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二中课改总结(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06:3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港二中课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港二中课改总结》。

第一篇:东港二中课改总结

改总

东港二中

2010.2课结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根据教育局的部署,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课程标准》,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来指导教学工作,积极实践,不断探索,使我校的课程改革稳步、健康地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抓静态管理,求稳定。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性。

制订了各种活动制度,做到活动时间、内容、地点、主持人四落实,如每周二下午为教研活动时间,周三下午为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周四下午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建立了各种例会制度,如教研组长、班主任和课题组成员及课改小组的月例会制度,小结和交流每月的工作情况,探讨和部署下阶段工作。健全了教师的学习培训制度和《东港二中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的措施和办法》。

2.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和载体。重视对学校课程的设置和整合,在保证学生基础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基础学力的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各自不同领域里充分学习、充分发展。在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学科课程体系,拓展学科课程的内容,保证了各学科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二、抓学习培训,求提高。

新课程改革已在我校全面启动,而新课改能否得以有效地推进和实施,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综观我校教学现状,我们首先加强了对教师的课程改革培训,通过培训,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了有效的纠正,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加强理论培训

经过通识培训,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抓好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组织了三个层次的学习培训:一是通读,要求每位教师首先要通读新课标,并写好学习札记,从而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标有了感性的认识,从整体上加以把握;二是解读,组织教师对新课标进行解读,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标能准确地理解和接受,从而对新课标有了理性的认识;三是研读,这一层次的学习,要求每位教师能对新课标逐章研读,并结合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每人写一篇“走进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2.深化操作培训

对教师的培训仅仅停留于课程理论的层面上还是不够的,必须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为此我们加强了操作层面上的培训。教务处经常收集一些教学案例,采取“学术沙龙”的形式,组织教师对这些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反思、讨论、评价,从理论上加以阐述,使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教学的现状,领会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吸取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并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3.强化教学常规培训

加强对教师的即时培训,把着力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常规培训上。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制订了新的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的措施和评估要求,切实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开展了“备、说、教、研、思”的系列研讨活动。制订了备课、说课的具体指导意见,下发了备课和说课的范案,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突出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设计;教务处和教研组长每周一节年级研讨课,与教师共同研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每两周召开一次课改会议,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学习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

三、抓教学研究,求发展。

教学工作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实践中求提高,在研究中求发展。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或改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1.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提高教学质量。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优化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方法、训练等)、教学评价”作为系统工程来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我们把课改的着力点定位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力求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每节课上,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主动、和谐和全面的发展。详细制订好活动计划,建立好活动台帐,开展了“备、说、教、研、思”的系列研讨活动。做到每位教师上一堂课改研讨课,每位教师评一节课,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教学论文。例如通过听课,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我们发现,大多数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于形式上,学习的有效性较差。为此,我们召集有关教师进行了专题研究,共同探讨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经过实践、反思和学习,我们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一是建立好学习小组,采取异质分组的方法。二是制定小组学习规则,明确在小组学习时学生学习的4个阶段,即“思、听、说、议”。“思”即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听”即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说”是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思路说出来;“议”即小组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三是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要深入小组参与讨论,进行指导,并及时了解小组的学习情况,以便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2.加强教科研工作,提升办学品位。

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把教育科研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在问题中寻找课题,在思路中寻找出路,把思考化为行动,强化管理,重视过程,讲究实效,在领导和教师中树立教育科研主旋律意识,确立课程改革的超前意识,强化教育质量的精品意识,找问题启动,抓课题带动,借

制度推动,靠“研”教连动,用成功促动,努力激发教师潜心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对学校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我们将抓住课改契机,准确把握课改脉搏,不断加强教学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求发展,努力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

