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题研究 搭建发展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时间:2019-05-13 00:3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足课题研究 搭建发展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足课题研究 搭建发展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一篇:立足课题研究 搭建发展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立足课题研究 搭建发展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齐河四中

马红燕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教育质量上新台阶、新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办出特色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校以“以人为本,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为宗旨,为学校内涵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及学生的全面发作有益的实践与助推,促使学校教科研向纵深发展。一年来,在县教科所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校教科研工作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具体总结如下:

一、搭建发展平台,以学习与反思促提高

1、为教师提供教育理论丛书,引导教师自学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认真撰写读后感,写心得体会,每学期要求教师必需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力争发表或获奖。

2、每周印发理论学习材料,让老师们及时了解教科研前沿信息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老师们学习。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积极撰写教学反思,以此促教学观念更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3、及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采取多元的学习方法,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个别研讨相结合,提高实效。

二、立足课题研究,以物化成果促研究深化

1、以“提高课堂效率”的课题研究为切入口,围绕教育教学为核心,强化“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意识,深入展开课题研究。我校省十一五课题《初中当堂达标教学操作体系的建构与应用》顺利结题,张玉梅、吴德华、肖花三位老师的三个市级课题也已顺利结题,李霞等八位教师的县级课题顺利结题。

2、《初中当堂达标教学操作体系的建构与应用》课题实施几年来,我校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与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并形成了我校课堂教学的特色:自主合作探究357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136全员育人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3、实施课题带动策略。鼓励教师从日常教学的难点、热点、困惑点、精彩点确定研究课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现在全校每位教师人手一个小课题。

4、课题研究进行网络化管理:教科室将对全校各级各类课题进行网络化管理,把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上网,课题组成员在网上进行课题研究交流。

三、开展各类活动,以活动丰富科研内涵

1、实施名师锻造工程。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名师”的培养要做足“研”的文章。每周每备课组推选出一名骨干教师进行示范课活动,包科领导及本组成员全员参与,通过课后“骨干教师交流”和“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等活动促进“校内名师”进一步成长,发挥“校内名师”的示范作用,实现“名师”效应。

2、向集体备课要效率。我们向各备课组提出了关注课堂,结合课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使各备课组活动规范有序。各备课组以“示范课”为主要内容,加强共同协作与探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深入参与活动。各备课组采取“互助式教研”方式,商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上示范课的老师注重反思,积累优秀案例。

3、强化管理,向常规要效率。

教科室每两周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和“课堂教学”研究小组会议,交流各组的教研状况,倾听各组教师的建议和心声,查漏补缺。包学科领导必须按时参加所承包学科的集体备课及名师锻造工程。力求管理上的严密与规范。

4、推门听课,向常态化课堂要效率。

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严格落实中层领导推门听课制度,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的同时,帮助教师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召开第四届教科研论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道弘教育”专家到校作报告,外出学习教师汇报学习心得,引领教师向科研型教师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6、求真务实,组织各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论文评比活动和“课题研究先进个人”评比活动。

四、以宣传促推广,注重交流

本学年,我们努力发挥教科研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向兄弟学校、向社会各界介绍我校教科研工作动态,宣传教科研工作成果,1、在校园网上的教科研专栏,汇集课题研究资料,报道我校的教科研动态、亮点。

2、积极鼓励教师推广经验总结与科研成果,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成果的参评率、获奖率和发表率,努力使每位教师会总结教育教学成果,我校有23位教师教科研成果获奖,全校教师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呈逐年递增的态势。

3、编辑印刷了2012—2013学年两期校本培训专辑。

五、强化激励措施,提高科研积极性

本学年,我们在确保各项课题研究扎实开展的同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科研开展及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且纳入年度考核之中。对于教科研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果(包括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等)的教师,根据学校奖励细则进行奖励,并与评优、选模、晋职称挂钩。新学年工作计划:

1、每周印发理论学习材料,老师们成立教师专业成长学习笔记,写出读后感。

2、以“357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为抓手,规范基本课堂教学流程,向课堂要效率。

3、强化集体备课,注重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要求每次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切实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能力。包科领导、教研组长切实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做好自己教研组下各备课组的考勤和监督工作。

4、实施名师锻造工程。践行357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力争每学科在一学年内个打造出一名校级名师。

5、开展各种推门听课活动。校委会成员、包科领导、教导处、教科室人员随时推门听课,向常态化课堂要效率。

6、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尽快让年轻教师成长起来。

7、加强课题研究管理工作。力争每个教研组承担一个县级课题、每个备课组承担一个校级课题,以课题研究促教学,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师向专业化、学术性教师发展。

8、召开第五届教科研论坛。

9、完善星级教师成长档案,促进教师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及教科研能力 回顾过去,我们颇感收获;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当今全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崭新的教育思想在闪烁,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涌现,多元的教育模式在碰撞。“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我们必须“宁静致远,勤学善思厚底蕴” 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用我们的热情、毅力和智慧全身心地投入教育科研,使我们的校园时时处处“春色满园”!

