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学期我校树立
本学期我校树立“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桥”的管理理念,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开展校本培训工作,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为“十一五”期间学校全面实现现代化,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现将本学期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师德教育,树立师表形象
1、加强理论培训
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抓师德建设工作。在教师中开展以“三爱”(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三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让”(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根据教育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我校实际,进行师德师风问卷调查,十月份召开镇内片区教师思想汇报会和座谈会,选出典型,请优秀教师作辅导讲座。十一月下旬召开了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以上方法和途径,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良好形象,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依法从教,廉洁从教。
2、记录教师成长
我校每位教师的手中都有一本《教师成长手册》,它包括教师自我发展三年规划、学年成长目标、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评价、我的成长历程等内容,而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又设计了心灵希冀、我的故事、我的总结、我的成果、我的设计、教学反思录等内容。《教师成长手册》它记录着每位教师的成长故事,反映了教师观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多方面的发展情况,也加速了教师的发展。
二、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及专业知识更新的培训
根据小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学习,使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不断丰富与更新学科知识。为促使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在校本培训中,我校除对自学进行督促、检查考评外,还积极举办各类专题教育理论讲座、组织集体听辅导报告、自学等。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完成一份学习心得或教学实践小结(字数不少于800字)。经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评定后,存入教师培训个人档案。
三、开展新课程的培训。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培训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基础。二是确保培训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培训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
1、采取“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2、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即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或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我们邀请进修学校教研员王小云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四、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
以“深化课程改革 打造优质课堂”为主题,开展以下培训活动:
1、加强指导工作
领导跟踪听课,深入教学一线,完成听评课任务,并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共同研讨,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领导深入各年级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一对一”帮带作用,各年级教研工作按计划进行,既丰富多彩又均衡发展。
2、调整培训格局
本学期我们立足学校、教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特别是针对目前我校单班年级多,研究力量单薄,我们将对原有的培训格局进行重新调整,把小学单班年级的学校就近分片,让教师在单位时间的培训活动中有交流、对话、探讨的机会,从而提高培训实效(中心校、四合小学为一片;上茂小学、下茂小学、羊草小学为一片)。做到以培训点点、教研组为单位,把备课、听课、上课、评课、反馈、总结落到实处,不走过场,把每一次“公开课”当作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机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保证研究质量,我们将提出做好加减法,即有针对性地减少教研课的数量,提高教学研讨的质量。每次“公开课”各教研组全体教师都要全程参与,真实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提高活动的含金量。我们还要把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的情况列入教师的年度考核。
3、开展专题研讨
本学期,我们针对各学科课程的实施难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组织开展语文(注重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数学(注重把握“问题解决”特点,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品德与生活(社会)(注重体验,提高品德教学实效)、科学(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
建构科学概念)、英语(注重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学科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并继续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开展研讨活动。
4、强化课堂教学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教材的实施,我们强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针对新教材改革中的疑难问题,我们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听骨干教师的引路课,领导的示范课。在评课过程中,着重对纲要精神的落实,课程理念的把握、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以及存在的困惑、疑虑进行了平等、民主的交流。评课以教师的反思为主,共同探讨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最好途径。九月份,我们召开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打造优质课堂”研讨会,会上我们共推出九节研究课,其中三节语文课、三节数学课、体育、音乐、品德与社会课各一节,课后组织教师认真研讨,并邀请进修学校王小云老师做了专题辅导。之后每位教师还要上一节达标汇报课
