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校本的教师发展》演讲要点
基于校本的教师发展(go)
本视频的要点如下:
中国教育的问题是公立学校的问题
公立学校应该成为非政府、非企业的特殊的社会组织,应该赋予其特别的法人地位,并以此为依据对公立学校的权利和义务作出必要的规定,可是,公立学校改革是最艰难的,校长所能做的是有限的,只能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之内,建立自己的内循环,诸如发展教师,研究学生,改善教学。
一.学校自觉-------教师校本化发展的精神动力
所谓的“学校自觉”,就是对学校意义的理性认识,追问学校存在的意义,包括把握学校的位置,把握学校发展的规律,建设学校文化的责任等。
*学校自觉的教育价值:,1学校追求主动发展的一种理想境界,2学校一种独立行走的优雅姿态3学校一种表达自我存在的文化样态
*学校自觉的基本特征:1明白自我2知晓外部3感悟环境
学校应当有一种成长自觉,即确立自己的发展自信,追求学校发展自觉,于是我们确立了促进内涵均衡发展不断探索平民教育优质化新路。
发展教师:学校发展自觉的原点,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教师管理的三个特征:
1.以工作管理为特征 2以教师为中心3以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学校有了自觉的品质,就会转化为不竭的精神力量,在这种力量激发下,就会产生学校发展的自信,这就是学校的伦理品性,也是优质均衡与特色发展背景下学校应有的品质
营造幸福人生,促进专业成长,这是教师生命中最重要的两大主题
一个能够感受生活幸福的教师更有可能以更加积极和光明的心态,更加饱满的热情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师责任的实现:打造专业成长的“同心圆”
同心圆的内层:基于群体培训的个体提升,同心圆的中层:教师个体的课堂研究,同心圆的外层:校本教研制度
二.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
基本理念:
优秀的学校一定是具有教师专业发展功能的学校,全体教师的必然发展和部分教师的充分发展
正确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理念
重视共性特质的同时关注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基础上的适当引导,尊重教师发展的多样性。
“成绩型”教师,“成绩+研究型”教师,“专家型”名师
学校制度建设的专业取向---专业组织多样化
教师项目研修、苏霍姆林斯基教学思想研学会、教师无庸读书会、中心教育研究自愿者组合、组长联谊会、未名教育家论坛、学科代表群体、名师工作室
做教师三年专业发展规划
35周岁以下教师必须做专业发展规划,50周岁以下教师必须有专业发展规划,提倡50周岁以上教师也有专业发展规划。
三.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主要进行行动研究
在校本问题改进中发展教师
学校问题总是层出不穷,懂得如何管理的校长,就是那些尊重学校的问题,尊重学校的事实,尊重学校的偶然性的那些校长
学校管理的真谛,在于保持一种心灵的开放,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地、专心致志地听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要认认真真地老老实实地睁大眼睛去看到学校存在的问题,要在倾听当中点燃校园之内真正的对话,从而生成学校管理的意义
行动研究路线图;设想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修改计划----再行动----再观察----再反思
行动研究的基本路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
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遭遇与困境分析
应试教育的干扰、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素质的结构性缺失诸多因素导致:
教学知识“教参化”,教学过程“复写化”,教学生活“忘我化”
传统课堂的四大弊端: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
低效教学与教师教学技能有关,与教师本人的学科知识关联度不大,与教师的人文精神、情感体验是否融入生命情怀相关性极大。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
教师的责任不是“上好课”,而是促进每一位儿童实现学习,保障每一位儿童挑战高水准的学习机会,教师的核心责任是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
所谓理想的教学就是感受到这样的教学:人人安心学习,愉快地与教材对话,感受分享同学的见解与交流的喜悦。
所谓的学习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每个人天生就有阅读、写作的权力、读懂自身的世界和书写自己历史的权力,分享教育资源的权利,发展每一个人人的智慧以及所在集体的权利。
任何儿童的思考与挫折都应当视为精彩的表现来加以接纳,倾听每一个人儿童的困惑于沉默,正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
问题在哪里,质量就在哪里,重点解决优生陪读和差生白读问题
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用在选题上,时间砸在课堂上,智慧用在点拨上。
学为主体,教为帮助,练为主线,当堂达标
集体备课的流程为“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
围绕“还学”,改变课堂的时间结构,扩大学业时间
课堂学习因素分析
学生变量系统:稳定不可变的,如智力因素,不稳定可变的,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原有知识基础等,学习动机包括内在学习驱力,外在学习诱因和自我调节。
教师变量系统:课堂管理、解读教材的能力、教师期望与教学态度
“教学”即教会学生学
“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楷化为错误,其意并非督责孩童尽孝,而是效仿、模仿之意。“教”与“学”相比,“学”更古老
“以学论教”现象比比皆是
近代“教”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取代“学”为核心的话语体系
结论:自古以来,“学”字可以毫无障碍地通用为“教”,而“教”却不行
课堂秩序理论
课堂结构:以教室为活动场所,通过师生之间的分工合作和职权责任的制度化而有计划地协调师生活动,以达到教育目标的一种组织系统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组合模式是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情境结构
