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专业发展总课题

时间:2019-05-13 06:2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教师专业发展总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教师专业发展总课题》。

第一篇:2010年教师专业发展总课题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子课题

地理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摘要: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学校,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本课题根据吉化九中两年来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轨迹,探索了一条提高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并从中总结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其本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是学校教育持续改进的最深刻的变革力量,是学校教育不断提升的动力源泉。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世界所公认。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提出了“教师职业即专业性职业”的观点。1996年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又明确指出改善教师地位,“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不少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教育是专业教育。我国在《教师法》中也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不可避免地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落实“十一五”工作规划,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构建和谐普惠的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师培养工作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吉林市教育局启动了《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我校作为实验基地校,承担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地理教研组作为课题的实验对象和研究人员,承担了“地理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这一子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现实意义

首先,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各种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地理教师的课改理念逐渐增强,也曾参与过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若干课题,但科研的意识不强烈,教学教研活动开展不活跃,对理念的更新到教学实践的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困惑,缺少个人发展的目标和规划,缺少创新的动力,长此以往产生了职业倦怠。

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以地理教师为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既注重解决当前学校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运用各种策略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质量,增强教师主动学习研究的意识,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最终达到全面促进地理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2、理论意义

通过三年“地理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探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总结研究的经验,将实验的结果提升为理论,为今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的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更明确地指出:“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并根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教育的发展则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

2、以人为本。

“办人民满意教育”,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教育第一位的,它维系着学校教育的宗旨,维系着每一个教师的使命和职责。“办人民满意教育”就必须坚持以师为本的发展观。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学生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教师是决定因素。

3、“科研兴校”与“人才强校”。

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的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周济部长最近也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没有教育的质量,就没有人才的质量。我们必须促进教师发展,实现从“科研兴校”到“人才强校”的与时俱进。

4、终身学习的理念

国家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21世纪,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体系发生深刻的变化,终身教育将是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这充分肯定了终身教育的重要地位。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8月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育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既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丰富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又要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2.面向全体与彰显个性相结合。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着眼于全体教师,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还要注重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其均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统一要求与自主发展相结合。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还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4.统筹规划与层级推进相结合。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宏观管理层面要进行统筹规划,规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原则与实施办法;在微观操作层面要注意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形成层级推进的基本工作机制。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1、研究内容:

通过三年时间,探索一条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找到一些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从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2、研究目标:

①健全的专业情意

钟情于地理教育事业,并把从事地理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具有坚定的职业认同感,强烈的职业成就感,良好的职业责任感。

②先进的专业理念

具有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进步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具有符合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地理课程观、地理教学观、地理评价观;具有符合地理学科特点的科学观、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

③广博的专业知识

多读书、勤思考、善积累、常反思。不仅复习巩固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地理学科的教研动态,同时也要研读教育专家的论著,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达到既广博又精深的专业知识储备。

④精干的专业能力

具备稳健扎实,实用性强的地理基本功;具备对地理区域进行综合分析和考察的思维力;具备业务娴熟、运用自如的地理综合实践能力;具备运用地理专业软件进行地理教学等的地理教师专业能力。

⑤远见的专业发展

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达到“要我发展——我要发展——我能发展”的理想境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方法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6月-2008年10月)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组织成员学习了《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实施意见》,孔凡哲教授的专家报告《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认识了教师专业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影响,明确进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的重要性。

2、组建课题组,明确责任分工。2008年9月,组建“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确定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应的责任分工

3、确立课题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围绕课题的目标与课题实施背景,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课题组成员开展了科学的论证,设计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申请议定书》,制定《2008年课题研究计划》和具体的操作步骤。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科研能力。参加了专家``老师的《备课大赛培训讲座》和``老师的《命题方法讲座》。

(二)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08年10月—2010年8月)

1、利用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能力

采取“先行课”引领集体备课的方式,严格按照“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细备”三个程序进行“说课、听课、评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2、利用绝活展示,苦练教学基本功

凭借学校开展“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的契机,提高教师的地理基本功和基本技能。

3、利用化雨杯,锤炼教学艺术

利用学校举办的“化雨杯”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观摩课的听、评课工作,即时进行反思,积极参与“同课异构”,立足课堂,引用所学理念,模仿名家名师,锤炼自身的教学艺术。

4、利用自学,提高专业水平

阅读专业书籍《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中国国家地理》等现刊,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研读教育专家的论著,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

5、利用学院大赛,增强合作意识

利用学院举办的“学苑杯”备课大赛和组题大赛的机会,通过任务分工、相互合作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提升教研组的凝聚力。

6、利用名师讲坛,提高职业道德

利用学校每个月组织的名师讲坛,学习名优教师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学习他们忘我工作的敬业态度,学习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

(三)第三阶段:成果验收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0月)

1、整理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的结题报告撰写工作。

2、认真填写结题鉴定书,完成结题上报工作。

3、收集整理各阶段的研究计划和总结,统一打印装订成册,等待学院验收。

4、整理两年来教师专业发展的轨迹,包括:论文、教学反思、录像课、典型案例,学术专著等,申报优秀成果奖,等待结题验收。

5、、整理两年来教师在学术上获得的成绩证书,等待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成果

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是构建和谐、普惠教育体系的工程,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程,是创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名师培养机制的工程。它关系到教师队伍的质量,关系到民族教育的兴衰,为此名师工程应讲求策略,合理规划,共谋发展。