5、利用农远设备、资源进行校本培训。以课题实验为突破口,用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等形式,推动校本培训的开展,力争在理论上及实践上取得一定突破,形成自己的教改特色。各教研组要紧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个中心,加强以校为本的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把从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真问题真现象升格为课题进行研究,让课题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要善于发现研究问题,发现研究资源,支持真正有价值的的课题研究深入下去。经过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进修学校开展的教师技能大赛中我校获得团体二等奖。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力度,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年轻教师为培训重点,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培训内容、创建校本培训的新形式,把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一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提高了教师课程意识,满足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实现了学校的课程创新。
一、明确目标,开发适合校情的校本教材
我校的教育教学行动纲领是:为了每一个学生,为了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体两翼(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主体,英语和艺术教育为两翼)是我校的办学特色。新课改为我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社会办学单位,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实施中提供了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实施的特点,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的情境化实施创造条件。学校在开发校本教材方面做到努力把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注意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学校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经费保障,为开发校本教材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1、开发程序
首先根据我校的办学宗旨拟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编制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这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宏观规划和指导性文件,是学校教育哲学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学校有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并由承担具体课程开发的人员编制课本。
2、开发活动方式
我校根据课程开发宗旨,学校采取引进、部分开发、独立开发的方式进行校本教材开发活动。引进了中国舞蹈艺术学院考级教材;部分开发了美术科的国画、素描、色彩;独立开发了《简笔画》和《人文素养》第一册教材、《牛津英语》和《马宏英语》等。这些教材体现了我校办学理念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实现了资源利用科学性和严谨性,确保与国家政策的一致。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实施
我校根据校本课程的设置,把校本课程纳入课程表中,学校课程分限选类和任选类。限选课每周每班安排6课时参加艺术类的钢琴、电子琴、小提琴、琵琶、古筝、书法(软笔、硬笔)、绘画(国画、简笔画、素描、色彩)舞蹈。英语沙龙1-3年选用《马宏双语》教学、教师自编常用口语练习,进行阅读、英语小作文等。4-6年级选用《牛津英语》,每周每班5课时英语课。《人文素养》第一册是由教师编写的学校生活、环境保护、磨难教育等教学内容的教材。
我校校本课程实施方式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开发基于学生兴趣和爱好、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采取兴趣小组、主题单元活动等多种形式;中学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以选修课的方式,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2、评价
我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目标,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课程开发、实施的全过程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我们认为校本课程评价应以学校经常性的自我评价为主,通过评价诊断课程,修正课程的开设价值,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预测教育的需求,推动校本课程深入、持久地进行。由于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时间短,对评价的研究还缺乏深度,还没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有待于在课程改革的深入阶段继续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评价体系。
第二篇:本学期我校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在上级领导和教育主观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我校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知道,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依法办学,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中心点,科学管理,真抓实干。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按照学校计划塌实向上,有效地结束本学期的工作。现将学期工作的各个方面简要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规范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显示出学校管理得心应手,校园面貌日新月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喜人景象,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工作目标。
一、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夯实和谐向上的思想基础。
我校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长期有效地发挥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课堂,溶解于平时。充分利用班会、广播站、政治课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开展“迎奥运、促和谐”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加强学生爱国情操。学校对各年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均有不同的侧重点,初一年级注重《初中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载体的养成教育,初二年级以爱国,爱劳动,爱科学,爱学校,爱学习为载体的“五爱”教育,初三则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载体的前途理想教育,使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层次分明,实效性强。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
针对我校年轻班主任比例大的现状,政教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班主任管理培训工作,加强班主任的理论学习,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本学期,政教处组织开展了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积极组织班主任参加研讨会。
