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学校考察报告
南京学校的考察报告
质 量 立 校精 细 管 理
广州市萝岗区镇龙二中罗洪波
[摘要]:南京学校的先进教育经验归纳为:
一、好校长都是善学习、勤思 考的引领者。
二、质量立校,精细管理。
三、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学校质量精细化专业发展
通过对南京优秀学校的蹲点、参观和考察,收集了学校许多先进的教育经验,其精华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好校长都是善学习、勤思考的引领者。
二、质量立校,精细管理。
三、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校长的困惑:教 育现实与办学理想的反差。
好校长是善学习、勤思考的引领者
在与蹲点考察学校的校长交流中,我们感到每所学校都有一位有思想、有卓识,经常哲学思考的校长,他们都笃信“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领导”,学校管理的立足点就是思想引领。因此他们对教育本质、规律的认识,不是书本信条,而是通过自己“感悟--实践--感悟”的反复探索中独特把握。这些都反映在各个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三风”建设上。雨花台中学穆耕森校长说:
“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了什么?
(1)有人说教育是唤醒;是解放;是生长;是对人的成全,是人的成长过程
(2)有人说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3)还有人说,教育即生活,是一种莲勃向上、锲而不舍的生活
(4)我的理解是:教育就是引领和培养人获得一些可贵的品质
作为校长,我的努力方向就是创建适合师生共同发展的学校,把对教育的价值思考锁定在学生的自主成长上,锁定在教师的个性发展上,锁定在学校的文化创生上。
我校办学的理念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它被赋予更多的时代特征和以人为本的生命内涵。
每天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说一句鼓励学生的话,每天找一名学生谈话。学校的“每一天”的状态直接反映了学校办学的境界。”
在学校品牌建设方面,他们都把“质量”放在首位,质量是立校之本,质量源于精细化管理。他们都对学校文化进行过深入研究,“学校文化就是从心底里所流淌出来的高贵与高尚,就是对人心灵的塑造。”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也谈到,校长的职业化成长都有一个艰辛的历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的“蝶变”过程。反观我们广州的农村校长,在经济潮流中能静心研读,作茧成蛹吗?能哲学思考,咀茧化蝶吗?
好校长的质量观:质量立校,精细管理
前几年,因高考升学率偏低,南京基础教育倍受到民众质疑,因此许多校长对教育质量观进行了反思,如雨花台中学穆耕森校长就提出:“质量立校,质量强校,让质量与教师的职业价值同行。质量、管理、队伍为学校品牌建设的三大关键”的质量观。好的做法是: ①教学工作“三个确保,三个一”;②教学常规“十个精细化要求” ;③“拼、盯、研、清”四字策略把严质量关。
教学工作“三个确保,三个一”
教学工作要做到时间、人力、财力三个“确保”:确保教学工作列为校长办公会、行政办公会的经常性重要议题;确保各级干部靠前指挥,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确保教学工作的财力投入;实行“三个一”:每周一次教学工作例会,每月一次全校教学工作通报会,每月一份《教学工作简讯》。
教学常规“十个精细化要求”
1、备课“三个强调”
A.强调备课组长的责任,主动积极的开展备课组活动,关系到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全组教师的专业发展。
B.强调合作意识。建立学习型备课组,构成共同的教学愿景,一起分享专业成长和教学成功的快乐。
C.强调三课:每学期每人一节研究课,每组一节示范课,每科一节公开课。
2、讲学案“高效轻负”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三重对话,讲学案是三重对话的最佳结合点。学案着眼点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要充分体现问题探究、知识整理、阅读思考、巩固练习的特点。
一个高水平的教师群体,反映在凝结共同智慧的讲学案上。
3、上课“两个意识,三种境界”
①、两个意识: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
(A)时间意识:实际教学时间和有效教学时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们要重视时间的“量”,但更要重视时间的“质”,关注时间负载的教学内容、教学气氛、学生专注的程度等。
(B)生命意识:这一节节的课构成了学生成长、成功、成才的人生历程,构成了学生探索、感悟、升华的生命旅途。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有效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就是浪费学生的生命。
②、课堂教学的“三种境界”即: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
4、课堂有效“五让、三讲、三不讲”
五让: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
三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
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5、关注作文教学:
①、抓住思维这一核心要素,作文教学应该从人出发,从写作主体出发,而不是从文出发。从人出发就要抓住思维这一要素,因为它在文章生成过程中居核心地位,否则作文缺乏生命、缺乏灵气,缺乏体现个性的创意,没有亲身的感受,学生的作文缺乏灵动、感动。
②、提高教师自身的写作修养。打铁还需自身硬,欲善教之,须善写之。教师要“善写之”,就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6、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学会与会学。满堂议(合作学习小组互动)和满堂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样的课不是真正体现课改精神,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而不是三个目标。不能弱化和替代教学的基本目标“学会”,没有学会,那有会学!
7、好课的“三个标准”: A.首先是保持自然的课;B.其次是富有“生机”的课;C.第三是留足“空间”的课。
8、学而不练则惘,练而不评则怠。“四有”“五为”要求:有讲必练,有练必改,有改必析,有析必反,讲为主导,练为主线,考为抓手,评为关键,补为
重点,形成有效的测试反馈回路。
9、进度—难度—坡度—广度
放慢教学进度,降低教学难度,减缓学科坡度,拓宽知识广度。
建议教师按讲、练2:1的比例进行课堂教学,每天1节自习回顾消化课,每周一次“周练习”和“二次过关”,每月一次“月考。
10、三布置三不布置
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发现规律和总结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宽视野、引导探究、提升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占用学生时间多的作业。
“拼、盯、研、清”四字策略把严质量关
拼——即态度决定一切。
从主体来讲,“拼”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拼,二是学生拼。从表现来讲,我们认为,“拼”,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一种氛围。
“拼”,来源于责任;责任,铸造了“拼搏”。“拼”的精神,表现在上下一心、同甘共苦;表现在任劳任怨、敬业忘我;表现在一往无前、永不言败。“拼”的氛围,和谐是这种氛围的本质含义,而“拼”则是其核心组成之一。
盯——即严谨决定成果
“盯”有两层含义,一是盯住课堂,二是盯住学生。“盯”是一种管理的精细化,盯是一种执行的严谨性。
A.盯住课堂:克服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追求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B.盯住学生:(1)盯住成绩变化。对学生采用跟踪分析,进行个案式和全方位的辅导。同时建立学情档案,通过对成绩变化严谨的分析,确定辅导的学生、学科和教学内容。
(2)盯住薄弱学科。将学生薄弱学科成绩的提高列为高考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任课教师必须找本学科薄弱的学生一一面谈,提出具体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学科错题和疑题档案。
研——即细节决定成败
“研”,就是研究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所谓绝招,是用细节的功夫堆砌出来的”。“研”两层含义:一是研究教材;二是研究学生。
清——求实决定成绩
“清”,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层面来说,是指要让学生在紧张繁重的学习任务中保持清静的心态、清醒的头脑、清晰的思维。其次,从教学内容层面来说,是章章清、段段清,是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
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其目的不仅是回顾过去,不仅是对过去的教学过程进行质疑,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经验的累积,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增长。
反思是出于内心,缘于思考的,是内需性的,应是教师的自觉行为。学校对于教师的自我反思应发挥其引领与推动作用。学校应积极探索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方法,为教师搭建平台、提供舞台,营造反思的氛围,激发教师追求人生价值的内在需求。
主要从五个途径对反思性教学进行积极的、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写教学反思——让写作成为教师反思的阶梯
观摩教学录像——让录像成为教师反思的镜子
同伴观察——让同伴成为教师反思的眼睛
小课题研究——让研究成为教师反思的杠杆
读书学习——让阅读成为教师反思的源泉
(1)写教学反思——让写作成为教师反思的阶梯
写教学反思,会帮助我们梳理教学思路,使思路更加清晰;会帮助我们整理零碎的肤浅的思维碎片;会使我们更加用心捕捉教学中的细节;能帮助我们积累自己的教学智慧,教学得失,学生的思维亮点,同时,能满足教师的成就感。
(2)观摩教学录像——让录像成为教师反思的镜子
观摩教学录像就是把教学录像作为镜子,让教师观看自己的“表演”,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这样,不仅能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能激发自主培训自我提高的内在需求。
(3)同伴观察——让同伴成为教师反思的眼睛
同伴观察是邀请同伴听课,并通过与同伴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已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
实行备课组“推磨听课”和“三个一”的评课制度。每周每个备课组至少一位教师开研讨课,同组教师观摩听课。课后,备课组集中议课、评课,每位听课教师必须为上课教师发现一个亮点、提出一个问题、给出一个建议。