第二篇: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市中区君山路小学素质教育论坛材料

【内容提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温家宝前总理此番话启示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而专业化发展是教师的必由之路。我们君山路小学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充分利用学校自身资源和优势,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及自我反省、自我培养、自我塑造,努力营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使我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校本研训示范化学校”、“省级校本研训示范化学校”。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了学校今后的发展,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下面,就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超前谋划。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我校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一定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理念,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发展是自我价值提升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前提,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全校教师达成共识,使之成为全校教师的共同愿景,引领学校走向持续发展之路。

学校一直致力于追求高品位的学校发展方向,结合本校实际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君山路小学教师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我们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学校,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建成一支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愿望,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水平、较强教育科研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广泛的求知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持久的合作理念,能面向未来的“专业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优化。

二、活动促进,主动参与,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学校为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教师的个体成长、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搭建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抓好“优秀案例评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钻

研教材,研究教法的能力。

枣庄市教育局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把握课标、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的能

力,全面提高广大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在全市开展了优秀案例评选工作。为做好优秀案例评选工作,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把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实行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下的分管校长和教导主任责任制,实行学科组长承包制。学校签订层层目标责任状,分解任务目标,层层抓好落实。二是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围绕优秀教案的评选,完善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制度。三是建立考核表彰机制。学校建立校内优秀教案评选制度,把优秀教案纳入对老师的考核,并作为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我校万勇主任在全市优秀案例评比推进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二)抓好“教研组教研展示”活动,让每位教师的教

研水平都有所提高。

学校全面开展了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大教研活动,效果很明显。具体做

法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教研组选一名教师授课,其他成员参与集体备这一堂课,教研组授课人员在大教研活动之前可在本教研组内试讲这堂课,其他成员参与评课修改教案。然后按学校的统一安排,在在 多媒体教室上一堂教研课,同学科的教师全部参加听课。到下周三的教研活动时间,参与授课的教研组全体成员坐在主席台的位置上,由教研组长说课,授课人说教学反思,教研组其他成员进行评课。其他级部同学科的教研组长和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评委小组,就该教研组的授课、说课、评课进行评分,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三)单元把关课捆绑式进行,教师上课、听课、评课

全面落实。

学校要求每学期初,各个教研组把本学期教师单元把关课授课时间、地点、内容等统一上报教导处,由教导处汇总后打印下发。同时,把听课人员分成一二年级组、三四年级组、五六年级组及常识科组和音体美组等五个研讨组进行把关课上课、听课、评课,安排更加合理,落实更加到位。提倡跨年级、跨学科听课。听课实施考勤,领导跟踪听课,随堂打分上报,确保听课质量。听过一段时间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集中评课活动,收到良好效果,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让广大教师练就过硬

教学本领。

我们学校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每学期都要举行,除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等基本功比赛外,又增加了学课标知识大赛、命题大赛、说课比赛、微课设计比赛等,让教师在比赛中进步,在比赛中提高。同时,对比赛结果纳入教师量化,写入个人档案,并对优胜教师进行奖励。同时,比赛也为学校管理充实了资料,如我们通过举行教师命题大赛活动,形成了学校各科试题资料库;通过连续几次的课件制作比赛,形成了学校的课件资料库等,这些资料通过网络向全体教师开放,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三、自觉学习,认真反思,让教师成为“三省吾身”的智者。

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无法提高。学校在教师学习与教学行为

反思方面颇费了一番心思,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广大教师受益匪浅。

(一)让学习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

教学相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汲取知识。当前,由于生活节奏

快,工作强度大,使我们很多教师心情浮躁,不能静心读书学习,教师整日埋在事务堆里。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知识得不到更新,理念得不到转变,眼界变得狭窄,业务变得落伍,很多教师都有“教了多年学,蓦然一回首,还在原地走”的挫败和失落感。为改变这一状况,学校为每位教师分学科订了《山东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班主任》及全国各地的教育报刊杂志,在教师

办公室为每位教师订做了简易书架,要求每位教师书架内不少于10本专业书籍,不少于10本专业外的优秀图书,并规定每周的周二、周四下午两节课后为教师读书学习时间,学校领导巡视检查。同时,学校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全天候向教师开放。“我学习,我充实,我提高,我快乐”是我校每位教师内心的真实感受。

(二)让反思促进广大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叶澜教授说:“一个 教师写一辈子 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 教师

写三年反思 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反思是总结,反思是监控,反思是诊断,反思是纠正,反思是提升。我们学校在此项工作中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以反思促教学,以反思促成长。教师每人一本教学心得手册,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写10次以上的教学反思材料,作为常规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期常规量化。同时,学校举行各种竞赛活动促进教师反思,如每学期定期举行的“教学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等,学校对教师的反思材料进行筛选整理,编辑成书,成为校本教材,先后出版了《心灵之约——教师教育故事汇编》《我与新课程——教师教学反思与论文汇编》《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汇编》等,反思让教师提升了自我,增强了能力,找准了方向,找到了自信,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实施“四大工程”,促进教师行动,全面促进教师