1.名师引领的策略

名师是一面旗帜,引领着教师队伍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前进;名师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年轻教师的执迷心田;名师是一座桥梁,背负着国家教育的美好明天。名师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名师应以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人;以学而不厌、认真务实的工作精神来打动他人;以乐观向上、心胸豁达的工作态度感染他人。借助名优地理教师的示范、激励、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地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带动全市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理论奠基的策略

理论是实践的基石,没有思想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定期组织教师“走出去”与本市学校进行学术交流,与其他省市的学校进行交流,感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定期把教育专家“请进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帮助教师在梳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更新观念,深刻反思,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可以通过自读自学活动,摘抄笔记、记录反思促进教师学思结合,联系实际,融会贯通。

3.注重实践的策略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着实践。只有在反复的实践教学中,理论才能得以证实和运用。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为此课堂教学是我们的根本,上课、观课、评课、反思是提高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平时教师应参与优质课、研讨课,积极评课,即时进行反思。立足课堂,引用所学理念,模仿名家名师,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水平,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锤炼自身的教育艺术。

4.任务驱动的策略

为了保障教师高效地工作,快速地进步成长,敦促教师顺利地完成既定的目标,学校要为教师的发展创造外部环境,为教师的成长搭建绿色平台。每个学期作为学校要求的任务,要求教师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如:写一篇读书心得、写一篇教学反思、写一篇教学案例、上一节精品课、写一篇教学论文等等。在任务驱动下,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以任务驱动为手段,引导教师在创新性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自我突破。

5、规划发展的策略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不仅社会在变革,学校在变革,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变革。这种自我变革的重要手段就是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教师每个学期不仅思考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设计出自己在这个学期的提升目标和行动计划,而且还应该对学生的发展目标做出规划,设计出学生在本学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目标。只有建立起充满活力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以自我规划作为动力,开发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管理,使教师变成教育教学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才能使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走向独立自主的轨道,最终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境界

6、支持、管理的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在时间、资源等方面的必要支持和管理。首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应当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使之成为从外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力量,如建立档案袋管理制度,地理学科建设制度,地理基本功训练制度等;其次,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努力创造条件使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结成伙伴,通过探索、交流与对话创造出新的教师教育文化。此外,充分的学习和合作时间、丰富的学习和教学资源、友善的同事关系和支持性的领导方式、互动的师生交流和相互理解等,共同构成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实践成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三年来,在市学院的督导下,在基地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专家的亲自指挥下,地理名优教师在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七、课题研究带来的思考

1、一流的教育,需要有一流的名校,一流的名校需要有一流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是一项长期坚持不懈的工程,是一项功盖千秋万代的教育工程。所以本次课题研究没有结束,才刚刚开始。它随着社会的变革,人才的需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要加强。

2、为了应对知识的快速更新,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教师个人应该有专业发展的需求,由内而外释放自己想要发展的愿望,运用自我约束力,自我规划力,自我管理能力,把专业发展看作自己日常的一项教学工作,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最终实现自己人生和事业上的双飞跃。

3、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只靠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和个人的愿望,也应该得到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挖掘途径,这就需要学校和政府的大力投入。从本次课题研究情况来看,学校和学院给教师提供的理论学习机会较少,教师们没有得到专家的亲临指导,所以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慢。

参考文献 :

[1]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探讨教师教育

[2]教师团队策略研究作者:吕巧芳

[3]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内涵的关键作者王建军

[4]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意义与内涵

[5]运用教育信息化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题作者闫杰张爱迪

[6]《以校为本 研评一体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实验结题报告作者赵艳霞

[7]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些基本理论作者 卢晓中

[8]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地理卷陈尔寿

第二篇:《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总课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摘要: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学校,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本课题根据吉化九中两年来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轨迹,探索了一条提高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并从中总结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其本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是学校教育持续改进的最深刻的变革力量,是学校教育不断提升的动力源泉。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世界所公认。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提出了“教师职业即专业性职业”的观点。1996年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又明确指出改善教师地位,“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不少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教育是专业教育。我国在《教师法》中也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不可避免地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落实“十一五”工作规划,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构建和谐普惠的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师培养工作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承担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现实意义

首先,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各种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地理教师的课改理念逐渐增强,也曾参与过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若干课题,但科研的意识不强烈,教学教研活动开展不活跃,对理念的更新到教学实践的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困惑,缺少个人发展的目标和规划,缺少创新的动力,长此以往产生了职业倦怠。

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以地理教师为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既注重解决当前学校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运用各种策略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质量,增强教师主动学习研究的意识,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最终达到全面促进地理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2、理论意义

通过三年“地理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探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总结研究的经验,将实验的结果提升为理论,为今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教师成熟发展阶段论

福勒和布朗(Fuller & Brown 1975)指出:一个教师的成熟发展必须经过四个阶段:

1、学前关注阶段:职前培养阶段。对于教师的角色处于想象阶段。

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初次任教阶段。能否得到领导的赞扬、同事的认可、学生的尊重、家长的满意是能否顺利渡过这一阶段的关键所在。

3、教学情景关注阶段:教师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学情景中的种种问题和限制上,他们关注学校能否提供他们教学上所需的资源和条件。但他们所关注的仍是他们在教学情景中的教学表现。

4、关注学生发展阶段:此阶段的教师,已能自如地把注意力从自我身上转移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上。经过前三阶段的发展,他们已能适应现实的教学情景和本身的工作任务。因此,他们更能够专注于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成果。

