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课改引发教师思想的几个转变

时间:2019-05-13 06:4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入课改引发教师思想的几个转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入课改引发教师思想的几个转变》。

第一篇:深入课改引发教师思想的几个转变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深入课改引发教师思想的几个转变

作者:杨 丽

来源:《职业·下旬》2009年第09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思想也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转变之一:课堂由重形式变为重实效

课改伊始,教师们的课上得是形式多样,热热闹闹。例如,有的老师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既有音乐欣赏、绘画表演,又有地理知识竞赛、物理知识讲解等,有时听课的人都整不清是在上什么课。再比如,语文课要求听说读写,那好,不管什么课,多少内容,上课时听说读写,样样必有。眼看时间不够用了,该讲的不讲了,来个“我问你答。”“满堂灌”改成了“满堂问”。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那好,既然合作那就小组讨论吧,不管需不需要讨论,都得有这种形式。不管讨论的题目难不难,五分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两分钟刚过就喊停……如此等等,相比传统式教学,课上的确有生机了,但效果呢?先不说,只要课上得新、上得奇,就是创新就是好课。

几年过去了,实践证明,光玩花架子是不行的,课还得踏踏实实上,教师该讲的还要讲,学生该练的还要练,重实效才是硬道理。

转变之二:由单纯重能力培养变成知识能力并重

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能力”是当代社会对人提出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如课堂上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允许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敢为人先”,即使出现错误,教师也要表扬、鼓励,生怕伤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课上,学生说得多了,教师说得少了,结果造成学生会说不会写,会说不会读,能理解不会表达……语文成绩一落千丈。其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完备的基础知识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很难产生质的变化,各种能力和创造力的生成也将失去依托,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力度,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挖掘教材的关键点,发现教学内容与创新精神的有机结合点,然后通过形象的启发,巧妙的点拨,教材的知识结构才会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储备才能迅速向创新学习的轨道延展,而非单纯为培养能力的放任自流,只有知识的学习与能力并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转变之三:重点目标的确定和方法的选择

一节课45分钟,如果有七八个甚至十来个教学目标显然不能实现,而目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好坏与成败,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深入教材,深入学生,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讲成效。因此,三维目标的确定成为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法可谓是灵活多样表演法、讨论法、合作法、演讲法、竞赛法等等不一而足,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慢慢做到了心中有数,知道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教法最管用,比如对文言文的学习,就有先读后译再讲解法、先读后讲再翻译法、讲故事法、自学法等等。这样,有目标、有方法、有干劲、有成效。

转变之四:多媒体应用有选择

起初,用多媒体上课的确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所以,不管该用不该用,合适不合适,教师每节课必用,时间一长,当学生出现观看倦怠之时,教师们才发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利也有弊,学生动手少了,形象思维被禁锢了,学习兴趣慢慢减弱了。

几年过后,教师们虽然电脑越来越熟练了,课件制作技术水平更高了,但大家更趋向干务实。老师们更追求的是实用,很少再见到那种一节课换几十张花花绿绿的课件的情况了。转变之五:重视综合实践活动

课改初期,教师们总担心课时不够用、实践活动课太费时间、实践课学生不好组织管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常遭冷落。

近几年的中招考试,随着命题的导向,综合实践活动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重视,而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尝到了甜头。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了自己,认识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转变之六:教师的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当学校首次提出写反思总结之时,许多教师都不理解,认为学校故意增加教师负担。几个学期下来,教师们慢慢尝到了甜头,由起初的被强迫变成了自觉自愿的主动行为,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经验,反思已经成为了日常工作中的一种习惯。

第二篇:浅谈课改中初中英语教师的转变

浅谈课改中初中英语教师的转变

结合对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认为在初中阶段对英语的教学要求不再是单纯的听和说的技巧训练,而必须把发展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融入到培养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中去,这是一个在理念、目的、内容、模式等方面的整体教学体现,要搞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重点的转向。

一、由重教师主导教学转向重学生主体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要能动地发展他们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只要我们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能自觉地将这种意识体现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才可能得到体现。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口实践的空间。