四、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大检查力度,注重教师培养,教师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质量来源于严格规范的管理,严格规范的管理更是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效益的根本保证。本学期学校管理突出以人为本,从校长亲自抓毕业班教学做起,对教职工工作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指导,少一点处罚、多一点关心,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苛求、多一点爱护。科学解决常规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为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做出保证。这一学期,改革了僵化的常规管理,激活管理思维,重点放在抓教师的听课、教师课前的准备、作业的批改上。对教师常规检查从量过度到质,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学校总体把握好“两个凡是”,凡是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符合教育规律的事一定得办好,凡是不利于教学法质量提高不符合学校发展的事一定不办。这一点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同时让教师觉得为了学校的发展,我们还值得去拼搏一番。
1、积极组织开展各学科优质课竞赛活动,以赛促研,以研促教。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10多人获奖。
3、重视课堂教学质量以年级组按学科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探讨集体备课的新的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使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4、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按上级要求,实现全员培训;校本培训的各项计划全面落实。
五、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效能,创设优美和悦的校园环境。
近年来,我校立足实际,把整治校园环境,建设优美校园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改造力度。洁净的校园,多品种的绿色,得体醒目的标语布置,让每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却有着明确的德育导向性。
本学期,学校还在门口橱窗悬挂了“教师风采录”“优秀学生风采录”为进一步创设校园文化奠定了基础。
六、认真抓好安全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1、我们一贯认为“学校安全工作来不得点滴失误”,学校加大对安全落实检查力度,对食堂小店、教学设施、男女生宿舍进行多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尤其强调学生往返校园的路途安全,住校生的钱物及自行车的安全,确保了本学期无重大的安全事故发生。
七、规范学生行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1、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检查。平时对学生严格要求,明确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并且政教处组织专人进班检查,对染发、戴首饰、留长手指甲,穿过于超前的服装,男生留长发、穿拖鞋等行为限期改正。
2、严禁学生进网吧、游戏厅,学校提出严格要求,并与地方派出所联系,对网吧进行检查。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出勤的检查,凡未经请假未到校的学生立即于学生家长联系。
3、为积极引导学生,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体育组举行了基础年级学生篮球赛,全校广播操比赛。
八、总务、财会管理走向深入。
1、坚持依法理财,自觉遵守财经纪律,严格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并将财务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各项财务制度健全,账目设置合理,审批手续完备。
2、已形成财务公开制度,能在显要位置,将市教育局、物价局核定的收费项目,标准,依据和举报电话向学生、家长、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了物资采购申报制度,规范了校产管理,期初,期末定期检查登记,平时抽查。
3、学校绿化面积较大,总务人员在“勤”字上下工夫,净化,美化了校园,确保洁净,优美,健康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师生情操的功效。学校食堂得到整改,饮食安全有了保障。
回顾过去的一学期,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存在着不足:在工作中仍有重计划轻落实,重结果轻过程现象;班主任管理力度仍需加大;重教学管理、轻教育教学科研;仍然出现一些违规违纪的学生;学生辍学现象„„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踏实工作,进一步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兴校力度,努力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水平,向着新目标昂首挺进!
第三篇:本学期我校物理教研组工作
物理实验室教师工作职责
本学期我校物理教研组工作,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校物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中考指导意见》以及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弥补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1)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2)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3)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认真学习洋思经验,借鉴洋思中学的三级备课做法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3.组织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组员必须全体参加,活动时,听课老师对公开课发表意见,要说出集体备课的落实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授课老师做好记录,力求做到实处,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推进区级教科研课题《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有效性比较研究》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加强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的质量
初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中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物理中考成绩。力争中考物理成绩做到区内保四争三的目标。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新课标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学习过程中的小实验,课后的小制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概括结论,同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留意身边数据,重大事件等,体现时代性,开拓性,实践性,导向性,探究性。
