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精选)

时间:2019-05-14 14:4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精选)》。

第一篇: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精选)

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09-4-11

一、什么是校本小课题研究

校本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研培的一种新形式。它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的整合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研修活动。也称其为“校本微型课题研究”。要界定“校本小课题研究”的概念,应该首先明确“校本”和“小”的含义。

“校本”是校本小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立足学校,从学校实际出发,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同时更强调学校对这项研究工作的全面管理。

“小”并不是说研究的问题无足轻重、不关痛痒,恰恰相反,小课题研究应该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如新时期教学工作面临的种种问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学生学习品质培养、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养成研究等。这些问题都是关键问题,但也是大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要结合实际、自己的特长及兴趣,寻找“小”的切入点,从而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小”主要有三方面含义和意义。一是切入点小,即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具体、最真实的问题开展研究。这就使研究易于把握和操作,避免了以往一提到课题就片面追求大而空、忽视实效性和针对性、到头来教师仍感到自己离科研太遥远的“务虚”现象;二是时间短,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半年。从而克服大课题研究三年五年才能结题,周期长见效慢、人员变动大热情容易消耗等弊端;三是难度相对降低,校本小课题研究目标明确单一,针对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操作程序也就相对简单。教师只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研究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就可在学校申请立项,在实践中开展研究。这样的研究使教师很容易享受到教科研的成就感。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校本小课题研究:

从学校实际出发,教师把教育教学中真实的具体的问题,转化为课题加以研究的活动。它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从研究的对象上看,可分为教育问题研究和教学问题研究;从课题的来源上,可分为实践中具体问题的研究、总课题分解出的子课题的研究等等。

二、为什么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1、校本小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住课题研究中,一提到研究,教师就望而却步。其实我们所倡导的小课题研究,是围绕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做一番学习、设计、思考和总结,这其实就是研究,并且是最真实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研究能力自然得以提升。有些学校,一提到课题,首先就有一种畏难情绪,认为缺乏有研究水平的老师,无法进行课题研究。从另一角度说,也正因为我们“缺乏”研究水平,我们才要组织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研究能力。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通常要经历两个转化,一个是从教学新手向教学能手的转化,另一个是从教学能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第一个转化可以依托教育教学的不断积累,从而提高实践能力;第二个转化则更多需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激起他们学习和解决教育实践难题的兴趣,促使他们通过科学研究把握教育教学理论,并且不断地总结、概括和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力争在教育教学中有所创新,逐步向既能教学又能科研的研究型教师转化。而校本小课题研究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决定了它是使教师向研究型转化、获得自我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2、校本小课题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目的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问题涉及到德育工作中的问题、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等;教学问题涉及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问题,如导言激趣的问题、板书设计艺术性的问题,提高提问质量的问题,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性的问题,练习及评价有效性的问题等等。有效的问题研究,才能支持并生发出有效的教育教学。教师通过小课题研究,有助于澄清自身课堂所遮蔽的种种问题,并做出及时、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如何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包括选题、学习、设计、实验、总结等基本环节。这个过程也正是行动研究的过程,即在行动中反思和学习,为了行动而研究。

这个过程中“选题”是研究的起始,也是决定研究质量的关键。选题的来源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原有研究课题的分解,二是教育教学中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

先说研究课题的分解。一个大的研究课题,往往是一个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的体现(如XX中学的成功教育、XX中学的交往教学、XX中学的综合实践、XX中学的小课题研究)。实践证明,要想把大课题落到实处,必须细化目标、明确分工。而教师根据实际,确立相应的具体的子课题,并把这些子课题作为校本小课题去研究,是最具有成效的(如《有效教学研究》可以根据校本、学科、学年段、方法策略等进一步分解,还可以根据教学环节,把课题再进一步分解成提问的有效性、板书的有效性、练习的有效性、作业的有效性、评价的有效性等)。

当然,开展校本小课题的研究,并不是否定或淡化科研大课题的研究。大课题研究是统领,小课题研究是细化。倡导小课题研究,正是让教师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个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推动大课题的有效研究。学校和教师要把小课题研究和大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进行,既要把大课题分解为小课题,把小课题研究作为推动大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又要在小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整体思路,及时确立能反映学校和自己教育教学特色的大课题。

再说真实有价值的问题。这里的“真实”,是指确实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是人云亦云的问题;“有价值”是指具有一定普遍性,有利于探索规律、寻求解决办法,值得去研究的问题,尤其是教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它们可能是教研室“下发”的问题,可能是“会课”提出的问题,可能“会诊”发现的问题,更可能是教师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出来的问题。

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惯习”的审视和觉醒,它是校本小课题研究最主要的“问题”来源,也是使“问题”逐步清晰的重要手段。教师每天都要经历课堂生活,要面对自己特定的那个班以及班上若干特定的学生,要面对种种新的或老的教学问题:为什么这条公式学生总也不会用呢?为什么这个单词学生总读不准呢?为什么学生总是不愿举手发言呢?为什么学生今天的练习会出现这么多的错误呢?……这许多的问题都召唤着教师去学习、反思和改进。教师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又往往与学校创设的反思机制和氛围有直接联系。

江苏淮阴中学编制了《教师教学反思提纲》,从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等各个环节,用设问的句式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你在课堂上对学生始终是尊重和鼓励的态度吗?”“你觉得学生的对学习内容有兴趣吗?”“你经常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你的讲授和解释清楚吗?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识规律吗?”“你的讲解是陈述式,还是启发、引导、点拨式?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能力训练是充分的吗?”这些问题既是提醒,也是督促,同时也引领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寻求解决的途径。

