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教师推荐材料2
不渝的信念
执著的探索
——记***中学校长***
在黄河三角洲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演动着许多动人故事,成长着许多感人人物。在教育领域就有一位信念不渝、探索不止的血性汉子,他创新进取、执著追求,把一所地处偏远的农村初中建成了黄河三角洲上的名校。他,就是河口区义和中学校长***。
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是***的一贯追求可以说,“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的管理理念,是王玉东心中最亮的灯盏。他坚信: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教师、培养学生,就是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充满人性、张扬个性、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他始终认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的管理本质,体现为人本性、创新性和发展性,即以人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成长为根本,将人置于教育活动的中心,尊重和开发人的价值;鼓励求异,容纳多样,人人都能创造,人人都可成功;强调终身学习,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个人幸福快乐,并使他人幸福快乐……
率先垂范,做教师的教师,是***一贯践行的工作原则
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打造优良的教师队伍,进而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是***的工作信念。为了更好地引领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他通过营造科研活动氛围、提高教师的认识,健全运行机制、建立制度保障、确立研究方向、提高科研实效等措施和方法,引导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与实验活动,以此力促教师不断学习吸纳新的教育理念,自觉内化为具体的行为,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总结与反思、发展与创新。为了将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引向深入,王玉东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参加教育科研,做“研究型”、“专家型”的领导,由他撰写的20余篇教育科研论文,在市、省和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或被正式出版的文集收录,或荣获各级科研成果奖励。
在他的榜样示范和典型带动下,义和中学的科研氛围浓厚。“研究”已成为全校教师的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努力成为实践研究者”已是教师的一种工作态度和发展目标,多数教师已经实现和正在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义和中学教师撰写的300余篇教育科研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荣获市级以上成果奖励。教科研的效应和效能是巨大的,它不仅推进了义和中学“学习型学校”和“研究型学校”的创建,促进了“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更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连年被区教育局评为“教学质量优胜单位”,还曾荣获“山东省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用关爱启动师生的热情和内驱力,是***实施情感管理的行为准则
一所学校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管理者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而且更多地取决于管理者自身的人格力量。***以强烈的人格魅力,把全校师生凝聚成了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集体。看上去身体壮硕的他,其实血压、血脂都高到令医生吃惊的程度,但他却快快乐乐地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着。工作就是快乐的、幸福的,他把个人的利益和快乐,与学校的利益、师生们的快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校两千多名学生,他基本上都能叫出名字。每个教师的思想状况,每个班级的学习风气,他都了如指掌。为改善办学环境他多方筹集资金,并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几年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令人神怡,高雅的人文环境启人遐想;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温馨舒适的宿舍楼,透射着关爱与期望;功能用房、实验室及其配套设备均达到了省定i类标准,各类图书、杂志种类齐全,语音、电化教学设备先进,宽带网络畅通……,山东省教育厅陈光华副厅长时隔三年再进义和中学,对学校的可喜变化发出了“沧海桑田”的赞叹。
作为校长,校务缠身,难以有暇顾及家务。去年学校盖学生宿舍楼,三个月的工期,他几乎天天到施工现场。同时,家里也盖房子,他交给家人后不管不问,回到家里妻子埋怨,他总是笑脸以对,不作解释。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也就选择了奉献。在学生眼里,***是一位慈爱有加的师长。他总是利用中午或放学后的机会深入教室、寝室、食堂,去了解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的需求。去年“非典”时期,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不受到侵害,早晚体检、消毒灭菌,他亲自督导,从而保证了抗“非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不出现缝隙。
在广大教职工心目中,***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全校一百多名教师更是装在他的心里,时时刻刻把关爱送到教师的心坎里。一位教师的母亲生病动手术,他知道这位老师是独生子,没有轮换的陪床人员,王玉东亲自到医院陪护,感动得这位老师热泪盈眶。在***的感召下,尽管义和中学的教师福利待遇一般,可校内的教师像着了魔似的拼命工作,外乡镇的教师也纷纷要求往里调,不能不说是***的人格魅力激励了他们,吸引了他们。
