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
浅谈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
邓宗画
从总体上说,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是注重师德修养的。他们在物质待遇比较低、工作任务比较重的情况下,能够长期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从严要求自己,为培育人才呕心沥血,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为国家、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因此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特殊背景,社会分配不公和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社会一员的教师也很容易心理失衡,出现了道德滑坡和行为失范的问题。如:部分教师爱岗敬业精神不强,使命感、责任感淡薄,对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少,缺乏爱心,育人意识淡薄;缺乏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等。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的关键。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师德建设呢?
1.要提高认识,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教育广大教师坚持正确的物质利益原则,努力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要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要把教书育人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要求和自觉行为。要引导教师以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教育青年一代,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切实加强教师的人文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个教师要有起码的人文修养,才能比较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调整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学校就要创造一种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经常举办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研讨活动,及时纠正在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以及评价体系中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教师个人也要加强读书学习,只有提高了人文修养,教师在师德方面才有内在自律的基础。
3.要坚定信念,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其中包括尊重学生、责任心强、言行一致、博学多识等,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要求教师从日常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培养自己热情、温和、宽容、稳重的良好性格;培养奉献敬业、正直诚实、自尊自强、开拓创新的好品德;充实自己的才学,要有儒雅的风度
4.制订师德规范,建立监督、评价、考核机制。
学校应制订科学、有效、可行的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和实施细则,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及具体要求,引导教师自觉履行。要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师德考核指标体系,把师德修养与人事制度改革挂钩,对师德不良者实行低聘或缓聘,对师德败坏、造成严重后果者,将其清除出教师队伍。建立师德档案,实行师德诚信记录制度,注重日常考核,进行教师师德信用等级评估,推动师德建设逐步跨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师德建设牵涉面很广,其归宿是要使教师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真正为人师表,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第二篇: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
作者:刘景喜
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01期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文化渗透越来越快。要想在这种形势下获得个人的发展,取得组织的成功,建设强大的国家,归根到底要靠人的素质,而提高人的素质,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21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落脚点,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一、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分析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师德、师风失范。
1.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不免泥沙俱下,负面的、消极的社会沉渣泛起。在一些领域中,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问题日益突出;封建迷信、邪教、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卷土重来;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西方没落腐朽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碟片、电影等各种途径对我国公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教师免疫力差,导致自己精神空虚。
2.学校管理出现盲区
(1)重智轻德。有的学校仍然只重教学质量,轻思想道德建设;只重考试成绩,轻素质教育,忽视了师德师风管理工作;少数学校对这项工作认识不够,管理不到位,存在热一阵、冷一阵的问题,造成管理环节不衔接,监控过程出现疏漏,甚至出现盲点,导致师德失范的苗头有滋生的土壤。
(2)对违纪教师姑息迁就。有的学校明知个别教师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而再、再而三地迁就教师,不及时批评教育,不严格按师德师风管理制度进行处罚。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违纪教师的一种放纵,是对学校教育的极大不负责任。
(3)师德评议弄虚作假。个别学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评议时,不一针见血,不真枪实弹,“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人人满意,个个满分,甚至不深入学生、家长、社会中详细调查,胡编乱造,以假当真。
3.教职工忽视学习、反思、修身
有些教师目光短浅,以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十分了得,不学习,看不清教育发展形势,思想信仰开始动摇,教育教学行为开始滑坡,甚至出现师德失范的违法违纪的情况。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心理失衡。由于缺乏学习,有些教师抵制不住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因素的诱惑,心术不正,恨天怨命。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当官发财,就按捺不住教师职业的清贫、寂寞,心理上出现了严重扭曲和失衡,价值观和事业观被抛到九霄云外。
(2)忽视小节。有的教师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如说得多、做得少,计划多、落实少,讲客观困难多、谈主观原因少,讲宏观问题多、谈具体细节少等。他们片面地认为课堂上接打手机、酒后上课、课外打打麻将等,都是生活小节,不损形象,无伤大雅。殊不知,这样必然会导致少部分教师仪表不整,举止不文明,出言不逊或肮脏,与为人师表的要求相差甚远。
(3)工作不敬业。有的教师“身在学校心在商”,搞第二职业时全身心投入,干教育工作时马马虎虎、无精打采;有的教师学新教材、新教法、新课程标准一再畏缩,学歪门邪道却跃跃欲试;有的老师知识贫乏、教法陈旧,教学成绩排位末位、误人子弟。
