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高级职称网络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年度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网络考试
一、单选题(共20题)
1、《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第二十七条第一款中对()提出道德要求1(单选题)
社会保护
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
司法保护
2、我国大陆地区基础新课程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主要用意在于:2(单选题)
便于国家统一管理
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便于地方统一管理
便于学校统一管理
3、关于台湾九年一贯课程 “学习领域”表述正确的一项是:1(单选题)
学习领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习领域是学科名称
学习领域是必修课程
学习领域是选修课程
4、新手教师与资深教师合作形式的教师文化建设方式是 1(单选题)
师徒教师教育模式
“流动的马赛克”模式
教师发展学校 寻求水平组织关系
5、我国大陆地区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每一科目由:3(单选题)若干科目组成若干单元组成若干模块组成若干活动组成6、“统整”理论的源头在:3(单选题)
英国
日本
美国
日本
7、《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编制的理论基础是(1)。(单选题)
社会认知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
认知神经科学理论
8、真正的时间感产生在(1)。(单选题)
15或16岁
6或7岁
12或13岁
2或3岁
9、“课程统整”在西方教育发展中已有:4(单选题)
十余年的历史
几年的历史 五十年的历史 超百年的历史
10、在农民工聚居区()公共活动的场所和设施,4(单选题)
充足
富有
富余
缺少
11、“要求教师在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和同事的教学实践”,这反映的是要求教师文化转向 4(单选题)
生成的课程意识
互动的教学方式
开放的文化心态
研究和反思的文化氛围
12、“教师的工作考核、奖金分配是以学生的成绩及升入重点中学或大学的人数为最终依据的”,这描述的是 1(单选题)
学校实行的科学化管理
“流动的马赛克”模式
教师发展学校
水平组织关系
13、()是对教师的工作现实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2(单选题)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 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
14、我国大陆地区普通高中新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每个领域由: 1
(单选题)
若干科目组成若干单元组成若干议题组成活动单元组成15、现行教师评价在评价目的上重(),轻教师专业发展。4(单选题)
人事考核
教师教学
教师奖惩
学校行政管理
16、()就是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4(单选题)
家庭保护
人权保护
司法保护
社会保护
17、《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出台后,()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城市。2(单选题)
私立学校 简易学校 公办高中 民办高校
18、《义务教育法》中重点强调“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这是首次把农民工子女称为(1)。(单选题)
随迁子女
流动儿童
农民工子女
盲流19、1998年,《天下杂志》推出《跨世纪希望工程、海阔天空》教育专刊,指出三十年前开始实施的九年国教,使台湾教育:1(单选题)
发生了“量变”
发生了“质变”
没有发生变化
发生了“量变”和“质变”
20、()年,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成为学者、记者及大量社会工作者关注的热点。1(单选题)
1998—2003
1977—1980
1980—1990 1975-1980
二、多选题(共5题)
21、城镇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个人实现()流动的渠道。1 3(多选题)
“代内”
“人性”
“代际”
“彼此”
22、就教师评价目的而言,可将其分为(1 3)(多选题)
奖惩性教师评价
PRP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
绩效管理教师评价
23、研究者认为自我调节学习的教师评价应具备的条件有(1 34)。(多选题)
评价测量应是直接的测量应有参照标准或常模做标准
给教师自主权
应给教师明确和便于理解的标准,以利于报告
24、我国已签署了()等国际法律文件。1 2 3(多选题)
《儿童权利公约》
《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
《义务教育法》
25、对“故事模式”理解正确的选项有:1 2 3 4(多选题)故事模式假定人通过说故事的过程了解自己生活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这正是我们重要的认知方式
我们以故事了解真实世界情境中发生的事情,个人的故事可以延伸到文化的、全球的、共同的脉络
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或私人的故事带到教室,与原有的故事激荡,引导新的探讨,增加儿童新的生活故事
三、判断题(共25题)
26、英国教师评价改革的方向是整合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判断题)
正确
27、课程统整台湾现象的背后隐藏了许多的问题,亟待加以检讨和批判。(判断题)正确
28、派别主义文化不存在于小学中。(判断题)
正确
29、在教师评价中融入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考查,以此衡量教师的工作业绩,是美国教师评价改革的一个趋势。(判断题)
正确
30、教学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教师合作的阻力。(判断题)
正确
31、派别主义文化也存在于小学中。(判断题)
错误
32、目前美国已制定出多样化的教师评价标准体系,用于不同类别的教师评价。(判断题)正确
33、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具有片面性。(判断题)正确34、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没有关于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具体规定。(判断题)
错误
35、师徒教师教育模式只是对新手教师有利而对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而言没什么帮助。(判断题)
错误
36、为保证教师评价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必要对评价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判断题)正确
37、社会的关注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善良的反歧视上,而应当给予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切实帮助使他们的确能够在学业基础上越来越接近城市标准,以便获得与城市孩子平等的竞争机会。
(判断题)
正确
38、哈格里夫斯指出,人为合作文化必须向自然合作文化过渡。(判断题)
正确
39、就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这个问题,在20世纪初,采取的是简单的二分法。(判断题)
正确
40、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判断题)
正确
41、师徒教师教育模式是在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中运作的。(判断题)
错误
42、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之父杜威从自然法的角度论证了普及教育促进发展的合理性,(判断题)
错误
43、教师文化只可能对学校文化的变革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不可能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判断题)