探索有佳境,奋斗无止境,是***争先进取的一种境界
天道酬勤。在***的带领下,义和中学发展成为东营市农村初级中学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河口区教育先进单位”等区级荣誉称号17项,荣获“市级规范化学校”、“市级规范化窗口单位”等市级荣誉称号14项,荣获“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6项。《中国农村教育》、《现代教育导报》、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媒体都多次报道过义和中学的办学实绩。王玉东本人也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河口区劳动模范”、“河口区教学能手”等区级荣誉称号7次;“东营市师德标兵”、“东营市农村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市级荣誉称号6次;“山东省优秀教师”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5次。
“探索有佳境,奋斗无止境”。面对众多的荣誉,***深知前面还有许多的路要走,相信,他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沿着改革、创新与发展的路勇往直前。
第二篇:优秀教师材料2
呕心化春雨 倾情撑蓝天
——蔡家堡中心学校优秀教师刘金发同志单行材料
“忠心献给事业、爱心捧给孩子、安心留给家长”,这就是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中心学校刘金发老师的工作准则,这也是他从事教育工作16年来给所有同仁留下的印象。
1994年7月,刘金发同志来到蔡家堡乡这个贫困的山区任教,在别人眼里这里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多少年轻的教师来了又走了,但是刘金发同志却像一棵大树一样,扎根在这里,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这里。在蔡家堡任教的这16年中,他的岗位在改变,他的学生在改变,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对教育事业的那一份赤诚。从事教育工作16年来,他用爱心谱写了一曲曲教育赞歌。
一、用爱心舞出三尺讲台的精彩
一根粉笔、三尺讲台,刘金发老师就是用这种简单演绎着完美,也用这“精悍”的舞台,营造出自己生命中五颜六色的精彩,这三尺讲台更是他永远的精神家园。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教育的真谛在于爱,做为一名教师,他认为,爱与责任是新时期师德之魂。“爱”字当头,“责”字为重。他热爱教育,把整个身心都融进了对教育事业不懈的追求中。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学生身上,用自己的爱心塑造了一位教师美好的心灵。
蔡家堡乡,在外人看来是一个贫困山区,在这里当老师,什么时候才能出人头地?但是为了教育事业,刘金发老师选择留在这里。从这里孩子天真、求知的眼神中,他知道他担负着是怎样的责任。每天,当别人在家里和家人团聚的时候,刘金发老师在山上,在办公室,面对他的是孩子们成堆的作业本和那
永远也备不完的课。
山区的教育条件远不如县城,以前,山里的孩子没见过电脑,更别说玩游戏,学习条件可想而知。一直以来,刘金发老师担任的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这份责任他一担就是16年,这16年来,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用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收获。2006年,他带的班在中考时全县第三名,2007年,在全县中考成绩排名第九;2009年,他带的班级中考成绩是第七名。付出总有回报,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和付出,看着孩子们考出的成绩,刘金发老师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如果说学校是刘金发老师成长的沃土,那么课堂就是他展示自我价值的绿洲。他深知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是学校工作构架的一根支柱,是让那些桃李芬芳、幼苗健康成长的辛勤园丁,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中的排头兵。他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用他火热的心、无尽的爱、埋头的干、使劲的拚,默默耕耘,当好强有力的支柱,辛勤耕耘,撑起了一片蓝天。
他常用自己的“做好一名严师”的口头禅来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工作,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育人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工作,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谱写下了执着、勤奋、谦逊、严谨、求实、和谐、关爱的动人篇章。
二、用责任营班主任工作之魂
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搞好自己的工作,自觉服务从工作安排,是他一贯的作风。
山区教学最大的困难就是学生的流失现象相当严重,因为家庭条件贫困,很多家长的传统观念是:上学读书,不如让孩子早点挣钱。就这样,很多家长都选择让孩子辍学在家帮着农耕亦或在外学技术打工挣钱,而刘金发老师就是
凭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在得知班上的一名孩子辍学后,就跑到孩子家中,好说歹说让孩子重新回到课堂。就这样,他用自己的那份爱心,让很多流失学生重新回到了课堂,在1996年至1998年这三年期间,他所带的班级中,没有一名学生流失。
从事教育工作十六载,刘金发老师深深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并在教育中取得了锻炼、在教学中得到了提高。在山区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当班主任,是因为班主任工作繁重,责任大,但这些对刘金发老师而言反而是一种动力,一种挑战,他积极主动地担任班主任工作。深入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这是他当好班主任的第一要务。
要教好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只有了解学生、充分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他通过家访、电话联系,认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了解每一位同学的过去,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周围环境,而后选择合适的方法、手段来进行教育。