第二篇:东港一中课改总结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全面推进

——东港一中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东港市第一中学

2010年2月20日

开发出18门校本课程。经丹东市教育局审定,我校《演讲与口才》、《趣味数学》、《摄影》、《珍爱生命》、《趣味哲学》、《大孤山的旅游资源》、《健身健美操基础教程》、《竞赛毽球》、《舞蹈--街舞》、《版画的制作与欣赏》、《电脑硬件组装与调试》等14门校本校本教材通过验收。第三,加大科研力度,以科研带动课改。2004年我校刘辉、姚喜清参与的省级课题‚英语创新教育‛通过验收。‚英语创新教育‛的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了。这个课题在教学中产生积极影响,让我们尝到了甜头。2005年我校申请立项的课题有5个,其中‚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版画的制作与欣赏’开发研究‛和‚利用校园广播促进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为辽宁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信息技术课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对‘利用优秀课文片段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研究‛为丹东市课题,‚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为县级课题,而且所有课题主持人均为中层以上领导。立项课题之多,参与人数之多,研究效果之好,都达到了空前。

二、抓住重点,做好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是新生事物,起初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现成经验,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为了达成共识,集思广益,我们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每个备课组每周拿出2小时集体备课,做到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模式。新课改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创建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创新意识。由于我校原有的严格管理和拼命硬干起初还

交流。这次活动在我校产生巨大影响,把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向高潮。目前,我校的课堂教学正向创新、民主、高效方向迈进。

三、突破难点,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

大凡改革都难在人的思想意识上。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改革是有阻力的,改革是需要过程的。新课程改革要想成功,就要解决教师的思想观念,换而言之就是要‚洗脑‛。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三个问题:一是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有些教师总也不肯放下架子,放弃教学过程中主宰者、统治者的地位,始终坚持‚教学不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吗‛的传统教学观念。二是思想上有顾虑,怕玩花架子,怕耽误时间,怕影响成绩。似乎新课改与考试成绩是对立的。三是走过场甚至无动于衷,表现在‚换汤不换药‛,用表面上互动的问答式代替新的教学方法;仍然满堂灌,唱独角戏。鉴于上述情况,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强化教师教改意识。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帮助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站在为了学生终身发展,为了学校长远发展,为了自己未来发展的高度,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

2、调整集体备课重点。要把教学环节、问题设臵、学法指导等教学设计作为集体备课的重点,加强对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研究,彻底改变以往单纯备知识的局面。

3、营造教改氛围。继续通过教研、观摩、示范等形式,由点到面,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大胆探索,积累经验,初步形成有我校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4、加强领导和制度保障。各级领导亲临一线,深入课堂、备课组,长到备课组长的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而且对培养效果有严明的奖惩办法。教各处制定新教师培训计划,分三个步骤实施: 第一步,岗前培训。校长、主管校长、教务主任、政教主任和学年组长必须认真履行对新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的职责,骨干教师专题介绍教育和教学经验,备课组长言传身教如何备课、写教案。期间,教务处组织新教师参加粉笔字比赛和说课汇报表演。

第二步,岗中培训。由政教处和教务处牵头,针对新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进行教学方法、如何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怎样开好家长会等内容的培训。各级责任人定期定量地深入课堂听课,随时与新教师沟通,及时对新教师指导。

第三步,阶段总结。教务处根据学生问卷和通过听课等途径了解到的情况,详细总结新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得失,指导新教师如何扬长避短,迅速提高。与此同时,教务处安排新教师上教研组内的汇报课,组织老教师会诊和指导。

在《青年教师培养责任制》中,对新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要求新教师必须一个月入门,一年达标,五年成为骨干。学校为新教师创造有利的成长条件,组织新教师拜师,举行青年教师说课大赛、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大胆任用青年教师。学校还专门设立了优秀青年教师奖和教学新秀奖。

由于制度上的保障和领导的重视,我校的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来看,绝大多数青年教师能胜任本学年本学科的教学

第三篇:东港六中课改总结[模版]

课改培训总结

东港六中 2010.2

我们学校在这次课程改革中,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使今后的课改之路走得更好,我们把实施新课改以来的一些做法、困惑与思考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充分认识课改的重要意义

2003年9月,我校在进行新课改实验的同时,就提出“理念先行”的课改口号,组织教师学习课改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为了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学校在2006.11.12.15期间组织了课改推进月活动。请程贵福校长做东港六中课改推进月动员报告;请高级教师张林老师做讲座报告“新课程与教师成长”;特邀教研员和我校名师成立教学督查组对我校部分年级教师的教学流程各环节情况进行督查;教科处李主任做关于课改理念下的学生评价的讲座。举行课改论坛。要求我校教师每人围绕新课改理念与实践写一篇论文。选择有价值的十篇进行交流;在此期间,凡本学期还未开课的老师,要在课改推进月中完成;每个教师完成一篇课改教案,并编成教案集;课改推进月总结会。评选课改先进教研组和课改

