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经验交流材料5篇

时间:2019-05-13 07:3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课程经验交流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课程经验交流材料》。

第一篇:校本课程经验交流材料

校本课程经验交流材料

素质教育理念的确立,新一轮课程方案的试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等,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是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根据我校的发展规划和办学特色,充分运用本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特制订本学年度校本培训计划依托本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进行符合我校的化学教学研究。化学校本教研是为提升化学教师的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化学意识服务的,其在各校开展的形式多样,“集体备课”是大家共同关注并不断探讨而又褒贬不一的形式之一。“集体备课”的优点是: 同伴互助,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集集体之智慧,提高教师钻研、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不足之处是: 化学“集体备课”在部分学校名存实虚,化学“集体备课”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发挥它的优势,我校在这一校本教研形式上作了深入的探讨。

校本研修本身就是一门崭新的科研活动,只能逐步探索才能走向成熟,为了提高对化学校本研修的认识,探索研修方法和知道化学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化学组对本学科的校本研修进行思考,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方针,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构建基于网络的自主、开放的校本培训模式。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的精神,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动,具有科技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体思路汇报如下:

一、开展以校为本的专题研究

我们的化学校本研修力争真正做到,以解决我校处于困难初级中学,我们化学组通过分析我校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定课题(专题),在研修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再用研修成果来指导教学实践,使化学教学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发展,学校良性发展。

目前我校化学组教师少,且均较年轻,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而我校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够理想,学习方法普遍落后等问题,再参考大量有关校本研修资料和我区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组决定开展一系列立题小,周期短,见效快,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化学校本研修专题。主要有: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研修和实践;为求课堂教学高效率,进行最优课堂教学探讨;为有效解决学生课业负担,开展对作业的研究。

化学“集体备课”内容的选定要克服随意性,增强目的性。在学期初,就要让各年级组确定好“集体备课”的内容,不宜过多,最多不能超过整册教材内容的一半。在确定哪些为“集体备课”的内容前,年级组的所有教师要把整册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疏通,了解各个知识领域在本册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乃至与其他年级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一般来说,所选“集体备课”的内容应是教师们共同认为在教法上较难处理的、别人研究过但又上不出新意的、他人从未研究过或是目前教材中的化学综合实践内容等。

二、各备课组研修专题草拟

1.预备阶段

鉴于化学是新学习科目,因此抓学生学习习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研修重点。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其基本

结构如下:

(一)课前列出问题,提出预习目标

(二)课前自主预习,尝试解决列出的问题

(三)课内师生交流,讨论问题

(四)课内变式训练,提高能力

(五)课内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六)课后完成练习,比较课前解决问题能力

(七)阶段总结,研究解决上述教学困惑。

同课异构

(一)备课组教师提前设计好同课题教案。每周选好某一课题,备课组教师提前设计好课题。

(二)备课组成员共同讨论该课题每一份教案,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基本共识。

(三)由组内以为教师先开课,再采用全体教研组教师听课,评课,集体进行反思探讨,总结经验,修改教案后再由该备课组另一教师同课题开课;再反思探讨,总结经验,重新修改教案后再次开课

(四)全组教师评课交流,探讨比较所形成的最优教学组合。

三、教研组研修特点

1.教研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反思,使教研组工作更加扎实,深入,从而推动我校的的化学校本研修

2.备课组每周活动,探讨研究各教研存在的实际问题

3.教研组隔周活动,汇报共同研究

4.每位教师每周一次教学反思,每月一次,每学期提供一个可供探讨研究的个案

5.每位中青年教师开一堂生物研究课

6.带教学中的问题参加教研组的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科研经费

2.希望专家引领

3.合理的评价体系

五 保障措施:

1、设立学校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构建学校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网络。建立由学校校长和资深教师组成的咨询小组,对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培训过程进行指导。只有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教师间的相互研讨才能有保障,否则必将流于形式。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指要在教师的 8 小时工作时间内,切不可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如此教师才能自觉自愿地参与。我校的生物教师在每周二的下午第一节课后就没有任何课务,所有生物教师在下午第二至第三节课这一段时间内将集中进行教学研讨活动,而每逢双周二下午为集体备课时间。由于在教师的工作时间内开展这一活动而且这样的活动有主题、见实效,所以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均能畅所欲言,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以备课组为依托,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推进学科教学建设;以各类培训班、提高班、研修班为依托,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以市教研室为依托,开展专题研究,推进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科研水平。

