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教师角色期待的调查报告
关于教师角色期待的调查报告
2010年4月24日到5月1日,我们小组选派了3名同学,进行了教师角色期待的专题调查。调查期间,小组成员深入到学生、家长、教师的群体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分发50份,收回50份),调查了当前教师的现实表现,并且了解现在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待,从而有利于我们师范生更好的完善自我,以进一步满足社会的需求。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师的现实表现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教师在现实中的表现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提出了“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这二十四字的要求。新课改对教师角色扮演也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次是多方面的合作者(这里包括了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的合作),最后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改已经实行了较长的一段时间,通过我们此次的调查,我们总结了一下新课改的教师的现实表现,具体呈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社会对我国教师的总体评价不高
例如:你对现在我国教师的总体评价是:()
A很好B一般C不太好D很差E说不清
选A的比例是3.3%,B的比例是76.7%,C的比例是10%,D的比例是0%,E的比例是10%。从所占比例可以看出,大部分对我国教师的总评为“一般”,但从A选项和C选项来看,C所占比例要高于A选项,同时仍有10%的人认为不易或不宜给予教师一个总体评价。总体而言,当前社会对我国教师的总体评价是不高的。
(二)当前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评价高于大学教师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给你印象最好的是那个阶段的教师?”其中有九成以上人选择了中学,剩下的选择了小学,可惜的是,在我们调查中没有一个人选择大学。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与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有关,我们的调查对象大部分为在校大学生,其中也有一部分中小学生、学生家长与教师,由于一些人并未经历大学生活,必然不会选择“大学”这一选项。另一方面,现行的大学教育体制造成了大家对大学教师评价的过低。因为我们的调查对象大部分为在校大学生,他们正在接收着当前的大学教育,而他们中仍没有一个人选择大学作为他们印象最好的那个阶段的老师,这不得不让 1
人忧虑,也值得人深思。
(三)从大众角度看,我国教师的整体待遇和社会地位较高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90%的人认为我国教师的整体待遇和社会地位出于一般和一般以上的水平。和先前有关方面进行的调查相比,教师的整体待遇和社会地位是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并且上升的速度较快。
(四)我国教师普遍缺乏一些特定的素质
据调查,认为我国教师最缺乏的素质排在前三位的是:教学风格与特长,交流与反思能力,创新能力。而排在最后一位的是教育科研能力,以上三个最缺乏的素质,也正是当前社会迫切需要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同时也是成为一名好教师的必备的标准。
(五)我们教师承担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社会、学校、学生都给予了教师巨大的期待,而这种期待也正是教师压力的来源。据我们调查,这些压力具体的表现为升学率、现行的评价体制以及社会的巨大期待,升学率所造成的压力为最大,它使教师长期处在一种矛盾状态中,也束缚了教师其他能力的施展。
总的看,我国教师的现实表现不够让人满意,同其他职业相比,教师偶着较高的整体待遇和社会地位,从而也寄望了社会各个方面的的巨大期待,和随之而来的压力,过分的压力也造成了教师素质的不均衡发展。换句话说,我国教师需要在压力中找到平衡点,以满足社会的要求。
二、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待
(一)社会对教师类型的期待
教师的类型对学生有着很直接的影响,并且也影响着学生对这门课的态度,调查中,有66.7%的人认为,如果一个学生厌恶一位老师会使学生厌恶这门课程,另有26.7%的人认为也许会,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那么什么类型的教师才是学生、社会所期待的呢?依据调查,76.7%的人认为学识渊博的教师更令他们欣赏,其次是风趣幽默,热情洋溢的类型。调查显示严格谨慎的教师,并不受学生的欣赏。
(二)社会对教师仪表的期待
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表”有表率之意,在学识、能力、情操等方面要起表率作用,同时在仪表方面也不可小觑,在调查中有73.3%的人认为教师的仪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有13.3%的人认为可能会有影响,并且仅有少数
人认为学生有他们自己的主见和看法,教师的着装打扮是个人的喜好和自由。
(三)社会对师生关系的期待
师生关系一直穿插在教学与生活的整个过程中,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也有利于教师的教,83.3%的人认为最好的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即教师既要有严格的一面,也应有友好和善的一面。在这种关系模式中,53.3%的人认为名优秀的老师最应该注重的是学生人格的培养,而这种人格的培养液只有再亦师亦友的关系模式中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
(四)社会对教师能力的期待
教师的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创新能力、课堂操作能力、交流能力等众多方面。在教师的创新能力上,63.3%的人认为能够最好体现教师创新能力高低的是他么不是否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因势利导,另有33.3%认为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此外,在教师的心理素质方面,60%认为我国教师应提高他们的恒心、耐心和责任心,以及把职业压力转化为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动力的能力。36.7%的人认为还应提高教师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以及与领导、同事、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能力。值得注意的一点是,60%的人认为教师在各级、各类杂志中公开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自身的教学水平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仅可作为评估教师与教师教学水平的辅助与参考。
