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改革及研究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时间:2019-05-13 06:3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课堂教学改革及研究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课堂教学改革及研究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篇:在课堂教学改革及研究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课堂教学改革及研究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成长在路上

我们深知学生培养,教师责任重大,因此学校在教科研中心领导下,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围绕追求有效教学而展开的,基于学生,发展教师。

学校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教龄的教师的调查、访谈、观察发现:有较强责任感,业务上有要求的教师占51%,教学水平相对比较整齐,没有特别落后的,出类拔萃的教师较少;有11%的老师存在教学经验匮乏,在教育艺术,课堂教学调控上有所欠缺;职业倦怠表现较多;缺乏理论上的再学习,教学方式、教育观念较陈旧的老师占25%。

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对教师队伍的综合分析,对每一阶段教师的素质、教学实践的分析,学校开始了一系列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作风建设、教研活动。

学校开展了“换岗体验”、“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学楷模找差距”、读书论坛《我的幸福在哪里》等多种形式的师德活动,使广大教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所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可了工作的价值,就是追寻教育的快乐。王树菊老师说:“比起其他岗位人员,我们很幸福了,因为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收获各类人才、收获真挚情感,收获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这比什么都宝贵。”张老师说:“我们的生活平淡辛苦,但是看到孩子的笑容,看着他们成长,我们沐浴在春风里。”还说什么倦怠?我们要用心情调整,因为不能放弃这如花的事业。于是,逐渐形成了爱岗敬业、踏实工作、努力进取的良好师德师风,在每年一度的师德测评中,社区、家长对教师的认可度均为100%,老师们之间学习氛围浓厚,比学赶帮中坚定了专业发展的方向。

通过校本培训,如“课标研读交流会”“走进名师”“生本高效研讨会”“算理与算法的教学研究”等活动,增强了教师的学习能力,理论水平有所提升,合格率达

97%,涌现出了多位校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班主任论坛”“学困生辅导之我见”“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研究”等活动,解决了老师教学经验匮乏,组织方式落后的问题,达成度达90%以上。

为了保证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积累、促进、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开展了系列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

规章制度有:教学常规、教育教研制度,对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每位教师的任务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制定了《教研组长职责》,强调教研组长的任务、责任要求。为了鼓励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实现个人的发展,学校制定了优秀课题实验组表彰办法,规定了评选条件,如,课题设计水平、课题实施质量、自我管理情况、教育教学实践效果、课题组人员的成长。

一、活动引领

学校先后举行了教师专业成长规划的研讨交流,指导教师剖析自己的学习现状和工作状态,制定了符合实际而又翔实的个人发展规划,乔老师代表学校青年教师参加办事处交流。事后,她说:“从规划中,从交流中,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要做一名有方向感和专业感的教师。”学校开展教师素养大赛,从课堂教学、学科知识、才艺展示等方面,搭建了教师成长的平台。老师们不管年龄不论男女,不管学科不论特长,积极参与:备课、上课、学习、读书、准备才艺等,忙碌着充实着幸福着。教师备课比赛紧紧围绕教师教育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设计教学流程后,观摩名师同课题课堂教学,使老师们深受震撼,在对比和交流中反思成长;开展了电子白板的操作技能比赛,促使教师学用结合,利用多媒体使课堂高效有趣......这些活动激发了教师投入到课堂改革、教学研讨和课题研究中的热情。

二、具体实践

在教师专业成长活动引领下,学校紧抓“磨课”——“三讲两评一反思”活动。去年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他们积极参与“三讲两评一反思”活动。通过对同一课题的原生态课堂、研究型课堂和汇报型课堂的多次观摩,达到了年轻教师吃得透、学得深、用得顺、效果好的目标,教研组教师也在磨课中,发表看法提出意见,形成了学有所长、用来得法的良好教研氛围。

学校加强“师徒结对”青蓝工程的带动引领,利用身边优势资源,实施捆绑式学习、捆绑式评价,实施“师徒同课异构”、“师徒共读一本书”“师徒教研交流会”,促进师徒加强研讨,使青年教师更快的成长。

怎样将教学工作与“有效”紧紧联系?通过双周一次的教师沙龙,大家在讨论中认识到有效教学对于学校和教师的意义,意识到有效教学应该成为学校和教师自发的生命意识。

2010年3月,教师自愿组合,成立了语文学科“生本高效”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小组,以同年级教研为基本单位,以教研组为主要阵地,齐心打造“高效教与学”的基本模式,确立了自主预习——课上交流——教师点拨——阅读体会——拓展应用五个环节,强化课前学习的目的性,增强课上交流的有效性,阅读体会中更有针对性,拓展实践中更有应用性。