班级规模越大,学生平均成绩就越差,当班级规模超过25人时,班级规模对教师的消极影响更加明显,课堂纪律必须真正为学生采纳和接受,学生座位分配促进学生交往,形成和谐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
学生在课堂里的活动分为学业活动、非学业活动、非教学活动,学业活动时间越多,学业成绩便越好,教师支配时间分为三种类型:用于教学时间、参与的时间、学业学习时间 教学过程的规划包括三个内容:学习内容、学习主体的学生、人际关系
师生之间以及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最重要
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本色课堂:自学—互学—助学—测学—自学
自学:自己学、独立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学习时间明确,学习任务明确,达标要求明确
互学:小组合作学习,有共同的目标,有强烈的合作意识,有具体的帮扶要求,组内互帮和纠错
助学:教师讲评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或学生无法解决的重点难点易错点
测学:当堂进行检测,当堂进行反馈,当堂纠错到位
。课堂要突出的重要因素
学生是主体,教师围绕学生转,严格的时间控制,必要的教学准备.。需要实现的重要变化
教案成为学习指导书,座位改为马蹄型,作业及其批改的变脸,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座位是否一定要改变。
从理论上讲,变传统的秧田型为马蹄型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便于交流的沟通平台,座位形态改变以后,给部分学生带来说话机会,甚至与纪律难以控制,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你的教学方式如果是讲授居多,学生注意力肯定分散,于是讲话做小动作
2.你有没有不断进行必要地教学组织活动,及时调整学生的有无注意
3.你有没有小组内的控制措施,做到组内互相监督
4.你的教学设计是否适用学生,教学是否有吸引力
5.学生还有一个不断适应养成习惯的问题
备课备什么
一备教材,二备学生,综合到一起是教学设计,其关键是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即这节课学生在做什么
课堂上重点应该关注什么
要看学生真正在做什么,是不是真正在学,到底是不是学习活动的最大化,教师教的行为最小化,学生出现的问题或错误是什么。
一定要解决预习问题
要千方百计地把白天的时间做加减法,留出宝贵时间,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自觉地预习晚上布置作业,不再是书本,而是他所喜欢的东西,这样是一种积极迁移,课内外才能相得益彰
教学改革并不难,教改不无险阻,但只要乐观向前,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1.有毅力则不难,2寻找规律则不难,3找方法则不难,4重实干则不难。
四.校本科研——教师专业发展重要平台
1.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支撑
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观念
有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科学管理,科学育人水平
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特色
有助于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教育科研素养
2.以教育哲学改造
表现一:教育科研就是写论文,表现二:今天研究,明天就可以获得飞速发展,表现三:为学校和教师进行外部包装,表现四:做不做教育科研好像都一样。
增强思维能力
敏锐地捕捉教育中的问题,认识自我,提升教育智慧,超越学科进行总体性把握。
3.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科学定位
以应用研究为主(按研究领域划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以微观研究为主(按研究范围划分: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
以教学研究为主,以行动研究为主。
教师作为,以校本研究为主
大课题带动
开题营造声势,培训明确规范,招标申报子课题,专家对话与个别辅导。
小课题研究
大问题就是课题,大困惑就是课题,太低效就是课题。形成小课题群------如
探究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交流评论
研究管理方式
。营造全员参与氛围。先行动后规范。鼓励冒尖:与绩效机会挂钩。学校搭建平台:发表成果,鼓励优先
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
2+2校本研究模式,本色课堂的研究,晨读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4.有效反思会成为教师追求卓越,实现专业发展的必有之路
。综合性反思活动:教学日记、教学对话、集体讨论、行动研究
。其中主要表现在教师信念和教学实践的变化上
。当然,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很重要,没有教学合作,缺乏环境支撑,教师发展则难以在职场中扎根
5,。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机制探索
(1)外部加压与自我加压(2)建立交流的渠道(3)形成反思的机制(4)构建“诊断---改进”为主旨的教师评价制度(5)形成互助合作组织(6)聚焦教育教学实践问题(7)指向行为改进(8)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文化
五.阅读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救赎
第一.要建三个阅读圈。一个是学科层面的阅读,一个是教育学、心理学层面的阅读。一个是大文化、大哲学层面的阅读
教师校本发展初见成效
教师广泛参与各种赛事,品牌教师数量逐步增多,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明显增强,区域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口碑越来越好。
三个切身体会
研究应当成为教师的习惯与内在气质,具有高度关注教育生活的良心,用心才是专业。
第二篇:校本教师发展论读后感
常有这么一句话:“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而更进一步思考,会不会有那么一天,这一桶水倒啊倒的,竟至见底了?所以,如果要保持这一桶水始终都要满着,我们必须注意常常蓄水。
该如何蓄水?或者说,教师该如何自我充实,不断成长?