先进个人。

二、认真组织,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

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为带领教师走进新课程,保证课改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程贵福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李振清为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并组建了由教研组长、教科室成员、骨干教师组成的课改指导小组,请东港市教研室的的专家作顾问,研究课改问题,确定课改方向,部署课

改工作,加强课改管理。

认真贯彻上级课改精神,制定了《东港六中课改实施方案》、《教研组

课改工作计划》,并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认真贯彻落实。

大力宣传课改工作。学校利用家长会,并通过《信息报》等材料,积极向家长宣传课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向家长宣传这次课改的主要任务,介绍我校实施课改的情况,并就家长怎样做好课改的配合工作等问题做了指导。为课改提供保障。

三、加强校本培训,使培训工作制度化

师资培训问题,是搞好课改的关键,为适应课改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开展了多元化的校本培训与研究。

举办专题讲座,每个月学校组织新课改的集体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活

动。

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的学习与研究的领导,我们把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安排特意出现在每周学校总的工作安排表上,并采取领导包组、检查活动内容等措施,纠正了教研活动的形式主义倾向。

以课例为载体,进行教学反思。我们利用每个学期每人一节课的机会,请各教研组新课程理念体现较好的教师出示一节课,以这节课为载体,组织全体教师共同来评议。哪些课堂设计,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哪些地方还是老做法?这样的课例分析深受教师们欢迎,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触动最

大。

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组织的课改培训,使他们及时得到充电和洗脑。每次外出培训的教师,回来后都要写出详细的学习体会,按阶段编辑成集,放在教师阅览室交流切磋,发挥培训的辐射作用,达到

资源共享。

三、抓住关键,突出课堂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课改中重中之重的工作,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成为我们全校工作的重点、焦点。

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一系列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骨干教师学期初的“示范课”;参加课改实验的初一年级每位教师出示了“课改公开课”,新调入的教师出示了“研究课”。对出课的教师有三个要求:必须上交精品教案;必须试讲,要求各备课组参与指导;必须主动邀请指导小组听课。这些课改公开课成了大家共同商讨新课堂、新理念、研究新教法的一个载体,不仅出课的老师课堂教学行为得到一次洗礼性的改进,在设计课、听课、评课过程中,全组的老师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课堂上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多组织探究、合作、体验式的学习活动,老师们在课改中有很多体会、感悟,收获很大。

四、转变观念,改革师生评价制度

我们尝试改革以往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为原则,进行了教师、学生评价的探索。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尝试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坚持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号召教师从各方面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同学们产生了成就感,增强了上进心。

五、校本课程的初步实施

制定了《东港六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组织教师编写的校本课程有《作文舞台》、《佳句佳词欣赏》、《心理健康教育》。

六、课改实施中碰到的困惑

1、中考制度不进行改革,我们在进行新课改时总觉得放不开手脚,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框框。

2、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彻底贯彻新课改的指导思想。

3、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误区。第一,合作性学习流于形式而无实质,一是一些讨论问题的设计过去简单,甚至毫无讨论与探索的价值;二是讨论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老师就叫停了。

第二,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强调“对话”,所以有些学科的老师整节课上实行“满堂问”,虽然课堂上师生互动,但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问答过于平庸,无启发性。

第三,很多教师缺乏现代课程观,总认为课程建设是专家的事,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不够。我们要尽快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引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工作在我校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是由于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我们的工作还很肤浅,我们取得的成绩和进展还很有限,希望有关科研部门和专家经常到基层解决疑难问题和困惑。

东港六中

第四篇:兵团二中数学组高中课改总结

兵团二中数学组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总结

兵团二中数学组

虞建友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对这三年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总结,那就是:一份成果、两点心得、三个反思。

一份成果: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我们兵团二中探索新课程教学,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一份重要成果,因为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这种教学模式形成过程收获的种种。下面我就说说这种种收获。