(五)社会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期待
在问卷调查中有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你认为哪一种教学方式最合理?” A老师直接提问B学生自学为主,老师教学为辅
C 既有讲解,又有互动D老师教学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选A的比例为0%,选B的比例是33.3%,选C的比例为56.7,选D的比例为10%。由此可以看出,最好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既有讲解,又有互动,这对教师的要求无形中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三、调查结果产生的启示
(一)教师角色有待转型
正如新课改对教师角色扮演提出的要求,首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先前的教学及其众多偏远地区的教学中仍旧流行着“一言堂”。老师与学生之间仅仅是知识的传达着与接受者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往往都会影响教师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就必须要了解学生,有针对性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就应该与学生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并且在课堂上既要有讲解又要有互动,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其次,要成为多方面的合作者。现在的教师面
对的学生是各种类型的,其中不少为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面对这样一个情况多样的集体,教师不仅要和学生交流,还要和学生家长,社会合作。一起来关注这样的学生,并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学习与成长。此外,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也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了解班级,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最后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对教师是一个高要求,它需要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很强的操纵能力,同时对整个教学体系要有很深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努力增加课堂实践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更新,从而实现角色的完美转型。
(二)教师能录有待均衡提高
升学率、现行评价体制,以及社会的巨大期待给教师带来了不晓得工作压力,迫于这种压力,造成了我国教师在某些方面能力十分强,如:教学科研能力、专业能力等。同时,也使很多能力成为他们十分缺乏的。如:创新能力,交流与反思能力等。这种不均衡的发展,势必会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都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很多学校以及教师会很注重教师公开发表论文的数量,甚至有人把它当做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但是在大多数的学生看来,虽然两者之间会有一些联系,但它也只能作为评估教师教学水平的辅助和参考。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多的体现在教师的课堂实践中。创新能力不仅是我国教师缺乏的能力,也是我国大多数学生十分缺乏的能力,21世纪的课堂,最不应该缺乏的就是创造力,这需要我们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充满创新与趣味的课堂。教师的创新能力可以很好的体现在他的教学方法上,或者更实用一点,就是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因势利导。在这一点上很容易展现教师的创新能力。此外,当前的教师在重重的压力下,还应着重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然后最需要的就是把职业压力转化为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动力的能力。只有教师的能力均衡提高了,学生才能实现自我的全面提升。
(三)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
教师是集许多角色于一身的特殊职业,其影响力和作用表现在众多方面。从衣着打扮到举止言行,从人格特征到教学风格,从领导方式到教学期望,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这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上都应时刻意识到自己时一位教师。教育有两种,一种是有声的言教,一种是无声的身教。在各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主要采用“言教”方式,而在大量的师生之间无意识的日常交往中,除言教外,经常起作用的是身教。言教固然重要,但身教意义则更重大,固有“身教重于言教”之说。因为这是一种人格的教育力量。而在我们的调查中,53.5%的人认为教师最应该注意的便是学生的人格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全面的,是以全部行动和整个人格来影响学生的,积极地影响如此,消极的影响亦如此。“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主要特征。教师的一切都在学生的严格监督甚至模仿之中,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真正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产生积极的影响。
鉴于以上的分析与总结,作为师范生的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师不再仅仅是传到、授业、解惑。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要求,教师这一角色又有了新的变化,它已经被赋予了更新更多的内容与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角色的要求,不断提升完善自我,从而更好的担负起社会的重责,发挥更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2010年5月1日
分工情况:
小组组长:管婷婷
封面设计:李菊芹
问卷制作:吴姗
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王静黄徐玲
报告撰写及打印:管婷婷郭思晨
第二篇:关于教师角色的调查报告
一、题目
《关于教师角色期待的调查报告》