新教师从学习上课开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熟悉新“课标”和新教材,适应学科教学各项工作,懂得课堂教学设计,认真执行教学常规,形成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学习班级管理经验,懂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

慢慢的,善于学习研究,有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老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成熟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熟练扎实,教育教学观念先进,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针对教学实践,开展教科研活动,成为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探索者、实践者,成为学校科研骨干。

这个过程中,年轻教师成长最为明显。她们严格自律,谦虚好学,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珍惜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向名师学习。截止今年6月底,学校在教学研究上获得了多项佳绩。

三、人文关怀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促进教师科研、教学水平。回想青年教师刚刚踏上岗位的幼稚懵懂,忙碌无序,到今天成熟的站稳讲台,期间经历了学校的引领和自我成长的蜕变。校长深知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经常告诫大家,要大胆领路子、压担子、梳辫子。

领路子表达了学校对教师热切的期望,让青年教师尽快的熟悉岗位职责。从实践层面看,就是掌握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把握课堂教学的流程,倡用积极有效的评价方法。在理论层面上,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既要学习教育理论,跟要同教育家、名师对话,读《走进心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等,感受教育真谛,激发教育热情。

压担子表达了学校对教师成长的立场。安逸、一成不变的生活产生不了创新进步的火花。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都要上常态课、研究课,利用教研组和同伴互助开展课例打磨,研讨生本课堂的流程和有效。其次,学校整合活动,开展了教学研讨周、生本课堂研讨会、创新课评选等比赛,鼓励教师参赛、研讨、撰写反思,练兵不断效果明显。

梳辫子意在直言不讳,打破平淡无趣,和稀泥的教研氛围。每次教研活动,我们提出了“三个一”模式,使每位教师都能提出1个优点、1个不足、1个建议。才开始,有的老师不好意思,只讲面上的话,隐藏了真实的想法;但在不断的要求下,老师们主动学习、认真听课、抓住重点,使评课活动更加实效。

学校还重视教师的心理状态,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每月开展一次教职工活动,或以座谈会的形式开展,说说家常,说说苦闷,聊聊快乐,让老师们敢想敢说,在交流中互相理解;或以健身活动、唱唱红歌、观看讲座、电影的方式进行。

第二篇:追求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追求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湖县裴刘学校

高效课堂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如何追求高效课堂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效课堂绝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发展。在近湖中学盟主的倡议下,联盟校组织开展“主动、互动、灵动” 高效课堂主题研讨活动无疑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及时的。下面我就我校的一些做法谈一谈我们对构建高效课堂的思考,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反思课堂,找准课堂高效的切入点

1、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

我校编印了高效课堂理论学习材料,鼓励教师认真学习钻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加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和探究。我们采取校内集体学习、自学、和互学相结合,并利用单周、双周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专业理论学习、优秀教学案例的研讨活动,每周至少组织一次教研组内的研讨活动,促使教师互相学习,互相研讨,共同提高。通过学习广大教师认识到必须转换角色观念,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彼此给予、心灵真诚物对的过程,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多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并对他们给予积极鼓励,从而让课堂变得有趣,变得高效。

2、找准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我校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剔除课堂泡沫,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入手,强化教学常规,要求老师们提高课堂驾驭能力,让每一分钟都用到刀刃上。学校列出了“课堂泡沫”的种种表现,要求老师们对照检查,逐条改进,不断提高。比如个别老师习惯“拖堂”,有的老师上课“满堂灌”,经过整改,这些缺点都一一消失了。我校还要求老师们坚持写教后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精彩片断等,要求各班成立学生学习小组,“一帮一”、“兵教兵”,要求学生做到“堂 1

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人人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我校对备、教、改、导、考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每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学生座谈会,每学期两次开展全体学生和家长对每位教师的评教活动。

3、重点剖析,统一追求高效课堂的认识。

我们抓住影响课堂高效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剖析,形成了相应的认识。老师们一致认为高效课堂来自于有效研讨,来自于精心准备,来自于自觉反思。要优化课前准备,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优化时间安排,让课堂45分钟产生最大的效益;优化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优化评价方式,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优化教学反思,敦促自己改进教法。