(二)教师成熟发展循环论

菲斯勒(Fessler,1985)提出。所谓循环,即认为教师的发展轨迹并非是一种直线式的阶段模式,而是一种具有可循环的、可重生的发展系统。教师的发展是个人环境(家庭影响、成长经历、重要事件、个人气质和个体经验等);组织环境(学校自然环境、人际环境、专业组织机构、管理风格和社会期望等)和生涯环境(职业引导、能力建立、职业热情、生涯挫折等)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教师不仅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地研究和反思;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过程,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引导自己成长,在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的同时,加强自身专业精神的修养与提高。建构论认为:随着皮亚杰对人的认识发生机制的研究以及建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认为知识是不固定的,不断扩展的,是在学习者和教学者之间互动共同建构的。因此,强调教师是成长过程中的人,需要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知识变成完全个人化的而不是外在于自己的东西。反思论范式:主张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培养范式正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1、研究内容:

力争通过四年时间,探索一条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培养地理教师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达到“要我发展——我要发展——我能发展”的理想境界;要有强烈的反思意识,在反思中不断进步,不断前进;要有强烈的科研意识,由教书匠向教育家不断迈进。使地理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应对未来社会教育挑战的能力;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和文化修养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成果,有显著的教育教学业绩。在此基础上,发掘和培养一批面向21世纪的骨干教师、名优教师,通过其示范和表率作用,带动教研组整体素质的提高。

2、研究目标:

①健全的专业情意

钟情于地理教育事业,并把从事地理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具有坚定的职业认同感,强烈的职业成就感,良好的职业责任感。

②先进的专业理念

具有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进步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具有符合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地理课程观、地理教学观、地理评价观;具有符合地理学科特点的科学观、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

③广博的专业知识

多读书、勤思考、善积累、常反思。不仅复习巩固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地理学科的教研动态,同时也要研读教育专家的论著,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达到既广博又精深的专业知识储备。

④精干的专业能力

具备稳健扎实,实用性强的地理基本功;具备对地理区域进行综合分析和考察的思维力;具备业务娴熟、运用自如的地理综合实践能力;具备运用地理专业软件进行地理教学等的地理教师专业能力。

⑤远见的专业发展

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达到“要我发展——我要发展——我能发展”的理想境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方法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组织成员学习了《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实施意见》,孔凡哲教授的专家报告《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认识了教师专业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影响,明确进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的重要性。

2、组建课题组,明确责任分工。2010年10月,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确定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应的责任分工

3、确立课题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围绕课题的目标与课题实施背景,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课题组成员开展了科学的论证,设计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申请议定书》,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具体的操作步骤。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科研能力。利用教研组备课,组织成员学习了“建构主义理论”“校本教研”“多元智能理论”等。

(二)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3月—至今)

1、利用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能力

采取“先行课”引领集体备课的方式,严格按照“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细备”三个程序进行“说课、听课、评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2、、利用化雨杯,锤炼教学艺术

利用学校举办的“化雨杯”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观摩课的听、评课工作,即时进行反思,积极参与“同课异构”,立足课堂,引用所学理念,模仿名家名师,锤炼自身的教学艺术。

4、利用自学,提高专业水平

阅读专业书籍《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中国国家地理》等现刊,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研读教育专家的论著,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

5、利用学院大赛,增强合作意识

利用学院举办的“学苑杯”备课大赛和组题大赛的机会,通过任务分工、相互合作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提升教研组的凝聚力。

6、利用名师讲坛,提高职业道德

利用学校每个月组织的名师讲坛,学习名优教师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学习他们忘我工作的敬业态度,学习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成果

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是构建和谐、普惠教育体系的工程,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程,是创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名师培养机制的工程。它关系到教师队伍的质量,关系到民族教育的兴衰,为此名师工程应讲求策略,合理规划,共谋发展。

1.名师引领的策略

名师是一面旗帜,引领着教师队伍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前进;名师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年轻教师的执迷心田;名师是一座桥梁,背负着国家教育的美好明天。名师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名师应以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人;以学而不厌、认真务实的工作精神来打动他人;以乐观向上、心胸豁达的工作态度感染他人。借助名优地理教师的示范、激励、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地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带动全市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理论奠基的策略

理论是实践的基石,没有思想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定期组织教师“走出去”与本市学校进行学术交流,与其他省市的学校进行交流,感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定期把教育专家“请进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帮助教师在梳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更新观念,深刻反思,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可以通过自读自学活动,摘抄笔记、记录反思促进教师学思结合,联系实际,融会贯通。

3.注重实践的策略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着实践。只有在反复的实践教学中,理论才能得以证实和运用。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为此课堂教学是我们的根本,上课、观课、评课、反思是提高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平时教师应参与优质课、研讨课,积极评课,即时进行反思。立足课堂,引用所学理念,模仿名家名师,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水平,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锤炼自身的教育艺术。

4.任务驱动的策略

为了保障教师高效地工作,快速地进步成长,敦促教师顺利地完成既定的目标,学校要为教师的发展创造外部环境,为教师的成长搭建绿色平台。每个学期作为学校要求的任务,要求教师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如:写一篇读书心得、写一篇教学反思、写一篇教学案例、上一节精品课、写一篇教学论文等等。在任务驱动下,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以任务驱动为手段,引导教师在创新性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自我突破。

5、规划发展的策略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不仅社会在变革,学校在变革,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变革。这种自我变革的重要手段就是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教师每个学期不仅思考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设计出自己在这个学期的提升目标和行动计划,而且还应该对学生的发展目标做出规

划,设计出学生在本学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目标。只有建立起充满活力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以自我规划作为动力,开发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管理,使教师变成教育教学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才能使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走向独立自主的轨道,最终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境界