二、问题提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发展,以及新课程目标的确立和实施,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攻坚阶段,基础教育的帷幕已经拉开。这给教师着一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也期待着教师尽快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以适应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为了了解广大同学对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期待,我们调查小组就“知识经济时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中一些核心问题开展了此次调研。您的年龄:性别:
就读年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1、你认为恒量一位教师优秀与否最重要的标准是()
A、教师所教学生的整体成绩B、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
C、教师自己所拥有的职称D、教师的总体收入
2、你认为一名合格教师最应具有的一项能力是()
A、能将计算机应用于平时的教学中B、熟知学科知识结构
C、在平时的教学中能不断创新D、能管理好学生,保证教学任务完成3、在于教师相处时,你最希望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模式是()
A、上级与下级B、知识的传达者和接受者
C、长辈与晚辈D、朋友关系
4、你最希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式是()
A、老师直接传授B、学生自学为主、老师教学为辅
C、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学习D、老师教学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5、你认为一名优秀教师最应当注重的是对学生的()
A、知识的传授B、人格的培养
C、创新思维的开发D、人生目标的确立
6、你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应该()
A、适当降低一些B、现在的社会地位恰好C、应得到适当提高
7、你认为如果有可能的话,你会选择教师作为你的终生职业吗?()
A、会B、不会
8、你觉得一名教师的相貌和仪表很重要吗?()
A、很重要B、不太重要C、无所谓,只要教的好就可以
9、给你总体印象最好的是你哪个阶段的老师()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
请你说明一条理由:
10、你对现在我国教师总体评价是()
A、很好B、一般C、不太好D、很差
11、你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这一角色存在的最大不足是:
六、结果分析
1、关于恒量一位教师优秀与否最重要的标准,有25%的人认为是教师所教学生的整体成绩,有67%的人认
为是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有8%的人认为是教师自己所拥有的职称,没有人认为是教师的总体收入;
2、关于一名合格教师最应具有的一项能力,有4%的人认为是能将计算机应用于平时的教学中,有30%的人
认为是熟知学科知识结构,有58%的人认为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能不断创新,有8%的人认为是能管理好学生,保证教学任务完成;
3、关于在于教师相处时,最希望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模式,有3%的人认为是上级与下级,有27%的人认为是
知识的传达者和接受者,有70%的人认为是朋友关系,没有人认为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
4、关于最希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式,有6%的人认为是老师直接传授,有33%的人认为是
学生自学为主、老师教学为辅,有47%的人认为是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学习,有14%的人认为是老师教学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5、关于一名优秀教师最应当注重的是对学生,有17%的人认为是知识的传授,有36%的人认为是人格的培
养,有30%的人认为是创新思维的开发,有17%的人认为是人生目标的确立;
6、关于教师的社会地位,有8%的人认为应该适当降低一些,有25%的人认为现在的社会地位恰好,有67%的人认为应得到适当提高;
7、关于选择教师作为终生职业,有42%的人选择会,剩下58%选择不会;
8、关于一名教师的相貌和仪表重要与否,有39%的人认为很重要,有39%的人认为不太重要,有22%的人
认为无所谓,只要教的好就可以;
9、关于总体印象最好的是哪个阶段的老师,有22%的人认为是小学,因为小学老师不势利,小学时的梦想
是长大后当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发生改变,可见小学时对老师的总体印象最好;有17%的人认
为是初中,因为年龄原因,或者初中老师对学生的真诚和关心;有39%的人认为是高中,因为老师让学生知道个体存在的价值,认真负责,小学初中的老师太凶,大学的太不负责,只有高中老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又教导了学生,或者由于高考的紧张压力才会对高中老师印象深刻;有22%的人认为是大学,因为大学老师不像以前的老师那么死板,现在的老师和自己关系就是朋友,而以前就是那种完全的上下级,或者高学历或多见识的老师能够教会学生人生的哲学;
10、关于对现在我国教师总体评价,有6%的人认为很好,有47%的人认为一般有36%的人认为不太好,有
1%的人认为很差;
11、关于知识经济时代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这一角色存在的最大不足,各人有不同意见:
①、觉得教师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不
是一味的教书育人,当然育人很重要,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需要从教师自身做起,还有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的生活,不能一味的拿着教育者的姿态对待学生,努力和学生成为朋友,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些是建立在自己的能力条件下的;
②、所传授的知识与现实脱钩。
③、理想与现实的差别太大,意味的宣传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改变却始终无法真正的从根本上能改变这种关
系,现实中老师与学生依旧是那种只是传播者与被动接受的上下级关系,而并非所谓的成为朋友,互动学习。敢问在小学,初中,高中哪个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真正处的像朋友?当然极个别现象还是有的,毕竟是少数;
④、教师过于经济化,很多老师一味以此为赚钱的手段,去校外办什么补习班,只是为了赚起啊,而对待
学校的教学大多数只是任务性的;
⑤、教育体制下老师多数为了完成任务,完成上级的教学任务,每天还要写什么教案,只为上级的教学任
务调查;
⑥、为了学校的名声,教学的名声,放弃那些所谓的差等生,让学生产生好坏之分,从而对某些学生放任
不管;
⑦、老师都没有创新意识,教条主义,学生不能够在学校里全面发展;
⑧、综合素质不够,不够灵活,希望多联系实际;
⑨、没有适当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总是优先于自己的利益。言行举止不一,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掌握的知识很有限,不能自主创新,没有自己的思维模式,总是把课本的知识强加于学生的记忆。
甚至有的人认为,最大的不足不在于教师,而是在于中国的教育!
