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学科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历史学科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梁源
一、建言篇: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改实验,结合自身的教学,我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推广关键是教师。任何改革,理念先行。“教学案一体化和自学辅导相结合”教改实验同样也是如此!我校通过分年级组召开全体教师会,布置编写学案的任务,强调实行改革的必要性,使教师对教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建议应编写教学案的有关学习材料,印发给每一位教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通过一段时间对“一张纸教案”的学习、研究,我认为其注重对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总之,观念改变是基础,学习是前提,实践是关键,反思是重点,坚持是保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终极目标
二、建构篇: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之一,除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通过一年多的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历史学科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当然,提出这一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贯彻教改,目前这一模式尚不成熟,我们不会令其成为自身的束缚,相反会在课堂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扬弃,以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我们认为,结合学校安排,历史学科贯彻教改理念,必须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和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放到同等地位,否则,教改极有可能流于形式,缺乏自学能力的学生难以在课堂中积极地思考,主动的提问,反而会不知所措。鉴于此,历史学科教学案一体化教改应分为同等重要的两部分展开:
【一】学生篇: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反思
我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是绝大多数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很多学生停留在初中 学习等、靠、要的阶段,故在高一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课。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专门的课时外,应将学法指导贯彻于教学的始终。学法指导课应教会学生以下内容:如何自学历史教材;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记忆历史知识;如何整理知识结构;历史学科常用学习方法;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历史问题,历史作业考试要求,如何进行考后反思等。其中如何自学历史教材是重点,考后反思是难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理论往往过于枯燥,学法点拨课可能效果会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点拨学法,并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全程关注,勤于监督。另外,好其师则亲其道,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人格魅力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会起到制约作用,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管理是否有效、到位。
【二】教师篇:历史学科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
环节
一、学生自学
本环节时间安排为提前一天的历史学科自习。教师提前下发学案。预习学案包括自学目标、知识梳理、问题思考、自学检测、知识网络等内容。预习程序如下:首先用3分钟左右速读教材,把握课本主要内容。其次,阅读自学目标,结合学习目标,重新精读教材,1
用时8分钟左右。默写完成知识梳理部分的填空题,用时5分钟。最后大致完成本节课知识结构,用时4分钟,预习总用时20分钟左右。
环节
二、课堂导入【2分钟】
教师用简洁、简练语言、根据授课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本部分教师应注意,教学风格可以不同,但是服务于目的。
环节
三、自学检测【10分钟】
本部分教师采用听写、提问、板演等方式全面检测学生基础知识,以督促学生记忆教材基础知识。根据授课内容,教师可采用小组互相检查、小组竞赛等方式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与反馈。教师需注意,本部分教师应注意充分发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另外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能力。(这部分是需要调整的部分,如何在有限的课时立调动学生,以及学习小组的建立与运用时研究的重点)
环节
四、重难点突破【15分钟】
教师利用幻灯片或者实现印制的材料,利用史料以及课本材料,精心设计问题,突破重难点。应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对学生所提较为集中的问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部分必须注重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层次性、深刻性,以及学生对问题研讨的主动、深入。
环节
五、课堂总结【3分钟】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归纳整理,前挂后联,完善知识体系。本部分在教师总结,点明重难点的前提下,应注重学生的收获情况。
环节
六、课堂巩固【10分钟】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教师下发学案第二部分,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本部分为8—10道选择题,限定时间由学生完成,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变技巧。教师及时予以订正,并回扣课本基础知识。
以上环节为新授课的基本模式,在实际授课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第二篇:历史学科教学计划表
身为一名历史老师,新学期伊始,就要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一个整体的安排。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学科教学计划表,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指导思想
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中国现代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生基本情况、教材情况的分析:
1、对学生现状的分析:
初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基础差,且自觉性不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这就需要老师遵循循序渐进、通俗易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为前提,避免僵硬的知识灌输,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用准确、生动、有趣、流畅的语言加以表述,同时及时发现、督促,使每个学生都不掉队。
2、对教材的分析:
《中国历史》第四册叙述了我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共六个单元,24课。本书内容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书中正文部分为基本要求,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二)本书中用的文献资料和表格,只极少数学生要求掌握。
(三)本书中用楷体字打印的内容、图画说明和注释,不属于基本要求。
(四)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图画、地图多,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其中,极少数图画、地图,要求学生识别。
三、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
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注重从国情教育入手,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教育。同时也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教材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2、教材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新中国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
五、教学方式和方法:
1、认真钻研大纲,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点及其所对应的层次,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2、加强探究式的教学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狠抓课堂教学,增强趣味,幽默感,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4、讲授切合实际、因材施教,切实做好扶优辅差工作,充分调动班主任和家长的作用。
六、本期教研课题: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以及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七、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略
第三篇:初一历史学科教学案的编制与思考
初一历史学科教学案的编制与思考
溧水县第一初级中学袁美金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归纳比较能力、理解能力;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觉得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是提高历史课教学效果、适应新课改的最好教学方法和途径之一。下面就我进入第一初级中学一学期以来初一历史教学案的编制和运用的实践来谈谈我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历史教学案的基本结构及作用:
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我在编制初一历史教学案时注意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一份完整的教学案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板块的内容:
(一)中考考点:依据每课教学内容,根据南京市历史学科的中考解读中的具体要求,给出本课中学生应该识记、理解、应用的历史知识。这一板块有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阅读考点填空:依据课标、中考考点而设计的基础知识的填空。这一板块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整体感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既可作为学习前的自学路径指南,又可作为学生学完后对所学知识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适当留出部分问题由学生思考,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学生概括的份量,能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师生思考讨论探究:这一板块主要按照课文内容要求,结合历史学科相关信息,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现象的内在、外在联系进行分析,弄清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这一板块立足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可以是教师讲述,也可以是学生讨论,还可以师生共同探究,通过师生思考讨论探究解决课文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四)复习巩固训练反馈:该板块主要是根据课文的重要考点来编制题目,一般有两大类: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与探究,对课文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适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巩固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运用历史教学案进行教学的反思:
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是基于教学案为主要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特点。教学案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运用历史教学案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教会学生学会、会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还有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教学案能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
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我在编制和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在教学案编制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靠一人收集资料、编制题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且受个人水平的限制,编制教学案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问题二: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在教学案教学中该如何兼顾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问题三:在运用教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某些重要篇目因课文的教学内容比较多,要求识记、理解的知识点、考点也多,编制和设计教学案时如果学生动手写的内容设计过多,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一定能做完,这样只能将作业留给学生课后完成。这样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问题四:在使用教学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班级存在着少数同学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案中相关的练习。对于这部分同学该如何对待?
三、历史学案教学的一些设想:
设想一:针对编制教学案过程中的资源不足、时间、教学水平的限制,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针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知识,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多设计一些化繁为简,有针对性的问题。讲授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讲解问题要透彻到位,要始终注意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品质和创新意识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讲重点,讲难点;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不会的不讲。
设想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案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效率意识、合作意识与自我评价的方法,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进行经常性的渗透,同时还应有一套相对较为适合学生特点的评价方法。另外教师使用教学案的关键在于教师敢于放手,做到真正的精讲巧导,甚至有
时可以不讲,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设想三: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引领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既是一种心理倾向,也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有求知的欲望,才能积极思维,努力探索。在历史课学案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兴趣的学习环节。从而使学生能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设想四:在编制教学案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设想学生在学习中的“可能”,设想学生经验基础上的“可能”,设想其“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在研究课标、考纲和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一般性学习目标。而对于需要理解与应用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要精讲、细讲,并让学生记录到课文中。
设想五:依托教研组同行多的优势,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地进行结合起来,在学案编制过程中遇到问题积极向本组内同事求教,力求学案设计得更科学、合理。同时教师要加大学案的批改力度,做到每发必收,每收必改,每改必纠。通过学案的批改来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教学案进行历史课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推行教学案的过程中,我们还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完善。我坚信,只要我们在编制教学案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和探索课堂内外各种因素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我们的历史教学案教学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2008、12)
第四篇:导学案教学模式
导学案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独立自主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学案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一.导学案设计
设计好“导学案”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尝试以下做法: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指导纲要,即“导学案”。其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课前复习与回顾”、“新知导学”、“新知探究”、“巩固训练及达标检测”等,根据每单元谈论话题的不同可以灵活掌握内容设置。特点是:让学生结合导学案预先了解所学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导学案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设计“导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生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导学案”设计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导学案中学习目标体现三维性: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通过了解知识结构来实现的,应在导学案上明确体现,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去落实。而能力与德育目标虽然提出了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与体现,需要师生通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
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在老师设计一个知识结构框架的同时,适当留出部分内容,由学生尝试着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
(二)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
“导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通过小组的自主合作形式,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重、难点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的 向 老师质疑。从而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解决了知识的重、难点,并逐渐的引导学生找到“会学习”的切入点。
(三)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自学纲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像理化生学科是和人类生活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自然科学,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设计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及时小结反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还要有一部分,就是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反馈。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和质疑。及时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老师在课前收集反馈信息,准备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指导。这样既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又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五)课堂检测——注意知识的运用与升华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检测题目,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依据以上方法和要求,“导学案”就可以编制成功了。“学案”提前下发,可以使学生在正式上课前能预先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的链条,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这样学生依靠自己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前进行初步预先消化。学生暂时不能理解和解决的真正疑难问题留待课堂学习。课堂45分钟就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学习,并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恰当的质疑。进而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在自学时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预先得到这些问题反馈,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第五篇:关于学案教学模式研究