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个老教师开了一堂非常好的公开课。课后有人问他:“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堂课?”老教师沉思了下,答道:“一辈子。”可见,蓄水,是个一辈子的事情。因此,我们学习的时间,应该是终生,而非短期的。
教师学习的内容其实并不局限于专业技术,也包括了人际关系,如何学习,怎样化理论为实践。而怎样化理论为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时候我们听过一个报告后,会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如何去具体操作,如何去付诸行动,这个都是我们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而反过来,有时候,我们的行动是有实效的,我们的方法是不错的,但是往往因为找不到理论根据而感觉有些茫然,更因此无法成文,无法将所有的成果展现发扬,这时候,我们便需要为实践去寻找理论,这个,也是我们要不断学习的东西。
因此,这样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局限于一个报告,一个培训班。所有的地点,比如课堂、比如报告厅、比如办公室,乃至我们自家的书房,都是我们的学习场所。
《校本教师发展论》如是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时间,内容和地点。
我们的学习,是开放型的学习,是主动型的学习。不要仅仅将“上课”这一形式,看作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取得,自我的充实,能力的提升,都是一种学习的手段。学校单位组织我们的学习固然重要,而自我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重要,例如看一本好书,写一则笔记,有一点心得,都是在学习。
又有古话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在我们学习之后,更多的应该思考与反馈,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思考,又在不断的思考中不断学习,让思维呈螺旋状不断的上升,才能更好的汲取水源,让我们自身这一桶水,永远都是满满的。
又作另一方面的思考,我们怎样给学生这一杯水呢?设想一下,在一个水龙开得很大的情况下,在水龙头下放上一个杯子,能不能把这个杯子充满水?恐怕有点难度,或许杯子就被水冲倒了,又或者即便充满水,却有更多的水被浪费了。再设想,如果我们缓慢的放水,虽然能够将杯子里的水放满,但是时间却浪费很多。有没有又快又能将杯子里的水放满的好方法呢?