七、调查结论
从以上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以及广大社会在职人员比较注重教师的仪表,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
关系,而且应该与学生互动学习。
②、对于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目前觉得不是很高,应该全面提高,掌握必要的教育科学技术,在教学中
能够不断创新。
③、在新课程概念下的教师角色改变还具有很大的困难与挑战,有一部分人对当今的教育机制与改革抱有
不满,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④、教师本身存在自满现象,并且教师作为学生的一个整体教授团体,个人有不同个性,方法不同,甚至
互相背离,让学生难以把握,特别是中小学生;经验教学还是大量存在,无法真正做到因学生制宜,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疏远的;
八、提出的建议或解决方法
讲究自身职业形象的塑造和角色改变,是教师立身于社会的前提。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教师的无形资本和无价之宝。良好的社会环境,浓郁的教育氛围,促使我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在社会、生活、校园中,我们应自尊、自爱,塑造出良好的自我形象。我们以为其塑造应是立体全方位的。既应注重仪态外表的包装,更应加强内在精神实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完美和谐的统一体。完美的教师形象,其仪表应是端庄的,品德是高尚的,情感是深沉的,知识是渊博的,风格是独特的,更具有改革、开拓、创新的精神,与我们这个时代接轨,从而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当代教师首先应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恭德慎行,为人师表。教师看学生的目光总是充满着喜爱、关切、鼓励和欣赏。同时,教师应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无限深情。托尔斯泰曾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都是仅仅象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种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热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都是强。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只有这样既敬业爱生的教师才会给学生以完美的人格力量,才会给学生言传身教的影响。
当代的教师应保持细腻而浓厚的情感。高速运转的机械化、激烈竞争的社会机制,并不能把他们的感情荡涤得淡薄而粗化。因为只有深厚的感情才能最好地传递人类文明的精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细致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学校里学习的许多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接触过的文化财富,会在我们的心灵里留下痕迹”。教者不仅应有敬业爱生“甘为春蚕吐丝尽,原化红烛照人
寰”的真情,而且也是一位善于表达真情的人,应该是播种智慧,诱发情感,童心常在的教育艺术家,而不是冷漠无情的教书匠。教师应在微笑中见热情,严肃里显慈祥。他善于把“情”作为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颂扬良好的道德、行为以唤起学生的爱慕与敬仰;他善于把“情”作为连结学生心灵的纽带,启之以思,晓之以理,以引导学生发奋图强。
当代的教师应有宽厚博的胸怀,能置个人私利于度外,具有很强的自我控制的能力。教师要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把不利的消极的情绪排除在课堂之外。进教室的一刹那,要让苦闷和烦恼埋藏到心底最深处,任何迁怒于人、置学生于不顾的情形都有损为人师表的形象。自我控制的同时,也要立住脚跟,抵得住外界的诱惑。今天,在经济腾飞的同时,拜金主义、享乐思想也随之乘虚而入,过去我们曾经得起“臭老九”的咒骂,那么今天我们也要挡得住经济浪潮的冲击,抵得住金钱的诱惑,而得寂寞,安于清贫,淡薄名利,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具有献身教育,甘为人梯,乐育英才的崇高奉献精神。
当代的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勤奋刻苦的精神。教师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者,学生常把他看作知识宝库和化身,活的教科书和知识的权威者,所以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缺乏较深造诣的教师是扮演不了知识传播者的角色的。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就必须具有孜孜不倦、勤奋刻苦、谦虚好学的精神,具有良好的学习新知识、吸取新信息的习惯。这样的教师在充实自己的同时也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教师常年伏案灯下或端坐教室与学生一同上晚自习,无疑千言万语也难以代替这一榜样的作用。
当代教师更应具有时代的精神,勇于创新,敢于开拓。他不墨守陈规,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他不仅仅是蜡烛,消耗自己照亮别人,他更是一盏明灯,照亮别人的同时,也把自己照得通体透亮。他要有坚强的信念,敢创前人未创之业,敢走前人未走之路,敢于承担教育改革的重任,能用先进的科学思想,启迪新发明,开辟新天地。教学中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更能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不应成为简单的知识传声筒,紧紧围绕考试指挥棒的教书者,而应是塑造人类灵魂,建造心灵大夏的能工巧匠,只有这样,才有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同时教师应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能依据自己的气质特征,教学能力来探索发挥自己的优势,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优化过程,博采众长,精心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笑容可掬,循循善诱;态度严肃,让人肃然起敬,课堂上或幽默诙谐,妙语连珠;或严谨慎密,清晰流利,都可自成一体,唯有有风格的教师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难以忘怀的印象。