二、研究课堂,把握高效课堂的落脚点

1、抓实集体备课,夯实高效课堂基础

我校委派得力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和年级备课组组长,要求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组长认真组织本组成员备课。着力抓实集体备课工作,建立“一人先备-集体备课-分头细备”的“二轮备课制”。具体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内容、定方式、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教学训练统一)“一灵活”(教法学法灵活运用),实现了同学科老师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验通用、失误同戒。

2、转变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

我们要求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应“导到为止”,切不可繁琐分析,疲劳训练,45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此外,让学生自主学习,要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我们要求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应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学习探究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不仅仅提供教材或资料让学生去理解、记忆,而应呈现一个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多问几个

“为什么”、“怎么样”,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从多种形式、多种层面去求得答案。要使学生不仅“爱问”,而且“会问,形成较强的质疑解疑能力。同时,教师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敢于针对课文内容、课外读物、针对社会生活、针对教师和同学的不同观点等等提出质疑,敢于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甚至否定权威。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哪怕是一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也一定要精心保护,给予鼓励。

3、推行“三课”活动,追寻高效理想。

一是骨干教师示范课引路。各级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带头上高效课堂示范课,课后及时组织教师研讨;二是青年教师见面课。初来我校的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亮出其优点,摸准他们的不足之处。三是比武课互促提高。采取课堂教学大比武使青年教师得到锻炼和提升,邀请教研室领导,兄弟学校的骨干老师到我校把脉指导;同时继续开展 “我最满意的一份优秀教案” “学生最喜爱的一堂课”比赛评比活动;

4、开展特色教研,营造教研文化。

我们鼓励教研组开展富有特色的教研活动,如同课异构活动、互换教学班授课活动、集体创意备课活动、“我为课堂挑挑刺”活动等,开展了富有成效的课例研讨,形成独特的教研文化。为了满足教师自我提高的愿望,我们把学习交流当着一种荣誉,抓住教师的每一点进步,鼓励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从去年开始常州实验小学对我校进行了对口帮扶,我们将力抓这一机遇,3月份我们将邀请常州实验小学的老师来我校送教,4月份我们到常州学习,让我校的青年骨干老师与常州实验小学的国家级、省级名师零距离切磋交流,提高我校广大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三、延伸课堂,抓住师生成长的结合点

高效课堂不单指狭隘的45分钟课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延伸课堂引活水,是促进课堂高效、师生成长的得力举措。

1、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

要求老师们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及其解读,从编者的角度去钻研教材、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树立课程意识。认真通读所教学科的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的内容,明确这些内容在整个课程的知识结构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教学目标。

2、推行“五个一”活动,引导教师主动反思。

“五个一”即读一本教育名著,写出读书随笔;上一节公开课,写出教后反思;整理一个教育故事,写出案例评析;开展一个问题研究,写出教育论文;研究一位名师授课,写出学习感悟。特别是我们的学习笔记要求:学有所得,学能致用。

3、开展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我们提出“人人有课题,个个会研究”的口号,号召全体教师都来做“科研型”老师。我们围绕两个县级教科研课题,《新课程下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研究》、《初中数学课堂训练有效性研究》开展研究工作。同时开展群众性的教科研活动,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大胆进行探索。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构建高效课堂路漫漫,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努力去设计,用心去实践,一定会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方向,踏出属于自己的道路,从而迈上更新的台阶。

2012-3-28

第三篇:开展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万红云

——玉带山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讲座稿

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研培的一种新形式。它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的整合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研修活动。也称其为“微型课题研究”。

1、概念

教师小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短时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加以研究,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对策的课题研究形式。

2、特点

研究范围局部化—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

研究内容具体化——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对策

研究方式简易化——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加以研究

研究周期短期化——短时期内(半年至一年)

3、小课题的优势

一是切入点小。即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具体、最真实的问题开展研究。这就使研究易于把握和操作,避免了以往一提到课题就片面追求大而空、忽视实效性和针对性、到头来教师仍感到自己离科研太遥远的“务虚”现象;

二是方向明。小课题研究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认识它,一个是解决它。这里的它,指的是小课题研究的主题。比如:三年级铅笔字如何向钢笔字过渡研究就是为了解决铅笔字向钢笔字过渡的问题;更多的小课题研究就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问题,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研究。

三是周期短。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半年。从而克服大课题研究三年五年才能结题,周期长见效慢、人员变动大热情容易消耗等弊端;

四是难度相对降低。校本小课题研究目标明确单一,针对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操作程序也就相对简单。教师只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研究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就可在学校申请立项,在实践中开展研究。这样的研究使教师很容易享受到教科研的成就感。