错误
44、课程统整旨在出奇制胜,引人注目;使学校教育市场化。(判断题)
错误
45、心理发展是天性和教养共同作用的结果。(判断题)
正确46、2006年6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判断题)
正确
47、农民工家庭一般会选择和同乡共同生活在一个狭窄的区域里,在这里他们可以获得心灵上的安全感。(判断题)
正确
48、真正的“体验”、“快乐”是要奠基于地方(place),要透过身体(body)。许多课程或教学设计都十分强调情意目标,都重视“培养爱校的情感”、“珍惜社区的资源”,但教学活动顶多只是带学生到校园走一遭,到社区公园逛一逛,但一点都没有诉诸对地方(place)的感情。感情植基于土地上,知道人是从哪里开始的,才知道他是谁。地方与感情的关系是地方课程理论研究的主题。地方蕴育了生根的社会力量,产生知觉、清晰和洞见;澄清地方感,使抽象的成为可接近的。
(判断题)
正确49、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石景山区的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在黑板上写下“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判断题)
正确
50、《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的目的是测量大学生的动机定向和策略使用。(判断题)正确
第二篇:2013年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作业答案
2013年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作业答案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简述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学校联盟等措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升区域内各学校办学水平。
二是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环节、重点领域的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努力解决县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
三是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
四是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均人数拨付教育经费,对符合基本条件的随迁子女实行“全覆盖”。重视发展特殊教育,让残疾儿童残而不废,受得特别呵护。
五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帮助家长形成正确教育观念。
六是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及时掌握学生流动情况,切实防控义务教育学生辍学。规范招生办法,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的比例,切实缓解部分大城市仍然存在的“择校热”问题。
2.请结合实际谈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一)对课程评价的理解比较宽泛。
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研究与实践状况来看,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占了绝大部分,对课程评价本身的研究和关注程度在下降。对课程评价的理解比较宽泛,导致人们对课程评价研究的不足。
(二)大多为单项的课程研究活动,缺乏系统的课程评价组织。
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开展的课程评价研究活动主要是专项课程评价活动,各种评价活动之间没有相互协调与配合。
(三)国家层面的课程评价为主,地方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缺失。
从课程评价的层次上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活动非常有限。从实际的课程评价活动来看,课程评价在课程开发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四)评价主体单一,过于强调行政意义上的评价。
从当前我国开展的课程评价活动来看,目前的课程评价方式更多的是一种单向式的评价方式,缺乏双向或多向的沟通与对话。
3.试述系列位置效应的内涵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内涵:1962年,加拿大学者默多克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请被试按照一定顺序学习这些词,然后,让他们进行自由回忆,想到哪个词就说出哪个单词。研究结果发现,最先学习的单词和最后学习的单词,其回忆成绩最好,而中间部分的单词回忆成绩最差。基于此,心理学家描绘出了关于记忆的“系列位置曲线”,称为“系列位置效应”。应用:第一,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要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情。课堂中会发生很多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事,但是要谨记,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能占据最重要的时间。第二,学生要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上课前准备好相
关学习用具,不要让上课的前10分钟在找练习本的过程中度过,也不要让快下课的后10分钟在想象课后如何玩耍中度过。第三,背诵文章、单词时变换开始位置。学生在背诵单词或材料时,要适当的从中间开始背,克服由系列位置效应引起的中间部分记忆率低的问题。第四,每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学习时间过长,中间部分就相应增多,学习效率就会下降。第五,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顺序。同一学习材料学习时间不要过长,前后两段时间中,要学习不同的材料,这样可以避免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
4.请结合工作实际举例说明班级文化具有哪些功能。
1、教育功能: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导向功能:班级文化以其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引导着学生将个人的学习生活与班级目标相结合,学生受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也就能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行为对于整个班级组织的意义。
3、规范功能:班级文化正式通过从众行为的作用来影响整个群体,这种不成文的规章管理功能也可以称之为舆论或者群体气氛的压力。
4、激励功能: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往往能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使班级成员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5、凝聚功能:良好的班级文化必然可以使每个学生的个体目标和群体目标形成一致的合力,进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6、协调功能:班级文化使全体成员有了明确的努力目标和奋斗方向,在朝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促使成员之间不断对照、模仿和调整自己,从而向更高的要求迈进。
7、美育功能:班级文化中存在大量美的因素,该因素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逐渐形成美的思想、美的言行、美的情操,使之审美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5.分析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1.从实践中来:研究问题的确定。教育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首先要对问题进行确认,进而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提出问题是研究的第一步,没有问题就不会有研究的冲动,没有研究的冲动就不会有研究的行动,没有研究的行动就不会有问题的真正解决。