山里的孩子基础差,刘金发老师刚接手的一个班中,很多同学会被一步乘除的应用题难住,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这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能让孩子们接受,他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上新课之前,他总要把前面学习过的东西反复练习,他也会利用业余时间给孩子们补课。
身正为范是他做班主任的行为准则。一点小事,一句话都是学生的榜样,言行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老师的一举一动可以直接去影响和感化学生,身教胜于言教。教育需要爱心,孩子渴望关爱。刘金发用自己宽广胸怀,去接纳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爱心,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
三、用付出撑起教育的一片蓝天。
几番磨琢方成器,辛勤耕耘自有功。2006年6月他被蔡家堡乡教委评为“十名师德标兵”;2006年-2007年被县教育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08年-2009年刘金发被评为县级优秀骨干教师;2009年他被评为县级优秀讲课教师;2009年-2010年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
尽管如此,在荣誉面前,他深知在他工作的教室里他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汗滴,奉献的是自己。如果你问他,在山区当老师后悔吗?他准会摇摇头说:干的就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在哪里都一样。
严义仲、刘治祥、严得辰,这三个人的名字,刘金发老师是再也熟悉不过了,他们也是刘老师的学生,是什么让他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对,就是刘金发老师对学生的爱,当初他们三人家庭贫困,那时候学校还没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因为家庭贫困他们拿不出学费,刘金发毅然资助他们,他们没有钱买作业本、复习资料,刘金发老师掏钱给他们买。就这样在他们上学期间,刘金发老师用一颗拳拳爱心让他们完成了读书之梦。
荣誉是过去的,面对不断跟新的教育制度和理念,刘金发老师不甘沉浸已取得的成就,他深深地认识到,现代教育工作者,既要跟得上时代步伐,还要给孩子们上好课,他不断钻研现代教育理念,陆续在《中国育人杂志》《中国教育教学论坛》等教育刊物上发表《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更需要灵性》《初中快速作文教学实验谈》等5篇论文,这也是他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来的实践总结。
山上的草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16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对于当初的选择,刘金发老师无怨无悔,苦心耕耘育桃李,一片冰心在玉壶。他会用今朝的热血去谱写明朝的辉煌。他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中国教育明天的太阳!
“十佳优秀教师”单行材料
刘金发
2010年12月8日
第三篇:优秀教师推荐材料2
优秀教师推荐材料2
不渝的信念执著的探索
——记***中学校长***
在黄河三角洲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演动着许多动人故事,成长着许多感人人物。在教育领域就有一位信念不渝、探索不止的血性汉子,他创新进取、执著追求,把一所地处偏远的农村初中建成了黄河三角洲上的名校。他,就是河口区义和中学校长***。
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是***的一贯追求
***是那种浑身上下透着实干和创新精神的领导者。他常说,开拓和实干,如果没有先进理念的引领,就会成为出蛮力的盲干。一个校长,首先是学校思想的领导。所以,彰显教师和学生的人性,尊重其人格,开发其人能,重视其发展,是他实践“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人本化管理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他主持制定、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并实施的教师岗位职责、教学常规要求、工作奖惩评价等三大类100余条规章制度,都显现着人性的光辉。他确立的“123456”学校工作方针,不仅着眼于学生的智慧成长,更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他积极倡行“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创建了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更是其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
可以说,“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的管理理念,是王玉东心中最亮的灯盏。他坚信: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教师、培养学生,就是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充满人性、张扬个性、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他始终认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的管理本质,体现为人本性、创新性和发展性,即以人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成长为根本,将人置于教育活动的中心,尊重和开发人的价值;鼓励求异,容纳多样,人人都能创造,人人都可成功;强调终身学习,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个人幸福快乐,并使他人幸福快乐……
率先垂范,做教师的教师,是***一贯践行的工作原则