6、支持、管理的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在时间、资源等方面的必要支持和管理。首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应当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使之成为从外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力量,如建立档案袋管理制度,地理学科建设制度,地理基本功训练制度等;其次,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努力创造条件使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结成伙伴,通过探索、交流与对话创造出新的教师教育文化。此外,充分的学习和合作时间、丰富的学习和教学资源、友善的同事关系和支持性的领导方式、互动的师生交流和相互理解等,共同构成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实践成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三年来,在市学院的督导下,在基地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专家的亲自指挥下,地理名优教师在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七、课题研究带来的思考

1、一流的教育,需要有一流的名校,一流的名校需要有一流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是一项长期坚持不懈的工程,是一项功盖千秋万代的教育工程。所以本次课题研究没有结束,才刚刚开始。它随着社会的变革,人才的需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要加强。

2、为了应对知识的快速更新,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教师个人应该有专业发展的需求,由内而外释放自己想要发展的愿望,运用自我约束力,自我规划力,自我管理能力,把专业发展看作自己日常的一项教学工作,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最终实现自己人生和事业上的双飞跃。

3、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只靠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和个人的愿望,也应该得到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挖掘途径,这就需要学校和政府的大力投入。从本次课题研究情况来看,学校和学院给教师提供的理论学习机会较少,教师们没有得到专家的亲临指导,所以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慢。

参考文献 :

[1]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探讨教师教育

[2] 教师团队策略研究作者:吕巧芳

[3]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内涵的关键作者王建军

[4]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意义与内涵

[5]运用教育信息化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题作者闫杰张爱迪

[6] 《以校为本 研评一体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实验结题报告作者赵艳霞

[7]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些基本理论作者 卢晓中

[8]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地理卷陈尔寿

第三篇: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研究

摘要:

课题的研究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

一、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知识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能力专业化发展

1、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2、增强教师的合作交流能力

3、提升教师的课堂引导能力。

教师是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问题即课题,有志于参加研究的教育工作者,第一项工作就是选题。为了选取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就需要学习,钻研教育理论,搜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情报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辩析;还要对主客观条件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很明显,选题就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

正确的选题形式不容易,形成一个适合个人长期研究的选题更不容易,最终形成自己关于某些教育问题的系统观点,研究课题的逐步形成,必然会带来教师更加学习的新气象,其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其促进下不断发展自身条件,由生存阶段到关注情景阶段,再到关注学生阶段的间隔,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才能专业化。

一、新课题促进教师的知识专业化发展

课题研究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专业学科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要求教师要自觉培养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一个专业化的教师所拥有的学科专业知识应当比他所教的学科基础知识更丰富、深厚;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继承者和创新者,能够自如应对和处理一般性社会事务,在学科知识的交叉、融会中寻找到突破口,创新、丰富和发展科学文化知识:应当是一个活的“大教育者”,不仅能开展学科专业教育,而且能给学生更广泛的影响,除了搞好教学之外,还必须了解教育活动的规律和学乍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另外,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要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外语水平,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还要发展职业道德,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学生有更细微的关心.更充分的耐心和更强烈的爱心,有更高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总之,新课程增强了教师自我提高的观念。

一个教师走上岗位前只有具备了这七个方面的基本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手教师,才能为其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的能力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能力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最突出的外在表现。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在原有基本能力(如:设计教学能力、教材呈现能力、反省能力、准确评价学生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等)的基础上,还要提高并发展多种新的能力。

1.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情境教学日益风行,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更加明显。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知识的整合,适当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教师应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增强教师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强调教师的合作能力既是教师工作特点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的合作交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教师间合作交流、师生合作交流、与家长交流交往、与专家合作、与管理者合作等。教师间合作指教师教学前的合作设计、合作备课、合作指导及课后的合作说课、评议、反思等。一方面.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的整合,形成综合课程,这将消除教师之间相互争夺时间,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现象,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教师要形成弹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使教师集体协调一致,教师之间团结配合。另一方面,由于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过交流,彼此得到心理支持,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从而强化反思,汲取力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分担

繁重的工作压力,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使每个人的优势整合为集体的智慧,更是新课题研究的需要

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系统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真正有效的管理和教学来源于学生发自内心自治、自主、合作与负责的良好习惯。如果教师能保持一种宽容、理解、接纳和支持的态度,与学生实现平等和谐的沟通与合作.就能由内而外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反之,缺乏良好师生关系的支持,再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施策略,都无法实现其初衷。为此,新课程从构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出发,积极倡导师生形成交互性的“学习共同体”,促使教师把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拿到课堂上现场展示给学生,师生共同合作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紧密地结合起来。

虽然教师与家长之间有着根本一致的利益关系。是共同教育好下一代的合作伙伴,但是,在教育实践的活动中,由于许多主客观的原因,二者在思想观念、教育心理及行为上仍然存在着不理解和对抗的可能,所以保持经常、密切的交流和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教育作为新课程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力量和一员(家庭课程),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助手、推动师生形成交互性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已成为家庭教育的需要,学校教育的需要,更是课题研究的需要。

此外,教师还应加强与教育专家、社会、教育管理者等之间的合作。使课题研究落实在行动上,形成教育的合力,最终运用集体的智慧及合作的力量顺利地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3.提升教师课堂引导能力

从课堂引导能力可以解释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遵循教学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而巧妙地引发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思考和言语表达。教师的课堂引导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常用的引导方式主要有:情感引导,即创设情境,通过情感启发学生产生情感反应,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兴趣引导,即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呈现知识,引导学生为满足其学习欲望而进行探究性学习:游戏引导,即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发现、掌握知识:提问引导,即教师用言语讲授、质疑问难的策略向学生