当代的教师也要注意仪表的修养,它包括衣着、发式、举止、姿态、表扬,它是个体品质中最明显、最易于被察觉的部分,因此对个体形象的塑造,对人际的交往都有直接的影响,它是“无言之言”、“无言之教”,它常常受到学生的模仿和评判,产生“光环效应”,影响到对教师其它方面品质的判断。教师的穿着打扮要特别注意,既不追求时髦,把讲台当舞台,也不要过于陈旧,给学生落伍感,陈旧并非简朴,拖踏不修边幅亦非潇洒。教师的衣着应是端庄清洁的,发式应是整齐大方的,举止谦恭有礼的,谈吐应是文明高雅的。
教师在生活中充当着各种角色,社会的典范、楷模和榜样;学生的朋友、知己和师长。教师身上承担着多种压力,沉重的教学负担和激烈的竞争,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否过高,社会对我们的企盼是否难以达到,我们为自己设计的师表形象是否过于理想?然而人生的真正喜悦不在于目标的实现,而在对理想的追求,让我们都去尝试一下吧,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便是我们的成功。当我们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不再是某一个个体,而代表着教师的群体形象,当你的言行,所作所为被周围的人们说声:“嘿,这就是真正的教师”,其形象便定格于社会这幅画卷中了。教师的生活是艰苦而又平凡的,然而伟大正来自于平凡,普通正孕育着崇高。我们正从事着人类最伟大的事业,我们在造就千百万对社会有用人才的同时,也在塑造着我们自己——当代教师的形象。
第三篇:教师培训者的角色期待
教师培训者的角色期待
教育形势的发展对教师继续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教育的新体制、教师专业化的新思维、教育信息化的新平台,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带来了教育理念层次上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反思和重新定位,教师培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使命、目标、内容、形式、方法、技术与评价等,都存在着对培训者更新观念、创新模式的要求。教育改革、教师的成长需求呼唤教师培训的理论创新的实践创新,呼唤教师培训者角色的转变。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对教师提出终身学习的要求,同样作为教师的培训者应率先是学习者,这既是教育目标的要求,是教师成长的需求,也是培训者自身发展的途径。在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长者为师”、“学高为师”的师者地位已经动摇,要求培训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课程,准确把握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教育信息化等新概念、新理念,自觉地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和知识能力结构,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保持教师培训的先进性。这一切意味着培训者的学习观念要超前、学习内容要前沿、学习范围要综合与宽泛。目前正在推进的新课程改革给教师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实施新课程是培训者的任务,那么,培训者必须先对新课程的理念、目标、方法等内容进行学习、理解与内化,才能达到针对性、前瞻性、实效性的培训目标。
开展多层次的远程培训是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培训者的信息技术素质关系着教师培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培训者面临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应对挑战的有效途径是学习。学习教育信息化的新理念和新技术,才能把握网络教育的走向,对网络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增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教育研究进行整合的能力,更新信息观、知识观、价值观、教育技术观,创新培训模式,在情感态度上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潮流。
新一轮课程改革让研究型课程走进了中小学,教师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根据教师发展的需求,培训者应是研究者。用开放的、研究的、积极的姿态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才能使学习更主动,更有效,才能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经验加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培训者能以研究的态度反观自我,反思现状,才能明得失,定是非。作为研究者,要善于有实践后回顾性的反思,有实践过程中的反思,还要有突出总结经验教训的实践前的反思。确定“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与模式时,既要对“九五”继续教育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对教师的学习感受进行调查研究,又要对新的教育形势与教师发展的要求进行调查研究,才能使培训真正为教育服务、为教师欢迎。