3、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内部管理考核方案,将教师的业务培训与岗位聘任、学期考核挂钩,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努力打造一支学科齐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4、结合学校办学情况和师资水平状况,列支部分继续教育经费,有计划地安排学科教师参加市、区级培训、进修和观摩。

5、建立学校校本培训档案,内容包括:学校校本培训的规划,自主培训活动材料,学员个人档案认定材料等。把教师的基本功合格证书和参加业务培训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提升、评优、评先的依据。

第二篇:校本课程经验交流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校本课程的建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体现着一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生机,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的要求。我校是一所传统优良、底蕴深厚的学校,羽毛球这项运动一直以来为老师、学生们所钟爱,学校师生过去也曾多次获得过该项目的荣誉奖项,因此学校决定将羽毛球定为校本课程的开发项目,另外我校过去就有着“娃娃地质科学院”这一特色活动,学校决定将之保留,以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为了更好的挖掘资源,通过实践,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校本课程的开发阶段

一、注重宣传,加强对校本课程建设的认识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为准确把握其内涵,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有关文件,领会其精神,知晓其理念,明白其做法。通过广泛宣传学习,全校上下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一)校本课程建设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地方与校本课程建设要依据学生个体需要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二)校本课程建设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建设要求教师进行不同程度的参与,从而改变了教师只是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改变教师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形成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校本课程建设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课程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扩大了学校在课程上的自主权,使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创新。提高课程对本校学生的适应性,进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管理培训,打好校本课程开发的坚实基础

(一)建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机构。

建立一支自上而下、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渠道顺畅的重要因素。为此,我校成立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随着人员的变动,现在我校重新调整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为副组长,及部分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小组,具体指导校本课程开发。由具有专业水平的吕卫国老师负责校本课程的审议,教材的编撰,研究过程的指导、督查。并把羽毛球训练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计划,确保教学、训练的顺利进行,落实课程标准。运用羽毛球这一载体把跑、跳、掷练习分解到羽毛球活动中,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在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与骨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顺畅、民主、互动的课程开发氛围。

(二)开展师资培训,提高课程意识。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校本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实施者,教师的态度和能力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只有开展好以校为本、有的放矢、优质高效的师资培训,才有可能真正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为此,我们将校本课程培训贯穿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做了以下工作:

1.理论学习,了解校本课程涵义。

课程开发小组筛选有关课程开发的理论书籍和文章推荐给各教研组,作为教师学习和培训的内容,要求各教研组深刻领会精神,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了解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

2.参观学习,借鉴校本课程开发经验。

配合学校新老教师“老带新,传帮带”活动,我们有意识地让新入行的教师和有经验的资深教师结成对子,有效的形成互帮互助的风气,促进了新老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还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其他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实际分析制定校本课程方案,取长补短。

(三)示范带动,以点带面。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开发了《矿石文化》《羽毛球文化》校本课程;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教研组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个体差异,编写教学训练教案,制定出各年级技能标准和考核检测方法,并付诸实施。为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学校结合“快乐周三”活动让教师自主进行项目开发,目前已有几个项目处于开发阶段。

三、着眼实际,找准方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的设置应与学生生活特点、学习状况、地方资源、学校特色等相结合,要有比较合理的结构。我们将课程设置大致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相吻合,适宜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抓住学校已有的文化特色,或周边的便利资源;

(三)将自主研讨的方式引入校本课程开发中,让教师在开发过程中得以成长;

(四)要注意开发项目尽量得到多数教师及家长的认同。

校本课程的建设阶段

一、层层措施落实,制定具体实施方式

(一)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提出羽毛球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要求,教研组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1、上好羽毛球课。

把羽毛球列入课堂教学,进入课堂,每周上1节羽毛球训练课。经过系统教学、训练,使全体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羽毛球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大部分学生达到羽毛球初级水平。选拔优秀学生作为学校羽毛球骨干班队员进行提高训练,再以“骨干”带“普通”,达到整体水平的提高。根据学生年龄、体能、季节特点,按低、中、高三个阶段进行内容安排设置。低年级实施“快乐”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使学生学的开心,玩的愉快。在玩中掌握基本的步伐和技能;中年级着重于动手能力的培养,教会他们各种发球、击球战术的运用。在练习中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掌握知识,养成锻炼的习惯和爱好;高年级大胆放开让学生自我练习,模仿羽毛球高手的技能,技巧,学习比赛的规则和方法,养成对羽