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所学的知识,提问引导要做到所提问题富有鼓励性、开放性、序列性(即递进性)和提示性:实物或模型引导,即教师在课堂上呈现教学用具或教学模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情境综合使用这些技巧。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很高的课堂引导能力,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合理地选择引导方式、引导时间,并注意引导深度,充分体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功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题研究来源于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一定的投入(时间、人才、能力、财力),对样本的选择、研究的可行性,以及人力、物力的配置与保证等方面予以推敲,斟酌,就需要老师建立人本化的管理机制:科学、民主。参考文献:

《河南教育》

《郑州教研》

第四篇:《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追求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总课题中期报告

中 期 报 告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追求校本教师专业发展》

总课题中期报告

执笔人:闽侯第一中学 张炜红

2008年5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东师范大学APEID联系中心批准,我校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席联席学校网络课题《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追求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工作,目前,课题前半段工作已经完成,为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探讨和解决问题,以更好的指导下阶段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进行了中期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唐代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论述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道理,明确了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基本定位和规范。教师依据成人社会的规则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符合社会要求的影响,即教育影响,因此,学生的发展必须依靠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且还要教师不断地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在现代社会,教师专业发展已越来越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成为教师自身和教育管理者共同关心的话题,因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是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同时,新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明显地体现出学科的综合性,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和建设者,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建立一个综合的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更新自己的知识网络,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我国学者在分析了国外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界定后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即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从国外现有的研究来看,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是多种多样的。如佩里认为:“就其中意义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就其最积极意义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着更多的内容,它意味着教师已经成长为一个超出技能的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把专业知能转化为权威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很多,其中教师的教学实践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来源,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与生命,而学校真实的课堂教学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的土壤。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追求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实在而有效的途径。基于此,我校姜祥炎校长指导我们结合本校实际,选择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追求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开展与实施

(一)第一阶段:2008年3月---4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丰继平、郝丽平等专家指导下,根据我校准备参加福建省一级达标校评审工作,以促进我校发展的现状,我们确定《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追求校本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我校的研究课题,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东师范大学APEID联系中心提出课题申请,并于2008年5月在青岛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席联席学校网络第三届论坛中通过课题评审。

(二)第二阶段:2008年6月—12月。主要内容:

1、组织理论学习。知识素养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通过组织理论学习,为教师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思想的指导和行动的引领。

2、分解子课题。为了能对本课题进行深入而扎实有效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研究,决定把课堂教学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分别作为各教研组承担的子课题,各教研组根据本组的子课题组织本组有科研和实践能力并有意向的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各教研组承担的子课题如下:

政治、化学组:备课环节的研究; 语文、体育组:上课环节的研究; 英语、历史组:辅导环节的研究; 数学、地理组:作业环节的研究; 物理、生物组:考试环节的研究。

3、研究方法。经各成员共同讨论,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反思研究法、问卷法等。

4、研究的内容。借助我校的校本研究,立足各组子课题,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索研究,反思总结。

5、研究的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总结新课程下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专业发展,并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成为全体教师共享的资源。

6、研究的过程。

在姜祥炎校长等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展开研究、探索实践。

第一,立足课堂教学。各子课题组的组长组织指导本组的成员,立足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发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二,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以教务处的公开周为契机,各子课题的成员,根据高、中、初级教师的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以同一课题为例,高级教师开设观摩课、中级教师开设示范课、初级教师开设研究课的方式,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各开课教师在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中,精心选题,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灵活主动的进行课堂教学,齐心协力进行教学反思,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开展校际交流。带着对课题的研究,借助八县一中的教学联合体的作用,利用各兄弟校的公开周活动,我校经常性组织教师开参加校际交流活动。我校教师尤其是课题组成员,在听课后积极主动与开课教师共同切磋,研究探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听取专家点评,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方式,成功的教学行为,并自觉主动的内化为自己的专业素养,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四、借助专家引领。我校认真组织教师尤其是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如高中教师初级岗位培训,中级岗位培训,高中新课程培训,高三教学研讨会等。如参加“2009年福建新课标高考指向与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研讨会”、“全国阅读课题研讨会”,听取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鲁子问教授的讲座“课内外互动阅读教学思路”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的发言、“2009年新课标高考备考方略学习研讨会”等等。并利用大学城优势,聘请专家学者来我校指导交流,如福建师大薛常明教授、福州市特级教师陈杰生、福州市教育学院各学科教研员等来我校开设讲座。教师通过听取专家讲座,以及近距离的接触交流,更多的了解了课改现状,动态,拓宽了教育视野,解决了不少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专家的引领使校本教研避免低水平的重复运作,以及机械化、形式化和平庸化的风险,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促进专业发展。

第五,开展校际帮扶。根据县教育局的建议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与闽侯四中结成了结对子帮扶关系。两所学校互派教师深入到对方学校听课、授课、评课,在帮助结对子学校教师成长的同时,我校教师也在精心的指导中获得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对方学校师生的赞誉声中获得了极大的职业成就、心灵满足和情感需求。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在本阶段的研究中,各子课题组成员不断收集整理资料,形成典型教学案例,撰写中期报告。通过本阶段的课题研究,各成员都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反思总结,共有四十多位老师撰写六十多篇的典型的教学案例,我校将其中的部分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集结成册,并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分享、交流、探讨,以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畅谈体会,大家都感受到通过课题研究中的实践行动,在思想、专业、能力等各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