专业发展。

只有给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有效的平台,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学校实

施“四大工程”,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青蓝工程。

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做好师徒结对子活动,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化,使之成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发动机。实施青蓝工程就是要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做到课堂教学公开,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随堂听课。新教师自己选择师傅,然后签定帮带合同,开始为期三年的帮带工作。几年来一批新教师迅速成长,有的已经成长为学校的新生骨干力量。

(二)名师工程。

结合市区教育局开展的教学新秀、教学骨干、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星

级”教师及市中名师评选活动,学校把外出学习的机会提供给业务能力强,积极要求进步的中青年教师,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能力。学校通过组织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能手特色课,全方位出击,推出一批校级优秀教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出区级、市级乃至省级名师,营造人才培养的氛围,逐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开放工程。

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一方面与文化路小

学、峄城实验小学等学校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我们利用区教育局开展的片区教研及城乡交流活动,与红旗小学、联兴小学、齐村中心校、渴口中心校、郭里集中心校开展课堂教学展示、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极大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的提高。利用一切可能机会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教研,吸收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从外部获取源源不断的信息,刺激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也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团队工程。

三国时孙权曾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

矣。”集合众人的智慧和经验,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从多角度多方面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提高效益。学校结合教育局开展的语、数、英教师的远程研修工作,积极开展集体研修活动。同时,学校语文教师成立了教师发展和谐团队,利用校园网及学校网站进行业务学习、展示自我、网上研讨活动。集体讨论,就是教师间的一次思想碰撞;课堂教学交流,就是经验的共享。有碰撞就会有提升,学经验就会有收获。

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必

须让广大教师想发展,必须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今后我们将继续把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长期的系统工程夯实筑牢,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成绩突出,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教师群体,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市中区君山路小学素质教育论坛材料

枣庄市市中区君山路小学

2013年9月

第三篇:搭建“三同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搭建“三同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华北油田供应学校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自2007年10月份以来,我校通过开展以同堂异构、同课众评、同题共解为主体的“三同教研”活动,增强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三同教研”作为供应学校在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时的一个平台,一种理念,一套措施,主要是体现了我校教师在教学教研过程中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促使了教师在教研过程中的相互支持、交流分享,在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收获,它的乐趣在于每个人都经历了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帮助的过程,获得共同提高。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学校课堂改革稳步前进,赵军、杜利、王晓兰等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课堂改革的领军人物,使供应学校的教学质量一步一个台阶稳步提高。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同堂异构”展现集体智慧,夯实备课基础

“同堂异构”是指以同一年级学科的教师或教研组为单位,采用“个人备课、说课——同科共备——组内试讲——再次异构——二次执教”的形式进行课前备课打磨的备课形式。分为两个阶段,即先由执教教师进行个性备课、说课,同组教师对课堂过程进行研讨,组内试讲,请参与听课的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议课,围绕教学进行多侧面、深层次的剖析,挖掘闪光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再由执教教师再重建修改教学设计,进行自己的课堂教学,然后再进行反思重建,从而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为此,学校专门设计了《同堂 1

异构教学设计专用教案格式》。目的就是让课堂尽量完美,为本学科的教学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较为实用,与我校教师水平都能操作的来的课堂教学模式。

每学期学校通过开展优质课、考核课活动,使教师的教学构思不再是一个人的成果,而是同组同科大家的智慧。在“异构”过程中,以作课教师的思路为主,同时吸取采纳其他教师的构思和意见,对教学各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再处理,把老教师驾驭课堂的经验吸取过来,把年轻教师的创新理念采纳过过来,通过教师的执教,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比如:小学低年级组在异构门桂丽老师的《春雨的色彩》时,对门老师整体课堂设计没有做较大的调整,重点也是识字教学。大家主要是围绕课堂导入中导语的设计,自然段的标读,识字方法的前后安排,课堂中间休息放松的形式等细节进行异构。也有在异构过程中对教学模式改变较大的。如:小学数学组异构王学艳老师的《比例尺》,组内两次异构,任课教师两次推翻原来设计最后定位在用学校平面图的制作来展示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使得《美丽的校园》一课获得了大家的称赞。

“同堂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教师智慧的碰撞,使大家在研讨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也就是用“比较”的方法来看待“同”中之“异”,侧重点是在研究“异”。教师能在教学中积极思索,竭力找出与他人的不同切入点,来突显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互相借

鉴,取长补短,这就形成了“同堂异构”的教研氛围,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为校本教研注入了活力。

