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

时间:2019-05-13 07:2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

第一篇: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

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

万安县实验小学 王文光

十八年前,当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走进师范学校,像一棵期等甘霖的禾苗一样贪婪地寻找好书汲取知识的养分时,有幸邂逅了1993年创刊的《教师博览》。看着封面图上蓝天白云下的绿草黄花和“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一行小字,我心里就有种莫名的亲切感。打开浸着墨香的书,迫不及待地读完了全书,《为教师献上一份精神佳肴》的发刊词是刊物的真实写照,也道出了我们全体教师的心声。从此,《教师博览》伴随我走过了十八个春秋,我也从一个稚嫩的学生逐渐成长为今天教育一线的骨干力量。

当今社会已然进入了一个知识与信息的大爆炸时代,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更新观念、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扩大视野。《教师博览》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很好的“精神快餐”,让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以较少的时间获取诸多方面的知识信息。从教十余年来,我先后订阅了不下十种教育刊物,唯《教师博览》是一直伴随我的,因为我觉得读《教师博览》对我成为博览教师的帮助是最大的。

《情思》栏目中教育界的智者们对教育现象的忧思及饱含着的对教育的深情,犹如投入我心海的巨石,让我感触颇深。陈培的《教师当如农民》一文,结合农民耕种反思了当前教育工作中的浮燥现象,提出了教育学生要不放弃、不责备、不奢求、不反

感、不居功,要耐心等他们成长。我是一名教师,也是农民的儿子,看了陈老师的文章,感触是最深的。的确,当下许多各类速成班反映了民众的这种浮燥心态,我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也是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并且也不例外地影响到对学生的态度:常常为学生学习进步慢而生气、对后进生感到绝望。这样反思自己,对教育学生也就多了一份宽容,教育是“慢”的艺术,就能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了。另外,诸如《清淡为师》、《给孩子一点缓冲的空间》等每期开篇的情思文章,都在我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引发我对教育的情思。

《视野》中关于教育前沿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现象,大大地提升了我对教育的认知,让我不断从中了解教育的最新动向,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当前教师发展存在的八个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师队伍中的时弊;《一所学校的公民教育实验》介绍了深圳某校成功的教育实践经验……

《教师博览》每个栏目都独具特色,还有关于各个领域的名家名人介绍栏目“人物”,还有关于国外教育专访的栏目“瞭望”,还有关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手记栏目“耕耘”,还有关于人文、科技、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博览》为我们展示了教师的情感世界与智慧世界,呈现教育的一种境界、一种风景,也激励更多的教师能够像这些文章的作者一样,真实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我相信,许多年以后,无论是你自己,还是你的朋友,都会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第二篇:读《教师博览》

读《教师博览》之《在乡村寻找诗意的教育》有感!

今天是星期六。随手拿了一本教育类的书,坐下读了几篇文章,其中一篇《乡

村寻找诗意的教育》给我留下许思考的东西。

《乡村寻找诗意的教育》大意是这样的:

【我经常问自己:作为一个工作在偏僻乡镇的老师,如何在应试教育下安放自己的教育?当我们麻木地应付我们的职业时,我们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曾老师用教育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和教育艺术,曾老师游刃有余地在课堂上的教师和课后学生的朋友两种角色之间转换,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让家长放心、让学生骄傲的教师。曾老师把教育教学和生活和谐地融于一体,在日常的师生交往中用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向学生诠释了教育的定义。这种教育的有心和无痕的统一正是杜威倡导的“教育即生活”,正是教育的诗

意境界。】

没想到自己一毕业就在偏僻的乡村小学当教师了,偶然间看完这篇文章,我问我自己,我读懂了教育了吗?我找到了诗意的教育了吗?

很多人把教师看作是养家糊口的职业,我不是圣人,我也要这份工资来养家糊口,看到身边的教师一个个飞向了城市学校,我羡慕过;看到农村学校师资流失的严重,我迷茫过;看到有些教师素质低下,误人子弟,我痛心过;看到教学设施的缺失,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感到教育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实让我无

语。

我始终对自己说,你拿了这份工资,就要对得起这份工作,教师是良心活,如果是混日子,说老实话,好混得很,无非就是备课、上课、批作业,即使你教的学生考得太差了,也影响不了你什么,大不了别人背后说几句而已,你还是你,书还是照教,日子还是照混不误。这样的人大有人在,自己不好好干,还打击干得好的人,说些风凉话,等到拿绩效时,看到别人比自己多,又觉着心理不平衡,吵吵闹闹,发泄不满。