(4)法律意识淡溥。有的教师不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权,恶语伤害学生,甚至采取罚跪罚站、反复抄写作业、打手掌、屁股等手段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搞负面宣传,管不住自己的嘴,胡说八道;有的教师参与社会赌博,在社会上臭名远扬,被学生及学生家长看不起,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
二、如何加强师德建设
在新形势下,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为人师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模范。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其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在汶川大地震中,老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教师职业的伟大。北川有三十多位教师为了救助学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令人潸然泪下。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热情大方、平易近人、活泼开朗、意志坚强、知识渊博的人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样,言谈举止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总之,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2.身教重于言教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笔者认为,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令人敬佩。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敬业精神
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快乐不快乐、启发没启发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4.服务心态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像窗口行业一样,将“为顾客服务”融进“为学生服务”之中去,并且要具备这种心态,不能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对学生指东点西,把他们当作指挥的工具。另外,教师在教学中的服务心态,不应只为少数优等生服务,而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教师甚至要给予他们最优惠的服务,设法调动其全心全意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且有特色的“产品”。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机电工程技术学院)
第三篇:浅谈新形势下的师德师风建设
浅谈新形势下的师德师风建设
摘 要:教师曾被比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以自己的知识和人格力量培养着学生,既传授知识,又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现代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教师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教师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而高质量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艺,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本文从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意义、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师德师风 建设 问题 原因 途径与方法
师德师风是一个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当今时代处在转型期的市场经济对教师有着这样那样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教师的待遇和生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的同时,其劳动回报和一些行业相比还存在差距,致使我们在教育事业中既看到了主流的,同时也看到了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尽人意的状况和现象。比如,一定程度的放松和忽视理论学习、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分寸把握不当、导致负面影响、有的教师育人意识淡泊等等。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势在必行。
一、当前中学教师在师德师风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精力投入不足,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一些教师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强,把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仅仅当作谋生的手段,缺乏奉献精神。有的教师对教学的精力投入较少,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课前无准备,课堂上照本宣科,一份教案、试卷沿用几年,无心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学习情况,问题疑问更是关心不够,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使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只注重教书本知识,轻视学生素质培养。
一些教师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往往不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认为学生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培养是学校领导、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在一部分专业课教师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更有甚者,个别教师忽视自身的师德修养,致使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有失偏颇,在与学生交流时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学生宣传一些不科学的、不正确的东西,误导学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对学生缺乏爱心,工作作风生硬。
学生是教师工作、服务的对象,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目前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少数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漠不关心,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更是一无所知,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遇到学生出了点问题或学习成绩不好,便不分青红皂白指责埋怨学生;把责任都推给学生。还有一些教师不能公平地看待学生,不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总是以传统的师道尊严面目对待学生,缺乏与学生的沟通,讥讽或歧视学习不佳或表现较差的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四)思想认识跟不上形势,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和生源都在变化,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有些教师不去研究新形势下的教学规律,仍安于现状,套用旧的思维模式,不重视学科研究和专业素质的提高,学术风气不正,弄虚作假,急功近利,学术腐败,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中学素质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社会可供个体选择的机会和经济回报的增多,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但同时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利已主义等思潮接踵而来,特别是我们现在正处在的社会转型期,这些消极闪素强烈地冲击着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样,过去在教师中占主流地位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一些教师开始以新的社会坐标观察自己的职业,并以新的价值参照系统衡量与自己相关的利益分配,从而改变了原有的价值取向。