毛球运动项目的爱好,掌握运动技能,并能自觉坚持参加羽毛球活动,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学会做人。

2、组建羽毛球集训队。

从羽毛球骨干班队员中选拔优秀队员,组建学校羽毛球运动队。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有计划地进行强化训练,提高羽毛球运动训练水平,参加各级羽毛球项目的比赛。

3、在各科教学中有机渗透羽毛球相关活动。

以羽毛球主题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潜能,活动目标以普及羽毛球运动、增强体质、提高锻炼意识为主,活动以小型多样为主,以羽毛球技术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在锻炼中的作用,提高场地、器材、设备的利用率。

4、以赛激趣,提高水平。

每年举行羽毛球比赛:先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人人参赛,每班从中选出优秀选手,组成班级羽毛球运动队,组织各班队进行团体赛。通过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练习羽毛球的兴趣。羽毛球小型竞赛进大课间。利用大课间阳光活动时间,每月开展羽毛球小型竞赛活动,学校做到竞赛活动设计有理、组织有序、活动有效。让学生在比赛中实践所学羽毛球相关知识技能,体验体育精神。

5、探索教学新思路。

教学要适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和练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发展个性,培养特长。

(二)加强师资培训、学习。

通过培训学习培养教师的运动能力,掌握羽毛球基本的技能技术,促进全体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竞赛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羽毛球运动技术水平。学习形式多样,我们要求校内体育骨干教师开设公开课,供其他教师观摩学习,组织教师看视频,让骨干教师走出去,大胆探索羽毛球训练的教学模式,逐步积累经验,切实提高羽毛球训练的质量。

(三)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四)学校尽可能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五)完善管理网络和运作流程,确保校本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尽快形成特色。

二、重视校本课程评价

(一)教师评价

1.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5.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

6.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二)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学生荣誉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校本课程的管理与实施过程中我们的收获

一、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专业理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学校是为学生存在的,课程是为学生开设的,教师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以学生为本,所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也有利于教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们深深感受到,新的课程理念已在教师头脑中扎根,并逐步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研究能力、教学能力。为进一步丰富完善校本课程,依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学校启动了校本课程的研究和编写工作。通过校本课程的研究和校本教材的编写,强化了教师的校本课程意识,加深了教师对校本课程的理解,提高了教师的课程驾驭能力。同时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等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有利于教师知识结构的丰富。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老师学习的自觉性高了,通过各种方式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一点在教学经验交流中展现得很充分,新的理念、科学的做法,让人耳目一新。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学生的兴趣需要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依据。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根据学生个性潜在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选课,自主学习,使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在知识技能上,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拓宽,视野开阔了;在学习方式上,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学习知识的积极性高了,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能力发展上,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课上的相互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外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在情感态度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科技意识、环保意识等也随之逐步树立,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五、开发校本课程,收获教育成果。

学校本着“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寓教于乐”“全员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为全校师生搭建展示与表演的平台。在近几年的校本课程教育中,我们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展示,能力得到了锻炼,学校将校本课程特色教育与学科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六、取得的集体成绩、荣誉。

1、学校已编制完成《矿石文化》《羽毛球文化读本》两套教材。今年再次对《羽毛球文化读本》进行了修订、改版。

2、学校请专家编制的羽毛球操,已教学完成,并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中荣获一等奖。

3、区阳光体育活动评比中,我校的“羽毛球活动”荣获一等奖。

4、学校羽毛球队曾参加市、区级比赛取得了良好成绩。在区组织的羽毛球比赛中男、女队均曾获冠军;市羽毛球比赛中获得女子单打第三名和女子双打第

四名的好成绩,曾代表区参加南京市十七届运动会,男、女队分别获得团体第六名。

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的困惑与思考

(一)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专家的具体指导,我们期盼着课程专家能给我们更多的指导。

(二)我们的羽毛球课程虽已初见雏形,但其各项工作都在进行中,还没能系统起来,成一体系,正真的成为课程,而不是零散的课,就像一颗颗珠子,缺少一根线将它们穿起。

(二)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校的特色形成,始终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有过思考,但还没有从实践层面深入到理论层面,没有摸索出它们三者之间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