首先谈谈导学案教学模式对我们班兵团二中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帮助。

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愿意改革的环境的,兵团二中作为兵团样本学科的样本学校,对新课程改革有决心、有信心。领导支持,全体教职工积极配合。才使得新课程改革在兵二顺利进行。

为了能使导学案既能发挥指导学生自学的作用,又能帮助教师准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导学案的编制必须要凝结全备课组集体的智慧完成才行。

每周四一次的备课组活动,每月一次的教研组活动都能正常、有效地进行中,都在围绕探讨新课程教学和新课程高考备考中顺利开展。通过老、中年教师带青年教师,师徒结队互帮互助等形式,使得教研组、备课组气氛融洽,教研氛围浓厚。一个小小的导学案,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更给兵团二中数学组注入了一管新鲜血液,使整个数学组都有了生气,围绕一个课题,可以争论的很激烈,但是大家又都拿出自己最真的东西,共享自己的资源、心得体会。我觉得导学案的最大优点是资源共享。每个人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可取之处,当然也有不足,这时就可以通过导学案了解他人对教材的处理,从而取长补短。尤其是对年轻老师来说,更是难得的快速掌握教材,学习宝贵经验的机会。对数学组后备教师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由于我校是数学是兵团新课程的样本学科,再加上我们实践的导学案模式,以及新疆各学校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新课改等原因,我校这三年多次开展面向全市、全兵团的研讨课、展示课、观摩课。

2008年9月-11月,吐鲁番地区中学、石河子一中、二中、铁三中、五家渠学校等多次来我校听课、交流。其中谭佐银、冯建华、耿梁燕、虞建友、杨丽五位老师都上了备课组内的公开课,分校季跃先、赵咏梅、赵娟丽三位老师也在备课组上了公开课。在学校和市教研中心的组织下,乌鲁木齐教研月活动在我校进行,有杨丽和虞建友两位老师上了两节市级公开课。

12月中旬,谭佐银老师带《向量的减法及几何意义》的课去和丰上指导课。

2009年4月9日下午,我校数学教研组面向乌鲁木齐市数学教师推出两节新课程公开课。本次活动乌鲁木齐市各个中学数学老师约百余人积极参与。由高一备课组杨丽老师上了《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谭佐银老师上了《直线和平面的平行、平面和平面平行的性质》。这两节课都是使用导学案来授课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我校高一年级在新课程教学中摸索出来的新的教学模式。虞建友老师代表高一数学备课组做了《关于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的报告,向全市高一数学老师介绍了我校高一数学组近一年来使用导学案的心得和体会。

2010年4月17日,我校高一数学组按照样本学科三年规划的计划,组织所辖各师局的老师在兵团二中五楼学术厅举行了“新课程观摩课”。参加数学样本学科展示课的教师有兵二的刘晓春、杨丽老师、五家渠高级中学的郭丽教师、农13师红星中学的李仕芳老师。

2011年4月,我校举行了“骨干教师展示课”,“初高中新课程同类课观摩”,“青葵杯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谭佐银、张丽娟、刘素艳三位老师上了展示课,其中谭佐银老师讲的是高三复习课《几何证明选讲》、张丽娟老师讲的是《组合与组合数》、刘素艳老师讲的是《线面平行的判定》。

通过这一系列的公开课,使我们数学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在各种活动汲取营养,总结经验,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了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对新课程的驾驭能力,教师队伍成长速度之快,是历年之最。我们数学组也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

其次,再谈谈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帮助。今年兵团二中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重点率再次提高,尤其是平行班重点率大幅提高,有的班甚至达到90%。总结时,大家感触最深的是导学案的使用,让我们教学中真正做到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真正做到了。因为我们的导学案设计的时候就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了当时我校四个层次的学生,既重视基础,有兼顾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课后的巩固练习,通过分层设计,既照顾了优秀学生,有照顾了学困生,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部分,从而保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终坚持到高考,取得满意的成绩。