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打造优良的教师队伍,进而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是***的工作信念。为了更好地引领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他通过营造科研活动氛围、提高教师的认识,健全运行机制、建立制度保障、确立研究方向、提高科研实效等措施和方法,引导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与实验活动,以此力促教师不断学习吸纳新的教育理念,自觉内化为具体的行为,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总结与反思、发展与创新。为了将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引向深入,王玉东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参加教育科研,做“研究型”、“专家型”的领导,由他撰写的20余篇教育科研论文,在市、省和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或被正式出版的文集收录,或荣获各级科研成果奖励。
在他的榜样示范和典型带动下,义和中学的科研氛围浓厚。“研究”已成为全校教师的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努力成为实践研究者”已是教师的一种工作态度和发展目标,多数教师已经实现和正在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义和中学教师撰写的300余篇教育科研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荣获市级以上成果奖励。教科研的效应和效能是巨大的,它不仅推进了义和中学“学习型学校”和“研究型学校”的创建,促进了“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更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连年被区教育局评为“教学质量优胜单位”,还曾荣获“山东省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用关爱启动师生的热情和内驱力,是***实施情感管理的行为准则
一所学校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管理者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而且更多地取决于管理者自身的人格力量。***以强烈的人格魅力,把全校师生凝聚成了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集体。看上去身体壮硕的他,其实血压、血脂都高到令医生吃惊的程度,但他却快快乐乐地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着。工作就是快乐的、幸福的,他把个人的利益和快乐,与学校的利益、师生们的快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校两千多名学生,他基本上都能叫出名字。每个教师的思想状况,每个班级的学习风气,他都了如指掌。为改善办学环境他多方筹集资金,并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几年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令人神怡,高雅的人文环境启人遐想;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温馨舒适的宿舍楼,透射着关爱与期望;功能用房、实验室及其配套设备均达到了省定I类标准,各类图书、杂志种类齐全,语音、电化教学设备先进,宽带网络畅通……,山东省教育厅陈光华副厅长时隔三年再进义和中学,对学校的可喜变化发出了“沧海桑田”的赞叹。
作为校长,校务缠身,难以有暇顾及家务。去年学校盖学生宿舍楼,三个月的工期,他几乎天天到施工现场。同时,家里也盖房子,他交给家人后不管不问,回到家里妻子埋怨,他总是笑脸以对,不作解释。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也就选择了奉献。在学生眼里,***是一位慈爱有加的师长。他总是利用中午或放学后的机会深入教室、寝室、食堂,去了解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的需求。去年“非典”时期,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不受到侵害,早晚体检、消毒灭菌,他亲自督导,从而保证了抗“非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不出现缝隙。
在广大教职工心目中,***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全校一百多名教师更是装在他的心里,时时刻刻把关爱送到教师的心坎里。一位教师的母亲生病动手术,他知道这位老师是独生子,没有轮换的陪床人员,王玉东亲自到医院陪护,感动得这位老师热泪盈眶。在***的感召下,尽管义和中学的教师福利待遇一般,可校内的教师像着了魔似的拼命工作,外乡镇的教师也纷纷要求往里调,不能不说是***的人格魅力激励了他们,吸引了他们。
探索有佳境,奋斗无止境,是***争先进取的一种境界
天道酬勤。在***的带领下,义和中学发展成为东营市农村初级中学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河口区教育先进单位”等区级荣誉称号17项,荣获“市级规范化学校”、“市级规范化窗口单位”等市级荣誉称号14项,荣获“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6项。《中国农村教育》《现代教育导报》、、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媒体都多次报道过义和中学的办学实绩。王玉东本人也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河口区劳动模范”、“河口区教学能手”等区级荣誉称号7次;“东营市师德标兵”、“东营市农村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市级荣誉称号6次;“山东省优秀教师”等省
级以上荣誉称号5次。
“探索有佳境,奋斗无止境”。面对众多的荣誉,***深知前面还有许多的路要走,相信,他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沿着改革、创新与发展的路勇往直前。
第四篇:优秀教师推荐材料_2
优秀教师推荐材料
XXX同志,是我校语文教研组的一位教师,她担任四个班的语文教学,任春招班的班主任,是语文组教学任务最重的一位教师,她在各个方面表现较出色。