反思能够促进真实有价值的问题“浮出水面”,但这些问题本身往往并不能直接构成课题。从问题到课题,还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

案例:

江苏某小学教师王存宝,在反思他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不关注教师的作文批语。他对此还曾做过一个调查,将学生新近完成的一篇作文精心批阅,写上详尽的批语,分发下去。一个星期后,在阶段考试中又出了相同的作文题,提出了相同的写作要求。在批卷时,王老师将学生的前后两篇同题作文进行了对照,结果发现56名学生中有49同学写了相同题材,而这49名相同题材作文中,仅有8名学生能看出较为“珍惜”教师的心血,研读了批语中的指导,对作文做了修改和调整。这一发现引起了王老师的深思,他逐个地找学生谈心交流,又深刻反思自己习以为常的作文批阅方式,感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师评价霸权”惹的祸:学生因为被动挨“批”,而失去写作和修改的兴趣;教师、学生、文本三方缺少交流,“师生间平等互动”只是口号……于是,王老师经过思考,确立了一个校本小课题《师生互动交流提高作文批阅的有效性研究》。

从这里不难看出,王老师的选题先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学生不关注教师批语”。但这个问题还不能直接构成课题:如《学生不关注教师批语的研究》、《学生为什么不关注教师批语》、《如何让学生关注教师批语》……这样的课题名称都不够准确。问题转化为课题,还要对问题的成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特别要着眼于问题的解决。王老师对“学生不关注教师批语”这一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本质:“教师评价霸权、师生间缺乏平等交流互动”,于是进一步明晰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师生交流互动,提高作文批阅的有效性研究》。从问题到课题,是一个由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到明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不断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的过程。确立了课题,并不是研究的结束,而只是研究的开始。接下来还要经历学习、设计、实验、反思、调整等一系列相互融合的过程,也就是课题的实施过程。王存宝老师确立了《师生交流互动,提高作文批阅的有效性研究》的小课题后,就开始围绕这一课题,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并设计新的作文批阅形式,并在实践(行动)中进行尝试:在批好的作文后面增加“回音壁”,留给学生写“对教师批语的批语”;讲评作文之前,留给学生对比阅读自己原作与改后作的时间;增加面批比率,与学生、一道赏析他们的得意之作;鼓励学生进行“第二次习作”……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学生不看教师评语的现象不见了,学生主动和教师交流的热情提高了。

由此可见,课题实施过程,也就是按设想和设计,寻求、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王老师通过设立“回音壁”、引导学生前后对比阅读、增加面批比率,鼓励学生“第二次习作”等一系列师生交流互动的方法和策略,使自己的研究具有了真实性、自主性、可行性,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当然,课题实施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思考、不断调整设计思路。最近从网上又看到了王存宝老师的一个小课题研究案例,也是关于作文教学的,最初的课题题目叫《强化作文讲评 缩短学生与“故事”的距离》:在一次记事的作文训练中,王老师发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语言平淡(这可能也是我们很多语文教师早就发现并为之大伤脑筋的问题)。王老师分析了原因,觉得根源是学生和他自己写作的“故事”有距离,“作者”游离在“故事”之外。王老师决定从作文讲评入手,先选出几篇优秀习作读读,引导和带动一下;又选出几篇病文,大评大批,希望以此引起学生注意,缩短他们与他们的“故事”的距离。但没想到,尝试了几次,效果并不明显。王老师陷入了研究的“困境”中(这可能是我们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都要经历的情况。大凡研究,都可能有困境和失败,有时候,困境预示着一种转变,失败也往往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收获。关键是面对困境和失败,如何

及时做出调整)。王老师是这样调整的:他进一步反思问题的根源和本质,决定改变作文讲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情境,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又是一堂讲评课,讲评上周记事作文《爸爸(妈妈),您让我受委屈了》。王老师选出几篇内容较空洞、语言较平淡的学生习作,由其作者出任编剧兼导演,招几名演员,成立小剧组,就以他的作文为蓝本,编演习作剧。爱好表演的天性使学生们劲头十足。但折腾了大半堂后,好几个剧组自然解散,仅存的两个小组勉强表演后竟然没激起一点掌声。看着一群耷拉着脑袋的小导演们,王老师请他们交流执导自己作文的感受。

“我作文中所写的几处对话,没能很好地突出人物特点,使得性急的爸爸、温柔的妈妈,只是一种空腔调……”一个同学没说完,另一个同学就抢着说:“我也是,写人物对话时,没把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写好,所以演员们很难把握。”又一个同学接着说:“在导演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我构思的情节很粗糙,有很多地方没展开,甚至有些地方前后矛盾。我写的是和爸爸一起去学骑马的故事,作文中只用了一句„爸爸骑上马向目标奔去‟,在指导他们表演骑马时,我才发现其实我们骑马有好多细致连贯的动作:双手抓紧缰绳,左脚踩上马蹬,身子向上一纵,右脚跨过马背,稳稳地坐上去,身子前倾,右手一拍马屁股,那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目标……”这时,那些被邀请出演的小演员们也忍不住插话:“我看××的作文,通篇人物都像是哑巴,没一处人物对话,写得太简单了,我们几个跟着他还没跳几个动作就没戏了……”

王老师从不少同学的眼神里,已经读出了“豁然开朗”和“急不可待”。他马上让学生开始了“第二次习作”。这回再批阅时,王老师欣喜地发现他的“另类”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作文情节起伏,人物活灵活现,读着让人有酣畅淋漓之感……