导学案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指导学生预习的学案,认真坚持使用它提前预习的学生会逐渐养成自学的能力,即使以后的学习中没有导学案,学生也能快速找出课本中的主要内容、重难点。今年教师节我收到的祝福和感谢短信、空间留言中,有学生说“感谢您对我们自学的要求,大学就靠自学,老师讲得很快,必须自己预习”,还有学生说:“我们高数老师就是个中文系的,把书上的文字念一遍就完了,根本不解释,一节课就念二十几页,还带着方言,不过我已经自学到他前面了,你放心,不会给你丢脸的”。

我们针对导学案的使用,做过两次全年级反馈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来看,第二次问卷调查中喜欢用导学案的学生明显增加,占到全年级的78%,这说明学生高二就已经学会预习和自学了。

再次,谈谈道学案对教学的帮助。新课程实施不久,很多老师觉得课时不够,而我们数学组却没有明显感觉。因为使用导学案后,课堂容量增加,这是导学案最明显的特征。平时用小黑板或投影所包含的容量,远远不如导学案呈现的丰富。

最后,我想说一套好的学案,通过每个年级的使用不断修正,最后以符合自己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电子文本保存下来,对以后的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借鉴。我校已经印刷了必修1和4的导学案,而我们年级组在今年的教学中,继续使用着,因为新一轮的教学中,我们感觉没有导学案,一节课上的又累,学生听得又迷糊。

两点心得:

1、课程内容次序的调整

将数学5中不等式的线性规划内容安排在数学2的直线方程之后。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学生理解“斜率”的概念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线性规划的区域。也能更好地理解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对解决线性规划问题很有帮助。另外,在学习数学2的立体几何内容后,将数学4中平面向量的内容类比到空间向量,“提前”讲了数学选修2-1中的空间向量内容,这样做使分科后的文科生在高考中多掌握一种解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

2、选修4系列的大胆尝试

在选修4系列的学习上,乌鲁木齐市教研室指导的是文科选修4-1,理科选修4-4和4-5。我校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安排的,但是在经历了几次模拟考试之后,根据试卷选修试题的特点,文、理科生都将选修4-

1、4-

4、4-5都学了,但是我校并没有占用正式的课时,由于高

一、高二的导学案学习模式的培养,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于是,我们要求学生自学,文科自学4-

4、4-5,理科自学4-1。然后写出该模块的总结,做到对该模块基本知识的了解,教师在讲解模拟题时将解题方法渗透。争取做到“多面开花”,让学生在选作的3题中保证至少一道能完整得分。

三个反思:

首先要声明的是,这三个反思是我个人的思考,不代表我们数学组。

1、关于必修模块的教学顺序

我校按乌鲁木齐市教研室的要求,使用的是人教A版教材。该教材必修分五个模块,分别是必修1至必修5。在2008年9月在石河子大学的新课程培训中,我们就思考过学习顺序是1-2-3-4-5还是1-4-5-2-3。后来按照乌鲁木齐市教研室统一安排确定为1-4-5-2-3的顺序。

确定为这个顺序的理由如下:第一,数学

1、数学

2、数学

4、数学5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相同,教师们都比较熟悉,教学上驾轻就熟;第二,数学3的内容(算法、概率统计初步)相对独立,可在任何学段讲授;数学3中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放在后面,给教师熟悉这个模块的新增内容留有相对较长的时间和空间;第三,在学完数学5中的“线性规划”后再学数学3的“几何概型”内容效果更好。

在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第一,在数学5中讲解“线性规划”时出现了“斜率”的概念、解三角形中出现了空间图形,而此前的教学中没有这个内容,必需补充。在解析几何知识不充分的情况下讲向量的坐标运算,三角函数的定义等等,也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第二,在数学1的“二分法”教学中已经渗透了算法的思想,在数学

4、数学5的教学内容中就有更多的内容突出了算法的思想,例如平面向量、数列、一元二次不等式、线性规划等等,多次用到和给出程序框图,一些例题和习题不好使用,给教学带来不便;第三,最后讲数学3时,教材中又没有数学