2.实践尝试行动。这是教育行动研究最为关键、最核心的环节。在行动中,既尝试可能方案与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也尝试问题的解决改善教育教学的可能性。
3.反馈与评价行动结果。按照研究计划有策略地采取了行动后,收集行动过程的相关的资料,以备后续的反思、改进之用,是教育研究过程的第三个步骤。
4.归纳总结。行动研究的总结应该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抽象。虽有理论上的概括,但更重要的有鲜活的、真实的、富有感情、感悟和灵性火花的描述。这是教师自己的成果,充满了教师自己的“行动”、“研究”的味道。
6.谈谈你对课程本质的理解。
(一)课程的本真面目——不息的旅程。
课程是一个旅程,是整体的生活经验,是每个人的生活的实现,社会、政治的境遇和主体形成,使人成为能决定自己生活的自觉的主体。
(二)课程的存在方式——故事的叙说。
欧用生倡导课程研究的叙事探究方法,将课程视为多种不同的“文本”,通过“复杂的多元文本对话”达到课程理解的目的,并通过说故事的方式,积极关注多元课程中不同意识型态领域的声音。
(三)课程的活力之源——生活的统整。
藉由课程设计的统整,达成知识的统整、经验的统整和社会的统整,这才是统整课程的本质理解。
(四)课程的精神归属——美学的理解。
为了理解教育的经验,教育者必须去除现代性的盲点,以不同的万花筒的透镜重新看课程,加强现象学的、自传的、隐喻的教育动态的理解。
(五)课程的魅力所在——混沌的唱和。
后现代课程强调以不可预测的、较有创发性的观点来诠释文本,显现文本的不合理、暧昧和不均衡,以产生没有预期的结论。
(六)课程的永生之路——反省和批判。
反省和批判是学术领域活力的源泉,因此要加强相互对话和合作,放弃“特殊主义”和“地方主义”,脱离母学问的资料发展课程文献,使课程概念和方法论更成熟,以迈向独立和自主。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网络考试模拟试题
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网络考试模拟试题(带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题)
1、基础教育既是相对于高等教育而言的教育,又是相对于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而言的()中的一部分(单选题)
普通教育义务教育教育初等教2、2002年,英国发布的《 》的具体目标1提出“给予儿童一个卓越的教育开端”的理念:()。(单选题)《为了全体学生:更高的标准,更好的学校《传递结果:2006年的战略》
《为了全体学生的成功《14-19岁教育与技能白皮
3、传统基础教育评价的重心是学生评价,在学生评价中,应试倾向尤为突出,与之对应的学校教育实践为(),更有甚者将其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单选题)
素质教创新教应试教育创业教育
4、《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六章是关于班主任的考核与()。(单选题)
待遇奖惩培养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学前教育阶段的任务之一是:到()年,全面普及学年一年级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级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级教育。(单选题20***206、从表层看,基础教育评价弊端主要体现在两类问题:在教育评价内部,选拔性评价体系与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对立;在教育评价外部,教育改革与评价改革的对立,两种对立的实质在于:()的评价改革,只从评价改革的内部要素进行分析。(单选题)
标准本位
7、全纳教育首先是一种()(单选题)
人权观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的战略主题是: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单选题)
德育为先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的()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单选题)
工作方针
10、最近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特点是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课程体系纵深发展。第八次课程改革始于1999年,及至今天。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转批的教),都提出了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建构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启动。(单选题)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11、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单选题)
宪法
12、下列标书中不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假设的是():(单选题)
教育理想能引导人们走向更加完善的基础教育
13、"文化大革命”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改革主要是“恢复性”和(“ ”)的。(单选题)
统一性
14、以下对于学校文化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对学校的改革和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文化左右着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影响着学校的教与学。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享的核心价值观,统率和规范着学校每一位成员行事的态度与方式。学校文化对于学校而言是比课程、教学方法、硬件设施等方面更高级的要求,是在学校具备较高条件基础上才能考
1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二条首次提出班主任的()定位。(单选题)
16、从具体内容看,很多国家都比较注重区分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不同层次,明确具体,具有()性。(单选题)
可操作
17、国外许多国家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更多地反映了广大教师的职业需要,具有()性,能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单选题)
18、个体的反抗主要指向身体能力方面指的是()。(单选题)
第二反抗期
19、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观点为代表,世界各国政府与学者都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有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并致力于在人类范围内形成保护和利用文化多样性的思想,这一角度上的“文化多样性”指的是()。(单选题)
由于自然、社会、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差异文化。
20、青少年还没有经历过对各种选择进行探索的危机阶段,就已经形成同一性。他们接受的是别人为他们做出的最好决定。此种青少年同一性发展属于()。(单选题)
提前结束
二、多选题(共5题)
21、在中期评估中,评价主体是评价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三者合一”,因评价主体的不同作用,中期评估可分为()(多选题)
学习型评价主体
反思型评价主体
决策型评价主体
实践型评价主体
22、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各阶段历程的特点是()。(多选题)
匡正路向
人民教育人民办
反思修正
23、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主要有:()(多选题)
遵纪守法义务
德育教育义务
尊重学生人格义务
24、国外基础教育评价的新态势主要体现在()(多选题)
评价功能由甄别转向发展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评定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25、基础教育评价的新策略主要体现在()(多选题)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准确把握教育质量监测的指导思想、原则与内容
打造素质精良的评价队伍
创设利于基础教育评价实施的环境
三、判断题(共25题)
