期进行研究成果的校内或者组内的展示,吸引更多的老师加入研究实验的队伍,使课题实验工作成为一个磁场,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磁力,吸引更多的老师参与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从而带动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
第三步,专题专题研讨,讲座导航。
学年初学校的每个学科都要定出自己本学年的校本教研的大方向,并把它凝缩为一个比较明确的研究专题,领导就这个研究专题向本学科有关的人
员做以明确的诠释,进行定专题明确教研方向的专题讲座。语文的专题确定为:深入落实“大语文”思想,实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让校园书香四溢;数学的专题确定为:自主探究注重过程教学;英语教学的专题确定为:任务趋动,情境创设,快乐学习;音乐确定为:在音乐学习中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确定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自主探究发现总结。
每位领导每学期都要对所主管的学科教师进行一至二次的专题教学讲座,目的是为老师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提供科学的可资借鉴的方法,鼓舞老师们投入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提高领导的业务能力。领导的讲座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所谓讲座,更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深入课堂听课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大量来自一线的课堂教学信息,从中找到学校各个学科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个性化的问题,然后多方查找各种资料,进行反复的思考和论证,然后才有的放矢地拿出自己的讲座,结合本校老师们的课堂实例,深入浅出进行讲座辅导。
有了学校各个学科的教研专题,在领导专题讲座的基础上,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特长和感兴趣的一个侧面确定自己的本学年研究子专题,然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围绕专题进行经验与教训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对专题的实践,有了一定的收获请领导和本学科老师共同听研究课,大家再结合课例进行评议,执教者进行反思总结之后,开始更深入的探索。如此周而复始。学期末每位老师写出专题总结的小论文。六年级语文韩阿艾确定的教研专题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语感。她执教《鸟的天堂》一课全组另外7位老师和主抓领导共同听课。在剖析这节课的时候,同组的老师们一针见血指出韩老师课堂当中的各种问题,在学生理解榕树之大的时候,老师没有紧扣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挖掘的意识,致使学生交流空洞干瘪,没有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应该引导学生反复咀嚼语言文字,在此基础上自由发言感悟交流,互相修正和补充完善。还有的老师提出忽视感情朗读的训练,不利于学生语感水平的提升。创设情境的课件的使用没有注意实效,在学生领略榕树之绿和茂盛时,一晃而过,不能很好地辅助学生的理解,可以重复多放几次。韩老师吸纳了大家的意见,重新进行修改,为玉田老师作课,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个组的老师又及时总结了成功的几点经验,大家共同有了提高。
第四步,考察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拿出专款用于全体老师走出去,开阔眼界,参观学习。这学期,我校全体老师到玉田实验小学进行参观考察,老师们全方位地感受了玉田实小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从中受到了极大启发,回到学校之后,在专题总结研讨会上,大家一致本着学习他人之长,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心态,深入地交流学习的收获和感受,有的教研组甚至等不及学校拿出相应的举措就已经付诸了行动。真是老师思想受到了
触动,头脑开了窍,你不让他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都不行。实现了上下协调连动,如火如荼搞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局面。
第五步,示范引领。
大家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之后,领导开始与各个学科的骨干老师共同研究,然后由领导(本学期主要由杨建红和秦淑荣二位主任主讲数学示范课)或者是骨干老师上示范性的研究课,同学科的老师共同听课,同时要写出听课感悟,然后以教研组或者学科组为单位进行说课和评课活动,对示范课解剖麻雀,共同取长补短,达到人人受启发,人人有思考,全员参与,全员互动,全员提高的目的。
第六步,全员实践。
有了前面三个步骤的铺垫,开始由点到面的进行全员尝试,全体老师人人带着自己的思考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本轮的校本教研活动,领导全程参与其中,及时发现典型经验和倾向性问题,然后分三个层面进行一对一的教学研究。一个层面是领导与每位执教教师面对面地评课,个别分析指导;第二个层面是全组老师共同评课,畅所欲言;第三个层面是学校组织总结回顾,由领导做专门的总结反思。
以百花课活动为例。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已经有了全校半个学期的研究基础,再由领导提前制定出百花课的课堂评价标准,作为一个具体的导向来组织全体老师共同学习领会,目的是继续明确学校教学思想,统一老师们的认识,追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研效果。
在 “百花课”第一阶段,全校老师51名语文和数学老师不分年龄人人登台亮相,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的教改思考与实践展示出来。这样每个教研组都是一人讲大家帮,集体备课教研蔚然成风。孙丽静老师是本学期新调入的老师,个人素质不错,但对学校的一些教研思想还是有些生疏。于是她在备课的时候向同组的每位老师都一一求教,老师们毫无保留地帮忙。由于她执教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在突破难点时要制作课件,于是全组老师齐动手,有的出创意,有的亲自制作,凝聚集体的智慧与结晶的这节课后来获得了优胜奖。教研组为主体的说课和评课活动紧随其后。有的组老师一人讲完课之后,全组老师迫不急待地你一言我一语发表听课感言,甚至忘了下班的时间。学校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研究百花课的听课互评,在畅所欲言的争长论短之中,互相启发,在此基础上,人人写出经过理性思考和书面反思,从而实现了全员的共同提高。同时在活动中刘冬梅、韩红、董君梅、郝天芝等17名教师脱颖而出,这些课教学理念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上相得益彰,课堂教学效果好,受到全校老师的好评。
第七步,总结反思。
在全体老师人人有了展示和参与实践之后,在领导与每位老师以及各教研
组分别评课的基础上,由领导集中进行活动的总结反思,推广老师们成功的做法,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方向。这种总结反思一般是承前启后性质的,它既是对前一轮活动的一个全面的理性的总结,更是对今后开展新一轮课堂教学的改革的开题。如此循环往复,就形成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动态流程。
第八步,专家引领。
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质量,我们请唐山市教研室的王锦苹主任到我校现场点评指导。因为完全是针对学校自己的课堂实例进行的讲座,老师们特别解渴,受到的启发也特别大,因此更加坚定了自己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有力地促进了新一轮校本教研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小的校本教研是一个正在进行时,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迈进。
二、成果喜人。
盯住课堂教学的改革,致力于校本教研的开展,实现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提升了办学的品位。学校先后完成了河北省“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合”两个课题研究的结题工作,同时又承担了国家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和“经典诵读实验”二个课题的研究实验,同时正在深入进行“大语文”思想的落实研究,并且已经初见成效。
学校本学期接待省内外的参观团6个,有新疆、保定、迁安、乐亭、丰润、玉田等,还组织了丰南一小教学开放日活动,承办了唐山市课程改革现场会、丰南区校本教研观摩活动,取得了一致好评。在全区数学老师素质比赛和领导评课比赛中,张玉莲主任和刘冬梅老师双双获得一等奖。郑玉彬老师在唐山市音乐老师素质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近年来,先后有11人次在全省论文评比中获奖或者在省级以上的公开刊物上刊发论文。有5人次获得全国科技小论文二三等奖,学校也获得了全国科技教育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