4、数学5中内容的算法例题、习题,教师必需自己寻找或者编拟这些材料,否则那些丰富的内容就浪费了,教学也会有些单调,也不符合突出算法思想的教学理念;第四,数学

1、数学

2、数学

4、数学5的教学内容历来都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多、要求高、难度大的知识过于集中,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负担可想而知,后面的一个学期又略显得轻松;第五,按照这个顺序教学,要求学校和教师有一定的校本教研的能力,有一定的补充、改编和调整教材的能力,相应需要增加一些教学研究的力度。

一轮课改之后,再次思考1-4-5-2-3顺序的好坏时,又有了新的想法:

首先,1-4-5-2-3的顺序的确让老师们驾轻就熟,但是恰恰是这样的顺序,使得很多老师在教学时又回到了传统数学的教法上,忽略了课标的要求,按照自己以往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来教,不知不觉的就“挖深”了,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使得原本就紧张的新课程课时更加不足

其次、前四个模块是高考中的主体知识,在高中一年级就要全部学完,而且是直接拔到高考难度,学生的学习困难可想而知,使很多学生对原本就认为枯燥、困难的数学产生极大的抵触,造成很多学生学习的结果都是“夹生饭”。而高二的第一学期学数学3时,有相对轻松,等5个模块学完,学生几乎忘记了前面所学的内容。如果用1-2-3-4-5的顺序是不是就会更好呢?由于没有实践过,不敢在此妄言。但是我想编者编排1-2-3-4-5-的顺序也有他的道理,或许按这个顺序上,对所有老师都一样,受传统数学的教学的干扰小些,不会急于将要求直接拔高到高考要求,真正贯彻新课程“螺旋上升”思想。亦或这样的学习张弛有度,松紧结合,会让学生学的不太痛苦,不会丧失对数学的兴趣。到底哪个更好,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再次,现在细细想想高一一年所学的必修4个模块,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直线和圆等内容,相对于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等,与初中知识最为接近,衔接或许会更好,算法虽然新,但是难度并不大,我认为在高二学习必修5,效果会比在高一下学期学好。

2、关于“授渔”和“授鱼”

关于这两个词的讨论,多次出现在各类研讨会上,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再次思考,尤其是最近看到新闻上说北大数学系的新生因为大学数学学不好上吊的事,更让我再次思考这二者的关系。我个人认为,我们所有老师都不是单一的教“打鱼的技能”或者“只管给鱼吃”。都是二者兼有的。所不同的是二者所占比列不同。只教“打鱼技术”会饿死学生,在教学中就是学生能听懂课,会思考,但是做题就错。只给学生“鱼吃”的,会造成学生离开老师就“饿死”,在现实中就是学生上了大学不会学习了。以至于很多学生调侃说“高数就是一棵大树,上面挂满了学生”。我认为高

一、高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多于让学生照葫芦画瓢的做题。高三时让学生按模式化、套路化、规范化解题多于教学生各种高明技巧。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应试的学生,更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负责,活到老,学到了,可见学会学习多么重要。

3、关于“螺旋上升”

前面提到,新课程内容安排始终是螺旋上升的,而我们的教学却“不敢”让它螺旋,使得我们在高

一、高二的学习中就不自觉的加大了难度,或者直接就上升到高考难度,我想的是,我们如果真的敢放手,就讲课本中的知识,等着这些留在以后螺旋上升,是不是会让新课程变得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好又轻松?而我们为什么不敢呢?是学校的各项评价量化标准束缚?是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是各种率的要求?改变教学理念仅仅是老师的事吗?以上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总之,新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研究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独立思考、交流探讨、学习研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前进。发现问题、反思教学、总结经验教训,是我们的根本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将由肤浅的、稚嫩的学习,逐步走向深刻的、成熟的学习,教师也会在使用新教材的同时,逐步走向成熟。

以上就是我们兵团二中数学组对本校这三年高中数学新课改的总结与反思,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第五篇:修水二中课改汇报材料

修水二中课改汇报材料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从2013年秋季开始在四至九年级实施“30+15”高效课堂改革,而一至三年级则注重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科目:小学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初中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

一、加强领导管理

校长是推行“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负责人,校长指导教研处制定推行“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推行“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督促推行“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研工作。成立修水二中推行“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组,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保障,加强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研究的领导,认真做好规划、管理、督导、总结等工作,确保我校全面推行“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落到实处。