经验中学习,反思中成长的最有效方式是结合中小学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因此培训者更是行动者。培训者的学习和研究,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世界,培训内容要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需要,培训理念的实施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上,培训的成果由教师的发展来验证。决定了培训者必须身体力行,走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传统的培训中,培训者往往是把自认为有价值的理念与知识传给教师,教师心理上认同,但在现实中无法实践,存在着培训者的理想化与教师现实之间的严重脱节,其结果自然是不能实现理想的教育。对教师来说,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并不难,最重要的是如何把理念落实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培训者给其切实可行的、具体的实践指导,让其能共鸣、能看见、能操作、能感受。如针对新课程的培训,培训者对教师进行关于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后,要走进中小学的课堂,与教师一起通过“新课堂”来展示“新课程”,才能说真正在实施新课程,也只有在这样的实践行动后,培训者才可以继续进行更具说服力、更让人信服、更高效的培训。
教师发展的差异性决定培训目标的多样性,为满足中小学教师发展的不同需求,培训者还是培训课程的开发者、培训环境与资源的建设者。培训者要真正为教师所想,为教师所用,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开发出适合本地区各级各类教师需要的培训课程。如适应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的架设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课程,有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研究性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程,教师教育的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等等。还要针对本地区中小学教育和教师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创设中小学教师综合发展、自主发展、终身发展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培训者担当着培训环境与教育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就目前而言,培训者不仅要开发不断更新和扩展的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课程,还要开发教会人准确而有效地搜索、收集、管理利用知识的“人力的知识”课程。就专业能力而言,要予以关注的教师娴熟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有效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问题解决与实践的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等。把国家对教师的要求与教师个人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满足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以及每个教师自主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培训的目标,建立开放的教师培训体系是实现此目标的保证,培训者在开放的培训体系中,是组织者与管理者。参与式培训、协同式培训、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诸多的培训模式中,培训者的组织与管理角色是显而易见的。
总而言之,培训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或核实者,也不再是传递上级行政命令的二传手,而要转变为自身发展的学习者、研究者和行动者,培训对象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培训课程与资源的研究者、开发者,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者、教师培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实现培训者的角色转变,也是实践教育创新的有效保证。
第四篇:美国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美国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⒈替罪羊:一些长期受惩罚、受排斥的学生把在家庭、社会和班级中积累下来的对成人的仇视都转移到某些教师的身上。
⒉警察与法官:教师要维护课堂纪委合学生守秩序,判断学生行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并且施用奖励或惩罚,教师还必须罅打架和调停争论。
⒊家长的代理人:年幼的儿童经常把教师当作人父母的化身,他们对待教师如同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也希望教师象自己的父母那样对待他们。他的“孩子”一样,也是属于他的“私有财产”,他可以任意地处置。有的在幼儿面前表现出明显的权威感和优越感,经绝对权威的样子出现在幼儿面前,整治幼儿,训斥幼儿,甚至用嘲笑、挖苦、羞辱、体罚等手段,以致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扮演不当的表现:有的教师出现的家长作风,如认为幼儿就象
⒋团体的领导: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本身就包含着领导的责任,他们所担任的许多任务都是榜样执行领导的功能。学校的教学活动大都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教师领导并指导着作为一个整体的班级,对他们施加影响。教师确定学习的目标,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的任务;教师安排和建立学习的情况,为完成学习任务制定规则和程序。社会也希望教师能够培养良好的班级集体,使学生在班集体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许多研究证明,教师的不同领导方式和策略、班集体的心理气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和个性发展。
⒌模范公民: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教师是社区内较有教养的人,是“社会的代表”,“伦理的化身”,“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肩负着传递社会文化价值与标准的任务,他也就被学生看作是代表这些价值的人。教师对他所教的学科的态度,以及他的学习态度也会成为社会和学生的榜样。对许多学生来说一个成功的教师是他们崇拜与模仿的对象。