第四篇: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县教育局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广泛地开展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现将一学期新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我校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件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校教师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4、重视课改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课改实验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自我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之外,还注意了解最新信息,学习先进校的经验,注意兄弟校之间的探讨与交流。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进行课后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2、为了使我校教师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本学期我校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开设两节公开课,并进行课后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
1、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在改革实验中,我们要求教师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听取他们对我们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四、开展校内教学、说课比赛
我校在本学期开展教学、说课比赛各一次,中青年教师互相学习切磋,学习贯彻新课程标准,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从而推进我校落实新课程的步伐,发现培养人才,树立典型,推动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五、课改中的一些问题和疑惑
1、师资力量不足。
2、课改工作中,家长不理解,从而失去了一些必要的支持。
3、学生的知识面窄,农村缺少知识来源,在短时期很难有较大的改革,教师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一些专业知识等很难得到详细的资料。
4、对学生的引导和课堂的调控也有一些难度,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讨论漫无边际,在限制时间内很难达到讨论目的,无法保证按时完成教学内容。
新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目前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今后,建议局教研室领导经常深入我校指导具体工作、邀请一些专家和名师对教师作一些报告和观摩课、对学校的过程性教学和评价作出具体明确的指导。
课堂教学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们过去的教师习惯于把比较复杂艰辛的学习内容肢解为非常琐屑的知识一点点地喂给学生,并且以“满堂问”的形式推行“满堂灌”。教师疏于精心地设疑问难,很多问题都是有明确导向性的明知故问,学生不需要努力即能回答,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假问题”,它使教学应有的深度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确实,只有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推动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教材不仅为课堂教学的变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同时也对它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改变旧的教育观念。自从参加了课程改革实验,我欣喜地看到了各个方面都有所改变。
首先,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而新课程理念给师生关系赋予了新的内容: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为学生发展服务,应给学生的发展指一条路,起航标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转变角色,把放飞心灵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师生交往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
其次,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长期缺乏具有挑战性的“刺激”,也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活动的热情。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我认为这里关键是教师要营造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以真实的问题引导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质疑、解疑的习惯。新课程强调“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差异是教育的资源,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既是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对建设人才的需要。
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小组合作学习是主要合作学习方式,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教学形式。
第三,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改革,首先就要革思想,有了全新的思想,才能有全新的作为。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潜能、学习成绩、学习愿望和能力等,方法上将突出过程评价,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一学期来,我能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点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本学期,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按计划顺利实施,我们不仅组织了多次课题组织活动,多次请县课改教研员等到校听课,为我们答疑解惑,组织教师参加县、市的课堂教学和课件制作评比等学术交流活动,获得奖励,取得较好成绩。课改组的老师们共开了23节公开课。通过学习、开课、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我们更深入领会课改精神,进一步理解新的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下面我分三方面总结我校课改组的工作情况。
一、教师在教学中的实践