(1)修水二中推行“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领导小组: 组 长:梁秋生

副组长:梁学华、谢良生、梁新民、梁学春、晏平

成 员:王诗云、查吉安、桂促波、周彬林、陈忠东及其他班子成员(2)修水二中推行“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业务指导小组: 组 长:梁新民

副组长:桂促波、周彬林、王小年、郭长彬 成 员:各教研组长、副组长及学科带头人

教研处具体负责“30+15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教研工作,负责“30+15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教研具体策划,拟定实施方案,负责各教研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全体教师研究工作,科学规范地开展“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研工作。教研组是“30+15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教研的基本业务组织单位,要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教学教研计划,研究、探索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强化教学模式

我校实施“30+15”高效课堂的理念:给学生讲明白不如引导学生想明白。“30+15”高效课堂的目标:让学生把智慧表现出来而不仅仅是把知识装在脑子里。“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四大流程:导学(出示目标,呈现问题)→先学(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后教(小组展示,教师点拨)→练习(达标训练,评价反馈)。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优化课堂结构,全面关注学生的“学”,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益高起来”,让学生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以“有效的教,促进有效的学”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在常态教学条件下,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实现多纬度的“先学”与“后教”的有机统一。

三、规范集体备课

高效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理念转变:知识问题化,问题互动化。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即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转化为不同的探究问题,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并能引导学生阅读和主动思考。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就是由过去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现在的“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找到了教与学的有效结合点。

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师生共用“教学案(课件)”,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教学案(课件)”以“教学内容问题化”为主线,以“开放和生成”为特征,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教学案(课件)应包含学习目标和重难点、问题导学(教师在课前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情的分析,预设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教学重点知识和疑难问题、达标检测、小结反馈和学生有必要了解的课外知识等内容以及教后个人反思并布置课后巩固训练(教辅资料)。我们一直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教学案(课件)”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同时,我们提倡“白板+黑板”教学,解题过程和需要板书的内容教师尽量用粉笔书写在黑板上。

四、科学组建小组

科学分组,各班组建6人学习小组、12人行政大组。组建学习小组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家庭状况等情况进行分组,并分行政大组进行班级管理和学生考评。分组时可先将学生按1:1:2:2比例分成A、B、C、D四等级,再由A和C组成学习小组、B和D组成学习小组,这便于同层次学生讨论交流。然后AC学习小组和BD学习小组又组合成一个行政大组并创建组名(如牛顿组、梦幻组等),形成组训、制订组规(由组内成员讨论制订)。对号入座,编排座位时行政大组中AC学习小组坐前、BD学习小组坐后,AC学习小组中的A坐中间、C坐两旁,BD学习小组中的B坐中间、D坐两旁,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又便于科任老师对小组进行加分时,基础较差(坐两旁)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可以给所在小组多加些分。

五、强化小组建设

组内成员合理分工,每个学习小组应设学习组长(小老师)1人,学科组长(科代表)2-3人或每科1人,每个行政大组则要设行政组长(小班主任)1人,班主任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组内职务。(1)行政组长职责:协助班主任、班干部负责本大组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督促其它组长按规定及时开展各项工作并记录每周、每月、每期对组内成员的评价。(2)学习组长职责:负责组织合作学习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讨论、合作的机会,维持学习秩序,有效提高学习成绩。(3)学科组长职责:负责本学科学习活动中的示范与辅导,并对学科作业进行检查。

小组成员的培训主要以培养合作意识为主,抓好学生五种习惯的养成。(1)培养学生协作配合的习惯,引导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协作意识、责任意识,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完成任务。(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减少依赖思想。(3)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的习惯,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做到不插话,能够抓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5)培养学生友善待人的习惯,引导小组成员加强沟通和协商,学会谦让,学会正确处理小组活动中的矛盾与纠纷。

六、推进合作学习

有效教学是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引发学生有效的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独立思考,使学生实现爱学、会学、学会。因此在“30+15”高效课堂教学,要明白三个目标。学生自学目标:领会课本的内容、学会阅读的方法、体会自学的乐趣;小组合作探究目标:会说出学习重点、会倾听同学发言、会纠正同学错误;师生交流展示目标:会归纳学习问题、会陈述小组意见、会质疑别人观点。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应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七、开展课堂教学评价