五是收效高。收效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容易成功,能够在对教学的某些问题有所突破;二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推动力。这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充分体现。

二、为什么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1、校本小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相长”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怎么就能教学相长呢?靠研究。现实里,我们很多老师更看重“奉献”而字,而很少端详“研究”,甘当人梯,却不思自己也可以爬上高地眺望远处的风景。我们来看看教师的生命图景:新职教师,热情洋溢,摩拳擦掌。因为他面对的是陌生的教育情境,一切都感到好奇,于是很兴奋,于是很投入。几年后,熟悉了环境,明白了套路,陌生感消失了,原来教育工作就这么回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试卷讲评,学期小结,还有一点,要撕得下面子,镇得住学生,千教万教,分数不能少;千学万学,提高分数最重要。得,一切似乎都已参透。于是就这么回事的教育就这么教吧,于是日复一日,今天重复昨天的故事,明天还是今天的延续,职业的倦怠随之产生,自己也在最具创造性的教育劳动中沦落为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

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通常要经历两个转化,一个是从教学新手向教学能手的转化,另一个是从教学能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第一个转化可以依托教育教学的不断积累,从而提高实践能力;第二个转化则更多需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激起他们学习和解决教育实践难题的兴趣,促使他们通过科学研究把握教育教学理论,并且不断地总结、概括和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力争在教育教学中有所创新,逐步向既能教学又能科研的研究型教师转化。而校本小课题研究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决定了它是使教师向研究型转化、获得自我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2、校本小课题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目的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问题涉及到德育工作中的问题、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等;教学问题涉及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问题,如导言激趣的问题、板书设计艺术性的问题,提高提问质量的问题,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性的问题,练习及评价有效性的问题等等。有效的问题研究,才能支持并生发出有效的教育教学。教师通过小课题研究,有助于澄清自身课堂所遮蔽的种种问题,并做出及时、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学校所做的一切努力,最后落脚都在学生身上:让学生得到发展,有个性的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做小课题研究其视角理所当然聚焦于学生,是为了学生的研究,为了学生更好发展的研究。这种研究无论是从理论构想到实践观察都毫无疑问地让学生得益,为什么?

其一、你是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的,当遇到问题时,不会情绪性地处理。冷静意味考虑问题的周全,冷静意味老师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会从事情的前因后果上分析,这就避免了遇事一味迁怒于学生,搞泰山压顶式的“暴政”。

其二、你是用科学的方法来设计教育教学的细节的。设计是在先进理论烛照下的规划,细节着眼问题解决的救治。如此说来,精心的准备,周到的安排,科学的方法,决定了教育教学的最优化可能。课堂高效,救火式的加班加点重复劳动便成为历史。当教与学保持一种新鲜感,它美丽的本真面貌便会自然地显露出来。

其三、你是以研究的姿态走近学生的,你的心里满怀期待。期待是什么?是一种温柔,是一种甜蜜。而温暖是可以传递的,热情也可以感染。相信学生会从你的眉宇间读出你人格的魅力。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说:研究,本质是一种爱的行为艺术。

三、如何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如何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我们再来看一则小课题研究案例:

江苏某小学教师王存宝,在反思他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不关注教师的作文批语。他对此还曾做过一个调查,将学生新近完成的一篇作文精心批阅,写上详尽的批语,分发下去。一个星期后,在阶段考试中又出了相同的作文题,提出了相同的写作要求。在批卷时,王老师将学生的前后两篇同题作文进行了对照,结果发现56名学生中有49名同学写了相同题材,而这49名相同题材作文中,仅有8名学生能看出较为“珍惜”教师的心血,研读了批语中的指导,对作文做了修改和调整。这一发现引起了王老师的深思,他逐个地找学生谈心交流,又深刻反思自己习以为常的作文批阅方式,感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师评价霸权”惹的祸:学生因为被动挨“批”,而失去写作和修改的兴趣;教师、学生、文本三方缺少交流,“师生间平等互动”只是口号„„于是,王老师经过思考,确立了一个校本小课题《师生互动交流 提高作文批阅的有效性研究》。

王老师确立了《师生交流互动,提高作文批阅的有效性研究》的小课题后,就开始围绕这一课题,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并设计新的作文批阅形式,并在实践(行动)中进行尝试:在批好的作文后面增加“回音壁”,留给学生写“对教师批语的批语”;讲评作文之前,留给学生对比阅读自己原作与改后作的时间;增加面批比率,与学生、一道赏析他们的得意之作;鼓励学生进行“第二次习作”„„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学生不看教师评语的现象不见了,学生主动和教师交流的热情提高了。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再次感受小课题研究并不神秘,无非就是动脑筋工作,让工作更有效。细琢磨,这则案例告知了我们小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课题。