我校的课题: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的老师都能在学校的大课题下定出自己的子课题。有的老师对“指导——自主学习”方式继续深入研究,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以此为基础,集思广益,博取众家之长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各个学科各有所长,各有侧重。初一:数学科在上半学期重点指导学生学。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后半学期仍然坚持不懈指导学生先学,并同时强调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语文学科把大语文观念灌输给学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方面不断努力;英语学科重视学生的听力训练,培养学生开口说的能力,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历史、生物学科在教学中不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学科产生亲近感。政治学科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二两个实验班老师仍然坚定不移地走教改的路;数学科金福老师课堂的变式训练,激发学生求知欲;英语科朝根老师已经使学生养成先学先听习惯,课堂上基本不教英语单词,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了;语文科秀琼老师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我们所借鉴。在课堂教学中每位老师的风格是不同的,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小组的合作学习方式已普遍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本学期参与实验的各学科的老师在小组建立后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态度,对小组长进行了适当地培训。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讨论教学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合作方式丰富多彩,有辨析概念性问题的合作讨论,选择解题策略的合作讨论,质疑、释疑、讨论性的合作讨论,完成竞争性作业的合作,学生学后互评互检、互考的合作,老师不断地创设讨论的情景,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提出问题,大胆质疑,而且为了使小组保持合作的热情,大多数学科引进竞争机制,加分鼓励等过程性评价。
二、实验中的收获。
把对新课程的理解渗透到具体的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定会遇到困难,发现问题,产生疑惑。两周一次的课改活动提供了老师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中,我们收获了些经验:
1、一堂课是否生动丰富、多彩与教师情感的投入成正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今天自己的状态不佳,学生反映也平淡;今天自己情绪特好,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表情单
一、举止刻板、神态僵硬、语言平谈是教师情感的大忌。而表情丰富、举止活络,富于舞台感的教师,却有着一种人见人爱的特殊魅力。这种魅力往往会激起学生的亲近感、爱慕感,进而使他们产生一种了解、探知、投入教师情感世界的愿望。既然新课程理念已深入我们心中,我们不仅内热更要外热,修饰自己的课堂语言,强化自己的课堂情感,培养自己的舞台感。
2、在教改中,我们摒弃了以往束缚学生手脚的种种清规戒律,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允许同学之间交流,欣赏大胆的猜测、异想天开,宽容学生幼稚、粗糙,甚至错误的想法等。以此吸引学生参与,培养创新精神。但课堂45分钟不能完成预定的知识目标,或是问题放到小组讨论了收不回来、停不下来,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的争吵状态不知为何目的争吵,课堂气氛难以控制;有的时间不够!容量不够!通过交流讨论,我们总结了两种方法。其一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互补,相得益彰。作为起始环节的教师精讲是后继小组合作活动、自由探究的基础。教师的精讲,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活动的知识前景,同时还使学生明确了活动的目的、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重点。其二设计导读提纲,解决开放的课堂与知识目标之间的矛盾。
3、小组活动引入课堂后,对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具有独到的作用。它的利自不用说,但也出现了有的成员不参与小组活动,小组成为他们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我们通过学习研讨,明白了在群体活动中,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就容易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活动。逃避工作的“责任扩散”的现象。因此,小组内每位学生都应当承担一定的角色,他们分别是: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和检查员。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着不同的职责。有的老师采用了这种方式,减少了“南郭先生”。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在交流讨论时,每位老师畅所欲言,说困难,谈疑惑、积经验、写反思。我们在实践中学习、探索、携手共进。
三、努力方向。
1、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时时感受到自身的挑战。因此要不断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承担在新课改中的任务。
2、本学期我们的老师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重视了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但还非常零散、微观。下学期应投入更多精力在实践中学习研究。
3、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我们尝到甜头,但我们也担心这种学习方式让部分学生的思维产生依赖的情绪,从而走向另一极端。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群体学习方式和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度;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方式策略的多样性、针对性、有趣性?这些也是我们下学期实践的重点
我县于2009年7月开始进行高中新课改,工作开始以来,在市教育局电教馆的领导下,县教育局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严格按照市教育局电教馆的统一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确立了“认识新课改、研究新课改、推进新课改”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高中新课改的学习、讨论、研究和实践。在实践中摸索与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和提升,大力推进了新课程改革,全县高中新课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具体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高中新课改提供组织保证 新课程改革,将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给学校机体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这既是学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变革,也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未来的命运,为此,县教育局、永一中、永二中两所学校都高度关注新课程实施工作,县教育局成立了永善县高中新课改领导组,由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罗仕洪任组长,纪委书记颜祥与其它三位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学校校长为成员,并下设领导组办公室于教研室,具体开展各项工作。各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皆由校长亲自挂帅。永一中、永二中都成立了由行政领导及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的高中新课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为课程改革的顺利、有效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改过程中,县教育局新课改领导组积极发挥领导指导作用,多次组织专题研讨会、课改分析会、经验总结会,使新课程实验改革方向明确、目标清晰,并朝着预期的课改方向不断地深入。