像王老师的这种小课题研究,正是校本化、师本化的最本原的教师研究——研究的原动力来自教师当下经历的教学事件;研究的对象就是教师自身教学中碰到的真问题真困惑;研究目标直指教学方式的改进;研究过程就是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结果就在于突破教学困境,形成解决类似问题的新认识新方法,生成“自我话语”,使“个人理论”得以扩充。

所以说,校本小课题这样一种短平快的研究形态,应当是我们每个教师专业发展应对新课程的“快乐便桥”。每位教师都有权力享受到这种快乐,也应该去享受这种快乐。为了让我们的老师更好地享受到这种快乐,最后再强调一点:每位教师在研究中要不断学习、思考和总结,注重对成果资料的积累。对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应该有一种新的认识:参与研究本身就是成果,研究的价值重在研究的经历。所以教师应该以学习笔记、资料摘记、研究日记、随笔、案例、课例、反思、教育叙事、阶段总结等多种形式,详实地记录研究过程,并建议骨干教师在研究结束时最好能够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这样才能更好地总结自己的做法,提升自己的认识,享受到更大的小课题研究的快乐。当然,小课题研究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种新生事物。有待于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总结和完善。

第二篇:开展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万红云

——玉带山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讲座稿

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研培的一种新形式。它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的整合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研修活动。也称其为“微型课题研究”。

1、概念

教师小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短时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加以研究,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对策的课题研究形式。

2、特点

研究范围局部化—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

研究内容具体化——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对策

研究方式简易化——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加以研究

研究周期短期化——短时期内(半年至一年)

3、小课题的优势

一是切入点小。即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具体、最真实的问题开展研究。这就使研究易于把握和操作,避免了以往一提到课题就片面追求大而空、忽视实效性和针对性、到头来教师仍感到自己离科研太遥远的“务虚”现象;

二是方向明。小课题研究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认识它,一个是解决它。这里的它,指的是小课题研究的主题。比如:三年级铅笔字如何向钢笔字过渡研究就是为了解决铅笔字向钢笔字过渡的问题;更多的小课题研究就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问题,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研究。

三是周期短。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半年。从而克服大课题研究三年五年才能结题,周期长见效慢、人员变动大热情容易消耗等弊端;

四是难度相对降低。校本小课题研究目标明确单一,针对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操作程序也就相对简单。教师只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研究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就可在学校申请立项,在实践中开展研究。这样的研究使教师很容易享受到教科研的成就感。

五是收效高。收效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容易成功,能够在对教学的某些问题有所突破;二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推动力。这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充分体现。

二、为什么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1、校本小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相长”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怎么就能教学相长呢?靠研究。现实里,我们很多老师更看重“奉献”而字,而很少端详“研究”,甘当人梯,却不思自己也可以爬上高地眺望远处的风景。我们来看看教师的生命图景:新职教师,热情洋溢,摩拳擦掌。因为他面对的是陌生的教育情境,一切都感到好奇,于是很兴奋,于是很投入。几年后,熟悉了环境,明白了套路,陌生感消失了,原来教育工作就这么回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试卷讲评,学期小结,还有一点,要撕得下面子,镇得住学生,千教万教,分数不能少;千学万学,提高分数最重要。得,一切似乎都已参透。于是就这么回事的教育就这么教吧,于是日复一日,今天重复昨天的故事,明天还是今天的延续,职业的倦怠随之产生,自己也在最具创造性的教育劳动中沦落为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

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通常要经历两个转化,一个是从教学新手向教学能手的转化,另一个是从教学能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第一个转化可以依托教育教学的不断积累,从而提高实践能力;第二个转化则更多需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激起他们学习和解决教育实践难题的兴趣,促使他们通过科学研究把握教育教学理论,并且不断地总结、概括和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力争在教育教学中有所创新,逐步向既能教学又能科研的研究型教师转化。而校本小课题研究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决定了它是使教师向研究型转化、获得自我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2、校本小课题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目的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问题涉及到德育工作中的问题、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等;教学问题涉及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问题,如导言激趣的问题、板书设计艺术性的问题,提高提问质量的问题,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性的问题,练习及评价有效性的问题等等。有效的问题研究,才能支持并生发出有效的教育教学。教师通过小课题研究,有助于澄清自身课堂所遮蔽的种种问题,并做出及时、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学校所做的一切努力,最后落脚都在学生身上:让学生得到发展,有个性的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做小课题研究其视角理所当然聚焦于学生,是为了学生的研究,为了学生更好发展的研究。这种研究无论是从理论构想到实践观察都毫无疑问地让学生得益,为什么?

其一、你是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的,当遇到问题时,不会情绪性地处理。冷静意味考虑问题的周全,冷静意味老师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会从事情的前因后果上分析,这就避免了遇事一味迁怒于学生,搞泰山压顶式的“暴政”。

其二、你是用科学的方法来设计教育教学的细节的。设计是在先进理论烛照下的规划,细节着眼问题解决的救治。如此说来,精心的准备,周到的安排,科学的方法,决定了教育教学的最优化可能。课堂高效,救火式的加班加点重复劳动便成为历史。当教与学保持一种新鲜感,它美丽的本真面貌便会自然地显露出来。

其三、你是以研究的姿态走近学生的,你的心里满怀期待。期待是什么?是一种温柔,是一种甜蜜。而温暖是可以传递的,热情也可以感染。相信学生会从你的眉宇间读出你人格的魅力。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说:研究,本质是一种爱的行为艺术。

三、如何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如何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我们再来看一则小课题研究案例:

江苏某小学教师王存宝,在反思他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不关注教师的作文批语。他对此还曾做过一个调查,将学生新近完成的一篇作文精心批阅,写上详尽的批语,分发下去。一个星期后,在阶段考试中又出了相同的作文题,提出了相同的写作要求。在批卷时,王老师将学生的前后两篇同题作文进行了对照,结果发现56名学生中有49名同学写了相同题材,而这49名相同题材作文中,仅有8名学生能看出较为“珍惜”教师的心血,研读了批语中的指导,对作文做了修改和调整。这一发现引起了王老师的深思,他逐个地找学生谈心交流,又深刻反思自己习以为常的作文批阅方式,感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师评价霸权”惹的祸:学生因为被动挨“批”,而失去写作和修改的兴趣;教师、学生、文本三方缺少交流,“师生间平等互动”只是口号„„于是,王老师经过思考,确立了一个校本小课题《师生互动交流 提高作文批阅的有效性研究》。

王老师确立了《师生交流互动,提高作文批阅的有效性研究》的小课题后,就开始围绕这一课题,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并设计新的作文批阅形式,并在实践(行动)中进行尝试:在批好的作文后面增加“回音壁”,留给学生写“对教师批语的批语”;讲评作文之前,留给学生对比阅读自己原作与改后作的时间;增加面批比率,与学生、一道赏析他们的得意之作;鼓励学生进行“第二次习作”„„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学生不看教师评语的现象不见了,学生主动和教师交流的热情提高了。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再次感受小课题研究并不神秘,无非就是动脑筋工作,让工作更有效。细琢磨,这则案例告知了我们小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课题。

王老师的选题先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学生不关注教师批语”。但这个问题还不能直接构成课题:如《学生不关注教师批语的研究》、《学生为什么不关注教师批语》、《如何让学生关注教师批语》„„这样的课题名称都不够准确。问题转化为课题,还要对问题的成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特别要着眼于问题的解决。王老师对“学生不关注教师批语”这一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本质:“教师评价霸权、师生间缺乏平等交流互动”,于是进一步明晰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师生交流互动,提高作文批阅的有效性研究》。从问题到课题,是一个由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到明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不断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的过程。

但是,在我们确立课题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问题很多,不知选什么好。学生自律方面有问题,学习习惯态度上有问题,学习能力、方法有问题。那么多问题,不知抓什么好了。在一些大公司的办公室,我们常常会看到工作人员把一些工作内容与日程安排什么的写在卡片上,粘贴于墙壁,提醒自己,这是我近期要解决的问题。小课题研究的选题,某种意义上,就是明确近一段时期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使之“上墙”的过程。所以哪一个问题可“上墙”?回答是:急切需要解决的先上墙;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先上墙;自己有兴趣解决的先上墙;身边有资源可资问题解决的先上墙。二是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研究方案。(知行)

问题确定了,怎么来解决?得拿出个方案来。进行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让教师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步。借鉴别人经验的方法很多,读相关专业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向老教师学习,然后通过分析与综合,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王存宝老师确立了《师生交流互动,提高作文批阅的有效性研究》的小课题后,就开始围绕这一课题,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并设计新的作文批阅形式:在批好的作文后面增加“回音壁”,留给学生写“对教师批语的批语”;讲评作文之前,留给学生对比阅读自己原作与改后作的时间;增加面批比率,与学生、一道赏析他们的得意之作;鼓励学生进行“第二次习作”„„

第三,用拟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行知)

王老师运用确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践(行动)中进行尝试: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学生不看教师评语的现象不见了,学生主动和教师交流的热情提高了。但是,课题实施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思考、不断调整设计思路

第四、总结与反思

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善于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写自己这一过程的心路历程,谈谈体会,还可以写成教育教学案例,形成典型经验。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对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应该有一种新的认识:参与研究本身就是成果,研究的价值重在研究的经历。所以教师应该以学习笔记、资料摘记、研究日记、随笔、案例、课例、反思、教育叙事、阶段总结等多种形式,详实地记录研究过程,在研究结束时最好能够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这样才能更好地总结自己的做法,提升自己的认识,享受到更大的小课题研究的快乐。

校本小课题这样一种短平快的研究形态,应当是我们每个教师专业发展应对新课程的“快乐便桥”,每位教师都有权力享受到这种快乐,也应该去享受这种快乐。因为它记载的是自己的故事,是自己的自传报告,谱写的是自己的人生!

结束语: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课堂开始,以理性的眼光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由现实问题催生的“小课题”,或许还带有“小家碧玉”的气质,带有“田野草根”的气息,但是,在小课题的学习与研究中,你定能深刻地感受到“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解决”对专业发展的提升作用,也能真切地体验到“经历着的研究者”的充实与自在!

第三篇: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目前课题研究现状及教师进行课题研究重要性。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存在选题大、内容空、教师难操作、成果无实效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可以开展合乎教师现状、贴近教育教学的应用型小课题研究,以教师正在做的工作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和完善工作为目的。研究过程分为四部曲:一是营造氛围,创造研究条件;二是遵循原则,精心选择课题;三是举行论证,探寻研究策略;四是成果评价,提取研究经验。小课题研究以理论为基,以实践为本,切口小、方向明、周期短、见效快,能使教师在研究和交流中成长、在成长中变化提高。可以说,应用型小课题研究是学校培养教师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管理改革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科研发展本身的需要。

• 首先,教师难以操作。• 其次,过程难以把握。• 第三,成果难以推广。

二、针对现状、合理定位,开展应用型小课题研究:

1、何谓应用型小课题研究?