(三)校本教材的完善,更是困难重重,我们面临着整体的师资水平问题、技术层面的问题及资金的问题。

几年来,“落实校本课程,打造特色学校,建设校园文化。”作为我校一直的追求,紧紧围绕这一思想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学校领导的积极引导下,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我们走在小班化特色办学的道路上。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凸显办学特色,努力打造我校校本课程教育的优秀品牌,最终实现特色学校优质教育的目标。

第三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

提升办学特色

提高学生素质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

一、我们的基本认识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第5个年头,我校与新课程同行,本着立足素质教育,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促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旨,积极着手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我们认为校本课程是提升办学品位、创建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教师潜能,发展学生个性,最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基于此,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多年来实施的活动课和兴趣小组为基础,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进行了点滴的探索。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1、健全机构,完善措施,制度保障,确保校本课程有序进行 根据省课程评价标准,我校相继出台了《课程管理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关的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就学校课程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各年级的课程结构与门类、课时分配、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的组织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以及保障机制等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构想。在实际操作中加强了学校课程开发、管理和研究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尤其是管理人员在课程决策、开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课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水平。引导和鼓励教师对课程的实施和操作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增强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开发、优化和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满足师生需求。建立和完善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评价机制,建立和强化课程管理的保障机制,确保学校课程建设健康、有序、持续深入地开展。

2、挖掘资源,优化师资

(1)、把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

把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途径。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引导学校把校内优势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尤其把教师资源的转化当作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校本开发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到一专多能。“专”指专业课,“能”指除专业课之外能指导学生活动的能力,如:唱歌、跳舞、编织、绘画等,因为只有教师有了知识的源头活水,学生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甘泉。在调查全校教师的特长后,我们发现教师有许多精彩的一面:有技术特长型的(音、体、美);有生活技艺型的(编织、家政);有学科知识延伸型的(阅读指导)……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下设校本课程的选修课(10余门),然后让每一位任课教师自由申报,承担一门活动课程,经学校审核后,方可确定。同时,我们利用学校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校园电视台、宣传橱窗、文化长廊和音乐、体育、及美术课等各学科的课程资源开发了校本课程书法与乡土美术、剪纸、各种有趣的小制作、网页赏析与设计等。

(2)、把学校的传统优势与特色转化为校本课程

把学校的传统优势与特色转化为校本课程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长远规划。学校的传统优势及学校文化积淀是学校长期办学取得的成果。在我校的多功能楼建设完成后,学校挖掘学校校史、校友资源以及校园文化,建立了校史馆,以此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并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使这一资源成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活教材。

(3)、把活动课提升为校本课程

把活动课提升为校本课程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延伸。尽管活动课与目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是相同的,但它并不等同于校本课程。因此,我们在原有活动课的基础上,用课程开发的程序及理念去审视原有的活动课,对其进一步进行全面筛选,进行重新开发与规范,把活动课转化为校本课程,将教育的手臂更加延伸。现在由活动提升、开发的校本课程达10多种,如趣味数学、唐诗鉴赏、美文赏析、古诗词诵读、英语口语、快乐体育等。这些活动与课程的相互渗透、相互交织,达到了既发展个性又综合发展的目的。活动教材也已成为我们今后课程设置的主要方向。

3、及时评估、交流,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均衡发展

为推进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进程,提升课程开发的质量,按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由教研室及学校课程开发负责人组成的调研小组进行阶段性评估,以评估促规范,以评估促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每年组织一次处级优秀校本课程的展示和教研活动。通过展示,对共性的问题进行充分探讨与沟通,帮助课程实施相对薄弱的学校、科目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通过开展教研活动,以降低教研重心,丰富教研形式,为校本课程的开展服务。

三、我们的主要收获 1.我们的学校在变化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也不断在走向内涵发展的道路,提升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学校文化氛围更

加浓厚,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并在今年10月份争创省艺术教育学校。

2.我们的教师在变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地调动了我处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和自我实现的欲望,在主动地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教育科研,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由此进行的各种教科研课题取得了丰硕成果。

3.我们的学生在变化

通过校本课程的使用,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和发展,兴趣爱好广泛了,动手能力强了;关注生活,主动学习的人多了;主动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了;知识面拓宽了,且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接受传统文化中提升了情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等。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有信心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此交流能从兄弟单位学到更多的方法和经验。