二、“同课众评”架设沟通桥梁,提升多元评价

为了充分发挥听课评课活动的引导激励、教学诊断、沟通协调和评估考核的功能,架设一座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的桥梁,学校提出了“同课众评”的听评课模式。

首先为提高听课的有效性,评课的针对性,我们在借鉴了多所名校经验基础上把过去的评价体系(教学目标评价、过程评价、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基本功评价)整合为教学设计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课堂调控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特色创新评价六要素,充分体现对学生自主互动的要求,注重课堂效果,提倡特色创新。在教师讲课前,给听课教师提供教学设计(教学案)和评价表,这样使听课教师有了听课参考,评课有标准。

第一步,跨学科、跨年级全员评课。学校只要安排考核课、公开课、优质课,要求没有课的教师都要听课,学校听课氛围浓厚,每一节课都有三、四十人听课,本学科教师必须听课。听课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立足不同的学科视野,从多个角度发表意见,寻找学科之间的契合点,比如:语文教师评课可能更注重语言的严密性、形象性,理科教师评课可能更注重教学设计的逻辑性、科学性,音乐教师评课可能更注重教学的艺术性。这样,为不同学科的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拓展自己的学科视野,提升教学素质,“跳出学科看学科”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扬长避短,实现本学科的“柳暗花明又

一村”的效果。

第二步,同学科评课。主要是教研组内评课,上课教师首先要做自我反思,自我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目标达成好原因何在?目标没有达成效果欠佳原因何在?以及改进的措施。同学科教师做到“同伴互助”,对亮点进行赏析,对问题进行诊断,对同伴教学中存在的某个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一些具体的策略建议。由课引发思考,从本节课引发的关于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为今后的教学研究提供具体的方向。这样丰富的内容使得每次评课都气氛热烈,内容充实,常常过了时间还不愿散会,大有意犹未尽之感。教课的教师不再怕找毛病,而是欢迎大家提意见,评课教师敢找问题,并联系自己教学实际谈启发感受。真正达到了“一人讲课,众人受益”。

第三步,学校总评课。学校为了掌控听评课的实效性,要进行阶段性总结,公布教师听评课的节数,鼓励教师参加听课,并与教师的业务考核挂钩。对各教研组的同堂异构、听评课活动给出具体的评价,表扬优秀教研组,激励先进。对阶段评课进行汇总,评出每节课主要的优缺点,以“教学质量分析会”的形式进行总评。每学期,学校都要进行“优质课表彰”,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不断完善。

三、“同题共解”,构筑合作平台,提高科研水平

“同题共解”是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课题为载体有着鲜明主题的教科研活动方式。这是我们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难题而开发的教研模式。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以解决学科中的新问题促进校本课程开发。

我校在艺术组共同研究下,通过讨论、学习,研究出适应学校发展的校本课程,作为河北省艺术示范校,在小学音乐课的基础上,开设了《形体课》《口风琴课》等艺术校本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初中部分学科组经过教研分析在初中开设《生活数学》、《阅读与写作》、《听力与口语》等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学校的学科教学,挖掘了学校的教学资源,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校本课程活力不足的问题。

2、解决教学中的共题(也就是教学改革中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校先后派教师到杜郎口考察学习,邀请杜郎口教师来校做课,两次邀请教研室的教研员进行课改指导,举办多种形式的教研分析,鼓励年轻教师大胆进行课堂改革,起试验、示范引领作用。比如:小学语文组集体研究,在杜利老师班级进行实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推行析字四步法(读字、认字、说字、练字),尝试读文四方法。理科组为物理教师赵军打造了教学案,让学生充分预习,精心准备,课堂上充分展示,课堂检测,教师简短点评。数学组数学教师王晓兰在大家共同支持下,充分借鉴杜郎口课堂经验,创造了学生主讲,登台展示的学习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取得了平时根本无法达到的学习效果。这些位老师的大胆尝试、创新的做法,为解决教学改革中困惑的难题,提供了思路,调动了其他教师的积极性。

3、以研究主题为基础,确立课题。

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学期都要有2-3各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确立研究课题。学校先后承担多项分局级以上课题,并取得一定成果。中学语文组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学生写作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引发与培养》和小学高年级语文组承担国家级课题《快乐作文与快乐做人》正在实施中,王学艳老师承担的分局级课题《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

计实施与研究》,通过分局验收,并得到高度评价。我校作为科技示范校,承担国家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开发研究——探索自然,关注社会生活,感受自我成长》取得一定成果,我校严素琴老师和贺晶老师作为课题核心研究成员,通过创新实践课,开展活动,在第二十四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国家三等奖一个,省一等奖一个,省二等奖两个,省三等奖两个。