26、学校办学特点就是办学特色,学校“特点”就是学校“文化”。(判断题
27、青少年独立意识受到阻碍时,会产生反抗行为。(判断题)正确
28、《教师8法》共43条(判断题)正确
29、心理现象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判断30、青少年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时,会产生反抗行为。正确31、1980年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统编第五套中小学教材。自1981年,课程进入调整改革的新阶段,到1985年制订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之时,中小学课程的学科设置基本定格。1985年基本形成全国通用的第六套中小学教材。后来人教社按照新审定通过的教学大纲,重新修订了第六套教材,在1988年秋季开始使用。正确
32、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正确
33、“预定式评价”即“把预定目标作为评价的标准,首先陈述目标,再依据目标搜集资料证据,然后查对结果与目标之间的符合程度。”正确34、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错误
35、决定自尊心高低的关键是儿童想达到的目标与他目前的表现之间的差距。正确
36、自我妨碍的目标是为了延缓焦虑。错误
37、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涵盖了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正确
38、从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基本上保持了一贯性,即: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工作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状况,努力改变课程不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的问题,以期实现课程的现代化。正确
39、工具理性评价观不仅关心教育评价的工具领域,追求教育评价的工具效率,而且关心评价目的之合理性。(正确
40、终身教育思潮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正确
41、新课程目标的出台,一方面源于理论家的设想,是对人、对社会角色的行为和品格的理想勾画,属于意识范畴;另一方面也产生于实践者的见解,是在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对原有课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反思及以及提出的建设性的解决办法;同时,新课程目标也是针对传统的课程概念而提出正确
42、学校变革评价主要呈现出两种形态,其一是整合于学校变革过程常态的日常化评价,其二是承启于学校变革过程的中期评估。正确
43、任何一所学校都能够建设成学习型学校。正确
44、《教师法》第二十九条从立法上保证了教师的医疗、定期体检以及适时休养的权益。
45、新《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和少年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也 “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义务”正确
46、教师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7、就内在机制而言,基础教育评价主要是通过评价结果的比较而对师生起到心理激励、过程调控与自我反思的作用。正确
48、借助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质性研究方法,20世纪70年代起相继出现了回应性评价、解释性评价、教育鉴赏与教育评论等质性评价正确
49、《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强调的基本学习需要包括基本的学习手段(如读、写、口头表达、演算和问题解决)和基本学习内容(如知识、技能、价值观念正确
50、日本的《关于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基本法与教育基本计划的构想》提出低出生率、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家庭和地区的变化、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和向知识型社会的过渡、产业和就业结构的新格局、全球化的进程、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球环境的恶化以及国民意识的变革等,都是日本社会亟待解决的正确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网络考试模拟试题6(带答案)
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网络考试模拟试题6(带答案)
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网络考试模拟试题6(带答案)2011-10-10 12:20 转载自 分享 最终编辑 随缘鹤北
刚才又替同事答了一套题,这次得90分。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网络考试
一、单选题(共20题)
1、基础教育既是相对于高等教育而言的教育,又是相对于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而言的()中的一部分(单选题)
普通教育
8888
义务教育
教育
初等教育 2、2002年,英国发布的《 》的具体目标1提出“给予儿童一个卓越的教育开端”的理念:()。(单选题)
《为了全体学生:更高的标准,更好的学校》
《传递结果:2006年的战略》 8888
《为了全体学生的成功》
《14-19岁教育与技能白皮书》
3、传统基础教育评价的重心是学生评价,在学生评价中,应试倾向尤为突出,与之对应的学校教育实践为(),更有甚者将其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单选题)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应试教育 888
创业教育
4、《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六章是关于班主任的考核与()。(单选题)
待遇
奖惩 888
培养
任用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学前教育阶段的任务之一是:到()年,全面普及学年一年级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级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级教育。(单选题)
2015
2018
2012
2020
8888
6、从表层看,基础教育评价弊端主要体现在两类问题:在教育评价内部,选拔性评价体系与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对立;在教育评价外部,教育改革与评价改革的对立,两种对立的实质在于:()的评价改革,只从评价改革的内部要素进行分析。(单选题)
标准本位
88888
价值本位
工具本位
发展本位
7、全纳教育首先是一种()(单选题)
人权观 8888
平等观
公平观
质量观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的战略主题是: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单选题)
智育为先
体育为先
德育为先
88888
美育为先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的()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单选题)
战略主题
工作方针
88888
根本旨归
教育愿景
10、最近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特点是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课程体系纵深发展。第八次课程改革始于1999年,及至今天。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转批的教育部(),都提出了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建构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启动。(单选题)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义务教育法》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8888