应用型小课题研究即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是以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为研究对象,以养成教师科学的思维习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与水平为根本目的,把工作的过程作为研究的过程,把研究的过程作为工作的过程。可以三两个人或者十来个人组织开展,需要一定的但却不是高深的理论作指导,切口小、方向明、易操作、周期短、见效快。

2、怎样给小课题研究定位?教师小课题研究必须定位在实践性研究上。

3、应用型小课题研究的特征?“应用型小课题研究”是介于教育科研课题和“教学案例”、“教学后记”之间的一种较为理想的人人能参与的课题研究形式。它有两大特征:一是小;二是实。注意:遵循原则,精心选择课题 • 一是注重实用价值原则。• 二是遵循能力原则。• 三是追随兴趣原则。

三、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一)选题:从实践中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1.从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的困境中寻找问题 2.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捕捉问题 3.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发现问题 4.从学生的课后生活中寻觅问题  筛选小课题

 当前要研究的小课题的标准可概括为六个字:想做,可做,能做。

 以学校小课题的确立为例:

 深入文本,走个来回,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  提高数学课堂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 加强诵读训练,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 激发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人  有效预习后的化学互动课堂

 营造基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政治课堂的情境教学  有效利用视听资源,凸显历史主题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 预习导学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优化师生互动行为研究  语文课堂中让学生成为问题生成和解决的主体 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呈现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 选题参考:下列课题可供大家选择和参考: 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积累的实践与研究  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策略研究  小学体育课堂安防体系构建之研究  初中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实践与研究  小学高段写作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实践  推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 小学三年级学生英语听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 小学科学后20%学生助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 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研究 还有如:某一个后进生的转化、一个心理问题的解决、一个优秀学生成长路径、亲子交流的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创新型班委设置(调解委员)、班级养花(或者养鱼等)实验、一次创新的活动(给母亲洗脚、集体打工等)、城乡学生角色互换实验、班报班刊研究、班级运动队建设、网页制作比赛、网站管理新方法、新型“家访”、“校访”实验、班级开放日活动、班级××节、学生周记的管理与作用、网上“日记”探索、网上“家校联系薄”、小手拉大手活动、作业革命、他为什么不发言、个性化“预习”、提高记忆力的策略、让注意力集中方法

(二)小课题研究一般分为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包括材料,方法选择,方案制定等。(2)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获得直接研究材料,或者通过体验,模拟等取得相关材料。

(3)整理归纳分析材料,寻找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初步研究结论。

(4)充实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5)论文或报告答辩。

(三)以实验学校小课题反复修改的材料目录的确立为例:  研究理念:以研兴教 以教促研

 研究认识:问题即课题 教学即教研 成长即成果  研究行为控制:做在平时 重在实践 边做边理  研究达成目标:过程资料翔实 研究实践真实 研究成果丰实

四、课 题 研 究 材 料 目 录

1、课题研究基本材料(1)课题立项申请书(2)课题立项批准书(3)变更申请(4)结题申请表(5)结题方案表(6)课题管理记录卡(7)课题研究评价表(8)工作报告(9)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1)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开题论证

(3)围绕课题的学习材料、学习体会(4)围绕课题的研究课教学案(5)围绕课题的研究课活动记录(6)围绕课题研究的教学实录(7)围绕课题研究的教学反思(8)围绕课题研究的教学评价(9)围绕课题的研究论文(10)围绕课题研究的阶段性计划(11)围绕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3、课题研究成果性材料(1)参与交流汇报的材料(2)师生获奖(3)工作报告(4)结题报告 第一,发现问题。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用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

第四,要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

五、课题管理 :  小 课 题 结 题 指 南

一、关于结题的申报

二、关于工作报告

三、关于结题报告

四、关于结题的议程

“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如何表达?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结构可以是“报告式”或是“叙事式”。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引言。说明研究的起因;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几项指标

1、优秀“小课题”应该有“个人博客” 

2、研究成果和研究体会有展示平台 

3、论文答辩

4、鼓励教师连续做“小课题”

 应用型小课题研究是一项全新的校本教研模式,它是促进学校全面提升的有效载体,是教师发展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管理改革的需要,更是教科研发展本身的需要。“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应用型小课题研究会日益彰显出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独特作用,推动学校工作更上新台阶。

第四篇: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我校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实践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为取得良好的办学成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依据学科教学特点,我校根据学科年级段建立课题组,使教师在研究中更为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学科知识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同时,我们给每一位教师搭建成长历练的平台,让教师轮流担任课题实验主持人,教务处通过专题讲座、教学研讨、及时跟进等形式对课题组实行动态管理,从选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到资料收集整理等给予具体、细致的指导,科学规范课题组的研究活动。我们学校的微型课题研究是这样做的:

一、小切口 选课题 让技术叩响教师科研的大门

“问题即课题”—— 这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我们引导教师树立问题意识,要求教师按照“切口要小、选题要准、研究要实”的指导思想,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一个个实际的教学实例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自我诊断,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选题既决定着现在和今后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标和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研活动应采用的方法和应选择的途径。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帮助教师掌握选题的操作技术:

1、选题把握一个“真”字——提出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

①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找出最令你头痛的问题(重),找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急)。

②分析问题的真伪首次。问题中有真问题,有假问题;有问题本质,有问题现象(课堂纪律差——问题现象,课堂教学枯燥——问题本质);有重要问题,有次要问题;有关键问题,有一般问题。