(4)小课题研究——让研究成为教师反思的杠杆
小课题研究就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等多种手段,分析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小课题研究是反思的高级形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反思性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读书学习——让阅读成为教师反思的源泉
反思本身需要理论支撑,需要思想源泉。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反映出教师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寻到根源,使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反思是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专业无限成长和发展的最佳途径。
好校长也有困惑:教育现实与办学理想的反差
在物欲横流、功利浮躁的当今社会,不少人信念丧失、灵魂漂泊、精神游离,教育的现实与困境,我们分明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鸿沟,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操作与执行的裂痕;感觉到现实功利、生存竞争、大众文化对教育理想的持续冲击。期盼有那么一天,学校不要抓升学率,远离“三唯”(唯分数、唯高考、唯回报),而是以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未来发展为首要,去实现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学校蓝图。
结束语:短短几天对培训的学习内容进行反刍学习,特别是南京穆耕森校长的报告《学校现实发展中的价值抉择与策略探寻》,有理论分析,也有实际操作,学校的发展历程也充满传奇。报告对我们工作很有指导意义,综合其他学校的教育经验,将其精华整理成考察报告。
第二篇:2014南京考察报告
南京考察报告
—— 追踪溯源,探寻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
摘要:
南京历史悠久,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此次专业考察对我们平时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的灵活运用,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平台。南京博物院的海量文物,件件珍品。中山陵的雄伟气派,总统府的陈旧与奢华,大屠杀纪念馆则让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雨花台永久伫立着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关键词:
南京;明朝;孙中山;蒋介石;太平天国;革命烈士;
南京是六朝古都,让我神往。盼望了好久终于要去南京了,我按耐不住我激动得心情,沸腾的心久久不能平息。
我们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天,学校西门出发-南京博物院-中山陵-明孝陵。第二天,宾馆出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总统府-梅园新村纪念馆-瞻园(太平天国纪念馆)-夫子庙
第三天,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
在汽车驶入南京郊区的时候,一幅幅用花草组成的奥运图案,展现在眼前,后来才知道南京要举办第二届青奥会。
一、南京博物院;
早上十点多,我们到达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是中国第二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它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的省级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全国重点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朝着指示牌的指向走过去特展馆,抬头就看到了恐龙的化石,旁边还有一个长着两个大獠牙的猛犸象,十分狰狞。这里主要展示了江南一带的远古生物化石,像野水牛等等。走过特展馆是历史馆,讲述着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一个发展过程中的物证。我最喜欢的还是馆里的战国青铜编钟和金缕玉衣。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在电视上看到的用原比例复制的曾侯乙编钟敲打出现代流行音乐《青花瓷》。古人的智慧实在让人惊叹!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由成千玉片用金线连接制成,古人认为玉能够防腐,玉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南京博物院馆藏的徐州楚王刘戊的一件。南京博物院馆藏可谓件件都是艺术精品。精美华丽,用一句流行语来形容,就是“高大上”。
二、中山陵;
离开南京博物院我们乘车大概十分钟左右到达中山陵,老师说不愿意走路的可以选择做小火车上山,但是,我们还是选择了步行,多看看周边的自然风光。中山陵是国父孙中山的陵寝,必然少不了端庄大气,果然,刚进入陵墓的甬道,周边大树参天,十分茂盛。给人一种沧桑感和历史的厚重感。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三、明孝陵;
第一天的最后一站是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在皇陵神道两旁的神兽,比如大象,骆驼,狮子雕刻的惟妙惟肖,据说每个石雕平均重达四吨。在那个科技不发达时代单单移动这些大石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随后便去了宝顶即皇陵的最顶部,环卫工人告诉我们,那里有一棵塞满硬币的树,树下面就是皇陵的中心了,我们围绕着大树转了一圈,感受居高临下的感觉。接着我们继续前行,我们参观了刘勰纪念馆,然后朝紫霞湖进发,紫霞湖湖水清澈,风景宜人,吸引了当地的一些游泳爱好者在那里游泳避暑。下午五点多我们回到宾馆。
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第二天早晨,我们八点到达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该馆占地2.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该馆保持原地形地貌,建筑成一座纪念性的墓冢。右侧迎面是以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循院墙小径布列13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及史实,是全市遇难情景的缩影。院墙上嵌着搜捕、屠杀、祭祀3组总长51米、高 2.2米的大型黑灰色石刻浮雕。棺椁形遗骨陈列室门前,竖立着高 4米的立雕母亲像,室内陈放着从万人坑挖掘出的白骨和遇难者的部分名单。呈平顶半地下墓室形的史料陈列厅内,主要陈列有:当年日军屠杀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的纪实、报道和出版的专著、图书、报刊,至今尚健在的1000多位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和实物;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日军军官和士兵的日记、供词;崇善堂、红卐字会、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掩埋尸体的照片、统计表、臂章证词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审判的照片、判决书等。电影放映厅,向观众放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纪录片。看了这些以后使在场所有人的内心都非常沉重,我心里也非常痛恨日本侵略者。
五、总统府、梅园新村纪念馆;
进入总统府感觉进入了一个古代园林,仿明清建筑,一个个小房间是商家售卖纪念品的地方,再往里边走,是跟孙中山有关的纪念馆,那里展示了中华民国时期的一些委任状,印章以及办公室接待室的复原场景等。走着走着便走到了一栋四层的大楼,那里是蒋委员长的及其国民党高官的办公大楼,大楼的第三层展示了蒋介石,李宗仁的办公室,在当时是比较奢侈而又华丽的办公场所。出了大楼左转便是闻名遐迩熙园,熙园并不太大,但是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舫样样都有。不失豪华园林的风度。不过最想说的就是景区里边参观孙中山起居室还要另收费!十二点半我们走出总统府朝梅园新村进发。
梅园新村纪念馆展示了周恩来总理的一些事迹,以及中国共产党办事处旧址,旁边有周恩来图书馆,周总理夫妇的住所,董必武工作处等等,比起总统府的奢华,中共办公旧址显得简朴而又低调。这也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最心意我眼球的还是周总理的座驾,墨绿色别克轿车,这辆车担负着艰巨的任务,秘密转运共产党人等等。
六、瞻园,夫子庙;
下午三点多我们到达瞻园,走到大门口金陵第一园的匾额悬挂在大门上,瞻园又叫太平天国纪念馆,国家5A级风景区,与苏州留园、拙政园、无锡寄畅园,并称江南四大名园。进入院内是放清代建筑风格个的纪念馆,讲述的是太平天国与南京的历史渊源,正对着大门的雕像是洪秀全,太平天国的领袖人物。步入展馆展示了一些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所使用的武器,还展现了洪秀全龙袍,玉玺等。走出纪念馆我们看到的是长廊,假山,亭台,楼阁,隐隐约约还会听到有人用古琴弹奏的高山流水,此时此刻,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古人的诗意江南。游完整个园林我出了感觉整个园林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不愧为金陵第一园。我们步行三百米左右到达夫子庙景区,早就听说夫子庙的小吃非常美味,我们加快步伐朝秦淮河畔走去,一路上不乏买纪念品的商店招揽顾客,不过其中一家的特殊广告牌让我大吃一惊。刚要进门几个人在围着一尊雕像观看,我也去凑个热闹,同学要和他合影,我正准备按下快门,雕像动了,还说欢迎光临,我惊呆了,原来是一个大活人,这位街头艺人太牛了,能够让我们以假乱真。到了咸亨酒店的门口,我们品尝了百年老字号的臭豆腐,以及南京著名小吃鸭血粉丝,吃完后我和同学大呼过瘾。
七、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
第三天的早上十二点半我们到达雨花台烈士陵园,这是我们此次南京之行的最后一站,我们下了车看到了一块简介牌,“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在南京城的中华门外,有一座高约60米,宽约2公里的小山岗。岗上风景秀丽,松柏葱郁。据史料记载:南梁初年,高僧云光法师曾在此设坛说法,因内容十分精彩,感动佛祖,顷刻间天上落花如雨,因此得名雨花台”。雨花台的正大门有一组雕像,雕像代表着为革命牺牲的,工人,农民,学生等等。我们朝着山顶进发,在很远的地方我们就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纪念碑,听工作人员说内置电梯,登顶后可俯视雨花台全景,纪念碑下边燃烧着长明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下了阶梯一直朝前走我们到了忠魂亭,忠魂亭是由江泽民亲笔题写,亭子的花坛里还有一个时钟,它的转动代表着不忘历史,警钟长鸣!一会我们走到了倒影池那里芳香四溢,到处弥漫着花香,沁人心脾。我们还游览了二忠祠,雨花阁,时间也快到了,我们不得不和南京说再见了,纵然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就化作再见吧!