关于学案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案的特点:
1、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2、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3、阅读思考是学案的特色,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思考,也可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设计一系列可读性强,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包括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的发展史,著名专家的科研业绩,现代科学的热门话题等.4、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对探索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探索,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二、为什么要进行学案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1、学生学习的需要
2、教学改革的需要(二)教案与学案的区别: 目的:
教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性质:
教案——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
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角色:
教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学案——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表达:
教案——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
学案——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
上课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的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以“教师为本”, 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是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并重点突出,难点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这样学生在上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学生上课只能是一种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学案”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三)“学案教学”的作用
1、为了帮助学生自学
2、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
3、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4、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
5、学案教学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6、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
7、能让学生尝试成功快乐
8、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如何编制学案(一)学案设计的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课时化原则
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3)参与化原则
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二)学案编制的要求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 学案设计和编写的一般要求: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大体上来说,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大纲,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 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三)学案编制的方法
在编制“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中的“学案”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2、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 “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3、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4、通过练习及时自查和巩固学习效果
在“学案”的最后还要有一部分,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自查巩固.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及时从练习中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四)学案编制的内容
学案的编制要以教案为依据,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学习目标
2,知识构成
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3,学习方法
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4,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它有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控制习题数量,按容易题:中等题:高档题为7:2:1的比例来编写,为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水平.导学案与教案不同,导学案的起始为借鉴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然后照搬杜郎口的预习提纲作为路线图的.正如对洋思中学,我们同样应对东庐身怀感激,饮水思源,没有讲学稿就没有高效课堂今天的导学案,但导学案较之讲学稿有本质的超越.导学案重学,讲学稿重讲,导学案服务学生,讲学稿方便教师.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学案编写时要注意: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做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4)应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学生能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一般导学案主要包括: 1.学习目标
2.重点难点
3.使用说明
4.自学指导
5.相应练习
6.当堂检测
编制的学案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四个级别:一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第二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第三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第四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编写学案应注意:防习题化,防简单化,防剪贴化,防量大,防题难。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来实施学案教学:
(1)学案自学,尝试解决,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此期间,老师要有意识的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便使上课的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质疑导学,释疑点拨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些问题已经自行解决,老师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对于大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其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在此环节师生互动,可以老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提问老师或者学生互相提问辩论。对于学生普遍的知识障碍点和疑惑点,教师要进行适时适当点拨。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有利于学生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解决,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体会成功的乐趣。
(3)反馈精讲,自我矫正
通过自学,讨论,质疑,释疑四个环节,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为了再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要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整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
(4)达标训练,反思领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情况,精心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以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重新审视教材,学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领悟,最终达到巩固掌握的目的。
(5)探究创新,拓展思维
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有深远意义。
在学案最后预留的空间,作为学生自学探究,反馈和讨论的记录“自留地”。学生可以记录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记录典型的解题方法,还可以提出相关的研究性课题,并把自己的发现或设想记录上面,在下一次课堂上提出,供师生交流讨论。比如,在学习完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和后就有学生就在提出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相关问题,正好为学习下一节课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