(二)学校运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目前,虽然多数学校都已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充实了相关的师德建设内容,有的学校还细化了师德行为规范。但是多数还是停留在书面和文字上,在运行体制上,有的规章制度内容空泛,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缺乏具体考核的可操作性标准;在管理体制上。教师聘用制度包括职称晋升制度还不够完善是一个重要原因;在监督机制方面,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还没有形成很好的监督管理机制,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师德建设只讲教育引导,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教育与管理、监督脱节,师德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没有去落实贯彻,没落实贯彻也无人追究。
(三)教师师德培训的不充分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
当前师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固然有社会大环境等外部原因的影响,更重要的有,教师师德培训的不充分所造成的内在影响。这主要反映在目前的师德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一种外在强制的他律状态,并没有内化成为教师的个人意志,从而使不少教师对教师职业规范的内涵,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而深刻的认识,缺乏内省自律机制。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一)文化引领,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校园文化氛围,以提高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精神驱动力
建立积极向上、情趣高尚的校园文化,以先进文化为内驱力,感染引领教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动全体教职工探讨学校的校园文化内涵,改造学校绿化景观,营造良好的治学环境;筹划在学校的建筑物上悬挂励志的宣传作品,营造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在生活上关心和爱护教师
认真贯彻执行教师法,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按照规定保和提高他们的各种待遇。重视倾听教师意见和建议,发挥教代会参政议政功能。切实关注教师的利益需求,将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办实事、好事的实际工作中。
(三)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以提高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决心和信心
开展教师岗位业务培训工作,对教师从岗前、上岗和在职培训入手,形成连贯的、终身的培训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教育学习中。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推动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并将学习研究成果转化到教学中,增强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提高职业成就感,以提高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树立典型,引导教师自查自律自省,以提高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和实践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提高师德水平,要大力表彰先进,树立正面典型,充分发挥先进人物在师德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大力倡导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使师德建设成为高校良好的传统。
(五)制度约束,预防惩治少数教师失范行为,保护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集体形象
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除了教育引导等方法之外,还需要有严格制度约束,形成预防少数教师行为失范的屏障,同时对已经触犯制度的实施惩戒,以保护师德的集体形象。
(六)建立机制,强化教师育人职责,发挥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内化功能
建立相关机制,让教师参与到学生管理、思想教育等工作中去,体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提供机会让教师多参与学生活动,让其体会教书育人的神圣价值。通过建立相关机制,改变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想法,提高教师育人意识,从而促使教师担当表率,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水平,以强化师德修养的内化功能。
四、结束语
清初思想家颜元有句名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是身修,心尚礼则心泰”。可见,强化师德建设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道德品质,对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的发挥需要教育者始终如一的坚持。
第四篇: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所谓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被誉为万世师表 的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倡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育行风,关系教育形象,关系受教育者健康成长。不容置疑,师德师风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就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阐述己见。
1、说理疏导理服人。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首先,以理服人,宣传《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如市教育局最近新颁发的教师“八要八不准”条例,使教师们明白道理,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
其次,讲究针对性。要根据教师的道德情况,不同类型、层次,因人而异地进行说理引导;
再次,要尊重教师的人格。教育者要把对象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发扬民主,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双向交流。
最后,要讲究说理疏导的艺术。市、区教育党政部门和学校党政领导要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去说理,要深入浅出,将比较深的教师道德理论讲的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说理疏导法包括讲授、报告、谈话、讨论、辩论、阅读书籍报刊等形式。教师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从“恒”字入手,坚持阅读教育教学书刊,从“勤”字着眼,勤思考,勤发现,勤实践,在“导”字上下功夫,做到身体力行,用自身人格,品行,工作热情感染学生,感召学生,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全部用在工作上,把自身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把工作放在高于一切,教学压倒一切,学生大于一切的位置上。作为教师,除了必须具备:“广”而“博”的知识结构外,最基本的一条是要能民主平等地、用真心去关爱学生,用人格力量去感染启迪学生。对那些在思想品德上、习惯养成上、学习成绩上、心理健康上面临困难的学生,格外细心地扶持,以指导他们的人生航向,挖掘他们的才能潜力。