南京考察让我深深的了解到历史背后的点点滴滴,感觉此行获益匪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要用先烈的精神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一切从我做起,从本职做起,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中国崛起而奋斗!
第三篇:南京考察报告
南京考察报告
2013年4月24日,在系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我们10历史学集体前往南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我们先后参观了中山陵、明孝陵、总统府、梅园新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瞻园和雨花台等地。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南京这座城市时,首先让我想到的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两个词,我想这是对南京城历史文化价值的最高评价,也在这三天深刻地体会到了城市的风骚。
4月24日上午,我在中山陵,仰望着国父的陵墓。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 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中山陵是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1926年动工兴建,1929年春主体完工,建成后,吕彦直便去世。中山先生给世人留下了不屈不饶的伟大革命精神,带领着国人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这是我们这一代及后代铭记于心的。同样,作为承载着中山先生精神灵魂的中山陵,他同样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既有庄严的气氛,又有宏伟的气势,真不愧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随后,我们又参观游览了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皇帝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2003年7月3号决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特别是明孝陵的“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反映的是礼制,但突出的是皇权和政治。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
4月25日早上八点,我们又聚集在总统府门前。总统府600多年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南京解放的100多年里,作为中国近现代政治中心的南京,这里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总统府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现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南京总统府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这一建筑群,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遗址。
总统府分为东朝房、西朝房、大堂、中堂、熙园、行政院办公厅、行政院、孙中山起居室、总统会客室、政务局大楼几个部分。其布局是以一条中轴线为基准,两边分布着各个展厅。其中,有几个地方又让我极易深刻。煦园,明初年为汉王府花园,以汉王朱高煦名中的“煦”字而得名。清朝为两江总督署花园。太平天国建天朝宫殿时予以扩建。因花园位于宫殿西侧,又称“西花园”,与东花园相对称。清军破城时被毁,曾国藩予以重建。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和起居室就在煦园内。以后,又先后作为南京留守府、江苏都督府、督军署等机构的办公处。政务局大楼仿欧式两层建筑,外廊七间,红瓦歇山顶。建于1920年代中期。在江苏督军孙传芳的督军公署办公楼。1930年代为国民政府文官处办公楼。1946年以后曾是国民政府文数据及总统府政务局办公楼。政务局主要负责重要文稿拟机要文件的査鉴及转递等党政方面的事务。蒋介石的高级幕僚陈布雷等人也曾在此办公。
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总统府附近,因此从总统府出来,我们又直接去了梅园新村。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陈列馆位于梅园新村街道西侧,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东侧,汉府街北面,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陈列面积1000平方米。馆名由国家前主席杨尚昆题写。这是一座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采用传统的四合院格局,周围有颇具民族风格的老虎窗、石刻透空窗,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当然在纪念馆里,让我影响深刻是周恩来坐过的别克轿车。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等坐的别尔克小轿车,牌照:京1645。车长:5.20米,宽:1.85米,产地:美国。制造时间:1941年。1946年5月,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来南京,因当时工作需要,由中共代表团祝华经手,在上海购买了这辆轿车,并由司机段廷英驾驶至南京使用。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就是乘坐这辆汽车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并多次用这辆汽车护送党的地下工作者和民主人士。这辆轿车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教材,它是国共南京谈判的重要历史文史材料。
怀着沉重的心情,下午我驱车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我们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约翰•拉贝。这是我进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到的第一句话,我想,这是对后人的警醒之言。为悼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该馆正大门左侧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陈列分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部分。广场陈列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等3个外景陈列场所组成。其中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及和平鸽等部分组成。祭奠广场有刻有馆名的纪念石壁、郁郁葱葱的松柏和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的“遇难者300000”的石壁。墓地广场有鹅卵石、枯树和沿院断垣残壁上的三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及院内道路两旁的17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史实,这是全市各处集体屠杀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缩影和集中陈列,还有大型石雕母亲像、遇难者名单墙、赎罪碑、绿树、草坪等诸多景观,构成了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的凄惨景象。园虽不大,却颇具特色,是江南名园之一。瞻园素以假山著称,瞻园位于南京市瞻园路128号,又称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从夫子庙向西步行7、8分钟即到。
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南京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已逾600高龄。瞻园位于南京市瞻园路208 号,又称大明王府和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明朝初年,朱元璋因念功臣徐达“未有宁居”,特给中山王徐达建成了这所府邸花园。清初改为江宁布政使司衙门,乾隆皇帝南巡时,曾两度到瞻园游览,并亲笔题写了“瞻园”匾额。现仍留存的石矶及紫藤,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这里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和夏官丞相赖汉英的王府花园。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该园毁于兵燹。同治、光绪年间两次重修,但园景远不及旧观。
4月26日,是我们在南京考察的最后一天,老师也把雨花台安排在我们回校前的最后一站。