通过两年“同堂异构”、“同课众评”、“同题共解”的教学实践,我们有了许多新的收获,“三同教研”扎扎实实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批青年教师获得成功喜悦,王军国指导赵军老师,参加省物理讲课大赛,荣获省一等奖,曹素芬老师参加省历史教学比赛获三等奖。李秀荣老师在沧州市初中语文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杜丽在今年的分局课改交流会上作《快乐课堂》典型发言,王学艳、曹丽娜、孟凡丽老师在分局的学科教学素质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

尽管我们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但还很不成熟,需要继续探索,为实现“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师生和谐”的课堂改革目标,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继续努力。

第四篇:搭建教师发展平台,促进专业全面提升(最终版)

五.搭建教师发展平台,促进专业全面提升

(一)开展“高端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从2008年8月起,我区正式启动了大规模的“高端培训”项目,依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华东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华中师大教育学院和广东省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指导中心,举办了 “教育管理校长高级研修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德育专干高级研修班”,“教务主任高级研修班” “中小学中层干部、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心理健康专任教师高级研修班”等。两年多来,300余学校领导、400余学校骨干教师高密度、高规格、大规模的高端培训,通过我们精心设计、严密组织,委托培训单位的全力合作,全部都获得了“齐声喝彩”的好效果,并且各高研班学员均完成了学习论文的撰写,巩固了培训成果。

(二)创建专业学校,构筑精英平台

2009年11月,我区出台了“关于创建罗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指导意见”、“ 罗湖区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罗湖区名师工作室管理细则”等文件,罗湖区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启动。经组织学校名师申报,走访考察、评审、报批等程序,确立了我区首批10间名师工作室,向全区学校开展招收入室研究人员的工作,10间名师工作室入室成员吸收120余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入这个团队展开工作,一支研究型骨干团队基本形成。与此同时,教研中心建立了近80余人的兼职教研员队伍。此后10间工作室独立开展工作,制定了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健全了工作室的运转机制,落实了各室三年发展规划和一年工作计划,制定每位成员的培养规划和方案,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听课议课、举办名师工作室“研课现场会”、开辟《罗湖教育》名师工作室专栏等,一大批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改革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

近年来,我区开展培训制度改革,实行“征课制、选课制、开放式”、“名师大讲堂”、“平时双休日”、“五段互动式”等培训策略。与此同时,我区教师培训中心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改进培训课程组织形式,挖掘区内优秀培训资源,落实培训管理跟踪制度,增强了培训吸引力,提高了专项培训的实效。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Intel未来教育培训、班主任专项培训等实行了全面改革,探索出了一套有效办法,使得培训变得更为生动有效、充满生机。近三年完成班主任专训450余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专训400余名、英特尔未来教育专训300余名,均取得了富有实效的培训成果。全区校本培训通过健全管理程序,纳入正轨运行,不仅规范课程的申报、审核、组织、检查等环节,还发动学校开发课程、巡回开讲优秀课程、举办高研班学员返校汇报会等,促进了我区校本培训和研修的规模化和制度化。目前各学校已经开设完成的校本培训课程累计有700场、2000余课时、6万多人次,完成校本培训总课时约15万节。

(四)教师平等参训,学校一视同仁

2009年起,我区加强了对民办学校教师的培训,面对全区民校教师免费开放所有公共培训资源,使我区民校教师享有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培训机会。各高端培训全面吸收民办学校管理干部参加;区教育局教育科、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科、教研中心、培训中心等4科室,面向民办学校80余管理干部,联合举办学校规范化管理专题培训班,开办 “名师大讲堂”民办学校专场,使全区民办学校教师5000多人次获得了高质量的培训,较好地解决了民办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2009—2010两年,为民办学校教师培训设计的“送训下校”活动,针对民办学校地理位臵偏僻、民办学校教师课时繁重、收入有限等实际情况,按照地域位臵将民办学校划成5个片区,按照每个片区

轮流开课的方式,把名师工作室和专兼职教研员的培训课程送到民办学校。目前已开设了小学语、数、英等学科约30余场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材分析和有效课堂的讲座和培训,深受民办学校一线教师欢迎。

为进一步提高全区幼儿园教师的业务水平,2009年起至今,邀请北师大心理学专家和省、市学前教育委员会专家,为幼儿园开展了教学业务、心理教育等六个专题集中培训,分六批,共有5000余人次接受培训,对帮助我区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幼儿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显著的推进作用。

六.优化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创新培养模式

(一)抢占制高点,带动现代化

1999年底,全区召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区领导卓有预见地提出“抢占信息化制高点,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拉开了全区校园网和区域教育城域网建设的序幕,在“建网、建库、建队伍、队伍先行,分层、分步、讲效益、效益第一”的建设方针的指引下,技术上采取校园网、区域网、资源中心同步建设,战术上采取“步步跟、步步高、年年新”的策略。于2002年初在深圳市率先建成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校园网,全部校园网宽带互联构成罗湖教育区域网,同步开通罗湖教育区域综合应用平台http:///,率先实现区域 “宽带校校通”,师机比达1:1,生机比达1:7,全部课室实现多媒体教学,成为中央电教馆授予的全国首个“教育信息化实验基地”,荣获2002年深圳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罗湖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模式成为全国“校校通”工程的样板,在省市乃至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罗湖教育信息网名列全国教育类网站之首。