如吴月凤教师谈到:“在短短半个钟头,她们热情友好地给我上了一节准确到位的评点课,让我豁然开朗,拨开云雾见到了光日。于是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备课学习,对她们提到的每一点,力争都能有所突破。首先作为诗意学科的老师,我更是怀揣着一颗“诗心”,让温柔的诗意在自己心中汩汩流淌,让诗情画意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在课堂语言上,我仔细斟酌了每一句甚至每一词,将之打造得更为晶莹剔透„„”

“要求学生跟随自己暂时忘掉自己是闽侯一中高二4班的师生,摇身一变,变成一个才子文人张若虚,前往一千多年的初唐,在一个春日的夜晚来到了江畔,春水碧波荡漾,烟波浩淼,无边无际,似乎与波涛汹涌的大海连成了一片。此时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冉冉升起。顿时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光耀千万里。借助想象的翅膀并跟随这轮明月,学生缓缓地走入那动人的良辰美景:一江春水,一轮明月,一片芳草地,一个静谧的夜晚。”

如刘思莺老师认为:创新点应该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独到见解,它是教学个性的体现和标志。老师只有有了自己的个性才能创造出更加灵动的教学思路。而这教学个性的形成恰恰与教师认真、好学、爱思考,爱读书、不断研究、反思课堂实效的教学行为等息息相关的。有志于在“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总结”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如此往复下去,定然会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因为课堂就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阵地,哪怕是一个教学智慧的火花的擦亮,都将燃起一片教学信心与热情!

我坚信:人总是在不断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前进的。

如陈清老师说:“为了较好的完成此次的朗读示范,我有意识的多听了许多名家的朗诵,优美朗诵的熏陶不仅对朗诵素质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听的过程中,不但听到他们的发声方法,而且还能欣赏到他们对艺术作品的不同处理和表现。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熏陶以及最后的实践,我发现这不仅能够让自己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自然地树立起正确的朗诵状态,培养艺术素养,从中汲取了不同风格的表现手法,增强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力,而且还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在与学生探讨、研究的过程中无形的也将文本解读的更加到位与深入,更促进了学生的理解。

如潘鑫老师认为:课堂的研究还会激发教师研究自己工作的自觉,唤醒改变教学的勇气,重树教师研究的信心,触动教师做这种研究的欲望,而不是去阐述某个教学命题,去发现某条教学规律。让教师从自身的角度反思教学、改进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通过这篇课文的设计,我深深感受到: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课改新路,大胆实践课改精神,从现在起就要以全新的姿态,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从而促进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推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如陈育老师说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教师,充分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前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一次次的学情分析、收集资料、选择教法、课后反思,其专业水平必然得以提升。为什么同一教师在开观摩课时效果一般比平时好,原因并非在观摩课上,教师的素质提高了,而是认真的筹划、精心的设计、充分的备课使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了。

如潘玉华老师认为:“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要尽快转变自己的传统教学“意识”,虽然要立足于教材,但也要避免照本宣科,而要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媒介之一,要从“施工图纸”式的教案向“探究”式的教学设计转变,从知识性的备课向发展性的教学设计转变,从把握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促进校本教师专业发展。”

如朱桂香老师说到:总之学无止境,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教学中总会有我们没有遇到过的这样或那样的难题,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获得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自己也会不断进步。教师角色的变化不但解放了传统的教学,而且在参与过程中亦不断获得快乐。我想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给我的启发与思考。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地充实自己,及时而有效的备课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专业获得长足的发展,才能让自己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合格教师。备课的过程就是促进教师成长的过程。” 如吴月凤老师说:“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预料之外的盲点、闪光点、疑惑点、疲倦点等等的关键点,用你幽默生动的语言转化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和精彩点,使课堂闪烁着智慧的亮光,使学生产生认同感、愉快感并期待着下一次欣赏教师人格魅力的时刻的到来,使教师因为成就感而快乐着并为了那一份期待的美丽而努力着,这是作为一个教师穷尽一生需要追求的境界,这需要教师长年积累、厚积薄发,无疑也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如黄容光老师说:“先前由于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再加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某种程度的内容重复性造成相当一部分教师职业上的倦怠感,这一点报刊网络上多有报导。参加课题后把我们注意力引向自身的发展上,激活了我们的求知欲,求知的过程让我们更加充实,也改变了我们的教师面貌。”

如阮久平老师说:“对有效的作业试题的评析,教师了解了学生,也了解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不足地方,为进一步开展教学指明方向。关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教师就掌握了更多的课程资源,教师教学视野就更开阔,教学内容选择就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也会不断地提高。也就是说,通过作业评析,获得众多的教学资源并加以运用一定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高三地理教学中,学生经常问到五花八门的问题,要能够自如应付,除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稳定的心理素质也必不可少,否则就会出现畏缩现象。从这角度来看,通过作业训练,获得足够多的课程资源,也会提高教师稳定的专业心理素质。”

如林云霞老师认为:“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与我们教学实践直接相联系的特殊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和实施教学任务的能力、学科教学能力以及提高有利于我们教师对教学实践认识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使自己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专业发展的主体,不断强化掌握专业发展的需要意识,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天的行为。真正从内心更新观念必须摆在第一位,然后勇于实践,做到更新观念、热情投入,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广泛搜集、用心整合,精心设计、多方展示。”

三、课题研究中的困惑与困难

1、传统教学中与新课程精神相悖的不良的做法还在不时地发挥着其惯性作用,看来新课程理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很好贯彻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原地打转转。