雨花台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城堡南,它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烈士纪念碑高约100 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3个山岗组成。东岗又称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西岗延伸至安德门外,无别名。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之多。雨花台还是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吟咏之地,从李白、王安石、陆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鲁迅、田汉、郭沫若、刘海粟、陈运和,都留下了吟咏雨花台的优美诗篇。由于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豫章太守梅颐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将岳飞在此痛击金兵;此后的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雨花台也因此逐渐荒芜。1927年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在此兴建烈士陵园。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曾经看过几部关于南京的电影,比如《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确实,从电影的名称也可以看到,我对南京的理解,局限于,或者说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南京大屠杀。我想南京大屠杀,会像一块化石一样,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脑海里。然而,这一次的南京之旅,不仅加深了我对南京大屠杀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对南京有了更新的认识。
南京是古城,古在它的古城楼、古帝王陵和它的许许多多的古建筑,比如,夫子庙、江南贡院。南京同时又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它滨于长江边,靠近长三角,经济优势尤为显著。
我眼中的南京美如画卷,三天的南京之旅确实难以领略南京的风采,我希望还有更多的机会去南京走走,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将南京拥入怀中。
第四篇:南京考察报告
南京考察报告
—— 追踪溯源,探寻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
关键词:
南京;明朝;孙中山;蒋介石;太平天国;革命烈士; 南京是六朝古都,让我神往。盼望了好久终于要去南京了,我按耐不住我激动得心情,沸腾的心久久不能平息。
我们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
第二天,宾馆出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总统府-梅园新村纪念馆-瞻园(太平天国纪念馆)-夫子庙
第三天,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
在汽车驶入南京郊区的时候,一幅幅用花草组成的奥运图案,展现在眼前,后来才知道南京要举办第二届青奥会。
二、中山陵;
三、明孝陵;
第一天的最后一站是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在皇陵神道两旁的神兽,比如大象,骆驼,狮子雕刻的惟妙惟肖,据说每个石雕平均重达四吨。在那个科技不发达时代单单移动这些大石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随后便去了宝顶即皇陵的最顶部,环卫工人告诉我们,那里有一棵塞满硬币的树,树下面就是皇陵的中心了,我们围
绕着大树转了一圈,感受居高临下的感觉。接着我们继续前行,我们参观了刘勰纪念馆,然后朝紫霞湖进发,紫霞湖湖水清澈,风景宜人,吸引了当地的一些游泳爱好者在那里游泳避暑。
下午五点多我们回到宾馆。
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第二天早晨,我们八点到达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该馆占地2.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该馆保持原地形地貌,建筑成一座纪念性的墓冢。右侧迎面是以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循院墙小径布列13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及史实,是全市遇难情景的缩影。院墙上嵌着搜捕、屠杀、祭祀3组总长51米、高 2.2米的大型黑灰色石刻浮雕。棺椁形遗骨陈列室门前,竖立着高 4米的立雕母亲像,室内陈放着从万人坑挖掘出的白骨和遇难者的部分名单。呈平顶半地下墓室形的史料陈列厅内,主要陈列有:当年日军屠杀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的纪实、报道和出版的专著、图书、报刊,至今尚健在的1000多位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和实物;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日军军官和士兵的日记、供词;崇善堂、红卐字会、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掩埋尸体的照片、统计表、臂章证词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审判的照片、判决书等。电影放映厅,向观众放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纪录片。看了这些以后使在场所有人的内心都非常沉重,我心里也非常痛恨日本侵略者。
五、总统府、梅园新村纪念馆;
进入总统府感觉进入了一个古代园林,仿明清建筑,一个个小房间是商家售卖纪念品的地方,再往里边走,是跟孙中山有关的纪念馆,那里展示了中华民国时期的一些委任状,印章以及办公室接待室的复原场景等。走着走着便走到了一栋四层的大楼,那里是蒋委员长的及其国民党高官的办公大楼,大楼的第三层展示了蒋介石,李宗仁的办公室,在当时是比较奢侈而又华丽的办公场所。出了大楼左转便是闻名遐迩熙园,熙园并不太大,但是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舫样样都有。不失豪华园林的风度。不过最想说的就是景区里边参观孙中山起居室还要另收费!十二点半我们走出总统府朝梅园新村进发。
梅园新村纪念馆展示了周恩来总理的一些事迹,以及中国共产党办事处旧址,旁边有周恩来图书馆,周总理夫妇的住所,董必武工作处等等,比起总统府的奢华,中共办公旧址显得简朴而又低调。这也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最心意我眼球的还是周总理的座驾,墨绿色别克轿车,这辆车担负着艰巨的任务,秘密转运共产党人等等。
六、瞻园,夫子庙;
下午三点多我们到达瞻园,走到大门口金陵第一园的匾额悬挂在大门上,瞻园又叫太平天国纪念馆,国家5a级风景区,与苏州留园、拙政园、无锡寄畅园,并称江南四大名园。进入院内是放清代建筑风格个的纪念馆,讲述的是太平天国与南京的历史渊源,正对着大门的雕像是洪秀全,太平天国的领袖人物。步入展馆展示了一些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所使用的武器,还展现了洪秀全龙袍,玉玺等。走出纪念馆我们看到的是长廊,假山,亭台,楼阁,隐隐约约还会听到有人用古琴弹奏的高山流水,此时此刻,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古人的诗意江南。游完整个园林我出了感觉整个园林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不愧为金陵第一园。
我们步行三百米左右到达夫子庙景区,早就听说夫子庙的小吃非常美味,我们加 快步伐朝秦淮河畔走去,一路上不乏买纪念品的商店招揽顾客,不过其中一家的特殊广告牌让我大吃一惊。刚要进门几个人在围着一尊雕像观看,我也去凑个热闹,同学要和他合影,我正准备按下快门,雕像动了,还说欢迎光临,我惊呆了,原来是一个大活人,这位街头艺人太牛了,能够让我们以假乱真。到了咸亨酒店的门口,我们品尝了百年老字号的臭豆腐,以及南京著名小吃鸭血粉丝,吃完后我和同学大呼过瘾。
七、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
第三天的早上十二点半我们到达雨花台烈士陵园,这是我们此次南京之行的最后一站,我们下了车看到了一块简介牌,“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在南京城的中华门外,有一座高约60米,宽约2公里的小山岗。岗上风景秀丽,松柏葱郁。据史料记载:南梁初年,高僧云光法师曾在此设坛说法,因内容十分精彩,感动佛祖,顷刻间天上落花如雨,因此得名雨花台”。雨花台的正大门有一组雕像,雕像代表着为革命牺牲的,工人,农民,学生等等。我们朝着山顶进发,在很远的地方我们就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纪念碑,听工作人员说内置电梯,登顶后可俯视雨花台全景,纪念碑下边燃烧着长明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下了阶梯一直朝前走我们到了忠魂亭,忠魂亭是由江泽民亲笔题写,亭子的花坛里还有一个时钟,它的转动代表着不忘历史,警钟长鸣!一会我们走到了倒影池那里芳香四溢,到处弥漫着花香,沁人心脾。我们还游览了二忠祠,雨花阁,时间也快到了,我们不得不和南京说再见了,纵然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就化作再见吧!