在政治上,该同志积极认真地参加政治学习,积极收听收看时事新闻,时时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国家政策,认真学习和宣传了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工作服从安排,任劳任怨,不计报酬;对公益活动热心积极;团结同志,顾全大局,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该同志始终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求实、创新”、“严谨、扎实”地开展教学工作、认真钻研职高语文,做到了“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她订阅了《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读书杂志》等刊物,认真吸取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做到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在教学中,该同志充分利用余时间深钻教材、大纲及教辅资料。把握文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做到“一一得”。该同志还善于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确定相应教法,做到心中有学生,胸中有教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无误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意能力的培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文与道的统一。师生双方积极性高,堂气氛活跃。由于主观努力,教学效果良好,受到老师和学生好评。该同志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XX级计算应用四班的柏柔羽、樊锐分别获得“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小康社会”演讲、征文一等奖。
该同志在承担春招班的班主任工作时,费尽心思,想尽办法,顺利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春招班是我校进行实验的一个班级,学生不同广,学生素质低,文化底子差。她接受了班主任后,针对现实,她做了大量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经常找学生谈心,分析,讲道理,口干了,她喝口水再讲,头痛了,她停一停再说,终于使一大批“问题学生”明白是非,知道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么做,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有了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在全校的体操比赛中表现好。一期以来,春招班没有出现过打架斗殴事,这和她所做的耐心细致的工作分不开的。
该同志还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承担了学校“作文三步法”教改实验,编写了《实用应用文》,参与了“程改革”、“考试改革”等试验工作。该同志善于对教学中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撰写成教学改革论文《心悟、口诵》,获得了中华圣陶杯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大赛二等奖,所写论文《如何进行文预习》在《中学生导报》上发表。
一年来,该同志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确实认真履行了教师职责,出色地完成了教学工作,不愧为语文组的优秀老师。
第五篇:优秀教师材料2
呕心化春雨倾情撑蓝天
记安陆市接官乡莲花小学秦信燕老师
“忠心献给事业、爱心捧给孩子、安心留给家长”,这就是安陆市莲花小学秦信燕教师的工作准则,也是她在人们印象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993年,刚刚18岁的秦信燕老师从广水师范毕业后分到接官中学任教初中数学,2002年又和她丈夫一起调到莲花小学做小学数学老师,这17年的教学生涯中,她的岗位在改变,她的学生在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她对教育的那一份赤诚,17年来她用爱心谱写了一曲曲教育的赞歌,17年来她用责任书写了一部部优美的诗篇。
一、用爱心舞出三尺讲台的精彩。
一根粉笔、三尺讲台,秦信燕老师就是用这简单演绎着完美,也用这苍白营造出自己生命中五颜六色的精彩。三尺讲台更是她永远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教育的真谛在于爱,做为一名教师,她认为:爱与责任是新时期师德之魂。“爱”字当头,“责”字为重。秦信燕她热爱教育,她把整个身心都融进了对教育事业不懈的追求中。她热爱教师职业,爱校如家,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她辅导学生的时间超过了陪伴亲人的时间。她用自己的爱心塑造了一位教师美好的心灵。
2003年秦信燕的丈夫辞职到深圳闯荡,留下她一个人和刚刚三岁的孩子在家乡坚守。孩子的哭声和学生那求知眼神,那段时间总是在她心中打架,她必须选择,她必须割舍,但是教师的责任心使秦信燕老师最终还是选择了学生,让她自己的儿子承受委屈。在那样艰难的日子里,她没有因为孩子而耽误学生的一节课。没有因为孩子而少给学生少上一节早读,1
少讲一个题目。那一年她正代着六年级的数学,每天早上还要上早读,可是每次早读回来,常常就会发现孩子已经水漫金山了,有时候孩子的嗓子也哭得嘶哑了,听着孩子的哭声,看着孩子无助的眼神,秦信燕自己也不由得抱着孩子痛哭起来,可是哭完后,擦干眼泪,又用笑容去面对她的另外一群孩子们。为了更好的备课和按时批改学生作业,每天晚上秦信燕老师总是等孩子睡下之后才带着疲惫开始备课和批改作业,那时孩子的鼾声和灯光成为她最温馨的伴侣。付出总有回报,正是因为她的努力和付出,那一年她班上学生在小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平均分优秀率名利全乡第一,考试后看着孩子的成绩,秦信燕老师疲惫的脸上再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如果说学校是秦信燕生命中成长的沃土,那么课堂就是她展示生命价值的绿洲。她深知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是学校工作构架的一根支柱,是让那些桃李芬芳、幼苗健康成长的辛勤园丁,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中的排头兵。她以对人民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酷爱,以火热的心、无尽的爱、埋头的干、使劲的拚,默默耕耘,当好强有力的支柱,辛勤耕耘,撑起了一片蓝天。她常用自己的“当好一名慈母,做好一名严师”的口头禅来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工作,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育人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工作,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谱写下了执着、勤奋、谦逊、严谨、求实、和谐、关爱……的动人篇章,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用责任营造班主任工作之魂。