我区在全市率先建立科学的网络用户账号体系,全区师生人人有账号,实行区、校两级管理,一站式登录的应用模式;率先开发并成功应用区校两级网络OA系统,实现高效、灵活的上传下达;率先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新课程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率先自主开发网站建站系统,并用于建立学校网站、学科网站、专题学习网站,提高了建站速度,节约了维护成本;率先自主开发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平台,实现课程、学分、报名、考勤管理网络化;率先实现网上电脑阅卷,有效构建起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率先实现信息设备维护社会化,建立了网上报修跟踪管理系统;率先全面实现了办公无纸化、校务教学管理网络化、教学过程多媒体化;信息网络建设有效推进了教育现代化,在全市各区产生了强烈反响,也赢得国内众多专家的充分肯定。

(二)应用资源平台,服务课程教学

2005年,我区加大自建资源建设的力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的实施方案》,在罗湖教育网上开发了技术先进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校园网内的所有计算机都能快速访问资源丰富的区域资源中心和互联网,全区学校资源共建共享的均衡度达到优秀水平。全区教师可直接通过备课平台,撰写教案,上传课件和书写教学反思。全区建有各学科网站、专题学习网站、博客平台等,形成了集商业资源库、自建资源库、专题网站群、学科网站,电子图书库为一体的区域性超大容量的教育资源库;特别是由一线教师创建的、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已成为教学辅导,学科教研,专业发展,师生互动,家校互动的新平台。

我区聚焦教育信息技术的内涵发展,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重点转向课程教学领域的应用与推广,着力研究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深入整合;加快形成在信息化引领下的教学特征,针对课纲课标、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使新课程改革实现了新的突破和新的飞跃;利用区域资源建设平台和专题网站,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构建创新型学习模式;积极开展基于专题网站的研究性学习,努力创建基于专题网站学习的校本课程,丰富课程结构,拓

展教学领域,构建创新型学习模式,有效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深刻体会到,教育信息化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三)创立“科技信息节”,提升信息化水平

2002年起,由区教育局和科技局联合举办每年一届的“罗湖区教育科技信息节”,全区学校师生踊跃报名、积极参与,这一活动既成为师生展示信息技能的大舞台,也成为师生信息应用能力PK的大擂台,更是因为师生的杰出表现,成为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响亮品牌。教师活动包括课件制作大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大赛、教育博客大赛、专题学习网站大赛、网络教研团队大赛等;学生活动包括搜索技能大赛,电子作品制作大赛,绿色上网知识大赛,机器人编程大赛等;每届活动历时一个半月,参与师生3万余人,获奖作品3000余件次。信息节举办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成为培养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区域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有效平台。

(四)深化课题研究,发挥示范作用

全区在课程教学全面实现多媒体、网络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信息化应用的课题研究,现有七个课题获中央电教馆“十一五”课题立项,其中五个为重点课题,居全市之首。目前,笋岗中学《基于Wiki思想的开放式资源建设及应用》课题已获得多项高层次的成果,其他课题取得丰硕成果,即将结题;我区信息中心承担的广东省《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重点课题已圆满结题。此外,我区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全国性的竞赛活动屡获大奖,获奖等级、人次始终位于省市乃至全国的前列。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简称NOC大赛)94名师生(作品)获全国一等奖,12名师生获NOC大赛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大奖(该奖项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设立),参加中央电教馆举办的全国教育软件大赛获全国一等奖一项,二等奖

5项,三等奖7项。

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低投入、高效益,软、硬件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协调发展的“罗湖模式”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先后有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30余个省市代表来罗湖参观考察,并借鉴推行取得较好的成效。中国教育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以及多家国家级学术刊物,对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予以专题报道,全国教育信息化论坛多次邀请我区介绍经验。专家与同行们一致肯定罗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在全国起到了实验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