南京考察让我深深的了解到历史背后的点点滴滴,感觉此行获益匪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要用先烈的精神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一切从我做起,从本职做起,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中国崛起而奋斗!篇二:南京考察报告
南京考察报告
到南京的第一印象是这座城市环境比较好,空气比较清新,建筑布局比较合理。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 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
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中山陵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比较宏伟壮观,而且景色优美。
灵谷寺位于南京市中山陵东面1.5公里处,原称蒋山寺,在今明孝陵处。灵谷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年),是梁武帝为安葬名僧宝访而建立的寺院。,梁武帝在宝志的安葬处即钟山西南坡独龙阜建筑五级木塔,并逐步扩充成寺庙,取名开善精舍。当时,佛教十分兴盛,钟山一带有佛教寺庙70余座,但开善精舍规模最为宏大,被称为钟山第一禅林。从山门到大殿就达五里,寺内有放生池、金刚殿、天王殿、无量殿、五方殿、毗卢殿、观音阁等殿堂,寺后有宝访公塔,十分巍峨壮丽,整个景区比较大,绿树成荫。
总统府,在明朝初年曾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1911年10 月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处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整个总统府威严壮观,面积比较大,功能设施比较完善,后院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
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
该馆占地2.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该馆保持原地形地貌,建筑成一座纪念性的墓冢。右侧迎面是以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循院墙小径布列13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及史实,是全市遇难情景的缩影。院墙上嵌着搜捕、屠杀、祭祀3组总长51米、高 2.2米的大型黑灰色石刻浮雕。棺椁形遗骨陈列室门前,竖立着高 4米的立雕母亲像,室内陈放着从万人坑挖掘出的白骨和遇难者的部分名单。呈平顶半地下墓室形的史料陈列厅内,主要陈列有:当年日军屠杀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的纪实、报道和出版的专著、图书、报刊,至今尚健在的1000多位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和实物;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日军军官和士兵的日记、供词;崇善堂、红卐字会、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掩埋尸体的照片、统计表、臂章证词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审判的照片、判决书等。电影放映厅,有200个座位,向观众放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纪录片。看了这些以后使在场所有人的内心都非常沉重,我心里也非常痛恨日本侵略者。
雨花台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雨花石是这里的特色,但并不产于这里。风华千秋雨花韵。在雨花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从西周太伯兴修水利起,便有了先人的遗迹,至明、清,更是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雪映山眉紫,烟消树顶圆”,这些美妙的诗句,正是历史上雨花台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栩栩如生的写照。雨花台的景色非常漂亮,绿油油的一片。我们还去了很多景点,在这就不一一介绍了,这次南京之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开阔了我视野,也学到了一些东西,使我受益匪浅。篇三:南京考察报告
南京考察报告 2013年4月24日,在系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我们10历史学集体前往南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我们先后参观了中山陵、明孝陵、总统府、梅园新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瞻园和雨花台等地。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南京这座城市时,首先让我想到的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两个词,我想这是对南京城历史文化价值的最高评价,也在这三天深刻地体会到了城市的风骚。4月24日上午,我在中山陵,仰望着国父的陵墓。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 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中山陵是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1926年动工兴建,1929年春主体完工,建成后,吕彦直便去世。中山先生给世人留下了不屈不饶的伟大革命精神,带领着国人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这是我们这一代及后代铭记于心的。同样,作为承载着中山先生精神灵魂的中山陵,他同样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既有庄严的气氛,又有宏伟的气势,真不愧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随后,我们又参观游览了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皇帝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2003年7月3号决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特别是明孝陵的“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反映的是礼制,但突出的是皇权和政治。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
准,两边分布着各个展厅。其中,有几个地方又让我极易深刻。煦园,明初年为汉王府花园,以汉王朱高煦名中的“煦”字而得名。清朝为两江总督署花园。太平天国建天朝宫殿时予以扩建。因花园位于宫殿西侧,又称“西花园”,与东花园相对称。清军破城时被毁,曾国藩予以重建。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和起居室就在煦园内。以后,又先后作为南京留守府、江苏都督府、督军署等机构的办公处。政务局大楼仿欧式两层建筑,外廊七间,红瓦歇山顶。建于1920年代中期。在江苏督军孙传芳的督军公署办公楼。1930年代为国民政府文官处办公楼。1946年以后曾是国民政府文数据及总统府政务局办公楼。政务局主要负责重要文稿拟机要文件的査鉴及转递等党政方面的事务。蒋介石的高级幕僚陈布雷等人也曾在此办公。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总统府附近,因此从总统府出来,我们又直接去了梅园新村。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陈列馆位于梅园新村街道西侧,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东侧,汉府街北面,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陈列面积1000平方米。馆名由国家前主席杨尚昆题写。这是一座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采用传统的四合院格局,周围有颇具民族风格的老虎窗、石刻透空窗,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当然在纪念馆里,让我影响深刻是周恩来坐过的别克轿车。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等坐的别尔克小轿车,牌照:京1645。车长:5.20米,宽:1.85米,产地:美国。制造时间:1941年。1946年5月,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来南京,因当时工作需要,由中共代表团祝华经手,在上海购买了这辆轿车,并由司机段 廷英驾驶至南京使用。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就是乘坐这辆汽车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并多次用这辆汽车护送党的地下工作者和民主人士。这辆轿车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教材,它是国共南京谈判的重要历史文史材料。