像曾老师那样去主动寻找诗意的教育,也不是难事,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乡村有乡村的特色,乡村的孩子淳朴,你给他一份爱心,他就回报你两份爱心。记得教六年级时,下半学期,学生学得很幸苦,突然有一天,我说,老师今天不上数学课了,带大家上一堂体育课,怎么样?全班像炸开了锅,高兴得不得了,有个学生说了一句话,让我深思了很久,他说,老师,我们自从上了六年级,就没上过体育课了,多么可怜的孩子啊。那节课,我带他们在大操场上玩了一节课,学生开心的不行,下课时,有不少学生追问我,老师,你什么时候再带我们上体育课就好了,我说,会的,一定会的。就这样上体育课?这就是学生最想上的体

育课?这是不是诗意的教育,能天天进行这样的教育吗?

我校的夏老师,每天吃过饭,都带他们班的学生到操场上活动,有时组织全班学生不分男女的踢足球,有时玩些小游戏,学生们非常喜欢和他在一起,和他

无话不谈,和他亲如父子(女),这是不是诗意的教育?

前几天,遇到一位老班主任,他告诉我,今天带学生去春游了,我问怎么春游了?他说,就是带他们到校外踏踏青,学生高兴得很呢!生活即教育。我也想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无忧无虑地学习,可是,一到课堂,就做不到了,为什么?你想把今天的教学任务完成,有学生不听,有学生开小差,你要组织纪律,有时,你要发个小火,你脸色多云,学生的脸色能不多云吗?

我也想带学生去踏青,可是太多的作业,要做,要批,要订正,要讲解,没

时间啊?

我也想和学生一起玩一节课,可是一天就一节课,哪有多余的课来玩?

我也想?我也想?

寻找身边的诗意教育。下课了,我主动问王朝同学家庭情况,批作业时,我随便问问陶海伦同学,今天听懂了吗?她点点头。走在上厕所的路上,我看到我班的同学,上去拍拍他的肩膀,他回你一个微笑。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第三篇:读《教师博览》有感

读《教师博览》有感

时代变了社会转型的浮躁影响着我们的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方式;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教师的权威受到 极大的挑战;新课改的全面实施,给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等等。面对这种种挑战,《教师博览》杂志给我们年轻教师做出了很好的解答,指出不管这世界如何变化作为教师应该处变不惊,坚守人民教师的三项基本条件。

一是“道德”,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教师作为道德的化身和传播、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人,必须以身示范,严守社会道德规范;必须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家长、学生着想,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必须追求崇高的理想,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必须奉献与牺牲,对教育怀有生命的执着和宗教般的情怀。教育的本质,就在于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领,让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因此教育是崇高的事业,也是崇高的理想。

二是“责任”,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与责任”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存在的意义,就是通过自己的“爱与责任”,唤醒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爱”。“爱与责任”不仅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对教育终极目标的一种新的解读方式。学校培养的人,首先要有“爱”,“爱”也是一种责任:爱自己,善待生命;爱家庭,孝敬父母;爱国家,担承责任。而“责任”也是一种“爱”,表现为对目标的坚持,对生命的坚守,对他人的关爱。其次,教师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既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

生做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教师必须谨言慎行,可能一句话一个细微的举动影响着一个孩子的一生。第三,教师的“责任”还要体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认真地备课、上课,耐心细致地辅导,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做学生的贴心人。

三是“艺术”,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的魅力。教育是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向前发展的学科,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剧烈转型、思维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牢牢把握时代特色,及时顺应时代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多读教育类报刊杂志,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当今的观点是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巧妙,在于润物无声。教育的艺术在于“对症下药”,能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教育的艺术在于“宽严相济”,能在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之间找到结合点,让学生既“敬”且“爱”。教育的艺术强调“可接受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的艺术还在于“依人性之自然施其教育”,根据学生的自然禀性因势利导,实施有差别的教育,最大程度发掘学生的多元智能。

《教师博览》杂志告诉我们“道德”“责任”“艺术”是做好一个人民教师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一生的信念去坚守,用一生的追求去达成。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享受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荣耀。