中心小学

第四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经验交流材料

崇贤仰圣 继往开来

—邹城市孟子小学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开发与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自2006年10月起,我们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满足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开发了由《孟子成语》、《孟子名言》、《孟子章句》组成的《走进孟子》校本课程。该课程是我们充分依托邹城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在广泛听取了课程专家、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的意见建议后,几经修改、完善,在二00八年寒假编写完成,并且在当年二月进入课堂。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形成、内容、实施、收获等情况作简要回顾。

一、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形成

孟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仅次于孔子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大师,其“仁、义、礼、智”及“孝、悌、忠、信”的理念,涵盖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孟子小学毗邻孟庙、孟府,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其健全人格具有较强的地理人文优势,孟子文化广场、邹城市博物馆、孟府习儒馆的建立,营造了弘扬国学的浓厚氛围。本着“走进孟子、融入本土、感悟经典、陶冶性情”这一理念。我们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邹城市教育局关于校本课程管理与开发实施意见,学校决定充分发挥邹城人文资源丰厚的特色,开发一门以诵读与践行为主的校本课程——《走进孟子》。我们成立了《走进孟子》校本课程采编组,多次召开校本课程采编人员会议,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观察等途径,搜集孟子及其文化思想的相关资料,以课程新编的方式编写了校本课程《走进孟子》。

二、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内容

校本课程《走进孟子》,旨在通过让学生走进孟子,充分了解孟子,感悟经典,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健全人格,同时直面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力。

校本课程《走进孟子》,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为了较好地体现校本课程的结构性、一致性、完整性和适应性,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我们编制了《孟子成语》、《孟子名言》、《孟子章句》三本教材。我们坚持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出发,遵循浅显易懂、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孟子成语》以大字排版,拼音标注,并配以卡通彩图,适于低段学生阅读。每本教材每一主题都以“原文”、“译文”、“新知”、“践行”的板块呈现。“新知”部分收集了能体现原文精髓的近现代名人轶事,加深对原文的感知;“践行”部分设计一些简便易行的学生活动,学生知行合一,加大了品格培养的力度。由于校本课程《走进孟子》,始终坚持“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课程开发理念,充分挖掘、利用了家乡丰富人文历史资源,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凸现了学校“文化孟小、文明孟小、和谐孟小、美丽孟小”这一特色学校整体目标,成了学校的“品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老师的赞赏,学生的欢迎。

三、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实践

校本课程《走进孟子》在我校一至六年级中使用,每周一课时,由学校教导处统一排进各班课程表,由各班班主任老师兼任。期初由学校教导处、德育室对任课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培训,指导协助做好任课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由校本课程教研组具体开展针对校本教材课程的教研活动。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

(一)课程教学的活动化。

“就校本课程类型而言,这些课程主要以活动形态为主,围绕一些实际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而展开,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在教与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做事能力。”因此,校本课程的教学应体现活动化,让学生参与到一个个主题活动中来,这符合新形势下课程实施的新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新的课程构建模式。在校本课程《走进孟子》教学中,利用班队会、早读后二十分钟等时间进行诵读,并对难句、警句适时讲解,加深了学生对孟子文化的整体感知。通过在教室内张贴孟子故事简笔画、孟子名言条幅营造了“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文化氛围,夯实了“知孟、学孟”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明确了孟子“大丈夫”人格内涵;校本教材分年级、分层次地整体推进,使孟子经典成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力抓手;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孟府、孟庙,三迁碑前聆听孟子幼时故事;穿越千年和亚圣对话;演绎情景剧、文学采风、充当小导游等活动的开展,使文明礼仪、和谐仁爱思想入心入脑,如影随行。

(二)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但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始终贯彻多元评价的策略。对于学生在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学习情况的评价,我们着重从态度习惯、能力成果两大方面,采用自评与互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地、发展地评价学生。具体为:每一主题要根据目标要求对每位学生给予星级评定,期末根据本学期所有主题总的星级情况给予“积极参与”、“参与”两个等次级别。对于那些未达到“参与”要求的学生给予延缓评价,以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为基本前提,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和不足,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的手段和机会。另外,对于某些主题,我们还请家长、社区人员进行评价,从而真正达到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这个目标。

四、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收获

1.对学生而言,通过两年多的孟子文化进课堂、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磨砺,明志、厚德、尚美、向善的素养进一步提高。诚实守信、敬老爱幼、自尊自强的行为已内化为他们自觉的行动