怀着沉重的心情,下午我驱车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我们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约翰?拉贝。这是我进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到的第一句话,我想,这是对后人的警醒之言。为悼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该馆正大门左侧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陈列分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部分。广场陈列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等3个外景陈列场所组成。其中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及和平鸽等部分组成。祭奠广场有刻有馆名的纪念石壁、郁郁葱葱的松柏和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的“遇难者300000”的石壁。墓地广场有鹅卵石、枯树和沿院断垣残壁上的三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及院内道路两旁的17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史实,这是全市各处集体屠杀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缩影和集中陈列,还有大型石雕母亲像、遇难者名单墙、赎罪碑、绿树、草坪等诸多景观,构成了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的凄惨景象。4月26日,是我们在南京考察的最后一天,老师也把雨花台安排在我们回校前的最后一站。雨花台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城堡南,它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烈士纪念碑高约100 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3个山岗组成。东岗又称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西岗延伸至安德门外,无别名。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之多。雨花台还是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吟咏之地,从李白、王安石、陆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鲁迅、田汉、郭沫若、刘海粟、陈运和,都留下了吟咏雨花台的优美诗篇。由于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豫章太守梅颐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将岳飞在此痛击金兵;此后的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雨篇四:关于南京的考察报告
关于南京的考察报告 随后,我们来到了一代伟人之地,中山陵。在紫金山这块风水宝地上,陵墓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曾经睥睨天下的孙仲谋,有草根起家的朱崇八,当然也有最令我敬佩的孙文。中山陵常年人流不断,不为别的,只因这个瘦弱的男人,第一次为曾经那个暗无天日的中国,引进了第一道曙光,第一次提出了那个曾经让国人想都不敢想的三民主义。中山陵上有392级台阶,我姑且偏信是因为当时全国人口三亿九千两百万的说法,一直通到中山陵的最顶端,孙先生的棺椁前,在峰顶的牌楼上还刻着民主、民族、民权的六个大字。如今的中国,人口早已今非昔比,再加上一千级台阶恐怕也不为过,不过,台阶的越来越多,是不是也意味着离山顶越来越远,离民权那几个大字越来越远了呢?社会的日益安定,滋生出了越来越多中饱私囊的贪仓老鼠,自高自大的特权阶级,通向民权民生的天梯越走越陡,会不会哪天,孙中山先生毕生的夙愿真的会变成空中楼阁,遥不可及呢?我不敢想,只是虔诚的再次向孙先生鞠了一躬,权当是许愿了。与中山陵寸步之遥的是明孝陵。明孝陵,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坐落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沿道路而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像生。明孝陵石像生共18对,其中文臣3对、武将3对、站卧马各1对、站坐麒麟各1对、站卧象各1对、站卧骆驼各1对、站坐猊各1对、站坐狮子各1对。另有望柱1对。所有石雕像均以整块石料雕成。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注重神似,其风格粗犷、雄浑、朴拙、威武,气度 非凡。这组石雕对称地排列在神道两侧,南北长800多米,构成威武雄壮的长长队列,使皇陵显得更加圣洁、庄严、肃穆。孝陵石像生是明代陵寝中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组。
治隆唐宋碑,御碑亭中陈列着五块碑。正中一块刻“治隆唐宋”四字,为康熙皇帝手书。碑高3.85米,宽1.42米。“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清朝皇帝的康熙如此诏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康熙一生中六次南巡,五次拜谒明孝陵,行跪九叩大礼。“治隆唐宋”就是他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下江南渴陵时所题,并由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南织造”郎中曹寅立碑。他是想借此笼络人心,以缓和汉满矛盾,加强其统治。从中亦可看出康熙的雄才大略。
考察完梅园新村纪念馆后,我们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进入到馆内,心情便变得无比沉重,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门口就有好几座雕像,有老奶奶被杀的,也有婴幼儿被杀的,看着这样的雕像,我心里在想,这些日本士兵是不是都没有妻儿和父母,怎么能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下手呢?有一个广场给我印象特别深,满地的鹅卵石和一个枯枝似的塑像,偶然听到一导游介绍到,这个广场上的雪白鹅卵石就象征着已死的人皑皑白骨,而这枯枝就象征着南京当时被屠戮的只剩的残骸,那一刻我震惊了,心里从未有过的压抑和心痛,再走过去就看到了悼念死难者名字的墙壁,墙下还有星点的鲜花,听他们说常会有人来这里祭拜。在展馆里面到处都是日本侵略者的兽行见证,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拼刺刀的对像,有的被活埋,有的被焚化,有的还进行杀人比赛。面对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画面,想到那些惨不忍睹的画面,听到挣扎者惨痛的呻吟,仿佛看到日本侵略者面目狰狞的样子„„我的心在流血,我悲愤地感叹:为什么南京人民会被屠杀?为什么要让日本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妄为?在走出纪念馆之时,有一个写满名字的手册,是记录捐款人的,上面密密麻麻写满日本人的名字,或许,有些日本人意识到自己的民族曾经犯下滔天大罪,他们想用自己的行动做一些补偿,但是今天的日本政府居然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这一事实,还擅自篡改了历史教科书,把南京大屠杀改成南京事件,还一再强调历史上的每一次战争都避免不了平民的伤亡,而且日本也有一定数量的国民伤亡。这就是日本对待南京大屠杀的态度,30多万的中国人的性命,仅仅就是一起事件?仅仅就是造成了中国平民的伤亡!如此简单而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参观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我们深知我们肩上背负的和平的历史使命与重任,对于这一惨案,我们可以原谅,但不能
忘却,只有铭记在心,我们才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创造一个和平美好和谐的世界。下午我们来到瞻园和夫子庙。南京考察的最后一站是雨花台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里处,面积为153.7公顷,绿地覆盖率达90%以上。这里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烈士事迹陈列馆,凭吊人流常年不断。
进入风景区,我们首先来到庄严的革命烈士雕像前。通过参观,我了解到,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把雨花台变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邓中夏、恽代英、罗登闲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雨花台被杀害。自1927年——1949年,约有10万革命烈士殉难于此。在烈士纪念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取了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并观看了馆内陈列的烈士遗物、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心灵经受着巨大的震撼。这些伟大的革命先烈们,就义的时候还是那么的年轻,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能够义无反顾地英勇前行。在奉献自己的生命时,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恪守共产党人的气节,一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鞠躬尽瘁。纪念馆外,是优雅的烈士陵园风景区。也许风景秀丽,也许气候宜人,但在这块埋葬着无数先烈的土地上,我们始终步履蹒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黑暗统治的腥风血雨中,先烈们表现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弘扬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他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献身精神和不屈意志,正是我们始终要树立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顶住各种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正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革命遗志和远大理想。
南京考察,让我深深的了解到历史背后的点点滴滴,感觉此行获益匪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对于南京大屠杀,我们可以原谅,但不能忘却,只有铭记在心,我们才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创造一个和平美好和谐的世界。我们要用先烈的精神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一切从我做起,从本职做起,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祖国奉献微薄之力而奋斗!篇五:南京考察报告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考察报告
一、前言
(一)、活动背景和目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2014年3月28日,正在德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在提到中德人民友谊时,习主席回顾说,中国人民同德国人民有着悠久交往历史和深厚友谊。此时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位中国人民爱戴的德国友人,他就是拉贝。7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侵入中国南京市,制造了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的惨绝人寰的血案。在那个危急关头,拉贝联络了其他十几位在华外国人士,设立了“南京安全区”,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了栖身之所。拉贝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大屠杀内情,成为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证据。1996年,中德共同建立的拉贝纪念馆在南京开放。去年底,由南京市建造的拉贝墓园修复工程落成。中国人民纪念拉贝,是因为他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