⒍治疗学家: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发展他们的人格,提供一个谅解和宽容的气氛,把学生从惧怕权威、缺乏自尊心中解放出来。美国学者杜伯伦在《课堂内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教师的主要任务。然而如果一个教师忽视了心理的临床工作,他就收不到应收到的教育效果,而且在关键时期和最困难的问题上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他将忽视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假如教师应尽自己的职责,为一个健康的社会培养健康的公民,教师们就必须意识到他们作为心理保健工作者这个角色的责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点,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保证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⒎朋友与知己。与学生相互信任、相互平等。教师对学生表现出宽容和谅解,让学生把困难和问题发泄出来。但是,如果教师过度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则会与其角色要求和行为相违背。
⒏知识的传授者:在许多人心目中,教师是一个知识库、一本活动的教科书、一个有学问的人,教师的功能就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了解并思考上述教师角色,对于我们当好一名教师是富有启示的。
第五篇:教师角色塑造
教师角色塑造
——瑞吉欧教育方式中国化的关键
【摘要】瑞吉欧教育方式在中国走过十年的推介之后,如若真正成为改革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它山之石,必须注重教师这一教育发展过程中关键的中介因素,本文旨在通过瑞吉欧式幼儿教育与中国传统幼儿教育中教师角色的比较分析,力图为构建“中国式瑞吉欧”教育方法中教师群体的角色而努力。
【关键词】瑞吉欧,中国化,教师角色
瑞吉欧幼儿教育方式发端于二次大战后意大利民众自力更生建立的家长团体自行运作的学校。所以学校的开放性、学生教育的公正、民主性是始之有之,经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探索,到八十年代理论构建和实践模式初具规模并有了一定的世界影响。在随后的发展中,不但国际反响日渐声隆,自身的研究也日臻完善。到20世纪九十年代,瑞吉欧幼儿教育方式就其理论自身而言是较为完善的。但是在我国的幼儿教育界,在引入和推广的过程中,一直是“叫好不叫座”。2007年6月28——29日,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与韩国汉阳女子大学金恩姬教授共同组织了“中韩幼儿教育领域瑞吉欧教育方案的应用与转化”国际研讨会,提出了“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学习并挑战瑞吉欧”的会议主题。朱家雄在报告中提到:“不管瑞吉欧教育系统本身怎么理想,也不管有多少人把它捧得多高,它只属于意大利瑞吉欧这一特定环境,没有人能把它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大陆来,若一定要这样做,等待他的可能是失败。”[1]这段话不仅表明了瑞吉欧教育方式的学习不能机械模仿,照搬照用,也提出了一个深远的文化和理论命题,即不同文化的借鉴的实质必须也只能源于创新,就瑞吉欧教育方式而言,它的世界性体现于精神实质,而不在于方式方法。这并非耸言“术无用”,而是坦言要“瑞吉欧中国化”,而不应追求“中国式瑞吉欧”。在诸多影响瑞吉欧中国化的因素中,本文主要探讨教师的问题——教师的角色塑造。
一、瑞吉欧教育方式中教师角色的分析
关于教师角色的理论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到20世纪五十年代,已从初期重视教师的角色品质研究过渡到大批关于教师期望的研究,即从社会期望的角度进行教师角色分析。教师角色理论引入中国后,我们的研究是两者的结合,即在社会期望基础上的角色品质研究,以期新时期的教师能够从应然走向必然。综合瑞吉欧教学方式中关于课程设计、教学形式、环境设置、学校组织管理、家园及社区联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教师互动的研究,其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有以下特点:
1、教师是儿童活动的策划者。其核心在于对儿童活动目标的理性认知、活动方式的谨慎筛选、活动过程的缜密预期和活动结果的深切反思。项目教学即是对教师此项要求的最后诠释。儿童有别于其他成长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他们的活动。活动在通常情况下就是儿童存在的方式,成人对儿童的认知和参与方式是幼儿教育活动的关键,瑞吉欧在这方面的探索无疑是具有启发性的。
2、教师是儿童生活的倡导者。生活是人存在的实质,即要生存的有内容、有内涵。儿童的生活很简单,但这绝非是单调而是单纯,儿童的生活即是个体的自我生发过程,也是成人参与下的生成过程,所以倡导者的实质即在于要倡而不是要控,要疏而不是要堵,要扬而不是要抑,要成而不是要毁。成人要理性地融入孩子的生活。
3、教师是儿童成长的引导者。成长是儿童活动、学习、生活的目标。所谓引导者,就是要引其所去,为其所能,导其所欲,成其所成。
在瑞吉欧教育方式中的教师是广义的,包括了所有参与儿童成长的成人。这无疑提高了“教师”角色达成的难度。
二、我国当下幼儿教师的角色分析
综合诸多研究者对我国幼儿教育中师生互动状况的分析,与瑞吉欧教学方式中教师角色的分析比较,我国幼儿教师的角色特征具有以下方面:
1、教师是儿童活动的组织者。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幼儿教师是兼有策划者和组织者的双位特点的,但主要是以组织者的身份出现的。而所谓活动的组织者在一般情况下就是活动的发起者、控制者、结束者和评判者,是主动参与的,是刻意突出的。因之,儿童的活动不再是儿童的而是教师的,所以才有了“儿童游戏”成为了“游戏儿童”[2]。
2、教师是儿童学习的主导者。即儿童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怎么样都是由教师说得算。问题还不只是在于教师的选择,还在于教师的方式。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想当然地把自己想给又能给的就认为是儿童想要又能要的,也因此成人的世界就成为了儿童的世界。可是儿童的天空与成人是不同的,否则何以会有“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3、教师是儿童生活的安排者。即儿童生存的内容是教师赋予的,或者说填塞的。儿童能做什么,怎么做由教师来决定,面对十几个、几十个孩子,似乎教师一声令下,他们就会一同饥饿,一同睡意绵绵。如果不饿、不困,就是儿童不正常。教师究竟对儿童了解多少?