石城县大由中心小学

严雯

2012年9月23日

第四篇:读教师博览心得体会

篇一:读《教师博览》心得体会 读《教师博览》心得体会 崇仁县相山中学 谢绍林

《教师博览》使我认识到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的智慧。教育是神圣的,但更是平凡的。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作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我们在感受教育的普通和平凡的同时,也领略了教育的伟大与神圣。看了《教师博览》——清淡为师,我深有同感!文章说得好:人生的累,少半源于生计,多半源于攀比。滚滚红尘,有许多炫目的东西,人非草木,孰能无动于衷?特别是,身边的人一个个走向新的人生之路,得到许多教师得不到的东西,在社会上很风光,处处让人高看一眼。而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得甘于平淡,与大富大贵无缘,与大红大紫无关。尤其是乡村教师,比其他行业、比城里教师付出更多。面对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与其发牢骚,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倒不如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现实,让自己保持一颗平静平和的心。

很多人把教师看作是养家糊口的职业,我不是圣人,我也要这份工资来养家糊口,看到身边的教师一个个飞向了城市学校,我羡慕过。我始终对自己说,你拿了这份工资,就要对得起这份工作,教师是良心活,如果是混日子,说老实话,好混得很,无非就是备课、上课、批作业,即使你教的学生考得太差了,也影响不了你什么,大不了别人背后说几句而已,你还是你,书还是照教,日子还是照混不误。但是,一位位古今中外的平凡教育者告诉我,充满爱心的教育是全身心地为学生考虑。这山望着那山高,始终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工作、踏实做事,说到底就是心浮气躁,不切实际的想法太多。把教学工作当事业,当做一种毕生的追求,就能在繁忙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就不会在待遇上比来比去,不会计较自己不会被世人所重视。《教师博览》,让我懂得了应该做一个有责任、细心、永不放弃的教师。想来也是,老是抱怨、不满,只能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糟,让自己的思绪变得更乱,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暗淡,让自己的生存处境更加艰难。那既然这样,我们何不创设一种平和的心态?要知道我们的教育需要一份美好的心情,需要一片自由的心灵天空,需要一份真诚的情感,需要一份执着的专注,就像您说的,我们的教育原本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教育只是一些小事,教育只是一些微不足道、平平淡淡、不成体系的片段或细节。可是自己平时只知道教书,从未真正阅读与理解学生,是您让我知道教育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和他们交朋友。因此,我现在会每天微笑着对待学生,每天都摸一摸学生的脑袋,每天都和学生亲密地接触一下,每天都准备好了去上课,每天都想一想教得怎样,每天都记下点教育的轨迹,每天都做着这些事,并把它们做好。我想,或许这些不经意间的事,能传递出师生间短距离心灵交流的火花。经由这些事,教育进入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人的一生。

《教师博览》让我们能够深入教师的情感世界与智慧世界,看到了教育的一种境界、一种风景,也激励更多的教师能够象这些普通的老师作者一样,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读书是幸福的事,读书人是幸福的人!

快乐的遨游在《教师博览》这片智慧的海洋中,深情的翱翔在《教师博览》这个蔚蓝而深邃的天空。感谢《教师博览》众多编辑的辛勤劳动,祝《教师博览》越办越好!祝全体编辑们工作愉快!祝所有关心和支持《教师博览》的朋友们幸福健康!篇二:读教师博览心得 读《教师博览》心得

龙楠 最初听到《教师博览》这本书的名字,以为又是一本满篇都是理论知识和各种大道理的刊物,不曾想,一看便爱上了这本书。我非常喜欢《教师博览》这本杂志,每次拿到《教师博览》,就让我感到一种亲切,“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是《教师博览》的宗旨。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如饥似渴地阅读各栏目内容:里面的文章大都非常感人,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感悟和经验,常给我以许多的启迪。并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力。有的教师做久了,在工作中已经找不到兴趣,找不到意义了。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显得那样无动于衷、麻木不仁,他们敷衍塞责,只为养家糊口。在他们看来,教书育人的工作是一种苦役,只有退休才能脱离苦海。他们以聊天、上网和打牌等方式来消磨闲暇时光,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捱过来、混过去。为什么处在同样的环境中,有的人能从教育中感到快乐,成为名师,而有的人却只能沦为教书的机器?