有关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多次重申,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罪行,铁证如山,国际社会对此早有定论。
然而对于习主席的演讲,日本国内出现了抗议之声,他们否认遇害者人数的真实性,极少数人甚至试图抹杀、掩盖、歪曲这段历史,这是对国际正义和人类良知的公然挑战,与日本领导人开历史倒车的错误行径一脉相承,应引起国际社会高度警惕。中国应严肃敦促日本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负责任态度妥善处理有关历史遗留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此次中日之间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争论,对两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让身边的同学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接触这段悲惨的历史,铭记历史给予的惨痛教训,我决定写篇关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考察报告,以学生的视角谈谈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和启发并谈谈对当前中日关系的认识。
(二)、活动时间
2014年10月14日-2014年10月17日
(三)、活动地点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四)、参与人员
李亚南
二、正文
本次南京考察,当得知将要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车上的同学突然都安静了。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知道这个城市曾经经历了什么,都知道这里的人民曾经被惨绝人寰的残杀,都知道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什么而建立,都知道那里面躺了数万计同胞的尸骨。德国前总理勃兰特说过“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我们都应铭记。
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门前,在排队进入的地方,有几个金属雕塑在那里矗立,每一个雕塑都是大屠杀实况的反映,都会让人产生一种心灵的触动。
进入了纪念馆,你会被一个巨大的数字所震撼,那就是300000遇难者。进入大屠杀的展览馆,参观者都主动撤去了帽子,收起了手机相机,因为这是个庄严肃穆的地方。我们要怀着对逝者的尊重,对历史的尊重的心态去了解这段惨绝人寰的灾难。
子弹,军刀,军装,枪支,地雷,雷管,文书,旗帜,等等,一系列的东西,都是历史遗留下的见证者,都是历史的承载者,他们无言地向我们诉说着那段可怕,可恶,可憎的历史,他们都能让我们心灵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颤动,民族自尊心被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对日本侵略者一次又一次的憎恨,对国家落后挨打一次又一次的深思!我们要富强,我们不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我们用整整一个世纪的沉痛代价总结出来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为祖国的富强出一份力。展览馆里,还有日军当年发放的“良民证”、“支那事变纪念章”、1644 细菌部队使用的手术剪刀和证章,慰安所日军题字墙、战死在紫金山的日军官兵碑;一批南京大屠杀书画作品;美国李自健创作的《南京大屠杀屠·生·佛》油画;赵勇创作的《南京大屠杀》系列组画;军旅诗人王久辛创作的《狂雪》长诗铜版墙;“留下历史证人脚印”铜版路及幸存者彭玉珍、倪翠萍铜塑、呈十字架形的“标志碑”、“倒下的 300000 人”抽象雕塑及铜质“和平大钟”、“古城的灾难”组合雕塑、“母亲的呼唤”花岗岩圆雕、“劫难·屠杀·祭奠”三组高浮雕、“母与子”和“埋尸队员”泥雕、“拉贝”和“马吉”半身雕像等,共 500 余件。11 《战国策·赵策一》 广场陈列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等3个外景陈列场所组成。其中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及和平鸽等部分组成。祭奠广场有刻有馆名的纪念石壁、郁郁葱葱的松柏和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的“遇难者300000”的石壁。墓地广场有鹅卵石、枯树和沿院断垣残壁上的三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及院内道路两旁的17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史实,这是全市各处集体屠杀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缩影和集中陈列,还有大型石雕母亲像、遇难者名单墙、赎罪碑、绿树、草坪等诸多景观,构成了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的凄惨景象。
遗骨陈列有外形为棺椁状的遗骨陈列室,这里陈列着该馆1985年建馆时,从纪念馆所在地的江东门“万人坑”中挖出的部分遇难者遗骨。1998年4月以后,又从该馆所在地的江东门“万人坑”内新发掘出208具遇难者遗骨(表层土层中),这批万人坑遗骨经过法医学、医学、考古学、历史学者的严格鉴定,被确认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骨,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专门有个展厅记录着可怕的“12秒”。随着滴答的读秒声,每隔12秒将会有一滴水从高空中落下,侧面墙上贴有一个遇难者遗像的灯,会同时亮起来后再熄灭。在六个星期中有30多万同胞遇难的南京大屠杀时间,如果以秒来计算,每隔十二秒就会有一个生命消失。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
谴责战争、谴责屠杀,谴责恐怖,祈祷人类和平。
三、活动感悟 德国文学家莱辛说过“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我考察的目的并不是要倡导我们应该仇恨日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都应牢记过去受侵略的历史,以史为鉴,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用仁爱之心去争取世界和平,不能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和当年的侵略者无异了。我想表达的是,我强烈谴责这种野蛮的反人类的暴行,更强烈谴责日本国内现在出现的不承认历史,伪造历史,捏曲历史的行为,这是法西斯主义的残留。有一幅字让我印象很深,写的是“不要让硝烟追逐孩子的眼泪”。简单的十二个字,却能代表许多人心中的想法!他们不想再有战争,不想再有硝烟,每一次的战争受害最多的都是无辜的人民,和平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他们所希望的只是孩子能够了解中国曾有这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他们所希望的只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而不是增添他们的仇恨,希望他们能够正视这段历史,毕竟中国的未来是要靠他们的。一位伟人曾今说过:如果一个名族总是对另一个名族充满着仇恨,那么这个民族必定是个不自信的名族。我们中华民族不能作这个不自信的民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惟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明天才会更加美好。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说过“唯有相互交流我们各自的才能,才能共同点燃我们的智慧之灯”。所以我们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当下最重要的是做到追求知识与追求道德完善的统一,你们怎样完成教育将会决定国家的未来,你们今天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将会决定我们作为一个国人能否接受未来的挑战。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让我们反思,让我们铭记国耻;放眼远望,让我们畅想,让我们继续开创。新世纪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不要让历史重演!让这句话记在我们的心里,永不忘记,激励我们奋发图强。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
第五篇:南京考察报告
南京考察报告
项目:明孝陵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生态价值思考
姓名:张高阳
系别:历史文化学系
专业:历史学
年级:11级历史学
时间:2014年6月6-6月8号
摘要
明孝陵是古代帝王陵寝的典范代表。千百年来.它不仅传承了古代灿烂的哲学精神、思维模式及王权意识,具有了传统古典文化的图腾符号之关,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历史与现实的共同作用下.它又一次实现了华丽而低调的转型,成功地在传承古代文明的同时,又具备了鲜明的时代意义.散发出自然与人文生态的气息,是现代和谐符号的代表。总而言之,作为图腾符号的典范之作,明孝陵在风水和建筑的古典意义上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而作为现代和谐符号的表现,明孝陵则体现出与周边自然及人文环境的种种密切关系。如此。我们可以更好地从传统文化及现代生态意识两个角度. 透彻地分析这一问题:作为符号建筑的一种.明孝陵是如何顺利地完成历史与时代转型与发展的。
关键词:明孝陵 传统文化内涵 现代生态价值
建筑本身是一首凝固的乐曲,它见证了历史的兴衰与发展,却又不可避免地被烙上了时代的印记。而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陵墓建筑的存在,总显得如此安静、淡泊,似乎远离了这个纷扰的世纪,还孤单地活在属于它的时代。是的,历史的眼中,陵墓建筑是符号,而在这个符号的背后,沉淀着属于历史发展的文化内涵,回响着属于社会演变的时代深思。因而,这便成为了我们探索明孝陵传统与现代价值的两个重要切入点。
一、讴歌图腾符号之美 — 明孝陵风水与古代哲学意义之思
图腾,是民族文化的神圣象征。明孝陵作为古代帝王陵墓的典范,集结了包括风水、古代哲学及传统思维模式等众多的文化要素,所象征的,已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而是代表了整个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瑰丽而独特的图腾符号。