(二)重视教师培训,为高中新课改提供必要前提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课程改革要通过教师的实践才能成为现实。教师是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县教育局高中新课改领导组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积极派员参加省市级培训。从2009年7月16日开始,分批次派出教育局电教馆人员参加省市级培训。2009年8月7日至20日,全县将派出93名各科骨干教师到昆明参加高中新课程省级培训。其间,全县共组织126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了云南省高中新课改网上学习。通过各种学习培训,使教师课改意识增强,课改先进理念植入教师教学思想中。培训学习使教师走近了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实践新理念,使学校、教师充分认识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基本形成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思想和行为,为高中新课改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必要的前提。
(三)制订实施方案,为课改做好充分准备 县教育局高中新课改领导组认真研究,精心组织,统筹规划,制订了《永善县高中新课改实施方案》。永一中、永二中高中新课改领导小组也多次开会研究,并结合各校实际,然后经领导小组讨论研究,形成了永一中、永二中各自的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落实了各学科课程小组拟出开课计划。
(四)搭建硬件平台,为高中新课改提供物质保障 为推进课程改革,通过县教育局电教馆与县电信公司联系,为永一中、永二中谈妥了宽带上网的问题,为永一中微机室增设了部份设备,解决了两校教师无法开展网上学习的问题,实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为高中新课改提供了保障。
另外,根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县教育局电教馆将为两所学校形成专项报告,积极向上争取配置理化生教学仪器,用以推动高中新课改的进行。
二、存在问题
1、对家长、社会的宣传不够。课程改革在学校搞得有声有色,但家长、社会配合不够,这主要是对家长、社会宣传不力。课程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它不但需要教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家长的配合,应加强宣传力度,争取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2、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由于现有条件限制,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我县存在差距,将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要转变思想观念,大胆突破,确保课程设置合乎课改要求。
3、现有的师资不能满足课改的需要。一方面是教师编制紧,教学负担重,影响了新课程实施的质量,特别是通用技术、艺术类的师资缺乏,无法开足、开全所有课程。另一方面,虽然进行了各种培训,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比较慢,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而言,他们长期习惯于特定的教学模式,对于需要不断研究的课程改革这一新生事物在潜意识多少觉得是一种负担,也就容易无意识地加以抵制。因此,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彻底转变陈旧观念,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投身新课程改革。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设置不足。永善县高中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语音室、实验室缺额很大,仪器、药物、器材也很少,多媒体平台、专用室更不用说了!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短缺。这些都造成了课程实施的困难。因此,要增加投入,强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教学需要,满足学生要求。
实施高中新课改是大势所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接受新课改的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反思,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走进新课改的宽广新天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006年秋季高中新课程实验在我省各中学的高中全面铺开,我校在张利国校长的率领下按《福建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了为时三年的第一轮实验,这次高中新课程实验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次重要举措,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回顾三年来的高中课程实验,无论学校的管理层,还是第一线的实验教师都经历了一场教育大变革的洗礼,每位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管理能力也得到磨练与提升,三年一轮的首轮实验已拉上帷幕。在此,就我校三年来的实验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总结成功经验,寻找不足之处,为下一轮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辅平道路。
一、工作回顾
(1)新课程实验的准备 我国高中新课程方案出台以后,早在2006年的春季,我校行政领导班子在张利国校长的率领下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先后多次召开了专题的部署会议,在会议上组织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与教育部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全体行政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工作的职责与分工。为使高中新课程得到有效实施,把广大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作为前期准备的重要内容来抓,从2005年下半年就开始陆续安排了校级领导与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全省的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回来后在各学科教研组开展了针对本学科的通识培训,引导教师认识新课程,关注新课程、把握新课程、对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起到积极的作用,对走进新课程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学校的后勤保障部门也着手高中新课程实施所必需的软硬件设施的扩充与建设,先后购入与高中新课程有关的学习材料、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资源库、高中新课程保障系统、校园网络设备、电子备课室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到了2006年6月后规模更大的市级一线教师岗前培训也拉开帷幕,基本做到秋季参加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教师100%参加过市级以上培训,达到预先提出的“不培训、不上岗”的目标,在后来的三年里基本遵循了这一原则。