王老师的选题先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学生不关注教师批语”。但这个问题还不能直接构成课题:如《学生不关注教师批语的研究》、《学生为什么不关注教师批语》、《如何让学生关注教师批语》„„这样的课题名称都不够准确。问题转化为课题,还要对问题的成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特别要着眼于问题的解决。王老师对“学生不关注教师批语”这一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本质:“教师评价霸权、师生间缺乏平等交流互动”,于是进一步明晰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师生交流互动,提高作文批阅的有效性研究》。从问题到课题,是一个由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到明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不断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的过程。

但是,在我们确立课题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问题很多,不知选什么好。学生自律方面有问题,学习习惯态度上有问题,学习能力、方法有问题。那么多问题,不知抓什么好了。在一些大公司的办公室,我们常常会看到工作人员把一些工作内容与日程安排什么的写在卡片上,粘贴于墙壁,提醒自己,这是我近期要解决的问题。小课题研究的选题,某种意义上,就是明确近一段时期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使之“上墙”的过程。所以哪一个问题可“上墙”?回答是:急切需要解决的先上墙;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先上墙;自己有兴趣解决的先上墙;身边有资源可资问题解决的先上墙。二是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研究方案。(知行)

问题确定了,怎么来解决?得拿出个方案来。进行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让教师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步。借鉴别人经验的方法很多,读相关专业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向老教师学习,然后通过分析与综合,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王存宝老师确立了《师生交流互动,提高作文批阅的有效性研究》的小课题后,就开始围绕这一课题,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并设计新的作文批阅形式:在批好的作文后面增加“回音壁”,留给学生写“对教师批语的批语”;讲评作文之前,留给学生对比阅读自己原作与改后作的时间;增加面批比率,与学生、一道赏析他们的得意之作;鼓励学生进行“第二次习作”„„

第三,用拟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行知)

王老师运用确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践(行动)中进行尝试: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学生不看教师评语的现象不见了,学生主动和教师交流的热情提高了。但是,课题实施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思考、不断调整设计思路

第四、总结与反思

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善于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写自己这一过程的心路历程,谈谈体会,还可以写成教育教学案例,形成典型经验。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对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应该有一种新的认识:参与研究本身就是成果,研究的价值重在研究的经历。所以教师应该以学习笔记、资料摘记、研究日记、随笔、案例、课例、反思、教育叙事、阶段总结等多种形式,详实地记录研究过程,在研究结束时最好能够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这样才能更好地总结自己的做法,提升自己的认识,享受到更大的小课题研究的快乐。

校本小课题这样一种短平快的研究形态,应当是我们每个教师专业发展应对新课程的“快乐便桥”,每位教师都有权力享受到这种快乐,也应该去享受这种快乐。因为它记载的是自己的故事,是自己的自传报告,谱写的是自己的人生!

结束语: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课堂开始,以理性的眼光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由现实问题催生的“小课题”,或许还带有“小家碧玉”的气质,带有“田野草根”的气息,但是,在小课题的学习与研究中,你定能深刻地感受到“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解决”对专业发展的提升作用,也能真切地体验到“经历着的研究者”的充实与自在!

第四篇:信息技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信息技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桂平市寻旺乡绥陵小学

何丽英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乡村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乡村教学改革,加快实现乡村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尤其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性人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起着顶梁柱的作用。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更好地促进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应是当前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教育信息化给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中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学校教育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乡村中小学教育当然也不例外,乡村教育设施的变化,为乡村学校创造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从而使教师的教育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部分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优质课、研讨课作为“点”,积累信息技术使用经验。撰写论文、工作总结等等,不再用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收发文件,领导不用再在学校与中心校之间来回跑,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里的应用,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以及促进了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同时,也正在促进农村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结构的变革,它将会大大改变农村教育的面貌,丰富教师的

教学手段,并且提高教育的质量。但是,要求全体教师都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对于我们大部分乡村教师来说,似乎那是城里教师的事,与我们乡村教师没多大关系。为什么?这里边的原因多多。

一、信息技术设施差

乡村中小学的设备比较简单,每间学校多则有十台八台电脑,少则只有一台。不要说教师,就是学校领导也得轮流着用。这样的设施,信息技术能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吗?