(一)明孝陵布局之典范意义
明孝陵陵区的总体布局,一方面. 自由与规整相结合,一改历代帝陵仅为中轴对称的布局,或依地形蜿蜒分布,或以中轴线规整排列,由南向北,自外向内,先疏后密,从低到高,层层推进。另一方面,其地面建筑气势雄伟,工艺精湛,布局张弛有度,高潮迭起,显示出文化和艺术的最高境界。因而,明孝陵的布局既体现出道家天人合一一的哲学思想,又符合儒家的礼治秩序,是中国传统思想的艺术结晶。同时还新创“前朝后寝”、第一代皇帝陵寝神道为后世子孙所共用等制度,反映的是礼制。突出的是政治和皇权,具有典范意义。
(二)明孝陵风水与文化分析
就风水而言,它是每一座古代帝王陵墓形成的关键要素,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选择“风水宝地”要考虑五大要素.即风水选择中所谓的“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龙”一般指山川,高低起伏、绵延盘亘的山川势相连属则为龙脉.在平原丘陵地带则把高出地面、连绵不断的“垄”作为龙:穴,指死者的葬地或生者的住所;砂,指穴周围的山;水,即“水口”,指某一区域内水流进或水流出的地方:向,指穴位的朝向。从宏观上审定龙的形势开始。风水选择的一般程序就是寻龙、察砂、观水、点穴、定向。朱元璋入钟山选择陵址,大体也应该是这个程序.而最后选定的独龙阜正是“穴”之所在。①
1.“龙脉”
明孝陵南面的紫金山.位于南京东郊.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明孝陵穴场所在的独龙阜位于钟山主峰之南,从风水上看,钟山便是它的祖山。因而,只要找到生气积聚的吉穴,即为风水宝地。刘基《堪舆漫兴》中有论述,其论“枝干”云:“寻龙枝干要分明,枝干之中别重轻。欲识真枝与真干,短长界水得其情。”其论“干龙”云:“天马行空气象尊,千军拥护度乡村。前头门户有关闭,立郡迁都子又孙。”其论“支龙”云:“擘脉分枝三两行,到头结作细参详。直须辨别非桡棹,此地于人亦小康。”②
2.“四象”之说
风水中的“砂”,是指与主龙相伴的小山.它的作用是挡风 使墓穴或居处的生气凝聚,不致散去。郭璞《葬经》提出“四象”之说:“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烦。形势①
② 世界文化遗产丛书-明孝陵风水篇世界文化遗产丛书-明孝陵风水篇
反此,法当破死。故虎蹲谓之衔尸,龙距谓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从明孝陵墓穴所在的独龙阜向北看,作为祖山龙脉的钟山山脉呈弧形.弧口朝南,往山势缓缓下降至独龙阜,此为“玄武低头”。独龙阜东北山中有水流出,分为三支御河,分别自方城明楼前、文武方门前、石象路起首处的御河桥下流过.蜿蜒盘旋,都汇入独龙阜西南的前湖之中,此为“朱雀翔舞”。独龙阜之东,钟山山脉往南延伸为各座小山,绵延不断,此为“青龙蜿蜒”。独龙阜之西,有一条山脊,地势低于独龙阜,此为“白虎驯叛”。明孝陵墓穴独龙阜可谓藏风聚气.四象俱佳 ①
3.“风水之法。得水为上”②
风水中根据五行将水的环绕状态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类型,称为五种水城。水城即以水为范式之城.水城的作用是界水,使龙气不散逸。明孝陵水口,其水源自独龙阜东北山中发脉而来,不见源流,此为“天门开” 水在独龙阜东侧分为数支,有西流者,有南流者,收聚于独龙阜西南的前湖,可谓关闭紧密,符合《地理大成》的说法。③人口之长江与秦淮河之水.可谓锦上添花。
4.风水中的“穴”与“向”
明孝陵处于紫金山区,山势主体偏西,逶迤平缓,通向独龙阜。独龙阜缓缓隆起,正立于群山中,左有青龙蜿蜒.右有白虎挺拔,南边远处有秦淮河悠远飘逸,形成所谓“顺杖兼缩”之势。在寻找穴位之时,往往还需注意穴位的朝向。按照八龙十二向的理论,明孝陵的风水格局为金局庚阳龙(即“庚阳金龙”),其坐山龙脉发源于西南方的庚,穴位的最佳朝向是:坐亥朝巳,巳为庚阳金龙的“长生”方。④
风水是古代帝王陵墓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不仅仅是古代民俗生活的体现,更是传统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对明孝陵进行研究时,风水这一课题是无法避免的研究对象之一。同时,在这些组成风水研究的各个要素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传统文化的身影。所谓龙山、虎山、前湖和玩珠峰;象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四象;正前方还有梅花山为前导;远处有天印山相映衬。形成近远之势。这些风水中很重要的地理元素,与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思维模式相契合。正是这种默契.使得这些普通的地理特征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二、倾听和谐符号之音 — 明孝陵自然与人文生态的意义与影响 作为古老建筑的文化代表,明孝陵不仅仅是传统的化身,它一方面保持了特有的文化气质.独立于现代文明的喧嚣之中。另一方面,由古人今,明孝陵经历了数百年风霜的洗礼,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刻上了时代发展的烙印。这就使得明孝陵具有了新的符号意义.而这种意义则更多地体现在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相互关系上。
(一)传统建筑的现代生态意义
建筑发展的现代生态意义.从字面上看。二者似乎相去甚远,关系不大。但仔细分析,环境与建筑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①
② 世界文化遗产丛书-明孝陵风水篇郭璞著:《葬书》
③ 世界文化遗产丛书-明孝陵风水篇
④ 世界文化遗产丛书-明孝陵风水篇
共同发展。这种现代生态意义,主要是针对建筑群对其周边自然与人文生态圈所产生的影响而言的。具体到明孝陵建筑群.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化存在体.它既是建筑.又不是普通的建筑。而是帝王之陵。因而,作为一种建筑.明孝陵承载了更多的责任。也体现了更丰富的价值。简言之,建筑越是丰富、复杂,其周边的生态圈就越是多样、多维。
(二)明孝陵自然与人文价值分析
1.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拓展。
建筑的形成.最重要的依托是周边环境— — 地势、气候、植被、土壤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风水中常把“土高水深.郁草茂林”的生态环境看作是理想的风水环境。由此可以看出陵墓建筑对于生态环境的依赖。一方面,明孝陵地处南京,背靠紫金山,长江从前而过,植被丰茂,降水充足,所谓“土高而水深也”。另一方面,明孝陵的建成,也改变了周边原有的生态系统,使之形成了一个新的、以明孝陵为依托的小生态圈。如:周边原有的大量珍贵的树木花草,成为了明孝陵建筑的一部分,不仅具观赏价值,而且成为了大众保护的珍贵物种,如此一来,为植被的生长、繁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问。久而久之,明孝陵陵区的周边.逐渐演变成了一片绿海,有效地调节了钟山山麓的植被覆盖状况,使之真正成为“郁草茂林”之地。
与此同时,植被的增加,可以调节周边小气候.增加空气湿润度,降低气温,进化空气,从而为陵墓建筑保护提供良好的周边条件。另外,植被的增加,也可以丰富动物物种,进而平衡生物圈与生态圈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明孝陵排水系统的建造为例。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为多水地区,雨量充沛:钟山的岩层由北向南倾斜,主峰的雨水主要经独龙阜向孝陵陵宫区域排泄。因此,孝陵陵区内设有外御河、内御河和宝城御河三条排水系统。这三条御河将陵域划分成导引区、神道区、前朝区和后寝区,同时通过御桥.将这四个区连接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一排水系统的建成,不仅改变了周边的水域系统,而且合理地调整了陆域与水域的生态平衡,对周边水土流失和湿地减少产生了正面积极的影响。陵区内除三条御河外,陵宫地下还建有巨大的涵道,以增加雨季的泄洪量。陵宫内则建有地下排水管道.地面建筑周围均以砖铺设散水和明沟,同时还充分利用了原有河道,体现了多水地区布局的科学性,如此一来。不仅保护了明孝陵主体建筑,而且方便了周边的防洪与泄洪工作,可谓一举多得。
2.人文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人文生态是自然生态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结晶。建筑群的存在,不仅会对周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会对人文生态系统的形成产生促进作用。明孝陵陵区地理环境山清水秀,跌荡起伏,且富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远望钟山山麓,明孝陵置于其中,人文建筑和自然环境彼此呼应,融为一体,高度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其自身条件的优越,更是促进了周边地区旅游业的繁盛,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个体服务业的发展。如:居住在周边地区的农户,或出售新鲜的水果和特色纪念品,或者依托于明孝陵,发展旅游向导和交通服务业:除此之外。还可以进入陵区工作,更好地保护古代建筑,促进其全面多样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北京的十三陵与明孝陵可谓是不谋而合。
在现代社会中,明孝陵周边人文生态圈的繁盛.无疑成为了催生和谐发展的助推器。以旅游业和服务业为先导.明孝陵这个承载了深厚文化内涵的地方.集结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他们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增加了地区的经济收入,使得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轨道变得紧密而不可分割。它不但提高了人们的文化品位,而且提高了周边农业人口的生活水平.增加了收入,并促进了农业人口的转型,形成了小范围的经济生态圈。这是组成人文生态系统的基础。经济、文化的双重发展,是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的保障.更是推进文化认同的基础。
三、结语
建筑不仅仅是凝固的音乐,还是灵动的舞者,用轻盈的舞姿,在历史的舞台上为我们留下一串串的惊喜。或者,它原本就是艺术的化身,文化的福音。历史的存留,已经让明孝陵为我们留下太多的惊叹与折服。它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最高代表,还是时代演变的新星。几百年前,它是民族图腾的符号,是古代哲学与思维方式的代表,是王权的象征;几百年后的今天,它仍旧不失那华丽的低调,屹立在文明进步的洪流之中,为文化和传统正名,唯一不同的,是时代为它披上了现实的霞衣,使它在历尽风雨之后,又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符号— — 政治、经济、文化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符号,更是人类进步的符号。不论是历史、文化,还是生态意识,我们都无法抹去明孝陵存在的痕迹。它有些落寞,有些陈旧,但却总是那么耀眼,那么有生机。身处其中,我无法不陶醉,因为那有历史文化的沉淀;我无法不聆听.因为那是时代进步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