2、选题突出一个“微”字——切入点越小越好(但着眼面要大,要看到问题影响和问题本质)。

3、拟题注重一个“明”字——问题清晰,研究点明确。

这不仅仅是拟题的问题,而牵涉到研究方向是否明确的问题。

①我们概括出拟题要注意的两点:一是形式上以“研究、初探、探究”等字眼为特征;二是内容上要包含研究范围、研究途径、研究结果、研究状态等,或其中部分内容。

②归纳出课题标题的基本结构:

研究范围+研究途径+研究结果(或状态)+研究

如:我校中年级语文组的研究课题为: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的研究 ③教给教师微化课题的方法。分析语法结构,给中心语加上限制语。

其语法结构是:短语+研究

短语中心语的限制越多,课题越小。

二、重方法 巧探索 让研究成为教师的工作需要

对策即研究。确立问题后,作为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师们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我们确定了微型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是:确立问题(提出解决什么问题)——预设目标(期望获得什么结果)——设计步骤(设计研究的步骤方法)——主题阅读(围绕问题查找资料)——研究实施(在教学中应用验证)——总结提高(提供经验和成果)。

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我们先后进行课题研究方法的指导,摸索研究出以下几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帮助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和反思的习惯,实现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操作建构。

让教师在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二是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成果。

让教师在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学会分析、综合、归纳、提炼;二是学会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学会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别人的成果进行改造、应用、发展。

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得到成长:一是把握反思的时机。做到随时反思、及时反思、适时反思;二是注意反思的内容。审视研究方向,检验改革措施,进行效果归因。三是找准反思的表现形态。在教案后写反思、叙事中记反思、合作研讨时收集反思。2.叙事研究法——帮助教师养成记录教育故事的习惯,实现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生命建构。

教育故事跳动着师生生命的脉搏,是最鲜活的案例,也是教师最愿意接受、最便于操作、最容易运用的研究方法。日积月累,成册成集,从而反映出师生生命成长的轨迹,研究的成效。

3、统计分析法——帮助教师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严谨态度,实现教师在教育科研上的跨越。

(1)明确收集和分析数据的作用

收集和分析数据是调查研究法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对研究效果进行检测的一种手段。其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揭露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教育内外部的各种矛盾而促进教育的发展;二是帮助教师发现和总结先进教育思想和先进经验,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2)掌握分析和收集数据的方法

一方面是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进行调查。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也就是抽样调查、典型调查。根据统计的数据,形成统计表,将大量分散的数据归集拢来,便于发现其规律性。同时,我们还为教师提供了如下的研究方法:

⑴观察法; ⑵调查法; ⑶测验法; ⑷行动研究法; ⑸文献法;⑹经验总结法; ⑺个案研究法; ⑻案例研究法; ⑼实验法;等等。

三、短周期 重过程 让收获激发教师可持续发展

收获即成果。我们把微型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要求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等。在微型课题研究中,我们认真落实好六个环节:方案制订、活动开展、过程检查、阶段总结、资料积累、成果总结。

1、方案制订

在制订研究方案时,要求课题组遵循规范性、导引性(导引研究进程、导引教师的研究行为)、可操作性的原则认真制订,使研究方案真正成为课题研究的“行为指南”,课题研究过程真正成为检验、丰富、创新研究方案的过程。

2、活动开展

教育科研的生命在于开展研究活动。因此,我们学校把组织开展各种教育科研活动作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工作来抓。本期主要开展了:

①“五个一”活动:本学期,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备好一节课题研究典型课、上好一节课题研究典型课、作一节课题研究课的课后反思、写一篇研究论文。

②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再构”活动。以课题组为研究团体开展课堂教学研究,采取 “找研究点、选课例、一课多上,反复磨砺”的研究模式,课题组教师根据每阶段课题实验的研究目标讨论生成主题,确定案例→围绕主题查找资料研究→集体备课形成第一教案→第一次课堂实践→研讨反思→第二次课堂实践→再次研讨反思→第三次课堂实践„„汇报展示。

③3月、4月组织了两次阶段性课题研究汇报活动,内容主要有阶段总结、课堂比武、读书展示等。

3、过程检查

在认真抓好实验课题的组织、研讨、交流及阶段成果总结的同时,我校重视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促使课题研究走向科研化,管理规范化。我校在课题研究管理中,突出进行课题研究过程检查,通过教案检查和推门听课,及时掌握教师在备课、上课两个环节中落实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情况,从而促使教师根据课题研究探索和研究符合课题研究要求的教与学的方式。此外,还通过课题研究过程性活动的记录、检查,如理论学习、长短说课、上研究课、互相听课、召开小型研讨会等,及时掌握课题研究的进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4、阶段总结

阶段总结是课题研究过程性管理的关键性环节。在每一阶段总结中,由实验教师、课题组进行总结,再由教研组、学校进行总结。此外,学校还于4月份组织开展了“优秀课题研究论文评选”、“优秀课题研究案例评选”等活动,调动教师进行阶段总结的积极性,提高阶段总结的质量。

5、资料积累

我校重视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工作,教务处为课题组长就课题资料的整理作了专题指导。我校的课题档案资料具有序列化和特色化两个特点,在建立学校与课题组档案的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微型课题实验教师个人档案。学校教务处整理框架,系统梳理,形成了微型课题实验教师个人档案总目录及各板块、系列子目录,学校统一印制下发到老师的手中。引导每位教师按照申报与规划、研究与行动、成果与评价三大板块,认真收集课题研究的申报立项、计划、总结、活动记载、检查评估、典型教案(课例)、效果测查、学生个案、阶段成果等资料,对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专题性资料、效果性资料、总结性资料分类进行整理,在资料整理时力求做到规范与精细,并凸显本组课题研究特色与教师个人特色。我校于5月10日组织开展微型课题实验教师个人档案展评活动,让教师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吸收内化,实现自己的专业提升。