11、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单选题)
民法
宪法
88888
刑法
社会法
12、下列标书中不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假设的是():(单选题)
存在着理想的教育或完美的教育
现实的教育是令人不满意的
理性能引导人们走向更加完善的基础教育
教育理想能引导人们走向更加完善的基础教育
88888
13、"文化大革命”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改革主要是“恢复性”和(“ ”)的。(单选题)
创新性
补偿性
重复性
统一性
14、以下对于学校文化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对学校的改革和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文化左右着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影响着学校的教与学。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享的核心价值观,统率和规范着学校每一位成员行事的态度与方式。
学校文化对于学校而言是比课程、教学方法、硬件设施等方面更高级的要求,是在学校具备较高条件基础上才能考 8
1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二条首次提出班主任的()定位。(单选题)
学业导师
好妈妈
知识园丁
人生导师 888888
16、从具体内容看,很多国家都比较注重区分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不同层次,明确具体,具有()性。(单选题)
特殊
个案
普适
可操作
8888
17、国外许多国家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更多地反映了广大教师的职业需要,具有()性,能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单选题)
特殊
个案
普适 88888
实证
18、个体的反抗主要指向身体能力方面指的是()。(单选题)
第二反抗期
88888
第一反抗期
少年期
青年期
19、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观点为代表,世界各国政府与学者都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有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并致力于在人类范围内形成保护和利用文化多样性的思想,这一角度上的“文化多样性”指的是()。(单选题)
影响社会和个体的多种类型文化。
各国国内的多元文化。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由于自然、社会、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差异文化。88888
20、青少年还没有经历过对各种选择进行探索的危机阶段,就已经形成同一性。他们接受的是别人为他们做出的最好决定。此种青少年同一性发展属于()。(单选题)
提前结束
8888
同一性获得
同一性扩散
同一性延缓
二、多选题(共5题)
21、在中期评估中,评价主体是评价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三者合一”,因评价主体的不同作用,中期评估可分为()(多选题)
学习型评价主体
888
反思型评价主体 888
决策型评价主体
8888
实践型评价主体
22、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各阶段历程的特点是()。(多选题)
匡正路向 888
()
选题)
人民教育人民办8 8888
深化改革8888
反思修正8888
23、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主要有:()(多选题)
遵纪守法义务
8888
教育教学义务888
德育教育义务888
尊重学生人格义务888
24、国外基础教育评价的新态势主要体现在(多选题)
评价功能由甄别转向发展8888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8888
注重评定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8888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8888
25、基础教育评价的新策略主要体现在()(多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8888
准确把握教育质量监测的指导思想、原则与内容8888
打造素质精良的评价队伍8888
创设利于基础教育评价实施的环境888
三、判断题(共25题)
26、学校办学特点就是办学特色,学校“特点”就是学校“文化”。(判断题)
正确 888
错误
27、青少年独立意识受到阻碍时,会产生反抗行为。(判断题)
正确 888
错误
28、《教师8法》共43条(判断题)
正确88888
错误
29、心理现象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判断题)
正确 8888
错误
30、青少年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时,会产生反抗行为。(判断题)
正确 8888
错误 31、1980年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统编第五套中小学教材。自1981年,课程进入调整改革的新阶段,到1985年制订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之时,中小学课程的学科设置基本定格。1985年基本形成全国通用的第六套中小学教材。后来人教社按照新审定通过的教学大纲,重新修订了第六套教材,在1988年秋季开始使用。
(判断题)
正确 8
错误
32、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判断题)
正确 888
错误
33、“预定式评价”即“把预定目标作为评价的标准,首先陈述目标,再依据目标搜集资料证据,然后查对结果与目标之间的符合程度。”(判断题)
正确 8
错误 34、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判断题)
正确
错误 8888
35、决定自尊心高低的关键是儿童想达到的目标与他目前的表现之间的差距。(判断题)
正确 888
错误
36、自我妨碍的目标是为了延缓焦虑。(判断题)
正确
错误8
37、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涵盖了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判断题)
正确8888
错误
38、从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基本上保持了一贯性,即: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工作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状况,努力改变课程不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的问题,以期实现课程的现代化。
(判断题)
正确8
错误
39、工具理性评价观不仅关心教育评价的工具领域,追求教育评价的工具效率,而且关心评价目的之合理性。(判断题)
正确88
错误
40、终身教育思潮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判断题)
正确88888
错误
41、新课程目标的出台,一方面源于理论家的设想,是对人、对社会角色的行为和品格的理想勾画,属于意识范畴;另一方面也产生于实践者的见解,是在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对原有课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反思及以及提出的建设性的解决办法;同时,新课程目标也是针对传统的课程概念而提出的。
(判断题)
正确8888888
错误
42、学校变革评价主要呈现出两种形态,其一是整合于学校变革过程常态的日常化评价,其二是承启于学校变革过程的中期评估。(判断题)
正确88
错误
43、任何一所学校都能够建设成学习型学校。(判断题)
正确88888
错误
44、《教师法》第二十九条从立法上保证了教师的医疗、定期体检以及适时休养的权益。(判断题)
正确8888
错
45、新《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和少年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也 “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义务”(判断题)
正确88888
错误
46、教师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判断题)