2、新课程实施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要收集整理上交的材料越来越多,许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为此花费了不少的精力甚至感觉疲于奔命。

3、我省今年自主命题,这也是我省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些许多高三老师用了大量的时间研究高考,同时我校的生源现状和高考任务,也使我们老师感觉到巨大的压力,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在日常教学中,但没有很好地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程度和成果。

4、有一部分老师在不自觉中把主要的研究方向放在如何体现“以生为本,”实现学生的成长,而忽视了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来反思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以上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下阶段的研究中进一步调整和改善,以获得更大的收获和更多的成果。总之,教师专业成长的路还很长,路上也许会有荆棘,会有路障,但任何困难和坎坷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第五篇:开展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万红云

——玉带山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讲座稿

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研培的一种新形式。它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的整合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研修活动。也称其为“微型课题研究”。

1、概念

教师小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短时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加以研究,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对策的课题研究形式。

2、特点

研究范围局部化—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

研究内容具体化——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对策

研究方式简易化——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加以研究

研究周期短期化——短时期内(半年至一年)

3、小课题的优势

一是切入点小。即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具体、最真实的问题开展研究。这就使研究易于把握和操作,避免了以往一提到课题就片面追求大而空、忽视实效性和针对性、到头来教师仍感到自己离科研太遥远的“务虚”现象;

二是方向明。小课题研究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认识它,一个是解决它。这里的它,指的是小课题研究的主题。比如:三年级铅笔字如何向钢笔字过渡研究就是为了解决铅笔字向钢笔字过渡的问题;更多的小课题研究就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问题,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研究。

三是周期短。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半年。从而克服大课题研究三年五年才能结题,周期长见效慢、人员变动大热情容易消耗等弊端;

四是难度相对降低。校本小课题研究目标明确单一,针对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操作程序也就相对简单。教师只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研究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就可在学校申请立项,在实践中开展研究。这样的研究使教师很容易享受到教科研的成就感。

五是收效高。收效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容易成功,能够在对教学的某些问题有所突破;二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推动力。这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充分体现。

二、为什么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1、校本小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相长”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怎么就能教学相长呢?靠研究。现实里,我们很多老师更看重“奉献”而字,而很少端详“研究”,甘当人梯,却不思自己也可以爬上高地眺望远处的风景。我们来看看教师的生命图景:新职教师,热情洋溢,摩拳擦掌。因为他面对的是陌生的教育情境,一切都感到好奇,于是很兴奋,于是很投入。几年后,熟悉了环境,明白了套路,陌生感消失了,原来教育工作就这么回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试卷讲评,学期小结,还有一点,要撕得下面子,镇得住学生,千教万教,分数不能少;千学万学,提高分数最重要。得,一切似乎都已参透。于是就这么回事的教育就这么教吧,于是日复一日,今天重复昨天的故事,明天还是今天的延续,职业的倦怠随之产生,自己也在最具创造性的教育劳动中沦落为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

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通常要经历两个转化,一个是从教学新手向教学能手的转化,另一个是从教学能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第一个转化可以依托教育教学的不断积累,从而提高实践能力;第二个转化则更多需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激起他们学习和解决教育实践难题的兴趣,促使他们通过科学研究把握教育教学理论,并且不断地总结、概括和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力争在教育教学中有所创新,逐步向既能教学又能科研的研究型教师转化。而校本小课题研究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决定了它是使教师向研究型转化、获得自我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2、校本小课题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目的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问题涉及到德育工作中的问题、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等;教学问题涉及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问题,如导言激趣的问题、板书设计艺术性的问题,提高提问质量的问题,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性的问题,练习及评价有效性的问题等等。有效的问题研究,才能支持并生发出有效的教育教学。教师通过小课题研究,有助于澄清自身课堂所遮蔽的种种问题,并做出及时、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学校所做的一切努力,最后落脚都在学生身上:让学生得到发展,有个性的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做小课题研究其视角理所当然聚焦于学生,是为了学生的研究,为了学生更好发展的研究。这种研究无论是从理论构想到实践观察都毫无疑问地让学生得益,为什么?

其一、你是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的,当遇到问题时,不会情绪性地处理。冷静意味考虑问题的周全,冷静意味老师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会从事情的前因后果上分析,这就避免了遇事一味迁怒于学生,搞泰山压顶式的“暴政”。

其二、你是用科学的方法来设计教育教学的细节的。设计是在先进理论烛照下的规划,细节着眼问题解决的救治。如此说来,精心的准备,周到的安排,科学的方法,决定了教育教学的最优化可能。课堂高效,救火式的加班加点重复劳动便成为历史。当教与学保持一种新鲜感,它美丽的本真面貌便会自然地显露出来。

其三、你是以研究的姿态走近学生的,你的心里满怀期待。期待是什么?是一种温柔,是一种甜蜜。而温暖是可以传递的,热情也可以感染。相信学生会从你的眉宇间读出你人格的魅力。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说:研究,本质是一种爱的行为艺术。

三、如何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如何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我们再来看一则小课题研究案例:

江苏某小学教师王存宝,在反思他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不关注教师的作文批语。他对此还曾做过一个调查,将学生新近完成的一篇作文精心批阅,写上详尽的批语,分发下去。一个星期后,在阶段考试中又出了相同的作文题,提出了相同的写作要求。在批卷时,王老师将学生的前后两篇同题作文进行了对照,结果发现56名学生中有49名同学写了相同题材,而这49名相同题材作文中,仅有8名学生能看出较为“珍惜”教师的心血,研读了批语中的指导,对作文做了修改和调整。这一发现引起了王老师的深思,他逐个地找学生谈心交流,又深刻反思自己习以为常的作文批阅方式,感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师评价霸权”惹的祸:学生因为被动挨“批”,而失去写作和修改的兴趣;教师、学生、文本三方缺少交流,“师生间平等互动”只是口号„„于是,王老师经过思考,确立了一个校本小课题《师生互动交流 提高作文批阅的有效性研究》。

王老师确立了《师生交流互动,提高作文批阅的有效性研究》的小课题后,就开始围绕这一课题,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并设计新的作文批阅形式,并在实践(行动)中进行尝试:在批好的作文后面增加“回音壁”,留给学生写“对教师批语的批语”;讲评作文之前,留给学生对比阅读自己原作与改后作的时间;增加面批比率,与学生、一道赏析他们的得意之作;鼓励学生进行“第二次习作”„„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学生不看教师评语的现象不见了,学生主动和教师交流的热情提高了。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再次感受小课题研究并不神秘,无非就是动脑筋工作,让工作更有效。细琢磨,这则案例告知了我们小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课题。

王老师的选题先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学生不关注教师批语”。但这个问题还不能直接构成课题:如《学生不关注教师批语的研究》、《学生为什么不关注教师批语》、《如何让学生关注教师批语》„„这样的课题名称都不够准确。问题转化为课题,还要对问题的成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特别要着眼于问题的解决。王老师对“学生不关注教师批语”这一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本质:“教师评价霸权、师生间缺乏平等交流互动”,于是进一步明晰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师生交流互动,提高作文批阅的有效性研究》。从问题到课题,是一个由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到明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不断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的过程。

但是,在我们确立课题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问题很多,不知选什么好。学生自律方面有问题,学习习惯态度上有问题,学习能力、方法有问题。那么多问题,不知抓什么好了。在一些大公司的办公室,我们常常会看到工作人员把一些工作内容与日程安排什么的写在卡片上,粘贴于墙壁,提醒自己,这是我近期要解决的问题。小课题研究的选题,某种意义上,就是明确近一段时期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使之“上墙”的过程。所以哪一个问题可“上墙”?回答是:急切需要解决的先上墙;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先上墙;自己有兴趣解决的先上墙;身边有资源可资问题解决的先上墙。二是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研究方案。(知行)

问题确定了,怎么来解决?得拿出个方案来。进行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让教师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步。借鉴别人经验的方法很多,读相关专业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向老教师学习,然后通过分析与综合,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王存宝老师确立了《师生交流互动,提高作文批阅的有效性研究》的小课题后,就开始围绕这一课题,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并设计新的作文批阅形式:在批好的作文后面增加“回音壁”,留给学生写“对教师批语的批语”;讲评作文之前,留给学生对比阅读自己原作与改后作的时间;增加面批比率,与学生、一道赏析他们的得意之作;鼓励学生进行“第二次习作”„„

第三,用拟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行知)

王老师运用确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践(行动)中进行尝试: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学生不看教师评语的现象不见了,学生主动和教师交流的热情提高了。但是,课题实施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思考、不断调整设计思路

第四、总结与反思

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善于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写自己这一过程的心路历程,谈谈体会,还可以写成教育教学案例,形成典型经验。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对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应该有一种新的认识:参与研究本身就是成果,研究的价值重在研究的经历。所以教师应该以学习笔记、资料摘记、研究日记、随笔、案例、课例、反思、教育叙事、阶段总结等多种形式,详实地记录研究过程,在研究结束时最好能够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这样才能更好地总结自己的做法,提升自己的认识,享受到更大的小课题研究的快乐。

校本小课题这样一种短平快的研究形态,应当是我们每个教师专业发展应对新课程的“快乐便桥”,每位教师都有权力享受到这种快乐,也应该去享受这种快乐。因为它记载的是自己的故事,是自己的自传报告,谱写的是自己的人生!

结束语: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课堂开始,以理性的眼光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由现实问题催生的“小课题”,或许还带有“小家碧玉”的气质,带有“田野草根”的气息,但是,在小课题的学习与研究中,你定能深刻地感受到“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解决”对专业发展的提升作用,也能真切地体验到“经历着的研究者”的充实与自在!

下载2010年教师专业发展总课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教师专业发展总课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专业发展

    一、 名词解释 1.教师专业化: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读后感 读了《教师专业发展》,收益颇深。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一专业的发展阶段有了更深的理解。 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与研究角度、提出了各式各样的......

    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教师轮岗制 教育学院12级小学教育5班 郑婷婷 120101431 从2013年11月实行教师轮岗制到现在已经一年多过去了,犹如在襁褓中的婴儿一般,人们对它好奇非常,有赞美有诟病,而本文......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发展特点 第一,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教师专业发展》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合作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2.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基本模式? 3.根据舒尔曼的论述,教......

    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 一、历史演进:原始阶段——泛专业化阶段——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的特点:1、教师呈现高学历化2、教师聘用证书化 3、教师培养专业化 4、教师培养终身化) 职业......

    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精选)

    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09-4-11 一、什么是校本小课题研究 校本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研培的一种新形式。它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

    《叶圣陶教育思想与教师专业发展》课题总结(范文)

    《叶圣陶教育思想与教师专业发展》课题总结要点 一、四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1.理清研究思路 课题组通过学习研究,认为该课题主要是实践性课题,着力点应该落在学校教师发展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