第五篇:立足校本研究 促进教师发展

立足校本研究 促进教师发展

我校认真总结几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经验,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制定了校本研究实施方案,动员全体教师像参与课改一样,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校本研究中来。确立了以校本研究为突破口,以行动研究为重点,降低科研重心,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会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总结、升华,把学习、教学、研究、交流紧密结合起来,使研究成为教师一种工作状态和生活习惯,促使教师尽快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校本研究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学习、研究的氛围日渐浓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一、以目标发展为导向,提高教师的需求层次.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关注教师的发展。因为只有教师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品德学识、理想追求、能力水平、教学风格,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校本研究能否深入扎实、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校本研究的认识、参与校本研究的积极性、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一大批教师认真学习,积极实践,自我加压,不断进取。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不断加深,专业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强,很快成长为骨干教师,成为推动课改的中坚力量。但也不可否认,由于受市场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极少部分教师缺乏职业理想和专业追求,疏于学习、懒于思考,职业倦怠、心浮气躁,有的缺少问题意识,不会反思,凭经验办事,有的把课题研究作为评职晋级的敲门砖,不去研究,徒有虚名等。凡此种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教师学习、研究和发展,我校提出了构建“书香校园”、“文化校园”的目标,号召每位教师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把学习、工作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一是给教师提供学习资料,给教师订阅大量的教育教学杂志,使教师有书可读。二是给每位教师建立学习笔记,规定学习篇目,及时进行检查评比。三是评选“读书标兵”,开展读书沙龙、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同时我们在广大教师中深入开展了“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的大讨论,引导教师明确好教师、好学生、好课堂的标准,明确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本学期我校又制定了“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手册”,要求每位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并把规划分解到每个学期。以目标发展为导向,引领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需求层次,做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教师,做有奋斗感的教师,做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在此基础上,我校举行了校本研究专题报告会,印发校本研究学习材料,组织教师学习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积众、亓殿强所长主编的《中小学校本研究指南》一书。通过学习,使广大教师明确了校本研究的概念、内涵、形式和方法,树立了“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教学就是能力,交流就是互动,学习就是引领,效果就是成果”的研究理念,为我校校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行动研究为重点 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长期以来困扰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一方面,大量一线教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生涯中,因缺乏有效的职业发展刺激而形成职业倦怠和平庸化,用教师自己的话说“教得都快弱智了”。另一方面,大量教育理论研究著书在市场上遭受冷遇,使研究者信心大挫,一些在理论上被广泛接受的理念不但未能转变成教师的教学实践,一些接受新理念培训的教师反而感觉不会教学了。教育科研实效性差成为难解之结。我们在困惑中思考:一线教师搞理论研究,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而扎根肥沃的教学土壤,面对充满生机和差异的孩子,立足于变化着的课堂,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以反思、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校本行动研究,正是教师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降低研究重心,以问题引导学习,以行动引导反思,成为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必然选择。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行动研究,我们引导教师按照“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步骤开展研究。

1、问题。我们坚信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的问题意识需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强化和培养。强调教师解决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教师从问题诊断入手:(1)我的教学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如此?(2)存在哪些问题?(3)关键问题是什么?它的解决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制约?(4)众多制约因素中哪些虽然重要,但一时改变不了?哪些虽然可以改变,但不重要?哪些是重要的,而且可以创造条件改变?(5)创造怎样的条件,采用哪些方法才能有所改进?(6)什么样的计划是现实条件下的最佳选择,为什么?学校印发了“校本研究问题调查表”,引导教师围绕学校管理、课题实验、教学研究、教材使用、课堂教学、教法学法、教学评价、教师发展、合作学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文化建设等领域,提出自己的问题,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中的困惑。教师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梳理,选出36个问题作为“校本研究重点问题指南”下发给全体教师,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开展研究。

2、设计。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计划既包括总体设想,也包括具体行动步骤。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并不断地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如果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就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备课中寻找和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3、行动。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变革。在变革中促进工作的改进,并不断调整行动,灵活、能动、创造性地执行事先的计划。每一个教研组都能结合自己的年级、学科特点选择一个课题,便于合作研究。考虑到教研组每学年要进行变动,所以研究的周期一般为一个学年。通过集体研究,力求解决教育教学的一个难点,形成自己的的研究成果。这样每学年每个教研组解决一个问题,加起来成效就很大了。学校及时组织交流汇报,各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推动学校整体研究不断上水平。真正把教学、课改、教研、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研究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便于操作,不增加教师负担,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出来,研究成果也就不断涌现出来。

4、反思。教师对研究的效果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反思包括:(1)整理和描述,即对观察、感受到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归纳整理,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发生的教育现象;(2)评价与解释,即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与解释;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3)指导教师反思的六种形式:教学后记、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论文、教育叙事、研究报告。

“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是一个循环圈,反思是一个循环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圈的中介。关键是保持对问题的追踪,即持续关注某一问题,直到得以圆满的解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能力、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专业素养不断丰厚,研究型教师也就应运而生。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制度建设是开展校本研究的保障,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健全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指导的校本研究制度,并把制度的建设权和修改权交给教师。以制度化的方式保障教师对教学的自主决策和改进的权利,充分调动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把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1、建立培训制度。积极组织骨干教师、教育干部参加省、市级培训。参加各种形式的观摩课、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建立健全了周六集体备课制度、周六学术报告厅制度、外出学习汇报制度、课题研究交流制度。聘请教育专家来校讲课、做报告。与东营市实验小学、龙口市实验小学建立友好学校,定期开展业务交流,信息沟通。