随着《福建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出台和福州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到位,2006年5月学校建立了高中新课程的领导工作机构,全面负责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工作,并开始着手建立学校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构架,在此基础上首先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精神和《福建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方案》的要求,结合校情、学情,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手制定了《福州亭江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在《方案》中确立了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验的基本原则,确立了工作的重难点,建立了新课程实施的各个层次的领导组织,安排了工作的进程。依照学校《方案》的要求,教学主管部门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制定了《福州亭江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宣传工作方案》、《福州亭江中学新课程实验排课方案》、《福州亭江中学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高中学校新课程学分认定方案》、《福州亭江中学高中新课程校本研修实验实施方案》、《福州亭江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高中新课程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实施方案》、《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并且根据新课程实验过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际需要,制定了《福州亭江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方案》,为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工作奠定了基础,基本上形成了学校新课程实验的框架。
(2)新课程的实施
2006年秋季,期盼已久的高中新课程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新学年伊始,高一新生的第一课就是组织全体师生在多功能厅召开一场题为《走进高中新课程》的报告会,教务处有关领导向全体高一新生介绍了高中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新课程的课程结构、评价方式及注意事项等。教师方面在年段每个月至少开一次的教学工作研讨会,对新课程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与探讨,各学科以年级集备组为单位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集备活动时间,对新课程的实施进行实质性的研讨,特别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新课程标准的把握,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三年来还利用各种的学习交流机会,走出校园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还利用与省级重点高中格致中学对口结对子的良机,组织多次的交流学习活动,对我校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起到促进作用。
为使新课程得到有效实施,几年来还通过加强校本教研加以促进,教研室依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先后申报多项针对新课程的教育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其中有促进教学技术应用的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及针对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经几年来的研究,对学校教育教学有一定的提升,每年学校还针对新课程的实施开展经验总结交流活动,共收到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与教学论文80多篇,其中有30多篇在省市区以上交流发表;每年还结合课题的研究主题举办教学开放周,向兄弟学校进行教学成果的交流与展示。
作为新课程亮点的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校也得到了有效实施,高一高二各学科都能针对本校特点与地区特色来开发校本课程,其中语文科的《解读论语》、数学科的《数学大观》、英语科的《英语报刊选读》、化学科的《身边的化学》、历史科的《船政文化》、政治科的《家庭理财》、生物科的《饮食与保健》等,这些内容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无论社会实践活动还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特别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上,由于在2003至2006年我校作为福州市《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实验校的两年多的时间里积累了一整套的管理经验,为后面的高中新课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打下了艰实的基础,三年来每年都组织四次以上针对高一新生的专题讲座与指导教师培训,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每年都能从所在地区特点出发,抓住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选题,高一高二科任教师每人每年至少指导一个以上的课题,有关部门每年都组织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并汇编一至二集的研究性学习成果集。
二、取得的成效
经过三年的实验,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初步完成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新课程的实施能否完成《福建省高中新课程的计划》是最关键的,这是关系到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开展高中新课程的实验的工作中我们把落实高中新课程的计划作为贯彻和落实高中新课程的首要工作。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伊始,学校就依照《福州亭江中学新课程实验排课方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设定的“学习领域”的“必修”、“选修”、“实践”三大课程的结构模式,严格遵循课程的计划节数来编排课程计划,同时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开设了选修课程、研究学习课程、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等,形成与国家课程计划相一致的课程结构体系。
(2)构建了与新课程相匹配的教学管理模式。随着新课程实验的逐步展开,首要的任务是建立适合高中新课程实施管理需要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这是保障高中新课程实施效果的前提条件和保障条件。根据这样的思路,学校对于相关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梳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管理与工作制度,教学部门在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从过程管理到学分管理、从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到教学质量监控、从实践课程到活动课程的战略性调整,还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实现了高中保障系统的连接,初步形成了管理的基本格局。
(3)形成了以课程标准为导向的教育思路。①在教师方面,强化集备活动,对比新旧教材内容和编排上的差异,深入领会新课标的核心实质,深入体会新教材的特点和内涵;对比新旧教学过程的不同,深入研究新的教学过程的内在规律,以制定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做到吃透课标,吃透教材,恰当运用教材,努力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点、教学点。去粗取精,把握要点,体现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把该讲的内容讲深讲透,不该讲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在课堂上避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代替新课程的教学要求,避免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代替多向交流式的教学模式。并要求每位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自我反思,加强同伴互助的团队意识,少走弯路。②在学生方面,以培养学生的“主体观”“发展观”“人才观”为指导思想,学校一切工作为了学生健康的发展,用发展的 观点教育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达到最佳结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全新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并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加以渗透;在选修课与研究性学习课程上构建相应的管理机制来促进学生开展自助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引入过程性的综合评价激励机制,大力倡导科学的学习方法,每学期都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