二、由重按部就班转向重体现情趣的教学

情趣教学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又指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着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有情趣的活动。因此,情趣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而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研究表明初中阶段仍然是学生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我们在情趣教学的探索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当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他们英语学习水平的决定因素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其中,教师又是情趣教学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情趣教学中,要大面积地引发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为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审美情趣、语言素养和组织才能,教师在课堂上举手投足、微笑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全身心投入,会将学生带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地。

三、由重知识传授教学转向重课堂实践

英语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精心设计,重视学生的参与,强调向学生提交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与活动,以保证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足够的机会接触目的语,教学中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英语练习机会,使语言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设法给每个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外,还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划分成行、排、组、同桌等单位,还可按学生的英语水平组合,以加大学生的活动量,变学生的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所以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是多信息和高密度的,为使教材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我们还必须增大信息量,因为内容的增设,既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智力活动的质量,又能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课本以外的材料,开拓知识视野。

同时,由于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诚然,英语教学中,要完成较大量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而要做到快节奏,就必须注意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结构严谨,不至于因为教学环节的松散而造成时间上的不必要的浪费,教学中当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时,教师便可设计相对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语言情境中进行实践。例如,教师让学生向班上的同学描述自己的个人情况,自己喜欢的动物、水果等等,这些活动需大量运用所学句型结构和词汇,因而大大提高了所学语言的再现率,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由重传统教学手段转向重现代教学方式

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四十五分钟的英语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必须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激励因素。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辅助工具之一,但黑板的短处之一是难读难写,而且教师不得不背对学生,从而失去了对班级的控制和与学生的目光交流。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投影仪、录音机等先进教学仪器的引入,曾经给英语课堂带来了生机,但仍因其不能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极为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且正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用多种媒体来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第三篇:现代师生关系引发教师角色的转变

现代师生关系引发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国有“一生为师,三生为父”“师徒如父子”的古训,把老师的地位看的高高在上,容不得学生任何的不尊和挑衅。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观念越来越受到挑战,面对当前形势,面对现代学生,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更应该进入反思时期,新的要求,新的理念也已渐渐的深入人心,作为教师的我们,传统的观念是否落后了,是否有距离,是否还在一成不变的墨守成规?是否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有被学生“下课”的可能?“我变,故我在”,这是时代的要求。

现在已进入二十一世纪,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家庭的溺爱,社会的包容,媒体的引导,使他们成为一批注重自我,张扬个性的群体,这与我们这一代人强调共性的东西较多是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的审美情趣,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也不乏娇生惯养自私狭隘的一面。他们柔弱,敏感,易受伤害。迫切希望老师、家长能够理解、关爱他们。

因此,建立、健全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认为现代师生关系应该包括下列四种关系。

一、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民主、平等、相互尊重是形成融洽师生情感的前提条件,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因为同教师一样,学生也有着人所具备的一切尊严和品格。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人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社会意义上的人。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大多数老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甚至把学生看做容器、工具,当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现象相当普遍,在经济、文化、教育欠发达地区更为突出。

都说尊重是相互的,今天你尊重他,明天他尊重你。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学生的理解、尊重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用魏书生的话说“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现代师生关系也就无从谈起。教师是师生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因而自然在建立民主、平等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二、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教与学“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教学效率。教、学合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是师生建立朋友关系的前提。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既包括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大量实践表明,成为朋友的师生之间,彼此都充满了信心。这种双向的期待和影响大大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增强了教师教好学的信心,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自信。

三、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内涵。但现代教学中的“教”已不再单指“传道、授业与解惑”了,它包含下列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学高为师。教师“闻道在先,术有专攻”,掌握着教学的方向、内容、进程和质量,自然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知识的源泉。第二,身正为范。在学校生活中,教师要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许多高尚的品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指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教师“教”的重要内容。第四,强化学生人格建构意识,促进人格结构不断完善。人格是客观现实与人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具体的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学生的世界观、理想、信念、性格、气质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的塑造与改造,使知、情、意、行协调统一,形成一个心理活动和谐、均衡的心理系统,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上几种关系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现代师生基本关系。基于以上几种新型师生关系,现代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转变自身在知识传递方面的角色态度和行为方式,重新塑造自己的教师形象。