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低

大部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情感态度是:茫然、恐慌、畏惧、甚至抵触。有了这样的心理屏障,他们带着“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分数吗”?“信息技术能与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吗”?“自己能学会和掌握这些复杂的知识和技术吗”?等一系列疑问审视和理解教育信息化,从而导致对信息技术知识和学校进行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活动漠不关心,特别是中老年教师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如何实现全部教师对信息化从茫然到清楚、从恐慌到冷静、从畏惧到直面、从抵触到接受,达到全员理解、全员关心、全员渴望的目标是学校提高教师素养的首要问题。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教师的自身发展不仅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呢?

〈一〉增加必要的信息技术设施,一所学校,连必要的设施都没有,还能谈什么信息技术发展?因此,信息技术要促进乡村学校教育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信息技术设施问题。

〈二〉乡村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到来,网络进入家庭、社会和学校,达到了资源共享,师生间信息对称成为可能,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需要在信息对称条件下重构教育体系。从教学模式角度说,乡村教师要采取民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对乡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所以,乡村教师也要及时转变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学习的指导者,从当教师转变为当教练。从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

〈三〉学校领导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里的应用

学校积极投入信息化资源,丰富教育信息资源以及促进教育手段的多样化,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互为作用,以发挥教学系统的最大效益。它表现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环境、提供学科资源、改变教学行为,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的基本要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运用的学习活动,内化信息能力,培养信息素养。促进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都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形式包括教学演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而角色变化又是教师核心职业素养转变和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专业发展要适应信息化环境,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要由传统教学的“实践者”、讲师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这既要求教师具有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也要求教师学会将传统的能力素养与信息素养、现代教育理念融合。〈五〉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的团队建设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分享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心得与教学成果,加强团队成员在工作中的配合与协作,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沟通对于学校的团队建设和提高管理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教师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工作,及时地沟通有利于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会给沟通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

〈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一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说,教师应该是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的学习者,学校要为教师的学习创造无限的空间。教师的培训是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培训中不仅在内容上要提高教师的应用技能,更注重教师良好的应用习惯,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信息化应用理念,让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二提高信息意识

提高信息素养,首先要从提高信息意识入手,从改变传统的思想

观念出发,培养乡村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乡村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这是培养乡村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通过讲座培训、分组学习等各种途径,强化教师的现代化信息意识,树立现代化教育观。使乡村教师认识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乡村教师也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掌握一定的信息能力,能够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师的培训工作

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建构新型的、高效的教研模式是目前乡村中小学急需探究的问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研是以教师持续的自我专业发展为目标:帮助乡村教师获得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整合的有效推进提供师资保障。

信息化环景下的教研模式,应该激励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为学科教师之间架设合作交流的桥梁。让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得不同视角和不同层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的主动建构;同时,通过交流、合作有助于建立学校教研的共同体,以便互相促进和共享资源。构建相应的应用平台,让教师在办公室一有时间就能够通过网络直接点播教师的课堂实录,观看后进行民主的分析、评价、交流与研讨。〈七〉培养教学骨干

青年教师参加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培训,掌握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学习设计开发课件,进行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究。

总之,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信息化背景下,促进乡村中小学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应用的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是新时期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紧迫任务。

第五篇: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研究(范文模版)

《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研究》阶段研究报告

课改的不断深入,社会、公众对教师素质的关注、对教育的期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愈来愈理性地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吕叔湘先生早就指出:教改的问题说到底是教师素质的问题。现代教育冠之于教师素质一个新的名称——教师专业发展,站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我们现在的教师队伍:教师间发展不均衡、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瓶颈难以突破„„要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成就现代学校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为现代学校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因此我们提出以教师专业发展进而形成专业化的教师团队,从而促进现代学校内涵的发展。本课题于2003年6月正式启动,11月被列为区级重点资助项目。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我们分制定了课题实施的详细方案并落实了具体的责任人,一年多的研究,确实使大部分教师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办学也有了较大的提升。现对课题前一阶段的研究做如下总结:

一、研究成效

1、学生的成长

学生方面,我们以探究型课程和双语教学为突破口,使学生在快乐的探究活动和双语交流活动中自主发展,从而营造具有封小特色的快乐的校园文化。封小的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植物到动物,从校园到社会„„他们在一个新的领域开始体验实践与创新。他们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社区,走进了园艺场,走进了菜市场;他们摆脱了教科书,钻进了图书馆,钻进了电脑房;他们离开了习题考卷,投入到小观察、小实验、小调查之中。许许多多的前所未有带领他们渐渐步入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不用拘泥于形式,不用端坐在教室,可以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做„„一点一滴的体验累积了一点一滴的收获:小实验报告、小观察日记、小论文„„曾经认为遥不可及的东西在他们笔下油然而生。学生的多篇探究论文、感受等发表在《芝麻开门》、《少年日报》、《上海市小学生探究小论文》等市级书刊上。学生电子阅览室成了他们阅读、拓展信息量的最好场所,我们为每一位学生办理了电子借书卡,两个电脑房中午均对学生开放,并安排志愿者(教师)提供指导和管理。艺术节、教学节、科技节上的各种活动更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天空。封小的英语角是学生快乐交流的场所,封小的墙壁、走廊会说双语,封小的学生感到在浓浓的双语环境中学得快乐、轻松。上半年的调研与各类赛事精彩纷呈,我们紧抓契机历练师生,可谓硕果累累。区四年级语文调研成绩名列第6名;区学生艺术月竞赛分获一、二、三等奖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学生区级以上获奖198人次„„

2、教师的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的各种能力、情感等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是教师的自信心增强、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专业结构、教育教学技能进行调整、反思、整合,其本质是教师个体成长的历程。以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出发点,要求教师随时反思自身智能结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的了解。

本课题的研究关键在于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我们努力寻求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支持,邀请教学专家与能手来校指导(共计8次),特别是对家常课的指导,让教师们学到实实在在的技艺,切实提高教学水平。上半年共推出区级课4节、片级课4节、校级课29节,1人获区级评比三等奖。举办了教学节、艺术节、校运会和各类才艺大比武,搭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挖掘潜能,发现人才,累积课件与资料,为封小发展积淀宝贵的文化财富。下半年,积极参与紫荆片的教学评优活动,其中4人获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4人参加区级中青年教学评优。10月底,朱春玉老师代表嘉定区参加了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在学习与实践中,教师们学会了总结与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在区教育教学机智小故事评比中5人获奖;11位教师根据自己个人发展规划,结合学科教学申报了本区级研究课题。

现代教师不仅要会使用教材,上好课,还要会编写教材。我们还是从探究型课程的校本教材编写着手,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们从一无所知到稍有头绪,从懵懵懂懂到拨开云雾,从举步艰难到昂首阔步,在探究型课程这片处女地上,我们清晰地看到的我们的教师在成长:探究中一个小小细节的领悟,与学生间一个小小问题的探讨,操作活动中一个小小过程的体验,点点滴滴,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积累。从无到有,从失败到成功,我们由实践到体验,由体验到总结,由总结到反思,由反思到领悟。一点一滴虽然很微小,却很实在;虽然很肤浅,却很有效;虽然很幼稚,却很难得,老师们自己记载下成长的足迹:3位教师参加了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市小学生《学习包》的编写、《上海教育》对我校的课程建设做了全面的点击,8篇教师论文刊于市级刊物上,多篇发表在区级刊物上,一篇论文在市级评比中获一等奖,多位教师在片、区级层面上作经验交流和发言。在区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设计评比中,我校获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的好成绩。探究型课程研究成果专著《在探究中成长》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我校探究型课程已进入新阶段。上半年教师区级以上获奖32人次。

3、学校内涵的丰富

近年来,我校办学成绩显著,实现了均衡发展中凸现特色品牌,学校先后获上海市学生行规铜牌单位;连续三年获市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区主题活动先进集体;教育局“十佳”好班子;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三星”级支部;区文明单位标兵;区德育工作成绩显著学校等。特色品牌探究型课程在市里小有名气,先后举办了一次市级现场会和两次区级现场会,课程建设经验多次在市、区内推广和介绍,市专家曾作出这样的评价:“我们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经验专著《在探究中成长》已由东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学生的探究型课程校本资料也已出版。有了三年(1999—2002)“三风”建设厚实的基础,在呼唤现代学校建设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办学的方向,把《教师专业发展促进现代学校内涵发展的研究》列为学校新三年(2003—2005)龙头课题,计划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促进现代学校内涵发展。我们整体构思课题实施方案,规划总体思路,明确职责,通过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开展具体工作,并落实到每一位教师。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对“学校内涵”有了新的理解,学校内涵是指教课堂教学创新有发展、校园文化浓郁有个性、学校

办学有特色。现代学校应该是质量均衡发展、特色品牌凸现的优质学校,“练内功、上水平、创特色、打品牌”的是学校内涵发展是必经路。在教师间我们开展了关于“实干与巧干”、“诚信”和“学校文化”的话题讨论,教师们各抒己见,争者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2004年9月,学校被评为嘉定区教育系统“十佳”好班子,10月获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等荣誉,11月被列为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校。