(4)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机制逐步完善 实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新课程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持续有效实施的保证,几年来基本形成了省、市、区、校四级培训体系,把教师的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师驾驭新课程的基本能力,还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校本研训模式来强化培训。
(5)教学成果初见成效 2009年高考是实施高中新课程后的首届高考,我校文理科600分以上共2人,理科最高分为612分,文理上本一线8人;文理科体艺本科上线17人。其中,有两位体育考生的专业成绩在全省排名第二名、第三名,一位体育考生(吴华东同学)与其492分的文考成绩在全省音、体、美26000余人考生中排名54位。文理科本二上线32人,文理科本三上线为51人;完成计划数243%,大专以上194人,超额完成计划数114%。)
三、工作展望
三年实验有得有失,在下一轮的实验中将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完善。(1)如何解决学校的教育资源存量与教学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2)教师教学研究如何与课堂教学实际结合更完美(3)进一步完善过程性的教学评价管理体系
(4)如何有效解决校本课程教材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5)进一步完善以课堂师生互动为基本模式的教学形态
随着高一新课改的实施,我们有幸作为第一批课改实践者,既感到荣幸,也感到身上所肩负的重任。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高中课改的理解。
一、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材都是人手一册的音乐书,而现在的音乐教材分为六个模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必修的《音乐鉴赏》,又有选修的《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歌唱》等模块内容。使同学们在音乐的学习中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爱好选择不同的课程,充分满足了同学们在音乐方面的不同喜好,使学生对音乐课更感兴趣了。这就好比以前吃的是盒饭,而现在吃的是自助餐。
二、注重学习过程管理
对于音乐课,有的老师认为我们音乐老师就是带着学生玩的课,学生也认为是来玩的课,而我们的新课改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评价学生的学习以学分的形式进行,学分的评定又依据学生进行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过程和考试等方面来评定,并以合格的模块数进行计算学分(2分/模块,1分/选修)。因此,我认为这样的学分评价方式有利于我们的课堂管理,通过实践,的确能在课堂管理中起到一定的效果。过程好了,自然结果也不会差。
三、注重个别化教育
我认为高一新课改主要也是在推行个别化教育,就是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以兴趣为动力,突出每个学生的爱好和优势。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也应实施个别化教育。比如在《音乐与舞蹈》的选修中,有的同学喜欢街舞,有的同学喜欢民族舞,有的同学想进行形体训练等,那么我在教学中如何让他们都能喜欢这门选修课呢?这使我想到了采用个别化教育这种方式。比如一节课中用十分钟的时间,分成几组,分别练习自己所喜欢的舞蹈,或者放一段比较中性的音乐,让学生用不同的舞蹈语汇来表演等。
四、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从音乐教材看,内容丰富,涉及了舞蹈、戏剧、歌唱、器乐、创作等内容,这就需要老师有渊博的相关知识以及过硬的专业知识。从学生来看,在选修课中是学生来选老师,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足够的魅力,那怎样才能有魅力呢?我认为是师生融洽,学生愿跟你学;其次,有深厚的教学教育基本功。所以,对我们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参加进修和培训,不断学习,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人说,学生需要一杯水,老师就需要一桶水,而我认为,我们不仅需要一杯水,而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这就需要我们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
高中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经过近十天的远程研修培训,本人对高中新课改有了不少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本人就谈点儿自己体会。新课改的“新”首先体现在教学理念上的新,它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目标来指导高中教学,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来指引每一位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要求教师必须学会用新的思想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并且要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把以往单一的学科知识教学,转变成现在的模块教学,必修和选修相结合,大大的提高了高中教学的灵活性,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机会,真正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同时,对老师的个人素质和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将要面对新课改的教师,就更应该尽快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步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身素质和知识的提高,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能的形成。
第五篇:我校召开本学期第一次的功勋班主任系列讲座
我校召开本学期第一次的功勋班主任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 2014-03-04 17:06:04点击次数: 60
在新学期第二周,我校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的功勋班主任系列讲座活动,在此次讲座中,功勋班主任就“如何写出高水平的个性化评语”这一主题,与老师们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张雷老师以“写好评语是助人为乐的事”为题,讲述了如何怀着敬畏的心写好每一篇评语;于瑞芹老师认为“评语是教师施展教育才能的领地”,她从多方面的视角为学生们写出个性化的评语,激励、鼓励每位同学,使他们积极认识自己;薛茜老师以自己孩子的评语为例,与在场的老师们交流“如何写好评语”,她写出的个性化的评语,使得在场的老师一下子就能知道每一篇评语是写给哪位学生的,极具辨识度。最后,德育处黄维洁主任表扬了在评语检查中挑选出的其他优秀评语,给予班主任老师们充分的肯定,黄主任总结说,高水平的评语包含了班主任平时对学生了解的深度,班主任对学生评价的角度,班主任对学生帮助的程度,班主任对工作认真的态度,而写评语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