2、建立学习制度。我校始终把教师的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放在突出位置,抓实抓好,形成制度,讲求实效,学以致用。为每一位教师配发学习资料,订阅报刊杂志,建立学习笔记。规定教师每天学习不少于一小时,领导带头学习。定期开展学习心得交流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做到“十个一”:即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执教一节优质课、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承担一项校本研究课题、出一份高质量的试卷、设计一份优秀教案、转化一名落后生、开发一门校本课程、解决一个教学问题、讲一个“我的教育故事”。教、学、研三位一体,同期互动,更好地促进教师发展。

3、建立教学反思制度。教学反思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和途径,我们引导教师通过教学反思积累、升华教学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我校为每一位教师配备教学反思笔记本,要求每周至少写三篇反思笔记。要求教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课中灵活调整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课后从教材挖掘、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师生互动以及三维目标的实现等方面回顾教学过程,挖掘亮点、寻找斑点,写出教学后记。教学后记要延伸到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习惯。

4、建立交流合作制度。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倡教师跨学科交流,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共享研究成果。教研组、课题组定期开展交流,每位教师都要汇报自己研究的体会、收获、困惑,大家共同分析,相互启发,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合作共享、互助共进的“教研组文化”。

5、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定期召开学科研讨会、课题交流会,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等活动,举行教学能手、优质课、优秀教育论文、“我的教学故事”评选和课改实验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鼓励教师大胆冒尖,不断创新,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创新校本研究形式 , 提高校本研究的实效.1、创新研究形式。校本研究本身就是充满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的活动,而研究的基本形式又是教研活动的有效载体,可将其分为:课题研究模式、课例分析模式、案例生成模式、活动与交流模式等。我们在坚持以上各种研究活动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研究活动更富生机和活力。开展了如“教学反思”、“课后再设计”、“专题研讨”活动,还有“集体备课”、“校本培训”、“听课评课”、“优秀案例设计”、“观看录像”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开展了“网上教研”和“网上交流”等活动。总之,让研究形式灵活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使教师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得到锻炼。

2、加强基层建设。学校教研组是实施校本研究的最基层、最关键的实体,是教师备课、反思、交流的重要场所。教研组的学术氛围、研究风气对教师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实施校本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把教研组建设作为校本研究这种新型教研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增强教研组在教师群体中的凝聚力,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的口号,注意选好一个好组长、制定一个好制度、形成一个好风气、带出一支好队伍。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反思的园地、教学研究的场所、交流互助的家园、教师成长的舞台。

3、深化课题研究。发挥我校教育科研的优势,进一步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针对性。组织部分骨干教师集体攻关,争得上级科研部门指导,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获取科研前沿信息,扩大学校知名度,创建学校特色,为教师发展拓展空间。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作为小课题开展研究,着力于问题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教师,以教育日记、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叙事为主要研究成果。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研究者,都能在校本研究中得到专业成长和持续发展。

4、评价激励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是艰苦的、复杂的。教师每天要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已经很不容易,再搞教学研究、写读书笔记、教育随笔等,负担很重。特别是目前的教师评价还不完善,有的学校以学生的成绩考核教师,教师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都很大。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为教师创造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科学的评价体系。特别注意保护教师投身课改、参与校本研究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制定了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大张旗鼓地表彰校本研究中的先进教师,评选“学习型”教研组、先进级部。

总之,我校通过各种形式推动校本研究工作的不断开展,使每一位教师在研究中感受着工作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书香校园”、“文化校园”日渐形成。相信随着校本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师会得到更快的成长,我们的学校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下载立足课题研究 搭建发展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足课题研究 搭建发展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 目前课题研究现状及教师进行课题研究重要性。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存在选题大、内容空、教师难操作、成果无实效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可以......

    搭建良好平台 促进人才成长大全

    搭建良好平台 促进人才成长 按照城建集团和上煤一公司《关于实施青年职业生涯导航的工作打算》的文件精神要求,管理部门党支部和工会从部门青年积极要求上进、争取成为企业有......

    开展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万红云 ——玉带山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讲座稿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研培的一种新形式。它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校本......

    搭建平台,促进师生发展(精选5篇)

    搭建平台,促进师生发展 ——南安市数学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我会在南安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正确领导下,在泉州市数学学会、泉州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的精心指导下,在理事会的......

    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

    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 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戚以燕 (南昌市铁路第三幼儿园江西南昌330002) 内容提要: 新〈〈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迈进了一个新的里程,面对新的变革,......

    立足岗位练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立足岗位练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碾子山区第二小学 为贯彻落实《齐市碾子山区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岗位练兵实施方案》,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深入课堂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本......

    基于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

    基于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 摘要:教师专业成长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相比较与那些重大的培训和进修,本文所谈到的课题研究,更具有周期短、易操作、重实......

    搭建青工成长平台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搭建青工成长平台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对集团企业如何让青工更好成长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尤晓辰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取决于人才的可持续性。青年作为企业员工队伍中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