4、教师是儿童成长的计划者。现实语境中没有人会将华生的极端行为主义观点奉为信仰,但却能屡屡犯禁而浑然不知。教师规划儿童的未来并付诸实施,不管儿童是否喜欢,也不问他们是否愿意,理由就是这样做是为了你们好。而问题是教师何以能决定儿童的生命?
这些特征存在于广义的教师群体上,但是却寄希望于先在狭义的教师层面得以解决。教育的振兴在于教师,中国化的瑞吉欧幼儿教育方式有赖于教师的理性角色塑造。
三、中国瑞吉欧式教师角色塑造 角色塑造是职业范畴的用语,是自然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走向职业人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自然状态贴近职业要求状态,那么角色塑造过程相对来说难度就会较小,塑造角色就较易,否则就会有较大的挑战性。不管情况如何,在角色塑造过程中都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要有角色认知。就教师的社会职能而言,既有其一贯的传统内涵,又深具一定的时代内涵。所以,当今的教师角色要以不变应万变,又要以变应变。朱家雄教授曾言瑞吉欧幼儿教育方式的成功主要在于它顺应当今世界幼教改革的潮流。那么“潮流”的内容是什么?即发挥潜能,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全面发展儿童的培养,而在这一过程中,尊重与民主是尤为重要的。我们在吸收瑞吉欧幼儿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当务之急就在于教师的角色认识,否则,就只能穿新鞋走老路。学习的结果充其量也只能徒具其表。在瑞吉欧式教师角色认知
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有差距,文化传统也不同,我们绝不能简单的角色模仿,机械移植,而要从表象看本质。尽管目标相同,但是达到目标的方式和步骤是可以不同的,也即所谓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要经由角色分析。如果角色认知解决的是共性问题,那么角色分析就要解决个性问题。如果前者是机构到集体行为,那么后者就是个体行为。瑞吉欧教育方式在中国推行十年中的上热下冷现象,尽管有诸多影响因素,但有一条是不能或缺的,即幼儿教师的低调态度。当然,教师角色的转变不能依靠个体的自我转变,但同理,没有个体的努力也就没有集体的效果呈现,职业生涯设计对于幼儿教师同样不可或缺。
3、角色努力。有目标不等于有结果。目标的实现是 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其中情、意尤为关键。成功的角色塑造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教师的角色努力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高。不管是群体塑造还是个体努力,态度都很重要。某种程度上,态度决定了结果。
在中国瑞吉欧式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一定会有诸多挑战,还需要注意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切忌模仿。“东施效颦”的古语犹在,参观也好,研究案例也罢,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场景,教师是有血有肉的人,成功的教师绝不是“象谁”,而是在“是谁”中成为自己。
2、重在创新。之所以是“中国瑞吉欧式”而非“瑞吉欧式中国”立意即在于此。成功不在于重复而在于摸索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方式。
3、贵在持久。教育事业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独指学生培养,教师的改造何尝不是如此,甚或更难更久。当然,时不待我,必须只争朝夕。但要清楚事情的发展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差别是过程的长短。
狭义的中国瑞吉欧式教师角色塑造已是挑战,广义的教师群体——家长、社会中的成年人的角色塑造更是难上之难。不管怎样,开始就好。
参考文献:
[1]吴晓君,张婕.瑞吉欧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中韩幼儿教育领域瑞吉欧教育方案的应用与转化”国际研讨会综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7、8),94.[2]朱家雄.瑞吉欧教育经验备受关注的缘由(上篇)【J】.幼儿教育,20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