主因在于读书。要使教师对教育永远充满激情充满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领略教育的真谛;读书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教师,历来被人称为知识分子和文化人。读书,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不仅是知识数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内涵、素养品质的提升。教师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自己、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教师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自己丰富起来、深刻起来、精神起来。

曾看过这样一幅图,脑袋空空的人才会对着别人吼叫,脑袋里装满知识的人只会一笑而过。细看,这有点像我们有些教师,遇到不容易开窍的学生就呈现脑袋空空的人。每个学生有差异,起点不同,有些学生更需要我们耐心,用方法去引导,如每一学生无任何差异,智商、接受能力都一样,这样虽是舒服,但没有任何挑战。人生充满未知、充满挑战才会让人用最好的状态去迎接。多年之后,夕阳西下,回想过去历历在目,每一件事都是让人值得津津乐道。

如果一位教师能把“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思想理念植于心田,活到老,学到老,就一定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智慧迸发、情怀豁达。他的精神生活会天天充满阳光,并使其学生受益终生。

但是,有些老师说教师每天要做的事很多,备课上课改作业等等,哪有时间啊?这些就是为读书而找的借口,大家其实都明白,若有心看必有时间,若无心看必有借口。曾国藩曾说过:“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读书,则家塾亦不能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还有些老师,教书半辈子认为经验多,觉得肚子里的墨水足够对付以后的教学生涯。在这种应试教育读书与教学并没有多大的联系。乍一听,挺有理,细一想,殊不知,这是老师不愿看书的浮躁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是走在世上的前端,你若不读书,怎有最新鲜的知识灌输于学生?说到此,读书应该成为教师这个行业必不可少的口粮。作为教师,可以利用休闲的时间读读《教师博览》,去结识思想的伟人,神交行动的大师。《教师博览》是百读不厌的经典作品的集合,读这样的书,可以以一当十,事半功倍。读《教师博览》,我找到了教育的美丽,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教育、爱上了孩子。读《教师博览》,我悦纳自己,不再怨天尤人。感谢《教师博览》,教会我在工作中做一个有心的人,在生活中做一个快乐的人!

我读书,我幸福!篇三:教师博览心得体会 教师博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我在面对陌生的坏境,陌生的人群,以及工作的压力时,有些感到无所适从。而在我正寻找能解我忧愁给我指明方向的灯塔时,她出现了——《教师博览》。

刚开始工作的我,教育教学经验贫乏,知道的是书本本上的一些死知识,可以说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工作中遇到问题一般凭“直觉”去解决。这时的我很渴望成长,渴望学习,但总是嫌教育理论书籍太死板、太严肃、枯燥,看不进记不牢,所以不愿意看。然而,《教师博览》解救了我,她犹如一盏灯照亮了我的心。她似一位知识渊博的高贵优雅的女性,时而婉约,时而严肃,时而活泼,弹指间就展现出她的个人魅力,让你感知她的气质和热量,我就被这样的她吸引了。

每次拿到《教师博览》,我都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如饥似渴地阅读各栏目内容:里面的文章大都非常感人,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感悟和经验,常给我以许多的启迪。并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力。以下是《教师博览》带给鄙人的感想与拙见。感想之一:教师要与学生交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朋友之间无话不说,教师对学生像朋友对朋友。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感想之二:教师要永远要做一朵鲜花、笑脸常开让每一位学生喜爱。笑脸是一种责任心,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却不纵容;笑脸是一种期望,对学生永远有期许,永远给他们机会;笑脸是一种境界,平和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不会庸人自扰;笑脸是一种氛围,感染了教师,也感染了学生,于无声处滋润心田。所以我非常在意自己有没有经常把微笑留给学生。感想三: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

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而今天的教师有一大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是一大桶死水呢?那么对今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小杯水的同时你必须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要用你的知识,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浇灌学生的心田。为了具备“一眼活的泉水”,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不光需要对教材内容深刻和透彻理解,而且还需系统地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科普著作,以及教学法参考资料,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

我想所有的新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这将是我为之奋斗的目标。作者:尹知玲

第五篇:读《教师博览》心得体会

读《教师博览》心得体会

崇仁县相山中学 谢绍林

《教师博览》使我认识到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的智慧。教育是神圣的,但更是平凡的。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作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我们在感受教育的普通和平凡的同时,也领略了教育的伟大与神圣。

看了《教师博览》——清淡为师,我深有同感!文章说得好:人生的累,少半源于生计,多半源于攀比。滚滚红尘,有许多炫目的东西,人非草木,孰能无动于衷?特别是,身边的人一个个走向新的人生之路,得到许多教师得不到的东西,在社会上很风光,处处让人高看一眼。而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得甘于平淡,与大富大贵无缘,与大红大紫无关。尤其是乡村教师,比其他行业、比城里教师付出更多。面对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与其发牢骚,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倒不如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现实,让自己保持一颗平静平和的心。