正确88888
错误
47、就内在机制而言,基础教育评价主要是通过评价结果的比较而对师生起到心理激励、过程调控与自我反思的作用。(判断题)
正确8888
错误
48、借助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质性研究方法,20世纪70年代起相继出现了回应性评价、解释性评价、教育鉴赏与教育评论等质性评价模式。
(判断题)
正确8
错误
49、《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强调的基本学习需要包括基本的学习手段(如读、写、口头表达、演算和问题解决)和基本学习内容(如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态度)。
(判断题)
正确8
错误
50、日本的《关于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基本法与教育基本计划的构想》提出低出生率、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家庭和地区的变化、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和向知识型社会的过渡、产业和就业结构的新格局、全球化的进程、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球环境的恶化以及国民意识的变革等,都是日本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判断题)
正确8
错误
第五篇:2014年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标准
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小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依据《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和《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等相关规定,结合黑龙江省中小学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实际,制定本评审标准。
第二条 专业划分
管理、语文、德育、政治、历史、地理、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职教、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人文社会、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思品、自然、劳动、科技、幼儿教育等。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评审标准适用于试点市行政区域内普通中学、小学、职(农)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少年宫(少年之家)、儿少中心等按照中小学管理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机构,以及成人中等、初等学校(不含成人中专)中从事教育教学、教研、实验、电教、德育等工作的在岗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 资格名称
中小学校教师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第二章 申报资格
第五条 基本条件
一、拥护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爱与责任的意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三、身心健康。
第六条 晋升职称人员必须是本专业被聘在岗人员,且任现职内综合考核结果达到合格。第七条 学历、学位与资历要求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三级教师:
(一)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二)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二级教师:
(一)具备硕士学位;
(二)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三)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三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
(四)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三级教师岗位任教3年以上。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一级教师:
(一)具备博士学位;
(二)具备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
(三)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
(四)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
(五)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二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四、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教师:
(一)具备博士学位,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
(二)具备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三)具有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正高级教师:
(一)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二)具有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高级教师岗位任教10年以上。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年不允许申报:
一、弄虚作假,或窃取他人学术成果的;
二、经有关部门鉴定,发生责任事故的;
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未满处分期的;
四、依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其他情形不能申报的。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十一条 一级教师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具有任教学科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能与教学、教研等实际工作相结合。
(二)能较好地掌握现代教育信息,了解本学科教学改革的基本状况。
(三)能较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教学工作量应达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授课时数。正校级领导应当深入教育教学工作中,授课或听课时数达到本学科或学校教师平均授课时数的1/3;副校级领导及以下兼职教师应当兼任1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授课时数达到本学科或学校教师平均授课时数的1/3。
(二)教学效果
1.熟悉和掌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执行课程计划,胜任所教学科大循环教学工作,认真备课,无违反任职学校规定的教学常规及纪律行为;能积极钻研教学,坚持进行教学反思,有1篇典型课例或学习体会文章在校内外交流。
2.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知识经验,基于学生基础设计教学,有较强的课程实施能力及教学能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幅度较大。
(三)参与校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能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认真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节次和教研活动次数,有听课笔记,撰写关于教学评价和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文章。