2、榜样教育情感人。
榜样教育法即用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的事迹对教师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这是一种实际、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榜样是一面镜子,对照它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矫正自己的缺点;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优点,增强自己前进的信心。在榜样教育中,要注意:首先,为教师树立的人物及其职业道德,实践中的典型事例。其次,为教师树立的榜样应有可接受性。只有全国的先进典型还不够,应提供本地区、本单位的榜样,最后,注意所树立的榜样,必须注意真实性,不要人为地拔高和神化榜样,成为居高临下,空中楼阁的东西,这样,大家看到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人,确实有高尚的道德行为,说起来服气,听起来相信,学起来愿意。如我们汉阳区教育系统的王佚朗、桂贤娣、习翔等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更新思想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努力实践“爱”、“容”、“范”、“精”的行业先进性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做教改先锋、教学名师、爱生模范,他们的先进事迹我们耳濡目染,令教师们信服,确实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组织教师认真观摩学习身边的榜样时,更应该从中虚心接受师德教育,使每一位教师明确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样样是楷模的教育理念,增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思想,建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倡导“尊重人格,师生平等,亲师信道”的教学观念,通过学习先进典型的事迹,产生一种内驱动力。
3、对比教育开导人:
对比教育法就是把各种不同事物的特点、属性等进行比较,分清是非、把握事物本质的方法。实施教师道德的对比教育,一般可采用“纵化”与“横化。”“纵化”是把过去的教师道德和现在的教师道德加以比较,从中看出变化和发展规律,端正对现实的认识。“横化”是把同类的两个事物加以比较,从中引出正确的认识。无论“纵化”还是“横化”都应引导教师用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去进行分析,不急于下结论,要经过分析、比较,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目的。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已不合时代要求,教师不再是绝对权威。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在信息时代,知识不更新就会落后,教师不学习自会“贬值”。随着知识传播渠道和信息的剧增,教师不能以做发光发热的“蜡烛”而自足自慰,他必须时时充电,让自己的一桶水变成鲜活的“自来水”。只有终身学习并不断自我培训,才能够胜任未来的教师工作。面对来自四面八方信息的“狂轰乱炸”,作为一个好的学习者,教师还应该具有批判性、选择性和选择力,善于吸收对自己最有用的知识。
教师处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是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因此,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做人和与人合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道德观念,经过现代转换,都是可以用来教学生的。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乃是做人的根本。
4、个别教育引导人:
个别教育法是针对教师道德品质的差异性,用交心谈心的方法,去解决教师道德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是教育者联系教师的情感,了解教师道德情况的基本方法。运用个别教育法应注意:
其一,要正视教师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尽量扶植教师个性的积极因素,抑制个性中的消极因素,塑造优良道德个性。
其二,要分析道德问题的特殊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自身须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其三,要注意进行职业道德个别教育的艺术性。在进行个别教育时,教育方式、教育环境、教育时机、教育用语等都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新世纪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不能仅仅是授业解惑,提高学习成绩的经师,而是一种深厚博大的理性之爱去开拓学生的心灵智慧,引导学生在养成良好品德的基础上,智育也得到最佳发展的人师。
当然,在教育工作中,有个别教育者不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师生间没有感情,没有信任,没有心灵的交流,是很难想象能培养出优秀或合格学生的。因为教师缺乏爱生的情感,对学生不冷不热,就会减弱学生的进取心,以至熄灭学生智能活动的热情,伤及学生自尊心。如果教师总是盯住学生的缺点和问题,较少注意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常以教育者的姿态去训斥责骂学生,甚至讽刺挖苦、侮辱体罚学生,就会与学生自身发展对立起来,引起学生的精神压抑、情绪波动、悲观失望、思想呆板,造成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受抑制,乃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这些现象应值得教师反思。
5、实践锻炼培养人
实践锻炼法是在教育者的指引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培养教师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局限于给教师传授道德知识,必须引导他们参加实践锻炼。
首先,实践是教师树立科学的道德观,沿着正确方向成长的必由之路。从教育者那里获得的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实践的体验,才能转化为理性认识,逐步转化为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绝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其理”,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过程。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反馈,唤起相应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在力量,调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尊自重,自强自信,愉悦乐观,锐意进取。学生一旦亲近教师,就会将热爱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课程上来,在亲师情感的促进下,学生的思维、记忆、钻研精神和拼搏劲头就会大大增强。形成内驱动力,沉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唤醒,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这时,“要我学”就会被“我要学”取而代之,收到“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与说教。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行统一和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认知到内化到外化的过程。