6、成果总结

有了坚实的资料积累做基础,引导教师写出实验报告。同时把科研取得的成果与经验,以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进行推广。如我校数学课题《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实验,就由点逐渐推广到面,在各学科中进行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总之,只要教师找准了微型课题研究的位置,采用正确的方法,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就能将常规性的工作变为反思性工作,将经验性工作变为研究性工作,从而不断反思调整我们的教育教学行动,切实解决各种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师生的互惠双赢。

第五篇:立足校本研究 促进教师发展

立足校本研究 促进教师发展

我校认真总结几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经验,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制定了校本研究实施方案,动员全体教师像参与课改一样,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校本研究中来。确立了以校本研究为突破口,以行动研究为重点,降低科研重心,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会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总结、升华,把学习、教学、研究、交流紧密结合起来,使研究成为教师一种工作状态和生活习惯,促使教师尽快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校本研究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学习、研究的氛围日渐浓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一、以目标发展为导向,提高教师的需求层次.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关注教师的发展。因为只有教师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品德学识、理想追求、能力水平、教学风格,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校本研究能否深入扎实、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校本研究的认识、参与校本研究的积极性、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一大批教师认真学习,积极实践,自我加压,不断进取。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不断加深,专业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强,很快成长为骨干教师,成为推动课改的中坚力量。但也不可否认,由于受市场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极少部分教师缺乏职业理想和专业追求,疏于学习、懒于思考,职业倦怠、心浮气躁,有的缺少问题意识,不会反思,凭经验办事,有的把课题研究作为评职晋级的敲门砖,不去研究,徒有虚名等。凡此种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教师学习、研究和发展,我校提出了构建“书香校园”、“文化校园”的目标,号召每位教师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把学习、工作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一是给教师提供学习资料,给教师订阅大量的教育教学杂志,使教师有书可读。二是给每位教师建立学习笔记,规定学习篇目,及时进行检查评比。三是评选“读书标兵”,开展读书沙龙、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同时我们在广大教师中深入开展了“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的大讨论,引导教师明确好教师、好学生、好课堂的标准,明确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本学期我校又制定了“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手册”,要求每位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并把规划分解到每个学期。以目标发展为导向,引领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需求层次,做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教师,做有奋斗感的教师,做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在此基础上,我校举行了校本研究专题报告会,印发校本研究学习材料,组织教师学习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积众、亓殿强所长主编的《中小学校本研究指南》一书。通过学习,使广大教师明确了校本研究的概念、内涵、形式和方法,树立了“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教学就是能力,交流就是互动,学习就是引领,效果就是成果”的研究理念,为我校校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行动研究为重点 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长期以来困扰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一方面,大量一线教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生涯中,因缺乏有效的职业发展刺激而形成职业倦怠和平庸化,用教师自己的话说“教得都快弱智了”。另一方面,大量教育理论研究著书在市场上遭受冷遇,使研究者信心大挫,一些在理论上被广泛接受的理念不但未能转变成教师的教学实践,一些接受新理念培训的教师反而感觉不会教学了。教育科研实效性差成为难解之结。我们在困惑中思考:一线教师搞理论研究,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而扎根肥沃的教学土壤,面对充满生机和差异的孩子,立足于变化着的课堂,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以反思、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校本行动研究,正是教师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降低研究重心,以问题引导学习,以行动引导反思,成为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必然选择。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行动研究,我们引导教师按照“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步骤开展研究。

1、问题。我们坚信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的问题意识需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强化和培养。强调教师解决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教师从问题诊断入手:(1)我的教学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如此?(2)存在哪些问题?(3)关键问题是什么?它的解决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制约?(4)众多制约因素中哪些虽然重要,但一时改变不了?哪些虽然可以改变,但不重要?哪些是重要的,而且可以创造条件改变?(5)创造怎样的条件,采用哪些方法才能有所改进?(6)什么样的计划是现实条件下的最佳选择,为什么?学校印发了“校本研究问题调查表”,引导教师围绕学校管理、课题实验、教学研究、教材使用、课堂教学、教法学法、教学评价、教师发展、合作学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文化建设等领域,提出自己的问题,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中的困惑。教师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梳理,选出36个问题作为“校本研究重点问题指南”下发给全体教师,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开展研究。

2、设计。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计划既包括总体设想,也包括具体行动步骤。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并不断地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如果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就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备课中寻找和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3、行动。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变革。在变革中促进工作的改进,并不断调整行动,灵活、能动、创造性地执行事先的计划。每一个教研组都能结合自己的年级、学科特点选择一个课题,便于合作研究。考虑到教研组每学年要进行变动,所以研究的周期一般为一个学年。通过集体研究,力求解决教育教学的一个难点,形成自己的的研究成果。这样每学年每个教研组解决一个问题,加起来成效就很大了。学校及时组织交流汇报,各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推动学校整体研究不断上水平。真正把教学、课改、教研、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研究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便于操作,不增加教师负担,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出来,研究成果也就不断涌现出来。

4、反思。教师对研究的效果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反思包括:(1)整理和描述,即对观察、感受到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归纳整理,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发生的教育现象;(2)评价与解释,即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与解释;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3)指导教师反思的六种形式:教学后记、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论文、教育叙事、研究报告。