一、由知识的权威者成为知识的组织者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掌握知识,寻求共同发展的过程,它涉及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育史上,教师在知识问题上的权威是不断下降的。随着知识合理性的不断修正和扩展,知识大众化了,如果教师在一味的“维护”自己的权威,结果只能遭到学生的嘲笑,其威信下降更快。因此,教师不能在以课程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自居,现代教师威信已不在依靠对某类知识的占有,而应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把各种知识组织起来,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中获得。

二、由知识的传递者成为学习的促进者

现代人类总体知识加速增长和快速更新使得学校中尽可能多的开设科学课程,并要求学生牢固的掌握。然而一定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学生从大量的知识内容中解放出来,形成一种探究知识的兴趣和习惯,以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教师就不能在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应该把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灵活知识迁移的能力作为学习的主要任务,扮演“学习促进者”的角色,现代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阐释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

总之,教师在面对新时期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对教师的全新要求时,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不断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方法,才能取得工作的新业绩,才能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第四篇:课改环境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课改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于教育而言,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一个信息来源极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教师已不再像从前那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信息渠道。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验和推广,历史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伴随新课程的推行,历史教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产生许多新的特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新课程呼唤着历史教师角色的重塑与转换。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我认为,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有如下变化:

1、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古之韩愈所说“传道、授业、解惑”,反映出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领域的绝对权威,是知识输出的唯一源泉,教师承担着将人类社会一代代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通过传授的方式传承下去的伟大职责。在传统教学中只是重视对“经”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自主性可言。

进入信息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的时空界限被突破,教育资源得以实现共享。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以问题解决为主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互动合作学习”为基本理念,在教育日趋开放的今天,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已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因此,教师角色必须作出适应开放式教育的转换:在新的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组织、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发掘学生的潜能,甚至必要时教师自身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过程。

2、由知识的给予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给予者

把教学看作是知识的给予是最普遍、最传统的,也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的教育方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传统教育方法训练出来的小孩,可以深入地学习很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入大学、考试有许多帮助„„但中国最需要的恐怕不见得是会考试的人。”

未来学家认为,未来的教育者要教给受教育者三种能力: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两大重要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开创性地学习,并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教师面临的挑战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人拥有谋生的本钱。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年轻一代才有希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才有希望。

3、由机械的课程阐述者转变为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

新课程倡导教师由机械的课程阐述者向课程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转变。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材仅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除此之外,历史教师还要注意开发利用多种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可以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社区、参观、访问等多种渠道获得。随着人们对课程理解的不断加深,这个问题必将逐步引起历史教学界的重视。今后历史教师必将更多地参与课程及其课程资源的开发,这是不言而喻的。

4、由重结论的灌输者转变为重过程的学习促进者

“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课改环境下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正确的历史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习对历史现象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即没有一个丰富的思维过程,没有多种史学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我国新编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已经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并且突出强调发展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历史教师角色已不再是结论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的促进者。应该说,作为促进者的历史教师不清闲,他(她)要引导学生不仅学习过去发生了些什么的“事实性”知识,更要学习关于历史这一门知识要如何而来的“程序性”知识。而且,要顺利实施新课程中那些知识涉及面广的探究活动,历史教师自身要具备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从不同角度阐释历史问题,还有,新课程的弹性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是很多的,因此,历史教师还要有一定的控制课堂局面的能力,防止发现“散漫的课堂”。

5、由孤独的耕耘者转变为善于和同行交流的合作者

长期以来,教师的工作成为一种所谓孤独的工作,即教师不仅与学生有心理距离,而且同行之间很少交流彼此对教学的看法。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新教材结合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充分注意发挥材料的论证作用,在正文简约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种各样的副文,设计了大量的讨论,探究课题,运用了许多直观形象的图片资料,创设了丰富的历史情景。对此,历史教师要由传统教学形式下默默耕耘的孤独者转变为善于和同行交流的合作者。惟有如此,历史教学才是比较经济和高效的。