(四)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既教书又育人,教育效果好,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班主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负责,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效果好,所带班级或所承担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被评为校级文明班级或优秀中队,或承担2次校(乡)级或1次县(区)级主题班(团、队)会,教育效果好;
2.协助班主任共同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效果好,撰写有关素质教育或德育工作的论文或经验总结,并得到同行认可。
(五)教研人员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独立组织过县(区)级教研活动。在县(区)级教学研究活动中上过辅导课。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每年深入学校听评课至少30学时,有原始的听评课记录。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教学中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差异,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在一个教学循环期内所教班级学生的成绩合格率、优秀率明显提高,是校级教学新秀或教学骨干;
2.在校内结合学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教书育人实践活动,在校本教研中骨干作用明显,每年进行专题讲座(包括经验介绍)或校级公开课(包括展示课、观摩课、研讨课和优质课)1次,并有讲稿或教案;
3.获得2次乡级或1次县(区)级优秀教师、或优秀教育工作者、或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或社科类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或教材1部,字数1万字以上;
3.有3项教科研成果在校内交流,或有2项教科研成果在县(区)级学术会议上交流,或有1项教科研成果或1篇经验总结在市(地)级学术会议上交流。
第十二条 高级教师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全面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并能自觉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中。
(二)对任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并贯穿于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中。
(三)全面了解教育教学改革和本学科发展状况。
(四)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教学工作量应达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授课时数。正校级领导应当深入教育教学工作中,授课或听课时数达到本学科或学校教师平均授课时数的1/3;副校级领导及以下兼职教师应当兼任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授课时数达到本学科或学校教师平均授课时数的1/3。
(二)教学效果
1.熟练掌握学科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能出色完成1门学科的教学工作。胜任所教学科大循环教学工作。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课堂教学效果好,在本校或当地有较好的影响,在教学和教研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热爱学生,有很高的课程实施能力及教学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预期的应有的发展。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承担教育教学研究任务,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坚持不断进行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能独立承担校级科研课题,较好地解决问题,并形成教育教学反思或叙事等材
2.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在学校组织的本学科教研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提供2篇教学案例或心得体会。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及时发现并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
(四)坚持教书育人的正确方向,积极探索德育工作规律,针对性、实效性强,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胜任班主任工作,育人效果显著。所带班级学生整体素质好,结合学科教学,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富有实效,组织校级主题班(团、队)活动2次或县(区)级1次,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或奖励,班风优良,获得了校级文明(优秀)班级称号3次或县(区)级1次;
2.结合学科教学,主动配合班主任,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坚持进行教书育人问题研究,成果明显,至少撰写2篇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或经验总结;
3.所领导的学校获得县(区)级文明单位或先进集体等称号。
(五)教研人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研究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熟练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经常组织教学研讨、交流等教研、科研活动,有力推动了校本教研活动。有专题讲稿,有研究成果、总结材料,有深入学校的听课笔记、评课记录等,每学期深入学校听评课至少50学时。每年都在县级教学研究活动中上过辅导课、研究课、或培训讲座。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总结推广素质教育经验,在本学科课程改革实施中,经常有教学案例评析或指导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文章在本院(校)交流或在有关教学报刊上发表。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三:
1.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所教学科成绩在本校同年级或在同类学校名列前茅,学生整体学习成绩提高幅度较大,学生个性特长获得比较充分的发展,在各种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在社会实践活动或科学实验中获得好评;
2.是县(区)级教学新秀或教学骨干,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示范引领和骨干作用。积极探索教学艺术和追求教学特色。至少承担县(区)级有影响的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研讨课和优质课)3次,并有教案和反馈,结合学生发展需要积极组织或参加校本教研活动,进行校级专题讲座(经验介绍)3次,讲座体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实践的要求,并有讲稿,积极参加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建设,能够承担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3.在指导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成绩显著。在学校传、帮、带新教师作用明显,送教下乡或支教作用突出;
4.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近五年来获得县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授予的优秀(模范)教师、优秀(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1次。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或社科类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或教材1部,字数为2万字以上;