因此,放水——如何教学,也是一件需要着重思考的事情。
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时候,都会觉得不停的讲,但是学生依旧不能接受,那就是我们的水龙开得太急了。许多的劳动多是无效劳动,老师白辛苦,学生也觉得很累,但是效果不大。又有时候,我们讲得很慢,学生能够接受了,但是高中只有三年,却容不得我们用更长的时间来教学。这个说明我们的水龙开得太小了,时间浪费太多。因此,我们要的是有效率的教学。我们要研究的是怎样可以在学生的最大接受度下传授知识,让学生掌握知识。
或许,我们在不断的讲练中,应该时时注意停下来,回顾一下,看看学生能不能接受,因此,要不断注意信息的反馈,要与学生多作交流,从而了解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便是这个道理。
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我们要格外的关注。如今的教学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灌输式,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听一个老师的课。他在每节课上,都会告诉学生,如何做好笔记,如何读书,如何抓重点。一开始,我觉得这些仿佛有些浪费课堂的时间,但是后来发现,这正是在教学生怎样去学习。很多学生都不见得有良好的学习方法,然在经过这个老师的不断训练下,学生后来就慢慢的养成了习惯:学会了自己怎样记笔记,怎样读书,怎样自我总结每一课的重点,而后也便养成了一个学习的好习惯。也许,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这样点滴培养起来的吧。
如何学习,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如何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学会思考,如何在思考中不断的学习。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并且也是一个学生、一个教师,乃至每一个人都要去终生研究的课题。
第三篇: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校本研训作为一种以学校培训为主阵地、将教师教育活动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的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整合本校的培训资源,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动性,实现“为了学校发展”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校本研训就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施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校本培训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为了学校”——“以学校发展为根本”,强调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训活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服务。第二“为了教师”——“以教师发展为根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研训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训的主人,通过校本研训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第三“为了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研训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健康成长,解决学生学习问题,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性,讲求实效,注重过程,反对形式主义。
自从走上教学岗位以来,一直以为校本研修不是教师重点探究的问题。作为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就可以了,因此也不会去认真地思考校本研修对教师成长的意义。通过校本研修学习后,我明白了教师的人生道路是以教、学、读、思、研、写来支撑的。教师的成长就要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入手,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常态课堂教学行为的无缝对接;通过教育科研改善教学,形成研究能力;同时要改变和拓展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把校本研修与日常教学活动整合,与教育科研整合,与新老教师的共同发展整合,把问题诊断与经验总结、经验提升整合,这样教师才能快速在校本研修实践中锻炼成长。
第四篇:教师专业发展复习要点
教师专业发展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
1.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意识,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反思、探究,建构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培育专业情意,拥有专业自主,具备专业发展意识,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2.教师理性:即为教师在其具体的专业教育教学生活中持有的生存态度、思考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具体表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的本体理性、认知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四个方面。
3.教育教学的认知理性:是教师籍以认识和把握教育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和抽象思维能力,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一种独特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手段,最终意义是达到对教育教学因果必然性联系的反应。
4.教育信念:是教师自己确认并信奉的有关人、自然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和假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内心向导。
5.教师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基于善的教育价值追求,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深度思考、敏锐的感悟与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
6.教师社会化:是指教师在学校系统中学习和内化专业行为规范、准则而胜任社会所期待的角色,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的过程。
7.学生社会化:就是意味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处于支配地位的文化价值、社会规范和信念体系内化到学生的人格形成之中,向学生提供为准备承担社会角色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个体能够适应并融入社会。
8.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自身体验,修炼和内化所形成的品质。
9.教师职业发展动机:是教师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使自身的内在需求与外在的诱因相协调,从而激发、维持职业行为的心理状态和意愿。
10.学校氛围:是一所学校所形成的,对其成员的价值观念、态度、信念、道德规范和行为产生的潜移默化式影响的心理环境。
11.教师文化:是指学校教师群体共同享有的价值观、信念、规范、行为、态度的意义系统。教师文化反映了教师群体的共识,内化在教师的行为和人造物品中,并传递给学校各成员。
【简答】
1.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异同: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由非专业人员转变为专业人员得过程,由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强调立足于教师内在专业特性的提升及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养成与完善。而教师专业化主要是对教师队伍整体而言,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2.教师在社会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教师以社会赋予的权利分配文化资本,教师以学校教育代理人身份促进学生社会化,教师以权威者角色引领学生职业取向,教师以引导者身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师实践智慧的四种类型:施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智慧,处理偶发事件的实践智慧,优化人际关系的实践智慧。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5.自我评价对教师成长的作用: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师的角色内化,自我评价有利于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机,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增进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发展,自我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把握人生价值选择、进行自我塑造。