以上几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各有特点,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师德教育方法体系。应从实际出发,善于综合运用,从而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第五篇: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龙街小学师德师风学习材料(三)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形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师德修养,我们把我们应该做的事完成好,每一个人都认真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每一个学校都完成好本校的工作,这关系我们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理念的改变等等,下面我们来学习以下内容。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取决于全民族受教育的程度,学校是孕育科学文明的摇篮和“四有”人才的培养阵地,不仅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而且要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教师作为智慧田野的播种者和文明的传导者,应该比其他人群有着更强的道德意识、更高的道德觉悟和更严的道德标准。而且教师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必然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综合素质和队伍整体水平如何,势必影响和决定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
当今的中国,正经历着全面的改革开放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轨,这一重大的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教师职业道德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教师的道德标准是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其内容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二、明确教师的道德标准。
教师的道德标准也是社会向教师提出的行为准则,是调整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等人际关系的准绳,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基本要求和概括,孔子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注重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强调教师热爱学生要“有教无类”。汉代董仲舒提出教师要“下其谊,不谋其利,明其理,不讲其功”,强调教师要勤奋学习,加强道德修养,不求名利,唐代韩愈指出教师以 “传道”,“授业”,“解惑”为职责,道是师的灵魂,业是载道工具,师是道的传播者和业的解惑者,他还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提倡能者为师,师生互学,后来居上的育人观念,宋代教育家朱熹把教育看成高于一切的事业,“一日不讲学,一日不自在”。了解历代教师道德规范,吸取精华,剔其糟粕,以古为镜,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大有裨益。
6、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党和国家对每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提出的政治要求和道德义务,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真谛。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教师才可能全身心投人到教育工作中去,才能有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水平的内在驱动力。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表现出坚韧和热情,才能把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人世”的机遇,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迎接WTO给教育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教师热爱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手段,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的劳动关系到国家强盛,民族兴衰。为此,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劳动对象,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不仅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和看法,而且会模仿教师的言行,奋发向上.2、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一种开发学生智力,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活动。前提是教师教好书,为此,教师要努力学习,勤奋钻研,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育规律,必须认真学习钻研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科学理论知识并指导实践,才能提高教书育人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处在教学的第一线,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的主力。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人才观要求教师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努力教好书、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引导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走正确的成才之路,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3、勤奋学习、精通业务。
掌握渊博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你的学科知识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教科书里的那点知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因为教师的知识渊博,就能深入理解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就能运用自如,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渊博的知识来自终身不断地学习。不断开拓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尤其是处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教育更需着眼明天,更需要知识的储备和对未来的预见,因此,不断学习与充实,与经典为友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座右铭。
4、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一个主要标尺。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荣誉感主要通过热爱学生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既尊重、崇敬教师,也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关怀和鼓励。当教师真心诚意地热爱学生,学生在爱的感情上得到满足时,就能够借助情感的触动与催化,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本身的要求,而且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另外,在市场经济时代,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正确看待学生缴费上学之后的师生关系,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思想,要把服务质量和学生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教师热爱学生应注意四点:一是不偏爱。要爱所有的学生,不分彼此,不分厚薄,不分优生差生;二是严格要求学生。对优秀学生不能袒护娇惯,对差生不能无原则迁就。三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要保护学生在感情上、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正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四是教育学生有耐心。学生成长过程是反复教育的过程,有的学生进步又后退,改正错误又犯错误,教师应有信心和耐心做工作,坚持不懈。