6、由传统的知识“搬运工”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历史教学是师生在特定环境中共同认识历史的过程,是一项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历史教学的许多领域都有待于人们深入探索,这就需要历史教师不断审视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研究、反思与改进。而且新课程给师生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使历史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和变得比较复杂。

因此,“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研究者,历史教师要不断增强教学研究意识。也就是说,历史教学研究的对象,既可以是教学中各种微观具体问题,也可以是教学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宏观理论问题。基于历史教师的工作特点,我认为,教学研究主要以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点。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总之,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网络化的逐步实现,使受教育的对象接触到了更为广泛的信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教育新特征的出现,使教师也必然要走出传统的角色,而扮演新的角色:信息时代的教师是研究者、引导者,学习的促进者、管理者、咨询者、支持者、点火者,技术的掌握者。

第五篇:教师课改计划

教师课改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促进全面发展的育人宗旨以课改试验工作为载体以课堂为主渠道深入开展课改实验积极开展教研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搞好课改实验而努力工作。

二、工作要点

积极参加集中学习、培训和校本教研自学自研进一步深入领会课改精神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准确把握本年段的教学目标。以课改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及时进行反思。

三、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以课改精神为依据深入分析教材领会教材编排意图。与本组教师团结协作发扬团队精神以单元为单位集体备课借两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为契机通过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共享教育资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在教学中切实转变自己的行为正确把握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开放的活动课程。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认真大胆地实施课改尝试积极探索“发展性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问题从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入手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并认真反思写好教后记促进课堂教学的全面优化和效率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3、遵照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要求抓好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按学校要求上好教研课、认真备课、作业批改、积极探讨有效的评价方式等开展经常性的教师间、师生间、生生间、家校间的互评互查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4、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自觉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听课、培训学习学习先进经验深入领会课改精神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课改精神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切实转变观念。坚持学习提高修养自学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章、书籍做好笔记写读书心得、反思做到学以致用以提高教科研理论水平。

5、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按时参加学校和年级组织的教研学习、听课、评课、交流、讨论、座谈等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分析教材、学习“课标”、上教研课、互相听课、评课、写教后记、经验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互助中研究反思、分享、提升进一步领会课改新理念掌握新课标内涵促进自身教学能力和教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

6、积极丰富课改教学第一手资料争取在本学期上一堂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促进推广和交流。

7、认真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每月做好总结和课后反思。做好教育个案的追踪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各项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评价。

8、与教师们团结协作发扬团队精神开拓进取认真、及时、高质量地按学校行事历中安排的各项工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创名校而努力。

下载深入课改引发教师思想的几个转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入课改引发教师思想的几个转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课改经验总结

    课改伴我成长 自2012年我进入农村教师的队伍,课改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了。我们紧跟课改的步伐,先后参加了新教师培训,国培,每年的暑期业务培训和班主任培训。在一次次培训和实践......

    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

    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使新课程改革实验由形式走向实质,搞好小学数学的课改,更好地发挥县实验基地校的引领作用,现结合......

    思想转变汇报

    思想汇报 ——思想转变过程 尊敬的党组织:早在高中时代,就有一个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为什么要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直到现在,我还在思考这个问题。中学时代的我,对党的认识......

    课改 实验教师工作总结

    实验教师工作总结 自6月份启动我县“研发教学案培育特色教学模式”工作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在我县展开近一个学期。在近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学校......

    “课改”教师动员会发言材料

    多措并举,助推白小课改铜梁县白羊镇小学今年为铜梁县教委确定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年”,所谓“深入推进”,就不是简单地做做形式,不能停留于表面,而是要大胆地改革,走向深水区......

    教师期末课改工作总结

    教师期末课改工作总结 一、课改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1、定期参加集体备课、互相探讨。每周由学科组长组织实验教师集体备课时间,派专人负责,及时了解实验情况,指导、协调、解决遇......

    教师个人课改工作计划大全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确保基础教育有重大突破,使面广量大的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身心和谐发展的、能肩负起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一批批人才茁壮成长,制定工作计......

    教师个人课改工作计划

    篇一:个人课改计划 个人课改工作计划 宋兵 一、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育质量的主阵地,为了适应课堂改革的要求,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