6.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大学应当向预备教师或在职教师传授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其次,大学能够为促进教师实践知识和智慧的发展做些什么;第三,大学教育实习为促进师范生(预备教师)的成长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7.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只有部分教师参与的合作模式难以实现教师的持续发展;其次,大学与中小学两种不同制度文化之间的层级差异和长期隔离,为PDS有关人员的角色转变造成困难;第三,中小学教师承担更多的角色是否会影响教学质量。
8.中小学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如何保证职前教师培养质量;中小学如何与高等教育机
构进行有效沟通;实习生的成长是否就是适应中小学的教学生活;实习生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学会什么。
9.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确定目标,集体研讨,二、实施授课,观摩记录,三、集体反思,行为跟进,四、总结经验,分享成果。
【论述】
论述初任教师专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三大问题:1.由浪漫的职业理想到复杂多变的教学现实(初任教师受到“现实的冲击”,教学理想受挫,由于缺乏经验等原因,在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情境中,显得无力,无助和无奈)2.由实践知识和智慧的缺乏到教学应对策略的探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仅仅依靠预备阶段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是难以解决的,在课堂教学中,依据理论规则处理问题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他们遇到的问题有:教材不熟,重难点把握不准;教法不灵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管理能力差,难以维持课堂秩序;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难以解答;不能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学材料匮乏;难以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语言不流利,有时出现口误;板书不规范等)3.由单纯的学生身份转向多重的教师角色(过去的身份主要是学生,可能更多的是受到家庭和学校的“照料”和“诱导”,现在是教师,要承担管理者、激发者、交流者、组织者、咨询者等角色,并受到学校组织的“管理”和“改造”,这就要求他们在不同的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采取不同的行为,初任教师往往会存在很多方面的不适应)三大策略:1.主动向有经验,成熟,资深的优秀教师学习2.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是对自己的行为或思想的重新思维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和研究的对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知识技能、教学行为等进行重新思考和总结,从而实现对现状的超越。通过内省和对各种教育实践问题的追问唤起自身发展的自我觉知。)3.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修正 论述师徒制教学的实施及其对初任教师发展的影响 实施:首先,初任教师观察资深教师的教学实践,以获得有关教学的感性认识;第二,在观察的基础上,初任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开始逐步学习、模仿指导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尽管有时并不能洞析和解释其行为的实际效果;第三,资深教师在充分了解新手教师的教学状况的基础上,针对新手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新手教师按照资深教师的指导进行再实践。影响:新手教师在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师徒制是一条帮助新手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生活、掌握教学技能、缩短新手教师成长为熟练教师时间的有效方式。新手教师一方面从熟练教师或专家型教师那里获得一定的教学知识,另一方面则从他们那里获得大量的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的缄默的教学技能。然而,师徒制并非完美无缺,一方面由于新手教师的职业社会化受到其导师的教学思想、观念、态度和行为等影响,其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一位资深教师,不管如何多才多艺,他只能交给新手教师一些有限的技巧或技艺。总之,从教师发展角度看,新手教师需要向资深教师诚恳地请教,优秀教师也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承给新手教师,新手教师还要汲取众家之长,在正确而合理的教育信念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个性和品质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五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预定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基本方向,以满足学校内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我结合自己实际工作拟定以下几种想法:
第一、从实际出发,确立研修主题。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就必须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解决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项学习活动中我校本着以教师为原则,再让教师通过研修得以解决的原则,以教研组为单位,鼓励教师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急需解决实际问题,问题提出后,教研组长再整理出本组成员最为关注的一个确定为本组的研修主题。
第二、积极采用有效的研修形式。
1是采用自主研读的形式进行学习。我们安排老师在空闲时间自己品味、阅读有关文章,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然后在研修时间进行交流研讨,这样的学习形式灵活机动,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可快可慢,教师既有宽松的学习环境,又有心理压力,自然学有成效。2是利用身边的案例进行研讨,也就是让组内教师提供自己教学中真实的案例,让大家联系主题围绕案例进行研讨,由于案例来自自己的实践教学,教师有话可说。实践证明,这样的研修形式,老师愿意主动、积极参与,自然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三、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主导作用。
为教研组长提供了发挥自主能动性的平台,让他们充当研修活动的主角,组织本组的校本研修活动:包括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研修计划;活动周历表;并按照活动安排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活动。一方面要认真开展随堂课的听课、评课活动,与教师面对面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把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增强与教师信息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要组织主题鲜明、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们结合课堂教育教学、结合课改的先进教育理念,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抓住课堂教育教学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争论、商榷和研讨。通过研修使教师的备课、说课、教学反思、研究课堂教育教学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锤炼与提高。
通过在校本研修实践中的摸索,我们深深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作到以下四点:
1.在教育教学上,我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多向别人学习,积极听课,做好听评课记录,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在校本教研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自己的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有效地学习方法。
3.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系统分析的能力。个别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系统分析。
4.教师课后及时反思,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一些典型的事情写成教育叙事,并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认真钻研。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