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具有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正如我们通常所说的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和潜移默化的,加强师德建设对培养高素质学生、形成良好校风是至关重要的,是其它培养方式所不能代替的。教师通过自身思想素质的锤炼和道德情操的塑造,在学生中起着表率或榜样作用,犹如春风细雨般地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潜移默化地、积极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收到“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当前师德修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职业倦怠,固步自封,懒于学习,自甘落伍。有的教师因缺乏工作的目标和进取的动力,对自己要求不严,平日懒于学习,不关心教育发展的形势,不注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不求发展,满足于现状,自甘落后于他人。
2、不尊重学生和家长、侮辱体罚学生。
个别教师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凌驾于学生和家长之上,颐指气使;有的教师因缺乏工作的责任心,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各种方式随意侮辱学生。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比猪还笨”,“笨蛋”,“榆木疙瘩钻俩眼”,;有的教师用大话威吓学生,说再犯错误就不让上课,就开除出校门;还有教师因学生未能完成家庭作业,未能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就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罚站、罚蹲马步、罚晒、罚写、拧耳朵、扇耳光、拳打脚踢,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3、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不安心。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有的教师受到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不安心教育教学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热衷于下海经商,搞第二职业,对工作敷衍塞责,缺乏工作的热情和积极的追求。更有甚者,厌恶教师工作,试图跳槽,想早日离开教师岗位。
4、心胸狭小,目光短浅,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不善于团结合作。
有的教师工作中总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毫无集体观念,抓住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放,不体谅他人的利益和要求,嫉妒他人的进步和表彰,对他人冷嘲热讽,拆台打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与他人不能很好地团结合作。
5、言行不文明、衣着不规范。
有的教师思想不健康,言行中洋溢着低级情趣;有的教师不拘生活小结,或衣冠不整,或穿着过于艳丽花哨;有的教师语言粗俗;有的教师上课接打手机或发送信息。
6、为教不廉,谋取私利。
有的教师不热心本职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外创收上;有的教师利用职业之便,进行有偿办班、有偿辅导,向学生强行推销各种教辅、考试资料;有的教师未经上级部门许可,向学生收取节假日补课费、培训费等。
以上所述问题,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教师缺乏师德修养的具体表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
四、加强师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1、加强道德理论和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
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认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理论,吸取其精华,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认真学习共产主义道德理论,用先进的道德理论,武装自己,教育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认真学习一般的道德理论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从多方面获取道德知识,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
2、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衡量教师道德是非、指导教师道德行为、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标准,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具体地向教师表明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正确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要将教师的师德规范,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
3、加强向优秀教师的学习。
在优秀教师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所倡导的优秀品质,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体现了新时代师德的特点和要求,他们从不同的侧面把教师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了。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既能帮助我们提高师德认识,又能诱导和激发我们的师德情感。
4、加强在实践中的磨练。
学习理论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付诸教育实践,因为教育实践不仅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检验教师师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只有经过实践的反复磨练,道德认识才能日益明确和深刻,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才能日益坚定,道德情感才能日益丰富,道德理论才能日益完善,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品质,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5、加强内省和慎独,注重师德的自我修养。
内省和慎独,是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内省就是自觉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时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教师以师德规范为准则,以品德高尚的人为榜样,时时反省自己,就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有做坏事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慎独”一词源于《礼记·中庸》,书中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古人尚知内省和慎独,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努力加强自修养,通过自我修养,强化自己的道德意识,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把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总之,教师要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经受住社会和自身的各种考验,就必须明确师德规范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修养,通过修养,增加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树立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进行道德行为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师德素质,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2017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