3.有2项教科研成果获得市(地)级二等奖,或在市(地)级学术会议上交流。
第十三条 正高级教师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并能自觉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二)对任教学科具有完备、精深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并贯穿于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中。
(三)深刻了解教育教学改革和本学科发展状况。
(四)灵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教学工作量应达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授课时数。正校级领导应当深入教育教学工作中,授课或听课时数达到本学科或学校教师平均授课时数的1/2;副校级领导及以下兼职教师应当兼任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授课时数达到本学科或学校教师平均授课时数的2/3。
(二)教学效果
1.深刻领会学科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能圆满完成1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出色完成所教学科大循环教学工作。熟练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课堂教学成效显著,在全市有较大影响,并能在全市教学和教研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热爱学生,有突出的课程实施能力及教学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预期的应有的发展和较大进步。
(三)具有突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积极主持开展教研活动,主持教育教学研究任务,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坚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独立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重视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理念。有体现教育思想或教学艺术或教学风格的文章或专著; 2.积极引领教研活动,主持省级以上大型教科研活动,或在省级以上大型教科研活动中专题发言或讲座3次。积极组织参加网络教研活动,及时发现并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
(四)坚持教书育人的正确方向,积极探索德育工作规律,针对性、实效性强,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是市(地)级以上优秀班主任,育人效果显著。结合学科教学,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富有实效,组织或指导市(地)级以上主题班(团、队)活动3次,其中省级主题班(团、队)活动至少1次,受到好评或奖励。所带班级学生整体素质优秀,班风优良,获得县(区)级文明(优秀)班级称号3次;
2.结合学科教学,主动配合班主任,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坚持进行教书育人问题研究,成果明显,至少撰写3篇有推广价值的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论文或经验总 3.所领导的学校获得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或先进集体等称号。
(五)教研人员应具备很强的组织、管理、研究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深刻领会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交流等教科研活动,强有力推动校本教研和培训。有专题讲稿、研究成果,有深入学校的听课笔记、评课记录等, 每学期深入学校听评课至少60学时。每年都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并发挥骨干作用。积极参加并主持网络教研活动,总结
推广素质教育经验,经常在网络或其他媒介上发表教学案例评析或指导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培养名优教师业绩突出,指导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活动并获得二等奖5人次,其中获国家级二等奖1人次。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四:
1.教学质量优异,是省级骨干教师(骨干校长)或教学能手,所教学科成绩在同类学校名列前茅,学生整体学习成绩提高幅度大,学生个性特长获得充分的发展,在社会实践活动或科学实验中获得广泛好评。指导的学生在省级以上教育、科技等部门主办的学科竞赛、科技活动中获一等奖1次,或本人获省级以上指导教师奖1次;从事艺术、体育教育工作的教师, 本人指导的学生在省级以上教育、文化、体育等部门主办的专业汇演、作品展或比赛中获一等奖1次,或本人获省级以上指导教师奖1次;职业中学从事专业课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指导的学生在省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主办的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次,或本人获省级以上指导教师奖1次。
2.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示范引领和骨干作用,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在省级以上活动中承担或指导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优质课和讲座)3次,其中国家级有影响的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优质课、讲座)1次。积极主持或参加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荣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作者名次为前三名); 3.在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方面成绩显著,送教下乡或支教作用突出,在本市有较好影响;
4.有1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行政部门一等奖;
5.获省级以上政府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优秀(模范)教师、优秀(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6.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获得特级教师称号。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或社科类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或教材1部, 本人承担字数为6万字以上。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评审标准中所规定的申报资格、评审条件等必须同时具备。第十五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年限均按整年计算。
第十六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工作业绩、学术成果均应为本专业的,且为任现职以后取得的。第十七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以上”均含本级。
第十八条 凡提交的项目、实验等成果必须经同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基础教育机构审批、备案。第十九条 教师进修学校、青少年宫等单位教师的资格证书和学历要求,参照高中教师标准掌握。第二十条 符合本规定申报条件人员,必须通过水平能力测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第二十一条 民办学校中小学教师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评审标准由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