2.对教师而言----在教育观念上,新的课程理念和“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已在教师脑中扎根,并逐步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学方法上,活动课的实施,给教师提供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的实践空间和时间;在师生关系上,课架起了师生间的桥梁,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伙伴,协作的朋友,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浓厚;在自身素质上,教师通过自编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实验研究,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

3.对学校而言----在课程改革方面,我校的校本教材已初成体系,校本课程的实施大大丰富了学校课程内容。在编写过程中亦积累了不少校本教材的开发的经验;在学校发展方面,学校的特色教育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教学“先进”,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突出。

五、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反思

校本课程《走进孟子》实施以来,给社会、老师、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家长们认为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的理想课程;老师们觉得这是开放而有活力的生命课程;学生们反映这是充满快乐、增长见识、抒发情怀的欢乐课程。但我们并没有就此陶醉,因为我们清醒地知道:校本课程是探索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循环反复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存在的不足:

1、个别教师对校本课程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2、要进一步加强对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修改、完善,使目标的确定更具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3、要进一步加强对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管理和评价,使我们的课程更好地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所开发出来的课程,是一种可以因校制宜的课程,是校有、校治、校享的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需要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处于尝试、深入、逐步完善阶段,更具体深入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我们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的道路会更加宽阔,我们的改革也必将取得成功。

2009-3-9

第五篇:北街小学践行校本课程《弟子规》经验交流材料

北街小学践行校本课程《弟子规》经验交流材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每天清晨,校园都会传来学习《弟子规》那琅琅的读书声。这是我校开展校本课程《弟子规》学习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自我校将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引进课堂后,我校迅速进行了推广。通过推广,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促使了我校学生懂得如何感恩,如何尊敬师长。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习和践行《弟子规》与贯彻《小学生日常规范》紧密结合,促进我校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日常的秩序管理中,我校能选择好结合点,有机地结合《弟子规》教育实践活动,灵活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的广播系统会自动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孙悦演唱的《感谢你》,然后全体师生在语言广播的带领下,齐诵《感恩词》。“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谢朝霞捧出的黎明,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伴随着习习的晨风,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轻轻弥漫;琅琅的“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

诵读与背景音乐和谐交融,形成一条生命之河,在师生们的心间缓缓流淌。同时,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学生们了解了什么是感恩,明白了为什么要感恩,懂得了如何感恩。

二、充分认识《弟子规》,让学生、老师和家长三方面去接受和学习《弟子规》,让《弟子规》成为我校的校本教材和最美的德育教

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以《论语》学而篇第六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为本,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行为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究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弟子规》衍化圣人观点,以厚重的儒学文化为背景,集中国古代家训或家规之大成,是古代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

现代学生礼仪与规范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很多内容可以溯源到《弟子规》。如《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演述的是儒家文化首倡的“孝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用第几大条“勤劳俭朴,孝敬父母”来规范现代小学生的“孝行”。由此可见,重视为人子弟的礼仪与规范教育是自古代圣贤传承至今的。《弟子规》因其厚重的文化意蕴和现实的指导意义,仍可成为现代小学生的礼仪与规范教育读本。所以让学生、老师、家长三方面了学习《弟子规》方便了我们去更好的落实《弟子规》。目前,全校师生人手一本《弟子规》,学生在学校学习《弟子规》,回家后又带动家长去学习,通过学习,学生在校尊敬师长,在家能孝敬父母,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非常高兴,从而家庭生活更加和谐。

三、强化学生对《弟子规》的背诵,并指导学生去实践。

我校为了扎实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把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工作方案发至每个领导和教师。按照学校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工作方案,从第一周开始,每周一小节内容,边朗读背诵,边实践,边体会,边总结。在每周的学校工作安排中,都有本周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具体内容。每天早上晨读的前十分钟规定为全校学生朗读、背诵《弟子规》的时间,学生一到学校首先读的就是《弟子规》的内容,早上一进校园,就能听到从各个课室里传出来的朗读《弟子规》的声音。每周的班会课,班主任首先是检查学生上一周要背诵的内容;第二是了解、表扬、推广在上一周实践所背诵内容比较好的学生,让实践比较好的学生上台谈心得体会;在每周三的少队活动课上,由班主任组织学生继续学习《弟子规》,同学们交流活动心得,使学生的学习再上一个新台阶。第三是指导学生学习本周规定的《弟子规》内容,并进行讲解和指导实践。根据班会课的内容和班主任平时了解的情况,各班每周上交了一至两篇有关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好人好事或心得体会到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以便向全校广播推广。在每周的晨会上,学校领导对各班学生背诵《弟子规》的情况进行抽查,检查背诵的内容是上周背诵内容和前面同一部分的内容连在一起背诵。从抽查的结果来看,各班学生都能整齐地背诵,效果很好。