很多人把教师看作是养家糊口的职业,我不是圣人,我也要这份工资来养家糊口,看到身边的教师一个个飞向了城市学校,我羡慕过。我始终对自己说,你拿了这份工资,就要对得起这份工作,教师是良心活,如果是混日子,说老实话,好混得很,无非就是备课、上课、批作业,即使你教的学生考得太差了,也影响不了你什么,大不了别人背后说几句而已,你还是你,书还是照教,日子还是照混不误。但是,一位位古今中外的平凡教育者告诉我,充满爱心的教育是全身心地为学生考虑。这山望着那山高,始终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工作、踏实做事,说到底就是心浮气躁,不切实际的想法太多。把教学工作当事业,当做一种毕生的追求,就能在繁忙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就不会在待遇上比来比去,不会计较自己不会被世人所重视。

《教师博览》,让我懂得了应该做一个有责任、细心、永不放弃的教师。想来也是,老是抱怨、不满,只能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糟,让自己的思绪变得更乱,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暗淡,让自己的生存处境更加艰难。那既然这样,我们何不创设一种平和的心态?要知道我们的教育需要一份美好的心情,需要一片自由的心灵天空,需要一份真诚的情感,需要一份执着的专注,就像您说的,我们的教育原本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教育只是一些小事,教育只是一些微不足道、平平淡淡、不成体系的片段或细节。可是自己平时只知道教书,从未真正阅读与理解学生,是您让我知道教育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和他们交朋友。因此,我现在会每天微笑着对待学生,每天都摸一摸学生的脑袋,每天都和学生亲密地接触一下,每天都准备好了去上课,每天都想一想教得怎样,每天都记下点教育的轨迹,每天都做着这些事,并把它们做好。我想,或许这些不经意间的事,能传递出师生间短距离心灵交流的火花。经由这些事,教育进入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人的一生。

《教师博览》让我们能够深入教师的情感世界与智慧世界,看到了教育的一种境界、一种风景,也激励更多的教师能够象这些普通的老师作者一样,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读书是幸福的事,读书人是幸福的人!

快乐的遨游在《教师博览》这片智慧的海洋中,深情的翱翔在《教师博览》这个蔚蓝而深邃的天空。感谢《教师博览》众多编辑的辛勤劳动,祝《教师博览》越办越好!祝全体编辑们工作愉快!祝所有关心和支持《教师博览》的朋友们幸福健康!

下载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教师博览》有感[精选]

    读《教师博览》有感 在众多的教育类杂志中我唯独对《教师博览》这本期刊情有独衷。《教师博览》有着这几个主题词:真诚、责任、激情、梦想、勇气、个性、爱。第一次接触她便......

    读《教师博览》有感(推荐)

    读《教师博览》有感 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风吹雨打,多少忙碌的人民为了柴米油盐而暗暗伤神。看着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油然而生中感觉当老师真好。每天除了上班,总有那么多的时间让......

    读教师博览有感

    读《教师博览》有感 喜欢在宁静的午后,亦或在深夜的灯下,静静地品读《教师博览》。每次阅读上面的文章,都是心灵的洗礼,灵魂的震撼。那里有最前沿的教改思想,有最感人的育人故事......

    教师博览读后感(通用)范文合集

    教师博览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

    《教师博览》读后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教师博览》有感 会昌县第三小学 刘兰有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已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耕耘了八个春秋。工作之余,捧读一本自己......

    教师博览读后感

    《教师博览》读后感 《教师博览》上登载的这么一件事令人深思: 有一天,我在大厅里突然看见一位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安慰着一位大约四岁的西方小孩,饱受惊吓的小孩已经哭得筋疲力......

    教师博览读后感

    《教师博览》原创版09年第4期读后感 - 夏龙娟 《教师博览》原创版09年第4期读后感《教师博览》原创版讲述的是教师自己的故事,有教育名家自己撰写的专业发展历程,用刘良华教授......

    教师博览读后感

    教师博览读后感 (一)人的潜在本能——攻击性是校园暴-力的渊源 在校园暴-力中,我们会发现产生校园暴-力的主要诱因之一是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当一个......