采用“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实现三个“转向”: 1.评价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评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了多少(包括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的培养等);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发展。通过评价这一手段,促进教师认真确定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并按照“30+15高效课堂”的教学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教师怎样教(知识结构、教态语言、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看学生自学的情绪,是否紧张地动脑、动口、动手,自学的效果如何。即使对教师的“教”,也要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是否紧张地学习、效果怎样来评价。教师备课,重在备学生。教师要把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能力不断增强。

3.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一堂课应能最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教师备课、讲课应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杜绝形式主义“花架子”。

八、实行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包含教师业绩考核、学生学业考核和班级考核三项。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它还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传递、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每堂课都是师生共度的生命过程,师生双方都应该有积极的心理体验。评价一节课不仅仅看教师的教学状态,更要看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活动的达成状态。评价一个教师,除了看教学成果,更要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

(1)教师业绩考核,根据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实行综合考核。教学过程考核实行问卷调查,分学生满意度好、较好和一般,一般达30%以上取消优秀教师选评资格。教学成果考核根据考试成绩,将平均分、优分率和合格率分别按50%、30%、20%计算单科考评。

(2)学生学业考核,由班主任根据德育考评和统考成绩分期中、期末进行综合考核。各个大组表现由班主任根据考核细则对各大组进行考核(考核细则由班主任、班委会制订),评选出A、B、C三等级(A、B、C等级各2个大组)。其中:A等级大组给予6个奖励名额,含学习之星2个、希望之星2个和进步之星2个;B等级小组给予4个奖励名额,含学习之星1个、希望之星2个和进步之星1个;C等级小组给予2个奖励名额,含学习之星1个、希望之星2个和进步之星0个。

(3)班级综合考核分一至三年级组、四至六年级组、七年级组、八年级组和九年级组五个年级组期中(阶段)、期末(全期)进行两次考核,由政教处根据班主任工作等级考核和教研处根据班级综合评估等级考核进行等级评定。政教处最后根据各班A、B、C等级数目分年级组评选出2个班级作为优秀班集体,3个班级作为良好班集体,其它班级则评为合格班集体,其中获得优秀和良好集体颁发奖状。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想顺利地实施,学习小组建设、教学问题设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念落实、自主学习安排、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交流、达标检测组织等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正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修水二中教研处

2015-5-28

下载东港二中课改总结(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港二中课改总结(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宁二中课改方案

    1604班课改方案 本次课改为实验班开设,涉及科目为1604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生物、地理7个科目。主要参照模式为27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271法则”三重解读:1、即......

    长子二中课改汇报材料

    长子二中课改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 首先我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课改观摩研讨会,并向大家汇报我校的课改工作。我感到,这既是一次校际经验交流会,也是一次课改工作......

    个旧二中2006年课改工作总结

    个旧二中2006年课改工作总结 我校的课改工作开始于2002年,至今已进行了4年,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发展,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犹如春风雨露一样滋润着每一个从教者的心田,我校的课......

    洪洞县大槐树二中课改工作汇报材料

    洪洞县大槐树二中课改工作汇报材料 我校自2003年二月在县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先后在初一、初二年级全面启动,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校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昌乐二中“271”课改学习心得和体会

    昌乐二中“271”课改学习心得和体会为期3天的校本培训,让我对“217”高效课堂有了深刻的认识。这种课堂模式以追求课堂效率的最大化为目的,以导学案、训练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

    铜梁二中课改新探究

    铜梁二中课改新探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关键环节。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自尊心,同时学生的压力大,情绪波动明......

    个旧二中初中课改工作总结

    个旧二中初中课改工作总结 (2006年9月——2007年10月) 去年九月,在市教育局、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在总结初中一期课改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初中年级继续实施教学课改工作。回......

    东夏二中课改工作汇报材料

    东夏二中课改工作汇报材料 一、听李炳挺教授课改报告以后的感受 自从2013年12月20号上午听过李炳挺课改报告以后,再次加深了对课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其中对李教授的“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