“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是一个循环圈,反思是一个循环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圈的中介。关键是保持对问题的追踪,即持续关注某一问题,直到得以圆满的解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能力、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专业素养不断丰厚,研究型教师也就应运而生。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制度建设是开展校本研究的保障,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健全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指导的校本研究制度,并把制度的建设权和修改权交给教师。以制度化的方式保障教师对教学的自主决策和改进的权利,充分调动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把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1、建立培训制度。积极组织骨干教师、教育干部参加省、市级培训。参加各种形式的观摩课、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建立健全了周六集体备课制度、周六学术报告厅制度、外出学习汇报制度、课题研究交流制度。聘请教育专家来校讲课、做报告。与东营市实验小学、龙口市实验小学建立友好学校,定期开展业务交流,信息沟通。

2、建立学习制度。我校始终把教师的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放在突出位置,抓实抓好,形成制度,讲求实效,学以致用。为每一位教师配发学习资料,订阅报刊杂志,建立学习笔记。规定教师每天学习不少于一小时,领导带头学习。定期开展学习心得交流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做到“十个一”:即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执教一节优质课、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承担一项校本研究课题、出一份高质量的试卷、设计一份优秀教案、转化一名落后生、开发一门校本课程、解决一个教学问题、讲一个“我的教育故事”。教、学、研三位一体,同期互动,更好地促进教师发展。

3、建立教学反思制度。教学反思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和途径,我们引导教师通过教学反思积累、升华教学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我校为每一位教师配备教学反思笔记本,要求每周至少写三篇反思笔记。要求教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课中灵活调整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课后从教材挖掘、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师生互动以及三维目标的实现等方面回顾教学过程,挖掘亮点、寻找斑点,写出教学后记。教学后记要延伸到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习惯。

4、建立交流合作制度。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倡教师跨学科交流,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共享研究成果。教研组、课题组定期开展交流,每位教师都要汇报自己研究的体会、收获、困惑,大家共同分析,相互启发,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合作共享、互助共进的“教研组文化”。

5、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定期召开学科研讨会、课题交流会,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等活动,举行教学能手、优质课、优秀教育论文、“我的教学故事”评选和课改实验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鼓励教师大胆冒尖,不断创新,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创新校本研究形式 , 提高校本研究的实效.1、创新研究形式。校本研究本身就是充满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的活动,而研究的基本形式又是教研活动的有效载体,可将其分为:课题研究模式、课例分析模式、案例生成模式、活动与交流模式等。我们在坚持以上各种研究活动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研究活动更富生机和活力。开展了如“教学反思”、“课后再设计”、“专题研讨”活动,还有“集体备课”、“校本培训”、“听课评课”、“优秀案例设计”、“观看录像”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开展了“网上教研”和“网上交流”等活动。总之,让研究形式灵活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使教师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得到锻炼。

2、加强基层建设。学校教研组是实施校本研究的最基层、最关键的实体,是教师备课、反思、交流的重要场所。教研组的学术氛围、研究风气对教师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实施校本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把教研组建设作为校本研究这种新型教研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增强教研组在教师群体中的凝聚力,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的口号,注意选好一个好组长、制定一个好制度、形成一个好风气、带出一支好队伍。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反思的园地、教学研究的场所、交流互助的家园、教师成长的舞台。

3、深化课题研究。发挥我校教育科研的优势,进一步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针对性。组织部分骨干教师集体攻关,争得上级科研部门指导,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获取科研前沿信息,扩大学校知名度,创建学校特色,为教师发展拓展空间。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作为小课题开展研究,着力于问题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教师,以教育日记、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叙事为主要研究成果。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研究者,都能在校本研究中得到专业成长和持续发展。

4、评价激励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是艰苦的、复杂的。教师每天要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已经很不容易,再搞教学研究、写读书笔记、教育随笔等,负担很重。特别是目前的教师评价还不完善,有的学校以学生的成绩考核教师,教师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都很大。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为教师创造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科学的评价体系。特别注意保护教师投身课改、参与校本研究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制定了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大张旗鼓地表彰校本研究中的先进教师,评选“学习型”教研组、先进级部。

总之,我校通过各种形式推动校本研究工作的不断开展,使每一位教师在研究中感受着工作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书香校园”、“文化校园”日渐形成。相信随着校本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师会得到更快的成长,我们的学校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下载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开展校本课题研究

    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j.Co M 2 如何开展校本课题研究“研究”一词比较高深,仿佛与我们距离很遥远,但其实与我们真的很近,从课堂上、班级管理中、家庭教育中等各方面都......

    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预定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基本方向,以满足学校内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浅谈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我们成长的沃土 我们知道现在的教师需要不断的成长除一自身的努力还要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说校本研修就......

    认真反思 促进专业发展——教师校本培训

    认真反思教学 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校本培训 一、教学实践中的存在的现象 1、不愿反思(观念方面的问题) 态度问题——消极的人生态度和工作态度。今朝有酒今朝醉,当一天和尚......

    依托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依托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县二中教学工作汇报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社会、家长关注的焦点,是学校的生命线。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走“成就教......

    中小学教师如何 开展小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 开展小课题研究 引子:一线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和感受 神秘: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专家才能做 繁忙:整天忙于教学、批改,根本没时间搞科研 无奈:有很高的科研热情,但......

    立足课题研究 搭建发展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立足课题研究 搭建发展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齐河四中 马红燕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教育质量上新台阶、新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办出特色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校以“以人为本, 科研......

    开展“同课异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同课异构”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