四、激励学习先进,分享学习成果

按照我校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的工作方案,我们在第七周已完成了《弟子规》“入则孝”这部分内容。在第八周的班会课上,全校统一行动,各班专题总结本班学生学习实践《弟子规》“入则孝”内容的情况,推选出学习实践《弟子规》做得比较好的八至十名学生上台发言,分享成果。一二年级学生口头发言。各班在班会课交流的基础上,选出四篇事迹比较突出的心得体会上交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向全校进行广播推广。以上做法,既激励在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中的先进学生,又让全体师生分享了学习实践《弟子规》的成果,把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推上新的高潮。

五、学习实践《弟子规》,初见成效

在学习实践《弟子规》的活动中,由于我们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体会、边总结的做法,学习实践“入则孝”内容以后,初见成效。在这次阶段总结中,全校学生写心得体会共有50多篇,其中上送到红领巾广播站广播推广的心得体会就有30多篇。从这些心得体会中可以看到,学生在家里的行为习惯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以前不少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或小公主,不知道要孝敬父母,更不知道怎样孝敬父母,父母叫唤当耳边风,父母要自己做事就以要做作业为由不愿做,父母责备就顶撞。通过学习《弟子规》“入则孝”这部分内容后,大大改变了过去的不敬不孝父母的行为。如二年级的侯金阔同学在心得体会上写到:以前父母叫自己做什么事,总是“等一下”的回答。妈妈经常责备我“你就会说等一下”。通过学习《弟子规》入则孝内容后,我很少说“等一下”了。父母随叫随到,还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二年级的胡津硕在心得体会上写到:他以前比较调皮,妈妈最怕蜘蛛,我偏偏抓到蜘蛛放入妈妈的包里,妈妈打开包时吓了一跳。通过学习《弟子规》“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后,感到以前做的事太离谱了,今后,我一定要做到:尽量不做父母不喜欢的事,努力做好父母喜欢的事情。班主任老师家访,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是了解学生在家里实践《弟子规》的情况。根据班主任家访反馈的情况,家长对学校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十分赞同和大力支持,家长们几乎都这样说,学习《弟子规》以来,小孩子比较听话,懂事,有规有纪,还能主动做一些家务活。

学习《弟子规》以来,学生在学校的文明礼貌和道德行为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学生除了在上课前能鞠躬向老师问好,下课时能鞠躬谢谢老师外,平时遇见老师都能敬队礼向老师问好。从校园的环境卫生可以看到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增强了,乱丢废纸废物的现象大大减少,在操场上,在甬路上很难看见有废纸废物了,即使地上偶尔有废纸,也很快被学生悄悄捡走。特别是个别道德行为问题较大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变化。

我校在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第一阶段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将按方案进一步开展下去,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为少年儿童幸福人生奠定基础继续努力。

践行校本课程《弟子规》经验交流材料

葛渔城镇北街小学

下载校本课程经验交流材料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本课程经验交流材料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课程

    晏子礼貌护尊严春秋时,南方的楚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起来,为了疏通国与国之间的渠道,齐王就派晏婴出使南城。晏婴到达楚国。前来迎接的礼宾官员见他个子矮小,就命令士兵打开城门旁边......

    校本课程

    高中实用英语词汇与表达一、指导思想: 依据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要求,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能力。本学期的校本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学......

    校本课程大全

    《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

    校本课程

    滕州市教育局 关于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时间:2014.2.25 主讲:韩正强 地点:多媒体教室 为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中的思考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校本课程,也称为“学校本位课程”和“学校自编课程”。简单地说,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地说,校......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十岁那年》教学设计 2013——2014年第一学期 孙晶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读懂书中的故事,并能通过书中的语言文字感知其人物形象。 2.技能目标:学......

    校本课程

    1少先队礼仪------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1课时) 学校大队部要求每个班级举行一次以“森林防火”为主题的主题中队活动。这可难倒了各个班级的少先队员们,大家都不知道规范的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