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搞好班主任工作,自觉服务从工作安排,是她一贯的作风。如几年前,她刚刚送走一个毕业班,原则上她应该接一年级,可是,现在的这个班刚升上四年级时,班级处于脏、乱、差的局
面,这时校长又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她,她接班后,且了解到这个班情较为特殊,她毫无怨言,以不辜负领导对她的信任和希望为动力,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一丝不苟,教学上从班情出发,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在育人上以人为本,循循善诱,最终该班成绩总分在本年组名列前茅。扎实地工作,丰厚的回报,赢得学生爱戴、同事认可、领导的赞赏、家长的好评。
她从事教育工作十七载,十多年来她深深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并在教育中取得了锻炼、在教学中得到了提高。在班主任工作中,她深深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培育者,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她不仅这样想,更是这样干。她倾情于事业,多层面、宽领域、全方位的工作着。
深入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她当好班主任的第一要务。要教好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只有了解学生、充分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特别是她现在担任的二年级,学生有一部分来源于村小,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他们不在父母身边,都由爷爷奶奶带着,没有父爱母爱的孩子心灵是枯绝的,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孩子是蛮横的。鉴于种种复杂情况,实在举步艰难。她通过家访、电话联系,认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了解每一位同学的过去,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周围环境,而后选择合适的方法、手段来进行教育。例如班上于博同学,原是学校走读班的一名学生,该生以前淘气贪玩、行为习惯差、经常打架、损坏公物等。和原班主任闹僵后,学校领导将其调至二班。她通过摸底、谈心、家访,了解到这位同学好动,爱好
体育,脑袋灵活。于是抓住优点,多渠道、多形式有机的结合,对其进行教育。这位学生目前已是一名守纪、勤学、助人为乐、吃苦耐劳的好学生。类似这样的学困生,通过她的有效教育,均得到较大转变。于是她所任的班级现在班风正、学风好,被学校评为地级文明班级。
热爱、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该同志工作硬招。“要教好学生,当好一位班主任,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体贴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从小事做起,只有对学生的感情深,工作才能细,方法对能对头、效果才能最佳。”是她得切身感悟。长期以来,她对学生思想积极诱导,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关心体贴,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促膝交谈、相互倾述。尤其对那些失去父母、留守学生和残疾学生,更是关怀备至。询问其生活等情况,注意从多方面给予温暖关怀及尊重。经常拿钱给他们资助生活和为生病的孩子买药;将生病学生送到医院看病拿药,甚至有的住院,父母亲不在身边,她就像父母亲那样守护着他们,给予安慰、鼓励。如在本学期一名叫王婷的女生因患急性肠炎,父母亲都在深圳,她一直在医院陪着输液至晚上两点多钟,像孩子的父母亲那样端水喂药、喊医换药、出钱拿药。开始医生护士和其他病人认为是学生的母亲,后来知道是老师就说:“这样的老师真好,与孩子母亲没两样。”对学生生活的关怀不是一时的,而是经常的。就这样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师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而学生也将老师视为自己的母亲,都那么彼此理解、随和、共创和谐班级。
身正为范是她做班主任的行为准则。一点小事,一句话都是学生的榜样,言行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老师的一举一动可以直接去影响和感化学生,身教胜于言教。该同志在平常工作上总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带动学生。在每一次的大扫除中、在每一次的劳动中,作为一名老师、一名称职的班主任的她不是
光起着一个指挥官的作用,站在那儿指指点点、甚至唠唠叨叨,而总是哪里最脏就有她卷起袖子和学生一起干得满头大汗的身影,哪里活最重就有她捞起裤管冲锋在前的脚步。她曾说过:“为了学生苦、为了学生累,值!这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天职。”在课堂上,每一笔字都是那么工整,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给学生以亲切感,让学生从字里、话里深受其影响,在学生头脑中潜移默化。
教育需要爱心,孩子渴望关爱。秦信燕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去接纳每一位学生,以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
三、用付出撑起教育的一片蓝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被评为2004——2005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6——2007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5年被评为县级记功。2006被评为县优。2007年被评为县记功。2004年被评为写字教学能手。2005年被评为数学学科带头人。
她深知,在她工作的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但是!对于当初的选择,今生她无怨无悔,她感觉从事教育是她一生的幸福。她会用今朝的热血去谱写明朝的辉煌。她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中国教育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