二、研究过程

随着管理理念的转变,我们把视角转向对教师的管理研究,从而丰富学校内涵成就现代学校。本课题研究领域主要是教师自我形象设计研究、校本培训行动研究、构建学习型组织、教师分层发展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

2003年9月起,我们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反思性实践为主要形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实质性的变化,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已初步形成。

我们细化了课题实施方案,方案分三大版块:构建发展平台;开展叙事研究;实施教育行动研究。在构建发展平台中分校本培训、系列讲座、教研活动、管理论坛和教育科研。结合学校实际我们的校本培训分: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培训;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学科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优秀教学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训、探究型课程学习设计培训等。在培训运作方式上我们主要采用实践反思法、学习指导法、假期培训法、师徒结对法、课题带动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我们发现实践反思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们让教师从两个角度进行反思,一是反思自己的教学,二是反思别人的教学,培植教师的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进而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在反思中成长和发展。我们要求教师在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理论的对照与指导进行案例解读,逐渐形成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对于教师个人发展计划,要求教师定期进行修订调整,不断完善符合自己个性、特长的个人发展目标,使自上而下的管理变成教师自下而上的主动发展。系列讲座从师德、业务、德育三方面进行,使教师在实践中始终把握正确的理论方向。我们开展的叙事研究是比较适合教师的,根据2004教育局工作重点,打造公信教育,我们在教师间开展“诚信在我身边”为主题的教师系列故事演讲。在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我们为教师搭建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让教师们说说自己的故事,说说自己的教育、教学机智,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资源共享。在教育行动研究版块中,我们紧紧抓住区、镇、校三级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辐射作用,让教师们学有榜样,做有参照。我们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教师成长档案袋,通过研讨课、教研活动等途径进行案例研究分析,交流实验中的体会,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为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积累资料。我们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坚持发展新理念:人人都是平凡的,但人人都是重要的,实行一对一帮教,以“回忆成长的岁月——编撰美好的明天——交上满意的答卷”为主题开展青年教师成长追踪活动,切实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缩短成长历程。

三、体会与思考

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的行动在不断的深化与调整,在这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

1、推行课例研究,形成“学习研究——实践尝试——反思研讨——实践推广”的自培模式(教研模式),使理念真正指导实践;

2、做大做强特色项目。继续深化探究型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强化双语氛围的营造,突出信息技术支撑的现代课堂教学新模式,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3、全方位落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有了教师的发展才能有学生的发展从而造就学校的发展,我们锁定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调整教师的专业行为,更好地履行教师的专业职责,树立崭新的教师专业形象,体现教师的专业价值。使每位教师的发展融于学校发展之中,每位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成功同步,在共同进步中体现个性,在个性成长中迎合学校的发展。我们期盼我们的学校既有宽松、和谐、舒畅,又有自励、自立、自强的氛围,教师爱校、爱岗、敬业、乐业,学校成为教师珍惜的乐土、教师成长的热土、教师发展的沃土。

教师和学校是一个互动的整体,他们相互制约又相互发展,教师以自己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而学校则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空间。我们相信,在本课题的引领下,我校的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会越走越宽,从而不断丰富现代学校的内涵发展,使学校更快地朝着现代学校的方向发展。

下载在课堂教学改革及研究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课堂教学改革及研究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合集五篇)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成为改革的关键。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教育理念的更新,使我们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

    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

    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 —平顶山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学习资料 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哪里?本文选取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有代表性的学校(包括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体措施

    织金县绮陌中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2014年3月修订 织金县绮陌中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为了打造一支符合二期课改要求,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努力为教师的专业......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如果没有把主要的重点放到教师培养或不断地培训上来,那么也没有任何教育改革会取得成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促进教学和谐发展5篇范文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和谐发展 王树民 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主阵地,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潍坊市教科院“关于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研究”的要求, 从实......

    技能竞赛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技能竞赛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活塞环的选配 随着技能竞赛在各个职业学校的开展,我们学校也积极参与,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每一次竞赛,逐步完善各个竞赛项目......

    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该怎样做[5篇材料]

    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该怎样做 耿马一中 董 仙 【关键词】教师 课改 自主学习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正在积极开展各种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的新型课程实验,这些多种多......

    充分发挥课堂观察实效,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领域关注的焦点。教师的主体工作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教师要在课堂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就必须深入了解教学、了解学生和了解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